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地理全面复习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中考复习32_33_湖南地方文化常识

湘教版地理中考复习32_33_湖南地方文化常识

凤滩
五强溪
五、洞庭湖水系: 1、湘江——“母亲河” (最长、最大) 东江水电站
2、资水——“滩河” 水电站:柘溪。 3、沅江——省内水能 最丰富。 水电站:五强溪,凤滩 4、澧水——最短 旅游资源丰富
柘溪
东江
洞庭湖: 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由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 湖组成。 洞庭湖平原农业发达,有“洞庭鱼米乡”美称。 面积缩减:围湖造田、泥沙入湖 治理措施:退田还湖、植树造林
九 、 旅 游 景 点
十、经济——工农业 1.生产条件:水热条件优越,耕地、林地面积广,水源 充足。 2.农业大省:稻谷、苎麻产量全国第一,茶叶产量全国 第二,生猪出栏全国第二,柑橘产量全国第三。 3.主要经济作物及水果:棉花、油菜、烟叶、茶叶、柑 橘、生猪、淡水产品等 ——“鱼米之乡”、“湖广熟,天下足”。 4、地方特产:君山银针茶、中华猕猴桃、洞庭银鱼、 中华鳖、湘莲等 5、高新区:长株潭国家级高新区、岳麓山高科技园 “麓谷”。 6、机械工业中心: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
八、交通
• 1.铁路干线 • 南北:焦柳线、洛湛线、京广线、京广高铁 • 东西:石长线、湘黔--浙赣线、湘桂线。
焦柳线
京广高铁 石长桂线 洛湛线
湖南铁路网呈“田”字型布局
八、交通
2.高速公路: 京港澳高速(北京-香港、澳门) 沪昆高速(上海-昆明): (潭邵+邵怀高速) 长常—常张高速(长沙-常德-张家界) 常吉高速(常德—吉首) 衡枣高速(衡阳-永州枣木铺) 韶山高速(沪昆高速韶山互通口—韶山:旅游高速) 长永高速(长沙-浏阳永安) 长潭西高速(长沙-湘潭西) 长沙国道:G107、G319 3、航空: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张家界荷花机场 常德桃花源机场、怀化芷江机场 港口:岳阳 城陵矶 长沙 霞凝新港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中考地理)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中考地理)
艾名 黎城 称,
凤凰古城
凤凰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的 风景将自然的、人文的特质有机融合到 一处,透视后的沉重感也许正是其吸引 八方游人的魅力之精髓。
凤 凰
夜 景
南岳大庙是中国江南最大的古 建筑群,有“江南第一 庙”“南国故宫”之称
南 岳 大 庙
南南岳岳衡衡山山
张家界位于湖南西北部,是中国重要的旅游城市 1992年,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风景区 天子山风景区三大景区构成的武陵源自然风景区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艾名 黎城 称,
凤凰古城
凤凰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的 风景将自然的、人文的特质有机融合到 一处,透视后的沉重感也许正是其吸引 八方游人的魅力之精髓。
凤 凰
夜 景
南岳大庙是中国江南最大的古 建筑群,有“江南第一 庙”“南国故宫”之称
南 岳 大 庙
南南岳岳衡衡山山
赞曾凤 为被凰 中新古 国西城 最兰是 美著国 丽名家 的作历 小家史 城路文 。易化
7、著名的旅游景区: 武陵源 风景区(张家界--世界自然遗产); 南岳 衡 山(衡阳市); 国家地质公园 崀 山(邵阳市新宁县); 毛泽东故里 湘乡 (湘潭); 人间仙境 桃花源 (桃源县);
长沙(岳麓山、岳麓书院、马王堆汉墓、天 心阁、开福寺、第一师范、世界之窗、石 燕湖生态公园等);
岳阳( 岳阳楼 、君山、南湖)
张家界
索溪峪风景区
九、长株潭一体化
• 1. 2007年2月14日,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成 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 套改革实验区。
• 长株潭经济高速发展、密切联系和协作,成为湖 南经济龙头。
• 1、湖南简称 湘 ,省会是 长沙 ,有 6 个 相邻省市,即广东、江西、湖北、贵州、 广西壮族自治区和重庆直辖市。 被首批批 准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是 长沙 , 另外还有 岳阳 市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中考地理)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中考地理)
“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 3.中等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特点:以省会长沙为中心,
大小城市并举,小城镇快速发展的城镇体系。
1. 阅读湖南旅游资源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湖南的主要风景
名胜的名称:
①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__武__陵__源____;②人间仙境 ____桃__花_源__;③江南三大 名楼之一__岳__阳__楼___;④ 长沙____岳__麓___山;⑤伟
大的铁路枢纽城市
是 株洲。
(3)湖南省为著名
的“鱼米之乡”,
农业生产较为发达,
其主要的粮食作物
是 水稻

农作物的熟制一般
是一年两熟 。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28
人故里_韶__山___山;⑥五岳 之一的南岳__衡__山__山;⑦ 国家地质公园崀__山____;
(2)写出湖南重要的矿产 地及矿产名称: A___锡__矿_山_______, ___锑___矿; B__水__口_山________, _铅__锌___矿。
(3)代表长沙市的数字是 ___④___;代表衡阳市的数 字是_⑥_____。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中考 地理)
一、湖南省的地理概况:
1.纬度位置: 低纬度、北温带、
亚热带 全国位置: 中部偏南 长江中游, 洞庭湖以南。
2.邻省:
湖北(鄂) 江西(赣)、 广东(粤)、 广西(桂)、 贵州(黔)、 重庆(渝)、
3、人口与民族
(1)人口: (总人 口全省6768万), 分布不均,湘中、 湘北地区人口较 多 湘西地区人口偏少。 (2)主要少数民
作用:调蓄长江水量,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洞庭湖面积缩小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复习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复习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复习资料湖南自然地理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1、地理位置:湖南省绝大局部位于低纬度,在五带中位于北温带;在我国温度带中的位于亚热带.湖南位于我国中部偏南,长江中游南岸,大局部地区位于洞庭湖以南,位于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的过渡地带,北邻湖北省,东邻江西省,南邻广东省,西南邻广西,西邻贵州省,西北邻重庆市.2、地级行政区及行政中央:全省包括13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省级行政中央是长沙.14个市、州,除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行政中央是吉首,其余的行政中央与省辖市同名,分别是: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郴州市、永州市、岳阳市、邵阳市、娄底市、常德市、益阳市、张家界市、怀化市.二、自然环境1、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①湖南的地形特点: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②湖南省的地势特征:三面高、中部低、朝北部敞开的:“马蹄形〞盆地.2、主要山脉分布:东、西、南三面是山地,东面是幕阜山脉、罗霄山脉,南面是南岭,西面是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3、气温、降水的分布概况:①气温分布概况:湖南年平均气温在160—180C,四季变化明显.②降水的分布概况:降水丰沛.湖南雨季集中在4—6月,山地降水一般多于平原.4、气候主要特征湖南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清楚,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5、洞庭湖的概况:①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对调节长江的水量起着重要作用,面积缩小的原因有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②治理举措:主要退田还湖;在洞庭湖以上的长江中、上游地区和洞庭湖水系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6、湘、资、沅、澧四水及主要的水电站①湘江、资江、沅江、澧水,从不同的方向汇入洞庭湖,构成洞庭湖水系,然后注入长江.湘江自南向北注入洞庭湖,是湖南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沅江是湖南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③主要的水电站有沅江的五强溪水电站、凤滩水电站;资江的柘溪水电站;湘江的东江水电站.五强溪是湖南省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7、湖南的自然灾害①湖南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②地质灾害:主要有泥石流、山体崩塌、滑坡.人为原因是乱砍滥伐森林,自然原因是多山,降雨集中.③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寒潮等.旱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受季风的影响,降水的变化大.举措主要有:增强各种水利建设;兴修水利;修筑堤防;植树造林,保持水土.④生物灾害:虫灾、鼠灾和农作物病害.三、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的根本特征:湖南自然资源类型齐全;总量较丰富;分布不均2、土地资源:①主要特点:土地资源问题丰富,类型齐全,地区分布不均.②分布:在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分布最广,以湘西、湘南为多;耕地集中于湘北、湘东、湘中的河谷平原和洞庭湖平原.湘西、湘南耕地较少,以旱地为主;草地集中于湘南山区.③对农业开展的影响:有利于因地制宜开展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3、气候资源:①主要特点:热量丰富,雨水充分,雨热同期.②对农业的影响:湖南有适合于不同作物熟制的气候资源,是我国农业兴旺的地区,雨热同期的利于作物的生长.4、水资源:①主要特点:水资源总量较丰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②对社会经济开展的影响:水资源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大,容易造成水旱灾害.5、矿产资源:①有色金属之乡:“世界睇都〞一锡矿山,水口山一铅锌矿,“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一柿竹园.②非金属之乡:萤石、重晶石、长石、海泡石等储量居全国第一.湖南人文地理一、人口与民族1、人口概况与人口问题:湖南省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大,老龄化进程加快.湖南省人口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在湘东、湘中、湘南和湘北地区,湘西地区人口偏少.2、民族分布特征与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①民族组成:以汉族为主,分布在全省各地,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等.②少数民族分布特点是西部多、东部少;山区多、平原少;农村多、城市少.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南和湘东等山区,其余分散杂居在全省各地.③湖南少数民族的特色:如苗族“色彩斑纹布〞,土家族的吊脚楼,土家族的赶年、苗族的赶秋节和芦笙节、瑶族的盘王节、土家族的摆手舞等.二、农业1、湖南农业生产的概况及在全国的重要地位:湖南水热条件优越,耕地、林地面积广阔,水系兴旺,有“鱼米之乡〞和“湖广熟、天下足〞之美誉.粮食、棉花、油料、茶叶、柑橘、生猪、淡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稻谷、芭麻产量居全国第一位,茶叶产量居全国第二位,柑橘产量居全国第三位.2、湖南被称为“鱼米之乡〞原因:湖南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洞庭湖水系及洞庭湖为湖南提供了较广的水面,养殖淡水鱼类,湖南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故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三、工业1、工业生产的概况及重要的工业部门:①工业体系完整、规模初具、局部产业优势突出,工业已成为全省经济的支柱.②主要的工业部门有:烟草、钢铁、电力、化工、有色金属开采及冶炼、建材、交通运输设备、农副食品加工、专用设备制造和石油加工行业.2、主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地理分布特征: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沙、株洲;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湘潭、岳阳、衡阳、益阳、郴州.3、湖南新型工业化开展的方向:优先开展信息产业;提升科技含量;降低生产本钱,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大力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资源消耗,开展循环经济.四、交通运输1、主要的公路①国道:首都放射线:106、107国道;南北向207、209;东西向:319、320、322.②主要的高速公路:沪昆、杭瑞、衡昆、长常、常张、长永、京珠、长潭.2、主要的铁路干线及重要的铁路枢纽①湖南省的铁路纵横交错.南北向铁路有:京广线、洛湛线、焦柳线以及武广客运专线东西向铁路有:石长线、浙赣一湘黔线、湘桂线、渝怀线②铁路枢纽:株洲、长沙、怀化、衡阳、娄底.株洲是湖南最大的铁路枢纽;火车拖来的城市一怀化3、主要航空港初步形成了以长沙、张家界、常德三大机场为核心的航空网络4、主要港口初步形成了以洞庭湖为中央,湘、资、沅、澧四大干流为主干,沟通全省、通达长江的航道网.长沙市的霞凝新港,岳阳的城陵矶港是湖南省的重要港口.五、旅游1、着名的风景旅游区岳阳楼一洞庭湖〔岳阳〕、武陵源〔张家界〕、韶山〔湘潭〕、衡山〔衡阳〕、德夯〔湘西〕、嶷山〔邵阳〕、猛洞河〔湘西〕、桃花源〔常德〕、岳麓山〔长沙〕、新化紫鹊界秦人梯田一梅山龙宫〔娄底〕2、湖南精品旅游品牌:三大国际旅游品牌:一是以张家界为龙头的自然生态旅游品牌;二是以韶山为重点的红色旅游品牌;三是以炎帝陵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旅游品牌.湖南区域旅游品牌:南岳宗教文化、凤凰民俗文化、岳麓书院湖湘文化、嶷山地貌景观、猛洞河和东江生态漂流、马王堆古汉文化、岳阳楼楚文化等六、城镇与商业1、湖南城镇分布的特点湖南省城市大多沿交通线分布,特别是京广铁路、湘黔铁路、枝柳铁路的沿线是湖南省重要城市集中分布的地区,湖南省城市沿铁路分布,大致构成"H'形格局.湖南东线地区人口稠密,城市集中且密度大,湖南西线地区人口稀疏,城市分散且密度小.2、长株潭一体化进程的内容与意义①长株潭一体化进程的内容:实施以三个城市的交通、电力、信息、金融、环保等建设为重点,融合三个城市要素,实现立方体交通绿化带相连接,形成以三大城市为核心,周边中小城市和一批中央城镇组成的现代化、生态化的网状城市群. ②长株潭一体化进程的意义:长株潭一体化有利于形成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开展,促进经济社会开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出一条现代工业化、城市化开展新路,辐射并带动全省加快开展.七、文化业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中的地位稳步提升,并逐步成为湖南省经济的支柱产业.电视湘军在国内外、行业内外都颇具影响力;湖南省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出版基地.八、走向世界的湖南1、湖南在全国的地位湖南幅员辽辽阔,物产富饶,素有“鱼米之乡〞、“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矿产之乡〞、“旅游胜地〞的美誉,湖南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经济发展逐步加快湖南的经济实力位居全国中上游水平.2、湖南可持续开展的道路一是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推动能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节约利用,推动循环经济开展.二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并重,实现人地和谐.。

湖南地方地方文化常识地理中考复习演示文稿

湖南地方地方文化常识地理中考复习演示文稿
种植业、生猪饲养为主的畜牧业和淡水鱼为主的水产养 殖业是主要的传统农业生产部门。 2、主要农产品:水稻、棉花、油菜、茶叶、柑橘、生猪、 淡水产品等。 3、 特色农产品:湘莲、油茶、湘茶、橘柚、苎麻、烟叶、
黄花菜、辣椒等。
第十九页,共70页。
湖南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洞庭 湖水系及洞庭湖为湖南提供了 较广的水面,养殖淡水鱼类, 湖南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故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七、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崩塌 (山区)
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寒潮 生物灾害:虫灾、鼠灾和农作物病害
第十六页,共70页。
八、自然资源——有色金属和非金属之乡
有色金属之乡:湖南素称“有色金属之乡”。现已探明钨、 锑(ti)、铋(bi)储量居全国榜首,钒、铷列全国第 二,锡、汞、铅、锌居全国前列。在清朝时水口山和锡
第四十七页,共70页。
五岳独秀——衡山
第四十八页,共70页。
南岳庙
第四十九页,共70页。
邵阳 崀山国家地质公园 世界自然遗产
第五十页,共70页。
常德桃花源――桃花流水
第三十八页,共70页。
第三十九页,共70页。
第四十页,共70页。
君 山 岛
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 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 城楼”,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此时的 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了。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登览胜境,凭栏抒怀,并 记之于文,咏之于诗,形之于画,工艺美术家亦多以岳 阳楼为题材刻画洞庭景物,使岳阳楼成为艺术创作中被 反复描摹、久写不衰的一个主题。登岳阳楼可浏览八百 里洞庭湖的湖光山色。
旅游城市之一。1982年9月,张家界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

湖南地方地方文化常识地理中考复习

湖南地方地方文化常识地理中考复习

湖南地方地方文化常识地理中考复习湖南是中国南部的一省,也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拥有丰富的地方文化。

下面是湖南地方地方文化常识地理的1200字以上的复习材料。

湖南位于中国中南部,东邻江西,南接广东、广西,西连贵州,北界湖北、河南。

它的地势南高北低,交通运输便利,是中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湖南的地形主要由山地和丘陵组成,其中最著名的是五岭山和南岳衡山。

湖南的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

湖南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以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为主。

它是中国最大的煤炭产区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非金属矿产生产基地。

湖南的湖泊和河流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是洞庭湖和湘江。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被誉为“江南明珠”。

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是湖南最重要的水运通道。

除此之外,湖南还有许多独特的地理景观,如张家界的风景名胜区、德阳的龙岩峰、桃子湖的世界湖景等。

湖南的人文文化也非常丰富多样。

湘菜是湖南的代表性美食,以其独特的口味和辣味而闻名。

湖南还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许多古代文人墨客在湖南留下了许多文化遗产。

岳麓书院是湖南最著名的古代学府之一,是儒家学派的发源地之一、湖南的歌舞文化也非常丰富,湖南人民热爱歌唱和舞蹈,有着众多的民歌和舞蹈。

湖南还有许多有着独特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

湖南的龙舟赛是中国重要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也是湖南的传统民俗活动之一、每年的端午节,湖南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龙舟比赛,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观众。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南的一个少数民族地区,这里有着独特的土家族和苗族的民俗文化。

每年的土家族的火把节和苗族的踩山节都是湖南的重要庆典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观众。

总的来说,湖南是一个有着丰富地方地方文化的地方。

它的地理特点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它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景观。

它的人文文化包含了丰富的美食文化、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

通过学习湖南的地方地方文化常识地理,在中考复习中可以更好地了解湖南的特点,培养自己对湖南的热爱和自豪感。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地理部分)复习课件全国通用 2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地理部分)复习课件全国通用 2

4、旅游资源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要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则必须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合理开发、优化利用的 方针,杜绝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与景观的破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主要旅游景点: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 景区因有世界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和保护完 好的原始生态环境而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名录》。 国家历史名城——长沙、岳阳。 国家地质公园——崀山:崀山景区位于邵阳 新宁县,是“国家地质公园”,属于国家级 重点风景名胜区。 伟人故里——韶山。韶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 的故乡,是中国著名的革命纪念地之一。
湘 西 山 地
澧江
湘 沅 湘 资 江 东 江 江 湘中丘陵 山 地 湘南山地
拓溪
五强溪
洞庭湖平原
洞 庭 湖
洞庭湖
1.地势特点:湖南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东、西、南 三南峰峦起伏,山岭相连。东有幕山脉和罗霄山脉, 西有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南有南岭山脉,中部是 低山和丘陵,北部是以洞庭湖为中心的广阔平原, 即洞庭湖平原。全省地势恰是一个三面高中部低, 朝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雪峰山是湖南东西两部分 自然和经济的重要界线。 2.主要的地形区:湖南地形大致可分成四部分:①西 部是湘西山地分布有东北——西南走向的武陵山脉 和雪峰山脉。②南部、东部分别为湘南、湘东山地。 湘南山地包括南岭的主体部分及其附近的山岭。南 岭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③中部是湘中 丘陵。④北部是洞庭湖平原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 部分。
湖南的人口和城市
1. 2010年,湖南总人口7078.1万人,人口 密度316人/k㎡,是全国人口密度较高的省份 之一。人口最多的城市是(邵阳市);人 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湘西、 湘南和湘东的边远地区。 2.湖南省面积最大的城市是( 怀化市), 城区面积最大的是(长沙市)。最小的是 (湘潭市)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复习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复习
雨热同期。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高原高山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 候
精热品文带档季风气候
三湘四水
湘 湘 澧五江强洞溪庭湖平原 柘溪
西 山
沅 江
资湘 江江
东 山

东江地
湘南山地
精品文档
洞庭湖:位于湖南的北部,是中国的第二大
淡水湖,昔日号称“八百里洞庭”而现在的洞 庭湖面积缩小了很多,对长江的调节能力也大 大减弱。湖南航运的北大门——城陵矶。城陵矶位
京珠高速公路(北京——珠海)、 长常高速公路(长沙——常德)、 上瑞高速公路(上海——云南瑞丽)、 衡枣高速公路(衡阳-昆明)等。
精品文档

南 交 通


长沙
线
湘 黔 株洲
线

湛 线
(京
武广
广线
精品文档
线
湖南省的主要旅游景点:
1、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张 家界市)。 2、国家历史名城——长沙、岳阳。 3、南岳——衡山(衡阳市)。 4、国家地质公园——崀山:(邵 阳新宁县)。 5、伟人故里——韶山(湘潭市)。 6、人间仙境——精品文桃档 花源(桃源县)
湖南省的主要城市:
1、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建设:长株潭是长 沙、株洲、湘潭三市的简称,它们地处湘 江下游。是湖南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2、全国文明卫生城市——常德:常德是 湘西北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之 一,现在城区街道宽阔、整洁,交通秩序 井然,市民素质高,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 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中 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 3、烟花之乡——浏阳。
• 3.湖南境内有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 。 ( )
• A、鄱阳湖 B、洞庭湖 C、太湖 D、巢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乡土地理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1、湖南的位置:湖南位于我国的中部偏南,长江中游南岸,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9′—30°08′。

大部分地区位于洞庭湖以南,故名湖南,简称“湘”。

绝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在五带中位于北温带;其北邻湖北省,东邻江西省,南邻广东省,西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邻贵州省,西北邻重庆市。

(请同学们掌握湖南的邻省) 2、湖南行政区划:全省划分为13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行政中心吉首),省会长沙市。

二、自然环境1、湖南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①、地形特点: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

②、地势特征:湖南东、西、南三面山岭相连,中部多为丘陵和盆地,起伏和缓;北部为平原,地势低平,从总体上看,全省恰似一个三面高、中部低、朝北部敞开的“马蹄形”盆地。

③、主要山脉分布:东、西、南三面是山地,东面是幕阜山脉、罗霄山脉,南面是南岭,西面是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

2、气温、降水的分布概况:①、气温分布概况:湖南年平均气温在16℃~18℃,冬季寒冷,春季温暖,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四季变化明显。

②、降水的分布概况: 湖南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700毫米之间,降水丰沛。

时间分布:湖南雨季集中在4~6月,这期间的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40%~50%。

降水的变化大,降水强度大是湖南省降水的一个明显特征。

空间分布:山地降水一般多于平原。

3、气候主要特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4、洞庭湖的概况:①、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长江中游以南,由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组成,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西北面有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等数条水道接纳长江来水,然后从东北面的城陵矶附近在入长江,成为一座天然水库,对调节长江的水量起着重要作用。

②、目前的洞庭湖较以前比较,面积大为缩小;面积缩小的原因有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

治理措施:主要有退田还湖;在长江中、上游和洞庭湖水系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

5、湘、资、沅、澧四水和主要的水电站:(冷水江市)湘江:发源于广西东北部的海洋山西麓,全长850千米,水量丰富,水流平稳,两岸工农业发达。

耒水上的东江水电站是湖南较大的水电站之一。

资水:发源于桂东北和湘西南地区,全长650千米,中游有著名的柘溪水电站。

沅江:发源于贵州东部云雾山,全长1000多千米,是湖南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干(冷水江市)流和支流上有凤滩水电站和五强溪水电站(湖南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

澧水:发源于湖南西北部,是四水中最短的河流。

6、湖南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

①、地质灾害:主要有泥石流、山体崩塌、滑坡。

泥石流、滑坡主要分布在湖南的西部、南部、东部山区。

造成地质灾害发生的人为原因是乱砍滥伐森林,自然原因是多山,降雨集中。

②、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寒潮等。

旱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受季风的影响,降水的变化大。

抗旱减灾的措施主要有:加强各种水利建设;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兴修水库;人工降雨等;抗洪防涝的措施主要有:修筑堤防;整治河道;修建水库拦蓄洪水;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③、生物灾害:虫灾、鼠灾和农作物病害7、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湖南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适宜发展林业或栽种经济林,但对交通运输发展不利,平原地区耕地面积广,适宜发展种植业;河流、湖泊对发展水运有利,同时可养殖淡水鱼,湖区地势低平,易产生洪涝灾害;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有利,但降水的变化大,易产生旱涝灾害,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

三、人口与民族1、人口概况与人口问题:湖南省人口数量多。

湖南省人口数量排名全国第7位,人口密度大,老龄化进程加快。

2、人口分布概况:人口分布不平衡,人口密度约为320人/平方千米,是我国人口最稠密的省份之一,人口主要分布在湘东、湘中、湘南和湘北地区较多,湘西地区人口较少。

城乡分布看乡村人口多于城市,乡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61%。

3、民族分布特征与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①、民族组成:湖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民族以汉族为主,分布在全省各地,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回族等。

②、少数民族分布特点:是西部多、东部少;山区多、平原少;农村多、城市少。

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南和湘东等山区,其余分散杂居在全省各地。

③、少数民族的特色:一是种类多;少数民族相对聚居;少数民族实行民族自治;民俗风情丰富多彩;民族特色浓厚。

4、湖南民俗风情特色,以及自然环境对民俗风情的影响①、民俗风情的特色: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各族人民共同劳动,共享生活,创造了光辉灿烂而又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如民族服饰、特色饮食、居住习惯、民俗节庆、民间歌舞等。

民族服饰:如苗族服饰无论男女都是“色彩斑纹布”。

特色饮食:侗族婴儿出生第三日举行的礼仪,称“三朝礼”,以大宴宾客为特色。

居住习惯:土家族的吊脚楼侗族的鼓楼、凉亭、风雨桥称为“侗家三宝”民俗节庆:土家族的赶年、苗族的赶秋节和芦笙节、瑶族的盘王节、侗族的花炮节、回族的宰牲节等。

民间歌舞:土家族的摆手舞、瑶族的象鼓舞、白族的仗鼓舞、苗族的猴儿鼓、土家族的茅古斯鼓舞、土家族薅草锣鼓、土家族八宝铜铃舞和傩戏等。

②自然环境对湖南民俗风情的影响:湖南省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湖南省的山区,地处亚热带,冬季寒冷,夏季高温,服饰与四季分明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密切相关,湖南人喜食辣椒,这与湖南潮湿的气候分布不开,湖南有些少数民族居住吊脚楼,主要是少数民族聚居在山区地势不平,气候潮湿,加上田地较少,因此,他们把房屋建在陡坡上。

一些传统的体育项目与湖南河流较多有关(如划龙舟)。

四、自然资源5、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湖南自然资源类型齐全;总量较丰富;分布不均。

6、土地资源:①、主要特点:土地资源总量丰富,类型齐全,地区分布不均。

②、分布:在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分布最广,以湘西、湘南为多;耕地集中于湘北、湘东、湘中的河谷平原和洞庭湖平原。

湘西、湘南耕地较少,以旱地为主;草地集中于湘南山区。

③、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土地类型齐全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

7、气候资源:①、主要特点:湖南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条件优越,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水充沛;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优越。

②、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湖南有适于不同作物熟制的气候资源,是我国农业发达的地区,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8、水资源:①、主要特点: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人均、地均拥有水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水资源相对丰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我省的富水区主要在山区,平原、丘陵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水资源相对较少,水资源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水资源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大,容易造成水旱灾害,严重影响湖南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

9、矿产资源:①、主要特点:种类齐全,储量丰富,分布相对集中,优势矿产突出。

有色金属之乡:已探明储量的有色金属矿产有37种。

“世界锑都”—锡矿山,“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柿竹园,水口山—铅锌矿(见2页图1)非金属之乡:萤石、重晶石、长石、海泡石等储量居全国第一。

②.矿产资源对工业发展的影响:我省利用有色金属建立了以柿竹园、水口山、锡矿山等为主的有色金属开采、冶炼基地,培育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利用非金属矿产原料形成了一批重要的非金属加工企业。

10、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保护措施:①、存在的主要问题:耕地不断减少;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欠优;土地损毁严重。

②、保护措施:通过保护基本农田、土地开发、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及土地整理等途径,有效地遏止了耕地不断减少、耕地资源受损的势头。

11、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保护措施:①、主要问题: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地区缺水差异较大,不能完全满足工、农业生产和生活需水的增长,供需矛盾突出;水污染严重。

②、采取的措施:兴修水利;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12、环境保护及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①、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等,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燃料的燃烧、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等。

②、环境保护:减少工业废气排放;减少使用塑料购物袋;治理水污染,提高水质;保护土地资源,治理废水、废渣及农药和化肥对土地的污染。

五、农业1、湖南农业生产的概况及在全国的重要地位:概况:湖南水热条件优越,耕地、林地面积广阔,水系发达;有“鱼米之乡”和“湖广熟,天下足”之美誉。

粮食、棉花、油料、茶叶、柑橘、生猪、淡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稻谷、苎麻产量居全国第一位,茶叶产量居全国第二位,柑橘产量居全国第三位。

2、主要农副产品及其地区分布:①、农副产品:稻谷、油菜籽、棉花、苎麻、茶叶、柑橘、烤烟、水产、生猪及家禽等,特产有猕猴桃、洞庭银鱼、中华鳖、君山银针茶、湘莲等。

②、分布地区:稻谷主要产于洞庭湖区及长沙、湘潭、株洲、衡阳、永州等地区的丘陵地区;棉花、油菜籽、苎麻主要产于洞庭湖区,茶叶主要产于湘南、湘东、湘西、湘中的山区,柑橘主要产于湘南、湘西、湘东、湘中地区,烤烟产于湘南、湘西地区。

3、湖南被称为“鱼米之乡”原因:湖南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洞庭湖水系及洞庭湖为湖南提供了较广的水面,养殖淡水鱼类,湖南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故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4、湖南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关系:农产品品种多,总量足,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形成了一批规模大、带动能力较强、辐射范围较广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涌现出一大批知名农业品牌。

5、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由温饱农业提升为小康农业;由数量农业提升为效益农业;由粗放农业提升为科技农业;由封闭农业提升为开放农业,农业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各地各具特色的农业发展模式,形成规模化生产,提高规模水平,提高单位产出率,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六.工业1、工业生产的概况及重要的工业部门:概况:工业体系完整、规模初具、部分产业优势突出,工业已成为全省经济的支柱。

主要的工业部门:烟草、钢铁、电力、化工、有色金属开采及冶炼、建材、交通运输设备、农副食品加工、专用设备制造和石油加工行业。

2.主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地理分布特征: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沙、株洲;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湘潭、岳阳、衡阳、益阳、郴州。

产业布局逐步由点状分布向块状、带状分布发展。

3.高新技术产业在推进湖南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八上P69)高新技术是湖南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湖南新型工业化之路就要以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带动工业化的进程;以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带动湖南工业产业结构的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