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1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导论

(一)概念界定(要清晰)
1、儿童与儿童期
儿童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 熟这段时间内,在心理上 和行为上发生的变化是儿 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这 段时间里的个体就是儿童。
儿童期的界定
发展心理学把儿童定义为0-18岁的 发展中的人,即新生儿到青年初期 的人类个体,个体发展中的这一时 期被称为儿童期。
2、 成 熟
(基础)
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心理过程 (动力)
(前提) 意志过程:意志性的心理过程
伴随注意
心理现象
(基础和动力的集中表现)
个性心
理 (结果)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2)心理的实质
①心理具有物质基础
脑是心理的器官 心理是脑的机能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
从系统研究的角度看:
通过对种系或动物演化过程的研究,考察动物心理如何 演化到人类心理;以及人的心理又如何从原始、低级的 心理状态演化到现代、高级的心理状态,是广义的发展 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又称动物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 都属于广义的发展心理学范围内。
比较心理学主要研究低级动物心理如何演化到类人猿心 理的发展历程,以揭示动物演化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 大致图景。
高尔顿:
英国名人家谱分析
“322/977”VS
“—1/—97《7”遗传的天才》
霍尔 “一两的遗传 胜过一吨的教育”
高尔顿运用名人家谱调查法,从英国的政治家、 法官、军官、文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等名人 中选出977人,调查他们的亲属中有多少人成 名。结果发现,名人的亲属中有332人也同样 出名。而对照组中是人数相等的普通人,他们 的亲属中只有1个名人。
发展心理学第一节发展心理学概述

4岁
5岁
6岁
7岁
数据比较
横向研究得出的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
不同年龄、性别儿童行为问题出现率(%)
年龄 4 5 6 7 8 9 10 11 合计
男
14.4 16.1 12.5 12.1 13.1 13.3 13.3 11.64
13.3
女
11.2 14.8 18.4 15.6 18.9 12.6 14.6 10.74
14.5
合计 12.8 15.5 15.3 13.9 16 12.9 5 14.95 11.8
13.9
横断研究是最常用的设计方式
横断研究的优点:
A可以同时研究较大样本 B在短时间内取得大量资料 D可以使研究工作降低成本
缺点:
A难以得出个体心理连续变化的过程 B难以了解心理变化中各事件的因果关系 C研究结果中出现的组间差异可能有不属于心理发展
(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人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一般趋势:
出生到幼 儿期 第一发展 加速期
童年期 平稳发 展期
青春期第 二次发展 加速期
成人期 缓慢发 展变化 期
老年期 下降趋 势
(三)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
1.中国的孩子和美国的孩子都是一样的发展过程。但是在发 展进程、内容、水平上又存在差异。例如,我国的大学 生——准社会人,国外的大学生——社会人。区别:经济 独立。
二 、心理发展的5个基本性质
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 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 心理发展过程中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一)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先会画圆还是先会画方? 先说“是”还是先说“不”? 先“利己”还是先“利人”? 先会辩认“上下”还是先会辨认“前后”?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
成人的心理或者学前儿童心理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包括三层意思:(一)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脑的机能(二)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一指人周围存在的一切自然的或社会的事物,也包括人自身内部的生理状态。
(三)学前儿童心理具有能动性的反映能动性一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积极的,主动的,有选择的反映,并作用于现实。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发展一一儿童心理机能的变化,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积极的有次序的变化。
(一)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例如:儿童语言发展中,总是先会发一些咿咿呀呀的声音,再学会说一些简单的词,最后才能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与他人交流。
(二)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例如:孩子学走路,有段时间要扶着走,从扶着走到放开手独立迈几步,再发展到跌跌撞撞地走,最后才到完全独立自如地走路(三)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谈到发展的不平衡性,必然涉及儿童心理学中两个常见概念:关键期和危险期。
1.关键期(也称敏感期、临界期)反应或某种行为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形成或习得,如果错过这个“大好时机” ,这种反应或行为的学习就会变得困难,往往事倍功半,甚至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这种形成某种反应或学习某种行为的大好时机就是关键期。
2.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如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的要求等。
例如,感知觉在新生儿期已开始出现,到10 来岁时已达到比较成熟的水平,而抽象逻辑思维则要到五六岁才开始萌芽。
(四)发展具有个别差异1.发展速度上的差异,例如,有的孩子2 岁就能背儿歌了,有的才刚刚学会说话。
2.发展优势领域上的差异,例如,有的孩子很小就显示出惊人的数学才能,有的则在音乐方面一枝独秀。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1章 绪论

所谓教育性原则就是指一切学前儿童心理的研究都必须符合 教育的要求, 不允许进行可能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研究。
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
二、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 日记法 2. 传记法
测验法是根据一定的测 验项目和量表, 来了解 儿童心理发展的方法。
谈话法也是研究学 前儿童心理的常用
第五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
二、 我国古代的儿童观
我国古代就有了一些朴素的学前儿童心理学思想, 根据正式文字记载, 在2 5 0 0多 年以前, 我国就已经开始有了丰富的儿童心理学思想。如在对人性的看法上, 有《 三字 经》 中“ 人之初, 性本善。
第五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
三、 近现代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产生
(四) 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
一、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1. 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 必须考虑到儿童生活的客观条件 2. 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
(二)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也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中必须遵守的一条重要原 则。
(1) 新的需要。 (2) 旧的心理水平或状态。
第五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
一、 西方早期的儿童观
受古希腊先哲和基督教文化的深刻影响, 西方人多半把儿童看成是“ 小大人” , 即 成人的雏形, 认为他们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 因此, 也就没有必要和可能来研究儿童。人 们甚至从未想过,腊、 古罗马社会, 儿童被认为是未来的公民, 接受成人式的任务训练。
念
(二)幼 儿的概
念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心智和行为发展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点:
1. 发展阶段:
-婴儿期(0-2岁):主要发展身体和感知能力,建立安全感和依恋关系。
-幼儿期(2-6岁):开始发展语言能力、社交能力和自我意识。
-童年期(6-12岁):认知能力逐渐成熟,开始建立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青少年期(12-18岁):身心发展迅速,面临身份认同、自我探索等挑战。
-成年期(18岁及以上):继续发展认知、情感和社会技能,追求事业和家庭平衡。
2. 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儿童通过主体与客体的互动来建构认知结构。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人类思维和行为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发展形成的。
-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提出了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和危机,强调个体身份认同的建立。
3. 情绪和社会发展:
-儿童情绪发展:从情绪表达到情绪调节的发展过程,如情绪认知、情绪表达方式等。
-社会认知发展:包括他人观察、社会角色认识、同理心等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
4. 性别角色和身份认同:
-性别角色认知:儿童如何认识性别,形成性别角色认知和性别身份认同。
-性别发展:探讨性别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以及性别认同形成的过程。
5. 发展障碍和干预:
-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等发展障碍的诊断和干预。
-重视早期干预和家庭支持,帮助儿童克服发展障碍,促进健康发展。
以上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指导实践中的教育、家庭和社会工作。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历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具体来说,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研究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题、心理发展的外因与内因问题、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问题等。
2. 年龄特征: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包括感知觉、思维、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变化。
3. 个体发展:研究个体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心理特征和问题,包括认知发展、人格发展、性别角色、社会性发展等。
4. 心理发展的稳定性与变化:探讨心理发展的稳定性、可塑性以及变化的速度和方向等问题。
5. 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影响心理发展的遗传、环境、教育、家庭、社会文化等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6. 发展障碍与异常:研究儿童和青少年中出现的各种心理发展障碍和异常表现,包括智力障碍、情绪障碍、行为障碍等。
7. 跨文化比较: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心理发展的共性和差异,探讨文化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总之,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广泛,涉及个体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
通过研究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助于深入了解人类心理
和行为的本质,为教育、心理健康等领域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1

发展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3.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与概括4.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5.顺应. 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外部变化。
6.平衡既是发展中的因素,又是心理结构。
是指同化作用与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
7.本我包括人的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
特点:原始,本能,人格特点中最难接近,强有力的。
8.自我自我是意识结构成分,从本我中发展出来,支配行动,思考过去,计划未来,是本我和外部世界的中介。
属于人格的控制系统。
9.超我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
包括良心与自我理想。
也属于人格的控制系统。
10.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
11.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在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之间的差异。
12.胎儿从受孕到子宫前期娩出的小儿。
13.胚胎妊娠8周前娩出的胎体。
14.依恋是婴儿与主要依恋者(通常是母亲)之间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15.性别认同是对一个人在基本生物学特性上属于男或女的认知和接受,即理解性别。
16.性别化17.学习253 广义的学习是指在生活中动物和人的经验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
狭义的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的、有系统的、有计划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这是一种社会义务。
18.游戏是一种象征性的最适合幼儿特点的、促进幼儿心理发展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
19.自我概念主要是指一个人对自身的连续性,同一性的认识。
包括认识、情感与品行成分。
20.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是指每个人对自己作为独特存在的个体意识,表现为认识自我和对待自我的统一。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笔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笔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笔记:
1.发展心理学的定义: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在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2.发展的概念:生物个体从孕育到死亡的过程中,不断经历着内在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也称为个体发展。
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具体操作阶段和形式操作阶段。
4.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发展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儿童在与他人的交互作用中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
5.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强调儿童内在心理冲突对发展的影响,将儿童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6.艾里克·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在社会和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将儿童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信任对不信任、自主对羞怯、主动对内疚、勤奋对自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亲密对孤独、繁衍对停滞、完善对绝望。
7.发展心理学的任务:描述发展过程、解释发展规律、预测发展结果、探究发展机制。
8.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横断研究、纵向研究、倒返研究、群体内研究、追踪研究和跨文化研究。
9.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横剖研究和纵剖研究。
10.发展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和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认识我们自己的科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界定及其与心理学的关系,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演变历史,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研究方式及研究方法。
儿童发展心理学(children developmental psyehology) 心理发展(mental development) 发展历史(development history) 研究原则(research principle)每一天都有一些新的生灵降临到这个世界,看起来他们很像你我的样子,但要小一些。
他们的思维方式与我们不同,他们有自己奇特的言语,会问很多问题。
显然,他们是想了解我们的生活方式,目标是要取代我们来管理地球。
他们就是儿童。
一个孩子怎样成长为一个大人?不研究儿童就无法揭开这个谜。
这是儿童研究最富有吸引力的一点。
同时,还有另外一个令人感兴趣的原因:儿童对世界的理解与成人对世界的理解有着质的区别,想了解儿童的世界谈何容易,甚至可能同了解另一种文化或另一个星球的人一样复杂,这需要大量的心理学研究来帮助我们。
儿童发展心理学就是这样一门心理学,它以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成熟期间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其发生、发展规律和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具体来说,它研究的时间界限是从受精卵到十七八岁。
如果从发展的时期来看,这个时期大致可分为这样几个阶段,即胎儿期、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小学生阶段)、青春期(初中生阶段)和青年初期(高中生阶段)。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或分支。
普通心理学研究的是最一般的心理规律,即人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而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以普通心理学为依据来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进行专门的研究。
同时,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又转过来丰富普通心理学的内容。
发展心理学的界说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儿童发展心理学2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言之,研究个体毕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人的心身在生命进程中表现出量和质两方面的变化,且与年龄有密切的联系,既表现出连续性,又表现出发展的阶段性,从而形成年龄特征。
发展心理学正是研究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
具体地说,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范围,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方面。
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思维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性格等,人格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
为了研究生命全程或个体毕生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这两个主要部分,还必须结合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是生理因素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言语的发展。
(资料来源: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第一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及研究方法一、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对象要明确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对象,有必要从心理和心理的发展说起。
(一)心理和心理的发展1.关于心理的实质问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的实质是:人脑的机能,以及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它产生的条件是社会实践活动。
(1)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这就是说,心理的内容是由客观现实决定的。
客观存在是第一性的,而心理、意识则是第二位的。
(2) 作为客观现实反映的心理,是通过大脑的活动来实现的。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特别是只有人的大脑才具有产生各种高级心理活动的机能。
从各种动物的脑图(见图1-1)中可以看出,只有人类的大脑是发展最完善的物质器官。
(3) 心理对现实的反映不是照镜子般机械的反映,而是一种能动的反映。
因此,人的心理具有主观性、个别性和差异性。
尤其是,人的反映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在人的言语参与下进行的,因此人的心理、意识具有独特的社会性和自觉能动性。
(4) 心理、意识虽是第二性的东西,是一种反映,但它不是毫无作用的副现象。
它一旦形成之后,就能在人的活动中起调节、定向作用。
这就是说,人的心理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同时又能反作用于社会实践。
第一章识我们自己的科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图1-1 脊髓动物脑的进化心海畅游1-1心理学的理论体系现代心理学是一个学科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包含多种多样的心理学分支。
根据它们担负任务的不同,可以大致将心理学划分为四个部分,即主干学科、基础学科、技术学科和应用学科。
1.主干学科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规律的心理科学。
它是所有心理学科的基础。
2.基础学科基础学科包括四个部分: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心理学史。
(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心理的基本过程及其变化发展的条件和规律的科学。
具体地说,它研究社会认知、社会动机、社会态度、社会感情、团体心理以及时尚、风俗、舆论、流言等社会心理现象的特点及其变化发展的条件和规律。
3儿童发展心理学4(2)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具体地说,它研究个体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及其形成规律。
(3) 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的生理机制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各种感觉系统的机制、学习和记忆、动机和情绪等各种心理现象的神经机制以及内分泌对行为的调节机制等。
(4) 心理学史:是研究心理学的起源、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可以分为中国心理学史和西方心理学史两部分。
3.技术学科技术学科包括三个部分,即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和心理测量学。
(1) 实验心理学:是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2) 心理统计学: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以找出心理与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3) 心理测量学:是研究心理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科学。
心理测量是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或心理属性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4.应用学科心理学体系中除了上述的学科之外,可以说,其余的心理学科都可以归为应用学科,不同的心理学,可以看做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图1-2所示。
图1-2 心理学的理论体系(资料来源:黄珉珉. 现代心理学全书.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1)5第一章认识我们自己的科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2.关于心理发展的内涵问题在心理科学中,一般从两个方面研究心理发展问题。
1) 心理的广义发展从广义而言,心理发展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
(1) 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动物种系演进过程中的心理发展,研究它的学科领域是比较心理学,也称动物心理学。
动物心理学是对动物演进过程中从反射活动到心理的出现,由低级动物到高级的类人猿心理(与人类心理接近,却有本质差异)的不同级别的现存代表进行比较研究,以构成动物心理发生发展的大致图景。
(2) 心理的种族发展是指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发展,研究它的学科领域是民族心理学。
民族心理学是对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各民族的心理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人类心理的历史发展轮廓。
(3) 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研究它的学科领域是个体发展心理学。
个体发展心理学是对人生命历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研究,以揭示现代人心理发展的规律。
2) 心理的狭义发展心理的狭义发展仅指个体心理的发展,即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的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
一个人出生的时候是否具有心理?他的心理是怎样产生的?在人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心理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它是按照什么规律发展变化的?这些发展变化在人的生活和教育上具有怎样的意义等,所有这些,都是研究个体心理发展史必须阐述的问题。
在个体心理发展的研究中,人的儿童时期(从受精卵到青年初期)(0~18岁)的心理发展是被研究较多的部分,这个部分,就组成儿童发展心理学这门科学的主要内容。
(二)儿童心理的发展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儿童时期是人从出生(新生儿)到成熟(青年初期)的整个阶段,是人心理发生和形成的重要时期。
具体地说,儿童期在生理方面是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定型到定型的成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在心理方面是一个从不识不知到具有意向和具有一定世界观的各具特色的社会个体的时期。
在这期间,个体的可塑性最大,最易受教育。
儿童期是发育身体、发展智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儿童心理发展是人的个体心理发展史的一个最重要的部分,这是儿童心理学研究的专门对象。
1.儿童时期的主要特点儿童时期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具体如下。
(1) 儿童与动物不同。
他一开始就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并向着人类社会成员的方向发展。
儿童从出生的时候起,就过着社会生活。
在成人长期抚养和教育下,通过与成人的交儿童发展心理学6际和系统的学习,逐渐掌握人类已有的社会经验。
随着儿童的日益成长,他不但能适应社会生活,而且也能改造社会生活,这样,他就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
(2) 儿童也不完全与成人一样。
当然,从成人的社会性来说,儿童与成人是基本相同的,但从发展的水平来说,他们之间却存在很大差别。
例如,儿童的脑的结构和机能还不成熟,儿童的思维不完全等同于成人的思维,儿童的劳动能力也与成人不完全一样。
2.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儿童发展心理学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上,主要涉及以下一些理论问题。
第一,关于遗传素质与环境和教育因素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制约着心理的发展。
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先天遗传,遗传只给儿童心理发展提供自然前提,但不能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
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作用的是环境和教育,而教育则起着主导作用。
第二,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或内部矛盾问题。
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或根本原因,不在于事物的外部,而在于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在儿童心理发展上也是这样。
第三,关于教育和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问题。
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但并不是机械地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它必须通过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才能实现。
第四,关于儿童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问题。
儿童心理一方面是不断发展的,另一方面又是有阶段性的,只看到不断发展的一面,或只看到发展阶段的一面,都是不对的。
以上关于儿童心理学的对象的说明,可以简单归结为以下几点。
(1) 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它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特征发展的具体规律。
(2) 儿童心理发展首先是一种心理现象。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心理的理解是唯一正确的理解。
(3) 在心理科学中,关于心理发展的研究,一般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心理的种系发展和心理的个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