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情第二章-悠久的发展历史PPT

合集下载

《贵州省情教育》课件

《贵州省情教育》课件
高考改革
贵州省积极推进高考改革,逐步取消了文理分科,实行了“3+3” 模式。
教师培训
贵州省加强了教师培训工作,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教育资源与设施
教学设施
01
贵州省各级学校的教学设施得到了改善,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
设备和实验室。
图书资源
02
贵州省加强了图书馆建设,增加了图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
04
贵州省教育发展
教育现状
基础教育
贵州省的基础教育发展迅速,小学和初中入学率 逐年提高,但城乡之间仍存在差距。
高等教育
贵州省高等教育发展较为滞后,高等教育资源相 对匮乏,但近年来也有所改善。
职业教育
贵州省职业教育发展较为薄弱,缺乏专业化的师 资力量和实训基地。
教育政策与改革
义务教育
贵州省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提高了基础教育的普及率。
平原等。
土地利用现状
目前贵州省土地利用以农业用地为 主,占比较大,同时还有一定比例 的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
土地利用特点
贵州省土地利用特点是以农业用地 为主,土地利用方式多样,但土地 利用程度较低,开发潜力较大。
水资源
01
02
03
水资源总量
贵州省水资源总量较大, 但时空分布不均,主要集 中在南部和东南部地区。
度假等,这些项目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特色美食
酸汤鱼
酸辣是贵州饮食最大的特点,苗族酸汤鱼是一大代表。番茄酸烹出自然酸汤,外加糟辣椒 和一些中草药,各种鱼搭配各式涮菜,风味独特。
丝娃娃
形似襁褓中的婴儿,通体雪白,口感香嫩,味道醇厚,由绿豆皮、豆腐皮、青菜、豆子等 包成。

贵州省情教育课件1、2、3章

贵州省情教育课件1、2、3章
三、种类繁多、具有广泛利用价值的生物资源
能源资源
黔金丝猴
白 头 鹤
华南虎
第二章 特殊的地理环境 第二节 特殊的地理环境
四、独特优美、旅游价值极高的自然旅游资源
能源资源
瀑布与峡谷景观多而壮丽。 洞穴类型多、数量大、洞景美。 河湖、泉水景观多,水好,景色美。 山奇石秀,山石景观多。 森林美景多。
贵州环境独 特,地貌类型 多样,其自然 风光资源的特 点是:
煤水结合、 水火电互济, 能源资源 优势突出
矿产资源
组合态势良好、 开发前景广阔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旅游资源
种类繁多、具有广泛利用价值
独特优美、旅游价值极高
第二章 特殊的地理环境 第二节 特殊的地理环境
一、水煤结合、水火电互济、优势突出的能源资源
水能资源方面
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 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 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水能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 居全国第六位,其中可开发 量达1683.3万千瓦,占全国 总量的4.4%。按单位面积占 有量计,每平方千米就有 1069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1.5倍,排名全国第3位。贵 州水能资源的特点是:分布 均、造价低、发力高、区位 优。
煤炭资源方面
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 2006年,全省煤炭保有储量 达507.28亿吨,居全国第5位, 超过南方12省(区、市)煤 炭资源储量的总和,素以 “江南煤海”著称。煤炭资 源分布相对集中在六盘水市 和毕节地区,在煤种上又构 成各具特点的能源优势,可 供建设功能、性质不同的煤 炭生产基地。
生物能、天然气、铀矿
第二章 特殊的地理环境 第二节 特殊的地理环境
二、组合良好、开发前景广阔的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

贵州省情“绪论”

贵州省情“绪论”

五、教学安排 (1)“贵州省情”课程在教学 计划中安排在第一学年内完成。课堂 教学时数为18学时。采用讲解重点、 难点问题,分析重点理论等方式进行 课堂讲授,并开展学生自主专题报告, 培养学生学习、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 力。
课堂教学课时分配表
章 节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内 绪论 特殊的地理环境 悠久的发展历史 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 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基础 容 课时(分钟) 4 (180) 4 (180) 3 (150) 3 (150)
第一章 绪论
二、“地无三里平”的地貌特点对贵州发展的 特 殊影响
不利方面:
(1)自然生态脆弱。喀斯特地貌上的土地自然保 水保肥的能力较差。 (2)可耕地数量少,质量不高,水土不配套。贵 州人均耕地只有0.70亩,大大低于全国人均1.57亩的 平均水平。土层浅薄、坡度较大、肥力较低、水土流 失严重。大多田高水低,利用困难。 (3)不利交通通信发展。贵州山区的崇山峻岭, 深切河谷,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发展困难。
(4)“贵州省情”课程考核由平 时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共同构成。 平时考核:根据学生按时、按质、 按量完成平时作业的情况,并结合课 堂教学出勤,课堂报告质量等情况, 评定平时成绩。该成绩占课程总成绩 的30%,即30分。 期末考试:由学校统一命题,考 试周统一考试, 该成绩占课程总成 绩的70%,即70分。
第一章 绪论
三、贵州的发展必须严格遵循山区客观自然规律 遵循客观规律就是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贵 州的优势是资源,主要是能源、矿产、生物和旅游四 大方面。资源特别是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开 发和综合利用;生物要注意保护,延续物种;旅游要 保护好环境,利用优势气候,发展以原生态为特色旅 游项目。
第一章

《贵州历史简介》PPT课件

《贵州历史简介》PPT课件

行省时代:
元末天下大乱,西南土司纷纷立国称王。 明洪武初年(1368年),水西土司霭翠和他的妻子奢香率部拥护朱
元璋并协助了明朝平定云南的战争。朱元璋特赐霭翠汉姓安,将顺元路改 为贵州宣慰司(今贵阳、黔西大方、水城一带,治所在今贵阳),封霭翠 为贵州宣慰使,并赐给他许多金银和绢帛。
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朱元璋特颁诏书,宣布霭翠的地位在其 他宣慰使之上。
霭翠去世后,奢香继任贵州宣慰使,并修筑了贵州至云南、四川的驿 道,促进了贵州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为贵州行省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明永乐永乐十一年二月初二日(1413年3月3日),设置贵州布政使 司。废思州宣慰司与思南宣慰司,保留水东土司与水西土司,同属贵州布 政司管辖。从此,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的行政单位。
牂牁时代:
春秋时代,在今贵州南境有牂牁国,与 北境鳖国并存。牂牁江位于珠江上游北盘 江、南盘江、红水河水域。远古牂牁人属 于濮越民系,大约于越王勾践称霸时代立 国。牂牁国于战国时代被夜郎所灭。牂牁 历史是贵州早期历史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 部分。
夜郎时代:
夜郎,又称作夜郎国,约始于春秋 战国时代。西汉初,竹王多同兴起 于遯水(今贵州北盘江),自立为 侯。河平二年(前27),牂柯太守 陈立杀夜郎王兴,夜郎国灭。夜郎 立国共三四百年。
历史贵州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中 国西南的东南部,省会贵阳。东毗湖南、 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 共有9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88个县级行政 区划单位。
早期贵州高原:
贵州是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在黔西县的观音洞,发 现了原始人使用过的石器,是长江以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 期文化的典型代表。此外,贵州还发现有旧时器时代中期 的“桐梓人”、中晚期的“水城人”和晚期的“兴义人” 文化遗址。在普定县发现的“穿洞文化”遗址,提供了 1.6万年前人类祖先在此生息的证元的贵州:

3第二章.悠久的发展历史(上)15

3第二章.悠久的发展历史(上)15

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活动的重要作用
• • 1930年邓小平 领导的、张云 逸、李明瑞率 领的红七军进 入荔波、黎平、 榕江县境,并在 4月30日攻下 榕江县城.
二、贵州隋唐时期的“土流并治”
隋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 统领各州。中央王朝为了加强对今贵州地区的统治, 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以 南实行羁(JI)縻(MO)州。经制州是由朝廷直接派遣官 吏治理,人口、田亩、政治、军事、经济、司法等受 中央王朝的直接控制。羁縻州是由朝廷指派归附的地 方土著首领统治,子孙世袭,土著首领在其统治范围 内有相当大的自主权,与朝廷保持比较松散的羁縻关 系。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是中央王 朝对其统属关系比较松散的地方政权。经制州地区比 较开放,与中原地区交往较多,经济文化的发展相对 较快;羁縻州地区比较封闭,经济文化发展相对缓慢。
四、贵州“三大教案”在全国的历史影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贵州成为法国的传教区,教会和外国传教士以征服者 的姿态自居,藐视官府,欺压百姓,霸占田土,唆使 不良分子挑起事端,激起了贵州人民一连串的“反洋 教”斗争,先后发生了震惊全国的“青岩教案”、 “开州教案”和“遵义教案”。 青岩教案不仅是贵州历史上的第一次教案,也是 全国“反洋教”斗争的先声。在其影响下出现了四川 的酉阳教案和安徽的安庆教案等。虽然“三大教案” 最终因清政府的无能而遭查办,但它震惊了全国,也 使贵州的社会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对唤醒各族人民反 帝反封建的觉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明代是贵州历史上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主 要标志,一是在贵州建立了行省,使贵州正式成为省一 级行政单位;二是在贵州大规模地推行屯田,加快了贵 州的开发,使贵州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①行省的建立。明代朱元璋统一中国后,为了保 持局势的稳定,仍然沿用元代的行省制度,但削弱了地 方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设承宣布政使司掌管地方行 政,都指挥司掌管军事,提刑按察司掌管刑法。为了加 强对西南的统治和巩固边防,1382年朝廷在贵州设都指 挥司,这是贵州第一次建立的省一级军事机构。1413年 设贵州布政使司统辖8府4州,贵州正式成为全国的一个 行省。1417年设提刑按察司,至此贵州“三司”具备, 实行“军政分管、土流并治”,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发 展。

贵州省情

贵州省情

2009年05月22日赵汝昌“贵州省情”课程期末复习指南安顺市电大赵汝昌孙中云2009年5月期末复习纲要第一章特殊的地理环境第一节自然环境一、喀斯特典型发育的地貌特征。

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优势。

三、乌江,赤水河,南、北盘江和红水河的特征。

四、耕作条件的特点。

五、植被的种类和分布特点。

第二节自然资源一、主要生物资源的特点。

二、能源资源的优势条件。

三、矿产资源的突出特征。

四、自然风光资源的特点。

第三节行政区划一、目前贵州的行政区划现状。

第二章悠久的发展历史第一节从古夜郎到贵州一、“观音洞文化”的特点和地位。

二、夜郎的区位和突出特点。

三、隋唐时期的“土流并治”,以及经制州、羁縻州和藩国的含义。

四、贵州名称的由来。

第二节从贵州建省到贵州解放一、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的意义。

二、改土归流对贵州发展的影响。

三、乾嘉起义、咸同起义的概念和“三大教案”在全国的历史影响。

四、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活动的重要作用。

第三节贵州历史发展的新篇章一、“三大改造”的含义。

二、计划经济及“一五”时期贵州的工作重点。

三、“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开创贵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贵州开展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具体表现。

二、90年代制定和实施的“三大战略”。

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目标。

第三章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第一节人口发展与多民族共同繁荣一、当代人口发展特点。

二、当前贵州的民族构成。

第二节贵州民族的主要特点一、贵州民族的分布及居住特点。

二、贵州民族的语言文字状况及文化、宗教概况。

第三节民族区域自治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一、目前贵州民族区域自治的现状。

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第四章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基础第一节经济发展概况一、贵州国民经济的发展现状。

二、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意义。

第二节农业和农村经济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特点。

贵州省情2

贵州省情2
我的家乡晴隆 们才
———安南古城
———史迪威公路
晴隆县 历 史 文 化
旅 游 景 点 特 产 水 果
地 理 位 置
民 族 文 化
矿 产 资 源
地理位置
睛隆县属高源峡谷区,最高点为县境西南隅与普安县交界处大厂镇 的五月朝天以北约1公里处,海拔2025米,最低点麻沙河与北盘江 汇合处,海拔543米,海拔高差达1482米。因受北盘江及其支流的 强烈切割,切深长达500——700米,属深切割岩溶侵蚀山区。因此, 全县地形起伏大,具有“山高坡陡谷深”的特点,地貌类型有低山、 低中山、中山和高中山。石山地区岩溶发育强烈,伏流、地下河床、 溶洞、落水洞、竖林、岩溶干沟等极为普遍。 地表干早缺水,地形复杂,分布错综。一是山高坡陡谷深的地形与 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山区,立体气候明显,具有“一山分四季,十 里不同天”之特征。二是独特的立体气候和多样化的土壤类型,形 成了丰富的植物资源,其中茶叶、脐橙、意仁米、中药材久负盛名, 有利于立体农业开发。三是特殊的大地构造部位和地质构造。形成 丰富的矿产资源,不仅种类多,而且组合态势好,主要有金、锑、 铅锌等金属矿产资源和煤、萤石、贵翠、大理石、石灰石、方解石、 瓷土等非金属矿产资源。四是北盘江及其在县境内的支流蕴藏巨大 的水能资源。
名族文化
晴隆县是一个多民族的
县,有着彝族、白族、 傣族、壮族、苗族、回 族、傈僳族、拉祜族、 佤族、纳西族、瑶族、 藏族、景颇族、布朗族、 布依族、阿昌族、哈尼 族、锡伯族、普米族、 蒙古族、怒族、基诺族、 德昂族、水族、满族、 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东方踢踏舞——阿妹戚托
芦苼表演
保 存 的 吊 脚 楼 和 织 布 机
矿产资源


晴隆县复杂的地质地貌,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品种多,

贵州省情教育课件1、2、3章

贵州省情教育课件1、2、3章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 《贵州省情》教研室 二〇一三年四月
什么叫省情?
省情是指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 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历 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 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 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第一章 绪论 “贵州印象”
国酒茅台 壮美秀丽的黄果树大瀑布
多民族元素 遵义会议旧址
生态植被 自然环境
宜人气候
耕作条件
河流水系
第二章 特殊的地理环境 第一节 生态类型多样的自然环境
一、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地貌特征
贵州地貌以高原山地为主, 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 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 貌典型发育的山区。贵州地势西 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 面倾斜,呈三级阶梯分布。
二、组合良好、开发前景广阔的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
贵州铝土矿质佳量大, 是中国铝土矿三大产区之 一。铝土矿保有储量达 4.18亿吨,居第2位。集 中分布在贵阳、清镇、修 文、遵义一线,以清镇、 修文最多,占全省铝土矿 储量的74%。
第二章 特殊的地理环境 第二节 特殊的地理环境
二、组合良好、开发前景广阔的矿产资源
第三章 悠久的发展历史
第三章 悠久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 从古夜郎到贵州
从古夜郎到贵州
“观音洞文化” 为代表的 史前文化
古夜郎 的兴起
郡县制 的建立
牂牁的 发展
名称及区 划的由来
第三章 悠久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 从古夜郎到贵州
一、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的史前文化
贵州纬度偏低,海拔较高,气 候温和,利于各种生物繁衍,也适 宜古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天然溶洞, 提供良好栖息场所;多种动植物资 源,提供丰富食物;碳酸盐出露, 利于打制石器;所以,贵州高原是 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和中国古文化 的发源地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