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经济地理第三章

合集下载

物流经济地理-物流节点概述

物流经济地理-物流节点概述

。全部物流活动是在线路和
节点进行的。
一、物流节点的概念
物流节点(logistics nodes)是指所有进行物资中转、
集散和储运的节点。
广义的说,是物流网络中连接物流线路的结节之处,包 括港口、空港、火车货运站、公路枢纽、大型公共仓库及现代 物流(配送)中心、物流园区等。 狭义的物流节点仅指现 代物流意义的物流(配送)中 心、物流园区和配送网点。
物流节点概述
一、物流节点的概念
物流的过程,是由许多运动过程和许多相对停顿过程组成 的。两种不同形式运动过程或相同形式的两次运动过程中都
要有暂时的停顿,而一次暂时停顿也往往联接两次不同的运
动。物流过程便是这种多次的“运动——停顿——运动— —停顿”所组成。
物流网络结构由执行运动
使命的线路和执行停顿使命 的节点两种基本元规模:物流园区是巨型物流设施,其规模最大,物流中心次之,配送中
1、物流园区与物流中心的区别
1、物流园区与物流中心的区别(续)
2、物流中心与配送中心的区别
二、物流节点的类型
三、其他分类
根据物流节点主要服务地域层次划分为国际物流节点、区域物流节点
、城市物流节点。 根据物流节点经营性质分为自用型、公共型
④通过集装箱、托盘等,衔接整个“门到门”运输。
三、物流节点的功能
(二)信息功能
物流结点是整个物流系统或与结
点相接物流的信息传递、收集、处理、 发送的集中地,这种信息作用在现代
物流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
是复杂物流储单元能联结成有机整体 的重要保证。
三、物流节点的功能
(三)管理功能 物流系统的管理设施和指挥机构往往集中设置于物流结点之中,实际 上,物流结点大都是集管理、指挥、调度、信息、衔接及货物处理为一体 的物流综合设施。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转的有序化和正常化,整个物流系统 的效率和水平取决于物流结点的管理职能实现的情况。

物流经济地理第三章 物流空间布局

物流经济地理第三章 物流空间布局
一、物流基地 二、物流枢纽城市
一、物流基地
(一)物流基地的作用 (二)物流基地的分类
一、物流基地

(一)物流基地的作用

(二)物流基地的分类
(一)物流基地的作用
① 减轻了物流对城市的交通压力; ② 减少了物流对城市环境的不利影响; ③ 提高了物流经营的规模效益; ④ 满足了仓库建设大型化发展趋势的要求; ⑤ 满足了货物联运发展的要求
2.物流中心
2)物流中心的特点 ① 物流中心集中了所有的物流功能,成为具
有多种物流功能的流通形式和作业体系; ② 由人力化、机械化仓储作业发展为具有强
大信息功能的自动化、智能化物流中心; ③ 服务内容由原来的商流、物流分离发展到
商流、物流、信息流的有机结合; ④ 工商关系由临时、随机的关系发展到长期、
二、产业布局原则
1.全局原则 2.分工协作、因地制宜原则 3.效率优先、协调发展原则 4.可持续发展原则 5.政治和国防安全原则
三、产业布局模式
产业布局主要有三种模式,即增长极(结点)、 点轴(线)开发和网络(域面)开发。
增长极模式
1966 年布德维尔给增长极下了一个简要的定义:增长 极是指在城市区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并在其 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五、产业演进与经济发展
(三)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
我国产业结构的主要问题是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 的变化,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技术水平低。其具体表 现是:第一产业中的农业尚未根本改变“靠天吃饭”的 局面,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不高;第二产业技术含量低, 缺乏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能力;第三产业受各种因素影 响,尽管传统生活服务业有了较大发展,但现代服务业 尤其是生产服务业发展缓慢。

《物流管理概论》第三章——运输管理

《物流管理概论》第三章——运输管理

Ⅲ、航空线
航空线是指在一定方向上沿着规定的地球表面 飞行,连接两个或几个城市,进行运输业务的航空 交通线。
航班飞行一般分为班期飞行、加班飞行及包机 或专机飞行。
航空线按其性质和作用可分为国际航线、国内 航空干线和地方航线三种。
(五)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是一种相对特殊的运输方式,是指利用 管道输送气体、液体和粉状固体的运输方式。
《物流管理概论》第三章——运输管理
第一节 运输概述
主要内容 1 什么是运输 2 运输的功能 3 运输的作用
2
一、什么是运输
运输是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火车、汽车、轮船、飞 机等),使货物在物流节点之间实现较长距离的空间位移, 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的活动,是物流的主要功 能。
运输一般包括生产领域的运输和流通领域的运输。 生产领域的物流活动一般在企业内部进行,也称为 “厂内运输”,或“物料搬运”;流通领域的物流活动是 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在空间位置上的物理性转移。 从物流网点到用户的末端运输称为“配送”。
3.陆空联运
先由内地起运,用汽车把货物运至机场,然后由飞机 空运至国外的中转站,再由汽车陆运至目的地。采用陆空 联运具有手续简单、运送速度快、结汇迅速等优点。
4.陆海空联运
是指陆路运输(公路、铁路)、海上运输与航空运输 一起组成的联合运输方式。先用火车或汽车将货物运至海港, 再用船舶将货物运送到国外的海港,然后用飞机将货物运到 目的地。
• 新亚欧大陆桥——是从中国连云港到荷兰鹿特丹的铁路联 运线。它东起中国江苏连云港和山东日照市,途经江苏、 山东、河南、安徽、陕西、甘肃、山西、四川、宁夏、青 海、新疆11个省、区,89个地、市、州的570多个 县、市,到中苏边界的阿拉山口出国境。出国境后可经3 条线路抵达荷兰的鹿特丹港。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标准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标准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情况二、课程性质、地位、设计思路1. 课程性质、地位《物流经济地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它是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是物流学和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讲授物流地理中各种运输方式的布局及经济效用;物流地理在公路、水路、铁路和农业、工业的区域布局;物流地理在各个经济区域的经济效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具备一定的物流管理技能。

《物流经济地理》的前导课程为物流学基础、管理学基础、物流市场营销、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物流仓储与配送实务等,这些前导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为开展本课程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后续课程主要有供应链管理、保税物流、物流成本管理、供应链管理实训、综合实训等,这些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物流管理中所使用的设施设备的认识,提升职业岗位的工作能力。

2. 课程的设计思路本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关注学生素质,关注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物流管理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以物流运输方式为线索来进行。

教学过程中,以现代物流流程或功能为主线,同时充分开发学习资源,利用实训室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物流管理岗位应具有的综合业务技能,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和区域分析的方法,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指导物流实践,解决物流行业出现的有关问题。

物流经济地理说课ppt课件

物流经济地理说课ppt课件
2)知识目标
✓ ①了解中国的物流环境和物流布局情况; ✓ ②掌握中国物流经济分区地理; ✓ ③掌握中国农业物流地理分布,包括种植业、林业、
畜牧业、水产业、土特产物流地理;
✓ ④掌握中国工业物流地理分布,包括重工业和轻工 业物流地理;
✓ ⑤掌握中国商业物流地理内容,包括商业布局的原 则和我国大宗商品的基本流向、中国商业中心分布、 中国对外贸易等内容;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教学反思
教学 手段
教学 方法
教学 内容
反思
学生 活动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反思一
教学内容
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的
Product
教学必须摆脱传统地理学窠臼,不可拘泥 讲 于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知识的介绍,而应 授 紧紧结合国家物流和区域物流经济发展的
Product现实,借助对物流经济活动所涉及的流体、 载体、流向、流量、流程、流速和流效的 具体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我国 物流产业布局现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反思二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Pro、duc重t 视师生互动平台的建设。 如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因势利导,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积极思考。 二、案例库和习题库积极建设中。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物流经济地理

物流经济地理

绪论:物流经济地理学:是以地理学的观点,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分析物流现象,研究各种物流的地域布局问题的学科。

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同许多相邻学科存在密切的关系,并相互补充和借鉴,因而具有综合性特征。

物流经济地理的研究方法:企业调查及分析法、实地考察法、地理信息系统法第一章:环境:相对于某一中心,即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物流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环境和与之相关的生产力布局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被用来产生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自然要素。

(它包括有形的水体、土地、动植物、矿产和无形的光、热等资源。

自然资源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是社会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

)中国现有林区按地域可划分三大区域: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其中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是中国主要的天然林生产基地。

生产力布局:亦称生产力布置,生产力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和配置,即在一定范围内(国家、地区、城市)生产力系统的空间分布和组合。

中国生产力布局的原则:经济性原则——统一计划原则、合理利用资源原则、减少不合理运输原则、发展生产地域分工原则;政治性原则:尽可能地平衡发展原则、减小城乡差别原则、巩固国防原则。

物流布局:既是一个过程,也可以理解为物流设施利用配置的一种状态。

完善物流网络布局,开发建设物流设施公共平台是推进现代物流发展的前提条件。

物流布局的基本原则:计划化原则、直达化原则、短距化原则、钟摆化原则、集中化原则、社会化原则、服务化原则、标准化原则中国物流业在东部地区已形成以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四大区域性物流圈格局:①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②以上海、南京、杭州、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③以厦门、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④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

这四大物流圈以滚动式、递进式的扇面辐射形态,带动中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激活和融通了全国范围的物流、人流、信息流。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四节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四节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1.图中字母与所表示的因素搭配正确的是( )
A.a-运量
货运最适宜选用②线所示运输方式的是( )
A.从武汉运一百吨大米到上海
B.从大连运大量食盐到哈尔滨
C.从北京运急救药品到甘肃舟曲
D.从广州郊区运新鲜蔬菜到城区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4.交通运输对商业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拓展深化】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位置的影响
交通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
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
许多商业聚集在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集装箱运输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出现各种类型的专业化市场、超市、连锁店等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解析:第1题,根据“受气象影响最大且相等的是航空运输和水运”可知,d 表示气象;根据“运量最小且相等的是航空运输和公路运输”可知,b表示运 量;综上可知,折线②表示航空运输,则折线③表示公路运输,折线④表示 水运,折线①表示铁路运输。根据“铁路运输速度大于公路运输”可知c表示 运速,则a表示运费。综上可知,D选项正确。第2题,“从武汉运一百吨大米 到上海”宜采用水运,“从大连运大量食盐到哈尔滨”宜采用铁路运输, “从广州郊区运新鲜蔬菜到城区”宜采用公路运输。 答案:1.D 2.C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2.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1)客运:人们旅行大多从所乘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费用、安全性、舒适性 等方面考虑,例如远距离乘飞机或火车;近距离乘汽车。为了欣赏沿河两岸 的风景或海上风光,又可乘船。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经济地理第3章

经济地理第3章
从交易营销到关系营销
顾客关系管理
顾客盈利水平管理

均衡
利润最大化
静态均衡
绝对量的变动
相对量的变动
动态均衡
C,R
R
C
0
Q
营销布局与产品结构对企业销售收入
利润最大化

案例主体: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营销布局:由于八钢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新疆相 对独立的市场特点,使得区外市场长期存在着 价格差距,这种价格差距直接影响着今后八钢 产品的结构调整、物流方向,从而最终影响企 业整体的效益。我们从区内外的销售布局、产 品结构与企业的整体效益三者的相互关系,论 述对企业梢售收入的影响
2.韦伯劳动费指向论的思路
二、韦伯工业区位论概要
◆集聚因子 —— 因一定量的生产集中在特定 场所带来的生产或销售成本降低。 ◆分散因子——分散因子是集聚的反作用力, 是随着消除集中而带来的生产成本降低。
(四)集聚指向论
三、韦伯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一)运费指向论的应用
(二)劳动费指向论的应用
(三)集聚指向论的应用

距离衰减规律是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的 出发点之一,也是区位论基本理论的出 发点之一。距离衰减规律的实质是地理 客体间的相互影响与相互间的距离成反 比,距离越大,影响越小。 距离衰减规 律在大自然中也普遍存在着。例如海风 对大陆的影响与离海的距离成反比。这 一规律的理论基础是物理学上的万有引 力定律。
C B
D
A
五、理论与现实
(一)杜能对其理论的修订 (二)杜能理论的其它缺陷
农业区位理论的发展
利润最大化与农业区位 地租函数与圈域的形成 农业区位空间的一般均衡 市场空间竞争与农业区位

杜能区位论及其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丝纺织工业 3.丝纺织工业
• 中国素有东方之国之称。我国的丝绸两千多年前就沿“丝 绸之路”远销海外。目前,丝绸仍是中国外贸出口和换汇 最多的商品之一 • 我国的丝纺织桑蚕丝纺织和柞蚕丝纺织两种。桑蚕丝纺织 工业遍布浙江、四川、江苏等二十余省。柞蚕纺织工业主 要集中在辽宁、山东、河南三省。
麻纺织工业和化学纤维纺织工业
1.影响纺织工业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
• 原料因素。 原料因素。 • 市场因素。 市场因素。 • 劳动力与技术因素。 劳动力与技术因素。
此外, 此外,还受以下因素影响
气候因素,气候决定农业的分布,决定人口的分布, 气候因素,气候决定农业的分布,决定人口的分布,良好的 气候因素必然使该地区拥有众多的人口,必然使使该地区出 气候因素必然使该地区拥有众多的人口, 现各种工业成为可能。 现各种工业成为可能。 地形因素,地形也会影响人口的分布,山地人口相对较少, 地形因素,地形也会影响人口的分布,山地人口相对较少, 而大平原人口则相对较多。 而大平原人口则相对较多。人口的多少也会决定部分工业的 分布。 分布。
(3) 我国造纸工业的布局
• • • • • • ①东 ②华 ③华 ④中 ⑤西 ⑥西 北 北 东 南 南 北 区 区 区 区 区 区
2.手工艺品制造工业

我国手工业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以技术 精湛闻名于世,在全国各地形成了许多传 统手工业区。各个地区创造的一些特色产 品都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恢复并 发展我国手工业,对于继承和发扬历史与 民族文化遗产,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与人力 资源,发展手工商品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意 义。
我国棉纺织业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征 1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2 以天津为中心的京津 冀地区
3 以青岛、济南为中心的山东棉纺织区
4 以武汉为中心的 湘鄂赣棉纺织区
5 以郑州为中心 的关中地区
另外,还包括东北地区、南方地区 西北的兰州 、乌鲁木齐、银川、石河子等地
(2)毛纺织工业
1.影响食品工业布局的因素
• (1)原料因素,也就是农业因素。农业布局是决定食品 工业布局的基础。 • (2)消费因素,也就是人口因素。食品工业的布局状况, 包括企业数量、生产规模和产品种类,受到人口数量、密 度以及居民的生活水平、消费季节性的影响。 • (3)运输条件。食品工业布局有三种趋向性: • ①对原料需求量大,加工后失重多,或原料易腐,不适 合长途运输的,应在原料产地。 • ②对原料加工后不失重或失重少,但运输中需保持新鲜 度,应在消费中心。 • ③对介于两者之间的,运输条件对其影响不大,即可在 原料地,也可在消费地。
(1) 日用陶瓷工业
•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陶瓷制品 的国家,自古就有“陶瓷之国”的美称。 中国加入WTO后,陶瓷产量、出口量增势 迅猛。
陶瓷产业的布局
• 我国陶瓷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料高岭土和粘 土分布十分广泛,且陶瓷产品一般笨重易 碎,不易远送,因此一般分散布局在原料 产地,就地产销。我国以广东、山东、湖 南、江西、河北和江苏六省产量最高,最 富盛名的是“瓷都”景德镇、“瓷城”醴 陵。
第3章 我国工业物流地理
工业的概述
工业是采掘自然资源和对农业原材料进行 加工的社会物资生产部门。 • 工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生产资料, 为人民生活提供生活资料,在国民经济中 处于主导地位,是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的物 质基础。 •
1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主 要表现在: • 工业是提供燃料、动力和原材料的主要源泉 • 工业是提供现代化劳动力资料的唯一源泉 • 工业是提供生活消费品的重要源泉 • 工业为农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 工业是国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2.食品工业的特点
• (1)原料来源和消费市场的广泛性和普遍 行。 • (2)生产的季节性和地域差异性。 • (3)食品工业一般规模较小、投资较少、 设备较简单,适应地方普遍发展。
3.我国主要食品工业布局
• (1)粮食加工工业。粮食加工工业是将原 料加工成米或面粉,供人们生活消费和糕 点等食品工业原料。 • ①碾米工业 • 在全国分布着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 四川盆地、太湖流域和福建沿海小平原五 大碾米工业区。相对城市集中在广州、上 海、北京、成都、长沙、武汉等地。
代表的耐用消费品产业和以微电子技术、信 息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和 新材料为代表的新型产业迅速发展,整个 产业结构高度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3.2 轻工业
3.2.1 关于轻工业
• 轻工业是以生产资料为主的加工工业部门,其产品主要用 于满足生活消费的需要,也有少部分作为生产资料,满足 于农业和工业生产需要 • 轻工业门类众多,包括食品、烟草加工、纺织、缝纫、 皮革和羊毛制作、造纸、印刷等
2 工业生产的特点
• • • • 工业生产有自己特有的工艺流程 工业生产具有连续性 工业生产具有阶段性 矿产资源和工业原料对工业布局有重大影 响 • 工业生产要有良好的建设条件
3 我国工业发展概况
根据经济发达国家工业的历史进程看,工 业化可以分为一下三个阶段: (1) 工业化前期阶段:工业化发展呈轻型结 构,即农业、轻纺工业在经济中起主导地 位。 (2) 工业化中期阶段:大机器工业体系日益 完善,工业发展明显的向重、化工业倾斜。 (3) 工业化后期阶段:以汽车、家用电器为
毛纺织工业是生产高中档毛纺织品的纺织工 业部门毛纺织原料主要有羊毛、山羊绒、驼绒、 兔毛和其他动物毛纤维,其中以羊毛用量最大。
内蒙古羊绒
驼绒
目前我国毛纺织工业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突出表现为 目前我国毛纺织工业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 集中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和西北羊毛产地 • 1.东部沿海地区。该地区毛纺织工业技术水平高,力量雄 1.东部沿海地区。该地区毛纺织工业技术水平高, 东部沿海地区 人口稠密, 厚,人口稠密,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 • 2.西部地区集中区。该区毛纺织工业原料充足,现已成为 2.西部地区集中区 该区毛纺织工业原料充足, 西部地区集中区。 我国较发达的毛纺织工业基地, 我国较发达的毛纺织工业基地,同时也是今后我国毛纺织 工业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 工业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 • 3.中部地区。本地区发展毛纺织工业,无原料与技术优势, 3.中部地区 本地区发展毛纺织工业,无原料与技术优势, 中部地区。 只为满足当地消费的需要。 只为满足当地消费的需要。
③ 电冰箱工业
• 电冰箱的主要产地有广东、山东、安徽、 电冰箱的主要产地有广东、山东、安徽、 江苏、陕西和浙江。著名品牌主要有: 江苏、陕西和浙江。著名品牌主要有:山 东的“海尔” 海信” 广东的“ 东的“海尔”、“海信”,广东的“容 美的” 安徽的“美菱” 声”、“美的”,安徽的“美菱”,河南 新飞” 的“新飞”等。
• 制糖工业的原料以甘 蔗和甜菜为主,糖料 作物分布“南甘北甜”
• 甘蔗为原料的糖厂分布有明显特点: • ①沿江河两岸建厂,制糖工业多分布在运 输便利、运价较低的水路沿线。 • ②相对集中
3.2.3 日用工业品工业
• 1. 日用机械工业 • 日用机械工业主要是指自行车、缝纫机、钟表等生产行业, 日用机械工业主要是指自行车、缝纫机、钟表等生产行业, 这些行业的特点是:生产技术要求水平高, 这些行业的特点是:生产技术要求水平高,原材料质量要 求严,产品原材料消耗少,产品需求量大,供应范围广。 求严,产品原材料消耗少,产品需求量大,供应范围广。 在布局上则要求接近工业比较发达的城市。 在布局上则要求接近工业比较发达的城市。
(3)织绣工艺品工业
• 我国织绣工艺品主要有刺绣、抽纱、地毯。 • 刺绣中最富盛名的是苏绣、湘绣、粤绣、 蜀绣,这“四大名绣”。尤其是苏绣,在 国际市场上被誉为“东方的明珠”。 • 地毯织造以天津、北京、兰州、榆林、和 田以及成都等地的产品比较著名,尤其是 新疆和田地毯工艺最为精湛。 • 抽纱也成为“花边”,绣工精细,以广东 的潮州、江苏的常熟、浙江的萧山和温州、 山东的烟台和青岛等地产品最为著名。
海陆因素、河流因素会决定该地区的交通状况, 海陆因素、河流因素会决定该地区的交通状况,从而影响该 地区的工业分布。例如:沿海、长江流域就有许多发达的城 地区的工业分布。例如:沿海、 它们的发展主要依赖于该地区发达的海水运交通。 市,它们的发展主要依赖于该地区发达的海水运交通。
2.我国纺织工业的布局
• 我国麻类资源丰富,非常有利于麻纺织工业的发 展。多集中在原料产区或交通便利的地区 • 化学纤维广泛应用于纺织工业。既增加了纺织原 料资源,又增加了纺织品的花色品种。化学纤维 工业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迅速的工业部门之一
3.22 食品工业
• 食品工业 • 食品工业是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 部门,包括粮食加工、粮油加工、制盐、 肉类加工、水产加工、制糖、制茶、卷烟 酿酒、蛋乳制品加工等工业,主要分布在 原料产地和消费中心
④ 空调器工业
• 近几年,我国空调器工业得以飞速发展, 近几年,我国空调器工业得以飞速发展, 2010年我国空调年产量已突破 亿台。目前, 年我国空调年产量已突破1 2010年我国空调年产量已突破1亿台。目前, 我国空调器主要产地有江苏、山东、广东、 我国空调器主要产地有江苏、山东、广东、 上海、北京。著名品牌有广东的“美的” 上海、北京。著名品牌有广东的“美的”、 格力” 志高” 山东的“海尔” “格力”、“志高”,山东的“海尔”等。
3.2.4 其他轻工业
1. 造纸工业
1. 造纸工业
(1) 影响造纸工业布局的因素
• ①原料因素 • ②交通运输因素 • ③消费因素 • ④水源、排污因素
(2) 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现状
• 我国在东汉时期发明了造纸术,是世界上 我国在东汉时期发明了造纸术, 发明造纸术最早的国家。 发明造纸术最早的国家。一直到新中国成 立后,我国造纸工业才得以迅速发展, 立后,我国造纸工业才得以迅速发展,纸 的品种由新中国成立前的二三十种发展到 现在的600余种,而且我国已成为纸张生产、 600余种 现在的600余种,而且我国已成为纸张生产、 纸张消费的第二大国。 纸张消费的第二大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