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易错知识点(第二单元))

合集下载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哲学的物质概念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他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①从产生来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存在、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③从发展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均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所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二、哲学的运动概念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2)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考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三、物质运动的规律1、规律的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规律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哲学似乎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但实际上,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然而,在学习和理解生活与哲学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容易让我们产生困惑和误解。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这些容易出错和混淆的地方。

一、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这是一个基本的哲学原理,但很多时候我们容易在理解和应用上出现偏差。

易错点:认为意识可以独立于物质存在,或者意识能够直接决定物质。

例如,有人相信通过纯粹的意念就能改变物质世界,这是错误的。

意识的确具有能动性,但这种能动性是在物质基础上发挥作用的,它不能超越物质的限制。

易混点:分不清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的主次关系。

物质的决定作用是根本的、第一位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

意识的能动作用再强大,也必须以物质为前提。

我们不能过分夸大意识的作用而忽视物质的基础性。

二、运动与静止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这是关于运动和静止的基本观点。

易错点:把相对静止理解为绝对静止。

比如,有人看到一栋建筑物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变化,就认为它是绝对静止的。

然而,从微观层面和更长远的时间尺度来看,建筑物的材料在发生细微的变化,它只是在我们所观察的特定时间段和特定条件下呈现出相对的静止状态。

易混点:不能正确把握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没有绝对的运动就无所谓相对的静止,没有相对的静止也无法体现绝对的运动。

三、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在规律面前并非无能为力,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易错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试图创造或消灭规律。

有些人在面对困难时,妄图违背自然规律或社会发展规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易混点:把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同于可以随意改变规律。

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我们可以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来利用规律,但绝不能违背规律。

人教版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期末复习梳理

人教版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期末复习梳理

生活与哲学复习易混易错知识点分析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错误的:1、人人都有世界观,世界观是自觉形成的。

(自发不等于自觉,自觉指自己有所认识而主动去做)2、世界观是做的,方法论是想的。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不是做的。

方法论是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是想的)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因此,理想信念对人的成长起决定作用。

(夸大意识作用)4、正确的世界观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5.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枯萎)6.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删去辩证)7.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8.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是指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9.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之为半截子唯物主义,是指它在自然观上是唯心的,历史观上坚持群众观。

(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历史观上是唯心的)10. 辩证法属于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属于唯心主义。

(不一定)11. 唯心主义都主张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客观唯心主义)12. 在本原问题上,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还存在着二元论这第三个基本派别。

(在本原问题上,只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经典观点: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主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易错知识点汇总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易错知识点汇总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易错知识点汇总注:“易错点点播”部分是正确内容,“自我巩固”部分是练习,后面是练习的答案提示。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易错点点播】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固有属性。

2、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不一定是发展。

3、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4、规律不能等同于规律的表现形式。

5、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不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

6、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注意:规律也是有条件的,不是永恒的)。

7、规律是客观的,无好坏之分。

见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材料时,应用联系的观点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的发展观来解题。

8、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所以,不能说物质与意识密不可分。

9、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10、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11、无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客观存在)的反映。

12、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二重性,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13、不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有反作用。

14、想问题、办事情只能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从意识(主义、思想、理论)出发,不能从人民的愿望出发,但要以人民的利益为目的、归宿。

15、是否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16、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想问题、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17、遵循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18、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两种途径。

19、认识具有无限性,不存在终极真理。

20、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2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但不能说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3、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体现。

4、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有了正确的世界观,必然有好的实际结果。

6、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7、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8、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9、哲学能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正确的指导。

10、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正确概括和总结。

11、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

12、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13、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1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

15、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意识是派生的,意识决定物质。

16、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思维)和物质(存在)同等重要,相互决定。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2、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

3、运动是有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相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绝对的。

4、世界上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是无章可循的,都是循环往复的。

5、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6、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它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

7、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

8、规律有好坏之分,是永恒不变的、无条件的。

9、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10、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11、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

1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

13、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14、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

15、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16、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好事情的前提和基础。

17、只要人们认识了规律就可以完全按自己的愿望办事。

生活哲学易错知识点2

生活哲学易错知识点2

34、矛盾的特殊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35、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并通过普遍性表现 出。 36、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决定。
37、矛盾普遍性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38、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 先导。
39、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活 的灵魂。
40、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 本分歧在于:唯物辩证法坚持用联系、发展、 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形而上学坚持用孤立、 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41、矛盾的次要方面不影响事物的性质。 42、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都体现了事物 发展过程的不平衡性。
43、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
44、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 一。
第四单元 1、凡是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 意识。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始终是不可割的,社 会存在依赖于社会意识。 3、社会存在主要是自然地理环境。 4、我国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 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在阶级社会与社会 主义社会相同。 6、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作用的 人们。
2)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启示我们既要从整体 着眼、寻求最优目标,也要搞好局部、使整 体功能最大发挥,同时注意结构优化,使整 体功能最大发挥。发展低碳经济既要从全局 观、系统论的角度出发,从产业结构、能源 结构入手,也要从产业链入手寻求经济社会 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 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把建设资源节 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的重要着力点。 (4)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要学会优化结构。 因此,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5)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 旧事物的灭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把 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完整版)《哲学与生活》基本原理与易混易错点

(完整版)《哲学与生活》基本原理与易混易错点

《生活与哲学》基本原理与易混易错点第一单元哲学基本理论易混易错点1.错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正确: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2.错误: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正确:正确的哲学才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3. 错误: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正确: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错误: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正确: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等)5错误: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正确: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6.错误: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正确: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7.错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正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

8.错误: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正确:唯物主义中的具体形态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唯心主义也有局部可以借鉴之处。

9.错误: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正确: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0.错误: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正确: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1.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形成的。

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上述两者不是简单的直接吸收,而是批判继承和发展。

12.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基本原理与方法论(一)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6个)1、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生活与哲学》易错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知识点.

高考专题复习《生活与哲学》易错知识点集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注意:哲学有正确错误之分,并不是所有哲学都是科学的)2、哲学是世界观,世界观也是哲学。

(注意:哲学是世界观,世界观不一定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注意:哲学有正确和错误之分)4.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注意: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5.世界观是关于世界具体问题的观点。

(注意:世界观是关于世界最一般规律、最普遍的问题的看法和观点)6.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7、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注意:不是,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8.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注意:基本派别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9.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注意: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反作用,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10.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注意: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11.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

(注意:旧哲学既有唯物论也有唯心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12.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注意: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13.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注意: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4.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注意: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15、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作用就是唯心主义。

(注意: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只有一个: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16、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辩证法的机械相加(总和)。

(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批判的吸取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最新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哲学与生活易混易错点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2、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4、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5、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6、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7、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8、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9、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1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12、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1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

2、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3、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

4、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

5、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

6、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7、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

8、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

9、规律就是我们常讲的定律。

10、任何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11、规律有好坏之分。

12、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13、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

14、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15、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16、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17、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18、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则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19、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20、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才对事物有反作用。

21、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

22、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23、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起反作用。

24、正确意识的反作用大于错误意识的反作用。

25、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26、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27、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28、因为规律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必须把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29、决策者要避免失误,关键要做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0、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31、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32、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33、规律对客观事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4、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35、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36、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37、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实践。

38、实践决定于认识。

39、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40、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

41、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

42、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知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

43、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44、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45、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46、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47、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48、"三个有利于"标准否认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9、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可能不止一个。

50、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所以真理是客观的。

51、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52、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客观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