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况要做肠镜检查

合集下载

建议体检要做一次肠镜检查!尤其是这三类人

建议体检要做一次肠镜检查!尤其是这三类人

建议体检要做一次肠镜检查!尤其是这三类人2018年《中国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策略专家共识》指出结直肠癌发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消化系统发病率第2位、患病率第1位的恶性肿瘤。

每年新发病例42.92万人,死亡28.14万人。

85%以上的结直肠癌发现即已属晚期。

从新确诊患者的年龄分布来看,确诊患者的中位年龄已经从2001-2002年的72岁降至2015-2016年的66岁。

其中,50岁以下人群中将诊断出近1.8万例结直肠癌,占所有新发病例的12%。

肠癌发病年龄正在年轻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很多人也理解了健康体检的重要意义。

体检除了抽血、胸片、B超、心电图等常规检查之外,要不要包括肠镜等特殊检查?答案是肯定的。

肠镜检查是发现结直肠癌最有效的检查。

那么哪几类人需要在体检的时候需要做一次肠镜检查呢?根据结直肠癌的发病特征看,该病的发病率在40岁时开始上升,在60-75岁达高峰,一般建议45岁为肠癌筛查的起始年龄,部分专家建议40岁开始筛查。

早期发现的肠癌可以大大改善肠癌患者的预后及五年生存率。

根据我国国情和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征,符合以下①和②~③中任一项者均应列为高危人群:①年龄40-75岁,男女不限;②粪便隐血试验(FOBT)阳性;③既往有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或UC、克罗恩病(CD)等疾病。

除高危人群之外,普通人群也建议参与主动筛查。

以上三类人群临床可能有以下症状或病史:不明原因的腹泻、腹痛、腹胀、便血、黑便、大便潜血阳性;或者有大便习惯改变;腹部有摸到包块;原来有肠道手术史或原来有肠息肉病史;食欲下降;体重下降或贫血;有癌症家族史;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等。

肠镜检查主要是为了能够观察到肠道内黏膜的情况,用来了解肠道里面是否存在病变以及病变的具体情况,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在肠镜下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或者行镜下治疗术。

肠镜属于消化内镜,可以分为电子结肠镜和小肠镜。

电子结肠镜主要是了解结肠病变,而小肠镜主要是检查小肠。

这些症状要做胃肠镜检查

这些症状要做胃肠镜检查

这些症状要做胃肠镜检查*导读:通过胃镜可以直观地看到是否有食管炎、食管溃疡、食管肿瘤、胃食管反流病、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胃肿瘤、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肿瘤等50多种疾病。

……刘海峰,武警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消化科副主任、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胃肠镜诊疗技术,开展了放大色素胃镜检查,胃镜下射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癌、直肠癌狭窄支架安置术,内镜下早期癌黏膜切除术,ERCP等多项新技术新业务。

目前,胃肠镜不仅是诊断消化道疾病的最重要的工具,借助内镜还可以进行多种消化道疾病的治疗。

内镜的发展已进入了诊断和治疗并举的时代。

胃肠镜检查在临床应用已有50多年历史了,在我国普及胃肠镜检查也已20余年了。

随着纤维光导技术、电子技术、超声等高新技术在胃肠镜中的应用,检查的舒适程度和诊断水平也明显提高。

通过“镜子”能看到哪些胃肠道疾病电子胃肠镜在其发出的冷光引导下,将柔软而有韧度的直径大约3.5mm~8mm的镜子送达所要检查的部位,冷光照亮了狭长的食管、膨大的胃腔和弯曲的十二指肠、结肠、直肠。

镜前端的微型摄像机,同步敏锐地摄录下管腔内的图像,如黏膜的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出血、色素沉着、息肉、肿瘤、黏膜肥厚、血管走向、静脉曲张及腔内异物都能分辨,图像动态地呈现于电视屏幕上,把消化道的病变看得清清楚楚。

通过胃镜可以直观地看到是否有食管炎、食管溃疡、食管肿瘤、胃食管反流病、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胃肿瘤、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肿瘤等50多种疾病。

结肠镜是目前诊断大肠病变的最佳选择,可以观察到结肠和直肠黏膜的微小变化。

如肠炎、肠结核、肠息肉、肠道良性肿瘤、大肠类癌、大肠癌、结肠憩室、结肠黑变病等40余种疾病,还可以用活检钳取得米粒大小的组织,对黏膜病变定性,如炎症程度、癌的分化程度等,进行病理切片化验或其他特殊染色。

有利于了解病变的轻重,指导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或判断治疗效果。

肠镜检查必知事项

肠镜检查必知事项

肛门四周流脓、流粪或有异味的患者。
肛周瘙痒、湿润的患者。
肛门外缘或内部灼热、痛苦的患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肛门坠胀、痛苦的患者。
有过痔疮,肛周脓肿,肛瘘病史的患者。
大便坚苦,单调的患者。
那么,做肠镜检查一定要知道的是什么呢?
肠镜检查的必知事项
预约准备。肠镜安排,医院一般安排在在正常工作日内,也就是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因此,对于上班一类人来说,如果是星期天或者星期内去医院看病,你一定得预约,得请假才能去做肠镜的。
腹泻准备。做肠镜一个最基本要求是,做之前,肠子必须要清空。为此,医生要求你在检查之前,必须服一些泻药,保证肠镜的顺利进行。至少吃什么泻药,完全要按医生的说法去做。
对肠镜的一些基本认识。所谓肠镜,就是一个小摄像头,从患者的屁股后面插进去,通过图像显示,看清肠子里一些问题。因此,做肠镜是存在一些身理上的痛苦的。
肠镜检查必知事项
哪些人群是需要做肠镜检查来了解病状的呢?肠镜检查对我们肠道健康和疾病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是极为重要的检查方式。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下8种人群需做肠镜检查都是哪些,千万别错过了。
8种人群需做肠镜检查
大便带血的患者。
肛门四周有小疙瘩或有异物感的患者。

什么情况下要去做胃肠镜检查

什么情况下要去做胃肠镜检查

71什么情况下要去做胃肠镜检查⊙绵阳市绵阳肛肠医院 左小梅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2.对于早期癌、大肠息肉等需要实施激光治疗、切除治疗或在内镜下进行摘除,或已经明确上述疾病诊断,需要确定其他部位是否存在伴发性病变;3.出现下消化道出血症状,但是病因不明,包括持续性隐性出血、显性出血,为了止血、明确病因;4.存在显著肠道症状,但是经其他检查或X线钡剂灌肠不能明确肠道病变性质,怀疑为恶性病变;5.低位肠梗阻病因不明或贫血、消瘦原因不明;6.临床其他发现或系统疾病,需要借助肠镜进行辅助诊断;7.需要确定肠道疾病的累及程度和范围;8.在手术治疗之后需要进行复查;9.健康体检。

小肠镜检查的适应证包括:1.有腹泻、腹痛、贫血、腹部包块、恶心、呕吐等症状而原因不明者;2.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及原因不明的贫血;3.影像学检查如钡剂造影或其他检查不能确定肠道病变性质者;4.已确诊的肠道病变如炎症性肠病、大肠息肉病、肠结核等需定期随访复查者;5.有消化道息肉等家族史,需要进行小肠镜检查者;6.有其他系统疾病或临床其它发现,需要小肠镜检查进行辅助诊断者。

通常来讲,胃镜比结肠镜短,前者长度大约为1米,通过受检者口腔进入胃、食道、十二指肠部位进行观察,如果胃镜超细,还可以从鼻腔插入,在检查上消化道病变中非常常用;后者长度大约为1.4米,通过肛门进入直肠,最终到达小肠和大肠的接头处,在诊断直肠结肠黏膜病变中较为常用。

从前期准备来说,肠镜并不会产生痛苦,一般在早上进行检查,检查者不能吃早餐。

在检查时,管子将从口腔进入,因此会有反胃、恶心感觉,但大多可耐受,整个过程会持续 2~10分钟。

而肠镜的前期准备工作与胃镜相比较难受,检查者需要口服泻药,直至拉水状粪为止。

在检查时,管子由肛门进入体内,检查者会有大便感觉,同时感觉肚子里有气体,发胀,管子转弯时也会有痛感。

当然,疼痛程度与检查者本身对疼痛的敏感性也有关。

整个检查时间大约需要 10~20 分钟。

肠镜检查相关常识

肠镜检查相关常识

肠镜检查相关常识
肠镜检查是目前发现肠道肿瘤及癌前病变的方法。

肠镜检查是经肛门将肠镜循腔插至回盲部,通过安装于肠镜前端的电子摄像探头将结肠黏膜的图像传送到电子计算机处理中心,后显示于监视器屏幕上。

可观察到大肠黏膜的微小变化,是诊断大肠黏膜病变的首选方法。

肠镜检查的目的是检查肠道有无肿瘤、息肉、炎症、出血、溃疡、息室。

“如果出现便血、大便不规律,不明原因的明显消瘦,体力疲乏现象,尤其是便血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医生会根据初诊情况判断患者是否需要做肠镜检查。

”安阿玥说,无论哪个年龄段,不明原因的便血,血液中有黏液、体瘦疲乏,大便形状改变或规律改变,就应该做肠镜检查。

如果没有以上症状,不建议把肠镜作为常规体检。

肠镜检查是侵入性的,存在一定风险。

一般情况下,如果体检时发现血液肿瘤标记物异常,再有针对性的进行检查。

但心脏病发作期、高血压波动期、结肠有梗阻、狭窄的病人,不适合做肠镜检查。

安阿玥介绍,肠镜检查可以通过静脉注射麻醉做到无痛,但不是所有病人都适用。

而且做无痛肠镜时,病人深睡对疼痛没有感觉,不便于医生插镜,易损伤肠道壁。

是否符合无痛肠镜检查,要根据病灶位置以及具体情况,再结合病人身体状况,由有经验的医生做出判断。

肠镜检查的时间约为20分钟左右,病人在肠镜检查前几天,开始进食半流质和低渣食物,通过服药、清洁洗肠等方法排空肠道。

哪些症状需要做肠镜检查

哪些症状需要做肠镜检查

全国体检预约平台
全国体检预约平台 哪些症状需要做肠镜检查
结肠炎、肠息肉、直肠癌等肠道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电子结肠镜是目前诊断大肠粘膜病变的最佳选择。

目前结肠镜检查已不像过去人们想象的那样痛苦,大多数人都可接受。

通过肠镜器械通道还可对结肠一些疾病或病变如息肉、出血、异物等进行内镜下治疗。

那么,哪些症状需要做肠镜检查?
一般出现下列情况时需要作结肠镜(纤维结肠镜或电子结肠镜)检查:
(1)有便血或暗红色血便,考虑病变位置在结肠或直肠时。

(2)反复腹泻、便秘或大便带脓血时。

(3)不明原因的腹痛、贫血或身体消瘦时。

(4)大便习惯突然改变或排便困难时。

(5)气钡灌肠或胃肠造影发现异常,需进一步检查结肠或明确病变性质时。

(6)已发现结肠病变,考虑经结肠镜治疗时。

(7)大肠息肉或肿瘤治疗后复查时。

(8)大肠肿瘤的普查,特别是对大肠癌高发区、老年人、有大肠肿瘤家族史者进行普查时。

(9)高度怀疑血吸虫病,而多次大便检查均为阴性时。

另外,对于无大肠肿瘤家族史的一般人群,若经济条件允许,50岁应做第一次肠镜检查,若无异常,则以后每隔3-5年检查一次;若发现腺瘤性息肉应尽早摘除,术后每年进行一次肠镜复查。

若父母或兄弟姐妹等直系亲属中有肠癌患者,则应该适时接受肠镜检查;如果不到50岁的非直系亲属发现肠癌,应该前往医院就诊,及时接受肠镜检查。

本文来源:苏州入职体检/0512/cl/t40。

肠镜检查能救命!出现这22种情况必须做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能救命!出现这22种情况必须做肠镜检查!

我叔叔担心自己患糖尿病,去买了尿糖试纸,结果显示阳性。

从此之后,他很刻意地控制饮食,注重锻炼,但是尿糖依然是阳性,吃了降糖药也不见好。

后来因为药量太大而昏迷送医,但是医生查他的血糖,低于正常值,吃了东西后做糖耐量试验,血糖也正常。

这是怎么回事?”糖尿病糖尿病与肾性尿糖不同,通常1型糖尿病患者多会出现“三多一少”的现象,就是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降得快,2型糖尿病患者不一定会出现“三多一少”的现象,但是血糖已经超标。

临床上诊断糖尿病的方式为:空腹血糖在3.9-6.1毫摩尔/升为正常,若超过7毫摩尔/升即可诊断为糖尿病;餐后2小时血糖或进行糖耐量实验,血糖应小于7.8毫摩尔/升,若超过11.1毫摩尔/升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肾性糖尿尿糖显示阳性,但是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均正常,这种属于“肾性糖尿”,而不是真正的糖尿病。

这种病可能也会出现口渴、多饮、饥饿、心慌等类似糖尿病的症状,但是并不是说有了这些症状就是糖尿病。

“肾性糖尿”多因为患者的肾重吸收葡萄糖的功能减退,从而会出现糖尿的现象,而且尿糖定量、定性均不受饮食和胰岛素影响。

肾性糖尿的高危人群①怀孕女性,孕妇在怀孕的中后期可能出现肾性糖尿,等到生产结束后消失;②有家族性肾性糖尿,患者除了肾的重吸收功能减退外,其他的功能都是正常的;③患有慢性肾脏疾病,例如有慢性肾炎的患者;④患有获得性肾小管疾病,当然这类患者除了糖尿外,尿液中还会有氨基酸、磷酸盐等,甚至有骨痛、骨折等现象。

多数的肾性糖尿不需要治疗,但需要定期观察,因为有少部分患者可能会转为糖尿病。

不想错过界哥的推送?戳上方蓝字“医学界肿瘤频道”关注我们并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小症状”可能预示“大问题”。

来源丨胃肠病结肠镜检查是早期发现结直肠癌的最重要的方法,它将结肠镜经肛门插入肠腔,可以观察整个大肠肠腔内有无病变,还可以钳取小块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和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而指导治疗。

哪些病人需要做肠镜检查

哪些病人需要做肠镜检查

全国体检预约平台
全国体检预约平台 哪些病人需要做肠镜检查
胃癌,人们谈之色变,如今社会的竞争激烈,加上生活饮食不规律导致肠胃疾病人群增加,电子胃肠镜是早期发现胃癌的一个重要手段。

那么,哪些病人需要做肠镜检查?
1.有家族性息肉病的人群。

2.直系亲属中有大肠癌的患者。

亲属中有大肠癌病人,则他(她)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大肠癌的可能性更大。

3.有下腹部放射治疗历史的女性应提高警惕,一旦出现便血、下坠、排便习惯改变等直肠症状,就要及时进行肠镜检查。

4.长期粪便潜血阳性。

5.患结肠癌的病人术后发生结肠上第二次患癌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三倍。

6.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与大肠癌关系密切,其发生大肠癌的几率比正常人高6~7倍,往往在发生慢性溃疡性结肠炎10年后开始癌变。

7.经常慢性腹泻,黏液性血便,或慢性便秘的人。

8.原因不明的中下腹疼痛。

腹部肿块,不能排除大肠及回肠末端病变者。

低位肠梗阻、下消化道出血、慢性腹泻。

9.疑有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10.钡剂灌肠或肠系检查发现异常,需进一步明确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11.结肠癌手术前确定病变范围,结肠癌、息肉术后复查及疗效随访。

12.疑有良性或恶性结肠肿瘤,经X 线检查不能确诊者。

胃镜检查结束患者很快就会苏醒,在刚刚苏醒时可能会有头重脚轻、头晕等症状,需休息一会儿才能恢复正常,所以决定去医院做无痛胃镜检查,最好有人陪同,以防意外。

本文来源:苏州入职体检/0512/cl/t4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哪些情况要做肠镜检查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很多人忽视了肠道健康,忽略了肠镜检查。

有不少便血患者,有的由于惧怕肠镜检查,而宁愿被当作痔疮、痢疾反复诊治,但疗效欠佳。

对于反复便血患者,应及早行肠镜检查,明确其出血病因,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再行治疗。

哪些情况必须行肠镜检查?
1.粪便带鲜血,而又不能用痔疮解释时。

2.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脓血便,有排不尽感觉,按痢疾治疗效果不好者。

3.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异常或大便带黏液等,便秘、腹泻或两者交替,超过3周应格外注意。

4.大便形状改变,变细、变扁或有槽沟。

5.出现贫血,粪便检查反复多次或持续出现隐血者。

6.持续性下腹部不适、隐痛或腹胀、腹部肿块、体重减轻。

7.经常慢性腹泻,黏液性血便,或慢性便秘的人。

8.患结肠癌的病人术后发生结肠上第二次患癌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三倍。

9.直系亲属中有大肠癌的患者。

亲属中有大肠癌病人,则他(她)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大肠癌的可能性更大。

大肠癌是大肠粘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其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

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医学上将其分为结肠癌和直肠癌两类。

迄今为止,肠镜仍是唯一能够比较准确地检测出大肠癌的检查方法,所以有类似大肠癌症状的患者都要先接受肠镜检查。

因此,大肠癌的高危人群最好能够定期到医院进行无痛性肠镜检查。

本文来源:/changjing/201408/20140807239483.s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