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指标说明

合集下载

绿色发展三大指标体系

绿色发展三大指标体系

绿色发展三大指标体系绿色发展三大指标体系一、什么是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指一种以低碳、节约能源、可持续利用资源为基础,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平衡的发展模式。

实现绿色发展,必须建立起一个统一的框架,以提供客观、系统和可操作的方法,用以衡量绿色发展情况。

二、绿色发展三大指标体系1、资源消耗指标体系资源消耗指标是衡量绿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主要用来描述一个社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以及其对资源的利用效率。

一个较为完整的资源消耗指标体系,一般有以下内容:资源的利用效率、资源的消耗量、资源的替代率、资源的综合消耗/综合利用率、能源的综合利用率、资源的可持续性等。

2、生态环境质量指标体系生态环境质量指标体系是衡量绿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主要用来描述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对环境影响的程度。

一个较为完整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标体系,一般有以下内容:大气、水体、土壤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人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中的环境问题等。

3、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衡量绿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主要用来描述一个社会的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变化情况。

一个较为完整的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一般有以下内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发展情况以及其他指标等。

三、绿色发展三大指标体系的意义绿色发展三大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实现绿色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绿色发展三大指标体系可以极大程度的提高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绿色发展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建立绿色发展三大指标体系,可以实现更好的资源配置,更有效的保护环境,并实现更高水平的社会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指标体系

绿色发展指标体系

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绿色发展是指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将环境保护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合理利用资源、高效能源利用、降低污染排放等措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是评价和监测绿色发展水平的重要工具,它通过一系列科学的评价指标来量化和综合评估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从而指导政策制定、目标管理和决策实施,促进绿色发展的实施。

1.环境指标环境指标是衡量绿色发展的核心指标之一、包括土壤质量、空气质量、水质量、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等。

其中,土壤质量指标可以通过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土壤环境容许度等指标进行评估;空气质量指标可以通过空气中颗粒物浓度、臭氧浓度、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排放量等指标来衡量;水质量指标可以通过水体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污染物浓度来评估;生物多样性指标可以通过物种多样性、生物数量和种群稳定度等指标来衡量;气候变化指标可以通过温室气体排放量、能源消耗效率等指标来评估。

2.经济指标经济指标是评价绿色发展的重要参考指标。

包括经济增长率、资源利用效率、环保产业增加值、绿色就业等。

经济增长率虽然常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但在绿色发展体系中,需要结合资源利用效率来评估,以避免对环境造成过度压力;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可以通过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指标来衡量;环保产业增加值是指环保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包括废弃物处理、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增值部分;绿色就业指标可以通过就业人数、从业人员培训等来评估。

3.社会指标社会指标是评估绿色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社会公平性、人均收入、职业安全、教育水平等。

社会公平性指标可以通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社会福利水平等来评估;人均收入作为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需要与环境质量指标相结合,以综合评估绿色发展水平的社会效益;职业安全指标可以通过劳动者职业伤亡率、工作环境安全等来评估;教育水平指标可以通过国民教育投资占GDP比例、受教育程度等来评估。

2025绿色发展指标

2025绿色发展指标

2025绿色发展指标
2030年绿色发展指标是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持续发展方
面的表现的重要指标。

以下是2025年绿色发展指标的一些关
键方面:
1. 可再生能源占比: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包括太阳能、风能、水力能源等。

2. 温室气体排放: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包括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的排放量。

3. 空气质量: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空气污染情况,包括细颗粒物、臭氧和二氧化氮等污染物的浓度。

4. 水资源管理: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情况,包括水污染治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

5. 生态保护: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情况,包括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和数量、野生动物的保护等。

6. 垃圾处理: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垃圾处理情况,包括垃圾的分类处理、垃圾填埋量和垃圾焚烧量等。

7. 可持续交通: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交通系统的可持续性,包括公共交通的发展、电动车辆的普及等。

8. 绿色产业发展: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绿色产业的发展情况,
包括清洁能源产业、环保技术和可再生材料等绿色产业的增长。

这些绿色发展指标将帮助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表现,并推动其实施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发展政策和措施。

绿色发展评价指标

绿色发展评价指标

绿色发展评价指标
绿色发展评价指标是用来衡量和评估一个国家、地区或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友好程度的标准和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衡量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1. 碳排放量:一个国家或企业的碳排放量是评估其碳足迹的重要指标。

通过衡量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可以评估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

2. 能源消耗效率:评估能源消耗效率是评估一个国家或企业能源利
用效率的关键指标。

这包括对能源的有效利用和减少能源浪费的措施。

3. 再生能源比例:再生能源比例是评估一个国家或企业对可再生能
源的利用程度的指标。

这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比例。

4. 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效率是评估一个国家或企业对水资
源的有效利用程度的指标。

这包括节约用水、水资源回收利用等措施。

5.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评估一个国家或企业对生态系统
保护和物种保护的重要指标。

评估其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投入。

6. 废弃物管理:废弃物管理是评估一个国家或企业对废弃物处理的有效性的指标。

包括废弃物减量、分类回收和危险废物处理等方面。

7. 环境监测与治理:环境监测与治理是评估一个国家或企业环境保护措施的重要指标。

包括环境监测系统的建立、环境治理政策的实施和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等方面。

这些绿色发展评价指标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和组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同时,这些指标也可以作为国际间或行业间对比的基准,促进合作和共享经验,推动全球绿色发展。

《北京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指标参考值

《北京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指标参考值

一、概述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关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北京市政府也在积极推动绿色发展,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本文将对北京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的指标参考值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推动北京市的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空气质量1. PM2.5浓度根据国家环保部门的要求,PM2.5浓度在24小时内不得超过35微克/立方米,年均值不得超过15微克/立方米。

而北京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中对PM2.5浓度的参考值要求更加严格,将24小时内的限值控制在30微克/立方米以下,年均值在12微克/立方米以下。

2. PM10浓度同样受到严格控制,24小时内限值不得超过70微克/立方米,年均值不得超过40微克/立方米。

而北京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对PM10浓度的要求也在更严格的范围内,将24小时内的限值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以下,年均值在30微克/立方米以下。

三、水质1. 饮用水水质北京市对饮用水的水质要求非常严格,要求符合GB5749-2006《饮用自来水卫生标准》的相关规定。

其中,总大肠菌裙不得检出,氨氮不得超过0.5毫克/升,铅含量不得超过0.01毫克/升等。

2. 地表水质量地表水分类标准分为Ⅰ、Ⅱ、Ⅲ、Ⅳ、Ⅴ五类,北京市要求地表水质量等级不低于Ⅳ类标准。

四、固体废弃物处理1.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北京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要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在95以上,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2.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合格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合格率要求在90以上,实现工业固体废物的安全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五、绿色能源利用1. 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北京市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要求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以上。

2. 低碳能源消费比重北京市要求低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以上,促进清洁能源的利用。

六、生态建设1. 绿地覆盖率北京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要求绿地覆盖率不低于50,促进城市绿化和生态环境改善。

绿色发展三大指标体系

绿色发展三大指标体系

绿色发展三大指标体系绿色发展是指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发展方式,其核心在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各国的共同关切。

为了引导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兼顾生态环境,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

本文将介绍绿色发展三大指标体系。

一、生态指标体系生态指标体系主要衡量生态系统状态和功能,涵盖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

主要指标包括:1、森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是衡量森林面积与总土地面积之比。

森林覆盖率较高意味着生物多样性相对较高,氧气产生更多,碳排放越少。

森林也发挥了一定的灌溉、护土、涵养水资源等方面的作用。

保持森林覆盖率的稳定和提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和国内政策的重要目标。

2、水土保持率水土保持率是指使用不同技术手段,减少水流和风吹的侵蚀作用,保持土地肥沃而不流失的程度。

保持水土的稳定可以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预防洪涝灾害,同时也增加了土地肥沃度和农业产量。

水土保持率是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3、生态系统修复能力生态系统修复能力是指生态系统对自然和人为干扰的反应和恢复速度,包括草原、湿地、山地等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高,能够更快地适应和恢复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也会相应提高。

生态系统修复能力是衡量生态环境影响程度的一个关键指标。

经济指标体系主要表征社会经济运行的发展水平和效率,其核心是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

其中主要指标包括:1、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是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的重要测度,通常用年度GDP增长率表示。

在绿色发展中,经济增长要以绿色低碳的方式为主导,有效控制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等环境问题。

绿色经济增长率应该是经济指标的优先指标。

2、资源消耗率资源消耗率是指单位GDP所需要的资源量,即资源利用效率。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同时也能减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资源消耗率是衡量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绿色发展三大指标体系

绿色发展三大指标体系

绿色发展三大指标体系
绿色发展三大指标体系
绿色发展就是一种持续发展的模式,把环境的美好价值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绿色发展的发展指标系统有三个核心指标:生态系统健康、生态经济增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系统健康
生态系统健康是衡量绿色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涉及生态系统的多种类型,包括森林、湿地、湖泊、河流、海洋、灌溉系统、农业地区、城市、海湿地、湿地保护林等。

生态系统健康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定义和衡量:森林覆盖率、植物多样性、动物多样性、水质、土壤质量、能源效率和温室气体排放等。

二、生态经济增长
生态经济增长是指以可持续的方式促进经济社会活动的增长,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实现市场结构的建设、确保社会公平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一般可以通过检测和计算森林覆盖率、土地生产力、湿地、河流、海洋和水循环的状况、资源利用和保护,以及增加生态、环境和资源管理的效率来衡量生态经济增长状况。

三、社会可持续发展
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发展方式的综合衡量,集中体现了人们的社会和经济利益,以及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的福祉、可持续性。

这一维度涵盖了政治方面的民主、法治、自由、公正等,经济方面的就
业、收入分配、财富分配等,社会福利方面的医疗服务、教育、技术推动和社会安全网等,以及社会文化方面的艺术、传统和宗教信仰。

绿色发展指标标准体系

绿色发展指标标准体系

附件1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一级指标 序号 二级指标 计量单位 指标类型 权数(%)数据起源一、资源利用(权数=29.3%)1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 1.83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 2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 2.75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 3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2.75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4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 2.75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5 用水总量 亿立方米 ◆ 1.83 水利部6万元GDP用水量下降% ★ 2.75水利部、国家统计局 7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率% ◆ 1.83水利部、国家统计局 8农田浇灌水有效利用系数— ◆ 1.83 水利部9耕地保有量亿亩 ★ 2.75 国土资源部 10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万亩 ★ 2.75 国土资源部 11单位GDP建设用地面积降低率% ◆ 1.83国土资源部、国家统计局12资源产出率万元/吨 ◆ 1.83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 13通常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 0.92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率14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 0.92 农业部一级指标 序号 二级指标 计量单位 指标类型 权数(%)数据起源二、环境治理(权数=16.5%) 15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降低% ★ 2.75 环境保护部 16氨氮排放总量降低% ★ 2.75 环境保护部 17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降低% ★ 2.75 环境保护部 18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降低% ★ 2.75 环境保护部 19危险废物处理利用率% △ 0.92 环境保护部 2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1.83住房城镇建设部21污水集中处理率% ◆ 1.83住房城镇建设部22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 △ 0.92住房城镇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国家统计局一级指标 序号 二级指标 计量单位 指标类型 权数(%)数据起源三、环境质量(权数=19.3%) 23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2.75 环境保护部 24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下降% ★ 2.75 环境保护部 25地表水达成或好于Ⅲ类水体百分比% ★ 2.75环境保护部、水利部26 地表水劣V 类水体百分比% ★ 2.75环境保护部、水利部27 关键江河湖泊水功效区水质达标率% ◆ 1.83 水利部28 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成或优于Ⅲ类百分比% ◆ 1.83环境保护部、水利部29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百分比% ◆ 1.83国家海洋局、环境保护部30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 0.92 农业部31 单位耕地面积化肥使用量千克/公顷△ 0.92 国家统计局32 单位耕地面积农药使用量千克/公顷△ 0.92 国家统计局一级指标 序号 二级指标 计量单位 指标类型 权数(%)数据起源四、生态保护(权数=16.5%) 33森林覆盖率% ★ 2.75 国家林业局 34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 ★ 2.75 国家林业局 35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 ◆ 1.83 农业部 36自然岸线保有率% ◆ 1.83 国家海洋局 37湿地保护率% ◆ 1.83国家林业局、国家海洋局38陆域自然保护区面积万公顷 △ 0.92环境保护部、国家林业局39 海洋保护万公顷 △ 0.92 国家海洋局40 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万公顷 △ 0.92 水利部41 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 ◆ 1.83 国家林业局42 新增矿山恢复治理面积公顷 △ 0.92 国土资源部一级指标 序号 二级指标 计量单位 指标类型 权数(%)数据起源五、增加质量(权数=9.2%) 43人均GDP增加率% ◆ 1.83 国家统计局 4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 ◆ 1.83 国家统计局 4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1.83 国家统计局 46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1.83 国家统计局 47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 比重% ◆ 1.83 国家统计局一级指标 序号 二级指标 计量单位 指标类型 权数(%)数据起源六、绿色生活(权数=9.2%) 48公共机构人均能耗降低率% △ 0.92 国管局 49绿色产品市场拥有率(高效节能产品市场拥有率)% △ 0.92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质检总局50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加率% ◆ 1.83 公安部 51绿色出行(城镇每万人口公共交通客运量)万人次/万人△ 0.92交通运输部、国家统计局52 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 △ 0.92住房城镇建设部53 城市建成区绿地率% △ 0.92住房城镇建设部54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 1.83 水利部55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 0.92国家卫生计生委一级指标 序号 二级指标 计量单位 指标类型 权数(%)数据起源七、公众满意程度 56公众对生态环境质量满意程度% — — 国家统计局注:1.标★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纲要》确定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标◆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相关加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见》等提出关键监测评价指标;标△为其它绿色发展关键监测评价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水行业绿色发展评价标准》指标说明
(一)产业政策
按照产业结构指导目录(2011年版,2013年修订)、《水泥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本)等,查阅企业环评报告、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结合实际调研情况,对比企业产业政策符合性。

(二)资源能源利用
主要结合企业能评、能审报告、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生产台账记录及现场检查情况等,对比相关标准评价。

主要参考标准:
1.《河南省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
2.《国家鼓励的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目录》(2016年版)
3.《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16780-2012)
4.《水泥工厂节能设计规范》(GB50443-2016)
(三)清洁生产
参照企业最近一轮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及验收意见,以及绿色工厂评价报告、网上公示资料等,结合生产现场调研情况、行业专家意见等进行评分。

(四)全过程污染防治
4.1 绿色矿山
对于含矿山的水泥企业,应参照《非金属矿绿色矿山建设规范》(DB41/T 1666-2018),开展水泥矿山现场调研,查阅企业绿色矿山相关批复文件或工程资料,进行评分。

4.2 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
根据《河南省2019年工业炉窑治理专项方案》、《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15-2013)、企业排污许可证及其他相关标准,对比企业监测资料进行评价。

4.3 无组织排放治理
“五到位,一密闭”中,“五到位”即:
1.生产过程收尘到位,生产工艺产尘点设置集气罩并配备除尘设施,不能有可见烟尘外逸;
2.物料运输抑尘到位,粉状、粒状物料及燃料运输采用密闭皮带、密闭通廊、管状带式输送机或密闭车厢、真空罐车、气力输送等密闭方式,汽车、火车、皮带输送机等卸料点设置集气罩或密闭罩,并配备除尘设施;
3.厂区道路除尘到位,路面实施硬化,定时进行洒水清扫,出口处配备车轮和车身清洗装置;
4.裸露土地绿化到位,厂区内可见裸露土地全部绿化,确实不能绿化的尽可能硬化;
5.无组织排放监控到位,因企制宜安装视频、空气微站、降尘缸、TSP(总悬浮颗粒物)等监控设施。

“一密闭”即:厂区内贮存的各类易产生粉尘的物料及燃料全部密闭,禁止露天堆放。

4.4 污染防治技术
按照《水泥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试行)》《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范》等相关要求,对比企业情况进行评分。

4.5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
结合企业环评、清洁生产、应急预案、排污许可等相关技术资料及批复文件,明确企业各类固废种类及产生量,结合现场调研处理处置规范性进行评价。

4.7 跑、冒、滴、漏
根据厂区内规范整洁情况,是否存在“跑、冒、滴、漏”等进行评价。

(五)环境监控与管理
5.1 环境监控
参照2019年我省及各地大气污染攻坚中对企业在线监控措施、无组织排放监控措施要求,对比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评价。

5.2 环保手续
查阅环评批复、竣工验收批复等相关环保手续资料,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情况,进行评价。

5.3 排污许可
查阅企业排污许可证(正本、副本)及申报技术资料等,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情况,进行评价。

5.4 环境信用评价
此项仅对2018年度纳入环保部门环境信用评价的企业开展,可由当地环保部门相关科室提供有关企业信用评价结果。

5.5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查阅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截至目前,环境管理体系最新标准为ISO14001-2015。

5.6 环境风险防范
通过查阅企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文本、备案文件,结合现场调研情况,评判企业环境风险防范指标。

5.7 环保守法情况
结合网上查阅资料,当地人员访谈,环保部门及企业工作记录等进行评价。

5.8 企业环境管理部门及制度
结合企业现有管理制度、部门设置、人员情况,并查阅环境台账进行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