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知识讲座

合集下载

糖尿病的中医健康知识讲座

糖尿病的中医健康知识讲座

糖尿病的中医健康知识讲座糖尿病的中医健康知识讲座尊敬的听众,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糖尿病的中医健康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糖尿病,并采取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第一章:什么是糖尿病1.1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升高,尿中排糖增多,多伴有多种代谢紊乱。

1.2 糖尿病的分类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两大类。

其中,1型糖尿病主要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完全缺乏,2型糖尿病则是由于胰岛素作用障碍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

1.3 糖尿病的症状和并发症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主要包括多尿、口渴、多食、消瘦等。

如果不及时控制,可能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如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心脑血管疾病等。

第二章: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2.1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中医认为,糖尿病主要与气虚、阴液亏耗、脾胃湿热等因素有关。

通过调节脾胃、养阴补气、利湿化痰等方法,可以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

2.2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中医治疗糖尿病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拔罐、推拿等方法。

其中,中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通过选择适当的中药组合来调理身体,改善糖尿病症状。

2.3 中医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调理在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中的重要性。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食物选择对于控制血糖、降低体重、改善症状起着关键作用。

第三章:糖尿病的预防和自我管理3.1 糖尿病的预防糖尿病的预防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规律生活等方面。

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3.2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自我管理,包括血糖监测、饮食控制、药物管理、锻炼等方面。

通过积极主动地管理,可以控制血糖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附件:1.糖尿病饮食指导手册2.糖尿病常用中药介绍法律名词及注释:1.糖尿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疾病预防控制法》,指人体内胰岛素供应不足或胰岛素的生理作用障碍,以血糖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代谢综合征。

糖尿病的中医健康知识讲座

糖尿病的中医健康知识讲座

糖尿病的中医健康知识讲座【范本】糖尿病的中医健康知识讲座正文:第一章:糖尿病概述1.1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血糖过高,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的作用受阻。

1.2 糖尿病的分类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三种类型。

第二章:中医与糖尿病2.1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中医认为糖尿病是由于气滞、湿困、热邪侵入等原因导致的身体内部失衡所致。

2.2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原则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原则包括调节气血、清热化湿、疏肝理气等。

第三章: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3.1 饮食调理中医通过合理搭配饮食,控制血糖,减轻胰岛素的负担,并保证营养的摄入。

3.2 中药治疗中医使用一些具有降血糖、调补气血等作用的中药来治疗糖尿病。

3.3 中医针灸疗法针灸可以刺激经络,调节气血,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以及改善血液循环。

第四章:预防与生活习惯养成4.1 控制饮食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多食用蔬菜水果,限制高脂食物的摄入。

4.2 适当运动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代谢,有利于稳定血糖。

4.3 管理心理压力心理压力是导致糖尿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快。

第五章:注意事项和饮食禁忌5.1 注意事项注意监测血糖、及时调整用药,避免感染、保持标准体重等。

5.2 饮食禁忌禁止摄入高糖、高脂食物,限制饮酒,避免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附件:1. 《糖尿病饮食指南》2. 《常用中药方剂》3. 《糖尿病血糖监测记录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 糖尿病管理办法:为了规范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保障糖尿病患者的权益而颁布的法规文件。

2. 中药杂货店管理条例:对中药杂货店的经营管理进行规范的法规文件。

3. 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法:对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行法律监督和管理的法规文件。

糖尿病中医保健知识讲座内容

糖尿病中医保健知识讲座内容

糖尿病中医保健知识讲座内容以下是 6 条糖尿病中医保健知识讲座内容:1. 咱都知道糖尿病可不是小毛病啊!那中医对糖尿病有啥招呢?嘿,中医理论里讲啊,身体的阴阳平衡很重要。

就像天平一样,一边高了或者低了可都不行。

比如说咱平时的饮食,可不能可劲儿吃那些甜得要命的东西,得保持平衡呀!就好比你天天吃蛋糕,那身体能受得了吗?咱得合理安排饮食,这才是中医保健的第一步呢!2. 糖尿病患者的起居也有讲究呢!晚上该睡的时候不睡,早上该起的时候不起,能行吗?这就好比机器,你不好好保养,它能正常运转吗?你想想,如果你天天熬夜,身体能好吗?中医说要顺应天时,该休息就休息,该活动就活动。

比如每天去散散步,活动活动筋骨,这对控制糖尿病多重要啊!3. 中医的情志调节对糖尿病也很关键哦!整天愁眉苦脸、闷闷不乐,血糖也会跟着捣乱呀!就像天气一样,老是阴沉沉的,能舒服吗?咱得保持好心情,积极乐观面对生活。

遇到烦心事了,就和朋友唠唠,把心里的郁闷都倒出来。

你看那些整天乐呵呵的人,身体一般都不错吧?这就是情志的力量啊!4. 中药调理在糖尿病保健中也能发挥大作用呢!可别小瞧那些草药,它们就像一个个小战士,能帮咱对抗疾病。

但是得听医生的话呀,不能自己瞎吃。

就好像你生病了要吃药,但不能乱吃一通吧?比如枸杞、黄芪这些常见的中药,用对了对咱身体可有好处啦!5. 中医的按摩疗法也值得一试呀!就像给身体做个放松按摩一样。

咱平时可以自己揉揉肚子、按按手脚。

这就像是给身体这台大机器加点润滑油,让它运转得更顺畅。

你说要是机器零件都生硬了,它还能工作好吗?通过按摩来促进血液循环,对控制糖尿病很有帮助呢!6. 艾灸也能帮助糖尿病患者哦!它就好像是给身体注入一股温暖的力量。

冬天的时候,你是不是喜欢烤火呀?那艾灸就有点类似这个感觉。

你可以在特定的穴位上灸一灸,感觉可舒服啦。

但要注意安全哦!可别烫伤自己。

就像用火的时候要小心一样,咱用艾灸也要谨慎呀!总之,中医在糖尿病保健方面有很多办法呢,但一定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呀!。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一、糖尿病的基本概念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升高。

血糖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由胰岛素调节。

胰岛素是由胰腺分泌的一种激素,能够使血糖进入细胞内被利用或储存。

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不佳时,血糖就会升高,导致糖尿病。

糖尿病分为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完全缺乏而导致的,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发病。

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不佳而导致的,通常在成年人中较为常见。

糖尿病的诊断通常通过测量血糖水平来确定。

血糖水平通常在饭前应该在3.9-6.1mmol/L之间,饭后2小时应该在7.8mmol/L以下。

如果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可能需要进行更详细的检查,如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等。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需要及时诊治和控制,才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二、糖尿病的症状和并发症糖尿病的症状1.多尿:由于血糖升高,肾脏会过滤更多的血糖,导致尿量增多。

2.口渴:由于多尿,身体失去了大量水分,导致口渴。

3.饥饿感:由于血糖不能被有效地利用,身体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导致饥饿感。

4.疲劳:由于身体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导致疲劳。

5.视力模糊:由于高血糖导致眼睛的水分流失,导致视力模糊。

6.皮肤瘙痒:由于高血糖导致皮肤干燥,导致皮肤瘙痒。

7.感染容易:由于高血糖导致免疫力下降,导致感染容易。

糖尿病的并发症1.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两到四倍,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等。

2.肾脏疾病:糖尿病患者患肾脏疾病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两到四倍,包括肾炎、肾衰竭等。

3.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患神经病变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两到四倍,包括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等。

4.眼部疾病:糖尿病患者患眼部疾病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两到四倍,包括白内障、青光眼等。

5.足部疾病:糖尿病患者患足部疾病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两到四倍,包括足部溃疡、感染等。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精选全文完整版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精选全文完整版
生活习惯有规律,应少糖水果在两餐之间食用, 算入总热量。只要掌握好规定的热量,糖 尿病患者可以与健康人享用相同的食品。
糖尿病人吃什么好
• 糖尿病宜吃: • 1.高纤维食物; • 2.含糖低的蔬菜; • 3.多吃含钙的食物; • 4.富含硒的食物; • 5.富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食物; • 6.五谷杂粮。
• ① 糖尿病运动治疗的目的:有效控制体重;增加 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发生心血管病变的危险性 降低;增强体质,提高记忆力;增强自信心以及使 人保持愉快的心情;降低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
• ② 运动锻炼的方式、地点、运动量应因人而异, 要求持之以恒、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有氧运动的 原则,以安全为前提;选择非接触性、非竞赛性的 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爬山都是 不错的选择。
二、糖尿病的流行现状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最新统计,2013年,全球20 岁——79岁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为8.3%,患者人数已 达3.82亿,其中80%在中等和低收入国家,并且在这 些国家呈快速上升的趋势。估计到2035年,全球将有 近5.92亿人患糖尿病。在当前患糖尿病人群中,有 1.75亿人(占46%)没有得到诊断。2013年,全球糖 耐量异常(IGT)的患病率为6.9%,共有患者3.16亿人 ;预计到2035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4.71亿。
• (4)消瘦(体重减少):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 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和热量。其结果 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再加上水分 的丢失,病人体重减轻、形体消瘦,严重者体重可下降数十 斤,以致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同样,病程时间越长,血糖 越高;病情越重,消瘦也就越明显。
用药指导
• 糖尿病病人必须长期用药,长期正确的用 药对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必须遵照医嘱 按时、按量规范用药,用药后按时用餐;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率越来越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威胁。

本文旨在为大家介绍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帮助大家了解如何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有效管理疾病。

一、糖尿病的预防糖尿病的预防关键在于改变生活方式,包括饮食习惯、运动水平以及情绪管理等。

以下是一些有助于预防糖尿病的具体措施:1. 健康饮食:饮食对于预防糖尿病至关重要。

建议限制糖分和高GI (血糖指数)食物的摄入,并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量。

合理的饮食结构可以有效地维持血糖平衡,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风险。

2. 适度运动:动起来!适度的体力活动能够提高身体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阻抗,从而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或游泳等。

3. 控制体重: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主要风险因素。

保持适当的体重可以降低患病的可能性。

如果您已超重或肥胖,通过健康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来控制体重是非常重要的。

4. 管理压力:长期紧张和压力会影响血糖水平的稳定性。

学习有效的压力管理技巧,如冥想、休闲活动或与亲友交流等,有助于减轻糖尿病的风险。

二、糖尿病的治疗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来说,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减轻症状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治疗方法:1. 个性化的饮食规划:根据您的个人情况和血糖水平,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通常建议减少简单碳水化合物摄入(如糖分和白米饭),增加高纤维食物的摄入。

此外,控制饮食中的总热量和脂肪含量也是重要的。

2. 药物治疗:根据需要,医生可能会给您开具一些药物,如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降低血糖水平,控制病情。

3. 规律运动:适度的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自行车或游泳等。

运动可以增加身体的敏感性,促进血糖的利用,有助于控制病情。

4. 定期监测:定期检测血糖水平,了解病情的变化,以及调整治疗方案。

糖尿病知识讲座

糖尿病知识讲座
糖尿病的两种主要类型是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也称为青 少年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身体攻击胰腺中的β细胞而导 致胰岛素缺乏。2型糖尿病,也称为成人发病型糖尿病,通常与体重过重 和缺乏身体活动有关,尽管一些人可能因为遗传因素而更易患上这种疾病
2
糖尿病的 症状和体

糖尿病的症状和体征
2
此外,定期接受筛查和检测也是预防糖尿病的
重要措施之一
3
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更应关注糖尿病的预防 和管理
7
结论
结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控制 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接受教育和管理、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和接受医生 的检查和评估,糖尿病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病情并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关注糖尿病的预防也是重要的,可以帮助人们减少患上糖尿病的风险
力等症状
糖尿病肾病:长期 高血糖可以导致肾 脏损伤,最终可能
导致肾功能衰竭
眼部病变:长期高 血糖可以导致视网 膜病变、白内障等 眼部问题,影响视

感染:糖尿病患者 容易感染,尤其是 皮肤、尿路和肺部
6
如何预防 糖尿病?
如何预防糖尿病?
1
预防糖尿病的方法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健康饮食、增加身体活动和控制体重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建议
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糖 尿病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 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的
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10
糖尿病患 者的运动
建议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建议
运动是糖尿病患者管理的重要一环。以下是一些运动建议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 、慢跑、游泳、瑜伽等
运动应在餐后1小时左右进行:避免 空腹运动
8
糖尿病的 未来发展

糖尿病的中医健康知识讲座

糖尿病的中医健康知识讲座

糖尿病的中医健康知识讲座糖尿病的中医健康知识讲座一、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过高。

它分为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完全缺乏所致,2型糖尿病则是由胰岛素有效性下降或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

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如口渴、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

二、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⒈病因分析中医认为,糖尿病主要与脾胃失调、肾阴虚、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

饮食不当、情绪波动、寒湿侵袭等也可能导致糖尿病发生。

⒉分型辨证根据中医理论,糖尿病可以分为气虚型、痰湿型、气滞血瘀型、肾阴虚型等不同的辨证类型。

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

三、中医对糖尿病的治疗方法⒈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辨证类型,中医医生会开出相应的中药方剂,如降血糖药、调理脾胃的药物等。

患者需要按时按量服用,从而控制血糖水平。

⒉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对糖尿病的治疗非常重要。

患者需要遵循中医的饮食原则,如少食多餐、吃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的食物等。

⒊调理情绪中医强调情绪对身体的影响,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身体内气血的流通,从而有助于糖尿病的治疗。

四、预防和注意事项⒈合理饮食糖尿病患者应该选择低糖低脂的食物,避免食用过多的高糖高脂肪的食物。

同时,要注意饮食的规律,控制饮食的总量,不过量进食。

⒉积极锻炼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力,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

⒊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有助于稳定患者的血糖水平。

糖尿病患者应该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熬夜。

附件:⒈中医糖尿病调理食谱⒉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指导法律名词及注释:⒈胰岛素: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激素,可以调整血糖水平。

⒉血糖: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

⒊气滞血瘀:指气血在体内的运行受阻。

⒋辨证:中医根据病情判断疾病的本质和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第1期
松林村卫生所
2017年04月05日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资料
症状
糖尿病症状可总结为“三多一少”,所谓“三多”是指“多食、多饮、多尿”,“一少”指“体重减少”。

(1)多食: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糖尿病环境因素态,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

同时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病人易产生饥饿感,食欲亢进,老有吃不饱的感觉,甚至每天吃五六次饭,主食达1~1.5公斤,副食也比正常人明显增多,还不能满足食欲。

(2)多饮: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出现烦渴多饮,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以此补充水分。

排尿越多,饮水也越多,形成正比关系。

(3)多尿:尿量增多,每昼夜尿量达3000~5000毫升,最高可达10000毫升以上。

排尿次数也增多,一二个小时就可能小便1次,有的病人甚至每昼夜可达30余次。

糖尿病人血糖浓度增高,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特别是肾小球滤出而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出现多尿。

血糖越高,排出的尿糖越多,尿量也越多。

(4)消瘦(体重减少):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和热量。

其结果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再加上水分的丢失,病人体重减轻、形体消瘦,严重者体重可下降数十斤,以致疲乏无力,精神不振。


样,病程时间越长,血糖越高;病情越重,消瘦也就越明显。

病理病因
常见病因
1、与1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有关: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

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糖尿病的概念糖尿病的并发症胰腺结构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遗传因素: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六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

科学家的研究提示:I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也许令你惊奇,许多科学家怀疑病毒也能引起I型糖尿病。

这是因为I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得过病毒感染,而且I型糖尿病的“流行”,往往出现在病毒流行之后。

病毒,如那些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病毒,以及能引起脊髓灰质炎的柯萨奇病毒家族,都可以在I型糖尿病中起作用。

2、与2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
遗传因素:和1型糖尿病类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

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

这种遗传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为明显。

例如: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了1型糖尿病,另一个有40%的机会患上此病;但如果是2型糖尿病,则另一个就有70%的机会患上2型糖尿病。

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就是肥胖症。

遗传原因可引起肥胖,同样也可引起
2型糖尿病。

身体中心型肥胖病人的多余脂肪集中在腹部,他们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与大腿上的人更容易发生2型糖尿病。

年龄:年龄也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

有一半的2型糖尿患者多在55 岁以后发病。

高龄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也与年纪大的人容易超重有关。

现代的生活方式:吃高热量的食物和运动量的减少也能引起糖尿病,有人认为这也是由于肥胖而引起的。

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一样,在那些饮食和活动习惯均已“西化”的美籍亚裔和拉丁美商人中更为普遍。

3、与妊娠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激素异常:妊娠时胎盘会产生多种供胎儿发育生长的激素,这些激素对胎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但却可以阻断母亲体内的胰岛素作用,因此引发糖尿病。

妊娠第24周到28周期是这些激素的高峰时期,也是妊娠型糖尿病的常发时间。

遗传基础:发生妊娠糖尿病的患者将来出现2型糖尿病的危险很大(但与1型糖尿病无关)。

因此有人认为引起妊娠糖尿病的基因与引起2型糖尿病的基因可能彼此相关。

肥胖症:肥胖症不仅容易引起2型糖尿病,同样也可引起妊娠糖尿病。

4、其他研究结果青岛某研究所声称已经发现了糖尿病的致病主要原因,并解释了产生并发症的原因。

其研究结果是解剖学证明糖尿病可能是弓形虫引起的。

大量的弓形虫寄生于大脑细胞内和神经细胞内。

使人的各种腺体的分泌都有可能发生紊乱,其中也包括胰岛素的分泌。

如果弓形虫同时寄生于胰脏,就直接破坏胰脏的细胞。

当β细胞受到破坏时,胰岛素的分泌就会受到影响。

认为弓形虫的破坏导致
神经系统的失调和胰腺细胞的破坏,是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该所认为糖尿病之所以出现遗传性,是因为这属于器官易感性遗传疾病。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大量研究已显示,人体在高血糖和高游离脂肪酸(FFA)的刺激下,自由基大量生成,进而启动氧化应激。

氧化应激信号通路的激活会导致胰岛素抵抗(IR)、胰岛素分泌受损和糖尿病血管病变。

由此可见,氧化应激不仅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也构成糖尿病晚期并发症的发病机制。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相互促进,形成一个难以打破的怪圈。

胰岛素抵抗可以先于糖尿病发生,在其作用下,疾病早期胰岛素代偿性分泌增加以保持正常糖耐量。

当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代偿性分泌减少或二者共同出现时,疾病逐渐向糖耐量减退和糖尿病进展,血糖开始升高。

高血糖和高FFA共同导致ROS大量生成和氧化应激也激活应激敏感信号途径,从而又加重胰岛素抵抗,临床上表现为糖尿病持续进展与恶化。

体外研究显示,ROS和氧化应激可引起多种丝氨酸激酶激活的级联反应。

最近的抗氧化剂改善血糖控制试验也证实,ROS和氧化应激会引起胰岛素抵抗。

氧化应激成为糖尿病发病的核心β细胞也是氧化应激的重要靶点β细胞内抗氧化酶水平较低,故对ROS较为敏感。

R可直接损伤胰岛β细胞,促进β细胞凋亡,还可通过影响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间接抑制β细胞功能。

β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水平降低、分泌高峰延迟,血糖波动加剧,因而难以控制餐后血糖的迅速上升,对细胞造成更为显著的损害。

文兴卫生所
2016年7月04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