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羊瘙痒症到疯牛病——朊病毒发现史

合集下载

第六节疯牛病案例

第六节疯牛病案例
第六节 疯牛病
疯牛病
疯牛病可传播海绵状脑病(TSE),是 一类侵袭人类及多种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 退行性脑病,潜伏期长,100%致死率。 其传病因子是一种不含核酸、具有自我复 制能力的感染性蛋白质粒—朊病毒 (prion),此类病又称为朊病毒病或朊病 毒相关疾病。

“牛海绵状脑病” (BSE) ,是一种发生 在牛身上的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症状 与羊瘙痒症类似,俗称“疯牛病”。病牛脑 组织呈海绵状病变,并出现步态不稳、平衡 失调、搔痒、烦燥不安等症状,通常在14 至90天内死亡。由于种类的不同,疯牛病 的潜伏期长短不同,一般在2到 30年之间。
(3)运动失调症的综合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疾患。先 失去协调,然后变成痴呆。50多个家族被证实是遗 传性PrP基因突变。 (4)致死性家族失眠症(FFI) 1986年意大利家族首次报 道。严重失眠和自主性衰竭;丘脑神经胶质增生。
疯牛病造成的危害
对畜牧业的沉重打击:
自1986年英国首次报道疯牛病以来,12 年间疯牛达17万头以上,英国政府赔偿费 用超过1.35亿英镑;有疯牛病的牛群要全 部杀灭,牛及牛肉不能出口,经济捐失巨 大。疯牛病风云从欧洲扩展到世界各地。 美国发现疯牛病,6个月损失30亿美元。

1986年英国发现第一例疯牛病,之后 有149位疯牛病患者,120人死亡,约4000 人携带疯牛病毒。爱尔兰发现576例疯牛 病;西班牙513例。加拿大、美国、波兰、 德国、日本相继发现疯牛病患者。全世界 确诊有167人死于疯牛病。
朊病毒病的感染途径
朊病毒病感染有三种可能途径: 1、遗传突变,使朊病毒蛋白失去细胞型而易 于折叠成致病型 2、医源性感染,如角膜转移手术中的捐献者 为朊病毒的感染者,注射用的人生长激素和促 性腺激素是提取于朊病毒病患者的腺垂体 3、饮食感染,如食用朊病毒病患者的脑组织

朊病毒

朊病毒

生命科学学院11级生物工程 C01114013 宋强微生物学朊病毒综述一、朊病毒的发现早在300年前,人们已经注意到在绵羊和山羊身上患的“羊搔痒症”。

其症状表现为:丧失协调性、站立不稳、烦躁不安、奇痒难熬,直至瘫痪死亡。

20世纪60年代,英国生物学家阿尔卑斯用放射处理破坏DNA和RNA后,其组织仍具感染性,因而认为“羊搔痒症”的致病因子并非核酸,而可能是蛋白质。

由于这种推断不符合当时的一般认识,也缺乏有力的实验支持,因而没有得到认同,甚至被视为异端邪说。

1947年发现水貂脑软化病,其症状与“羊搔症症”相似。

以后又陆续发现了马鹿和鹿的慢性消瘦病(萎缩病)、猫的海绵状脑病。

最为震惊的当首推1996年春天“疯牛病”在英国以至于全世界引起的一场空前的恐慌,甚至引发了政治与经济的动荡,一时间人们“谈牛色变”。

1997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了美国生物化学家斯坦利·普鲁辛纳(Stanley B.P Prusiner),因为他发现了一种新型的生物——朊病毒(Piron)。

“朊病毒”最早是由美国加州大学Prusiner等提出的,在此之前,它曾经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如非寻常病毒、慢病毒、传染性大脑样变等,多年来的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它是一组至今不能查到任何核酸,对各种理化作用具有很强抵抗力,传染性极强,分子量在2.7万~3万的蛋白质颗粒,它是能在人和动物中引起可传染性脑病(TSE)的一个特殊的病因。

二、朊病毒的概念1982年stanly B1prusiner等提出蛋白质感染颗粒(pro te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s,prion)假说,提出了朊病毒(prion)的概念,他给朊病毒所下的定义是:朊病毒是不被大多数修饰核酸的方法灭活的蛋白质传染性颗粒(prote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缩写为prion,今的朊病毒假说是唯蛋白质说,认为朊病毒是一种蛋白质,不含核酸,分子量33kD~35kD,抗蛋白酶的PrPSc是其唯一(或主要)成分;它是宿主PrP基因编码的蛋白PrPC经翻译后修饰构象改变形成,在朊病毒病病理发生中起主导作用,其复制和分离物(或毒株)的不同特性都由其自身和宿主PrPC相互作用决定,而不依赖于任何核酸。

朊病毒—搜狗百科

朊病毒—搜狗百科

朊病毒—搜狗百科发现20世纪60年代,英国生物学家阿尔卑斯用放射处理破坏DNA和RNA后,其组织仍具感染性,因而认为“羊瘙痒症”的致病因子并非核酸,而可能是蛋白质。

由于这种推断不符合当时的一般认识,也缺乏有力的实验支持,因而没有得到认同,甚至被视为异端邪说。

1947年发现水貂脑软化病,其症状与“羊搔痒症”相似。

以后又陆续发现了马鹿和鹿的慢性消瘦病(萎缩病)、猫的海绵状脑病。

最为震惊的当首推1996年春天“疯牛病”在英国以至于全世界引起的一场空前的恐慌,甚至引发了政治与经济的动荡,一时间人们“谈牛色变”。

1997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了美国生物化学家斯坦利·普鲁辛纳Stanley B.P Prusiner,因为他于1982年发现发现了一种新型的生物——朊病毒Prion。

“朊病毒”最早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动物病毒学家Prusiner等提出的,在此之前,它曾经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如非寻常病毒、慢病毒、传染性大脑样变等。

多年来的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它是一组至今不能查到任何核酸,对各种理化作用具有很强抵抗力,传染性极强,分子量在2.7万~3万的蛋白质颗粒,它是能在人和动物中引起可传染性脑病TSE的一个特殊的病因。

意义从理论上讲,“中心法则”认为DNA复制是“自我复制”,即DNA~DNA,而朊病毒蛋白是PrP→PrP,是为“自他复制”。

这对遗传学理论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但也有矛盾,即“DNA→蛋白质”与“蛋白质→蛋白质”之间的矛盾。

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会丰富生物学有关领域的内容;对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分子病毒学、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的发展至关重要,对探索生命起源与生命现象的本质有重要意义。

从实践上讲,其对人畜健康;为揭示与痴呆有关的疾病(如老年性痴呆症、帕金森病)的生物学机制、诊断与防治提供了信息,并为今后的药物开发和新的治疗方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朊病毒已经超出了经典病毒学的生物学概念,研究表明,蛋白质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突变或构型上的变化,由良性变为恶性,即变为具有传染性的蛋白质颗粒,这一观点向传统观点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

疯牛病的起源是什么?和禽流感、猪流感都一样么?

疯牛病的起源是什么?和禽流感、猪流感都一样么?

疯牛病的起源是什么?和禽流感、猪流感都一样么?
洪嘉君的回答谢请。

最初起源并非是吃了含有病毒的饲料,饲料只是后续广泛传播的一个途径而已。

不过一般认为,疯牛病在牛不幸躺枪之前,是发生在羊身上的一种被称为”羊痒病“的疾病(病理名称为:慢性传染性脑炎),其证据是两者的致病病毒具有高度一致性(疯牛病病毒为”朊病毒“)。

至于这其中的纠葛,估计(也就是估计,没有明确说法)是给牛吃了含有羊骨粉的饲料云云。

文献记载”羊痒病“大概几百岁了吧。

在往前那就是病毒的源起,这个坑太大了,我还是不跳了先。

PS:人类的克雅氏病也是一种朊病毒病,当时虽然有文献认为这个和疯牛病无关,但是谁让时间、病原菌高度切合呢?所以疯牛病由一场动物传染性疾病转变成了政治问题——这个和现在的猪流感/禽流感倒是很像。

沈慧玥的回答疯牛病病原主要产生于牛和病羊的尸体,还能从父母传染给子代,有研究表明,也能通过粪便传播。

阮病毒介绍

阮病毒介绍

Wells首先进行了报道。感染原因为进食病
羊的肉制品。 1992年至少18万头牛感染了PrD,平均每周 800~1000头牛发病。 目前全世界发现有此病的国家已超过一百
个,其中部分国家的疯牛病只在英国进口
的牛中发生。
Dr.Gerald Wells
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 )
病;散发性、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Sporadic and familial fatal
insomnia,sFI , fFI)。 这类疾病的特征是灰质海绵样变、蛋白酶抗性PrPSc积聚 和少量或无PrP淀粉样斑形成;
朊病毒病的分类
第二类:
吉斯特曼-斯召斯列综合征。这类疾病的特征为在脑皮质
及副皮质区沉积大量的PrP淀粉样斑块。这种淀粉样斑块的组
传染性病毒性痴呆(transmissible virus dementia,TVD)
1929年 Creutzfeldt 和Jakob先后发现了 人类第一个朊病毒病—— 克雅病(CJD)。
发病人群多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10%~
Alfons Jakob,
15%为家族性遗传;其他为散发性和医源 性CJD。(角膜移植;使用人垂体制备的 生长激素;输血等)。
2.澳大利亚(声称世界上唯一没有羊瘙
痒症的国家)采集尸体脑垂体治疗妇女不育
症侏儒症,至今有的发病,大多数为医源感 染,已述诸法律途径索赔。
克-雅氏症(Creutzefeldt-jakob disease, CJD)
传染性病毒性痴呆(transmissible virus dementia,TVD)
克-雅氏症(Creutzefeldt-jakob disease, CJD)

朊病毒简介

朊病毒简介

朊病毒简介朊病毒(Prion),又称“普里昂”或蛋白质侵染子,是一种可以引起同种或异种蛋白质构象改变而致病或功能改变的蛋白质。

最常见的是引起传染性海绵样脑病(疯牛病)的蛋白质。

“朊病毒”最早是由布鲁希纳等提出的,在此之前,它曾经有许多不同的名称,非寻常病毒、慢病毒,传染性大脑样变等。

早在300年前,人们已经注意到在绵羊和山羊身上患的“羊瘙痒症”。

20世纪60年代,生物学家阿尔卑斯破坏其DNA和RNA后,其仍具感染性。

1947年水貂脑软化病,其症状与“羊瘙痒病”相似。

最为震惊的是1996年“疯牛病”,在英国引起的一场空前的恐慌,一时间人们“谈牛色变”。

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它是一种不能查到任何核酸,对各种理化作用有很强抵抗力,传染性极强,分子量在2.7万~3万的蛋白质颗粒,但近来又有研究报道,朊病毒含有微量核酸。

它是能在人和动物中引起可传染性脑病(TSE)的一个特殊原因。

朊病毒与真病毒存在一些主要区别:阮病毒呈淀粉样颗粒状,无免疫原性,无核酸成分,由宿主细胞内的基因编码,抗逆性强、能耐杀菌剂和高温。

朊病毒的致病机理是1982年普鲁宰纳提出的朊病毒致病的“蛋白质构象致病假说”,以后魏斯曼等人对其逐步完善。

其要点如下:1.朊病毒蛋白有两种构象:细胞型(正常型PrPc)和瘙痒型(致病型PrPsc)。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其空间构象上的差异。

PrPc仅存在a螺旋,而PrPsc有多个β折叠存在,后者溶解度低,且抗蛋白酶解;2.PrPsc可胁迫PrPc转化为PrPsc,实现自我复制,并产生病理效应;3.基因突变可导致细胞型PrPc中的α螺旋结构不稳定,至一定量时产生自发性转化,β片层增加,最终变为PrPsc型,并通过多米诺效应倍增致病。

朊病毒致病如此强,其传播途径也是多样的,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传播:1.食用动物肉骨粉饲料、牛骨粉汤;2.医源性感染:如使用脑垂体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和硬脑膜移植、角膜移植、输血等;3、朊病毒存在变异和跨种族感染,主要为牛、羊等反刍动物;4、朊病毒可感染多个器官,已知的主要为脑髓。

朊病毒及朊病毒病的研究进展.doc

朊病毒及朊病毒病的研究进展.doc

朊病毒及朊病毒病的研究进展1982年,美国生理学家Prusiner及其同事,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突破经典病毒学理论而提出朊病毒(prion)的概念,认为绵羊瘙痒病的病原体是一种尚未证实有核酸结构的蛋白质侵染颗粒(prote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s),并将其称为朊病毒蛋白(Prion protein),简称为PrP。

朊病毒是医学生物学领域中至今尚未彻底弄清,与病毒和类病毒都很不相同的一种蛋白质传染病原体。

它是一组至今不能查到任何核酸、对各种理化作用具有很强抵抗力、传染性甚强、分子重量在27000~30000道尔顿的蛋白质颗粒,它们是在人和动物中引起可传递的海绵脑病的特殊病因。

朊病毒是一个超出经典病毒学和生物学的全新概念,蛋白质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突变或构型上的变化由良性变为恶性,即变为具有传染性的侵染颗粒,可引起人和动物脑内神经元空泡变性(即海绵状变性),所以这类病毒引起的疾病被称为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TSE),又称为朊病毒病。

一、朊病毒引起的相关疾病朊病毒都是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退化性疾病,病理学上的特点是大脑皮层的神经元细胞退化、空泡变性、死亡、消失,最终被星状细胞取代,因而造成海绵状态。

患者具有痴呆、共济失调、震颤等症状。

已知人和动物朊病毒有以下几种:人的库鲁氏病,又称新几内亚震颤病(Kuru);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又称皮质-基底节-脊椎变性综合征,也有人称其为人类海绵状脑病和早老性痴呆症(Presenile Dementia);致死性睡眠综合症(Fatal Familial Insomnia,FFI);吉斯综合症,又称脑软化病(Gersrmann -Straussler-Scheikerg disease,Gss);疯牛病( Mad Cow Disease,MCD),即牛海绵状脑病( 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传染性紫貂脑病(TME);猫海绵状脑病( Fel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FSE);羊瘙痒症(Sctapie),有绵羊瘙痒(Scrapie of sheep)和山羊瘙痒症(scrapie of gaats)两种;大耳鹿慢性消耗病(Chronic Wasting Disease of Mule Deer,CWD);传染性雪貂白质脑病(Transmissible Mink Encepholopathy,TME)。

阮病毒

阮病毒

三是强基础,加强对朊病毒发病机理、传染途径、灭活消 毒手段的研究。
朊病毒 - 朊病毒发现的意义
从理论上讲,“中心法则”认为DNA复制是“自我复制”,即 DNA~DNA,而朊病毒蛋白是PrP→PrP,是为“自他复制”。这 对遗传学理论有一定的补充作用。但也有矛盾,即”DNA→蛋白质” 不“蛋白质→蛋白质”之间的矛盾。 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会丰富生物学有关领域的内容;对病理学、 分子生物学、分子病毒学、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的发展至关重要,对 探索生命起源不生命现象的本质有重要意义。 从实践上讲,其对人畜健康;为揭示不痴呆


有关的疾病(如老年性痴呆症、帕金森病)的生物学 机制、诊断不防治提供了信息,幵为今后的药物开发 和新的治疗斱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朊病毒 - 朊病毒研究两获殊荣
1976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Gajdusek和Gibbs 不澳大利亚Zigas等人合作共同研究震颤性疾病,幵通过 一系列的实验证实震颤病不羊搔痒症、人早老性痴呆属于 同一病原感染,Gajdusek由此获得1976年诺 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美国加州大学神经病学与家StanleyB· Prusiner 等提出,朊病毒是一种传染性蛋白质颗粒,丌含 有核酸,可自身复制,Prusiner凭借对朊病毒的 研究获得1997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阮病毒简介
张姜琳
学号
朊病毒 - 概述

朊病毒又称蛋白质侵染因子(又称 毒阮)。朊病毒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幵 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 疏水蛋白质。 朊是蛋白质的旧称,朊病毒意思 就是蛋白质病毒。 朊病毒是一类能引起哺乳动物和 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传染性的病 变因子,Prusiner认为它是一种蛋白 质侵染颗粒。大量的集中对羊瘙痒的 病原因子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能感染上致病型朊病毒。

目前欧洲的朊病毒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主要措施是严格控制朊病毒污染的动物性食品H1。

现已验证朊病毒有普鲁塞纳所提出的两种不同的构象模式,即细胞型(正常型PrP。

)和搔痒型(致病型PrP”)。

这两种构象属于同分异构体,都是由宿主的单拷贝基因PrP编码产生的¨J,致病型P印”诱导正常PrP。

产生的过程还需要某些热休克蛋白的参与。

通过定点突变实验,科学家发现朊病毒蛋白第170到175位这6个氨基酸组成的拉链状片段是维系朊病毒蛋白三维结构的重要部分,并与其致病性有直接关系[93。

2007年12月4日,《NamreMethods)杂志报道了多种朊病毒的三维分子结构,提出弄清朊病毒不同的结构模式是疾病诊断的关键所在¨0‘,现今已经初步建立了朊病毒的致病机制模型。

新近通过转基因小鼠过量表达朊病毒蛋白证实:机体在感染朊病毒后,淋巴组织具有病变的倾向,增加病毒蔓延和疾病传播的风险¨¨。

朊病毒的检测和预防研究也取得了进展。

瑞士苏黎世大学的弗朗克海佩纳领导的科学家小组在2007年7月公布了一种快速检测朊病毒的方法。

极大缩短了检测朊病毒的时间;同时宣布在研究朊病毒疫苗方面已经取得突破【l引。

有意思的是朊病毒也表现出一些正面作用,例如可以促进记忆的形成和干细胞的增殖,甚至可以作为生物电子行业中的导线等等。

总之,朊病毒的发现不仅对于揭示相关疾病的致病机制、进而进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等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是对生物遗传法则的完善和补充,进一步体现了生命现象的多样性,这对于探索生命本质和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盛,黄伟达.诺贝尔奖百年鉴一构筑生命[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157—161.
[2]Wieland.S,Weizsacker.F.yon,Bhm.H.E.朊病毒Prionen[J】.唐振亚,译.德国医学,1997,14(1):50一53.
[3]王学,田波.朊病毒的研究进展[J].中国病毒学,1997,12(4):302—308.
[4]StanleyB.Prusiner.Autobiography.TheNobelPrizeinPhysiologyMedicine1997.[2007一12—02].http://nobelpri∞.org/nobel_prizes/medicine/lanreates/1997/pmsiner—autobio.html.
[5]SB.Prusiner.BohonDC[J].Biochemistry,1982,21:6942—6950.
[6]JacksonGS,ClarkkeAR.Mammalianprionproteins[J].CurrentOpinioninStructuralBiology。

2000。

10(1):69-74.
[7]CrozetC,LehmannS,Prions,Wheredowestand20years硒theappearanceofbovillespengiformencephalopathy[J].MedSci
(Paris),2007,23(12):1148一1158.
[8]方元.朊病毒研究进展[J].病毒学报,2000,16(4):378—382.[9]DeSimoneA,Pedonec,VitaqlianoL.Stnlcture,dynamics,andstabilityofassembliesofthehumanprionfragmentSNQNNF[J】.
BiochemBiophysResCommun,2007,17(12):800—806.
[io]ChristinaJSigurdson.KPeterRNihson,SimoneHomemann.Prion8tralndiscrimi枷∞usingluminescentconjugatedpolymm
[J].NatureMethods,2007,1(12):1023—1030.
[11]VincentBeringue,AnnickLeDur。

PhilippeTixador.PxvminemandPersistentExtraneuralInfectioninHumanPrPTransgenic
MiceInfected诵如VariantcJD[J].PI岱ONF,2008r1):1419.[12]瑞士对付朊病毒有新招[J].兰州科技情报,2001,30(5):35.
(收稿日期:2007一11-30)
(本文责任编辑张海鹏)
《清代宫廷医学与医学文物》出版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关雪玲女士著《清代宫廷医学与医学文物》一书,作为“紫禁城书系”第4辑之一部,于2008年12月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

该书利用清官档案及多种官书、方志、私人笔记等第一手资料,结合丰富的清官文物,系统论述了清代宫廷医学的诸问题,开创了利用或围绕清官文物进行清官医学和医事活动研究的先例。

该书记述细腻,文笔流畅,尤其可贵的是配有大量清宫文物图片,诚可谓图文并茂,是一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医史专著。

(山尔)
.出版消息.
万方数据
从羊瘙痒症到疯牛病——朊病毒发现史
作者:刘锐, 翁屹, LIU Rui, WENG Yi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合肥,230026
刊名:
中华医史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HISTORY
年,卷(期):2009,39(3)
被引用次数:1次
1.Crozet C;Lehmann S Prious,Where do we stand 20 years after the appearance of 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2007(12)
2.Jackson GS;Clarkke AlL Mammalian prion proteins[外文期刊] 2000(01)
3.De Simone A;Pedone C;Vitaqliano L Structure,dynamics,and stability of assemblies of the human prion fragment SNQNNF 2007(12)
4.方元朊病毒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病毒学报 2000(04)
5.瑞士对付朊病毒有新招 2001(05)
6.Vincent Beringue;Annick Le Dur;Philippe Tixador Prominent and Persistent Extraneural Infection in Human PrP Trausgenic Mice Infected with Variant CJD[外文期刊] 2008(01)
7.Christina J Sigurdson;K Peter R Nilsson;Simone Hornemann Priori strain discrimination using luminescent conjugated polymers[外文期刊] 2007(12)
8.SB Prusiner Bolton DC 1982
9.Stanley B Pmsiner.Autobiography.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97 2007
10.王学;田波朊病毒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病毒学 1997(04)
11.Wieland S;Weizsacker F von;Blum H E;唐振亚朊病毒Prionen 1997(01)
12.李盛;黄伟达诺贝尔奖百年鉴-构筑生命 2001
1.韩一芃.陈广洁朊病毒及其相关疾病的免疫学研究[期刊论文]-生命的化学2008,28(2)
2.张宏凝朊病毒的真实告白[期刊论文]-大科技·科学之谜2010(2)
3.孙宪锋.董小平.张宝云.周伟.王长安.赵同兴.洪涛人朊病毒多肽抗体的制备及应用[期刊论文]-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0,20(1)
4.朊病毒,应改名[期刊论文]-生命的化学2005,25(5)
5.包凤华朊病毒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国际病毒学杂志2010,17(1)
6.孙亚军.张立实099 疯牛病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3,30(5)
7.董小平.DONG Xiao-ping加强对朊病毒的研究和朊病毒病的防控[期刊论文]-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7,21(3)
8.陈宏伟.陈赟.黄长干.邱业先朊病毒的核酸帮凶--RNA[期刊论文]-生命的化学2004,24(5)
9.张子民朊病毒研究的现状[期刊论文]-海峡药学2007,19(11)
10.韩天龙.王敏.红敏.萨其仍贵.查干其其格.黄国成.Han Tianlong.Wang Min.Hongmin.Saqirenggui. Zhaganqiqige.Huang Guocheng痒病的防治措施与朊病毒[期刊论文]-中国动物检疫2010,27(7)
1.雷迎峰.杨敬.徐志凯医学微生物学发现史在教学中应用的思考[期刊论文]-基础医学教育 2011(2)本文链接:/Periodical_zhyszz200903010.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