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高中文言文阅读题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题专项练习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资治通鉴.陶侃惜谷》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1、“陶侃尝出游”中“尝”的正确释义是()A、尝试B、曾经C、与“常”通用D、吃饭2、“侃大怒诘曰”中“诘”的正确读音是()A、jiéB、jíC、xuèD、lüè3、与“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中“田”的释义完全一致的是()A、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悯农》)。
B、湖上春已早,田家日不闲(《题农父庐舍》)。
C、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
D、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送应氏二首》)。
4、“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译文正确的是()A、于是认为百姓勤劳,家家富裕。
B、这就是百姓勤劳,家家富裕的原因。
C、因此百姓勤劳种植,家家丰衣足食。
D、看见百姓勤劳,于是就给他们很多东西。
5、陶侃为什么要鞭打一个不认识的人?答:因为这个人,所以陶侃要鞭打他。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史记. 殷本纪》(摘选)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
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
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
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好酒淫乐,嬖于妇人。
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
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
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
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
慢于鬼神。
大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
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
九侯有好女,入之纣。
九侯女不喜淫,纣怒,杀之,而醘九侯。
鄂侯争之彊,辨之疾,并脯鄂侯。
西伯昌闻之,窃叹。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含答案)文言文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9.甲文选自《____》一书,是该书《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文字。
20.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家无井而出溉汲.汲:(2)及.其家穿井及:(3)丁氏对.曰对:(4)求闻之若此.此:21.把下面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2.你从文中获得怎样的启示?【答案】19.吕氏春秋20.①从井中取水;②等到;③回答;④这样21.(1)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2)得到了一个人使唤,不是在井里得到了一个人。
22.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不能轻信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意思对即可)【解析】19.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
本文就是选自《吕氏春秋》,出自于该书《慎行论•察传》。
20.本题考查解释文言字词。
可结合句意推断词义。
(1)句意:家里没有水井而出门从远处的井里打水洗涤。
汲:从井里打水。
(2)句意:等到他们家打了水井的时候。
及:等到。
(3)句意:丁氏回答说。
对:回答。
(4)句意:寻求到的消息像这样。
此:这样。
2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平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重点字词有:(1)国,国都;道,讲述、谈论;闻,使……听到/知道。
(2)使,使唤;非,不是;于,在。
语文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

语文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折竹父欲令诸子合群。
乃捡取小竹多枝,如其子指数,坚束而令折之。
诸子悉力莫折。
父乃去束,人授其一,试之皆折。
父:“尔能同心合群,如竹之就束,又焉能折?若各自离心,则人人孤立,人之折尔易耳。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乃拣取小竹多枝(_____________)诸子悉力莫折(____________)试之皆折(___________)[2]翻译文中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你在这件事上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读古文《书戴嵩画牛》,完成题目。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囊玉(),常以自随。
一日()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词。
[2]读懂上面的古文,说说文中下列字词的意思。
戴嵩:___________ 拊掌:___________股:___________ 谬:_____________[3]“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两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这则文言小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内阅读。
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__________。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习题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①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②人大姓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⑤给以书,遂成大学⑥。
(注)①引:引来,使出现。
②邑:同乡。
③文不识:人名。
④与:帮助。
⑤资:借。
⑥大学:大学问家。
[1]解释划线的词。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________②遂成大学________[2]根据意思写由文中的原句。
①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匡衡于是帮助那个大户人家做工却不要报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像这样讲古人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还有:________。
[4]匡衡为什么给那个大户人家做工而不要报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外阅读。
小儿不畏虎苏轼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二小儿戏沙上自若②。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③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
虎亦寻④卒去⑤。
噫,虎之食人,先被⑥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注释)①浣衣:洗衣服。
②自若:神情不紧张。
③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
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
④寻:副词,随即,不久。
⑤去:离开。
⑥被:施加,给……加上。
[1]写出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虎熟视久之。
(____)(2)虎亦寻卒去。
(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的妇人和她的两个孩子为什么对老虎的突然到来有不同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找出一句与“浣衣于水”句式一致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含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句子中“是”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 亦若是则已矣B. 是进亦忧,退亦忧C. 是谓大同D. 今夕是何年(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B.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C. 困于心,衡于虑D. 其人舍然大喜(3)请你写出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
【答案】(1)B(2)B(3)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解析】【分析】⑴ A 亦若是则已矣,B“是进亦忧,退亦忧,C 是谓大同,三句中的“ 是”的意思都是:代词,这,这样,这种情况。
D是:表判断,故选D。
⑵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
C 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D其人舍然大喜。
舍然:释然。
谓疑虑隔阂顿消。
舍,通" 释 "。
B 项没有通假字,故选B。
⑶来自于本文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意思是大鹏从北溟往南海迁徙,水击三千里,乘风上行达九万里。
后用以比喻前程远大。
故答案为:⑴B;⑵B;⑶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
答题时应注意,要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的知识。
词义的分化衍生是有基本规律的,后起义往往是以原有义为基础扩展衍生的,与原有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意义联系。
⑵本题考查表现解释通假字。
答题时应注意,通假,指汉字中的互相通用假借的用法;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
初中八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初中八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富贵不能淫》与《郭永传》,完成小题。
富贵不能淫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郭永传刘豫①举济南来寇,大名孤城无援,永②率士昼夜乘城,伺间则出兵狙击。
(甲)……攻围益急,俘东平、济南人,大呼城下日:“二郡已降。
降者富贵,不降者无噍类③。
”益谦④辈相顾色动,永大言日:“今日正吾侪报国之时。
”(乙)……良久城陷,永坐城楼上,或掖⑥之以归,诸子环泣请去。
(丙)……金人遣骑召永,永正衣冠南向再拜讫,易幅巾⑤而入,黏罕⑦日:“阻降者谁?”永熟视曰:“不降者我。
”金人奇永状貌,且素闻其贤,乃自相语,欲以富贵啖⑧永,永嗔目唾日:“无知犬豕,恨不醢⑨尔以报国家,何说降乎?”怒骂不绝。
金人讳其言,麾之使去,永复厉声日:“胡不速杀我死?当率义鬼灭尔曹。
”大名人在系者⑩无不以手加额,为之出涕,金人怒断所举手。
乃杀之,一家皆遇害。
虽素不与永合者皆面恸,金人去,相与负其尸瘗⑩之。
(选自《宋史》)注:①[刘豫]北宋叛臣,原济南知府。
投降后,协助金人攻宋。
②[永]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北宋抗金官吏。
③[噍(jiào)类]指活着的或活下来的人。
④[益谦]指张益谦,北宋将领,此役中降金。
⑤[幅巾]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
⑥[掖]拽着别人的胳膊。
⑦[黏(nián)罕]金朝名将。
⑧[啖(dàn)]用利益引诱人。
⑨[醢(hǎi)]古代的一种酷刑,指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
⑩[在系者]指被俘虏的人。
⑩[瘗(yì)]埋葬。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及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季布司马迁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
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
至,留邸一月,见罢④。
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注】①嫚:侮辱。
②瘳(c hōu):(伤、病)痊愈。
③使酒将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
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
⑤股肽: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单于/尝为书熳吕后B.欲/以为御史大夫C. 上默/然惭D.故/特召君耳(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是________②贤________③恐________(3)翻译文中画线词句。
①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②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答案】(1)C(2)这;才能;担心,害怕(3)①(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②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
(4)①匈奴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恼,面对着樊哙的“勇猛”想要横扫匈奴,吕后欣慰至极,可是季布却义正言辞摆事实讲道理,勇敢指出樊哙的弊病。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本文作者是________(人名)。
(2)用现代汉翻译下面的句子。
稍稍宾客其父(3)本文记叙了仲永从五岁就能作诗到最终“________”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
【答案】(1)王安石(2)(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3)泯然众人;痛惜【解析】【分析】(1)根据对这篇文章文学常识的积累可知,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 稍稍:渐渐。
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
此句省略了主语,翻译的时候要进行补充。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第二段作者写他又两次见到方仲永,一次是仲永十二三岁的时候,这时仲永写的诗已经不能称前时之闻。
还有一次是仲永二十岁成年的时候,作者通过别人打听,结果是“泯然众人矣。
”。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仲永五岁的时候,没有老师教,连书籍文具都不认识,却能作诗,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这说明仲永非常有天赋,但是他的父亲贪图小利,不让仲永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甲、乙文段,完成17——20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病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
②觌:dí,相见。
16.解释划线的词语。
(2分)
(1)有仙则名( ) (2)妻子不觌( )
(3)无案牍之劳形( ) (4) 或栖于椟( )
17.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18、语段(一)中“孔子云:何陋之有?”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2分)
19.用原文句子填空。
(4分)
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
陋室的主人自评“,”,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来表达。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7-20题。
(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齐威王召阿①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
吾使人视阿,田
野不辟<2>。
人民贫馁。
昔日赵攻鄄③,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
是子厚币
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4>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
诈⑤,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注:①阿:古地名(2)辟;开垦。
③鄄(juan):古地名。
④烹:煮。
古代的
一种酷刑。
⑤饰诈:掩饰,欺诈。
l7.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
(l)今齐地方
..千里
(2)王之蔽.甚矣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分)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19.邹忌是怎样讽谏齐威王的?(2分)
20.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强于天下”的原因。
(4分)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9—22题。
(一)
萧颖士开元二十三年及第,恃才傲物,敻无与比,常自携一壶,逐胜郊野。
偶
憩于逆旅,独酌独吟。
会有风雨暴至,有紫衣老人领一小童避雨于此。
颖士见其
散冗,颇肆陵侮。
逡巡,风定雨霁,车马卒至,老人上马,呵殿而去。
颖士仓忙
觇之,左右曰:“吏部王尚书,名丘。
”初,颖士尝造门,未之面,极所惊愕。
明日,具长笺造门谢,尚书命引至庑下,坐而责之,且曰:“所恨与子非亲属,当
庭训之耳。
”顷曰:“子负文学之名,倨忽如此,止于一第乎?”颖士终扬州功曹。
(二)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
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公子执辔愈恭。
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公子引车入市。
注:公子:魏公子,战国时魏昭王少子,昭王死后,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19.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颖士仓忙觇之(打听,调查)
B.颖士尝造门(到……去)
C.欲厚遗之(遗留)
D.公子从车骑,虚左(空出)
20.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 老人上马,呵殿而去人不知而不愠
B. 偶憩于逆旅,独酌独吟。
苟全性命于乱世
C. 为大梁夷门监者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D.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①. 所恨与子非亲属,当庭训之耳。
②.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22.萧颖士和魏公子(信陵君)的待人态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回答。
(4分)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6~8题。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
⑴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⑵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本文听众听了口技人以假乱真的表演以为发生了火灾,生活中也有人因笃信“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一定真实而上当受骗,请举例谈谈你的看法。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