机械设计基础(第12章)

合集下载

机械结构设计基础_12螺纹连接与螺旋传动

机械结构设计基础_12螺纹连接与螺旋传动

12.4
21
螺栓连接的结构设计
图12.7 常用螺栓组连接接合面的形状
图12.8 接合面螺栓的布臵
图12.9 减载装臵
图12.10
扳手空间
12.4
22
螺栓连接的结构设计
4)分布在同一圆周上的螺栓数目应便于在圆周上分度划线,尽量应采用 4 、6、8等偶数。不要在平行于工作载荷的方向上布臵8个以上的螺栓,以避免 螺栓受力不均匀。在同一螺栓组中,螺栓的材料、直径和长度均应相同。
12.1
8
概述
4.螺距P 螺纹相邻两牙在中径线上对应两点间的轴向距离。
5.导程S 螺纹相邻两牙在中同一螺旋线上的相邻两牙在中径线上对应两点间的轴 向距离。导程与螺距的关系为S=nP,式中n为螺纹线数。径线上对应两点间的 轴向距离。 6.升角λ
在中径圆柱面上,螺旋线的切线与垂直于螺纹轴线的底面间夹角。其 计算公式为
螺纹连接的主要类型
螺纹连接的主要类型有四种:螺栓连接、双头螺柱连接、螺钉连接、紧定 螺钉连接。螺纹连接主要类型的结构、尺寸关系、特点和应用见表12.2。 螺纹连接除上述主要类型外,还有地脚螺栓连接(见图12.3)、吊环螺栓 连接(见图12.4)等。
12.2
11
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和紧固件
图12.3 地脚螺 栓连接
12.1
5
概述
图12.1 螺纹的旋向与线数
12.1
6
概述
12.1
7
概述
12.1.2
螺纹的主要参数
以图12.2所示的圆柱普通螺纹为例介绍螺纹的主要几何参数。 1.大径d 其是指与外螺纹牙顶或内螺纹牙底相重合的假想圆 柱的直径,是螺纹的最大直径,标准中称为螺纹的公称 直径。 2.小径d1 其是指与外螺纹牙底或内螺纹牙顶相重合的假想圆 柱的直径,是螺纹的最小直径,一般取为强度计算直 径。 3.中径d2 其在螺纹的轴向剖面内,牙槽和牙厚宽度相等 处的假想圆柱体的直径。 图12.2 圆柱螺纹的 主要参数

机械设计基础-----第12章 轴

机械设计基础-----第12章 轴

转动心轴:轴转动 固定心轴:轴固定
问:火车轮轴属于什么类型?
问:自行车前轮轴属于什么类型?
传动轴:只受转矩,不受弯矩M=0,T≠0
如:汽车下的传动轴。
转轴:既传递转矩(T)、又承受弯矩(M)
如:减速器中的轴。
问:根据承载情况下列各轴分别为哪种类型? 0 轴: 传动轴 Ⅰ轴: 转轴 Ⅱ轴: 转动心轴
表12-2 常用材料的[τT]值和C值
轴的材料 Q235-A, 20 Q275, 35 1Cr18Ni9Ti 45 40Cr, 35SiMn 38SiMnMo, 3Cr13
[τT](N/mm2 )
15~25
20~35
25~45
35~55
C
160~135
135~118
118~107
107~98
注: 当作用在轴上的弯矩比传递的转矩小或只传递转矩、载荷较 平稳、无轴向载荷或只有较小的轴向载荷、减速器的低速轴、轴 只作单向旋转, [τT]取较大值, C取较小值; 否则[τT]取较小值, C取较大值。
第12章 轴
§12-1 §12-2 §12-3 §12-4 概 述
带传动和链传动都是通过中间挠性件传递运 动和动力的,适用于两轴中心距较大的场合。 与齿轮传动相比,它们具有结构简单,成本 低廉等优点。
轴的结构设计 轴的计算 轴的设计实例
§12-1、概述
一、主要功用
1、支承轴上回转零件(如齿轮)
2、传递运动和动力 二、分类 1、按承载分 心轴:只承受弯曲(M),不传递转矩(T=0)
▲ 碾压、喷丸等强化处理。
通过碾压、喷丸等强化处理时可使轴的表面产生预 压应力,从而提高轴的疲劳能力。
五、轴的结构工艺性 为便于轴上零件的装拆,一般轴都做成从轴端逐渐向 中间增大的阶梯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轴的结 构越简单,工艺性越好。零件的安装次序 1. 装零件的轴端应有倒角,需要磨削的轴端有 砂轮越程槽,车螺纹的轴端应有退刀槽。

河南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基础第12章 滑动轴承

河南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基础第12章 滑动轴承
38
第7节 其他形式滑动轴承简介
39
休 息 一 会 儿
2011年6月
……
40
[v]—材料的许用滑动速度 4.选择配合 一般可选H9/d9或H8/f7、H7/f6
31
第6节 液体动压润滑径向滑动轴承的设计计算
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的设计计算1
一、流体动力润滑基本方程的建立 对流体平衡方程(Navier-Stokes方程)作如下假设,以便得到简 化形式的流体动力平衡方程。这些假设条件是 :
2
第1节 概述
工作时轴承和轴颈的支撑面间形成直接或间接活动摩擦的 轴承,称为滑动轴承。
滚动轴承绝大多数都已标准化,故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在 以下场合,则主要使用滑动轴承:
1.工作转速很高,如汽轮发电机。
2.要求对轴的支承位置特别精确,如精密磨床。
3.承受巨大的冲击与振动载荷,如轧钢机。 4.特重型的载荷,如水轮发电机。 5.根据装配要求必须制成剖分式的轴承,如曲轴轴承。 6.在特殊条件下工作的轴承,如军舰推进器的轴承。
◆ ◆
◆ ◆
流体为牛顿流体,即 (
u ) y

流体的流动是层流,即层与层之间没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忽略压力对流体粘度的影响,实际上粘度随压力的增高而增加;
略去惯性力及重力的影响,故所研究的单元体为静平衡状态或匀速直 线 运动,且只有表面力作用于单元体上;
◆ ◆
流体不可压缩,故流体中没有“洞”可以“吸收”流质;
四.润滑装置及润滑方法 常用的润滑方法有:
油润滑
1)间歇式供油
旋套式注油油杯
压配式压注油杯
26
第4节 滑动轴承的润滑剂和润滑方法
2)连续式供油
3)飞溅润滑

机械设计基础 第十二章轴

机械设计基础 第十二章轴

3.
球墨铸铁、合金铸铁 (高强度铸铁)
价廉、吸振性好、耐磨性好,对应力集中的敏感性较低,铸造 成形,但性脆,可靠性低,品质难控制。 常用于制造外形复杂的轴,如曲轴、凸轮轴。
轴的常用材料及其主要力学特性见
轴的结构设计
12
设计任务:使轴的各部分具有合理的形状和尺寸。
设计要求: 1.轴应便于制造,轴上零件要易于装拆;(制造安装) 2.轴和轴上零件要有准确的工作位置;(定位) 3.各零件要牢固而可靠地相对固定;(固定) 4.改善应力状况,减小应力集中。
第十二章
轴的设计
1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概述 轴的设计举例 轴的强度、刚度计算
2
本章重点:
① 轴的类型,轴的常用材料; ② 轴的结构; ③ 轴上零件的轴向定位和固定方法; 轴上零件的周向定位和固定方法;
④ 按扭转强度计算轴的直径。
轴的功用:主要用于支承传动零件 (齿轮、带轮等) 并
传递运动和动力。
越程槽和退刀槽
17
(3)为去掉毛刺,利于装配,轴端应制出45°倒角。
45°倒角 45°倒角
( 4)当采用过盈配合联结时,配合轴段的零件装入端,常加工 成半锥角为30°的导向锥面。若还附加键联结,则键槽的长度 应延长到锥面处,便于轮毂上键槽与键对中。
18
(5)如果需从轴的一端装入两个过盈配合的零件,则轴上两配 合轴段的直径不应相等,否则第一个零件压入后,会把第二个零件 配合的表面拉毛,影响配合。
一般情况下,直轴 做成实心轴,需要 减重时做成空心轴
6
轴的功用和类型
分类: 按承受载荷分有: 类 型 按轴的形状分有:
7
转轴---传递扭矩又承受弯矩
传动轴---只传递扭矩 心轴---只承受弯矩 直轴 曲轴 光轴 阶梯轴

机械设计基础(杨可桢版)1-18章答案(全)

机械设计基础(杨可桢版)1-18章答案(全)

机械设计基础(杨可桢版)1-18章答案(全)机械设计基础习题答案第八章回转件的平衡8-1解:依题意该转子的离心力大小为该转子本身的重量为则,即该转子的离心力是其本身重量的倍。

8-2答:方法如下:( 1)将转子放在静平衡架上,待其静止,这时不平衡转子的质心必接近于过轴心的垂线下方;( 2)将转子顺时针转过一个小角度,然后放开,转子缓慢回摆。

静止后,在转子上画过轴心的铅垂线1;( 3)将转子逆时针转过一个小角度,然后放开,转子缓慢回摆。

静止后画过轴心的铅垂线2;( 4)做线1和2的角平分线,重心就在这条直线上。

8-3答:( 1)两种振动产生的原因分析:主轴周期性速度波动是由于受到周期性外力,使输入功和输出功之差形成周期性动能的增减,从而使主轴呈现周期性速度波动,这种波动在运动副中产生变化的附加作用力,使得机座产生振动。

而回转体不平衡产生的振动是由于回转体上的偏心质量,在回转时产生方向不断变化的离心力所产生的。

(2)从理论上来说,这两种振动都可以消除。

对于周期性速度波动,只要使输入功和输出功时时相等,就能保证机械运转的不均匀系数为零,彻底消除速度波动,从而彻底消除这种机座振动。

对于回转体不平衡使机座产生的振动,只要满足静或动平衡原理,也可以消除的。

(3)从实践上说,周期性速度波动使机座产生的振动是不能彻底消除的。

因为实际中不可能使输入功和输出功时时相等,同时如果用飞轮也只能减小速度波动,而不能彻底消除速度波动。

因此这种振动只能减小而不能彻底消除。

对于回转体不平衡产生的振动在实践上是可以消除的。

对于轴向尺寸很小的转子,用静平衡原理,在静平衡机上实验,增加或减去平衡质量,最后保证所有偏心质量的离心力矢量和为零即可。

对于轴向尺寸较大的转子,用动平衡原理,在动平衡机上,用双面平衡法,保证两个平衡基面上所有偏心质量的离心力食量和为零即可。

8-4图 8 . 7解:已知的不平衡质径积为。

设方向的质径积为,方向的质径积为,它们的方向沿着各自的向径指向圆外。

机械设计基础第12章蜗轮蜗杆

机械设计基础第12章蜗轮蜗杆

机械设计基础第12章蜗轮蜗杆蜗轮蜗杆是一种常见的传动机构,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中。

蜗轮蜗杆传动具有体积小、传动比大、传动平稳等特点,在机械设计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蜗轮蜗杆传动是一种通用型的不可逆传动,典型的结构包括蜗轮和蜗杆两个部分。

蜗轮是一种螺旋状的齿轮,其齿面与蜗杆的蜗杆螺旋面相配合。

蜗杆是一种具有螺旋线形状的轴,其作为传动元件,通过旋转运动驱动蜗轮。

蜗轮齿与蜗杆螺旋线的位置关系使得蜗轮只能顺时针旋转,而无法逆时针旋转。

这种结构特点决定了蜗轮蜗杆传动是一种不可逆传动。

蜗轮蜗杆传动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靠蜗杆的螺旋面与蜗轮的齿轮面的啮合来实现传动。

在传动过程中,蜗杆通过旋转带动蜗轮转动,从而实现动力传递。

由于蜗杆的螺旋面与蜗轮的齿轮面接触面积小,所以传动效率相对较低。

为了提高传动效率,降低摩擦损失,需要在蜗轮齿面和蜗杆螺旋面之间添加润滑油。

蜗轮蜗杆传动具有很高的传动比,可达到1:40以上,因此在机械设备中常常使用蜗轮蜗杆传动来实现大速比的传动。

例如在起重机构中,通常采用蜗轮蜗杆传动来提高起重高度。

此外,蜗轮蜗杆传动还可以实现两个轴的不同速度传动,例如在机械车床中使用蜗轮蜗杆传动来实现工件的不同转速。

在机械设计中,蜗轮蜗杆传动的设计需要根据实际应用情况确定传动比、工作环境要求等参数。

首先需要确定传动比,在确定传动比的同时要考虑传动效率和传动正反转的能力。

其次,需要根据工作环境来选择蜗杆和蜗轮的材料,以提高传动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还需要注意蜗杆和蜗轮的几何尺寸和配合精度,以保证传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此外,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强度校核、轴承选择等工作,以确保传动的安全可靠。

总之,蜗轮蜗杆传动在机械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的特点是传动比大、传动平稳,适用于需要大速比、不可逆传动的场合。

在设计蜗轮蜗杆传动时,需要根据实际应用情况,确定传动比、材料、尺寸、配合精度等参数,以保证传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第12章轮系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第12章轮系

第 12 章轮系(一)教学要求1、掌握定轴轮系,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2、了解其他新型齿轮传动装置(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定轴轮系转向判别2、转化机构法求解周转轮系传动比2、复合轮系的分析(三)教学内容12.1轮系的分类轮系:用一系列互相啮合的齿轮将主动轴和从动轴连接起来,这种多齿轮的传动装置称为轮系。

定轴轮系(普通轮系)周转轮系复合轮系定 +周(复杂轮系)周 +周12.2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计算一、传动比A ——输入轴B ——输出轴i AB W A n A W B n B二、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i 15W1W2W3 W4Z 2 Z3 Z 4 Z5i12i23i3 4i4 5Z1Z 2 Z3 Z 4W2W3W4W5所有从动轮齿数的乘积∴ i15所有主动轮齿数的乘积三、输出轴转向的表示1、首末两轴平行,用“+”、“ -”表示。

Z——惰轮:不改变传动比的大小,但改变轮系的转向2、首末两轴不平行(将轮 5 擦掉)用箭头表示3、所有轴线都平行i W1( 1)m所有从动轮齿数的乘积W5所有主动轮齿数的乘积m——外啮合的次数12.3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一、周转轮系F 3 4 2 4 22差动轮系: F=2行星轮系: F=1(轮 3 固定)(F 3 3 2 3 2 1)二、周转轮系的构件行星轮行星架(系杆)、中心轮基本构件(轴线与主轴线重合而又承受外力矩的构件称基本构件)行星架绕之转动的轴线称为主轴线。

ZK-H ( K —中心轮; H —行量架; V —输出构件)还有其他: 3K , K-H-V三、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以差动轮系为例(反转法)-W H(绕 O H—主轴线)转化机构(定轴轮系)i13H W1H W1W H( 1)Z 3W H W3W H Z13举例:图示为一大传动比的减速器, Z 1=100, Z 2=101, Z 2'=100, Z 3=99 求:输入件 H 对输出件 1 的传动比 i H1解: 1, 3 中心轮2, 2'行星轮H行星架给整个机构( -W H)绕 OO 轴转动i13H W1WH( 1)2Z2Z3 W3W H Z1 Z2周转轮系传动比是计算出来的,而不是判断出来的。

机械设计基础习题解答第12章

机械设计基础习题解答第12章

思考题及练习题12.1用轴肩或轴环可以对轴上零件作轴向固定吗?答:轴肩或轴环可以对轴上零件作单向轴向固定12.2圆螺母也可以对轴上零件作周向固定吗?答:圆螺母不能对轴上零件作周向固定,可以轴向固定。

12.3轴肩或轴环的过渡圆角半径是否应小于轴上零件轮毂的倒角高度? 答:轴肩或轴环的过渡圆角半径应小于轴上零件轮毂的倒角高度,以保证装拆方便可靠。

12.4汽车下部变速器与后桥间的轴是否传动轴?答:是传动轴。

12.5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方法有:1)轴肩和轴环;2)圆螺母与止动垫圈;3)套筒; 4)轴端挡圈和圆锥面;5)弹性挡圈、紧定螺钉或销钉等。

当受轴向力较大时,可采用几种方法?答:轴向力较大时,可采用:1)轴肩和轴环;2)圆螺母与止动垫圈;3)套筒; 4)轴端挡圈和圆锥面。

12.6若轴上的零件利用轴肩来轴向固定,轴肩的圆角半径R 与零件轮毅孔的圆角半径1R 或倒角1C 的关系如何?答:轴肩的圆角半径R 要小于零件轮毅孔的圆角半径1R 或倒角1C 。

12.7为了便于拆卸滚动轴承,轴肩处的直径d (或轴环直径)与滚动轴承内圈外径1D 应保持何种关系?答:1d D <,大约2 mm 。

12.8平键连接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主要失效形式是什么?平键的剖面尺寸b ×h 和键的长度L 是如何确定的?举例说明平键连接的标注方法。

答:工作原理:平键的上表面与轮毂键槽顶面留有间隙,依靠键与键槽间的两侧面挤压力 ,传递转矩 。

所以两侧面为工作面。

主要失效形式:键连接的主要失效形式是挤压破坏。

键的剖面尺寸b ×h 和键的长度L 的确定:按照轴的公称直径d ,从国家标准中选择平键的尺寸h b ×。

键的长度L 应略小于轮毂的长度,键长L 应符合标准长度系列。

12.9 圆头(A 型)、方头(B 型)及单圆头(C 型)普通平键各有何优缺点?它们分别用在什么场合?轴上的键槽是如何加工出来的?轮毂上的键槽是如何加工出来的?答:圆头(A 型)对中性好,安装方便,使用广泛;方头(B 型)应力集中小,对轴影响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轮,根据公式可得
i 15
n1 n5
(1)2
z3z5 z1 z3'
因齿轮1、2、3的模数相等,故它们之间
的中心距关系为
m 2
( z1

z2
)

m 2
(z3

z2
)
因此: z1 z2 z3 z2
12.1 定轴齿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12.1.2 空间定轴齿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同理: 所以:
z3 z1 2z2 20 2 20 60 z5 z3' 2z4 20 2 20 60
12.3 齿轮系的应用
若输入转速为n5,两车轮外径相等,轮距为2L,两轮转速分别为n1和n3, r为汽车行驶半径。当汽车绕图示P点向左转弯时,两轮行驶的距离不相等,其
转速比为:
n1 r L n3 r L
差速器中齿轮4、5组成定轴系,行星架H与齿轮4固联在一起,1-2-3-H
组成差动齿轮系。对于差动齿轮系1-2-3-H,因z1= z2= z3,有:
如果齿轮系运转时所有齿轮的轴线保持固定,称为定轴齿轮系,定轴齿 轮系又分为平面定轴齿轮系和空间定轴齿轮系两种。
设齿轮系中首齿轮的角速度为 A,末齿轮的角速度K , A 与 K 的比值用 iAK表示,即 iAK A / K ,则 iAK 称为齿轮系的传动比。
12.1 定轴齿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分类 通常将具有一个自由度的行星齿轮系称为简单行星齿轮系。
将具有二个自由度的行星齿轮系称为差动齿轮系。
差动齿轮系 简 单 行 星 齿 轮 系
12.2 行星齿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12.2.2 行星齿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现假想给整个行星齿轮系加一个与行 星架的角速度ωH,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的公共角速度-ωH,则行星架H变 为静止,而各构件间的相对运动关系 不变化。齿轮1、2、3则成为绕定轴 转动的齿轮,因此,原行星齿轮系便 转化为假想的定轴齿轮系。
n5
n1(1)2
z1
z
'
3
z3 z5
1440 20 20 r / min 60 60
160r / min
n5为正值,说明齿轮5与齿轮1转向相同。
12.1 定轴齿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12.1 定轴齿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12.1 定轴齿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12.2 行星齿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i 13
z 1 3
3
z1
12.4 其他新型齿轮传动装置简介
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图例
12.4 其他新型齿轮传动装置简介
12.4.2 谐波齿轮传动
谐波齿轮传动由三个基本构件组成,即具有内齿的刚轮、可产生较 大弹性变形的柔轮及波发生器。
12.5 减速器
减速器: 一种由封闭在刚性壳体内的齿轮传动、蜗杆传动、齿轮-蜗杆传动 所组成的独立部件,常用作原动件与工作机之间的减速传动装置
12.2.1 行星齿轮系的分类
组成
齿轮1、3和构件H均绕固定的互相重合的几何轴线转动,齿轮2空套 在构件H上,与齿轮1、3相啮合
齿轮2既绕自身轴线自转又随构件H绕另一固定轴线(轴线O-O)公。 齿轮2称为行星轮构件H称为行星架。轴线固定的齿轮1、3则称为中心轮 或太阳轮。
12.2 行星齿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12.5 减速器
12.5 减速器
2.蜗杆减速器
12.5 减速器
3.蜗杆-齿轮减速器
12.5 减速器
12.5 减速器
12.5.2 减速器传动比的分配
使各级传动的承载能力接近于相等 使减速器的外廓尺寸和质量最小 使传动具有最小的传动惯 量 使各级传动中大齿轮的浸油深度大致相等
12.5 减速器
i1H3
n1 nH n3 nH
z3 z1
1
nH

n1
n3 2
n1

r
r
L
n4
n4

nH

n1 n3 2
n3

r
r
L
n4
若汽车直线行驶,因n1= n3所以行
星齿轮没有自转运动,此时齿轮1、
2、3和4相当于一刚体作同速运动,
即n1=n3=n4=n5/i54= n5z5/z4
第12章 齿轮系
重点:齿轮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及转向的确定。 难点:1)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务必弄清周转轮系、转化 机构、定轴轮系三者间的关系。
2)复合轮系中如何正确地分清轮系中周转轮系的组 成部分。
有一系列相互啮合的齿轮组成的传动系统称为齿轮系, 简称轮系。
一对齿轮传动可以视为最简单的轮系。轮系的作用是把原 动机的运动和动力按照需要传递给工作机构或执行机构。
该假想的定轴齿轮系称为原行星周转轮系的转化机构。转化机构中, 各构件的转速如右表所示:
12.2 行星齿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转化机构中1、3两轮的传动比可以根据定轴齿轮系传动的计算方法得出
i1H3

1H

H 3
1 H 3 H
z3 z1
推广后一般情况,可得:
i
H AK

(1)m
联立各式,得
i1H
1 H
31
i1H为正值,说明齿轮1与系杆H转向相同。
12.3 齿轮系的应用
12.3.1 实现分路传动
利用齿轮系可使一个主动轴带动 若干从动轴同时转动,将运动从不同 的传动路线传动给执行机构的特点可 实现机构的分路传动。
如图所示为滚齿机上滚刀与轮坯 之间作展成运动的传动简图。滚齿加 工要求滚刀的转速n坯需满足的传动比 关系。主动轴I通过锥齿轮1轮齿轮2将 运动传给滚刀;同时主动轴又通过直 齿轮3轮经齿轮4—5、6、7—8传至 蜗轮9,带动被加工的轮坯转动,以满 足滚刀与轮坯的传动比要求。
杆H做成一体,其中: H 5
3


' 3
对于定轴齿轮系 对于行星齿轮系
i3'5
3' 5
z5 z3'
80 4 20
i1H3
1H

H 3
1 H 3 H
(1)1 z2 z3 z1 z 2'
48 90 6 24 30
12.2 行星齿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所有从动轮齿数的连乘 所有主动轮齿数的连乘
积 积
12.2 行星齿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注意事项: 1)A、K、H三个构件的轴线应互相平行,而且ω A、ω K、 ωH、 n必须将表示其转向的正负上。首先应假定各轮转动的同一正方 向,则与其同向的取正号带入,与其反向的取负号带入。
2)公式右边的正负号的确定:假想行星架H不转,变成机架。则 整个轮系成为定轴轮系,按定轴轮系的方法确定转向关系。
12.3 齿轮系的应用
12.3.3 实现换向传动
在主动轴转向不 变的情况下,利用惰轮 可以改变从动轴的转向。
如图所示车床上走 刀丝杆的三星轮换向机 构,扳动手柄可实现两 种传动方案。
12.3 齿轮系的应用
12.3.4 实现变速传动
在主动轴转速不变的情况下,利用齿轮系可使从动轴获得多种工作转速。
12.3.5 用于对运动进行合成与分解
12.1 定轴齿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12.1.1 平面定轴齿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一对齿轮的传动比大小为其齿数的反 比。若考虑转向关系,外啮合时,两轮转 向相反,传动比取“-”号;内啮合时,两 轮转向相同,传动比取“+”号;则该齿轮 系中各对齿轮的传动比为:
i 12
z 1 2
2
z1
z 3' i 3'4

2'3

3'4
45

12' 3'4 234
5

(1)3
z2 z3z4 z5 z1z2' z3' z4
i i i i 所以

12

2'3

3'4
45

12' 3' 4 234
5

(1)3
z2 z3z4 z5 z1z2' z3' z4
推广后的平面定轴齿轮系传动比公式为:
在差动齿轮系中,当给定两个基本构件的运动后,第三个构件 的运动是确定的。换而言之,第三个构件的运动是另外两个基本构件 运动的合成。
同理,在差动齿轮系中,当给定一个基本构件的运动后,可根 据附加条件按所需比例将该运动分解成另外两个基本构件的运动。
12.3 齿轮系的应用
如图所示为滚齿机中的差动 齿轮系。滚切斜齿轮时,由齿轮4 传递来的运动传给中心轮1,转速 为n1;由蜗轮5传递来的运动传 给H,使其转速为nH。这两个运 动经齿轮系合成后变成齿轮3的转 速n3输出。
因 Z1 Z3

i1H3
n1 nH n3 nH
Z3 Z1
1

n3 2nH n1
12.3 齿轮系的应用
如图所示的汽车后桥差速器即为分解运动的齿轮系。在汽车转弯时它 可将发动机传到齿轮5的运动以不同的速度分别传递给左右两个车轮,以 维持车轮与地面间的纯滚动,避免车轮与地面间的滑动磨擦导致车轮过度 磨损。
所有从动轮齿数的连乘积
n i 1K
1 所有主动轮齿数的连乘积
nK
12.1 定轴齿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12.1.2 空间定轴齿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一对空间齿轮传动比的大小 也等于两齿轮齿数的反比,所 以也可用(12.1)来计算空间 齿轮系的传动比,但其首末轮 的转向用在图上画箭头的方法, 如图所示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