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知识点全面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七年级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七年级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产、生活状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生产生活状况:①生产工具:使用打制石器、木棒。

②物质来源:采集(女性为主);狩猎(男性为主)。

③火的使用: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群);处于原始社会时期。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

2.时间:距今约三万年。

3.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4.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代表作品:骨针)。

5.思想状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6.生活状况:氏族组织。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二、原始农业的发展: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聚落出现;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本课必解问题】(1)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干栏式房屋的原因: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气候潮湿炎热,干栏式房屋能通风防潮、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的原因: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半地穴式房屋,可抵风挡雨、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的决定因素: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

这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河姆渡和半坡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启示: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复习 提纲
〖现代文〗
1.《春》
⑴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
⑵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2.《济南的冬天》
⑴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⑵主要作品: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⑴毛泽东,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
⑵白求恩,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医生。
⑶文体:议论文。
9.《猫》
⑴郑振铎,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著有短篇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以及《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
10.《动物笑谈》
⑴康拉德·劳伦兹,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
⑶吕不韦,战国末秦相。
⑷《穿井得一人》文学体裁:寓言。
⑸出自《吕氏春秋》的寓言:刻舟求剑、掩耳盗铃。
10.《杞人忧天》
⑴选自《列子·天瑞》
⑵《列子》的作者,旧题为列御寇著,也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列寇,战国道家人物。
⑶《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名著〗
1.《朝花夕拾》
⑴原名《旧事重提》,作者:鲁迅。
7.《再塑生命的人》
⑴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⑵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⑶文中作者的家庭教师是安妮-莎莉文。
⑷主旨:莎莉文老师对我启迪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她是“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之情。其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带给世人强烈的震撼。
8.《纪念白求恩》
⑷代表寓言:
《狼和小羊》就以绝妙的讽刺笔法,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书中更多的篇章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古诗文()诗:每周诗第1—8首、第三单元所有诗歌,《小石潭记》要求:以理解为基础,背诵滚瓜烂熟,默写毫不犹豫、准确无误。

(注:题型为默写填空。

)(二)诗歌理解:第三单元《杜甫诗三首》、《卖炭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题破山寺后禅院》(注:题型为填空题与选择题。

)(二)课内文言文:《小石潭记》、《白洋潮》要求:1.熟读课文。

2.熟记以下内容:文学常识(注释1)、加点字词解释、句子翻译、文章基本内容、写作手法、主旨。

(参考资料:课堂笔记、《文言诗文点击》、《中考文言诗文考试篇目点击》、课堂测验本、过关测验卷、语文公共博客复习指南等。

)(三)课外文言文要求:1.认真独立完成复习阶段布置的练习《文言文读本》等。

2.认真听讲评并记录、积累古汉语词汇和句式,初步掌握阅读方法。

3.可对课内外多次出现的文言词汇进行整理。

4.课内文言文是基础,牢固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掌握句译基本方法,才能迁移运用至课外。

二、现代文()课内现代文三篇:《表哥驾到》、《滹沱河和我》、《壶口瀑布》要求:1.词语默写、注音准确无误,熟记关键词语解释。

2.复习笔记,熟悉课文基本内容和主旨,理解标题含义,复习抓住段落中心句和课文中心句把握文章内容的阅读方法,能概括主要内容。

3.理解经典词句的表达作用,能完整表述。

4.熟读课文,熟悉精妙用词,能根据课文填空。

5.参考资料:课堂笔记、《现代文品读》、课堂测验本、单元测验卷、复习资料等。

(二)课外现代文(考记叙文)要求:1.认真独立完成复习阶段布置的练习(包括当堂练习及回家作业),认真听讲评并记笔记。

2.回顾本学期记叙文类课文笔记、测验卷及练习中的课外现代文阅读的讲评笔记,熟悉记叙文阅读规律及基本题型答题思路。

三、作文要求:1.复习作文讲评笔记,结合自己的作文和范文及老师评语分析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作些准备(如开头结尾不好的可专门阅读佳作,揣摩方法;描写不好的可重点读读别人的描写部分;议论啰嗦,不到位的可读读佳作中画龙点睛的议论,摘录些精辟、优美的语句等)。

期中复习文学文化常识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期中复习文学文化常识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七上语文期中专项复习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1.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2.老舍,满族,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

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3.刘湛秋 1935年 10月生,安徽省芜湖市人。

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评论家。

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乐》,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4.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

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

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

5.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人,唐代诗人。

6.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浪漫主义诗人,“诗仙”之称。

7.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人。

8.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有“曲状元”之称。

后人把他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称为“元曲四大家”。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

于是在一次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资料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资料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资料第一课《春》朱自清1.酝酿(yùn niàng):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2.卖弄(mài nòng): 炫耀、夸耀或骄傲地显示3.应和(yìng hè): 对一种言行表示呼应,附和.4.嘹亮(liáo liàng): 声音清晰圆润而响亮。

5.烘托(hōng tuō):1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彩点染轮廓外部,使物像鲜明 2陪衬,使明显突出6.抖擞(dǒu sǒu):形容精神振奋,饱满。

7.健壮(jiàn zhuàng):健康强壮。

8.呼朋引伴(hūpéng yǐn bàn):意思是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9.花枝招展(huā zhī zhāo zhǎn):招展:迎风摆动的样子。

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

第二课《济南的春天》老舍1.镶(xiāng):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上或加在另一物体的周边:~牙。

~嵌。

~边。

2.着落(zhuó luò):1. 事情有归宿、有结果。

2. 依托;靠头;指靠。

3.慈善(cí shàn ):对人关怀而有同情心;仁慈而善良。

4.肌肤(jī fū):肌肉皮肤。

5.宽敞(kuān chǎng):宽阔;宽大。

6.贮蓄(zhù xù):储存,积聚,指储存的物品,把节约下来或暂时不用的钱存起来。

多指存到银行里,或放在仓库里。

也指积存的钱。

7.澄清(chéng qīng):1.清亮;清澈 2.显示事实真相;消除混乱或模糊之处 3.杂质沉淀下来,液体变清。

8.空灵(kōng líng):灵活而无法捉摸。

第三课《雨的四季》刘湛秋1.花苞(huā bāo):花未开放时包着花朵的变态叶片。

2.娇媚(jiāo mèi):1.撒娇讨人喜欢的样子 2.仪容甜美具有魅力。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复习提纲一.基本知识需记词语痴想嬉戏禀告厄运行乞朗润酝酿澄清烘托归属喧腾零落收敛丁丁幽谷响晴绿萍水藻黛色宽恕卑微鞭策盛名蹂躏清洌呵责懊恼迸溅苦熬丰硕伫立伶仃稀零玷污怨恨扒窃诅咒心旷神怡忍俊不禁仙露琼浆蜂围蝶阵盘扎卧龙繁弦急管玲珑剔透具体而微得失之患多愁善感问心无愧繁华嫩叶抖擞精神花枝招展芊芊细草轻飞曼舞春华秋实春花秋月闲情逸致课文理解1、《在山的那边》选自《长江文艺》,作者王家新,这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取象于群山和大海。

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

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2、《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本文记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

文章却蕴含着一个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4、《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是女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一树盛开的紫藤萝的驻足观赏,使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

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5、《童趣》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浮生六记》中的“闲情记趣”一章,本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

6、《理想》是诗人流沙河的一首现代哲理诗。

这首诗从理想的历史意义、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三个方面告诉人们:人生要有理想,只要树立了理想,并为之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7、《短文两篇》中的《行道树》是由台湾女作家张晓风所作。

这篇文章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了奉献者的襟怀,赞美了奉献者的崇高精神,文中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另一篇文章《第一次真好》,由台湾女作家周素珊所作。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要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要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要点一、课内文言文阅读一、《咏雪》XXX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XXX纷纷何所似?”兄子XXX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XXX,左将军XXX之妻也。

文学常识《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XXX《世说新语笺疏》。

作者是南朝宋(朝代)XXX,《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词语解释:1、内集:家庭聚会2、讲论文义:讲解诗文3、俄而:不久、一会儿4、骤:急速5、欣然:高兴的样子6、XXX:什么7、似:像8、差:大致、差不多9、拟:相比10、未若:不如、比不上11、即:就是12、因:凭借13、儿女古义: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XXX:专指子女(儿子、女儿)理解性默写:1、交代XXX背景的句子:XXX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XXX的直接原因:俄儿雪骤。

3、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4、XXX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5、补充点明XXX身份的句子(暗示XXX对XXX才气的赞赏):即公大兄无XXX,左将军XXX之妻也。

重点句子翻译:1、XXX寒雪日內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译:一个寒冷的雪天,XXX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XXX纷纷何所似?”译: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甚么呢?”3、兄子XXX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他哥哥的长子XXX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4、兄女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他哥哥的女儿XXX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翔。

”5、公大笑乐。

译: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6、即公大兄无XXX,左将军XXX之妻也。

译:XXX是太傅大哥XXX的女儿、左将军XXX的妻子。

重要问题: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建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答:和睦、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资料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资料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资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复资料一、文学常识1.《散步》—XXX,笔名XXX、XXX,当代作家。

2.《秋天的怀念》—XXX,北京人,当代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本文选自《史铁生作品集》。

3.《在塑生命的人》—XXX,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4.散文诗两首《金色花》—XXX,印度文学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著有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等。

《荷叶母亲》—XXX,原名XXX,福建长乐人。

现代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往事》《寄小读者》《两个家庭》等。

本文选自《冰心全集》第一卷,原题作《往事(一)》之七,题目是编者加的。

5.《世说新语》两则—XXX,南朝宋彭城人。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6.《济南的冬天》—XXX,现代作家。

原名XXX,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本文节选自《一些印象(四五六七)》(老舍全集)第十四卷。

7.《春》—XXX,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

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著有诗集《雪朝》(与人合著),XXX《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本文选自《朱自清选集》。

8.《论语》十二章—《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由XXX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XXX及其弟子的言行。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9.古代诗歌四首(1)《观沧海》—XXX,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XXX,沛国谯县人。

代表作有《短歌行》《蒿里行》等。

本诗选自《乐府诗集》。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诗人。

选自《全唐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知识点全面复习提纲!《散文诗两首》《金色花》泰戈尔《荷叶·母亲》冰心一、词语匿名(nìmín g)林阴(lín yīn)敷衍(fūyǎn)膝盖(xīgài)并蒂(bìn g dì)浓阴(nón g yīn)莲蓬(l ián pén g)菡萏(hàn dàn)敬斜(qīx ié)慈怜(cíl ián)荫蔽(yīn bì)荫庇(yìn bì)覆盖(fùgài)祷告(dǎo g ào)姊妹(zǐmèi)木梗(mùgěn g)沐浴(mùyù)遮蔽(z hēbì)徘徊(p ái h uái)嗅觉(x iùj ué)揣摩(c h uǎi mó)
二、多音字荷:荷叶(hé);负荷(hè)闷:闷热(mēn rè);闷闷不乐(m èn mèn búlè);烦闷(fán mèn)会:会计(k uài jì);会议(h uìyì)卷:试卷(s h i j u a n);卷入(j u a n r u)便:便宜(p ián yí);方便(fān g b i àn);大腹便便(dàfùp ián p ián)
三、《散文诗两首》生字词匿笑、并蒂、桔(j ié)梗、摇摆、沐浴、祷告、阴影、姊妹、繁杂、烦闷、徘徊、遮蔽、覆盖、心绪、荫蔽、乘凉、莲蓬、嗅觉、花瓣、敬斜、菡萏、慈怜
四、《散文诗两首》词语解释①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②沐浴:洗澡。

③匿笑:偷偷地笑。

④花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或花带来的好兆头。

⑤慈怜:慈爱怜惜。

⑥菡萏:荷花的别称,这里指含苞待放。

⑦鼓斜:倾斜、歪斜。

五、文学常识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

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六、作者简介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被称为诗圣。

他的诗集有《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长篇小说有《沉船》《戈拉》。

1913年他的散文诗集《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冰心,原名谢婉莹。

有散文集《寄小读者》《往事》,诗集《繁星》《春水》。

她的创作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七、《金色花》描写了三次嬉戏:①让母亲嗅到花香;②投影到母亲读的书页上;③跳到母亲面前变成孩子。

八、《金色花》中心思想《金色花》这首散文诗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的口吻写的。

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进行想象,描绘了儿童与母亲的三次嬉戏,表达了儿童对母亲的爱和依恋,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九、理解问答
1、《荷叶·母亲》中“我”的情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

2、当“我”注意到雨中的荷叶覆盖红莲时,为什么“不宁的心绪散尽了”?因为“我”看到荷叶护莲,就像坚强的母亲对儿女深情的关爱和勇敢无畏的守护一样。

3、文章第⑧段的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4、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理解:本段是文章的主旨。

把母亲比喻成荷叶,把“我”比喻成红莲,“心中的雨点”象征着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

抒发了对伟大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

(托物言情的写法)
5、《荷叶母亲》中心思想这首散文诗借雨天里勇敢慈怜的荷叶隐蔽着红莲,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和关爱,歌颂了伟大的母爱。

8.《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一、文学常识《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二、内容及中心《咏雪》叙述了谢太傅带子侄辈咏雪的故事,表现了谢道韫儿时过人的才华。

《陈太丘与友期》叙述了陈元方幼时批评父亲友人“无信”“无礼”的故事,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礼。

告诉人们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有礼,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三、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放在句末表疑问,相当于“吗”。

四、古今异义1、儿女:古义,子侄辈;今义,子女。

2、去:古义,离开;今义,到什么地方去。

3、文义:古义,诗文;今义,文章意思。

五、一词多义1、顾:①元方入门不顾。

顾:回头看。

(如:相顾一笑,瞻前顾后)②相顾惊疑。

顾:看。

(如:顾野有麦场)③将军宜枉驾顾之。

顾:拜访。

(如:三顾茅庐)2、信:①则是无信。

信:讲信用。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真诚、诚实。

③必以信。

信:实情。

六、敬辞与谦辞1、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2、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七、其它关键词1、寒雪日内集。

集:聚会2、白雪纷纷何所似。

似:像3、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速(暴风骤雨)。

4、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约定5、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比不上。

因:趁着、随着。

6、相委而去(太丘舍去)。

委:丢下。

舍:丢下、舍弃。

去:离开。

7、下车引之。

引:拉。

8、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9、公欣然曰。

欣然:高兴的样子。

10、差可拟。

差:差不多。

拟:相比。

八、句子翻译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丢下他先离开了。

2、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文:您跟家父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表示歉意),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4、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译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5、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文: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6、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文:不如比作柳絮随风吹飞舞。

九、理解问答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答:(1)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

(2)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有利于开发孩子智力。

2、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

答:作者并没有直接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古诗中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答:“撒盐”一喻好,很好地做到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用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

“柳絮”一喻好,重在神似,有深刻的意蕴,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

“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

“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形容飞雪的比喻句:(1)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