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计年鉴2014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

合集下载

中国农业结构现状分析报告(精品文档)

中国农业结构现状分析报告(精品文档)

中国农业结构现状分析报告(精品⽂档)中国农业结构现状分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轻重的作⽤,农业结构的合理与否关乎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对我国农业结构现状进⾏分析,探讨我国农业结构现状、农业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我国农业发展问题的对策及措施,对促进我国农业健康平稳发展意义重⼤。

⼀、我国农业结构现状:1、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下降减缓,但基础作⽤依然很重要。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的资料,2009年我国国内⽣产总值(GDP)实现340506.9亿元,第⼀、第⼆、第三产业产值分别占国内⽣产总值的10.3%,46.3%,43.4%。

农业作为基础产业的地位没有动摇;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结构。

我国农业产值结构数据显⽰,2009年我国农业总产值为60361.0亿元,其中农业(种植业)30611.1亿元,占总产值的50.71%,林业为2359.4亿元,占总产值的3.90%,牧业产值为19468.4亿元,占总产值的32.25%,渔业产值为5626.4亿元,占总产值的9.32%。

3、农产品结构单⼀,农产品所占市场份额有限。

农作物南⽅以⽔稻种植业为主,北⽅主要种植⼩麦,经济作物南⽅主要是油菜、烟草、⽢蔗,北⽅主要为⼤⾖、甜菜。

农产品多为初级产品,所占市场份额较⼩。

4、各地区农业结构普遍趋同,专业化⽣产程度较低。

这种现象在我国农业结构中长期普遍存在,⽽且农业经营⽅式粗放,⼟地束缚了⼤量劳动⼒。

其产⽣与我国传统农耕⽂明和⾃然条件有⼀定的关系。

5、农业结构调整取得⼀定成效,但农业结构调整难度不可低估。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已经进⾏了将近3年,其成效有⽬共睹:农业结构进⼀步优化,农产品品质提⾼,经济作物、园艺产品⾯积增加,畜牧⽔产业发展加快,区域布局、产业分⼯的格局已见雏形。

农业的效益和农民的收⼊不断提⾼。

尽管结构调整成绩喜⼈,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不少地⽅结构调整还存在盲⽬性,市场信息不灵,农产品深加⼯能⼒低,城市化进程滞后,农村剩余劳动⼒转移困难,农民增收仍然步履艰难。

粮食地域结构

粮食地域结构

朱珏:负责1.2.1部分腾飞:负责1.2.2以及1.2.3部分1、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需结构、区域平衡状况及问题1.1主要农产品产需状况分析1.2主要农产品区域供需结构分析1.2.1粮食(生产区域布局地图,地区产需状况、自给水平)1.2.1.1稻谷地区生产结构状况。

(1)生产区域布局水稻在我国粮食作物中位居首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占粮食比重最大。

生产分布非常广泛,东西跨度、南北走向4000千米,气候、生态类型多样,从而适宜多类型水稻作物生长。

北方地区以粳稻为主,南方地区以籼稻为主,同时在不同气候区又形成早稻、中稻、晚稻等栽培模式。

如图2-1所示,全国稻区可划分为6个稻作区:华南双季稻稻作区、华中双季稻稻作区、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水稻区、华北单季稻稻作区、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

其中,华南双季稻稻作区位于南岭以南,包括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南部以及台湾省、海南省和南海诸岛全部,水稻面积占全国的17.6%;华中双季稻稻作区包括江苏、上海、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8省(市)的全部或大部以及陕西、河南两省南部,占全国水稻面积的67%;西南高原水稻区地处云贵和青藏高原,水稻面积占全国的8%;华北单季稻稻作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和陕西、陕西、江苏、安徽的部分地区,水稻面积仅占全国3%;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全部和辽宁大部及内蒙古东北部,水稻面积仅占全国的3%;西北干燥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与青藏高原以北,水稻面积仅占全国的0.5%。

资料来源:/read3.asp?fileid=782图2-1 中国稻谷生产区域分布(2)1978年以来大豆的区域格局变化趋势受社会、经济、自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水稻生产区域布局发生了变化,。

总体来看,长江流域地区水稻生产呈稳定发展之势,东南沿海地区水稻生产则处下滑之势。

20世纪80年代全国水稻生产中产量在500万吨以上的省区有10个,90年代产量达到500万吨的省区有11个,2000年以后水稻产量达500万吨的省区有13个(见表2-1)。

2014年全国及各省(市、区)粮食及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

2014年全国及各省(市、区)粮食及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
34;#$%&'()*+,-$./0123456
.
`a
$d
)* [\]^ -bc bc [\]^ -bc
!_ !"#" !_ 0" !123!"#" !_ !"#" !_ 0"
+,-. $$%#&#'#(% (*%&*#)( -%+.- +%*+*)// #*%(-*)&
+*()&& $%-+,), -%**# #*#)(# $%$(()$
AI
+/),* $.()( ,%&+( +$)## $--),
LM
##,)#- $%$,,)- -%$*, (.)/& -*+)#
NO
(,()&, +%+&,)/ -%#$. $//)$. $%-#()-
PQ
+$+)., $%$+.)- +%(#. (.)#* ,*+)#
!"#$%&'()*+,-./012345
IE6VV7E8$FV_FX
!"#$%&'& () *$'+,-. /.&(012.& 3-'$'4,-'(" 5))'2'."2% () 6,-. 7(8'"9 /'2. '" :'"%,"9 ;1.,
!"#$ %&'( )*$+ ),&-,&( ./ ),&0&1( 23 .4&56'7( )*$+ 8&96,49( :./$ ;9&,6'7 !8&'<9'7 #=9>1?< 6@ #7A&=45B4A95 )=&1'=1C( 8&'<9'7( .1'9' DEFGGG( ;,&'9H ICB 94B,6AJ >49'KLIEMN=6?" !<&-1,2-J %9C1> 6' 756K95 C659A A9>&9B&6'O >9&5< 9P1A971 B1?Q1A9B4A1C 9'> A9&'@955 &' A&=1 7A6RB, Q1A&6> >4A&'7 B,1 Q9CB MG <19AC !ISTI UVGIG" &' 8&'<9'7 ;&B<( B,1 <&15> 6@ W XGG Y7Z,?V( 4C&'7 B,1 QA1>1=1CC6AC[ A1C19A=, =5&?9B1 A1C64A=1 4B&5&-9B&6' 9'95<C&C ?1B,6>O B,1 =5&?9B1 A1C64A=1 4B&5&-9B&6' R1A1 =95=459B1> 9@B1A >159<1> C6R&'7 6@ A&=1\ ],1 A1C45BC C,6R1> B,9B B,1 4B&5&-9B&6' 1@@&=&1'=< 6@ C659A 1'1A7< &'=A19C1> K< GNGM Q1A=1'B971 Q6&'BO B,1 4B&5&-9B&6' 1@@&=&1'=< 6@ B,1A?95 1'1A7< &'=A19C1> K< INWF^O 9'> B,1 4B&5&-9B&6' 1@@&=&1'=< 6@ QA1=&Q&B9B&6' &'=A19C1> K< IGNTX^ 9@B1A >159<1> C6R&'7 6@ A&=1 &' 8&'<9'7 ;&B<N =.% 8(1>&J A&=1H 59B1 C6R&'7H =5&?9B1 A1C64A=1 4B&5&-9B&6' 1@@&=&1'=<H 8&'<9'7 ;&B<

我国各省玉米种植结构及杂草分布情况汇总

我国各省玉米种植结构及杂草分布情况汇总

我国各省玉米种植结构及杂草分布情况玉米在我国分布很广,但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大致形成一个从 东北到西南的斜长形玉米栽培带,按区域可分为东北平原春玉米区、华北春夏玉米区、 黄淮海夏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 区。

截止2008年,我国种植玉米29863.8千公顷,分布在约24个省、市、自治区。

其 中黑龙江、吉林、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内蒙古、陕西、四川、辽宁、云南、广西 为我国主要玉米产区,玉米种植面积约占全国内种植面积的 82%。

主要玉米产区种植情米 种 植 玉 划区 /L4 C. 1X <6V#«'ID图1我国玉米种植区域划分图2主要玉米种植区域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比例1主要玉米种植省区基本情况1.1吉林省一年一熟制,旱地垄作,无霜期短,低温冷害较重,生产季节性强。

大部分农田地 势平坦,适宜机械作业,吉林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4998.2千公顷,其中玉米种植面积 为2922.5千公顷,占总农作物播种面积的 58.47%,其玉米播种总面积占全国玉米种植 面积的9.79%。

1.1.1玉米田杂草群落结构主要杂草28种,单子叶杂草有6种,双子叶杂草22种。

以菊科、禾本科杂草种类 居多,其中一年生杂草约占60%以上,以禾本科的马唐、稗草、狗尾草等危害严重;多 年生杂草约占27%左右,以蒲公英、苣荬菜、大蓟和小蓟等数量多,危害大。

越年生杂 草不到13%。

其中一年生的禾本科杂草马唐,在该地区危害最为严重。

(吉林地区旱田 杂草种类调查及研究,尚海庆等,作物杂志, 2008.2) 1.2黑龙江况如图2所示:■黑龙江 □吉林 '山东 -河 口河 1内 ■辽 ■山 ■云 ■四 ■陕 -I 其他 北南蒙宁西南川西 其他,18.09黑龙江,12.03吉林,9.79山东,9.62河北,9.51西,3.88川,4.43南,4.44山西,4.62辽宁,6.31内蒙,7.84 河南,9.44主要种植小麦、大豆、玉米和水稻等,一年一熟制,旱田以垄作为主,无霜期短, 冷害较重,生产季节性强。

2014年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 2 -- 3 -- 4 -- 5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07.6万亩,粮食产量123.6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38.7万亩,蔬菜产量262.56万吨;鲜切花种植面积10.77万亩,产量49.36亿枝。

表12014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2014年比上年±%粮食万吨123.6 0.5#稻谷万吨20.11 -11.7 油料万吨 1.50 0.7 烤烟万吨7.46 -11.6 蔬菜万吨262.56 4.6 鲜切花亿枝49.36 3.3 水果万吨18.5 9.5猪出栏436.98万头,比上年增长1.3%。

牛出栏30.86万头,增长4.1%。

羊出栏91.25万只,增长2.4%。

全年肉类总产- 6 -量57.96万吨,增长1.0%;禽蛋产量8.14万吨,下降8.3%;牛奶产量10.50万吨,下降1.9%。

表2 2014年主要畜产品产量单位2014年比上年±%肉类总产量万吨57.96 1.0#猪肉万吨39.54 0.4 牛奶产量万吨10.50 -1.9 猪出栏数万头436.98 1.3 家禽出栏数万只6816.56 -0.9 牛出栏数万头30.86 4.1 羊出栏数万只91.25 2.4 猪年末存栏数万头266.77 1.7 羊年末存栏数万只145.10 5.5 大牲畜年末存栏数万头77.69 -0.9农村生活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农村自来水受益率96.9%,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9.07%。

建成美丽乡村80个,解决2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全年农村用电量106076.5万千瓦时,增长7.9%。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1.06亿瓦特,增长3.2%。

大中型拖拉机16362辆,增长13.4%。

- 7 -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经济平稳发展。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50.36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0%。

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长6.5%;重工业增长7.5%。

我国各省玉米种植结构及杂草分布情况汇总

我国各省玉米种植结构及杂草分布情况汇总

我国各省玉米种植结构及杂草分布情况玉米在我国分布很广,但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大致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斜长形玉米栽培带,按区域可分为东北平原春玉米区、华北春夏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

图1 我国玉米种植区域划分截止2008年,我国种植玉米29863.8千公顷,分布在约24个省、市、自治区。

其中黑龙江、吉林、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内蒙古、陕西、四川、辽宁、云南、广西为我国主要玉米产区,玉米种植面积约占全国内种植面积的82%。

主要玉米产区种植情况如图2所示:图2主要玉米种植区域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比例1主要玉米种植省区基本情况1.1 吉林省一年一熟制,旱地垄作,无霜期短,低温冷害较重,生产季节性强。

大部分农田地势平坦,适宜机械作业,吉林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4998.2千公顷,其中玉米种植面积为2922.5千公顷,占总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8.47%,其玉米播种总面积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9.79%。

1.1.1 玉米田杂草群落结构主要杂草28种,单子叶杂草有6种,双子叶杂草22种。

以菊科、禾本科杂草种类居多,其中一年生杂草约占60%以上,以禾本科的马唐、稗草、狗尾草等危害严重;多年生杂草约占27%左右,以蒲公英、苣荬菜、大蓟和小蓟等数量多,危害大。

越年生杂草不到13%。

其中一年生的禾本科杂草马唐,在该地区危害最为严重。

(吉林地区旱田杂草种类调查及研究,尚海庆等,作物杂志,2008.2)1.2 黑龙江主要种植小麦、大豆、玉米和水稻等,一年一熟制,旱田以垄作为主,无霜期短,冷害较重,生产季节性强。

农田地势平坦,人少地多,非常适宜大机械作业。

注:以上数据是根据黑龙江统计年鉴2003-2007的5年数据平均得到的,单位是万亩,个位数后面的小数部分采取了4舍5入。

单位:万亩哈尔滨910齐齐哈尔764鸡西88鹤岗36双鸭山102大庆337伊春27田间优势杂草种类暂未找到,1.3 辽宁省一年一作制,旱地垄作。

中国财政年鉴2014指标数据:中国历年农业综合开发基本情况统计(1988-2013)(一)

中国财政年鉴2014指标数据:中国历年农业综合开发基本情况统计(1988-2013)(一)

2325
2094
6308125.49
合 注计:l.本表中各指标的统计数据均为由地方组织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 治理项目.产业化经6营26项34目4.7科3.技61示范项目和外资项目以及由部
2.2003年"优质粮食基地"494.33万亩和"优质饲料粮基地"114.37万亩计入当年"中低产田改造"面积.
中国历年农业综合开发基本情况统计(1988-2013)(一)
年份
开发范围(个)
开发县及农场
开发县数
资金投入(万元) 合计
1988
746
495
178368.70
1989
949
658
347770.38
1990
1101
796
495558.13
1991
1092
864
566910.25
1992
1293
1060
255267.95
182136.80
167871.77
111807.79
220898.44
235224.00
226903.00
122120.57
287441.83
305263.00
258913.00
197321.55
437022.95
293129.00
302841.00
199825.54
495912.00
421135.00
409431.70
191805.30
620125.92
472563.81
468367.80
210188.94
736624.82
676790.91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宋跃征解读棉花生产情况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宋跃征解读棉花生产情况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宋跃征解读棉花生产情况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4-12-17 09:30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棉花产量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棉花总产量616.1万吨(123.2亿斤),比2013年减少13.8万吨(2.8亿斤),减少2.2%。

播种面积减少是棉花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2014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4219. 1千公顷(6328.6万亩),比2013年减少126.5千公顷(189.8万亩),减少2.9%,因播种面积减少减产18.3万吨(3.7亿斤)。

分地区看,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地区新疆棉花播种面积扩大,比2013年增加235.1千公顷(352.6万亩),增加13.7%;其他省由于预期收益下降,棉花播种面积普遍减少,减少3 61.6千公顷(542.4万亩),下降13.8%。

新疆棉花播种面积占全国比重提高是全国棉花单产水平上升的主要原因。

2014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占全国的比重从2013年的39.5%提高到了2014年的46.3%,同时由于新疆棉花单产高于其他地区,2014年全国棉花单产为每公顷1 460.3公斤(97.4公斤/亩),比2013年增加10.8公斤/公顷(0.7公斤/亩),提高0.7%。

全国棉花因单产提高增产4.5万吨(0.9亿斤)。

分地区看,我国最大棉产区新疆增产,其他地区总体减产。

新疆是我国最主要的棉花产区,2014年产量占全国的59.7%,棉花生产区位优势明显。

2014年新疆棉花由于受大风低温、虫害等因素的影响单产有所下降,但由于播种面积增加,产量达到367.7万吨(73.5亿斤),比2013年增加16万吨(3.2亿斤),增长4.5%。

2014年新疆以外省(区、市)棉花产量共计248.4万吨(49. 7亿斤),比2013年减少29.8万吨(6亿斤),减少10.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