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买臣对前妻的宽厚 覆水难收

合集下载

泼水难收的故事

泼水难收的故事

【拼音】pōshuǐnán shōu
【成语故事】汉朝书生朱买臣年轻时家里十分贫穷,每天靠打柴卖维持生计,但他坚持好学,经常边走边背诵书本。

他的妻子以此为耻辱就离他而去。

后来朱买臣考学当上太守,他的前妻要求复婚,他将水泼在马前,教她收回就复婚。

【典故】已装不卸,泼水难收怎奈何?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六卷
【释义】相传汉朱买臣因家贫,其妻离去,后买臣富贵,妻又求合。

买臣取水泼洒于地,令妻收回,以示夫妻既已离异就不能再合。

后用以比喻不可挽回的局面。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不可挽回的局面
【相近词】覆水难收
【成语举例】小神只会放水,却不会收水。

常言道:‘泼水难收’。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51回
更多信息请查看成语故事。

淮阳乡土故事:朱买臣休妻

淮阳乡土故事:朱买臣休妻

淮阳乡土故事:朱买臣休妻淮阳城南二十里有个村庄,名叫买臣集。

买臣集十字街口有个洼坑儿,常常积水。

传说,这是朱买臣的妻子撮水撮的,人叫“良心坑”。

买臣集原叫大朱庄,是个百户大村。

村南头大柳树下住着二个穷秀才朱买臣,家里很穷,靠打柴换米度日。

妻子崔氏,好吃懒做,爱弄乖卖俏,头发整天梳得油光油光,苍蝇落下也要打个滚儿。

朱买臣一心习文练武,每日里五更早起读书,天不明去赶集,白天打柴,够累的了;他一边打柴,一边背书,一边打文章腹稿,够苦的了;回到家里,崔氏只在锅里留点馍头儿、菜根儿、汤底儿,他不计较,胡乱吃点儿充饥,够寒碜的了;这些对朱买臣来说全不怕,怕的是崔氏那张刀子般的嘴,一天到晚像鸭子一样呱呱呱。

崔氏见丈夫难给她弄大钱,开始是指鸡骂狗,嫌朱买臣没能耐,后来,见朱买臣不吭不哈,任骂任说,就越来越凶了,竟指着朱买臣的鼻子破口大骂,爹爹娘娘骂个够,祖宗三代骂个全。

朱买臣几次想发火,又怕跟老娶闹得风风雨雨,叫四耻笑,尽管气得七窍生烟,还是伸伸脖子,吞下了一把又一把糠,自己没本事叫老婆吃好穿好,挨点骂就挨吧!只要老婆一直陪着我这个穷秀才,也算对得起我。

没想到崔氏后来更凶了,老动手动脚,妻子打起丈夫来了。

朱买臣六尺大汉,哪能还手?他想,男不跟女斗,女人的手能够打多疼?老婆敢打,无非是自己没本事弄大钱,也许以后我有了功名,就好了。

只要家里有个她看家,我也心满意足了。

不管崔氏多凶,朱买臣仍是忍气吞声一让再让。

没想到最后崔氏摊牌了,对朱买臣说:“你养活不了我,我也不跟你过了!你把我休了吧!”朱买臣见这样的老婆实在没半点夫妻情义了,就咬咬牙,顺坡赶驴,一气之下写了休书,把崔氏休了。

没过七天,崔氏便嫁给了一个石匠王二。

这王二曾有老婆,暴病死了,无老无少,家里六亩清沙地,按理说是个福窝。

王二见崔氏有几分姿色,眉开眼笑,洋洋自得,暗目庆幸自己得了个天仙女。

这崔氏本性难移,王二越宠她,她越过分。

她吃的是:荷包蛋、千层饼、头罗面。

朱买臣妻典故

朱买臣妻典故

朱买臣妻典故话说在汉朝年间,有个叫朱买臣的书生,住在苏州穹窿山脚下,家里穷得叮当响,就靠打柴为生。

他娶了个媳妇,本想着两人一起过苦日子,以后能享福,谁承想这媳妇是个急性子,没耐心,一看日子过得这么苦,就开始天天抱怨。

“我说你这书呆子,天天就知道读书,这大年三十夜的,家里连点油水都没有,你就不能让我想想办法,改善改善生活?”媳妇一边抱怨,一边看着桌上的青菜粥,气不打一处来。

朱买臣呢,倒是挺乐观,一边继续读他的书,一边安慰媳妇:“娘子啊,你再忍忍,等我读好了书,一定能谋个一官半职,到时候你就能享福了。

”媳妇一听这话,更生气了:“你这话说得轻巧,你看看你这副尖嘴猴腮的样子,哪里像个能做官的?你要能当官,我就能当太后了!”说完,把桌上的一盆水都泼到了地上。

朱买臣见媳妇这么不理解他,也生气了:“你这是说的什么话?你要是真过不下去,那就写张休书,你走吧。

”媳妇一听要休书,也不含糊,立马就写了,拿着休书头也不回地走了。

朱买臣呢,也没挽留,继续他的苦读生涯。

后来,他还真考上了官,做了会稽太守,衣锦还乡。

这时候,他前妻听说了,心里那个后悔啊,想着当初怎么就那么冲动,把这么好的男人给放走了呢?于是,她决定去找朱买臣,看看能不能复合。

朱买臣见前妻来了,也没给她好脸色,让人端来一盆清水,泼在马前,对她说:“你要能把这盆水收回来,我就答应你回来。

”前妻一听这话,就知道没希望了,这泼出去的水哪还能收回来啊?她羞愧难当,最后选择了自尽。

这个故事啊,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人生路上,别轻易放弃,也别轻易背叛那些在我们最艰难时刻陪伴在我们身边的人。

朱买臣虽然最后发达了,但他的前妻却因为一时的冲动和短视,失去了本该属于她的幸福。

所以啊,咱们还是得珍惜眼前人,别等失去了才后悔。

朱买臣:大器晚成的男人,受尽多少人间屈辱

朱买臣:大器晚成的男人,受尽多少人间屈辱

朱买臣:大器晚成的男人,受尽多少人间屈辱汉朝的朱买臣,喜爱读书,但是不善于经营财产,四十岁的时候,依然穷困潦倒,家中一贫如洗。

为了维持生计,常常当樵夫砍柴卖,以此换取粮食。

他常常挑着一担柴,边走边高声朗诵文章;他的妻子同样挑着一担柴,尾随其后。

面对挑柴并朗诵文章的丈夫,他的妻子感到不伦不类,觉得很羞愧。

她多次劝阻朱买臣不要在路上诵读。

可是她越是劝阻,朱买臣的唱诵声越大。

他的妻子实在是忍受不了,要求离婚。

朱买臣笑着说:“我五十岁命该富贵,现在已经四十多了,你跟着我辛苦了大半辈子。

等我富贵了,我会好好地报答你的恩情。

”他的妻子怒气冲冲地说:“像你这样的人,只能最终饿死在阴沟罢了,怎么可能有富贵之日?” 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朱买臣没办法挽留她,只好凭任她离去。

一个人穷困潦倒,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时候,凭什么挽留一个对他失望到绝望的人。

此刻的朱买臣心中想到的是什么?之后的一段日子,朱买臣贫困依旧。

他继续一个人砍柴为生,他习性不改,依然边走边朗诵文章。

一天,他路经一座坟墓,恰好遇见了他的前妻和新丈夫去上坟。

他们见朱买臣又冷又饿,请他吃了一顿饭。

如果换作是其他人,或许宁可饿死,都不吃这顿饭;而朱买臣不拘小节,恭敬不如从命。

几年后,朱买臣终于时来运转,他的同乡严助得到汉武帝的宠幸,就举荐了他。

朱买臣得到汉武帝的召见,他讲解《春秋》、《楚辞》,汉武帝很喜欢,于是任命他为中大夫,与严助同为侍中。

有一段时间朱买臣被免了职,等待着皇帝重新任命,他就在会稽郡守邸人那里寄居饭食。

后来汉武帝任命朱买臣担任会稽太守,而朱买臣依旧穿着过去罢免时的衣服,怀揣着官印,步行回到郡邸。

当时会稽郡吏跟其他官员一起喝酒,对朱买臣不瞥一眼。

朱买臣回到屋中,跟守邸人吃饭。

守邸人无意中发现了朱买臣的官印,报告给了会稽郡吏,一时举座皆惊。

于是,郡吏安排隆重的车马队正式迎接朱买臣这位新任会稽太守。

朱买臣在路上遇到了他的前妻和她的丈夫,命令后车载上他们夫妻,来到太守府,把他们安置在园中,供给他们伙食。

“覆水难收”的另类解读

“覆水难收”的另类解读

“覆水难收”的另类解读“覆水难收”本指倒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

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

《后汉书・何进传》:“国家之事易可容易?覆水不收,宜深思之。

”宋・王懋《野容丛书》:“太公取一壶水倾于地,令妻收入。

乃语之曰‘若言离更合,覆水定难收’。

”这两个故事分别从国家大事更易和夫妻家事变故的方面揭示了这个成语的含义:事情已成定局,再也无法挽回。

姜太公与妻子马氏的婚变故事俨然成了嫌贫爱富、目光短浅者的经典教材,马氏作为反面典型,千百年来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

但成语还有另一个原型,即西汉武帝时期朱买臣和他的妻子崔氏的故事。

故事中的崔氏经过数代文人的演绎后竟成了马氏第二,这实在是一桩不可不说的冤狱。

《汉书・朱买臣传》有如下记载: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

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

担束薪,行且诵书。

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讴歌道中。

”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

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

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

”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听去。

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

故妻与夫家俱上冢,见买臣饥寒,呼饭与之。

后数岁,买臣随上计吏为卒,将重车至长安。

诣阙上书,书久不报,待诏公车,粮用乏,上计吏卒更乞丐之。

会邑子严助贵幸,荐买臣,召见,拜买臣会稽太守。

买臣遂乘传去。

会稽闻太守且至,发民除道,县吏并送迎,车百余乘。

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

居一月,妻自经死。

买臣乞其夫钱,令葬。

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复焉。

后来,故事被演绎成这样:苍翠茂盛的烂柯山下,住着一位读书人朱买臣和他的妻子崔氏。

朱买臣为人老实厚道,每日苦读诗书,但没有得到当地的推举。

他家境贫寒,无以为生,只得到烂柯山上砍柴度日。

多年以来,崔氏跟着丈夫过着清苦的生活,渐渐地她有些不耐烦了,脾气越来越坏,她从心里看不起丈夫那副穷酸的样子,说话尖酸刻薄。

《汉书·原涉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汉书·原涉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汉书·原涉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汉书·原涉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汉书·原涉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汉书·原涉传》原文及翻译汉书原文:原涉,字巨先。

祖父武帝时以豪桀自阳翟徙茂陵。

涉父哀帝时为南阳太守。

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列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时又少行三年丧者。

及涉父死,让还南阳赙①送,行丧冢庐三年,由是显名京师。

为大司徒史丹举能治剧,为谷口令,时年二十余。

谷口闻其名,不言而治。

专以振施贫穷赴人之急为务。

人尝置酒请涉,涉入里门,客有道涉所知母病避疾在里宅者,涉即往候。

叩门,家哭,涉因入吊,问以丧事。

家无所有,涉曰:“但洁扫除沐浴,待涉。

”还至主人,对宾客叹息曰:“人亲卧地不收,涉何心乡此!愿撤去酒食。

”宾客争问所当得,涉乃侧席而坐,削牍为疏,具记衣被棺木,下至饭含之物,分付诸客。

诸客奔走市买,至日昳②皆会。

涉亲阅视已,谓主人:“愿受赐矣。

”既共饮食,涉独不饱,乃载棺物,从宾客往至丧家,为棺敛劳俫③毕葬。

其周急待人如此。

遣奴至市买肉,奴乘涉气与屠争言,斫伤屠者,亡。

是时,茂陵守令尹公新视事,涉未谒也,闻之大怒。

知涉名豪,欲以示众厉俗,遣两吏胁守涉。

至日中,奴不出,吏欲便杀涉去。

涉迫窘不知所为。

会涉所与期上冢者车数十乘到,皆诸豪也,共说尹公,尹公不听,诸豪则曰:“原巨先奴犯法不得,使肉袒自缚,诣廷门谢罪,于君威已足矣。

”尹公许之。

涉如言谢,复服遣去。

更始西屏将军申徒建请涉与相见,大重之。

故茂陵令尹公坏涉冢舍者为建主簿,涉本不怨也。

涉从建所出,尹公故遮拜涉,谓曰:“易世矣,宜勿复相怨!”涉曰:“尹君,何一鱼肉涉也!”涉用是怒,使客刺杀主簿。

涉欲亡去,申徒建内恨耻之,阳言:“吾欲与原巨先共镇三辅,岂以一吏易之哉!”宾客通言,令涉自系狱谢,建许之。

宾客车数十乘共送涉至狱。

建遣兵道徼取涉于车上,送车分散驰,遂斩涉,悬之长安市。

古代复婚的典故

古代复婚的典故

古代复婚的典故
古代中国文学和历史中记载了一些关于复婚的典故,其中比较著名的包括“马前泼水”与“破镜重圆”。

1、马前泼水:
这个典故出自西汉时期朱买臣的故事。

朱买臣早年家境贫寒,其妻因忍受不了贫穷而离他而去。

后来,朱买臣通过努力学习考取功名,官至太守。

得知此事后,他的前妻请求复婚。

但朱买臣为了表示覆水难收、夫妇一旦分离就难以复合的道理,在马前泼了一盆水,并告诉前妻如果她能把泼出去的水收回盆中,他就同意复婚。

当然,这是无法做到的,因此也成了拒绝复婚并寓意夫妻一旦离异不可挽回的成语。

2、破镜重圆:
另一个广为流传的复婚典故是“破镜重圆”。

这个故事发生在南朝陈朝末年,隋朝初年,徐德言与其妻乐昌公主被迫分离时,将一面镜子打破,各执一半,约定乱世之后凭此信物寻找对方。

当天下安定后,两人凭借半面镜子得以团聚,并最终由隋文帝杨坚成全了他们的复婚。

这个故事后来成为形容夫妻离散后又重新团聚的代名词。

除了这两个典故外,历史上还有其他一些涉及到夫妻失散后重归于好的故事,虽然并非每个都有明确的复婚情节,但都体现了人们对于婚姻稳定与家庭团圆的重视和向往。

马前泼水休妻的朱买臣,为何后来要和酷吏张汤拼个鱼死网破?

马前泼水休妻的朱买臣,为何后来要和酷吏张汤拼个鱼死网破?

马前泼水休妻的朱买臣,为何后来要和酷吏张汤拼个鱼死网破?朱买臣是汉武帝时期的一名官员,因为评剧《朱买臣休妻》(又名马前泼水)而在民间颇有名气。

张汤是著名酷吏,历史上酷吏何其多,但能与张汤一争高下的,寥寥无几。

那么这两个人是如何产生矛盾,又是如何不死不休的?这件事还得从朱买臣说起。

朱买臣出身寒门,四十几岁了还吃上顿没下顿,偏偏这人还很执拗,每次砍柴时都摇头晃脑的背书,因此遭到乡里的嘲笑。

他的妻子受不了别人的嘲讽,因此与他离婚了。

可是朱买臣竟然在离婚不久就时来运转,当然这个时来运转不是他金榜题名高中状元了,汉朝没有科举考试,他在朋友的帮忙下到会稽郡当了一名差役。

年终岁尾之时会稽郡要把这一年的财政税收汇报给朝廷,朱买臣就是众多押车差役中的一员。

但这个不起眼的身份,却令他直接咸鱼翻身。

朱买臣随着车队到了京城长安就在皇宫前上送奏书,但是很久都没有得到回复,他只能无奈的等着皇帝的诏令。

有一天实在是烦了,他就去街上散心,恰好遇到了同县的老乡严助。

当时严助已经官至中大夫,是可以与汉武帝说上话的人。

他知道朱买臣的才华,如今又看到他落魄至此,就想帮一把。

因此严助把朱买臣推荐给汉武帝。

朱买臣一直生活在社会底层,如今直接面见王朝最高领导人,心理素质弱一些的人恐怕都会怯场,但他一点都不怕。

他在汉武帝面前说《春秋》讲《楚辞》,不卑不亢口若悬河,汉武帝很赏识他,当即就任命他为中大夫,与老乡严助成了同事。

朱买臣鲤鱼跃龙门走上了官宦生涯,虽说在此之后他两次被免职又东山再起,最后能位列九卿凭借的都是自己的本事,但若没有严助的推荐,他想要在皇帝面前刷存在感,简直比登天还难,因此完全可以说严助是朱买臣的贵人。

并且他们还是老乡,关系自然要更近一层。

可就在朱买臣想与严助一直哥俩好的时候,张汤竟然诬告严助与淮南王刘安谋反有关,谋反二字是所有皇帝的逆鳞,汉武帝自然也是如此。

因此他直接给严助判了个斩立决。

贵人兼好友就这么死了,朱买臣自然难以接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

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

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

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

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

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

"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

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

故妻与夫家俱上冢,见买臣饥寒,呼饭饮之。

后数岁,买臣随上计吏为卒,将重车至长安,诣阙上书,书久不报。

待诏公车,粮用乏,上计吏卒更乞丐之。

会邑子严助贵幸,荐买臣,召见,说《春秋》,言《楚词》,帝甚说之,拜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俱侍中。

是时,方筑朔方,公孙弘谏,以为罢敝中国。

上使买臣难诎弘,语在《弘传》。

后买臣坐事免,久之,召待诏。

是时,东越数反复,买臣因言:"故东越王居保泉山,一人守险,千人不得上。

今闻东越王更徙处南行,去泉山五百里,居大泽中。

今发兵浮海,直指泉山,陈舟列兵,席卷南行,可破灭也。

"上拜买臣会稽太守。

上谓买臣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今子何如?"买臣顿首辞谢。

诏买臣到郡,治楼船,备粮食、水战具,须诏书到,军与俱进。

初,买臣免,待诏,常从会稽守邸者寄居饭食。

拜为太守,买臣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

直上计时,会稽吏方相与群饮,不视买臣。

买臣入室中,守邸与共食,食且饱,少见其绶,守邸怪之,前引其绶,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

守邸惊,出语上计掾吏。

皆醉,大呼曰:"妄诞耳!"守邸曰:"试来视之。

"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入内视之,还走,疾呼曰:"实然!"坐中惊骇,白守丞,相推排陈列中庭拜谒。

买臣徐出户。

有顷,长安厩吏乘驷马车来迎,买臣遂乘传去。

会稽闻太守且至,发民除道,县长吏并送迎,车百余乘。

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

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

居一月,妻自经死,买臣乞其夫钱,令葬。

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复焉。

居岁余,买臣受诏将兵,与横海将军韩说等俱击破东越,有功。

征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数年,坐法免官,复为丞相长史。

张汤为御史大夫。

始,买臣与严助俱侍中,贵用事,汤尚为小吏,趋走买臣等前。

后汤以延尉治淮南狱,排陷严助,买臣怨汤。

及买臣为长史,汤数行丞相事,知买臣素贵,故陵折之。

买臣见汤,坐床上弗为礼。

买臣深怨,常欲死之。

后遂告汤阴事,汤自杀,上亦诛买臣。

买臣子山拊官至郡守,右扶风。

朱买臣与马前泼水,覆水难收
朱买臣(?一前115),字翁子,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相传汉代的朱买臣早年家里很穷,他的妻子不愿意跟他受苦,便和他离婚了。

后来朱买臣做了大官,一天,他的前妻要求恢复夫妻关系。

朱买臣端来一盆水
泼在地上,让他再把水收回到盆里。

后来,人们就用这个成语表示夫妻关系已经断绝,不能复合。

也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

汉武帝时,由同乡严助推荐,当了汉武帝的中大夫、文学侍臣。

他与司马相如、枚皋等人常在一起研讨辞赋,将汉赋文学推到了顶峰。

他口才出众,为支持汉武帝在内蒙古设朔方郡,以设郡十有利驳倒了御史大夫公孙弘。

东越(粤)王在浙南、闽北一带作乱,朱买臣受命为会稽太守,管辖长江以南至福建的区域。

根据东越王迁至泉山以南濒海而居的新情况,他加紧建造楼船(兵船战舰)、筹备军粮和水战兵器,经一年多的战备,尔后与将军韩说一起率领数千官兵,浮海南征,一举击破东越王的叛乱。

因功升为主爵都尉、丞相长史,晚年诬告御史大夫张汤而被处死。

今穹窿山茅蓬里有一块刻有“汉会稽太守朱公读书之处”的大盘石,相传是朱买臣当年的读书台。

因为朱买臣当过会稽太守,所以成书于宋代的<<剡录>>记有汉朱买臣墓:”县北六里,有石羊。

买臣,吴人,墓在剡可疑;然暨阳有买臣书堂及祠。


其实《汉书.朱买臣传》: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

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

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

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

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

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

”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

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

故妻与夫家俱上冢,见买臣饥寒,呼饭饮之。

……击破东越,有功。

征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不知何时,朱买臣被小说家演义出:马前泼水,覆水难收的故事。

人们就不断地篡改这宗离婚事件。

由此而来的戏曲版本不下十几种,杂剧《渔樵记》、昆曲《烂柯山》和京剧《马前泼水》则是最著名的版本。

在这些改编作品里,朱买臣的妻子被塑造成刻薄的、泼辣的、嫌贫爱富、目光短浅的“坏女人”、“蠢女人”,而朱买臣则成了发奋图强的有志中年。

最搞笑的是,在朱买臣富贵之后,他们居然让她回来哀求他复婚,而他则很牛地泼了一桶水,表示覆水难收,狠狠地羞辱了一下她。

她死后,他们还让朱买臣修了一个“羞墓”,世世代代羞辱着她。

其实从《汉书.朱买臣传》看,朱妻在离异后,依旧能”见买臣饥寒,呼饭饮之”。

她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行为,只不过是主动提出离婚而已。

与朱买臣相关真正的典故是:锦衣还乡。

《汉书.朱买臣传》有:上(汉武帝)谓买臣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今子何如?”的记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