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工程毕业设计

合集下载

采暖毕业设计说明书

采暖毕业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论文)兰州市黄河5号楼采暖及换热站设计 Heating and heat transfer station design ofthe Yellow River Building No. 5,Lanzhou长 春 工 程 学 院学生姓名 学 号 所在系部 所学专业 所在班级 指导教师 教师职称 完成时间 成 绩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以及国家对于能源与环境保护的要求,供暖系统的规模从单幢采暖系统发展成为中大型区域集中供暖系统,出现了大量住宅,公共建筑的集中供暖系统。

集中供暖在节能和坏境保护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发展速度很快。

本设计为兰州市市一栋办公楼的供热及换热站设计。

采暖部分为二十二层,高84米。

设计用城市热力管网提供的95℃热水为热源,定压水泵定压。

根据办公楼的结构、各房间用途及经济性和技术可行性比较,采用了竖向分三区,各区又分两个环路,采用双管顺流下供下回同程式热水采暖系统。

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计算、各采暖房间热负荷计算、房间散热器的选择与计算、系统管路的水力计算,同时还考虑了安全可靠、经济合理、节能等方面的要求,使该建筑较好的满足了采暖要求。

换热站的设计主要包括设备的布置,定位尺寸确定,换热器的计算选型,循环水泵和补水泵的计算选型以及辅助设备的选择计算。

关键词:集中供热,热负荷,水力计算,换热器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and national requirements for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eating system scale from a single building heating system developed into large regional central heating system, the emergence of a large number of residential, central heating system of public buildings. The central heating has a lot of advantages in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development speed is very fast.The design for the design of heating Lanzhou City office buildings and heat exchange station. The heating part is divided into twenty-two layers, 84 meters high.Design of city heating network with 95 ℃hot water as a heat source of constant pressure, constant pressure pump. Comparison of structure,according to the office of each room use and the economic and technical feasibility, the vertical divided into three zones, the district is divided into two loops, the double pipe next time for the next program with hot-water heating system. Hydraulic calculation of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building envelope, the calculation of heating the room heat load calculation, selection and calculation of the room radiators, the pipeline system, but also considering the safety, economical, energy-saving and other requirements, so that the building can meet the heating requirements.Design of heat exchange station including equipment layout, location size determination, calculation and selection of heat exchanger, the calculation and selection of circulating water pump water pump and auxiliary equipment selection.Keywords: Calculation of central heating, heat load, hydraulic, heat exchanger目录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供热毕业设计

供热毕业设计

供热毕业设计供热是指通过热水、蒸汽或其他热媒将热能从供热单位传递到用户单位,为用户提供生活、生产所需要的热能。

供热技术及供热设备的合理配置对于提高供热效率、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供热系统设计是供热工程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以一座居民供热小区的供热设计为例,阐述供热工程设计的一般过程及主要内容。

一、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供热工程设计的起点。

通过调查用户的用热需求、热负荷、用热特点等,确定供热系统的设计目标和基本参数。

二、管网设计:管网设计是供热工程设计的核心环节。

管网设计包括供回水管道的设计、管网的布置以及管道的尺寸、材料等。

管道的设计应满足供热管道的输水能力、压力损失以及保温性能等要求。

三、换热设备设计:换热设备设计包括锅炉、热交换器等的选型和尺寸的确定。

选型应根据热负荷、供热介质、热能利用方式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供热效率。

四、热力计量设计:热力计量是指通过热量计等设备对供热系统中的热能进行测量和计量。

热力计量的设计应考虑到供热系统的整体热能平衡,确保热量计精准、可靠。

五、自动控制设计:自动控制设计是供热系统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通过对供热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能够提高供热效率,减少能耗。

自动控制设计应考虑到供热系统的中央控制室、监控设备以及各个子系统的自动控制。

六、安全防护设计:安全防护设计是供热系统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供热系统设计应考虑到各种安全防护装置的设置,例如过压保护装置、过温保护装置、排气装置等,以保障供热系统的安全运行。

七、经济性评价设计:经济性评价是供热工程设计的最后一环。

通过对供热系统的投资和运行成本进行评估,综合考虑供热效果和经济效益,确定供热系统的设计方案。

综上所述,供热工程设计是供热工程实施中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能源利用效果以及用户使用的舒适度等方面。

供热工程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需求分析、管网设计、换热设备设计、热力计量设计、自动控制设计、安全防护设计和经济性评价设计等。

供热工程毕业设计指导书

供热工程毕业设计指导书

供热工程毕业设计指导书适用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执笔:刘成丹2008.3说明:每位同学的设计内容可根据具体题目在本指导书规定的内容基础上进行适当取舍,本指导书仅供参考。

一、供热工程毕业设计任务内容㈠、设计目的在课程设计的基础上,运用学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结合工程实际,参考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工程设计图集及其它参考资料,独立完成所要求的设计任务。

同时要求系统地掌握设计计算步骤、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㈡、设计内容1、设计题目××建筑供暖系统设计(参数由建筑物用途及所给图纸确定)××小区供热管网设计2、基本要求设计方案的确定应依据国家有关规范,考虑设计地区的实际,综合协调热源、管网和热用户三者间的关系,经过技术、经济比较之后,方可最后决定出技术上先进可靠、经济上合理节约、使用上安全可行的最佳方案。

3、设计成果⑴、图纸这个设计要求绘制出的图纸包括管网平面布置图、管沟平面布置图、管沟纵断面图、管沟横断面图、水压图、节点(检查井)详图,供热系统原理图等,图纸一般采用1#幅面,并要求用计算机绘图。

图纸张数不少于8张。

⑵、曲线除了正式图纸之外,尚应包括如下一些曲线:热负荷随室外温度变化曲线;热负荷延续图;调节曲线(含水温变化曲线和水量变化曲线);水泵选择曲线;⑶、说明书由全部设计步骤和集散结果整理而成,其内容包括原始资料,设计方案论证,设计计算,设备及附件选择、材料清单、设计施工说明、工程概算、经济分析以及专题论述等,全部内容以70~100页为宜。

二、主要原始资料1、设计地区气象资料设计地区:供暖室外计算温度;室内采暖设计温度;冬季室外平均风速及主导风向;供暖天数(5t ℃的天数);供暖期日平均温度;不同室外温度的延续天数(小时数);最大冻土深度。

2、土建资料建筑物平面图及立面图,建筑物用途;3、热源情况现有发电厂或区域锅炉房与设计建筑的关系三、设计步骤及设计指导㈠、热负荷计算1、 采暖热负荷;2、 热水供应热负荷‘对区域系统中的宾馆、高级住宅、学生宿舍等建筑考虑热水供应,其计算方法可参阅《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

采暖毕业设计

采暖毕业设计

目录一、绪论 (2)二、设计原始资料 (3)(一)设计题目 (3)(二)设计原始资料 (3)三、采暖系统设计热负荷计算 (4)(一)设计气象资料的确定 (4)1.设计气象资料确定原则 (4)2.具体气象参数选取设 (5)(二)采暖设计热负荷计算方法 (6)(三)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6)1.计算公式 (6)2.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7)3.室内计算温度及温差修正系数 (7)4.基本耗热量的计算举例 (8)(四)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 (9)1.围护结构的附加(修正)耗热量 (9)(五)计算热指标: (12)四、采暖系统的选择与确定 (13)(一)本次设计采用散热器采暖,系统以95℃/70℃的热水为热媒 (13)(二)系统形式的选择与确定 (13)1.重力循环 (13)2.机械循环 (14)3.系统确定 (15)五、散热器的选择及计算 (16)(一)散热器的选用 (16)1.散热器的选用原则 (16)2.对散热器的选用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17)3.散热器常见故障的排除 (17)4.钢制散热器与铸铁散热器的比较 (18)5.散热器的选取 (19)(二)散热器的计算 (20)1.散热器的计算方法 (20)(三)散热器的布置 (23)六、管道布置 (25)(一)管材选用 (25)(二)管道布置 (25)七、系统水力计算 (26)(一)绘制系统图 (26)(二)水力计算方法 (26)1.本设计选用方法 (26)2.计算原理 (26)3.计算方法 (26)4.涉及公式 (27)5.水力计算举例 (28)八、辅助设备的选择 (28)(一)水泵选型 (28)(二)膨胀水箱选型 (28)(三)集气罐和排气阀 (29)(四)除污器 (30)(五)补偿器 (31)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供暖毕业设计

供暖毕业设计
改善卫生条件。 6. 房 间 的 分 隔 可 以 任 意 变 化 。 7. 在 建 立 同 样 舒 适 条 件 的 前 提 下 ,辐 射 供 暖 时 房 间 的 设 计 温 度 可 以 比 对
流 供 暖 时 降 低 2 — 3 ℃ ( 高 温 辐 射 时 可 以 降 低 5 — 10 ℃ ), 从 而 , 可 以 节省供暖能耗。 8. 有 可 能 兼 作 夏 季 降 温 的 供 冷 表 面 。 9. 有 可 能 以 塑 料 管 代 替 金 属 管 作 为 埋 管 。 同时考虑到该建筑物的外围护结构采用了一定面积的玻璃幕墙,如 果使用散热器采暖会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因此决定采用低温地板辐射采 暖系统,而不使用散热器采暖。 在使用地板采暖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低 温 热 水 地 板 辐 射 采 暖 系 统 的 供 水 温 度 不 宜 超 过 60 ℃ ,供 热 系 统 的 工 作 压 力 不 得 超 过 0.8MPa。 2、 地 暖 系 统 每 年 在 使用 前应 清洗 一次 过 滤 器。 具 体方 法 如 下 :首先 关闭
( 7) 热 水 暖 风 机 的热 水应 经 过 软化 处 理 , 以 减少 水垢产 生 。 ( 8) 暖 风 机 长 期 不用 时, 管 路 系统 内 充 满 水 ,以 减少氧 腐 蚀 4、 采 用 暖 风 机 采 暖 应注 意以 下几 点: ( 1)暖 风 机 安 装 后 应 进 行 水 压 试 验 ,设 计 无 规 定 时 ,单 项 试 压 以 不 小 于 0.7mpa 表 压 试 验 , 不 漏 不 渗 十 分 钟 压 降 不 超 过 10%为 合 格 综 合 试 压 以 不 小 于 0.5mpa 表 压 试 验 , 不 漏 不 渗 时 一 小 时 压 降 不 超 过 10%为 合 格 。 ( 2)应 按 厂 房 内 部的 几何 形 状 ,工 艺 设 备 布 置情 况及 气 流 作 用范 围 等因素,设计暖风机台数及位置; ( 3) 室 内 空 气 的 换 气 次 数 , 宜 大 于 或 等 于 1.5 次 /h; ( 4) 热 媒 为 蒸 汽 时, 每台 暖 风 机应 单 独 设 置 阀门 和疏水 装 置 。

供热毕业设计(论文)

供热毕业设计(论文)
17
396
3
60
71280
20
168
6
45
45360
21
168
6
45
45360
23
210
6
45
56700
24
210
6
45
56700
26
645
3
70
135450
27
162
6
45
43740
28
168
6
45
45360
30
72
3
45
9720
33
168
6
45
45360
34
168
6
45
45360
36
168
6
45
1以蒸汽作为热媒的使用面广,能满足多种热用户的要求。尤其在生产工艺用热都要求采用蒸汽来供给热量。
2汽网中输送蒸汽凝结水所耗的电能少,输送靠自身压力,不用循环系统,不用耗电。
3因温度和传热系数都比水高,可以减少散热设备面积,降低了设备的费用。
4由于蒸汽的密度很小,可以适用于地形起伏很大的地区和高层的建筑中,输送和使用过程中不用考虑静压,连接方式简便,运行也很方便。
Rt=0(N≤5)或Rt= (5<N≤Nzh)
或用下式表示:
tw=tw’ (N≤5) 或tw=tw’+(5-tp.j) (5<N<Nzh)
式中tww――某一室外温度,℃;
tw’、tp.j、和5――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供暖期室外日平均温度和供暖期开始及终止供暖的室外日平均温度,℃;
Rt、Rn――两个无因次群,分别代表无因次室外气温和无因次延续天数和小时数

建筑环境和能源应用工程专业(采暖)毕业设计

建筑环境和能源应用工程专业(采暖)毕业设计

1 前言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对生活水平程度越来越重视,因此不管是城区供热还是城镇供热,对供热都越来越重视。

因此,研究供热系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同时大学四年也接触到了很多关于供热,管网设计的知识,因此正可以借这次机会检验一下自己的所学,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基础。

1.2 研究现状随着国民经济和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供暖和集中供热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就目前情况来看,在东北、西北、华北地区,大部分民用建筑和工业企业都装设了供暖设备和集中供热系统,许多城镇实现了集中供热。

因此能源的消耗量在不断增加,能源紧缺的问题也日趋严重。

所以我国已经把能源与环境保护集中供热列入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重点。

1.3 国内集中供热发展状况我国集中供热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艰苦奋斗、竞争发展的历程。

我国传统的集中供热主要采取热电联产、区域联合供热和小区锅炉房供暖等几种方式。

从20世纪40年代至今, 近60年的历史大致分为4个阶段:单纯利用阶段—单纯管理阶段—基础建设阶段—综合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前,从北方采暖地区大城市来看,以分散锅炉房供暖比重最大。

据对29个大中城市集中供热方式的统计显示, 分散锅炉房供热占我国总供暖面积的84%,其中90%以上的锅炉房的容量一般只维持在7MW以下的水平。

20世纪80年代以后,进入到综合发展阶段。

热电联产、热交换站以及相配套的尖峰锅炉房等集中供热系统在许多城市相继建成。

建设部综合财务司2004年6月发布的“2003年城市建设统计公报”显示,2003年集中供热取得新成绩,据统计集中供热面积18.9 亿m2,比2002年增长21.2%。

许多城市的大型热源已不止一个,如北京、沈阳等集中供热系统较发达的城市,已经实现初级多热源并网运行[i]。

1.4 国外集中供热发展状况国外的集中供热发展大致分为4个阶段:单纯管理阶段—基础建设阶段—综合发展阶段—自动化控制阶段。

地暖毕业设计

地暖毕业设计

地暖毕业设计地暖毕业设计地暖作为一种新兴的供暖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学生,我决定以地暖为主题进行毕业设计,既可以深入了解地暖的原理和应用,又可以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在进行地暖毕业设计之前,我首先对地暖的原理进行了深入研究。

地暖是通过将热能从地面传输到室内,使室内地面温暖,从而达到供暖的目的。

这种供暖方式相比传统的暖气片或空调,具有更加均匀、舒适的供暖效果。

而地暖的主要原理则是利用地下的地热能,通过地热泵或电热膜等设备将地下的热能传输到室内。

接下来,我开始研究地暖的设计和施工。

地暖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房间的面积、布局以及地暖系统的安装方式等因素。

在设计过程中,我需要综合考虑供暖效果、能源利用率以及施工难度等方面的因素,以确保地暖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同时,我还需要了解地暖系统的施工流程和要点,以便在实际操作中能够顺利完成地暖系统的安装和调试。

除了设计和施工,我还将研究地暖的运行和维护。

地暖系统的运行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长久使用。

我将学习如何对地暖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如何解决常见的故障和问题。

同时,我还将研究如何合理使用地暖系统,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进行地暖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我也将利用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

通过对一些地暖项目的调研和实地考察,我可以更好地了解地暖的实际应用情况,掌握地暖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技术。

同时,我还可以与一些从业人员进行交流和合作,从他们的经验中汲取宝贵的教训和经验。

通过进行地暖毕业设计,我可以全面了解地暖的原理、设计、施工和运维等方面的知识,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地暖作为一种绿色、节能的供暖方式,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可以利用所学知识,为更多人提供舒适、环保的供暖解决方案。

总之,地暖毕业设计是我毕业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通过深入研究地暖的原理、设计、施工和运维等方面的知识,我可以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1)前言 (2)原始资料及设计任务 (3)1热源和热媒、热源内部换热站 (6)1.1热源及热媒 (6)1.1.1计算流量 (6)1.1.2锅炉选择 (6)1.1.3热媒 (7)1.2内部换热站 (7)1.3补水定压方式 (8)2 管网布置 (9)2.1 供热管道的敷设 (9)2.1.1采暖通风热负荷 (9)2.1.2供热系统及管制 (9)2.1.3管制 (10)2.2供热系统方案 (11)2.3管道支架及材料 (12)2.3.1供热管道支架 (12)2.3.1.1供热管道支架及支架载荷 (12)2.3.1.2管架跨距的选择 (12)3管网水力计算 (14)3.1蒸汽管网水力计算 (14)3.1.1蒸汽管路Ⅰ (14)3.2热水网路水力计算 (18)3.2.1 热水网路支干线计算 (21)4.附件 (26)4.1汽水换热器选择 (26)5.保温结构 ....................................................................................................... . (27)总结 (30)参考文献 (31)热能工程是将自然界的能源直接或间接地转化成热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科学技术。

供热系统包括热源、供热热网和热用户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集中供热是指从一个或多个热源通过热网向城市、镇或其中某些区域热用户供热。

集中供热热效率高、节省燃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且机械化程度和自动化程度较高。

乌市电机厂、厂区集中供热,采用集中供热的形式。

由于工艺生产要求,热媒采用蒸汽。

根据原始平面图资料,各用户采暖供热、生产、生活用热及地势情况设计出本方案,以供参考。

本设计包括厂区采暖工艺生产供热和室外供热热网几大部分内容,通过设计,掌握采暖系统和集中供热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形式;掌握一般蒸汽采暖系统和集中供热系统的工作原理,方法和步骤;熟悉蒸汽及辐射采暖系统的基本原理及设计方法;了解常用设备,附件的构造、原理,并掌握选用方法;理解水力工况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关键词:集中供热;热媒;热源;采暖系统;水力工况本设计书为新疆电机厂,厂区集中供热设计说明书,根据原始平面图资料,各用户采暖共4热,通风负荷,热水负荷,生产工艺热负荷及地势情况设计出两个方案以供参考。

根据对电机厂总平面图的分析,需要供暖的建筑共15座,其中主厂房,焊接车间,铸工车间所需采暖负荷较大,为主要采暖用户,主厂房,焊接车间,铸工车间又有通风热负荷,由上述负荷少,因此一并折算入采暖用热负荷中去。

主厂房,绞圈车间均需供应热水,由于热水用户为常年性热用户单独供应,可单配输配系统供应。

由于生产工艺的要求,主厂房,绞圈车间,锻工车间需要供应蒸汽,该类用户也为常年性热用户。

根据分析,热源的配置可采用区域锅炉房,热媒可采用蒸汽。

本设计采用热媒集中制备,输送,分配利用的方式,热源和散热设备分别设置,用热媒管道相连接,由热源向各用户供热。

本系统采用集中蒸汽供热系统,先经由换热站由分气缸分出部分蒸汽,用于厂区生产工艺热用户供气和热水换热供水,分出的另一部分蒸汽可通过汽水换热器制备热水,通过热水供热系统向厂区热负荷进行集中供热调节,对其他热负荷,则在用户处进行局部调节,即供热综合调节,可通过采暖调节质量,流量调节达到供热要求。

本设计的二项方案考虑到技术经济分析和厂区供热要求,采用了支架敷设的保温管道,这种供热管道地上敷设是比较经济的一种敷设方式,它不受地下水位和土质的影响,便于施工运行,管理,易于发现和消除故障,但占地面较多,管道的热负荷损失较大,影响厂区美观,因此在二项方案中为尽量减少这些影响,主要采用了共架敷设,沿墙敷设,中低支架相结合。

预制高效保温管材的方式在设计上减少不利因素,在方案中尽量采用了支架敷设的弯管,自然补偿方式减少了设备投资。

第一部分《供热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新疆某电机厂厂内供热系统设计二.原始资料:1.厂区建筑总平面图2.产区工作班制:三班制3.气象资料:采暖天数,162天。

t g= -2 2℃,t=-8.5℃。

V pj =1.7m/s4.热源及热媒情况。

热源:区域锅炉房。

热媒:蒸汽,高温压力波动较大5.热负荷一览表第二部分设计内容及任务1.计算管网设计热负荷1〉定车间设计热负荷2〉管网热负荷2.进行负荷分析,选择热媒种类及参数,详述理由3.确定管网系统形式及管制,进行必要的经济比较定性分析其优缺点4.确定管网的敷设形式,说明选用某种形式的根据5.确定管路的线路方向,简述理由6.布置管道的附属设备1〉选择补偿器形式,布置补偿器。

2〉布置固定支座,选择支座形式。

3〉计算保温层厚度。

4〉布置阀门,排气,排水设备。

5〉布置检查平台7.确定水网的定压方式及绘制水压图8.进行管网的水力计算(包括蒸汽,热水管)1〉绘制水陆计算草图。

2〉选择最不利环路。

3〉确定管网管径9.选择保温材料,确定保温层厚度10.绘制施工图1〉绘出管网总平面图(一号图一张)M1:6502〉绘出管网横纵断面图横1:50或1:100纵1:10或1:20 11.设计进度(详见设计进度表)1热源和热媒、热源内部换热站1.1热源及热媒1.1.1计算流量1.根据个用户的采暖,通风热负荷,确定蒸汽网络的计算流量,假设凝水温度为80℃。

①采暖、通风热负荷﹕=+=t c 1Q Q Q h /65.1298810)661065.6378(3千卡=⨯+②热水用户的热负﹕()h Q /1016017015032千卡⨯++=③生产工艺热负荷最大用气量:()h /85.2h /2.165.013t t G =++=由于用户1需要得蒸汽表压力最大在(7―8)巴,所以假设锅炉出口压力为10巴,蒸汽为饱和蒸汽,饱和温度为180℃。

由《热工基础》查附录4得kg kj i /1.2777''=由公式()ct i Q G -=''/来确定锅炉出口处的蒸汽量。

()()h t ct i Q G /3.22802.41.2777/2.41065.12988/3''1=⨯-⨯⨯=-=()()h t ct i Q G /826.0802.41.2777/2.410480/3''2=⨯-⨯⨯=-= ()()h t ct i Q G /826.0802.41.2777/2.410480/3''2=⨯-⨯⨯=-=h t G G G G /023.2685.2826.03.22321=++=++=总1G —采暖通风所需要的蒸汽量2G —热水所需要的蒸汽量3G —蒸汽量3G —锅炉出口处蒸汽量由此查参考书《锅炉及锅炉房设备》表1-1,确定出锅炉出口饱和蒸汽的表压力为10巴。

1.1.2锅炉选择在选择锅炉时,应考虑能满足供热参数的要求,锅炉的燃烧方式应适合所采用的煤种(如就近取材),锅炉要有较高的热效率,而且选用消烟除尘效果较好,有利于环境要求的锅炉,一般宜选用不冒黑烟、排尘原始浓度较低的层燃炉,选择的锅炉应在基建、运行维修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由以上参数确定锅炉型号为DHL20-1-A Ⅰ锅炉,表示为单锅炉筒横置式链条炉排锅炉,额定蒸发量为20t/h ,额定工作压力为1Mpa 表大气压,出口为饱和蒸汽,燃用Ⅰ类烟煤的蒸汽锅炉。

1.1.3热媒本热源选用蒸汽供热,在蒸汽锅炉房内同时制备蒸汽和热水。

蒸汽供应生产工艺用热和生活热水用户,热水作为热媒,供应采暖、通风等热用户。

1.2内部换热站锅炉房中,蒸汽锅炉用于采暖、通风的用户集中制设备热水采用的是集中热交换的型式,所以要在锅炉房内设换热站。

而对于生活用热水的用户,当在用户入口处装设热交换器。

蒸汽锅炉房内设置集中热交换站的供热系统示意图蒸汽锅炉1产生的蒸汽量进入分气缸后沿蒸汽管道向生产工艺及热水供应热用户供热。

一部分蒸汽通过减压阀后,进入集中热交换站,加热网路回水,以供应采暖通风等热用户所需要的热量,蒸汽系统及热交换站的凝结水,由回水管径处理后送回凝结水箱中。

本热站采用两级加热的方式,热网回水首先进入凝结水冷却器6和气-水换热器的管道上均安装旁通管,以便于调节水温和维修。

采用集中式热交换站的热源型式,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利用热水供暖代替蒸汽供暖,系统热能利用率高,节约能源。

2、凝水回收率高,水质量保证,能较大的减少处理设施的投入和运行费用。

3、热换站设在锅炉内或附近方便运行可靠。

用户处换热器:由于各生活用水热用户的热水需求量少,且大部分热用户又是与生产工艺热在一起,因此,我们采用的热用户处,用蒸汽-水达到供应热水的目的,此方式造价低,又能满足常年性热负荷的需要,因此,在本案中被采用。

汽-水换热器采用常见的壳管式汽-水换热器。

壳管式汽-水换热器蒸汽从永华引入系统后分汽缸出口部分蒸汽进入汽-水换热器加热自来水后,凝水被送入回水管道,由于这部分凝水回收率不高,可通过回水管道系统加啊如热水循环中区,分流汽流量控制,可采用上官装置的截止阀控制,本书采用浮头式锅壳管汽-水换热器。

特点是浮头侧的管栅板不与外壳相连该侧栅板可在壳体内自由伸缩,以补偿热伸长,清洗便利,可将管从壳体内拔出。

为防止蒸汽冲击管而引起管子弯曲和震动,在蒸汽入口处应设置挡板。

当管束较长时,需要支撑隔板以防止管束弯曲。

同时壳内应有较大的空间,使蒸汽分布均与,凝水顺利排出。

1.3补水定压方式蒸汽锅炉内采用不给水泵连锁补水定压方式示意图。

在本设计中,热水供热系统由中心换热站,外网供、回水管及热用户构成一个封闭的热水循环系统,循环水泵驱使网路水循环流动热水供热系统的定压装置是不给水箱,不给水泵及压力调节器等组成,当系统正常运行时,通过压力调节器的作用,是不给水泵连续不给的水量相适应。

从而维持系统动水曲线的位置,当系统循环水泵停止工作时,同样用来位置系统所需必须的静水压位置,由于定压点位置连接在回水总管循环水泵入口处,水压图得静水压线总是低于其动水压曲线的位置。

为防止水击破坏作用循环水泵的压力管道大吸水管路之间连接一根带你止回阀的旁通管作为泄压管。

2 管网布置2.1 供热管道的敷设2.1.1采暖通风用热类型为季节性热负荷,厂区采暖通风热负荷为1817161514131198754321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J ++++++++++++++= =12989×10³kj /kg18~1==i G i ·指编号为i 的车间或厂房的采暖通风热负荷采暖通风热媒可以有两种,一为蒸汽,二为水。

蒸汽供热系统虽然基础建设投资比较低,但蒸汽系统疏水器不易管理和维修改善,造成管网到处漏汽、跑汽、冒汽,且凝结水回收率很低,一般在20-40%,结果造成热损失大和锅炉房水处理容易增大,锅炉供气紧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