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充电操作规程上.docx
《蓄电池充电规程》(参考Word)

第二阶段:电流31安培,时间3~5小时
6.充电过程中,如电解液温度超过45℃,应设法冷却或减小充电电流,如继续上升可暂停充电(初充电中断时间不能超过两小时),待温度下降到35℃以下方可恢复正常充电电流进行充电。但必须延长充电时间来弥补损失。
7. 蓄电池经初充电后按5小时放电率来计算,其单支电压降和电解液比重分别不能低于1.7v和1.170,若低于1.7v和1.170则应停止放电,然后按经常充电的方法进行充电 。
5.电解液经调整正确后,温度在30℃以下时,方可注入蓄电池,电解液面应高出防护板表面10~20mm,注入电解液后静置4~6小时蓄电池内部温度在35℃以下时,可按规定进行充电,如温度高于35℃时应设法使其冷却,否则不能进行充电。
6.蓄电池自注液后至初充电放置时间不能超过12小时。
7.静置过程中应试充电,以检验所有的蓄电池是否都加入了电解液,如有的单个电池没加电解液,则充电机上的电压表指示盘无刻度。
初充电:
①.330安时:
第一阶段:电流33安培,时间36小时
第二阶段;电流17安培,时间36小时
②.440安时:
第一阶段:电流44安培,时间36小时
第二阶段:电流22安培,时间36小时
日常充电:
①.330安时:
第一阶段:电流46安培,时间7~10小时
第二阶段:电流23安培,时间3~5小时
②440安时:
二、正常充电
1.充电前应对所使用的充电设备、仪表工具等进行一次检查,均应于齐全、完好状态。
2.充电时使用直流电流,蓄电池正负极与直流电源的正负极分别相接(正对正,负对负),切勿接错。
3.充电时直流电源设备上电流表所指示的电流值要和蓄电池所需充电的电流值必须一致,所指示的电压值应较蓄电池组的总电压稍高,否则会发生反流现象,以致损坏设备和蓄电池。
蓄电池充电安全环保操作规程范文

蓄电池充电安全环保操作规程范文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了保障蓄电池充电过程的安全性和环境保护,规范充电操作,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制订本规程。
第2条本规程适用于蓄电池的充电操作,涉及蓄电池充电设备、操作人员及相关环境。
第3条本规程应与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相结合,确保充电操作的安全性。
第4条充电过程中应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并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和损害。
第二章充电设备和设施第5条充电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具备稳定可靠的性能,定期检验并保持正常运行。
第6条充电设备的选择应根据蓄电池的类型、充电需求和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配置,确保充电效果。
第7条充电设施应设置在通风良好、干燥清洁的地方,防止火源和爆炸物品接触。
第8条充电场所应配备灭火器、泄漏防护设备和应急照明等消防设备,确保发生事故时能及时救援。
第三章充电操作要求第9条在充电过程中,应按照蓄电池的充电规格和充电需求进行操作,严禁超负荷充电和长时间充电。
第10条操作人员应熟悉并遵守蓄电池的充电参数,了解充电设备的操作要求和使用方法。
第11条在进行充电操作前,应检查充电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安全性,确保无异常情况后方可进行充电。
第12条不得在充电过程中离开岗位,应密切关注充电设备和充电情况,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第13条充电过程中,如发现蓄电池温度异常升高、气体泄漏等情况,应立即停止充电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第14条充电设备和设施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检验,并记录相关数据,确保充电过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第四章废旧蓄电池处理第15条废旧蓄电池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进行分类、包装和运输,并交由环保部门处理。
第16条废旧蓄电池的分类、包装和运输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规定,确保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第17条充电场所应设有废旧蓄电池的临时存放区域,防止废旧蓄电池与其他物品混装混运。
第18条废旧蓄电池的处理应委托具备资质的单位进行,确保废旧蓄电池的安全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
蓄电池的日常充电操作规程

蓄电池的日常充电操作规程
1、手握插头(不要用手拉电缆)断开蓄电池与叉车间的电缆连接。
2、充电前打开蓄电池箱盖,保持充电过程中蓄电池良好的通风状态,确保充电过程中产生的可燃性气体顺利排出。
室内充电房要安装排风扇。
3、抽查蓄电池电解液密度,放电终止时的电解液密度不低于1.130g/ml。
如果低于上述指标表明蓄电池放电深超过80%,即过放点。
过度放电会严重影响蓄电池寿命,应该引起操作者足够的重视。
4、检测蓄电池电解液温度,如果温度高于45 摄氏度要先使蓄电池冷却后再进行后续的充电操作。
5、合上蓄电池注液塞盖子,在充电过程中请保持蓄电池注液塞盖子处于关闭状态。
6、连接蓄电池与充电机的电缆连接插头,确保插接到位。
对于已经配备自动加液系统的蓄电池,要确保水管的良好连接。
7、闭合充电机的充电开关,充电机开始充电。
8、充电结束后,首先关闭充电机的电源开关,然后断开充电机和蓄电池电缆连接插头。
9、对于没有配备自动加液系统的蓄电池,充电结束后,使蓄电池静置30 分钟,然后打开注液塞,检查蓄电池的液面高度。
对于低于蓄电池液面标准的蓄电池单元,要补充符合标准要求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但补水后的液面不得高于最高标准液面。
10、盖上蓄电池注液塞盖子,清洁蓄电池表面,连接蓄电池与叉车的电缆插头,整个充电过程结束。
蓄电池充电操作规程上

蓄电池充电操作规程1. 1.1. 1.2. 1.3. 1.4. 1.5. 2. 2.1. 222.3. 2.4. 2.5. 2.5.1. 2.5.2. 充电前的准备工作:起动用蓄电池有时由于蓄电池大量放电、或长期存放导致电池亏电,因此应定期从设 备上拆下蓄电池,在充电间对蓄电池进行补充充电。
补充充电一般每个月进行一次, 以提高其使用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
进入冬天时最好进行一次补充充电。
充电前应先用万用电表测量电池的电压并进行记录, 以便根据各电池的亏电情况确定充电方案。
检查交流电源是否符合使用要求,电源应为 先接蓄电池,将充电机“ +”极接至蓄电池 极接线柱上,注意防止负载短路。
选择充电电压。
若充电电池为12V,则电压选择档应旋转到12V 档,若充电电池为24V,则电压选择档应旋转到 24V 档,不得选错,否则将损坏充电机或蓄电池。
充电操作: 初充电、补充充电常采用恒流充电(恒流充电是在一定的时间段始终以一定不变 的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其优点是充电比较完全 但是后期电流几乎全部被消 耗在水的分解和热 的发生上)。
补充充电电流为0.1C20(如60Ah 蓄电池用6A )充电 时间为3〜5 h,或根据存放时间长短确定充电时间。
维护充电常采用恒压充电(恒压充电是始终以一定不变的电压对电池进行充电, 其优点是气体产生很少,耗水量小,存在充电不完全的缺点。
单体电压通常设 定在2.3〜2.4V (12 V 电池为13.8〜14.4 V, 6 V 电池为6.9〜7.2 V ),直到充足电为止)。
将充电机电流选择档位调至最低档位。
确保红、黑夹没有接触才可以通电,否则会造成短路并损坏机器; 充电采用二步充电法: 即第一步采用 0.1C20A 充电至12 V 电池为13.8〜14.4 V , 6 V 电池为6.9〜7.2 V 时。
转入第二步充电,第二步充电采用 0.05C20A 至充电结束。
接通220V 电源,逐档调节充电电流,至最大充电电流 0.1C20A ,进行第一步充电。
蓄电池充电操作规范

蓄电池充电操作规范一、充电检查前的准备工作1.清理工作区域:确保工作区域干净整洁,避免杂物堆放和火源。
2.检查充电设备:检查充电设备是否完好无损,电压是否符合充电要求,线路是否正常连接。
3.检查蓄电池状态:检查蓄电池外观是否有损伤、腐蚀迹象,电解液是否充足。
二、安全操作规范1.切断电源:在进行充电操作前,先切断电源,确保电源开关处于关闭状态。
2.正确连接极性:按照蓄电池的正负极性进行正确连接,避免错接。
3.防止短路:在连接蓄电池前,把接线夹提前固定好,避免意外接触导致短路。
4.避免电流过大:根据蓄电池的充电需求和规格,选择合适的充电器和充电电流,避免过大电流对蓄电池造成伤害。
5.避免过充:严禁将蓄电池长时间过电充电,一旦发现蓄电池电解液温度上升、溢液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充电。
6.防止过放:严禁将蓄电池过度放电,一旦发现蓄电池电压降至安全范围以下,应立即停止放电操作。
7.监控充电温度:在充电过程中,应密切监控蓄电池的温度变化,一旦发现过热或异常升温,应立即停止充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8.避免充电场所火源:在充电场所严禁使用明火、吸烟等,确保充电场所无火源。
9.禁止充电操作离开:在进行充电操作期间,操作人员不得离开充电场所,以防发生意外情况。
10.保持通风:确保充电场所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及时散热,避免过度热量积聚。
三、充电结束后的安全措施1.切断电源:在充电完成后,切断电源,确保电源开关处于关闭状态。
2.拆卸连接线:先拔掉负极接线夹,再拔掉正极接线夹,防止一旦接触到金属导体产生短路。
3.清洁蓄电池和充电设备:用清水清洗蓄电池和充电设备,去除表面污物。
4.整理工作区域:整理工作区域,清理杂物,保持整洁。
总结:蓄电池充电操作规范的遵守对于电池的安全运行和延长寿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遵守规范操作、及时监控、正确处理问题,能够减少事故的发生,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
同时,也应结合具体电池的使用说明进行管理,以确保充电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蓄电池机车充电工技术操作规程(三篇)

蓄电池机车充电工技术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一、为规范蓄电池机车充电工作,确保工作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制定本规程。
二、本规程适用于蓄电池机车充电工作,包括机车充电操作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等。
第二章作业环境和设备要求一、充电场所应设置在通风良好、无明火、无爆炸危险品存放的地方。
二、充电场所应设置有防火、防爆设备,并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
三、充电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经定期检验合格,并有专人进行维护保养。
四、充电设备应有明确的电源配电线路,并采取防护措施,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第三章充电工作程序一、机车充电操作人员应事先了解机车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充电要求,了解充电设备的操作方法。
二、充电操作前,应检查设备设施是否完好,如发现故障应及时维修。
三、操作人员应戴好工作帽、工作服,碳化棒也应良好接地,确保人身安全。
四、机车停入充电区域,确认机车刹车已牢固,关好电池盖,然后向电网并网。
五、操作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电压和电流进行充电,不得随意调整充电参数。
六、操作人员应时刻关注充电设备的运行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停电检修。
七、充电结束后,应先闸刹电池盖,然后向电网脱离,并将充电设备和线路彻底切断电源。
第四章安全操作要求一、禁止在机车充电过程中吸烟、使用明火和产生火花等。
二、禁止在机车充电过程中临时离开工作岗位,如有特殊情况须请假经过批准。
三、禁止随意调整充电设备和线路的参数,特殊情况下需经过上级批准。
四、在充电期间,操作人员应时刻保持通讯畅通,以便报告和接受指挥。
五、如发生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应立即拉下充电机场电闸,采取适当措施进行处置。
第五章工作纪律一、机车充电操作人员应按时到岗,并做好接班交接工作。
二、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工作规程,不得违章操作或私自调整充电参数。
三、操作人员应保持工作区域的清洁整洁,保持设备和工具的良好状态。
四、对于工作中的不安全行为和违章操作,应立即整改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五、操作人员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提升自身素质和技术水平。
电瓶充电安全作业规程(3篇)

电瓶充电安全作业规程1.工作前必须穿戴好各种防护用具(包括防酸胶鞋,橡胶手套,护目镜).经检查下列各项并确认情况良好后,方可进行操作:(1)充电设备应接地.(2)充电用各种控制开关、可变电阻器的位置正确.(3)电瓶组连接夹子线等无摇动跳火现象.(4)铅板蓄电瓶盖子在打开状态.(5)电瓶无破裂或漏出电液现象.(6)电线绝缘良好.2.充电工作间内禁止存放易燃物品或有火源.3.不准用榔头敲打电瓶插头.严禁太阳直接照射透明电瓶壳.4.充电前先进行通风.工作结束后方可停止通风.5.配制稀硫酸溶液时,应将硫酸缓慢到入蒸馏水中并搅拌,严禁将水注入浓硫酸内.6.盛放硫酸及电解液时,应谨慎小心,防止飞溅灼伤.7.酸液灼伤时立即用苏打水冲洗.8.蓄电瓶充电____小时后才能将蓄电瓶盖子盖上.9.电瓶连接夹子,须用弹簧镀铅的夹子密切连接,不准用金属丝连接,以免松动发生火花.10.如需再充电工作间内进行熔焊工作,必须事前通风____小时以上,并且在熔焊过程中始终保持通风良好.11.严格按电瓶吊装作业指导书操作。
天纳克同泰(大连)排气系统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____年____月____日电瓶充电安全作业规程(2)以下是一份典型的电瓶充电安全作业规程:1. 了解电瓶充电操作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并确保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
2. 在充电之前,确保充电区域通风良好,并准备好必要的工具和设备。
3. 在进行电瓶充电之前,检查电瓶是否有明显的损坏或泄漏,并确保电瓶正极和负极之间没有导电物质(如金属工具)。
4. 使用恰当的充电设备,并根据电瓶的类型和容量选择适当的充电电流和时间。
5. 在充电过程中,严禁在充电区域内吸烟或使用明火。
6. 在充电过程中,保持电瓶周围的区域清洁,确保没有杂物、水或其他导电物质。
7. 在充电设备和电瓶之间使用正确的电缆和连接器,并确保连接牢固。
8. 监控充电过程中的电瓶温度和电压,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充电并进行检查。
蓄电池充电操作规范

培训操作人员
培训内容:蓄电池充电操作规范、注意事项、安全要求等 培训方式:理论讲解、实际操作、案例分析等 培训对象: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维修人员等 培训效果评估:考核、反馈、改进等
定期检查与维护
定期检查蓄电池的电压、电流、温 度等参数
定期检查蓄电池的外观,是否有破 损、变形等异常情况
定期检查蓄电池的连接线,是否有 松动、腐蚀等异常情况
记录充电时间和充电次数,以便下 次充电参考
检查蓄电池连接线是否牢固,避免 松动或脱落
PART 3
蓄电池充电注意事项
安全注意事项
确保充电环境通风良好,避免高温、潮湿、易燃易爆环境 使用专用充电器,避免使用非原装充电器 充电过程中避免接触电池,防止触电 充电完成后及时拔掉充电器,避免过充导致电池损坏
充电后的保养和维护
检查电池 温度,确 保电池温 度在正常 范围内
检查电池 电压,确 保电池电 压在正常 范围内
检查电池 液位,确 保电池液 位在正常 范围内
检查电池 连接线, 确保电池 连接线连 接牢固
检查电池 外壳,确 保电池外 壳无破损、 无变形
定期进行 电池放电, 确保电池 性能稳定
PART 4
操作人员必须定 期进行安全检查 ,确保设备安全 运行
PART 5
蓄电池充电规范实施与监督
制定充电操作规程
确定充电时间:根据 蓄电池类型和容量确 定合适的充电时间
控制充电电流:根据 蓄电池容量和充电设 备选择合适的充电电 流
监测充电过程:定期 检查蓄电池电压、电 流和温度,确保充电 过程安全
记录充电数据:记录 每次充电的电压、电 流、时间和温度等数 据,便于分析和改进 充电操作规程
YOUR LOG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蓄电池充电操作规程1.充电前的准备工作:1.1.起动用蓄电池有时由于蓄电池大量放电、或长期存放导致电池亏电,因此应定期从设备上拆下蓄电池,在充电间对蓄电池进行补充充电。
补充充电一般每个月进行一次,以提高其使用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
进入冬天时最好进行一次补充充电。
1.2.充电前应先用万用电表测量电池的电压并进行记录,以便根据各电池的亏电情况确定充电方案。
1.3.检查交流电源是否符合使用要求,电源应为220V, 50Hz 交流电。
1.4.先接蓄电池,将充电机“ +”极接至蓄电池“ +”极,充电机“ -”极接至蓄电池“—”极接线柱上,注意防止负载短路。
1.5.选择充电电压。
若充电电池为12V,则电压选择档应旋转到12V档,若充电电池为24V,则电压选择档应旋转到 24V 档,不得选错,否则将损坏充电机或蓄电池。
2.充电操作:2.1. 初充电、补充充电常采用恒流充电(恒流充电是在一定的时间段始终以一定不变的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其优点是充电比较完全,但是后期电流几乎全部被消耗在水的分解和热的发生上)。
补充充电电流为(如60Ah蓄电池用 6A),充电时间为 3~ 5 h,或根据存放时间长短确定充电时间。
2.2.维护充电常采用恒压充电(恒压充电是始终以一定不变的电压对电池进行充电,其优点是气体产生很少,耗水量小,存在充电不完全的缺点。
单体电压通常设定在~(12 V电池为~ V,6 V电池为~ V),直到充足电为止)。
2.3.将充电机电流选择档位调至最低档位。
2.4.确保红、黑夹没有接触才可以通电,否则会造成短路并损坏机器;2.5.充电采用二步充电法:2.5.1.即第一步采用充电至12 V电池为~V,6 V电池为~V时。
转入第二步充电,第二步充电采用至充电结束。
2.5.2.接通220V电源,逐档调节充电电流,至最大充电电流,进行第一步充电。
即:对于 12V,54Ah 电池其充电电流为 =,对于 12V,150Ah 电池其充电电流为 =15A2.5.3.当电池电压达到~时,转入第二步充电,第二步充电最大电流为。
即对于 12V,54Ah 电池其充电电流为 =,对于 12V,150Ah 电池其充电电流为 =2.5.4.充足电后,最后对电池进行一次均衡充电,以保证单格均衡。
方法为:将充足电的电池,用电流充电( 即12V,54Ah电池充电电流为=;12V,150Ah电池充电电流为=;当电池冒出均匀气泡,温度上升时,停止充电 1 小时;如此重复 3~4 次,单格电池都能冒出均匀气泡 , 并且电池电压电液密度趋于不变时结束。
2.6.充电时间的确定:补充电时间与电池电压对应关系( 参考 ):电池电压补充电时间2小时3小时4小时5小时6小时7小时8小时9小时10小时12小时以下14小时2.7.充电结束后,检查蓄电池电眼(免维护蓄电池,下同)颜色。
电眼显示为绿色,说明蓄电池已充足电。
如果电眼为黑色检查充电连线是否接牢,连接点是否清洁,充电电压是否达到 16 伏,并继续补充电。
2.8.若发现电眼发白,有可能是电眼中有气泡,可轻微摇晃电池将气泡赶走。
若摇晃后仍然发白,应更换该蓄电池。
2.9.对于蓄电池电压低于伏的蓄电池,补充电初期可能会出现蓄电池充不进电现象。
因为严重亏电蓄电池,蓄电池内比重已接近纯水,蓄电池内阻很大,随着蓄电池充电的进行,蓄电池内硫酸比重上升,蓄电池的充电电流可以逐步恢复正常。
2.10.充电过程中,如发生蓄电池排气孔喷酸,应立即停止充电。
2.11.充电过程中,蓄电池温度超过45 度时,停止充电至电池温度降到室温后,将充电电流减半,继续充电。
2.12.蓄电池补充电过程中,每小时检查一次电眼状态。
蓄电池电眼显示绿色,说明蓄电池已充足电,停止充电。
????3.电池充足电(充电结束)判定标志:3.1.电池单格内有大量气泡产生。
3.2.电池单体电压在~(12 V 电池为~ V , 6 V 电池为~ V ),且在 2h 以上测定不变。
3.3.电液密度达 ml( 25℃),且在 2h 以上测定不变。
4.蓄电池状态判定标准:4.1.测量电池电压判定:电池端电压( V)不良原因处理以上正常——~充电不足补充电充电不足补充电~短路电池需更换充电不足补充电以下短路或逆接、电池需更换电压值( V)充电水平( %)~1007550254.2. 观察放电指示器判定:放电指示不良原因处理绿色或白色区正常——黄色区充电不足补充电红色区充电不足或短路补充电后再试验4.3. 测量液体比重判定( 25℃)电解液比重及状况电池容量比不良原因处理初加液错误调整比重以上——补液错误调整比重~约 100%良好——充电不足补充电~约 75%初加液错误或漏夜充电后再调整比重单格比重低为短路电池需更换过放电(极板严重硫化)电池需更换~(约 50%)初加液错误充电后再调整比重~(约 25%)小于(接近 0% )电池完全无电(充电不足)补充电单格比重低为短路电池需更换液面在最低液面线下——极板生白(补水不足或不及补液充电,严重更换。
时)过充电电池需更换电解液颜色混浊——加入不纯物电池需更换5.注意事项:5.1.充电机:5.1.1.在工作中,若发生不正常声响、气味、振动或其他故障,应立即停止工作进行检查;5.1.2.充电机在工作中,不得进行任何修理工作;5.2.蓄电池:5.2.1.当环境温度超过25℃时,普通充电时间均为3h。
5.2.2.不同容量、不同批次的蓄电池应分开充电。
5.2.3.充电过程中,严防电解液温度超过45℃,严防过量充电。
当电解液温度接近45℃时减半电流或停止充电。
5.2.4.使用多个电池时,要注意电池间的连接正确无误,注意不要短路。
5.2.5.电池若需并联使用,一般不要超过三组(只)并联。
5.2.6.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强烈震动或机械损伤。
5.2.7. 电池不可在密闭或者高温的环境下使用(建议循环使用温度为 5 ~ 35 ℃)。
5.2.8.请勿使用化学清洗剂清洗电池,电池的清扫请用尽量拧干的湿抹布进行,请不要使用干布或掸子等。
5.2.9.请不要让雨水淋到蓄电池,或者将电池放入水中。
5.2.10.使用上、下带有通气孔的电池容器以便散热。
5.2.11.请勿在同箱中混用容量不同,新旧不同,厂家不同的电池。
5.2.12.禁止随意拆装电池,以免危险,如不慎电池壳破裂,接触到硫酸,请用大量清水冲洗,必要时请就医。
5.2.13.充电间应通风良好,不得有明火。
5.2.14.工作完毕后,关掉电源,开关回到原位。
6.定期维护与保养6.1.蓄电池维护与保养:6.1.1.每月应认真地用蒸馏水擦拭一次表面,直至表面(含外壳)不呈酸性为止。
6.1.2.每半月应认真地检查连结条、极柱及输出连线的接触情况和牢固程度,彻底清除金属部位(如接线端子)的氧化物和锈蚀,更换金属部位的凡士林油。
6.1.3.及时进行电解液密度的检查和调整。
电解液液位低时应及时添加蒸馏水至正常液位,禁止添加硫酸!6.1.4.对蓄电池测量用的仪表(如密度计、温度计、电压表、电流表、车上的显示仪表)进行检查和校验,以免由于仪表不准确,导致蓄电池维护工作的质量受到影响。
6.1.5.根据气侯季节的变化,按说明书的要求,调整电解液密度(也称换季)。
6.1.6.及时检查和排除蓄电池的故障。
6.2.充电机的维护与保养。
6.2.1.定期清洁充电机外壳及各元器件。
6.2.2.经常检查各指示仪表、指示灯,各指示仪表应反应灵敏,示值正确。
6.2.3.每日都应检查接地线是否连接可靠,各绝缘体之间绝缘状况是否良好。
6.2.4.定期检查各连接螺栓、螺母是否连接牢靠。
6.2.5.定期检查各零部件,如有损坏应予修复或更换;如有松动,应予紧固。
7.电池的储存7.1.蓄电池应存储低温、干燥、通清洁的环境中,避免热源,阳光直射。
7.2.经常保持蓄电池表面的清洁。
发现表面有灰尘和酸液时,应及时擦拭,擦拭时可先用沾有苏打水的擦布擦拭一遍,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7.3.经常用蒸馏水清洗排气栓,保持通气良好。
7.4.蓄电池充电期间应用带湿的拖把擦净地面,在清洁、绝缘较好的情况下,可以在地面洒水,保持室内的湿度,以减少电池中水分的蒸发。
7.5.电池应充足电存放。
并且常温下每隔 1 ~ 2 个月进行一次充电。
7.6.电池放电后应立即充电,不可将电池在放电后长期搁置;7.7.不需要用的电池搁置一段时间之后应进行补充充电,直到容量恢复到原来的水平;7.8.当容量仅为或低于额定容量的40%时(开路电压25℃是低于),应用均衡充电以使得容量恢复;7.9.低温下电池可以储存更长的时间,例如电池储存于15℃,无潮湿及无光照射的地方,在进行必要的补充电前,可以保持12 个月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