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到2019年中国的自然灾害

合集下载

建国后三年灾害

建国后三年灾害

建国后三年灾害1959年1959年全国出现了“受灾范围之大,在五十年代是前所未有的”严重自然灾害,受灾面积达4463万公顷(每公顷等于1万平方米,合15市亩,计6.8650亿亩),成灾(收成减产80%以上为成灾)面积1373万公顷(《灾情报告》第378页)。

其中成灾占受灾面积比例30.8%,与历年比并不高,但集中在主要产粮区,河南、山东、四川、安徽、湖北、湖南、黑龙江等省区的旱灾,占全国成灾面积的82.9%,而且各种灾害交替出现,对粮食生长影响十分严重,本年1—4月,河北、黑龙江出现严重春旱,影响300万公顷农作物,黑龙江受旱达4—5寸深,为历史罕见。

4—5月的霜冻造成华北、黑龙江50多万公顷农田受灾。

与此相反从2——6月,南方三次出现洪涝灾害,珠江、长江、淮河流域洪水泛滥,造成200多万公顷农田被淹。

3—6月,东部沿海和华北地区又发生风雹灾害。

进入夏季,旱灾、洪涝情况开始对移。

6—8月出现江淮流域的大旱灾,到7月下旬受灾面积达82.2万公顷,持续到8月上旬扩大到黄河以北和西南内陆,受灾面积达2276万公顷。

7月下旬,河北、北京、黑龙江地区突降暴雨,山洪骤发,200多万公顷农田被淹。

7—9月,东南沿海遭到5次台风侵袭,最高达12级,使120万公顷农田受灾。

本年灾害从受灾面积看已是建国以来前所未有,更重要的是灾害种类繁多,在部分地区轮番发生。

除旱灾、霜冻、洪涝、风雹外,还出现了建国以来不多见的蝗灾、粘虫灾、鼠灾。

本年全年成灾人口为8043万,超过1949—1958年平均数80%以上,其中山东、湖北、四川各占1000万。

本年春荒人口达9770万人(主要指缺粮人口,包括外流逃荒、营养病、破产度荒、卖送儿女、非正常死亡人口),相当于1949——1958年各年平均值的2.87倍。

1960年1960年,继1959年大灾害后,全国大陆除西藏外又发生了建国后严重的,也是近百年少有的特大灾害,受灾面积达6546万公顷,成灾面积2498万公顷,受灾面积居建国五十年首位(《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第35页,国家统计局综合司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百年来发生过的大地震

中国百年来发生过的大地震

中国百年来发生过的大地震中国百年来发生过的大地震1905年7月蒙古,Bulnay地震 - 规模 8.4。

1918年2月13日广东,南澳地震 - 规模 7.3,死伤者超过1万。

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地震 - 规模 8.5,死者约24万人。

1923年3月24日四川省地震 - 规模 7.3,死者4,800人。

1925年3月16日云南省大理地震 - 规模 7,死者3,600人。

1927年5月23日甘肃省古浪地震 - 规模 7.9,死者4,000人(20万人とも)。

1931年8月1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富蕴地震 - 规模 7.9,死者1万人。

1932年12月25日甘肃省地震 - 规模 7.6,死者7万人。

1933年8月25日四川省叠溪大地震 - 规模 7.4,死者6,800人。

1950年8月15日阿萨姆~西藏地震 - 规模 8.6,死者4,000人(内陆最大级)。

1957年12月4日蒙古,戈壁—阿尔泰地震 - 规模 8.3,死者1,200人。

1961年4月4日新疆巴楚地震 - 规模 6.41966年3月7、22日河北省,邢台地震 - 规模 6.8、7.1,死者8,100人。

1970年1月4日云南省通海地震 - 规模 7.5,死者1万6,000人。

1973年2月6日四川省炉霍地震 - 规模 7.4,死者2,200人。

1974年5月10日四川省大関地震 - 规模 7.1,死者1,400人。

1975年2月4日辽宁省海城地震 - 规模 7.2,死者1,300人(成功预测)。

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地震 - 规模 7.8,死者24万2,000人(亦有60万人以上的说法。

为20世纪最大死亡人数的地震)。

1988年11月6日云南省?缅甸地震 - 规模 7.39,死者730人。

2001年11月14日青海省昆仑山地震 - 规模 8.1。

2003年2月24日新疆伽师地震 - 规模 6.8。

死者263人以上。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 - 规模 8.0,死者和失踪者约8万7,000人。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共20页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共20页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1970年通海7.8级大地震1975年8月,河南大水。

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1978—1983年北方大旱1991年安徽江淮水灾长江2019年特大洪水2019年非典疫情2019年度“十大自然灾害事件”2019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5、新疆出现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6、长江沿线及江南地区发生严重秋涝7、四川攀枝花-会理地震导致川滇两省损失严重8、9月下旬四川发生严重暴雨洪涝和泥石流灾害9、宁夏严重干旱致夏秋粮减产10、10月末西藏发生强降雪,10万余人受灾9、2009年自然灾害(五个“历史罕见”)10、2019自然灾害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2019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由于泥沙淤积,河床高涨,加上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时对沿淮堤坝的大肆破坏,这年汛期,淮河流域全面告急,河南、皖北许多地方一片汪洋,水灾淹没土地3400余万亩,灾民1300万。

淮北地区受灾惨重,为百年所罕见。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降水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致使江河水位猛涨,汉口长江水位高达29.73米,较历史最高水位的1931 年高出14.5米。

虽然沿江人民做出了极大努力保卫荆江大堤,从而保证了武汉市和南京市的安全,但却淹没农田4755万亩, 1888万人受灾,财产损失在100亿元以上。

由于农产品减少,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1955年的工业生产。

1、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在1959年7月,华东地区长江发洪水。

据灾害中心数据, 因为淹水和接下来歉收所带来的饥荒,洪水直接带来的死亡人数估计达两百万,而且别的地区也多少受到影响。

我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

我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1970年通海7.8级大地震1975年8月,河南大水。

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1978—1983年北方大旱1991年安徽江淮水灾长江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非典疫情2007年度“十大自然灾害事件”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5、新疆出现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6、长江沿线及江南地区发生严重秋涝7、四川攀枝花-会理地震导致川滇两省损失严重8、9月下旬四川发生严重暴雨洪涝和泥石流灾害9、宁夏严重干旱致夏秋粮减产10、10月末西藏发生强降雪,10万余人受灾9、2009年自然灾害(五个“历史罕见”)10、2010自然灾害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2012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由于泥沙淤积,河床高涨,加上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时对沿淮堤坝的大肆破坏,这年汛期,淮河流域全面告急,河南、皖北许多地方一片汪洋,水灾淹没土地3400余万亩,灾民1300万。

淮北地区受灾惨重,为百年所罕见。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降水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致使江河水位猛涨,汉口长江水位高达29.73米,较历史最高水位的1931 年高出14.5米。

虽然沿江人民做出了极大努力保卫荆江大堤,从而保证了武汉市和南京市的安全,但却淹没农田4755万亩,1888万人受灾,财产损失在100亿元以上。

由于农产品减少,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1955年的工业生产。

1、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在1959年7月,华东地区长江发洪水。

据灾害中心数据, 因为淹水和接下来歉收所带来的饥荒,洪水直接带来的死亡人数估计达两百万,而且别的地区也多少受到影响。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

中国近年来得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1970年通海7、8级大地震1975年8月,河南大水。

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1978—1983年北方大旱1991年安徽江淮水灾长江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非典疫情2007年度“十大自然灾害事件”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2、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5、新疆出现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6、长江沿线及江南地区发生严重秋涝7、四川攀枝花-会理地震导致川滇两省损失严重8、9月下旬四川发生严重暴雨洪涝与泥石流灾害9、宁夏严重干旱致夏秋粮减产10、10月末西藏发生强降雪,10万余人受灾9、2009年自然灾害(五个“历史罕见”)10、2010自然灾害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2012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由于泥沙淤积,河床高涨,加上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时对沿淮堤坝得大肆破坏,这年汛期,淮河流域全面告急,河南、皖北许多地方一片汪洋,水灾淹没土地3400余万亩,灾民1300万。

淮北地区受灾惨重,为百年所罕见。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降水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致使江河水位猛涨,汉口长江水位高达29.73米,较历史最高水位得1931 年高出14、5米。

虽然沿江人民做出了极大努力保卫荆江大堤,从而保证了武汉市与南京市得安全,但却淹没农田4755万亩,1888万人受灾,财产损失在100亿元以上。

由于农产品减少,也影响了人民得生活与1955年得工业生产。

1、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在1959年7月,华东地区长江发洪水。

据灾害中心数据, 因为淹水与接下来歉收所带来得饥荒,洪水直接带来得死亡人数估计达两百万,而且别得地区也多少受到影响。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自然灾害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自然灾害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自然灾害中国作为一个地域广阔、气候多样的国家,历史上多次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的侵袭。

这些自然灾害不仅给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更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回顾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自然灾害,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1. 黄河洪水黄河流域是中国最负盛名的自然灾害多发区之一,而黄河洪水则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自古以来,黄河多次泛滥成灾,造成了无数生命和财产损失。

其中最为有名的一次是在公元1931年至1938年期间,这段时间里黄河发生了一连串的洪水,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据统计,当时的洪水导致了数百万人丧生,数千万人无家可归。

这场灾难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不仅经济遭受重创,社会秩序也受到破坏。

2. 杨泽泽风暴潮杨泽泽风暴潮是中国历史上另一场重大自然灾害。

这次自然灾害发生在1957年,飓风导致的风暴潮在江苏、浙江等地引发严重的海浪和洪水,造成了大规模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据统计,这场风暴潮造成的死亡人数高达数千人,数十万人被迫离家。

3. 丰县大地震丰县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之一,发生在1976年。

这场地震造成了大规模的破坏和人员伤亡,据统计,死亡人数达到了数十万人,受伤和无家可归的人数更是不计其数。

这场地震不仅使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也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4. 汶川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地震之一,发生于2008年。

这场地震的震级极高,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根据报道,汶川大地震导致了近7.7万人死亡,数十万人受伤,数百万人无家可归。

这场地震不仅对灾区的生活和经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也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关注和援助行动。

5. 海啸中国位于太平洋环火山带,经常受到海啸的威胁。

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2004年的印度洋地震引发的海啸袭击,这场海啸波及了中国的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虽然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但这次海啸仍然给当地民众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困难。

中国近年来地自然灾害事件-82年自然灾害

中国近年来地自然灾害事件-82年自然灾害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1966年地震1970年通海7.8级震1975年8月,大水。

1976年震1978—1983年北方大旱1991年江淮水灾长江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非典疫情2007年度“十大自然灾害事件”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5.12汶川特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5、出现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6、长江沿线及江南地区发生严重秋涝7、-会理地震导致川滇两省损失严重8、9月下旬发生严重暴雨洪涝和泥石流灾害9、严重干旱致夏秋粮减产10、10月末发生强降雪,10万余人受灾9、2009年自然灾害(五个“历史罕见”)10、2010自然灾害4月14日地震2012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由于泥沙淤积,河床高涨,加上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时对沿淮堤坝的大肆破坏,这年汛期,淮河流域全面告急,、皖北许多地方一片汪洋,水灾淹没土地3400余万亩,灾民1300万。

地区受灾惨重,为百年所罕见。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降水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致使江河水位猛涨,汉口长江水位高达29.73米,较历史最高水位的1931 年高出14.5米。

虽然沿江人民做出了极大努力保卫荆江大堤,从而保证了市和市的安全,但却淹没农田4755万亩,1888万人受灾,财产损失在100亿元以上。

由于农产品减少,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1955年的工业生产。

1、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在1959年7月,华东地区长江发洪水。

据灾害中心数据, 因为淹水和接下来歉收所带来的饥荒,洪水直接带来的死亡人数估计达两百万,而且别的地区也多少受到影响。

这场灾害被列为20世纪死亡人数最多的灾害的第七名。

中国历年地震及死伤

中国历年地震及死伤

中国历年地震及死伤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6.8级地震已造成74人遇难,、失联14人,重伤71人,。

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青海 7.1 级死亡2698人。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四川 8.2 69227失踪,死亡17923人。

本世纪伤亡最惨重的地震。

2000年1月14日云南地震云南 5.9级死亡7人1998年11月9日宁蒗地震云南 6.2级,死亡 5人1996年5月3日包头地震蒙古 6.4 级死亡26人1996年2月3日,云南丽江地震 7.0级,死亡309人。

1976年8月16日22时06分、8月22日05时49分和23日11时03分松潘平武地震四川省西北部 7.2级、6.7级和7.2级 41 重伤156人,轻伤600余人。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河北 7.8 级死亡242769人(另说655237人)死亡人数位居史上第4位1974年5月10日大关地震云南 7.1 1,641–20000人。

1973年2月6日四川炉霍大地震, 7.4 死亡2200人。

1970年1月4日云南通海地震,7.5 级死亡16000人。

1966年3月7日、22日,河北邢台大地震,6.8级到7.1级,死亡8100人。

1966年2月5日云南东川地震,6.5 死亡200-309人。

1957年12月4日内蒙古戈壁─阿尔泰地震8.3级,死亡1200人。

1951年12月21日,云南剑川地震,6.3 级,死亡390–423人。

1950年8月15日,西藏阿萨姆地震 8.6级,死亡 4000人。

1933年8月25日,四川叠溪大地震,7.4级,死亡10000人1932年12月25日甘肃昌马地震,7.6 级死亡70000人。

1931年8月11日,新疆富蕴地震 7.9 级死亡10000余人。

1927年5月23日甘肃古浪大地震,7.9 级死亡40900人1925年3月16日,云南大理地震5000人1923年3月24日四川炉霍地震,7.3级,死亡4800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0年到2019年中国的自然灾害
(1)三年大饥荒
三年困难时期是指中国大陆地区从1959年至1961年期间由于大跃进运动以及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所导致的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

在农村,经历过这一时期的农民称之为过苦日子,过粮食关,歉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在1980年代以前则多称其为三年自然灾害,后改称为三年困难时期。

海外一些学者则称之为三年大饥荒,西方学者也称其为大跃进饥荒
(2)7.28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东经118.2°,北纬39.6°)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矩震级7.5级)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续约23秒。

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1] 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二,仅次于海原地震。

(3)03年非典
据世界卫生组织8月15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截至8月7日,全球累计非典病例共8422例,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

自7月13日美国发现最后一例疑似病例以来,没有新发病例及疑似病例。

全球因非典死亡人数919人,病死率近11%。

(4)08年南方大雪灾
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是指自2008年1月3日起在中国发生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

中国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等20个省(区、市)均不同程度受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

(5)5.12汶川大地震
5·12汶川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UTC+8)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时28分04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里氏震级达8.0Ms、矩震级达8.3Mw(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矩震级为7.9Mw),地震烈度达到11度。

此次地震的地震波已确认共环绕了地球6圈[1] 。

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6)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发生6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发生在7点49分,地震震中位于市区附近。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2010年4月20日国务院决定,2010年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致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截至2010年5月30日18时,经青海省民政厅、公安厅和玉树州政府按相关程序规定核准,玉树地震已造成2698人遇难,其中已确认身份2687人,无名尸体11具,失踪270人。

已确认身份的遇难人员:男性1290人,女性1397人;青海玉树籍2537人,省内非玉树籍54人,外省籍96人(含香港籍贯1人);遇难学生199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