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八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八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篇1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包含1个多音字:系)及新词,认读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游记中按游览顺序连段成篇的写作方法和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3. 学习“孔隙”的写法写一段话,从不同方面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了解金华双龙洞奇异的景象,产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情感。
2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想象力就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因此他们有想象的能力和基础,同时,有些学生可能已经去过金华的双龙洞,这些学生的发言、图片和录像都可能调动其他学生的想象力。
但有感情地朗读写景的,对学生来说恐怕有一定难度,还需教师指导。
写法的学习还需在深入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大胆尝试。
3重点难点1、准确把握金华双龙洞洞口、孔隙、内洞的特点,体会景观的奇异、美丽。
2、掌握孔隙写法,进行仿写练习。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词,理解相关“新绿、突兀森郁”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1.2学时重点1、重点:理解相关“新绿、突兀森郁”等词语。
理清层次。
4.1.3学时难点评1、难点:明确两条线索4.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1、揭题:今天,我们学习老作家、老教育家叶圣陶爷爷的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
2、释题:“记”是什么意思?3、读第一段。
活动2【讲授】1、激趣:听说,双龙洞的景色非常奇特,我也真想去游览一番,你们想去吗?要想去,事先要对双龙洞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
赶快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遇到生字更要多读几遍。
快读吧。
2、自由读课文。
3、检查学习字词和课文的情况。
活动3【讲授】1、看,这是什么?(出示小红旗小黄帽)谁用的?说起导游这个职业,可真好,天南海北,游山玩水。
现在,有一个当导游的机会,你们想不想当?想当的都来当吧,现在,你们都是导游,就我一个游客。
(让一个女生起立)导游小姐,你怎么安排我今天的旅游路线?教你一个方法,可以画一张游览示意图。
人教版小学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赏析《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我的家乡在浙江金华,那里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双龙洞。
四月十八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双龙洞。
我们乘着小船进入洞口。
那个洞口很窄,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我和妈妈躺在船上,爸爸和船夫在外面拉绳子,小船慢慢地移动进洞。
我感到头顶上的山石似乎要压下来,吓得不敢抬头看。
幸好,一会儿就进了洞内。
洞内宽广而奇特,各种各样的石笋、石幔、石柱形态各异,像是天然的艺术品。
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条龙形的石钟乳,一条黄龙,一条青龙,它们蜿蜒盘旋在洞顶,栩栩如生,这就是双龙洞名字的由来。
我们沿着石阶慢慢走,欣赏着洞内的奇景。
洞内还有清澈的地下河,河水凉爽宜人。
最后,我们从另一个洞口出来,结束了这次奇妙的旅程。
《记金华的双龙洞》赏析:这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游记作品,通过对双龙洞的详细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壮丽。
首先,作者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如“那个洞口很窄,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我感到头顶上的山石似乎要压下来,吓得不敢抬头看”,这些细节描绘出洞口的狭窄和进入洞内的惊险感受,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当时的紧张和惊奇。
其次,作者对洞内的景象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如“各种各样的石笋、石幔、石柱形态各异,像是天然的艺术品”、“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条龙形的石钟乳,一条黄龙,一条青龙,它们蜿蜒盘旋在洞顶,栩栩如生”,这些形象生动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想象出洞内的奇异景象,同时也揭示了双龙洞名字的由来。
最后,作者通过对整个旅程的叙述,展示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他的文字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惊叹,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热爱。
总的来说,《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优秀的游记作品,它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不仅能够让小学生了解和欣赏到自然景观的魅力,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通用6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通用6篇)《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人教社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它以精练生动的笔墨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山川景物的热爱。
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我在教学第一部分路上见闻时,设计了一个听的训练,巧妙运用媒体,激发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本领。
课件出示叶圣陶老老师先容游览的时间、所在及沿途的山、树、水等迷人景致设计了范读、赛读、配乐读等多个台阶,扎踏实实地进行了读的训练。
第二部门,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怎么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是引导学生在明白语言笔墨的过程中,睁开想像,感悟故国江山奇丽,引发热爱着故国的头脑情感。
基于对以上课本的明白,依据新课标和本文特点,特订定如下教学要求:1、使学生相识课文是按游览次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
引发学生热爱着故国奇丽江山的头脑情感。
2、学习抓住特点写风景的要领,造就学生视察事物和有层次叙述事变的本领。
3、按空间次序给课文分段,并归纳综合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
5、有情感地朗读课文。
背诵喜好的自然段。
凭据教学要求、教学重点、难点分别是:重点:领会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怪。
难点:孔隙的形貌。
游记类课文的学法。
二、说教学要领运用导读和建立景象联正当,并注意游记类文章的学法引导。
三、说教学过程〈一〉课件引路,引导学生急中生智险些全部的文章都存在重点、难点,相应的语文教学也就存在着中央关键。
究竟上,教学运动中重点关键的处置处罚优劣通常是评价一堂课乐成与否的关键。
适当运用电教本领,每每能吹糠见米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使教学工具茅塞顿开。
在先容洞口的特点时,适时出示课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形容洞口的景象。
有的说:“山很高,树很茂密。
”师随即进行词语训练,换词还可以怎么形容?立刻有同学说:“山石嶙峋,树木枝繁叶茂。
”老师随即出示课件词语“突兀森郁。
”学生通过视察画面,感悟了词义,这种教学要领较之以老师以词解词,生硬贯注无疑要高超得多。
记金华的双龙洞作文25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作文25篇记金华的双龙洞作文篇1清明时分,我们游金华的双龙洞。
来到洞口,一片阴影罩住了我们,只见左边的大石壁上刻着三个气势磅礴的繁体大字“双龙洞”。
但往里看时却发现黑压压的一片,除了厚厚的石壁,什么也没有。
难道双龙洞就是这么一个平淡无奇的洞?正奇怪着,几条小船从一个窄窄的孔隙中漂了出来。
原来入口在这里!在远处看这个孔隙,觉得它很窄,连一个弹珠都放不进去。
可是,当“身临其境”时才发觉,这么高的小船放着,还绰绰有余。
真可谓是近大远小。
我们也迫不及待地上了船,刚躺下来,里面有人就喊“拉船咯”。
小船缓缓地行进,凉凉的石壁贴面而过,不时还滴下几颗“珍珠”。
到了里面,灯火通明,豁然开朗。
眼前是一块巨大的钟乳石,像一位顶天立地的仙人爷爷,他的手里还抱着一个石球,这处景观称为“仙人抱长寿桃”。
绕过台阶,一个巨大的石碗沉稳地立在地上,里面有一些水和一个石球。
旁边一块摇摇欲坠的钟乳石像一只猴子,一只“手”还伸进了水里,美其名曰“猴子捞月”。
寻着水声,我们慢慢走到山洞深处,居然来到了一个大瀑布前。
在银白色的霓虹灯照射下,只见一条巨大的瀑布飞泻而下,猛烈地撞击下面的岩石,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
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啊!这种壮观的场面令人十分震惊。
我好奇地凑近一探,溅起来的水狠狠地泼了我一身,来了个透心凉。
在千奇百怪、形态各异的钟乳石下转了一大圈,我才依依不舍地出了美丽的双龙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作文篇2我读过叶圣陶写的《记金华双龙洞》,总想去双龙洞玩玩,今年暑假,我如愿以偿地跟爸爸妈妈到双龙洞游玩。
一路上开了三小时,才来到双龙洞口。
只见洞口的旁边“双龙洞”三个字赫然耸立在石壁上。
再走进去一点就是外洞了,可真凉快啊!我们排着队伍,乘着小船进入内洞。
在乘船的时候,经过孔隙,可真像书上写的,仿佛只要稍微抬起头,就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进入内洞了,眼前竖立着的是奇形怪状的石钟乳,刚走进去不多时,引人眼目的便是一条“青龙”,一条“黄龙”其次就是奇形怪状的石钟乳,有晴雨石、仙人帐、青蛙偷仙草……最让我好奇的是青蛙偷仙草,它有个来历:传说有个仙人种了几株仙草,吃一点就可以成仙。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苏教版六年级语⽂下册第4课记⾦华的双龙洞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课⽂《记⾦华的双龙洞》记叙了作者游览⾦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然的情趣。
店铺在此整理了苏教版六年级语⽂下册第4课《记⾦华的双龙洞》,供⼤家参阅,希望⼤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苏教版六年级语⽂下册第4课《记⾦华的双龙洞》课⽂原⽂ 4⽉14⽇,我在浙江⾦华,游北⼭的双龙洞。
出⾦华城⼤约五公⾥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
公路盘曲⽽上。
⼭上开满了映⼭红,⽆论花朵和叶⼦,都⽐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丛,那⼉⼀簇,很不少。
⼭上沙⼟呈粉红⾊,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的⼭,各⾊的映⼭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明艳。
⼀路迎着溪流。
随着⼭势,溪流时⽽宽,时⽽窄,时⽽缓,时⽽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
⼊⼭⼤约五公⾥就来到双龙洞⼝,那溪流就是从洞⾥出来的。
在洞⼝抬头望,⼭相当⾼,突兀森郁,很有⽓势。
洞⼝像桥洞似的,很宽。
⾛进去,仿佛到了个⼤会堂,周围是⽯壁,头上是⾼⾼的⽯顶,在那⾥聚集⼀千或是⼋百⼈开个会,⼀定不觉得拥挤。
泉⽔靠着洞⼝的右边往外流。
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壁下⽅的孔隙流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只⼩船进出。
怎样⼩的⼩船呢?两个⼈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是这样⼩的⼩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管理处的⼯⼈先进内洞,在⾥边拉绳⼦,船就进去,在外洞的⼯⼈拉另⼀头的绳⼦,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情独个⼉仰卧在⼩船⾥,⾃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声“⾏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的⼭⽯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点⼉,准会撞破额⾓,擦伤⿐⼦。
⼤约⾏了⼆三丈的⽔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团漆⿊,什么都看不见。
⼯⼈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的⼀块地⽅,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知识点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公路盘曲而上。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
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
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
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知识点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公路盘曲而上。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
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
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
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导读: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公路盘曲而上。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
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孔隙”这个词中,你知道孔隙这 个景点的特点是什么吗?
窄小
孔隙 窄小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 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 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通过写船的小写出孔隙的窄小。
你还从哪儿感觉到小船的小?
并排仰卧
再没法容
小结
作者没有用具体的数字写孔隙的窄小, 而是用小船的小表现出了孔隙的窄小。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 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 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 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你有什么发现? 这些词语都和身体有关。 从这样细致具体的描写中,你感受 到了什么?
孔隙的窄小。
……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 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
小结
路上 春色盎然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 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 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 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 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 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明艳
映山红
作者写他通过孔隙时的见闻和感受, 如小到只能容纳两人并排仰卧的船,几乎 与他擦身而过的山石,表现出了孔隙的窄 小。当然,孔隙的“小”是相对于外洞和 内洞的宽大来说的。
内洞 漆黑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 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 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 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 么宽广。
内洞 有双龙
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山路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洞
一片 宽 明艳
大 窄、险 黑、奇、 大
按游览顺序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洞口 很宽
外洞 宽敞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 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 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 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 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列数字:人数多,外洞很宽敞。
宽敞的外洞
什么是孔隙? 孔:小洞,窟窿。隙:裂缝。孔隙
zhè luó dù juān zhǎi yù jiān
浙罗杜鹃窄郁 肩
tún yí é lù rǔ sǔn duān yuán
臀 移额陆 乳笋 端源
识字方法
加一加: 户+月=肩 客+页=额 比一比: 杠—杜 逝—浙 婉—蜿
图片识字:
蜿蜒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浙 zhè
结构:左右 部首: 氵
书写指导:“浙”,形声字,左边是“氵”, 右边是“折”。不要多写一点。
结构梳理
记金华的双龙洞
金华城
洞口 途中 (很宽) (一片明艳) 罗店
外洞 (宽敞)
孔隙
内洞
(漆黑、有双龙和 石钟乳、比外洞大)
(狭小)
出洞
主题概括
课文按__游__览___的先后顺序,记叙了 作者去__金__华__的__双_龙__洞___所看到的景象,表 达了作者对___祖_国__山__川__的__热__爱____,以及对 __大__自__然__的__热__爱___。
整体感知
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填写表格。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4月14日 浙江金华 叶圣陶 游北山的双龙洞
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再把 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课后第1题)
提示:找一找作者游览时的观察点。
路上→(洞口 )→(外洞 ) → (孔隙 )→(内洞 ) →出洞
课文解读
自由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 作者见到了哪些景物? •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来的。
拟人
句中有两对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宽
窄
缓
急
溪水为什么会变换调子?
由于溪流宽窄不一,才形成流水速度的缓急 不同,听到的流水声也就各不相同,犹如在“时 时变换调子”。这句话烘托了作者当时的游兴有 多浓,对涓涓细流发出如此的赞叹!
读出小溪的欢快、喜悦之情,以及作者愉 快的心情。
仿写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 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juān
都含有“月”,注 意大小高低位置不同
yù jiān
鹃 郁肩
tún
臀
词语解释
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险峻,树木 繁茂。用在文中,突出了洞口的 气势。
这片群山山势巍峨, 突兀森郁,气势壮观。
wān yán
蜿蜒
这个词并不陌生,你之前在哪儿见过?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 岭之间蜿蜒盘旋。
“蜿蜒”是什么意思?
小鱼在水中时而 吹泡泡,时而玩游戏, 时而跳出水面,时而睡 觉,快乐极了。
月亮在云朵里穿行,时而明,时而暗, 时而快,时而慢,好像在跟我们捉迷藏呢!
动物园里的小猴子,时而跳到假山上, 时而爬到树干上,时而向游人要吃的,时 而躺在那儿懒洋洋地晒着太阳,太可爱了!
边读边思考:课文的第4~7自然段写 了哪些景点?
首先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 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
暗示了“双龙洞”名字的由来, 间接点明了课文题目。
蜿蜒的近义词: 弯曲 绵延 逶迤 崎岖
内洞 有石钟乳和石笋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 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强调
意思是:退一步讲,如果不把这些石钟乳、石笋具体比 做什么,也值得观赏。说明它本身已经够吸引人了。
• 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 是什么…… 这样写,文章的条理就清楚了。
一起来总结:
路上:明艳(生机盎然 溪流形美声美) 洞口:很宽 外洞:宽敞 孔隙:狭小 内洞:漆黑 奇(有双龙、石钟乳和石笋) 大 (比外洞大)
出洞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说明了作者出洞和进洞的方式是相同的。
将内洞与外洞作比较,说明内洞很大。
想一想
摇曳的灯光,忽明忽暗,当我们置身于 美丽的景象中,怎能不惊叹自然的神奇?其 实我们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洞里的 景物还有很多。张开你想象的翅膀,还可能 会有些什么。
洞内景物的描写,也是有顺序的,找 找看是哪些词。
•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 龙,一条青龙。
写游记,要记清: 游览顺序讲分明, 介绍景点抓特色, 多种方法灵活用, 文章具体又生动。
补充资料
拓展延伸
我国溶洞小览
桂林银子岩溶洞
北京石花洞
湖南梅山龙宫
贵州双河溶洞
湖北腾龙洞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随作者游览了金华的双 龙洞,洞中的景观令人惊叹。那奇妙的孔 隙,奇特造型的石钟乳和石笋,真不愧为 大自然中又一奇特的景观。而且,我们还 掌握了游记的写作方法。
从这些词句中,你感觉到了什么?
石钟乳和石笋是非常值得观赏的,原因是其形状 变化多端,颜色又各异。
仿写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 颜色各,也不该趾高气扬, 而应再接再厉。
内洞 比外洞大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 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 地流,声音轻轻的。
好处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 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 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 起波澜,有变化。
仿写
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完成句子。
1.谁是最可爱的人?(英勇的解放军战士 )。 2.什么是合作?合作就是(互相协作)。 3.(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绿色的田野里)。
对比读一读
它是“虫字旁”,意思是形容像 虫一样弯弯曲曲延伸的样子。
这篇课文中“蜿蜒”形容的是什么呢?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
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你发现了什么?
双龙洞因此而得名。
变化多端:形容变化极 多。文中是说石钟乳和 石笋样子多。
天空中的云变化多端,时而像一匹奔腾的 骏马,时而又像一只威武的狮子。
读由外洞进内洞的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 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课后 第2题)
孔隙 狭小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设问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
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自问自答
通过写船的小写出孔隙的狭小。
设问
设问: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 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小船是靠工人来回拉进出洞的,这是一种特殊的 进出洞方式,不仅说明了孔隙的小,而且也激发了作 者的好奇心。
孔隙 狭小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 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 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贴”说明仰卧的姿势没法再低了,突出了孔 隙的窄小、低矮。
我们的旅游快要结束了,这一路我们都是沿着叶 圣陶爷爷的旅游路线完成任务的。还有一位小导游, 跟着它,我们也能顺利完成今天的任务,它是谁呢?
小溪流
找出有关描写溪水的句子读一读,看看作者是 怎样沿着溪流完成任务的。
1.一路迎着溪流……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 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顺着溪流来到洞口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记,即记录的意思。
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 江苏苏州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 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文 化教育界的巨匠,有“优秀的语 言艺术家”之称。
主要作品:散文集《脚步 集》,长篇小说《倪焕之》,童 话集《稻草人》等。
溶洞,是地下水沿着可溶
岩层层面节理或裂缝进行溶 蚀,坍陷扩大而成的洞穴。 洞体大小不一,形态多样。 洞内有钟乳石、石笋、石柱, 并常有地下河通过,洞内温 度变化小,冬暖夏凉。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 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