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研究方向
北邮导师及研究方向

北邮导师及研究方向(比较全)信息与信号处理专业的导师是胡春静,刘文京,王文博,孙少凡胡春静:姓名: 胡春静性别: 女所属专业: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专业代码:)职称: 副教授副教授,北邮硕士毕业,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
先后进行过语音识别、机器翻译、无线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目前的招生专业是信号与信息处理,主要研究方向:移动通信与信号处理。
联系方式:电话:EMail:hucj@刘文京:姓名: 刘文京性别: 男所属专业: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专业代码:)职称: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联系方式:电话:王文博:姓名: 王文博性别: 男所属专业: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专业代码:)职称: 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文博,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无线通信中心副主任,纤维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院长,IEEE会员,北邮学报编委,北京通信学会理事。
曾主持或参加过多项国家和部级科研项目。
1993年和1999年分别两次获邮电部和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目前从事的科研工作有新一代移动通信体制的研究,信号处理在移动通信中应用的研究等。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
与Nokia、华为、大唐、松下等多家通信企业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已完成多项合作项目和科研成果。
联系方式:孙少凡:姓名: 孙少凡性别: 男所属专业: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专业代码:)职称: 高工,硕士生导师联系方式:26 数字视频、数字图像处理27数字视频处理与通信28移动通信理论与应用信号与信息处理30 ①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语③301数学一④401通信原理01移动通信与信号处理博士生导师02生物医学工程中的信号与信息处理03移动通信应用与信号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30 ①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语③301数学一④401通信原理或403数据结构与计算机组成原理01 INTERNET及其应用02 INTERNET应用、移动通信03电信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面向对象的电信管理系统04计算机网络、智能信息处理05宽带移动通信新技术研究、移动应用技术、通信电源技术生物医学工程 4 ①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语③301数学一④401通信原理01电磁生态学02智能信号处理其他的导师:张杰,男,29岁,副教授,1993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现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系,获通信工程专业学士学位和管理工程专业辅修学士学位。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艺专业导师研究方向介绍

2.超临界流体技术
张敏华
研究员
硕士
1963.09
27401826
27406119
5.化工过程新工艺研究与开发
6.绿色合成与清洁生产技术
7.超临界流体技术研究
8.分子模拟与应用催化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艺专业导师研究方向介绍
序号
姓 名
职 称
学位
出生年月
办公电话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1
邹竞
院士(博导)
1936.2
1..新型感光材料研究
2.电子显示材料与技术
3.绿色化学与化工
2
马沛生
教授(博导)
硕士
1935.02
27890907
1.计算机化工与化工数据
2.环境化工
3.能源化工
3
米镇涛
2.化工过程新工艺研究与开发
3.化工新型分离技术研究
17
董秀芹
研究员
硕士
1964.3
27406119
1.超临界流体技术研究
2.绿色合成与清洁生产技术
18
刘 成
研究员
硕士
1964.11
27406119
1.生物质转化与基因工程
2.化工过程的分析、模拟与优化
19
李 韡
副教授
博士
1971.05
27408891
1.仿生合成膜分离工程
2.绿色化学工艺
20
张香文
副教授
硕士
1964.02
27402604
1.化工新材料
2.专用化学品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21
张毅民
副教授
博士
1961.07
电信院导师研究方向

需要参与实验测试
《光通信原理与技术》
32
胡海峰
副教授
(1)于遨波,15349127 (2)邢宋隆,15350061 (3)张穗安,15349137 《概率论》、《计算机视觉》《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 (4)陈志鸿,15305009 》; (5)麦思杰,15350048 (6)徐凯昕,15343087 (7)孙健哲,14304141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
9
夏明华
教授
确保在实验室有足够的工 作时间;认真负责,积极 主动;保研或者考研的同 学优先。
《数值计算方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10
孙伟
教授
1、安全数据空间构建技术及其应用; 2、信息伪装处理编码及FPGA设计与实现; 3、基于Linux+ARM的安全通信系统设计与开发; 4、安全传输协议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研究; 5、基于面向对象聚类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及其 系统实现; 6、基于TensorFlow的仿人脑安全软件代码智能 生成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对学生有何要求
主讲课程
1
戴宪华
教授
《数字通信系统》
2
刘星成
教授
《通信原理》;《无线通信原理》;《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3
龙云亮
教授
1、基于PE的电波传播数值仿真及应用; 2、基于FDTD的电波传播数值仿真及应用; 3、移动通信终端天线设计。
《微波技术与天线》
4
马争鸣
教授
1,HSIC正则的流形学习 2,Grassmann流形上的字典学习 3,基于核学习的域自适应学习 4,流形学习的多项式逼近
《微电子学导论》、《半导体物理》
13
陈军
硕士研究生导师及方向学术型

硕士研究生导师及方向(学术型)工程力学专业:[导师5名] (080104)李革、方治华、赵学友、顾永强、贾宏玉岩土工程专业:[导师5名] (081401)杨永新、银英姿、冯玉芹、张春梅、王英浩结构工程专业:[导师14名] (081402)组合结构研究方向[导师3名]:李斌、刘香、闻洋钢结构研究方向[导师5名]:赵根田、陈明、万馨、曹芙波、周骥(兼职导师)工程结构动力检测研究方向[导师2名]:薛刚、李奉阁新型建筑材料与混凝土耐久性研究方向[导师4名]:杭美艳、蔺石柱、牛建刚、郝润霞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导师5名] (081405)结构减震、耗能及抗震性能研究[导师1名]:田志昌工程结构抗震[导师4名]:李斌、赵根田、刘香、薛刚隧道与桥梁工程专业:[导师2名] (081406)张玥、于景飞硕士研究生导师及方向(专业学位型)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领域:组合结构研究方向[导师3名]:李斌、刘香、闻洋钢结构研究方向[导师5名]:赵根田、陈明、万馨、曹芙波、周骥工程结构动力检测研究方向[导师2名]:薛刚、李奉阁新型建筑材料与混凝土耐久性研究方向[导师4名]:杭美艳、蔺石柱、牛建刚、郝润霞岩土工程方向[导师5名]:杨永新、银英姿、冯玉芹、张春梅、王英浩道路桥梁方向[导师2名]:张玥、于景飞结构抗震[导师4名]:田志昌、李斌、赵根田、刘香、薛刚工程经济与管理研究方向[导师4名]:蔺石柱、金国辉、徐伟、吴永博(兼职)建筑设计研究方向[导师3名]:马明、孔敬、白胤导师介绍目录李革 (1)方治华 (2)赵学友 (3)顾永强 (4)贾宏玉 (5)李斌 (7)刘香 (9)闻洋 (10)赵根田 (11)陈明 (13)万馨 (14)曹芙波 (15)薛刚 (16)李奉阁 (17)杭美艳 (18)牛建刚 (20)郝润霞 (22)蔺石柱 (23)金国辉 (24)徐伟 (25)杨永新 (27)银英姿 (28)冯玉芹 (29)张春梅 (30)张玥 (31)于景飞 (32)田志昌 (33)马明 (34)孔敬 (36)白胤 (37)李革男,1967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
MBA研究生双向选择书导师研究方向

研究所
5、
组织变革中的人力资源问题研
究;
6、
员工福利、健康、安全问题研究;
7、
行业性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
褚超孚
房地产
1、
房地产经济与管理;
副研究员
研究中
心
2教育经济管理。
1、
采购研究;
物流与
邓明荣
决策优
2、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副研究员
化研究
3、
信息系统与流程重组;
所
4、
企业绩效评价;
1、
公司治理与企业并购;
研究所
司治理结构;
5、土地经济及管理。
1、
消费者决策的理论与方法;
营销管
2、
价值创新与客户价值管理;
范晓屏
教授
理
3、
可控营销渠道管理;
1、;
研究所
4、
品牌战略与品牌营销;
5、
国际市场进入战略与方法。
1、
项目投资分析;
管理工
2、
项目管理(工程项目、IT项目、
程
研发项目、政府项目等各类项
卢向南
教授
目);
2008
导师姓名
所在 研究所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1企业组织(与网络)战略;
2、企业成长模式与战略;
企业组
宝贡敏教授
织与战
3、企业市场营销战略;
*
略研究
4、企业国际化、全球化战略;
所
5、企业技术开发与利用战略;
6、跨国企业战略。
管理科
1企业技术创新管理;
陈劲教授
*
学与信
息系统
2、企业研发管理;
研究方向介绍

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介绍徐宗本院士、博导、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介绍:信息处理的数学理论与方法及机器智能主要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信息技术的某些前沿基础问题,开展数学科学、认知科学、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研究。
典型研究领域包括:感知与认知模拟、计算心理学、稀疏信息处理、智能信息处理、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压缩感知与雷达信号处理、数据建模及其工业应用等。
彭济根博导、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介绍:1.非线性泛函分析及其应用该方向主要针对动力神经场方程、反常扩散方程、人工神经网络等典型方程,以及机器学习的泛函分析框架,发展以分数阶微积分为基础的泛函分析理论以及与非线性Lipschitz算子相关联的数学方法。
2. 稀疏信息处理的数学理论与方法该方向属于数学与信息科学的交叉研究,旨在运用现代数学理论和发展新的数学方法,解决稀疏信息处理中稀疏表示、稀疏采样以及稀疏重构等方面的典型基础问题。
张讲社博导、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介绍:1.统计计算和统计优化该方向主要研究:1)包括变分Bayes和正则化Bayes等在内的贝叶斯类方法研究及应用;2)计算密集型的统计量如最大共息系数(MIC)、信息瓶颈方法(IB)、意识的信息整合理论(integrated information theory of consciousness)等的计算方法;3)基于人的感知和认知的概率决策方法研究,探讨人类在商业与日常决策中的不确定信息使用规则。
2.机器学习方法研究该方向主要研究:1)基于深度学习的超高维数据特征提取和维数约减;2)基于稀疏表示的标签传递算法及Case-Based学习分类方法;3)机器学习方法在多光谱图像解混、电力负荷预测、遥感数据解译、经济数据及网络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应用。
陈志平博导、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介绍:1.近代优化理论与方法旨在恰当描述、有效求解复杂的决策问题,对混合整数规划、动态随机优化、鲁棒优化与锥规划等近代优化问题的理论特性、求解算法设计与实际应用等展开系统研究。
(整理)导师研究方向最新修改版

彭华:男, 1982年1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获学士学位。
现任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教授,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与旅游研究所所长,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丹霞地貌及旅游开发硕士生导师。
吴晓松: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副教授,伦敦大学博士后。
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袁媛:讲师,中共党员,国家注册规划师,工学硕士。
研究方向: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与设计郭红雨:同济大学博士,副教授,广州“主色调”研究小组负责人。
研究方向为城市景观规划。
胡燕:讲师,博士学历,研究方向是人文地理和城市规划,主要研究方向是城市管制。
张尽晖:女,1972年生,云南省昆明市人。
获中山大学学士、硕士学位。
1999年9月至2000年3月在香港大学城市规划及环境管理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
授经济地理专业《工业地理学》《城市经济学》课程。
已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资格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
胡华颖:讲师,中山大学本科学位,教学经验丰富,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和经济地理,现教授课程数量地理学等。
邓毅梅:讲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是岩土工程,现教授本科生建筑制图和房地产评估等课程。
柳意云:城市与区域规划系,讲师。
周春山: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主任。
多研究方向,主要为城市地理学。
总体规划、土地规划等。
主讲课程:《区域分析与规划》、《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地理学》、《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结构与形态》、《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土地经济学》等。
李玲:女,副教授,博士,区域开发与城市规划方向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广东省人口学会常务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人口学会理事。
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发展、城市与区域规划、人口发展与人口迁移、妇女发展。
李立勋:男,博士,副教授,注册城市规划师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主讲课程:城市战略规划(硕士)城市地理学(本科)城市发展战略(本科)项目可行性研究(本科)。
导师招生专业及研究方向-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物理系
物理学
何洪涛
物理系
物理学
何佳清
物理系
物理学
黄
丽
物理系
物理学
黄明远
物理系
物理学
林君浩
物理系
物理学
刘
畅
物理系
物理学
刘奇航
招生院系
招生专业
导师姓名
物理系
物理学
卢海舟
导师研究方向 1、凝聚态物理理论 2、量子输运 3、狄拉克材料 4、凝聚态量子场论 5、自旋电子学 1、基于自旋磁共振体系的量子信息处理和相干控制 2、高量子比特系统的发展、表征和操控 3、量子模拟、量子纠缠和量子态重构 1、强关联电子系统 2、新关联/功能材料 3、多体系统中的量子纠缠 1、原子尺度研究表界面,及其在分子器件和能源材料器件上的应用 2、表面电子(磁)结构和输运性质:分子(自旋)电子学,自旋界 面,磁电阻、磁存储 1、分子束外延生长半导体薄膜 2、低维II-VI族半导体纳米结构生长 3、铋系拓扑性质薄膜的外延生长与表征 1、高分辨超高真空低温/变温扫描隧道显微术 2、表面和表面纳米结构的电子学和动力学性质 3、新能源材料物性 1、 高压凝聚态物理 2、 高温高压新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3、 新型硬/超硬材料的高温高压制备与研究 4、 高压原位测量技术研究与发展 1、量子信息 2、量子计算 3、量子模拟 4、统计力学
化学系
生物学
蒋伟
化学系
生物学
谭斌
化学系
生物学
刘心元
化学系 化学系
生物学 物理学
黄文忠 陆为
化学系
生物学
张绪穆
化学系
物理学
张元竹
化学系
力学
何凤
招生院系 化学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基于CT图像三维反求的模型数字化处理
4、冰模铸造技术研究
24 路阳教授1、新型耐磨蚀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2、铜合金粉体材料涂层性能研究
3、铜合金粉体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的研究
25 路文江教授1、表面改性技术及涂层材料
2、快速凝固技术及钎料制备
3、金属焊接性
26 罗永春教授1、汽车动力电池关键电极材料
2、高密度储氢材料与合成
3、储氢材料晶体微结构分析表征及储氢性质的理论计算
与模拟
4、材料电化学。
主要研究纳米结构材料的电化学合成、
电化学超级电容特性、表面电镀修饰与腐蚀
5、其它新型功能材料
27 喇培清研究员1、块体纳米金属材料制备及其应用
2、块体纳米陶瓷材料制备及其应用
3、低镍不锈钢材料
4、纳米金属材料凝固过程的相场法模拟
5、先进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及其应用
28 马颖教授1、镁合金强韧化
2、镁合金的腐蚀与防护
3、有色金属微弧氧化表面改性
4、微弧氧化膜着色及后处理
5、镁合金热处理
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的优先考虑。
29 马跃洲教授1、微弧氧化脉冲电源研制
2、微弧氧化工艺研究
3、微弧氧化成膜机理研究
30 马勤教授1、超高温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技术
2、高性能钢铁材料及其表面技术
3、超轻型有色金属材料及其成型技术
4、材料热处理及其新技术
5、材料信息学(计算材料学)
6、材料史学
31 牛显明高级工程师1、铜和铜合金的制备技术,以及在氧枪喷头、高炉风口
研发中的应用;
2、金属耐磨材料及高锰钢改性技术的研究;
3、风电轮毂低温铸态高韧性球墨铸铁件的工艺研究。
32 乔及森副教授1、铝镁合金等温热挤压工艺及材料性能研究
2、铝镁合金等温热挤压过程的数值模拟及工艺优化设计
33 石玗副教授1、焊接机器人及焊接过程智能控制
2、焊接自动化设备及高效焊接方法
3、焊接过程建模及信号处理34 苏义祥教授级高工表面工程强化材料及工艺
35 王宏教授1、机械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
2、机械加工机床计算机控制技术
3、中药制造技术现代化改造
36 王希靖研究员先进连接技术、焊接设备自动化:
1、钢--铝摩擦焊过程质量控制
2、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晶粒细化机制
3、相位摩擦焊设备研制
4、铜--钛电阻钎焊工艺研究
5、搅拌摩擦焊接头疲劳行为
6 搅拌摩擦焊接头金属流动过程研究
37 王玉棉教授1、粉体材料制备技术
2、冶金废渣综合利用
3、化工冶金技术开发
38 王智平教授1、计算机在铸造行业中的应用
2、数值模拟
3、新型耐磨蚀合金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4、新型模具材料研究与应用
39 王晓军副教授1、新材料的焊接工艺评定研究
2、石化炉管服役后合金的焊接性研究
3、镍基合金熔体净化技术研究
40 王大辉副教授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理论与技术
41 吴有智副教授有机半导体光电材料与器件
42 夏天东教授1、有色金属及其合金晶粒细化机理与细化技术
2、异质焊接接头再制造理论与技术
3、石油天然气钻采、储运与炼化装备焊接及表面保护技
术
4、自蔓延高温合成材料及其结构宏观动力学
5、新型碳材料及其应用
其中对研究生本科专业要求:第1方向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3方向为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焊接方向,
4、5方向为无机非金属或材料物理、材料化学专业。
每个研究方向拟选1人。
43 徐建林副教授1、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技术
2、表面改性技术
3、有色金属新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4、材料组织与性能的研究
44 阎峰云教授1、金属净化、半固态成形及微弧氧化表面处理技术
2、铸造新材料及特种成形方法
3、耐磨耐高温材料
4、陶瓷材料
45 袁子洲教授1、耐磨材料及消失模铸造成形工艺设备研究
2、块体非晶合金制备及成型工艺研究
46 俞伟元副教授1、先进钎焊技术。
2、非晶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47 尹燕副教授1、形状记忆合金的制备与加工
2、焊接过程保护研究
3、特种金属焊接
48 周琦教授1、高温有序合金的开发及应用研究
2、新材料微结构研究及其应用开发
3、材料的腐蚀与防护
49 朱亮教授1、高效焊接技术:超窄间隙焊接技术研究
2、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管线钢焊接接头的强度及韧性,
铝合金焊接接头的变形及强度
3、新型不锈钢的开发及性能
4、电爆法制备超细粉,电爆法喷涂
50 朱福良副教授湿法冶金、纳米材料制备,电化学冶金
51 张瑞华副研究员1、活性焊接法研究;
2、焊接过程数值模拟;
3、先进焊接技术
52 张鹏贤副研究员1、焊接过程智能控制
2、焊接新技术开发
3、焊接过程故障诊断和信息化技术与装备
53 张胜全高级工程师1、新材料研究
2、铝电解节能及环保研究
3、耐磨(减磨)材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