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经典需求理论(上)解析

合集下载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一节基数效用论一、效用与选择1.消费者是如何选择他们最喜欢的商品组合?怎样解释我们所观察到的需求行为?2.案例:牛奶消费与白酒相比较3.人们消费的基本原则–人们总是倾向于选择他们最偏好(评价最高)的产品与服务。

二、效用(Utility)1.效用: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satisfaction) 。

注(1)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

效用本身不包含有关是非的价值判断。

效用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

(2)效用绝不是可以观察与度量的心理函数。

它仅仅是经济学家用来理解个人选择行为一种科学工具。

2.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把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用具体的数字来衡量所表达出来的效用。

3.效用的解释——主观心理感觉例子一:《最好吃的东西》免子和猫争论,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

免子说,“世界上萝卜最好吃。

萝卜又甜又脆又解渴,我一想起萝卜就要流口水。

”猫不同意,说,“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老鼠。

老鼠的肉非常嫩,嚼起来又酥又松,味道美极了!”免子和猫争论不休、相持不下,跑去请猴子评理。

猴子听了,不由得大笑起来:“瞧你们这两个傻瓜蛋,连这点儿常识都不懂!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是桃子!桃子不但美味可口,而且长得漂亮。

我每天做梦都梦见吃桃子。

”免子和猫听了,全都直摇头。

那么,世界上到底什么东西最好吃?说明了效用完全是个人的心理感觉。

不同的偏好决定了人们对同一种商品效用大小的不同评价。

例子二:《钻石和木碗》一个穷人家徒四壁,只得头顶着一只旧木碗四处流浪。

一天,穷人上一只渔船去帮工。

不幸的是,渔船在航行中遇到了特大风浪,被大海吞没了。

船上的人几乎都淹死了,穷人抱着一根大木头,才得幸免遇难。

穷人被海水冲到一个小岛上,岛上的酋长看见穷人头顶的木碗,感到非常新奇,便用一大口袋最好的珍珠宝石换走了木碗,还派人把穷人送回了家。

一个富翁听到了穷人的奇遇,心中暗想,一只木碗都能换回这么多宝贝,如果我送去很多可口的食物,该换回多少宝贝!”于是,富翁装了满满一船山珍海味和美酒,找到了穷人去过的小岛。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经典需求理论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经典需求理论

定义3.C.1 如果X上的偏好关系≥在极限下被保持,即 对于任意二元序列
{(xn ,
yn )}n1,
xn

yn, x

lim
n
xn,
y

lim
n
yn
我们有x≥y,则称该偏好关系是连续的。
等价表示:对于所有x,上等值集和下等值集均为闭 集。 证明这两个定义之间的等价性。 词典式偏好是不连续的。
y1
定义1.B.6 如果对于每个x,均有,对于任意
(0,1), y x, z x, y z y (1)z x
则称X上的偏好关系是严格凸的。 定义1.B.7 如果所有无差异集均通过射线的等比例 扩展联系在一起:即,若x~y,则对所有α≥0均 有αx~αy,则称 X RL上的单调偏好关系是位似 的。
注意:间接效用函数依赖于被选中的效用函数形式。 例3.D.2 效用函数 u(x1, x2 ) ln x1 (1 ) ln x2
习题
某消费者具有如下形式的效应函数
u(x1, x2 ) u(x1) x2
其中物品1是一个离散的物品,其可能的消费水平是 x1 0 or x1 1 假设u(0)=0,p2=1 该消费者具有何种类型的偏好;价格p1低于何种水平 时,消费者才会明确选择x1=1;其相关的间接效应 函数的代表形式是什么?
u(x( p, w)) w

u(x( p, w)) Dwx( p, w)
p Dwx( p, w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例3.D.1 从C-D效用函数导出需求函数。L=2时,C-D 效用函数为 u(x1, x2 ) Ax1 x12 , A 0, (0,1) UMP问题是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需求和消费者行为)【圣才出品】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需求和消费者行为)【圣才出品】

第5章需求和消费者行为5.1 复习笔记一、选择和效用理论1.消费者的选择在解释消费行为的过程中,经济学依赖于一个基本的前提假定,即人们倾向于选择他们认为最具价值的那些物品和服务。

也就是说,消费者运用有限的货币收入,通过有选择的购买行为以取得最大的效用。

消费者的选择由两个因素决定:(1)消费者的偏好;(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所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价格水平。

2.效用(1)效用的概念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或劳务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是消费者的一种心理感受而不是物品的客观用途。

同一商品效用的大小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

对效用的不同度量形成了两种效用理论,即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

(2)基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它认为效用的大小可以计量并且不同消费者的效用可以进行加总计算,因此可以用基数1、2、3等来表示效用,其计数单位就是效用单位。

基数效用论采用边际分析法分析消费者的均衡问题。

(3)序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对基数效用论的补充和完善,它认为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

序数效用论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分析消费者的均衡问题。

二、边际效用分析1.边际效用与总效用(1)边际效用的定义边际效用是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其表达式为:()TU Q MU Q∆=∆其中,为消费者对商品的消费数量,为总效用函数。

当商品的增加量趋Q ()TU f Q =于无穷小,即时,边际效用也可以表示为:0Q ∆→()()d lim d Q TU Q TU Q MU Q Q ∆→∆==∆(2)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关系总效用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从一定数量的商品和劳务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总的满足。

边际效用是指每增加(减少)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量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量。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个体经济单位(如消费者、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及其相互作用,通过研究供求关系、价格机制等现象来解释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

它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在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理论方面1.需求理论需求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石之一。

它研究的是消费者在市场中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行为。

通过研究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弹性、消费心理、收入水平等因素,可以预测市场上产品的需求量及价格变动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这对于生产者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和市场营销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2.供给理论供给理论研究的是生产者在市场中销售商品和服务的行为。

通过研究供给曲线、成本与产量关系等因素,可以分析生产者在不同条件下的供给行为及其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供给理论在市场经济中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市场效益。

3.均衡理论均衡理论是研究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平衡状态的理论。

通过分析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的关系,可以确定市场价格和市场出清量。

均衡理论对于解释市场价格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例如,当市场需求增加时,价格往往上升,从而激励生产者增加供应来满足需求,最终达到市场的均衡状态。

二、实践方面1.企业决策微观经济学理论在企业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企业的生产活动、定价策略、市场营销等都离不开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分析和预测。

通过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企业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市场的变化、优化商品结构并提高市场竞争力。

2.政府政策微观经济学在政府制定经济政策中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可以通过对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分析来确定控制价格上涨、促进经济增长和调控市场波动的政策措施。

例如,当市场失衡严重时,政府可以通过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来调整市场均衡。

3.个人决策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需要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做出决策。

例如,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要考虑品质、价格、个人需求等因素,通过使用需求理论可以找到最佳消费组合。

此外,工资谈判、投资决策等经济活动也需要考虑到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原理。

微观经济学—— 需求理论

微观经济学—— 需求理论
.
二、需求函数
二、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Demand Function)反映了某一商品的需求量Q与其影响该需
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价格和收入等)的依存关系。 1、影响需求的变量 (1)商品的价格P。通常,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
求量Q与该种商品的价格成负相关关系,即P↑,Q↓; P ↓ ,Q ↑ (2)消费者的收入M。通常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
相关产品的另外一种关系是替代品 ◆如果两种产品分别单独满足消费者同样的一种需求,则经济学上品称
为两种产品互为替代(substitution goods)。如果1、2两种商品互为替 代品,则有,第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则第二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第二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则第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下降。 ◆如果两种商品既不是互补品,也不是替代品,则经济学上称它们为互 为独立品(independent goods)。即如果1、2两种产品互为独立品, 则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不影响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
.
二、厂商
厂商(firm)也叫企业,也是经济活动中最基本的微观经济 主体之一,在经济活动中通常是商品和劳务的提供者以及 生产要素的需求者。
1、厂商的收入 厂商向居民出售商品和劳务,从而实现资金回流,形成厂 商的收益。
2、厂商的支出 通常厂商要向居民购买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和 知识等要素,向政府购买适于企业生产的外部条件,如安 全保卫、良好的环境等公共产品。
第二讲 市场需求原理
.
第一节 微观经济主体
微观经济主体(Economic Units)是指参与微观经济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经济学 家们把微观经济主体抽象概括为居民、厂商和政府。
一、居民 居民也叫家庭,是经济活动中最基本的微观经济主体之一,在经济活动中通 常是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者以及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在经济学中,居民具有很 强的消费者的特点。

宏微观经济学供求理论

宏微观经济学供求理论
(一)需求价格弹性(重点掌握) 1、定义: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 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
四、弹性理论
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 减少的百分比。 2、计算公式:
需求量变动% 需求价格弹性(Ed)= (△Qd/Qd) 价格变动%(△P/P)
注意:上式为计算价格弹性的一般公式。但 在具体计算时,又可以有两种算法:一种是计算 点弹性,另一种是计算弧弹性。注意区分“点弹 性”与“弧弹性”的区别,上述方法计算的弹性 称为“弧弹性”。
五、蛛网理论(一般了解)
(2)扩散型:当D的斜率>S的斜率时, 即|EDP|<|ESP| ; (3)封闭型:当D的斜率=S的斜率时, 即|EDP|=|ESP| 。
5、供给量的变化与供给的变化:供给 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 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 表现为同一条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如图5 所示);供给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 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供给 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平行移动(如 图6所示)。
P
C 0 A
B S
P
(四)供给弹性(一般掌握) 1 、含义:是指攻击量相对价格变化作 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 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 少的百分比。 2、计算公式
供给量变动%(△QS/QS) 供给价格弹性(ES) 价格变动%( P/P) △ =
3、分类
类别 富有 弹性 缺乏 弹性
系数
含义
图形 P 0
D1 P P1 D D0 E1 2 P0 E0 E2 P2
S
0
图8
Q
P P1 D E1 S1 S0 E0 S2 P0 E2 P2 0 图9
Q
1 、含义:所谓供求规律,就是反映供 求状况与价格之间的变化关系,即供求关 系决定价格,价格反过来又影响供求关系。 价格成为调节供求关系的桥梁和纽带,价 格的这种作用就称为价格机制。

西方经济学(微观)(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西方经济学(微观)(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O
Q2 Q0 Q1
Q
2.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D S2 S0 S1
P
S↑ 右移→ P(均衡)↓
S↓ 左移→ P(均衡)↑
E2
P2 E0
P0
P1
E1
结论是: ①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
反方向变动。
②供给变动引起均衡数量
O
Q2 Q0 Q1 Q 同方向变动。
3、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前苏联政府向观光客骄傲地宣称:为了使欣赏歌 剧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我们最好座位的票价只要4 美元。纽约百老汇类似的演出,票价高达60美元。我 们的低票价政策使得所有的老百姓都可以看得起歌剧!
这似乎是一个令人羡慕的事实。但从经济学的观 点来看,我们要问:当票价定得这么低时,是不是每 一个要看歌剧的前苏联人民,都能买得到票呢?前苏 联政府的这种补贴是否符合资源的有效利用呢?
P(价格高)↑ → D(需求量少)↓ ②其他商品的价格
互补关系:汽车 P ↑→汽油 D↓ 两种互补商品 之间价格与需求 成反方向变动。
替代关系:羊肉 P ↑→牛肉D ↑ 两种替代商品 之间价格与需求 成同方向变动。
③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以及社会收入分配 平等程度。
④消费者嗜好。 偏好程度↑→该商品D↑
③ P0时: DE=SE→达到均衡
用经济模型来表示均衡条件 D = f(P) S = f(P) D=S
Q
三、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1.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P D2 D D1
S
D↑(右移)→ P(均衡)↑ D↓ (左移) → P(均衡)↓
P1
E1
P0
P2
E0
E2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理论——需求与供给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理论——需求与供给

35
某大都市为了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努 力增加牛奶供给,从国外引进优良品种的奶牛。 经过几年的努力,牛奶的供给水平迅速提高。但 随着人民的收入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 出生率又稳定下降,对牛奶的需求量反而下降, 一时造成牛奶供过于求,奶牛场的收支入不敷出, 亏损日甚。进一步提高价格,需求量还会下降; 若降低价格,需求量估计也只是上升无几。反复 考虑,最后决定忍痛宰牛。
但是,由此而可能产生的麻烦,当时看来 是估计不足的。
2020/10/23
14
需求曲线的特征
一般情况下,需求曲线是一条从左上向右 下倾斜的曲线,即斜率为负。这表明P、Q 呈反向变动关系。
需求曲线的斜率,可以因点(价格)的不 同而发生变化。
当需求曲线是直线时,斜率在各点上相同。
2020/10/23
Pe
2020/10/23
42
几点结论
当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时,市场达到了均衡,此 时市场出清(Market-clearing)
市场机制(Market Mechanism)就是在自由市场经济 中价格不断变动直至市场出清的趋势。这一均衡的形成 是市场供求自发调节的结果,当供过于求,厂商降低价 格,当供不应求,消费者抬高价格,价格象一只看不见 的手调节着经济,使市场自动恢复到均衡状态。
潜在的买主
需求
2020/10/23
潜在的卖主
供给
38
1、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p
Pe
O
2020/10/23
S
均衡价格
均衡数量
E
均衡点
市场出清
D
Qe
Q
39
2、均衡价格的形成
下表表示某种商品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12/14 12
偏好关系的基本性质(续九)
• 换句话说,局部非饱和性偏好不以“商 品数量多优于数量少”为条件,因而也 就不必将bads换成抵消其负面影响的商 品或服务,就可以应用。所以,局部非 饱和性是比单调性更弱的合意性假设。
2018/12/14
13
偏好关系的基本性质(续十)
• 给定偏好关系≥和一个消费束x,可以定 义三个相关的消费束集合。 • 包含点x的无差异集是所有与x无差异的 消费束的集合:{y∈X:y~x}。 • 消费束x的上等值集是所有至少与x一样 好的消费束的集合:{y∈X:y≥x}。 • x的下等值集则是所有x至少与之一样好 的消费束的集合:{y∈X: x≥y }。
2018/12/14 8
偏好关系的基本性质(续六)
• 局部非饱和性偏好的含义是,对于任何 一个消费束x∈RL+和任意一个距x任意小 的距离ε>0,在这一距离内均存在优于x 的另一个消费束y∈RL+ 。因此,在局部 非饱和假设的情况下,一个人的偏好可 以在X中不断地改善。 • 图3.B.1中,圆心是x,圆半径是ε。只要y 位于圆周之内,就有║y-x║≤ε。
2018/12/14 20
偏好关系的基本性质(续十五)
2018/12/14 11
偏好关系的基本性质(续八)
• 第二,教材59页上提到,局部非饱和性 排除了所有商品都是bads的极端情况, 否则无任何消费的0点将是饱和点。但教 材58页提到,优于x的y中,所有种类的 商品可能都比x中的少,如教材59页图 3.B.1所示。这意味着消费束中可能有某 些种类的商品是bads,这才会导致消费 者更偏好消费束中goods和bads的数量都 少于x的y。
2018/12/14 16
无差异曲线与凸性偏好
2018/12/14
17
偏好关系的基本性质(续十二)
• 对定义3.B.4可用上图说明。图中,y, z位 于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如果无差异曲 线是凸的,则ay+(1-a)z必然位于该线及 该线右上方,而符合y≥x,z≥x的x必然位 于该线及该线左下方,因而必然有ay+(1a )z ≥ x 。 • 凸偏好关系意味着人们倾向于选择多元 化的产品组合。
2018/12/14 19
偏好关系的基本性质(续十四)
• 严格凸性假设是边际替代率递减假设的 一般化。 • 边际替代率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 条件下,为多得到一单位某种产品而愿 意放弃的另一产品的数量。 • 边际替代率递减,意味着随着某种产品 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为多得到一单位 该产品而愿意放弃的另一产品的数量越 来越少。
2018/12/14 14
图3.B.2(b) 一般的无差异曲线
2018/12/14
15
偏好关系的基本性质(续十一)
• 凸曲线即碗形曲线。形象说法,从上往 下看,凸就是凸,凹就是凹。 • 定义3.B.4 若对于每个x∈X,上等值集: {y∈X:y≥x}是凸的;也就是说,若y≥x, z≥x,就有对于任意a∈[0,1](即0≤a≤1), 有ay+(1-a)z≥x,则称X上的偏好关系≥是 凸的。
2018/12/14 18
偏好关系的基本性质(续十三)
• 定义3.B.5 若对于每个x,均有:y≥x, z≥x,及y≠z,则对任意a∈(0,1)(即0<a <1),有ay+(1-a)z>x,称为X上的偏好 关系≥是严格凸的。 • 凸性偏好并不否认无差异曲线有可能是 一条直线,至少某一段是直线,如教材 62页图3.B.4所示。但此图虽不违反凸性 偏好假设,但违反严格凸性偏好假设。
• 除了满足理性偏好的条件外,在经典需 求理论中分析的偏好还需要满足合意性 假设与凸性假设。 • 合意性假设是对“什么合乎意愿”的假 设。比如说,假定“商品数量多优于数 量少”通常是合理的,这就是一种合意 性假设。因此有定义3.B.2
2018/12/14 5
偏好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基本性质(续三)
• 定义3.B.2 若x∈X及y» x意味着y>x,则 称X上的偏好关系≥是单调的。如果y≥x和 y≠x意味着y>x,则它就是强单调(或严 格单调)的。 • 该定义意味着,如果偏好满足合意性, 则如果消费的商品增多,消费者的感觉 会更好。
• 定义3.B.1(定义1.B.1) 若偏好关系≥满 足下面两个性质,则称该偏好关系是理 性的: • 1.完备性。对于任意x,y∈X,或者x≥y, 或者y≥x,或者两者同时成立。 • 2.传递性。对于任意x,y,z∈X,若有x≥y, 且y≥z,则有x≥z。
2018/12/14 4
偏好关系的基本性质(续二)
2018/12/14 9
图3.B.1 局部非饱和性偏好的检验
2018/12/14
10
偏好关系的基本性质(续七)
• 对于图3.B.1,需要说明两点: • 第一,该图只表明上述圆中存在着优于x 的y,并不是说小圆中的任意一个消费束 都优于x。例如,如果图中所有商品都是 goods,则按照“商品数量多优于数量少” 的合意性假设与严格单调,小圆中位于x 右上方的各消费束是优于x的,而图中位 于x左下方的y是劣于x的 。
第3章 经典需求理论(上)
目录
• • • • 一、偏好关系的基本性质 二、偏好和效用 三、效用最大化问题 四、支出最小化问题
2018/12/14
2
偏好关系的基本性质
• 经典需求理论中,消费者行为分析始于 在消费集X RL+中的消费束上明确消费 者的偏好。
2018/12/14
3
偏好关系的基本性质(续)
2018/12/14 6
偏好关系的基本性质(续四)
• 满足单调的偏好意味着消费者在增加某 一部分商品消费时,可能感觉不到与之 前的差异; • 而严格单调意味着,只要消费者在保持 其他商品消费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某种商 品消费,就会使自身的感觉变好。
2018/12/14
7
偏好关系的基本性质(续五)
• 对于某些有害品,也可以将其换成抵消 其负面影响的商品或服务,(例如将垃 圾换成环卫工人的服务)使之满足合意 性假设。 • 定义3.B.3 若对于每一个x∈X和每一个ε >0,存在y∈X,使得║ y-x║≤ε,且y>x, 则称X上的偏好关系是局部非饱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