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泰国意大利农业考察报告
意大利小麦育种考察报告

关键词 : 意太利 : 麦育种 ; 小 考察
中图分类号 : 5 2 1 s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4 32 0 )5 00 —3 0 116 ( ̄ 3 0 —0 30
约 为 1 50万 h 主 要 分 布 在 意 大 利 的 南 部 、 6 m, 中 部 、 西 里 岛 和撒 丁 岛 + 均 产 量 2 5 3 0t m。 西 平 . ~ . /h .
年用 R ei 当地品 种配制 杂交组 合约 1 5个+ it与 0 同时 也 用 了 一 些 欧 洲 品 种 , 计 配 制 杂 交 组 合 8 0十 以 共 0 上 . i1 到 4年 他 培 育 出 的 第 一 个 品 种 才 得 到 认 可 , 9
意大利南边半 岛和岛屿地 区是典型 的地中海气 候. 1月 协 平 均 气 温 为 2 l ~ O℃ . 7月 份 的 平 均 气 温 为 2~2 3 6℃ + 丹 平 原 属 于 亚 热 带 和 温 带之 间 的过 巴 渡性 气候 , 季较热 . 季较 冷 . 夏 冬 1月份 平均 气温为 2 4℃ , - 7月份 为 2 ~ 2 0 4℃ 。在 南 边 半 岛 的大 部分 地 区 . 降 水量 为 5 0 1 0 g. 季 降 水较 多 , 年 0 0mr 冬 5 1 但 在 南 部 酉 西里 岛和 撒 丁 岛 . 陴 水 量 平 均 在 5 0mm 年 0 以 ]+ 巴丹平 原 地 区 . 降水 量 约 为 6 【 0 在 年 [) 0 0 )~1 Fm。 意 大 利 国土 面 积 3 . 万 k . 一 个 多 山 之 A 01 m。是 国. 山地与丘睦约占全国面积 的 8 。 0 意大利北部山 地 和丘陵 地带 的土 壤含细 土和腐 殖质较 少+ 不很肥 沃 ; 丹 平 原地 区 的 土 壤 湿 润 且 肥 沃 , 分 有 利 于 农 巴 十 作物生长 。意 大利耕地面积 l4 3 0万 h . 9. m 小麦播 种 面 积 约 为 2 5 0万 h 。其 中硬 粒 小 麦 种 植 面 积 1. m
泰国农业经济概况

泰国农业经济概况泰王国位于中南半岛中部,面积51.4万平方公里,人口近6200万。
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等谷类作物和木薯、橡胶、甘蔗、烟叶等经济作物。
水稻是第一大作物,种植面积约占总耕地面积的53%,主要集中在中部、北部和东北部地区。
大部分地区二年五熟,平均单产水平较低,每公顷约2150公斤。
但地区间产量悬殊较大,中部平原单季稻单产可达每公顷5000公斤。
玉米的种植面积达138万公顷,每公顷产量为3340公斤,主要供国内饲料加工业使用。
木薯的种植面积达106万公顷左右,主要集中在东北部,木薯年产量在1650万吨左右。
橡胶种植面积达153万公顷,产量达216万吨,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马来半岛。
甘蔗是泰国传统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91.7万公顷,主要产区在中部、北部和东北部,产量达5030万吨。
泰国也是世界第一产虾大国,年产量达10万吨。
泰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泰国大米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3左右,出口量基本保持在600万吨左右,居世界首位。
橡胶、木薯、蔗糖、罐装食品以及新兴的冷冻食品等13种农副产品的出口量在国际市场上都排到了前五名的位置。
泰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一)泰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泰国是一个正在由传统农业国向工业国迈进的发展中国家,农业机械在水稻、玉米、大豆、木薯、甘蔗及多种热带水果等农作物的生产领域中,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农业机械化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从1994年到1998年短短5年的时间,泰国拥有的手扶拖拉机由131.1万台增加到237.9万台,大型拖拉机由12.1万台增加到28.2万台,水泵由179.3万台增加到301.3万台,手动喷雾器由790.1万台增加到1550.9万台,脱谷设备(含脱粒机和联合收获机)由6.15万台增加到9.58万台。
机械化施肥达到了40—60%,机械除草达到了5%,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达到了90%以上,运输机械化、机电排灌机械化均达到了100%。
在水稻生产过程中,水田耕整机械化水平已达到了90%;联合收获达到了15%;机械脱粒达到了85%;碾米加工达到了100%;栽植和烘干等作业环节的机械化处于起步阶段。
泰国种植的粮食作物

泰国种植的粮食作物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国之一,大部分的农业产出来自于稻谷。
此外,泰国还种植了其他粮食作物,如玉米、小米、大豆和谷物等。
以下将详细介绍泰国的粮食作物种植情况。
首先是稻谷。
泰国的稻谷种植面积和产量都非常大,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和出口。
泰国稻谷以其优质和丰产而闻名,主要种植在中部平原和北部地区。
泰国的稻谷主要分为两个季节,即旱季和雨季稻谷。
旱季稻谷主要种植在11月至次年4月,而雨季稻谷则在5月至10月间种植。
泰国的稻谷品种多样,包括香米、糯米和糙米等。
稻谷是泰国人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主食。
其次是玉米。
泰国的玉米主要种植在北部和东北部地区,其中北部的清迈是主要的玉米种植地区之一。
泰国的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在近年来有所增长,主要用于家禽饲料和工业加工。
泰国的玉米品种有黄色和白色两种,其中黄色的玉米产量更高,也更受欢迎。
玉米是泰国的重要农产品之一,也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和动物饲料。
再次是小米。
小米是泰国的传统粮食作物之一,主要种植在山区地区。
泰国的小米种植面积不大,但小米在当地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和文化意义。
小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粮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纤维和维生素等。
在传统泰国糕点和甜点中,小米是一种常见的主要成分,如香甜小米糕和椰奶糯米球等。
此外,泰国还种植了大豆和谷物等。
大豆主要用于油脂加工和家禽饲料,种植面积和产量相对较小。
谷物包括小麦、燕麦和大麦等,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和家禽饲料。
虽然泰国的谷物种植面积不及稻谷和玉米,但仍然在农业产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体而言,泰国的粮食作物种植主要以稻谷为主,其次是玉米、小米、大豆和谷物等。
这些作物不仅为泰国人民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也为农业产业和出口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农业技术的提高,泰国的粮食种植产业有望继续发展。
泰国农场建设现状分析报告

泰国农场建设现状分析报告引言泰国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体,农业在泰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快速增长,泰国农业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
本报告旨在分析泰国农场建设的现状,包括农田利用、农作物种植、农业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和趋势。
农田利用泰国的农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和北部山区,而且农田利用率相对较低。
据统计,泰国的农田总面积为1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32%左右。
然而,由于人口增加和城市扩张,土地资源日益紧张。
尤其是在城市周边地区,农地被用于工业园区和住宅开发,导致农业用地不断减少。
此外,农田利用率不高也是一个问题。
许多农地被用于常规种植,缺乏轮作和地力养护,导致土壤贫瘠和产量下降。
在未来的农场建设中,应重视土壤改良和合理利用农田资源,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农作物种植泰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农作物出口国之一,主要出口水果、大米、橡胶等农产品。
然而,农作物种植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种植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泰国的季风气候使得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产量不稳定,往往受到洪水和干旱的影响。
因此,在农场建设中应重视水资源管理和灌溉系统的建设,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其次,农作物品种选择和科技创新也是重要的因素。
农场应根据区域特点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品种,提高产量和质量。
同时,农业技术的创新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和生产效率。
农场应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为农民提供培训和支持。
农业技术农业技术对于农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泰国在农业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例如节水农业、温室种植和生物技术等。
然而,技术应用的普及和推广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技术创新和转化需要更多的投资和支持。
泰国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并积极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
其次,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支持也是重要的环节。
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效益。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培训机构和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并提高生产能力。
出国考察报告范文

出国考察报告范文外出学习考察报告谭亚琼xx年10月2日—17日,在师党校的组织下,我们秋季学习班在党校老师的带领下,赴江苏、浙江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
这次江、浙之行,使我开阔了眼界,启发了思路,收益匪浅。
通过学习考察,我们近距离、多角度地感受到了江、浙的魅力,接受了大量新视点、新思路。
江、浙的经验和成就令人振奋、催人奋进,同时也让我们深思,江、浙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其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有哪些可以借鉴的经验?现将我本人的学习考察情况和体会报告如下:在中国,最有实力的经济省份中,浙江有着明显的优势——全方位的开发,均衡的经济发展。
它有着中国最优越的金融环境,最多的对外投资,最多的百强县和千强镇,也是连续几年赚取外汇最多,居民收入最高的省份。
“浙商”、“温商”也成为近十年最蜚声海内外的投资军团。
而中国自己的名牌中,浙江品牌更是家喻户晓:娃哈哈、红蜻蜓、奥康、吉利……其拥有的中国第一已不胜枚举。
虽然只去了千岛湖、西湖、海宁等地,我一直在想,到底是怎样的魔力,让一个曾经并不发达的地方迅速跃居为中国富翁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但是我认为浙江民营经济的崛起与浙江的政策环境、人文和教育环境、自然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感受一:自我创业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文化是其发展的不竭动力。
据了解,浙江在改革开放前一直是个“一大三小”的省份:即人口大省、资源小省、国家投入小省、工业小省。
可以这样说,浙江的民营经济的发展是无路可选的结果。
浙江发展民营经济之初,并非是对民营经济有清楚深刻的认识,而是一种被迫无奈的选择,现在看来,浙江这样的“牛”,却是被“逼”出来的。
浙江人认识到要尽快摆脱贫困落后,必须主动寻找适合浙江的生产力发展的生产模式。
强烈的脱贫欲望,让浙江人坚忍不拔,他们自比为“野草”——善于从石缝中求生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政策让浙江人找到了脱贫致富的捷径,千家万户创办家庭工业,千军万马跑市场营销,离乡背井,肩挑背扛各种商品出现在全国各地,不等不靠不要,坚持自主自强自立,勇于创业创新,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于是浙江民营经济如星星之火,几年间燃遍浙江各地。
总结泰国市场调研报告

总结泰国市场调研报告1. 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加强和跨国贸易的增长,泰国作为东南亚经济体中的重要一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企业关注。
本次市场调研报告旨在对泰国市场进行分析与总结,为有意进入泰国市场或已经在泰国经营的企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2. 泰国市场概述泰国是东南亚地区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其人口众多,社会经济稳定,政府对外资企业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保护措施。
泰国以制造业、旅游业和农业为主导经济产业,其中服装、电子产品、食品和饮料等行业发展迅速。
3. 泰国市场优势泰国市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地理位置优势泰国地处东南亚中心,毗邻东南亚各国,拥有便利的陆路、海路和空路交通网络。
这使得泰国成为一个方便的贸易枢纽,也为企业进出口提供了便利。
3.2 市场规模庞大泰国拥有超过6,500万的人口,这庞大的市场规模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泰国人民对消费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尤其是中产阶级的崛起,为高端产品和服务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3.3 政府支持和优惠政策泰国政府为吸引外资和促进经济发展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
这包括降低企业税率、简化企业注册流程、减少外汇管制等。
这些政策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4. 泰国市场挑战尽管泰国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挑战:4.1 语言和文化差异泰国的官方语言是泰语,与英语有很大的差异。
此外,泰国文化也与西方文化有所不同。
对于进入泰国市场的企业来说,需要克服语言和文化差异带来的沟通和交流障碍。
4.2 竞争激烈泰国市场竞争激烈,尤其是在制造业和旅游业等行业。
许多国内外企业都争相进入泰国市场,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企业需要具备市场洞察、产品创新和品牌推广等核心竞争力。
4.3 法规与政策不确定性泰国的法规和政策环境相对复杂,政策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可能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
企业在进入泰国市场前,应详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以避免可能的风险。
赴泰中文实习报告

一、前言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进泰国,寻求合作与发展。
为了拓宽视野,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我于2023年在泰国某知名企业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中文实习。
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体验。
二、实习背景泰国作为东南亚的重要经济体,近年来与我国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
为满足当地企业对中文人才的需求,我国政府积极推动“汉语热”,在泰国开设了多所孔子学院。
此次实习,旨在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自己的中文教学能力,为我国“汉语热”贡献力量。
三、实习内容1. 教学实践在实习期间,我担任了该校孔子学院的中文教师,负责教授初级汉语课程。
课程内容包括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和日常生活用语等。
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游戏教学等,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2. 文化交流实习期间,我积极参与了学校组织的各类文化交流活动。
通过与泰国学生的互动,我了解了泰国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增进了与当地人民的友谊。
3. 业务学习为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泰语,了解泰国的语言特点。
此外,我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教师培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拓宽知识面。
四、实习体会1. 教学相长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学相长”的道理。
通过教授学生,我不仅巩固了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同时,学生的进步也让我收获了成就感。
2. 文化融合通过与泰国学生的交流,我认识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在教授汉语的同时,我将中国的文化、价值观传递给学生,促进了中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3. 团队协作在实习期间,我学会了与同事、学生沟通协作。
在团队合作中,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团队的整体发展贡献力量。
五、总结与展望三个月的泰国中文实习,让我收获颇丰。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我国的“汉语热”贡献自己的力量。
1. 深化专业知识实习期间,我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还有待提高。
意大利柑橘考察报告 (2)

、意大利**柑橘考察报告、意大利**柑橘考察报告由种植业司牵头,科教司和财务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科院柑橘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参加的柑橘技术考察团一行10人,于2021年10月14日至27日对及意大利**的柑橘进行了考察。
在,先后参观了瓦伦西亚农业研究所、FOMESA柑橘的鲜果分级打蜡包装厂、一个典型的柑橘XX农场、ASA柑橘育苗协会的柑橘无病毒母本园、苗圃.此外,还参观了在瓦伦西亚举行的欧共体农业博览会,并考察了巴塞罗那农贸市场的柑橘销售窗口;在意大利,先后参观访问了意大利**巴勒莫大学国家研究委员会柑橘品种改良中心及其品种圃和试验、卡塔尼亚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系(病理所,主要从事柑橘病害防治研究)、园艺和农业食品加工系(果树所,主要从事柑橘育种及栽培生理研究),以及意大利柑橘研究所等单位。
两国共计考察了9个单位14个现场,先后有16位专家、教授和技术人员向我们介绍情况。
本次考察内容涉及柑橘科研、推广、生产与营销,尤其是新品种选育研究、无病毒良种苗木繁育与推广、产区布局和果园管理、产后处理与营销等**个环节,除有关的技术问题外,还对立法和策支持措施等也进行了了解。
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意大利柑橘产销概况、意大利位于西**地中海沿岸,其柑橘主产区主要分布在部沿海及意大利**西西里岛均属典型的带地中海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8~13℃,最热月平均气温24~26℃,极端低温3℃,非常适宜于柑橘生长。
降水大多在冬季,年降水量500~1500mm。
这两个国家都是世界柑橘尤其是鲜食柑橘的生产和出口大国.目前柑橘栽培面积约30万公顷,年产量540多万吨;意大利柑橘面积18万公顷,年产量320多万吨。
按产量排位,仅次于巴西、和墨西哥,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居第9位。
按鲜果出口量排位,居世**位,年出口柑橘鲜果300余万吨,占世界柑橘鲜果出口总量的13;意大利年出口柑橘鲜果20多万吨,居世界第10位。
下表是这两个国家近三年的柑橘产量和出口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赴泰国、意大利农业考察报告赴泰国、意大利农业考察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路明副部长率领的中国农业代表团1999年2月16日至21日参加了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联合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第22届管理大会后,参观了意大利农业部果树研究所和国际植物遗传资源研究所。
1999年2月22日至28日对泰国进行了友好访问,会见了泰国农业与合作部初契·韩沙瓦部长,与泰国农业与合作部进行了中泰农业合作的工作会谈,双方都期望进一步加强合作,拓宽领域,增进友谊,推动事业的发展。
在泰国期间,访问了农业与合作部的农业局、渔业局、推广局、农业工程处,参观了巴吞他尼水稻研究中心、推广局的组织培养中心、皇家开发培训中心和曼谷农业大学等科研教学单位,考察了曼谷花卉中心有限公司、种花农户,正大集团的生猪拍卖市场等,与正大集团探讨了推进中国农村现代化,提高农民素质的有关问题。
通过考察访问,增加了对这两个国家农业发展、科研教育、推广等有关情况的了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很多方
面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收获与体会
(一)政府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予以强有力的支持,农业为国家稳定起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泰王国位于中南半岛中部,面积51。
4万平方公里,人口近6千万,地势北高南低,海岸红长2600公里。
北部和西部是山区,东北部是呵叻高原。
湄南河纵贯南北,全长1200公里,是全国最重要的灌溉水源和航运干线。
泰国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沿海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一年分为旱季(3至5月)、雨季(6至10月)和凉季(11月至次年2月),月平均气温22---28℃,以4月份最热。
年均降水量1000---XXmm。
全国耕地面积约为XX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9%,有各种热带常绿乔木,是世界主要的柚木生产国,内河和泰国湾盛产各种鱼类。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泰国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农业国。
以种植稻谷为主,后来逐渐发展起了橡胶、甘蔗、烟草、木薯和玉米种植业。
近40年来,泰国工业比重逐年增加,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50年代开始,泰国经济经历了50年代的经济恢复期,60年代的经济调整发展期(年均增长率8%),在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的经济调整期(年均增长率6.2%)之后,又进入了经济调整和发展时期,
1987~1992年,年均增长率达到10%。
泰国试图从农业国走向工业国,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工业产值逐年上升。
1961年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
4%,1984年仅为24。
8%,至1996年已下降到了11%。
工业比重则从19。
3%上升到34%,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都在下降,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997年的金融风暴席卷亚洲,1998年金融危机深化蔓延,泰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首当其冲,大量的工厂企业倒闭,大批的工人被解雇,很多又投向农业经营。
泰国通过此次金融危机也在深刻地反思,西方的工业化道路在泰国是否走得通。
泰国政府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尽管这两年金融出现了重大危机,但民众的生活还比较有保障,社会也较稳定,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农业没有出问题。
因此,政府对农业的投资支持一直比较稳定。
泰国的XX万公顷耕地中,有970万公顷种植水稻,77%的土地是雨养农业,15%有灌溉条件。
泰国的稻米生产主要集中在中部、北部和东北部地区。
中部以水稻为主,产量占全国的50%,北部和东北部以旱稻为主,占全国总产量的33%,南部仅占6%。
60年代后期,泰国采用了高产品种并加强了病虫害防治,产量稳步提高。
但目前单产水平仍较低,每公顷2100公斤左右。
大米一直是泰国的重要出品产品,泰国大米占世界市场的份额,从1970年的12%上升到70年代后期的23%左右,超过中国成为第二大出口国;1982年超过了美国而跃居首位,占据了世界市场32%的份额。
1998年出口627万吨。
占世界市场的份额达到了36%,出口值达20亿美元。
泰国政府自1961年起实行经济发展五年计划。
在制定五年计划时,政府有意识地从政策、资金方面向农业倾斜。
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明确规定重点发展基础设施和农业多种经营,"三五"计划重点放在加速优先部门和农村地区的发展,"四五"计划强调要实现社会公正,把地区开发列为重要内容,提出要更有效地利用耕地,"七五"计划强调要提高农业生产力,推广实用技术,以农牧渔生产和加工为重点,扩大出口创汇,提高国民收入,振兴农村经济,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在1992年10月通过的泰国1993年财政预算中,政府把总预算的31%用于发展农业和包括兴修水利、筑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泰国政府动员各种力量发展农业服务农民,引导银行和国内外资本投向农业。
80年代政府规定商业银行要将存款的20%用于农业贷款,其中的14%必须贷给农户和地方农业组织。
政府制定了《促进投资法》,对农业基础设施及利用本国自然资源的投资项目给以特别优待。
靠此吸引了国内外近30
家私营公司投资于创汇农业。
政府还鼓励私人企业深入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为农民提供服务,如家禽养殖方面,政府与曼谷银行、正大集团联手,政府负责选点,挑选农户、帮助修建公路等基础设施,银行为农户提供低息贷款,正大集团负责提供设备、家禽种苗、饲料以及技术指导,并包购全部产品。
产品销售后四方都有收益,发展了畜牧业,富裕了农民,银行和正大集团的事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由于泰国政府重视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各方面有了很大改观,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2500元。
(二)农业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适应国际市场竞争需要
泰国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科学技术研究,1972~1992年间曾3次重组农业科研机构和科技推广管理机构,使研究所、中心和试验站与泰国农产品种植区域相配合,满足不同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地区农民的需要,使科研成果更快更有效地转让给农民,确保出口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例如,1992年泰国政府就分别在湄南河流域和南部銮湖畔的水稻主产区设立了巴吞他尼、博他仑等4个水稻研究中心,在东部高原建立了乌汶旱稻研究中心,每个中心下设若
干个试验站,形成由国家水稻研究所、7个研究中心和20个试验站组成的水稻研究和开发网络。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科学研究随时根据变化了的市场需求调整科研目标。
如60年代泰国水稻研究所将其引进品种与当地品质杂交后,培育出适合于当地种植的高产组合后,农民大面积种植,使泰国水稻产量几乎翻了一番。
最近几年,在改善稻米的品质上进行研究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他们差不多每年都能推出几个水稻新品种,取代已退化的品种。
茉莉香米保住了泰国香米在国际市场中的垄断地位,深受世界各国欢迎。
例如1997年育成的KDML105香稻品种,兼具优良的适口性和加工品质,向中国出口量亦最大。
推广局的组织培养中心的研究内容,主要来源于生产实际,为了加快成果的示范推广步伐,除了推广人员在田间试验示范指导,带动周围应用新成果新技术之外,政府还拨专项经费,为农民赠送诸如培养成功的果树苗木、技术小册子等。
位于差春骚省的皇家开发培训中心,从事以治理土壤沙化带动农民致富为主要目的研究示范培训。
50年前中心所在地曾是森林,由于过度开采致使土壤贫瘠严重沙化。
当地政府把这片土地赠给国王修建行宫,国王则从长远计议,1979
年亲自主持建设成了开发培训中心。
用有机肥改良土壤种树种草的同时,进行了水资源的治理、耕牛改良、种植水稻、玉米、橡胶等作物,建立小型稻米加工厂。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设计实施了多样性的土地利用模式,建立了小型示范农场,30%的土地种水稻,30%搞小水库(蓄水池),30%搞多种经营,包括果树、花卉、瓜菜、畜禽养殖等,10%搞住宅、道路建设等,让农民自我发展。
对于比较贫穷的农民则送技术上门,因地制宜地推广技术。
中小学和邻近国家的人员也经常到该中心参加培训。
中心辐射的农民很多都摆脱了贫困,解决了生活自给自足问题,有60%的土地已改造成为可供耕种的农业土壤。
全国此类培训中心共有6个。
(三)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
曼谷农业大学是专门培养农业科研人员的最高学府,下设农学院、林学院、水产学院、农用工业学院、兽医学院等13个学院,还有5个专门的研究所。
在其它几个城市还设立了3个分校。
除农业大学外,一些综合大学也设有农业系、林业系、水产系等。
各省还有一些中等专业学校及培训班,培养本地所需的农业技术人员。
农业大学的任务是教学与培训、研究与发展,开展学术研究,保证和促进农业的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农事实习安排300个学时,前150学时学理论,后150学时到学校下属
的研究所、试验站及私营企业实习。
许多大学教师参加国家或省里的科研项目,学生作为助手直接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走向社会之前培养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校的培训主要以培训农技推广人员为主,再由推广人员结合实际培训农民。
由于方向明确,任务清楚,教育、科研与推广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有机统一,培养出的人才比较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