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等高线特点

等高线特点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一、等高线图的基本特点二、1、同一条等高线上高度相等。
三、2、等高距全图一致。
四、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
五、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在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
六、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而等高线之间间距愈大,等高线愈稀疏,则坡度愈缓。
七、6、等高线与山脊、山谷线重直相交,等高线穿过河谷时,向上游弯曲,成为“V”字形。
八、7、示坡线表示坡降方向,它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九、二、判读方法十、(一)判读等高线的数值。
十一、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和温度差。
十二、读出任何两点的海拔高度,计算出这两点的相对高度,还可以进一步求出它的气温差(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
十三、2、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十四、等高线重叠或相交的地方,表示为陡崖。
十五、陡崖的相对高度为:(n-1)d≤h<(n+1)d 十六、其中n为两地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十七、3、判别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的高度。
十八、如不在正常范围内,则判别规律为“低于低值,高于高值”,即如果闭合等高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低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盆地;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高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海拔高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山峰。
十九、4、计算两点相对高度的范围。
二十、(1)确定两点的海拔高度的范围。
二十一、(2)确定最大可能值和最小可能值。
二十二、二十三、(二)判读等高线的形状特征。
二十四、1、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坡度陡缓。
二十五、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等高线上疏下密表示凸形坡,等高线上密下疏表示凹形坡。
二十六、2、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降低,表示为山地或丘陵。
二十七、3、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升高,表示为盆地。
等高线地形图及地形判读技巧

等高线图的解读
1、绝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
(1)M点的海拔范围: 80<H<90
(2)N点的海拔范围:
60<H<70 (3)M、N两点的相对高度:
10<H<30 (4)陡崖高度: 20米≤H<40米
高度的计算方法
甲
1000米
1500米
乙
500米
地面某点到另一 点的垂直距离为 相对高度
地面某点到海平 面的垂直距离为 绝对高度,即海 拔
表示沟谷的等高线密集、狭窄,切割细碎,等高线经 过谷底时,沿冲沟顶部弯曲,多数地区呈“V”形。
如下面等高线图中西南部、东北部等高线密集,为黄 土梁和黄土沟谷,中部和最东北部为黄土塬地貌。在黄 土塬的基础上,东北部还出现有黄土峁。
黄土高原
如果不施加人为措施,若干年后塬面边界将由a变为b线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
∠4 ∠3 ∠2
D4 D3D2
垂直相对高度 h 坡度=
水平距离
tg∠
=
h D
判断坡度
④ 分析右图四条登山路线中,坡度最缓是
。
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坡度
下列四图中的比例尺相同,等值线的疏密相同,
则坡度最大的一幅是 D
等高距大
等高距小
坡度的识别
a 下列四图中的等高距相同,等高线疏密相同,但
比例尺不同,坡度最大的一幅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0 40
①
② ③
④
图1
0 50m
5 等高线/m 0
河流、池塘 聚落
等高线特点四: 不相交,除陡崖
400 600
陡崖
等高线总结

4.判别两点间可否通视,可通过绘制地形剖面图判断 判别两点间可否通视, 判别两点间可否通视 某山区的一所学校, 某山区的一所学校,拟 组织学生对附近公路的 交通流量进行调查。 交通流量进行调查。读 判断在E、 、 三个 图判断在 、F、C三个 地点中, 地点中,能目测到公路 上经过H处车辆的 是 。
友情提示:水库大坝一般选在河谷、山谷的狭窄地区。 友情提示:水库大坝一般选在河谷、山谷的狭窄地区。
坝址宜选在(不考虑 ⑷该地区欲建一水库,坝址宜选在 不考虑 该地区欲建一水库 坝址宜选在 地质条件)___,理由是 理由是___. 地质条件 D 理由是 D位于峡谷口处,在峡谷口 位于峡谷口处, 位于峡谷口处 处建坝,坝短,工程量小, 处建坝,坝短,工程量小, 节省投资。 节省投资。 ⑸计划从甲地往乙地修一条 公路,图中 图中③ 公路 图中③、④两条线 路中,比较合理的是 比较合理的是__,理 路中 比较合理的是 理 由是__. 由是 ③ ③线路沿50—60米等高线之间 线路沿 米等高线之间 修建,地形较平坦, 修建,地形较平坦,容易施工 ⑹计划在丙、丁两地选择一处 计划在丙、 建筑水平梯田,你认为应选择在 建筑水平梯田 你认为应选择在 丙地坡度较缓,易修梯田, __ 理由是___. 丙地 理由是 丙地坡度较缓,易修梯田, 不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工业区
宜建在地形坡度较为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通便利、 宜建在地形坡度较为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通便利、 水源充足、资源丰富。 水源充足、资源丰富。 原因: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原因: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资源丰富
居民区应考虑: 居民区应考虑:
依山傍水,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开阔的向阳地带;交通便 依山傍水,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开阔的向阳地带; 远离污染源等。 利,远离污染源等。 原因:依山傍水,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利, 原因:依山傍水,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利, 远离污染源。 远离污染源。
高中地理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高中地理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一、等高线图的基本特点1、同一条等高线上高度相等。
2、等高距全图一致。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在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而等高线之间间距愈大,等高线愈稀疏,则坡度愈缓。
6、等高线与山脊、山谷线重直相交,等高线穿过河谷时,向上游弯曲,成为“V”字形。
7、示坡线表示坡降方向,它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二、判读方法(一)判读等高线的数值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和温度差。
读出任何两点的海拔高度,计算出这两点的相对高度,还可以进一步求出它的气温差(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
2、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等高线重叠或相交的地方,表示为陡崖。
陡崖的相对高度为:(n-1)d≤h<(n+1)d其中n为两地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3、判别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的高度。
如不在正常范围内,则判别规律为“低于低值,高于高值”,即如果闭合等高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低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盆地;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高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海拔高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山峰。
4、计算两点相对高度的范围。
(1)确定两点的海拔高度的范围。
(2)确定最大可能值和最小可能值。
(二)判读等高线的形状特征1、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坡度陡缓。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等高线上疏下密表示凸形坡,等高线上密下疏表示凹形坡。
2、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降低,表示为山地或丘陵。
3、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升高,表示为盆地。
4、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其最大弯曲处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5、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为山谷,其最大弯曲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6、相邻两个小山顶之间呈马鞍型的低地部位为鞍部,也叫垭口。
地理等高线知识点

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把地面上海拔高度一样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并垂直投影到一个水平面上,并按比例缩绘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地理等高线学问点,期望能帮助到大家!地理等高线学问点 1.等高线的根本特征⑴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高度一样,相邻两条等高线,其高差也一样。
⑵等高距全图全都:等高距即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图上全部标注高度均为海拔高度,单位为米。
0 米表示海平面,正值表示高出海平面,负值表示低于海平面。
⑶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闭合圈有大有小,小圈在本图内闭合,如盆地或山地。
大圈在本图中看不到闭合,而中断在图框边上(这是由于受测绘区范围的限制),但肯定会在相邻的拼接起来的多张图幅中闭合。
⑷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但有时也看到重合,那只是在陡崖处消灭。
⑸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缓:“密陡疏缓”,即等高线密表示山坡陡,等高线疏表示山坡缓。
⑹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山脊线为流域的分水线,山谷线为河流的集水线。
⑺等高线向高值处弯曲的局部为山谷,可能有小河分布;等高线向低值处弯曲的局部为山脊;相邻两个山顶的中间局部为鞍部,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的最低处;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⑻示坡线表示坡度降低的方向,用“---”标记。
⑼几条特别的等高线:0 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海拔 200 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宽阔平坦——为平原地形;海拔 500 半以下,相对高度小于 100 米,等高线稀疏,弯折局部较和缓——为丘陵地形;海拔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 100 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 字形——为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格外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2.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地形类型与判读方法:第一步看等高线外形,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线闭合,则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其次步看等高线的注记,平直等高线注记 200 米以下的地形可能为平原,平直等高线注记 500 米以上的可能为高原;闭合等高线注记内低外高的地形为盆地或凹地;闭合等高线注记外低内高,且注记在 200——500 米之间的地形为丘陵,注记在 500 米以上的地形为山地。
高中地理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高中地理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一、等高线图的基本特点1、同一条等高线上高度相等。
2、等高距全图一致。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在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而等高线之间间距愈大,等高线愈稀疏,则坡度愈缓。
6、等高线与山脊、山谷线重直相交,等高线穿过河谷时,向上游弯曲,成为“V”字形。
7、示坡线表示坡降方向,它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二、判读方法(一)判读等高线的数值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和温度差。
读出任何两点的海拔高度,计算出这两点的相对高度,还可以进一步求出它的气温差(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
2、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等高线重叠或相交的地方,表示为陡崖。
陡崖的相对高度为:(n-1)d≤h<(n+1)d其中n为两地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3、判别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的高度。
如不在正常范围内,则判别规律为“低于低值,高于高值”,即如果闭合等高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低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盆地;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高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海拔高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山峰。
4、计算两点相对高度的范围。
(1)确定两点的海拔高度的范围。
(2)确定最大可能值和最小可能值。
(二)判读等高线的形状特征1、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坡度陡缓。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等高线上疏下密表示凸形坡,等高线上密下疏表示凹形坡。
2、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降低,表示为山地或丘陵。
3、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升高,表示为盆地。
4、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其最大弯曲处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5、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为山谷,其最大弯曲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6、相邻两个小山顶之间呈马鞍型的低地部位为鞍部,也叫垭口。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应用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应用【点拨高考】等高线地形图是地面上海拔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图,是反映区域特征的主要形式。
主要考查等高线的数值变化规律、疏密分布特点及其对应的地形类型和地势变化等知识。
试题中多以虚拟区域或具体区域为背景材料,考查不同区域的地形差异及其对人类生产(工农业生产、交通等)、生活的影响。
【知识梳理】一、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及特点二、等高线地形图的五个基本特征(1)同线等高。
(2)等高距一般全图一致。
(3)等高线一般不能相交(D处等高线重合处形成陡崖)。
(4)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坡度陡缓,密陡疏缓。
(5)示坡线指示地势降低的方向,如图中C处附近的短线。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计算1.两地间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H相=H高-H低或(n-1)d<H<(n+1)d,其中n为两点之间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2.陡崖高度的计算(1)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
图示崖顶为400 m≤H顶<500 m。
(2)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
图示崖底为0<H底≤100 m。
(3)陡崖的相对高度:(n-1)d≤ΔH<(n+1)d。
图示陡崖的相对高度为300 m ≤ΔH<500 m。
(说明:n为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低的。
)3.闭合等高线的计算闭合等高线计算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
4.计算两地的温差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 m)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0.6 ℃×H相)/100 m。
5.地形坡度的计算与判断坡度由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
两点相对高度可根据两点等高线计算,水平距离可根据图中比例尺与两点图上距离计算。
(1)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
原因:同一幅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单位距离的高差大(相同距离内高度差大),坡度陡。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知识点解析

《地形图的判读(pàn dú)》知识(zhī shi)点解析(jiě xī)知识点例题解析基础知识一、等高线地形图(1)地面高度的计算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辨误区: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参照点不同(2)等高线①含义: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
②特点:除陡崖外,等高线一般不相交;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等高线有无数条。
析规律:等高距的含义及特点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叫等高距。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等。
(3)等高线地形图①含义: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平面上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例1-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 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约是()。
A.8689米 B.9003米C.8999米 D.9009米解析:首先确定所求两点的海拔。
然后计算二者海拔之差就是相对高度。
答案:C【例1-2】读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
A__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_,E________。
(2)H点与G点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
(3)沿B虚线和C虚线登山,较容易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
坡陡的地方,表示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表示等高线稀疏。
山体的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也不一样。
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分布特点,如下表:地形部位等高线分布特点山峰等高线封闭,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常用“”表示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陡崖等高线重叠、相交处,常用符号表示(4)等深线①含义: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深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判读方法及应用
中学地理的等高线地形图,它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空间概念,空间想像以及分析计算能力,历年高考都非常重视对等高线地形图的考查,也是学生高考备考的难点所在,所以了解等高线的基本特点,把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非常必要。
一、等高线图的基本特点
1、同一条等高线上高度相等。
2、等高距全图一致。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在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而等高线之间间距愈大,等高线愈稀疏,则坡度愈缓。
6、等高线与山脊、山谷线重直相交,等高线穿过河谷时,向上游弯曲,成为“V”字形。
7、示坡线表示坡降方向,它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二、判读方法
(一)判读等高线的数值。
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和温度差。
读出任何两点的海拔高度,计算出这两点的相对高度,还可以进一步求出它的气温差(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
2、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等高线重叠或相交的地方,表示为陡崖。
陡崖的相对高度为:(n-1)d≤h<(n+1)d
其中n为两地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3、判别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的高度。
如不在正常范围内,则判别规律为“低于低值,高于高值”,即如果闭合等高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低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盆地;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高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海拔高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山峰。
4、计算两点相对高度的范围。
(1)确定两点的海拔高度的范围。
(2)确定最大可能值和最小可能值。
(二)判读等高线的形状特征。
1、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坡度陡缓。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等高线上疏下密表示凸形坡,等高线上密下疏表示凹形坡。
2、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降低,表示为山地或丘陵。
3、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升高,表示为盆地。
4、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其最大弯曲处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5、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为山谷,其最大弯曲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6、相邻两个小山顶之间呈马鞍型的低地部位为鞍部,也叫垭口。
7、两组山脊等高线对垒,中间是一道比较狭窄而低平的河谷或谷地,表示为峡谷。
8、判断两点间可否通视,可通过绘制地形剖面图判断。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确定水库河坝址的位置。
在不考虑地质等条件下,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重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坝址应选在河流流出的洼地或小盆地的最窄处。
2、确定公路、铁路线路。
一般选择坡度较缓,线路平稳,距离较短,弯路较少上的线路为好。
一般在两条等高线之间绕行,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二条等高线;尽量少通过河流,少建桥梁;避免通过沼泽、断崖。
3、农业区位选择。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貌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副渔业布局原则。
例如,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牧业。
4、工业区位选择。
工业区宜建在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水源充足、接近资源的地区。
若是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需要建在空气清洁、环境优美的地点。
5、水系的水文特征。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
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方向弯曲,即河流方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
读图技巧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第一,应掌握等高线图的基本特性。
①数量上的特性,看等高线的数值,读出任一点的海拔高度,比较两点的海拔高度可换算温差,以两地的水平距离测算地面实际距离。
②形态上的特性,地表呈现各种各样的形态,每一种地貌形态都有一定的外部特征,在等高线图上会以不同的形态表示出来。
看等高线的疏密,可知道坡度的陡缓。
看等高线的形状,可确定地貌类型。
第二,要掌握等高线的基本知识,这是识别等高线图的关键。
①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
相邻的两条等高线,其高整也相同。
②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例如三条等高线的海拔为500米、600米、700米,则等高距为100米。
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④两条等高线决不能相交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
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合。
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⑥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
呈平行状。
等高线穿过河谷(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
⑦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时,为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
⑧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
⑨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米、1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第三,熟练判断等高线圈上的基本地貌类型。
第四,学会等高线图的综合判读与应用。
①确定水库及坝址的位置
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②确定铁路、公路线
一般情况下,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选择坡度较缓,距离较短,弯道较少的线路为好。
③工厂区位的选择
工厂区位的确定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对环境有污染的厂矿,要选择河流下游,常年主导风向的下方,结合地质地形条件,宜放在地基坚实,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的地方;若是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需要建在空气清洁、环境优美的地点,从经济效益考虑,要尽量接近原料、燃料、水潭等资源产地,有便利
的交通条件和销售市场,从而确定工业部门的布局。
④农业生产布局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采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潭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
⑤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
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
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
结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背风坡、降水状况、等高线高差及地貌类型的差异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2.地形剖面田的绘制及其应用
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
主要步骤:
①根据要求选剖面线,可以是东西向或南北向的直线。
也可以是东北西南向或西北东南向的斜线
②画矩形,所画矩形要与等高线图等长。
③用等高线图的高度作纵坐标,确定垂直比例尺。
根据需要,一般比水平比例尺大若干倍。
④作平行虚线与垂直虚线:平行虚线是在所要画的剖面图上按照垂直高程(纵坐标上)引出来的。
垂直虚线是从剖面线与等高线(等高线圈)的每个交点上开始,延长至剖面图相应的高程上为止,在止点处画上一个个小圆点。
⑤连成曲线:将各个小圆点连成一条圆滑的曲线,即成为剖面图。
地形图只能表示一定区域内的地面状况,包括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和地形类型等。
地形剖面图能更直
观地表示地面的垂直变化。
根据等高线图绘制的地形剖面图,在平整土地、修筑渠道、大堤、建设铁路、公路时,作为计算土石方工程量的依据,用处很大。
判读地形剖面图,要做到
根据经纬度确定剖面的地理位置。
看纵坐标(垂直比例尺),了解图示地区地形起伏变化,确定地貌类型、分析地势特征等。
根据掌握的地理知识回答该地区所在大洲、国家、地区、濒临的海洋及与此有关的气候、植被、地质、土壤、水文、自然带、人类生产活动等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问题。
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