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西服装发展史(考试资料)
服装史考试要点

中国服装史整理(整理者晓四)第一章绪论简述东西方服饰的异同。
答:1我们研究中国服饰主要是看不同朝代服装的演变,而西方服装史主要看不同的宗教信仰、艺术流派对服装的影响。
2西方服饰形态在早年与东方相近,但在中世纪以后,欧洲采用窄衣文化,从而形成与东方不同的服饰形态与审美观念。
形成这种差异有其各自民族、文化、心理的因素。
也有历史、地理、气候等形成的客观因素,这种差异是服装使用功能的必然选择。
3在服装材料上,东方普遍采用丝绸、麻、棉这类吸湿性、透气性强的纤维材料。
而西方则更多采用保暖性强的羊毛纤维。
不同服饰材料的选用,如厚挺的羊毛织物与飘逸的丝绸织物导致服装形态上产生较大的差异。
4在服装裁剪技术上,东西方的服饰由于功能审美的不同取向,所以在技术上发展了不同的结构、裁剪、装饰等工艺手段。
自公元13世纪以后,西方服装越来越趋向贴身、合体,在裁剪上采用“省道”技术,是西方服装越来越立体。
反之,东方服饰一直采用平面裁剪的方法,保持东方服装的宽松、飘逸。
5西方文化更多的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在服饰形制上注重突出人,强化性别,凸显人体线条,甚至夸张第二性征。
而东方文化中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并在长期的封建文化中忽视人的本体,故在服饰中有意弱化人体,掩盖人体,模糊性别差别,这使东西服饰文化分道扬镳上千年。
这种植根于两大文明深层的思想文化、观念上的差别使两种服饰朝着不同方向发展,形成了今天各自不同的服饰文化与传统。
第二章简述骨针、纺轮的特点以及在中国服饰史上的意义。
答:骨针:大约在1.8万年前的山顶洞人的遗址中发现的骨针,长8.2厘米,最大直径0.33厘米,通体磨光,针孔窄小,针尖尖锐。
骨针的发现可以证实山顶洞人已经用骨针来缝合兽皮,作为衣物。
b沈从文在那本重要著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高度评价骨针的发现:“山顶洞人的文化遗物,在服装史上的重要性具划时代意义。
证实我国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开初,北方先民们,已创造出利用缝纫加工为特征的服饰文化。
中外服装史(服装发展史)

选择题1.服装起源的四种说法:(a羞耻说b装饰说c性吸引说d保护说)2.原施人类的三个服装阶段?(裸态/毛皮/纤维)3.旧石器时代的服装一般用(毛皮)材料制成4.我国远古居民缝制衣服的开端以(骨针)为标志5.运用动物纤维蚕丝为首的国家是(中国)6.中国古代以上衣下裳象征(天地阴阳)7.中国古代“褐衣”的材料是(麻)8.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是(夏朝),鼎盛时期是(周朝),废除时期是(秦朝)9.设立“司服”之职掌管帝王服饰开始于(汉)朝10.什么是冕服“十二章纹”,象征意义各是什么?十二章纹:中国帝制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指中国古代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绘绣的十二种纹饰,它们是: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11.帝王冕冠有(十二)旒玉珠(144)颗正确戴法是(前低后高)12.仅次于冕冠的帝王冠是(通天冠)13.周朝时,天子燕居,诸侯祭祀宗庙,大夫和士早上入庙,叩见父母穿的衣服是(玄端)14.春秋战国时期,最为流行的服式是(深衣)15.推行胡服骑射改革的是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16.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服式区别于汉族服饰的最主要特征是汉族服饰:宽袖袍服,裤腿肥大;少数民族服饰:窄袖短上衣,裤腿口较窄,主要是便于骑马打仗17.什么是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
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
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路上丝绸之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路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与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18.南朝王公、名士、百姓崇尚宽衫大袖的服饰(褒衣博带)19.“杂裾垂髾”服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20.用整幅布做成的头巾叫(幅巾)21.高腰掩乳裙装主要流行在(唐朝)22.唐代男子皆以穿(圆领袍)为主。
中西服装发展史(考试资料)

中西服装发展史(考试资料)第一章人类服装的起源一.单选题发明1。
D标志着最早的缝纫工具的诞生。
a、石针B骨锥C石矛D骨针()2.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亚麻植物是在c发现的约1万年前的亚麻残片。
a.英国b.西班牙c.瑞士d.法国(3)原始人的着装动机可以概括为三类:生理需求理论、心理需求理论和a理论。
a、性需求B.羞耻C.装饰D.异性吸引4.原始人类发明腹布、兜裆布是把性器官保护起来,这属于服装起源动机理论说中的c。
a、图腾崇拜理论B.羞耻理论C.身体保护理论D.异性吸引理论()5.c的发明,是人类服装起源中的一项重要事件。
a.织物b.纺坠c.骨针d.纺轮()6. 人类骨针的最早出现是在B.a.早期智人B.晚期智人C.直立人D.猿人时期()7.“冀州岛夷皮服,扬州岛夷卉服。
”出自于d。
a.《春秋》b.《周易》c.《礼记》d.《尚书》()8. C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促进了人类纤维服装的生产。
a、【典型例句】D 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衣着状况。
a、纹身B.人体装饰C.动物皮树叶草D.纤维材料()10.人类为了抵御寒冷、酷热、干燥而创造了服装,这属于c。
a.身体保护说b.装饰审美说c.气候适应说d.护符说()11.世界上虽然有不穿衣的民族,但极少有不对身体进行装饰加工的民族,这是一种a的着装动机。
a.装饰审美b.异性吸引c.身体保护d.护符(c)12.以下哪种不属于人类着装动机中的心理需求论?a.护符说b.象征说c.遮羞说d.装饰审美说b)13.以下哪种学说不属于服装产生的起因,而是服装产生后的一种结果?a.吸引说b.遮羞说c.装饰审美说d.身体保护说(b)14.中美洲早期人类的泥塑人像代表的服饰形式说明服装与有着密切联系。
a.审美b.劳动c.身体保护d.异性吸引(b)15.在澳洲发现的原始腰带的最重要意义在于。
a.装饰b.实用c.护符d.象征二.填空1.原始社会的人体装饰现象有皮肤着色、文身、人为变形2.刺痕文身用于.肤色较浅的人群,瘢痕文身用于肤色较深的人群.。
中外服装史(服装发展史)

中外服装史(服装发展史)选择题1.服装起源的四种说法:(a羞耻说b装饰说c性吸引说d保护说)2.原施人类的三个服装阶段?(裸态/毛皮/纤维)3.旧石器时代的服装一般用(毛皮)材料制成4.我国远古居民缝制衣服的开端以(骨针)为标志5.运用动物纤维蚕丝为首的国家是(中国)6.中国古代以上衣下裳象征(天地阴阳)7.中国古代“褐衣”的材料是(麻)8.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是(夏朝),鼎盛时期是(周朝),废除时期是(秦朝)9.设立“司服”之职掌管帝王服饰开始于(汉)朝10.什么是冕服“十二章纹”,象征意义各是什么?十二章纹:中国帝制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指中国古代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绘绣的十二种纹饰,它们是: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11.帝王冕冠有(十二)旒玉珠(144)颗正确戴法是(前低后高)12.仅次于冕冠的帝王冠是(通天冠)13.周朝时,天子燕居,诸侯祭祀宗庙,大夫和士早上入庙,叩见父母穿的衣服是(玄端)14.春秋战国时期,最为流行的服式是(深衣)15.推行胡服骑射改革的是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16.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服式区别于汉族服饰的最主要特征是汉族服饰:宽袖袍服,裤腿肥大;少数民族服饰:窄袖短上衣,裤腿口较窄,主要是便于骑马打仗17.什么是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
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
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路上丝绸之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路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与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18.南朝王公、名士、百姓崇尚宽衫大袖的服饰(褒衣博带)19.“杂裾垂髾”服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20.用整幅布做成的头巾叫(幅巾)21.高腰掩乳裙装主要流行在(唐朝)22.唐代男子皆以穿(圆领袍)为主。
西方服装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古代服装讲稿古代服饰是卷衣时期,中世纪是从宽衣到窄衣发展过程,近世纪窄衣发展阶段。
一、古埃及主要衣用材料:亚麻布。
初期以棕榈纤维为主。
白色亚麻布.2、古埃及衣服是非常贵重的物品,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3、古埃及男装最古老、最基本的衣服形态叫“罗印•克罗斯(Loin Cloth缠腰布)”.4罗印•克罗斯普及埃及所有阶层。
古埃及新王国时期服装的几种形式3、丘尼克:丘尼克是一种筒形紧身衣,出奴隶外,妇女一般穿丘尼克,是埃及妇女的正式服装,古埃及男女服装区别不大,衣服对于埃及人并非仅仅为了蔽体,强调衣服的象征意义和价值才是着装的主要目的,古埃及冠帽、鞋履:鞋对于古埃及人在一定程度上是最贵重的服饰品,是身份高贵的人的专用品,但他们还是让侍从为自己拿鞋,习惯于赤脚,旅行时也常提鞋赤脚行走,到目的后在穿鞋。
桑达尔(Sandal凉鞋)用草芦苇棕榈和皮革等做成。
帽:为了防晒,古埃及人常带厚棉帽、亚麻帽、羊毛帽,并有很多装饰物,莲花、宝石等。
二、古希腊(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146年)最具代表的是希顿和西玛纯.希顿“麻布的贴身衣”,男女都穿的一种内衣,是与外衣西玛纯相对而论,内衣与现在意义不同,实际是古希腊人的常服.从穿着方式可分多利安式和爱奥尼亚式。
多与爱区别:1、多利用毛织物,爱奥麻织物,2、多利有折下来的阿波太革玛,爱奥没有3、多利用别针在双肩固定两点,爱奥固定多处4、多利侧缝不缝合,爱奥侧缝必须缝合5、多利没有袖子,爱奥有袖子。
(3)、希玛纯(Himation):是古希腊男女子都穿的一种披风,一般把希顿作为内衣,把希玛纯作为外衣来理解,希玛纯是披在希顿的外面.三、古罗马托加:古罗马男子服装的代表是托加(Toga),这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衣服,同时也是古罗马人的身份证,持有罗马市民权的人可以穿,是区别服用者所属及社会地位的象征物。
产生于B。
C。
6世纪前后,是罗马人引以为荣的,广为人知的特殊衣服.持有托加的人有三个条件:1、很富有2、有空闲时间3、使用着众多奴隶。
《中西服装发展史》第十章中世纪服饰精选全文完整版

贵族服饰
是一幅东罗马帝 国的美术作品, 它由许多细小的 彩色玻璃石子拼 贴镶嵌而成。
《查斯丁尼大帝和他的廷臣》
皇后泰奥多拉的帕鲁达门托姆
皇后冠饰
鞋
二、罗马式时期服饰
所谓“罗马式时期”(Romanesque),是史学家 对欧洲各国受古罗马文化影响的这一建筑样式的称 谓,后泛指这一时期的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和 文学等所有文化现象。
划时代的裁剪法
哥特式服装
典型样式:
科特(cotte) 修尔科(surcot) 豪伯莱德(houppelande) 勃艮第女装 普尔波万(pourpoint)
科特(cotte):
一种紧身外衣,由过去束腰紧身衣丘尼克发展 而来,较之原来的样式有所加长,小圆领口、 收紧的袖口和裙下摆常有饰边。
男布里奥
有时还在外衣外面套 有紧合体型的短背心, 被称为科尔萨基 (corsage),在背 面开口处扣结,成为 后来欧洲女性紧身胸 衣的雏形。
紧身背心--科尔萨基
曼特尔(mantel)是一种类似托加,主要遮盖 肩膀、胳膊和背部的无袖外衣,起着保暖、挡 风沙和装饰作用。
其平面结构有长方形的,也有圆形和半圆形的, 又有带帽和不带帽的等不同款式。
返回目录
答案
返回目录
返回首页
( )4.罗马式时期主要服装有鲜斯与 。 A.希玛纯 B.布里奥 C .丘尼克 D.科特 ( )5.中世纪时曾流行过一种叫做 的小口 袋,用丝绸或皮革做成,上面绣有花纹,随身挂 在腰际。 A.奥摩尼埃尔 B.丘尼克 C.科特 D.修尔 科 ( )6.在14世纪中出现了一种特别的袍裙称为 袍裙,他的工艺技术标志了立体裁剪在西方服装 上的成熟。 A.科特 B.修尔科 C.格陵兰 D.豪伯来
【免费下载】中西服装发展史打印

在古罗马中,只有帝王才有权穿紫色的宽松长袍在埃及中期王国时,标志王后权威的头饰是兀鹰的形象骑士装上面的徽章是表示骑士的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女服最引人注目的是头饰,达到离奇古怪的程度。
文艺复兴盛期,女子服装最大特色是的流行巴洛克风格起源于意大利团领袍衫亦称圆领袍衫,是隋唐时期士庶,官宦男子普遍穿着的服饰,当为常服宋朝官员的朝服有严格的用色规定,不同等级有着不同等级的用色标准,赵普身为宋朝的宰相位高权重,他上朝应穿的朝服东晋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的人物多戴明代妇女下裳多穿裙,裙子的颜色尚浅淡,裙幅初用六幅,到明代末年开始用八幅,十幅,行动起来犹如水纹。
文艺复兴盛期的男装有何特点?唐代服饰在中国古代服装史上是最为灿烂的一章,请简述其原因。
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是封建文化灿烂光辉的时代。
唐统一了魏晋南北朝和隋的混乱分裂状态,建立了统一强盛的国家,对外贸交易发达,生产力极大发展,较长时间国泰民安。
尤其当盛唐成为亚洲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时期,更是我国文化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形制更加开放,服饰愈益华丽31近世记的划分文艺复兴时期、巴罗克时期、洛可可时期。
在衣裳上都绣有图案以与冕之等级相符,共有12种图案,称为十二章纹。
十二章纹:一曰日,二曰月,三曰星辰,四曰山,五曰龙,六曰华虫,七曰宗彝,八曰藻,九曰火,十曰粉米,十一曰黼,十二曰黻。
十二章纹不仅是服装上的服饰图案,而且还寓有极强的政治与道德意义,同时也成为了区分等级的标志符号。
阴阳五行在服装上的体现:阴阳五行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种十分博大精深的哲学和社会思想,深刻地影响着古代人们的宇宙观以及科学技术和其他文化。
其源于何时尚无定论,但在商周时代已有强烈的表现,在服装的服饰、色彩上表现尤为突出。
商周时对上衣下裳的色彩搭配也有相当多的规定。
由于对色彩功能的极端重视,夏商周三代都崇尚不同的颜色,并在所有文化之中表现出来。
夏商周的服装观念,深受原始信仰的影响,在这种观念指导下,又以国家的名义制定成制度,在朝服中体现出来。
中外服装史复习题

中外服装史复习题(开卷)一、填空题1、妇女着男装或胡服是我国_________(朝/代)时期服饰的一大特点。
2、古希腊希顿主要有两种款式,为_____________和爱奥尼亚式。
3、褙子是我国_____________女服中最具时代特色的服装。
4、裤褶、裲裆为我国_____________时期的典型服饰。
5、清代满族妇女的发式保留本民族的形制,满族称为_____________。
6、中国服装史中,唯一的一次主动变革发生在_________ 朝。
7、汉代发式中最有特色的样式是___________ 。
8、瓜皮帽是清代和民国时期市民常戴的帽子,这种帽子在明朝就有了,还有一个雅致的名字叫_____________。
9、欧洲人在_________时期,流行戴装饰性的轮状拉夫领。
10、秦汉男子的袍服袖端多有一个收敛的袖口,叫_____________ 。
11、比甲、水田衣、凤冠、霞帔是最代表性的 ___ 女子服饰。
12、中国服装史中,唯一的一次主动变革发生在朝。
13、欧洲时代女子盛装,装饰多而华丽,从胸衣到裙摆依次装饰层层的花边、缎带和蝴蝶结,使女子看上去像鲜花盛开的花园,称为“移动的花园”。
14、赵武灵王是我国服装史上最早的改革者,他推行了 _ ,适应了战争需要。
15、最具有特色的元代妇女首服是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的希顿是一种用亚麻材料做的长外套。
二、选择题1、欧洲人在( )时期,流行戴装饰性的皱领。
A.古典主义B.洛可可风格C.中世纪D.文艺复兴2、用不同动物图案来识别不同品级,官阶的“补子”是()服饰中最具文化意义的一种创新。
A唐B宋C明D清3、方心曲领是()官员佩戴的饰品。
A.元朝B.汉朝C.唐朝D.宋朝4、率先使用时装模特儿的设计师是()。
A.莫里斯B.朗万C.迪奥D.沃斯5、丘尼卡、卡拉西里斯是()的女子服饰。
A古埃及 B 古希腊C古罗马D拜占庭6、隋唐时期女子首服(),是一种大方巾,可遮脸,还可披体而下遮蔽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