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杜甫选择、理解性默写及解析
《登岳阳楼》理解性默写(教师版)

《登岳阳楼》理解性默写(教师版)1、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杜甫《登岳阳楼》中虚实结合,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的句子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3、《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4、《登岳阳楼》中“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两句,表现了诗人的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
5、杜甫《登岳阳楼》中逼真描画出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景象,可以和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相媲美的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6、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基础的诗句是: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7、《登岳阳楼》其一中表现诗人愤懑之情的语句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8、《登岳阳楼》中“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两句,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必修下册《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过洞庭》理解性默写2024年高考语文默写(统编)解析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60篇默写每日一练第16练《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过洞庭》一、易错字填空《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乾坤日夜()。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流。
【答案】坼、浮、涕泗《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
归帆去()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
彩舟云淡,星河()起,画图难()。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
千古凭高对此,()()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答案】登临、簇、棹、矗、鹭、足、衰《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琼田三万顷,()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短发()()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西江,细()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独啸,不知今夕何夕!【答案】鉴、着、澄澈、萧骚、揖、斟、舷二、理解性默写1.念奴娇·过洞庭(1)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表现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写水天辉映,一片晶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想起在岭南光明磊落生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设想自己做主人,请万象作宾客,纵情豪饮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部编版必修下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部编版必修下册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及答案【普高必修下册】班级:姓名:古诗词目录:三、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一、登岳阳楼/杜甫二、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一、《登岳阳楼》理解性默写:①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基础的诗句是:,。
②《登岳阳楼》中“,”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③《登岳阳楼》中“,”两句,写诗人年老多病,远离亲友,以舟为家,流落在外,表现了诗人的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
④《登岳阳楼》中“,”两句,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不禁涕泪交流。
【理解性默写答案】①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②“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③“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④“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二、《桂枝香.金陵怀古》理解性默写:1、《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诗人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来借古讽今的句子:。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诗句:。
4、《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关注到江上的征帆和江边的酒家等人文景观的诗句:。
【理解性默写答案】1、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3、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4、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三、《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理解性默写:1、词人借明亮的月光和灿烂的银河,说自己“表里俱澄澈”的两个句子是:2、词人写招待客人时,自己舀尽西江的水,用北斗星做酒器的两个句子是:【理解性默写答案】1、素月分辉,明河共影。
2、尽挹西江,细斟北斗。
登岳阳楼、金陵怀古、过洞庭、罗皂袍理解性默写、简答及答案

必修下全册古诗词练习及答案【高中部编语文2020版】登岳阳楼/杜甫练习及答案一)理解性默写:①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基础的诗句是: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②《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诉,乾坤日夜浮”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③《登岳阳楼》中“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两句,写诗人年老多病,远离亲友,以舟为家,流落在外,表现了诗人的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
④《登岳阳楼》中“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两句,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不禁涕泪交流。
二)赏析简答:1、这首诗中写景的是哪几句?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1、答:写景的诗句是:“吴楚东南诉,乾坤日夜浮。
”这两句诗既是写实,又寓想像、一“诉”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丽而又生动。
2、赏析颔联“吴楚东南诉,乾坤日夜浮”。
2、答:“吴楚东南诉,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
3.“吴楚东南诉,乾坤日夜浮”一句中“诉”和“浮”有何妙处?3、答:一“诉”一“浮”,摊贩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牛动。
“诉”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水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下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形在读者眼前。
4.“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答:I文两句诗写出了诗人政治牛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Q“亲朋无一字”,表达了诗人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帮助;“老病有孤舟”,写出了诗人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泊,以舟为家,前途茫茫,无处安身的孤苦无依。
49.《登岳阳楼》理解性默写(新课标必背72篇)

49.《登岳阳楼》理解性默写(新课标必背72篇)
49.《登岳阳楼》
1.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基础的诗句是:,。
2.《登岳阳楼》中“,”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3.《登岳阳楼》中“,”两句,写诗人年老多病,远离亲友,以舟为家,流落在外,表现了诗人的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
4.《登岳阳楼》中“,”两句,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不禁涕泪交流。
《登岳阳楼》
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4.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高考古诗文名句默写《登岳阳楼》杜甫

123Fra bibliotek4高考古诗文名句默写 《登岳阳楼》杜甫
原文呈现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名句默写 1. 杜甫的《登岳阳楼》中,“ 昔闻洞庭水 , 今上岳阳楼 ”两句蕴含着强烈 的今昔对比之感,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 2. 杜甫的《登岳阳楼》中,“ 吴楚东南坼 , 乾坤日夜浮 ”两句表现了洞庭 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景色宏伟奇丽,意境阔大。 3. 杜甫的《登岳阳楼》中,“ 亲朋无一字 , 老病有孤舟 ”两句写诗人年老 多病,流落在外,表现了诗人的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 4. 杜甫的《登岳阳楼》中,“ 戎马关山北 , 凭轩涕泗流 ”两句写诗人站在 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不禁涕泪交流。
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附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附赏析【阅读理解题目】: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境内洞庭湖岸。
吴楚:吴地和楚地。
乾坤:天地。
字:指书信。
戎马:军事。
凭:倚。
轩:楼窗。
涕泪:眼泪。
阅读练习1.这首诗中写景的是哪几句?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3.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4.说到洞庭湖,我们都会想起唐诗中写得最好的两处名句:一是“”出自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是“,”,出自杜甫的《登岳阳楼》。
他们都以大胸襟、大手笔,写出了洞庭湖的大气象、大气魄。
5.赏析颔联。
6.“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处?7.“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8.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诗可以看出?9.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谈谈你对“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诗的理解。
10.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
(2分)11.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参考答案]1、答:写景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两句诗既是写实,又寓想像,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丽而又生动。
2、C3、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5、“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
杜甫《登岳阳楼》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一、诗文《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二、注释⑴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⑵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⑶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
坼(chè):分裂。
⑷乾坤:指日、月。
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⑸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⑹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⑺戎马:指战争。
关山北:北方边境。
⑻凭轩:靠着窗户。
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三、译文很早听过闻名遐迩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四、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出身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阳杜氏。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岳阳楼》杜甫选择题、默写及解析【高中部编版必修下册】题型:【选择题】【理解性默写】【解析】
【原文】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剽悍(biāo)鞭挞(tà)唱喏(rě)自给自足(jǐ)
B.戎马(rónɡ)擢升(zhuó)女红(ɡōnɡ)歃血为盟(shà)
C.涕泗(sì)诠释(quán)襁褓(bǎo)与时俱进(yù)
D.蹩脚(bié)乾坤(qián)斡旋(wò)大大落落(lā)
1.答案:B【解析】A.“剽”读piāo, C.“与”读yǔ;D. “落”读luō。
2.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吴楚东南坼坼:分裂,引申为划分
B.亲朋无一字字:文字,指书信
C.老病有孤舟老病:拖得时间长的疾病
D.戎马关山北关山:关口山岳,指北方边关
2.答案:C【解析】C.老病:年老且生病。
3.下列诗句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B.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C.亲朋无一自,老病有孤舟。
D.戎马关山北,凭轩涕四流。
3.答案:A【解析】B.月—夜;C.自—字;D.四—泗。
4.下列对《登岳阳楼》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登岳阳楼》是杜甫中年时期的作品。
B.《登岳阳楼》中,“昔、今”二字有深刻的含意。
C.《登岳阳楼》颔联形象逼真地描画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
D.《登岳阳楼》意境宏大,炼字炼句准确。
4.答案:A【解析】A.为其晚年作品。
5.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B.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5.答案:C 【解析】C“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理解有误。
“亲朋无一字”写出了诗人的孤苦,但主要是音信断绝,自己不了解朝里和地方上的情况,即整个国家的情况。
这对一个念念不忘君王,不忘国家,不忘人民的诗人来说,是一种被社会忘记的孤独感,他在精神上无疑是很痛苦的。
由于诗人胸中翻腾着叫人牵肠挂肚的国事民事,所以就很自然地勾起了自己不能再施展抱负的痛心。
于是这孤舟飘泊,老弱多病,消息也听不到的可悲处境,也就顺理成章地涌上心头。
如果将洞庭湖水比作整个国家,那么那一点孤舟就是诗人杜甫自己。
这里是象征,这鲜明对照的谐调之中,既包含着诗人对自己终身遭遇的痛心和不平,也体现了诗人将自己的命运、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诗人站在岳阳楼上,望望湖水,看看孤舟,想到国家,想到自己,万种感慨,萦绕心头。
6.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B、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C、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但从整体看来,与全诗联系不紧。
D、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
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
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
”“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6.答案:C 【解析】C.“与全诗联系不紧”错,颈联是写写他的孤苦悲惨处境和杜甫的个人感触,感触是由景色引发,正是由于诗人心中牵挂着国事民事,才牵肠挂肚。
所以当他看到广阔无垠洞庭湖水时,也会想到仿佛大地裂开了,乾坤在日夜不停地浮动。
所以颈联和前两联密切相关。
颈联和尾联也是密切相关,个人境遇和国家命运密切相关,看到满目疮痍的国家,泪流满面,同时抒发报国无门的哀伤。
7.下列对《登岳阳楼》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今天我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
首联“昔”“今”对照,虚实交错,拉开时间的帷幕,写出初登岳阳楼的喜悦,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
B.颔联是写洞庭湖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滔天,浩茫无际,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C.颈联写诗人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友,流落在外,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
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D.尾联“戎马”,采用借代手法,指战争。
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痛,意境深远,余韵无穷,体现了诗人一贯的忧国忧民的大襟怀。
至此,伟大诗人的形象突出了,作品的主题也得到了深化。
7.答案:A【解析】A项,“写出初登岳阳楼的喜悦”错,诗歌首联并未表现出诗人初登岳阳楼的喜与忧。
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今天我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
首联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
杜甫少时就有壮游名山大川的雄心,曾先东游吴越,后北游齐赵。
岳阳楼是干古名胜,诗人早有尽兴一游的夙愿,无奈战乱频仍,身世漂荡,难以如愿。
今日流落至此,方得以一饱眼福。
二)理解性默写:
①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基础的诗句是: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②《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③《登岳阳楼》中“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两句,写诗人年老多病,远离亲友,以舟为家,流落在外,表现了诗人的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
④《登岳阳楼》中“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两句,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不禁涕泪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