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真菌感染PPT课件
合集下载
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PPT

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
汇报人:
目录 /目录
01
真菌感染概述
02
真菌感染的诊 断方法
03
真菌感染的治 疗方法
04
真菌感染的预 防措施
05
真菌感染的注 意事项
01 真菌感染概述
真菌感染的定义
真菌感染是由真菌引起的疾病
真菌是一种微生物,广泛存在 于自然界中
真菌感染可以发生在皮肤、指 甲、头发、口腔、肺部等部位
真菌感染可以引起皮肤瘙痒、 红肿、疼痛等症状
真菌感染的分类
皮肤真菌感染:如脚 气、体癣等
指甲真菌感染:如灰 指甲等
口腔真菌感染:如口 腔溃疡、鹅口疮等
肺部真菌感染:如肺 结核、肺炎等
肠道真菌感染:如肠 炎、腹泻等
系统性真菌感染:如 艾滋病、癌症等
真菌感染的症状
皮肤感染:红斑、丘疹、水疱、脓疱、鳞 屑等
药物剂量:根 据病情和患者
体质确定
药物疗程:一 般需要持续治 疗数周至数月
药物副作用: 如肝功能损害、 肾功能损害等,
需定期监测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严重感染、药物治疗无效、感染部位特殊等 手术方式:清创、切除、引流、植皮等 手术注意事项: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扩散、术后护理等 手术效果:有效清除感染病灶,恢复组织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超声检查:观察腹部、心脏等部位的病变 情况
核素扫描:观察病变部位的代谢情况,如 肺结核等
内镜检查:观察消化道、呼吸道等部位的 病变情况
组织病理学检查
显微镜观察:观察 组织切片,观察真 菌形态、数量和分 布
染色方法:使用特 殊染色方法,如 PAS染色、 Grocott银染等, 提高真菌的检出率
免疫组织化学:使 用特异性抗体,检 测组织中的真菌抗 原
汇报人:
目录 /目录
01
真菌感染概述
02
真菌感染的诊 断方法
03
真菌感染的治 疗方法
04
真菌感染的预 防措施
05
真菌感染的注 意事项
01 真菌感染概述
真菌感染的定义
真菌感染是由真菌引起的疾病
真菌是一种微生物,广泛存在 于自然界中
真菌感染可以发生在皮肤、指 甲、头发、口腔、肺部等部位
真菌感染可以引起皮肤瘙痒、 红肿、疼痛等症状
真菌感染的分类
皮肤真菌感染:如脚 气、体癣等
指甲真菌感染:如灰 指甲等
口腔真菌感染:如口 腔溃疡、鹅口疮等
肺部真菌感染:如肺 结核、肺炎等
肠道真菌感染:如肠 炎、腹泻等
系统性真菌感染:如 艾滋病、癌症等
真菌感染的症状
皮肤感染:红斑、丘疹、水疱、脓疱、鳞 屑等
药物剂量:根 据病情和患者
体质确定
药物疗程:一 般需要持续治 疗数周至数月
药物副作用: 如肝功能损害、 肾功能损害等,
需定期监测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严重感染、药物治疗无效、感染部位特殊等 手术方式:清创、切除、引流、植皮等 手术注意事项: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扩散、术后护理等 手术效果:有效清除感染病灶,恢复组织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超声检查:观察腹部、心脏等部位的病变 情况
核素扫描:观察病变部位的代谢情况,如 肺结核等
内镜检查:观察消化道、呼吸道等部位的 病变情况
组织病理学检查
显微镜观察:观察 组织切片,观察真 菌形态、数量和分 布
染色方法:使用特 殊染色方法,如 PAS染色、 Grocott银染等, 提高真菌的检出率
免疫组织化学:使 用特异性抗体,检 测组织中的真菌抗 原
真菌感染概论ppt课件

坏真菌细胞膜的抗真菌药物
多烯类:两性霉素 肾毒性大,曲霉、念珠菌、 隐球菌、组织胞浆菌。 唑类:氟康唑 伏立康唑 肝毒性大 氟康唑适用于隐球菌、侵袭性念珠菌的治疗, 对曲霉、毛霉及赛多孢子菌无效
伏立康唑对念珠菌、曲霉菌、赛多孢子菌、 镰刀菌,为曲霉菌一线用药
7
损伤真菌细胞壁的抗真菌药物
深部真菌感染
1
病原学
• 霉菌: 曲霉、毛霉 • 酵母菌: 念珠菌、隐球菌、卡式肺孢子菌
2
流行病学
• 增长趋势
• 念珠菌和曲霉菌是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最主 要的两种致病菌。病死率分别为30-40%, 50-100%。
3
临床表现
• 缺乏特异性
4
实验室检查
• 标本采集:咽拭子、涂片、刮片、活检
• 直接镜检:涂片、革兰染色、吉姆萨染色、 墨汁染色、荧光染色 • 组织病理学检查 • 真菌培养 • 血清学检查 • 分子生物学
• 棘白菌素 对念珠菌有杀菌作用,对曲霉菌 有抑制作用。
8
影响真菌核酸合成的抗真菌药
• 5-氟胞嘧啶:口服吸收好,可透过血脑屏障, 单独使用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通常与两 性霉素B合用,用于治疗深部念珠菌病和隐 球菌病。
9
思考题
• 常见的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体有哪些? • 深部真菌感染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 简述抗真菌药物的种类及各自的作用机制。
多烯类:两性霉素 肾毒性大,曲霉、念珠菌、 隐球菌、组织胞浆菌。 唑类:氟康唑 伏立康唑 肝毒性大 氟康唑适用于隐球菌、侵袭性念珠菌的治疗, 对曲霉、毛霉及赛多孢子菌无效
伏立康唑对念珠菌、曲霉菌、赛多孢子菌、 镰刀菌,为曲霉菌一线用药
7
损伤真菌细胞壁的抗真菌药物
深部真菌感染
1
病原学
• 霉菌: 曲霉、毛霉 • 酵母菌: 念珠菌、隐球菌、卡式肺孢子菌
2
流行病学
• 增长趋势
• 念珠菌和曲霉菌是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最主 要的两种致病菌。病死率分别为30-40%, 50-100%。
3
临床表现
• 缺乏特异性
4
实验室检查
• 标本采集:咽拭子、涂片、刮片、活检
• 直接镜检:涂片、革兰染色、吉姆萨染色、 墨汁染色、荧光染色 • 组织病理学检查 • 真菌培养 • 血清学检查 • 分子生物学
• 棘白菌素 对念珠菌有杀菌作用,对曲霉菌 有抑制作用。
8
影响真菌核酸合成的抗真菌药
• 5-氟胞嘧啶:口服吸收好,可透过血脑屏障, 单独使用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通常与两 性霉素B合用,用于治疗深部念珠菌病和隐 球菌病。
9
思考题
• 常见的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体有哪些? • 深部真菌感染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 简述抗真菌药物的种类及各自的作用机制。
真菌感染教学演示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4
04
真菌感染的并发症与风险
常见并发症及其危害
脓毒症
真菌感染可能引发脓毒症,这是一种 由真菌侵入血液并繁殖引起的全身性 感染,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和死 亡。
肺炎
脑膜炎
真菌如隐球菌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引起脑膜炎,表现为头痛、发热、呕 吐、意识障碍等,治疗不及时可能导 致死亡或留下严重后遗症。
某些真菌如曲霉、隐球菌等可引起肺 部感染,导致咳嗽、咳痰、胸痛、呼 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风险评估与监测方法
风险评估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评估 真菌感染的风险。例如,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 素等药物的患者感染风险较高。
监测方法
通过定期采集患者的血液、尿液、痰液等样本进行真菌培养 和鉴定,以及使用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监测感染灶的变 化。
发病率、死亡率及地区分布特点
发病率
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因地区、人群 和真菌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些地区由于气候、环境等因素
,真菌感染的发病率较高。
死亡率
虽然大多数真菌感染不会导致死 亡,但一些严重的真菌感染,如 侵袭性曲霉病、隐球菌病等,具
有较高的死亡率。
地区分布特点
真菌感染的分布具有地域性,一 些地区由于气候潮湿、环境污染 等原因,真菌感染的发病率较高 。例如,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真
健康状况
患有慢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或接受免疫抑制剂 治疗的人群,以及营养不良、糖尿病等患者,真 菌感染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流行趋势预测及挑战
流行趋势预测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加剧以及人口老龄化等 问题的加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能会继续 上升。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新型抗真菌药物 的出现,一些严重真菌感染的预后可能会得到改善。
真菌性感染疾病PPT课件

真菌性感染疾病
一、真菌性感染疾病分类 根据感染部位 浅部感染真菌:发生在体表、毛发和指甲等部位 深部感染真菌:发生在深层组织如内脏、以及全身
性感染,
1
根据病原菌来源 地方性真菌病:原发性病原体仅局限于特定区域,
如分布于含海鸟粪的土壤中(荚膜组织胞浆菌 ,粗球孢子菌)。含不 明成份的土地壤中 (皮炎芽生菌 ,巴西副球孢子菌 ).
? 主要有芽生菌病、副球孢子菌病、组织浆 菌病和球孢子菌病
14
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芽生菌
15
12
? 检查:取活体组织或碎片,氢氧化钾的 玻片上,镜检呈暗色、厚壁、圆形的菌 体细胞。致病菌可液化明胶
? 治疗:口服氟化胞嘧啶及硫苯唑有效。 局部热可减缓症状,必要时手术切除病灶
并移植皮肤
13
2、全身性真菌病
? 由土壤中真菌引起,由呼吸道吸入或伤口 进入,大多数无症状。当有症状时可能已 扩散至全身任何器官
条件性真菌病:人体正常菌群一部分,特定条件 下致病,白色念珠菌 侵入性真菌病:由于接触病患导致的感染
2
二、浅部感染真菌病(真菌性皮肤病)
1、病原体
癣菌属名 毛癣菌 表皮癣菌 小孢子癣菌
颜色
大分生孢子
灰,白,红, 细长棒状,
紫,黄,橙, 壁较薄,数
棕
目少
黄绿
卵圆形或粗 棒状,壁较 薄,数目多
灰白,桔红, 纺锤状,壁
主要有产色霉菌病、孢子丝菌病和足菌肿
9
皮下结节或暗红色浸润性斑块,表面可呈轻度疣状 增生,挤压有少许分泌物,逐渐扩大与皮肤粘连, 并沿淋巴管蔓延。
10
为自限性慢性病,局部治疗可用制霉菌素。 口服碘化钾数周对皮下淋管病害有效 全身感染可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
一、真菌性感染疾病分类 根据感染部位 浅部感染真菌:发生在体表、毛发和指甲等部位 深部感染真菌:发生在深层组织如内脏、以及全身
性感染,
1
根据病原菌来源 地方性真菌病:原发性病原体仅局限于特定区域,
如分布于含海鸟粪的土壤中(荚膜组织胞浆菌 ,粗球孢子菌)。含不 明成份的土地壤中 (皮炎芽生菌 ,巴西副球孢子菌 ).
? 主要有芽生菌病、副球孢子菌病、组织浆 菌病和球孢子菌病
14
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芽生菌
15
12
? 检查:取活体组织或碎片,氢氧化钾的 玻片上,镜检呈暗色、厚壁、圆形的菌 体细胞。致病菌可液化明胶
? 治疗:口服氟化胞嘧啶及硫苯唑有效。 局部热可减缓症状,必要时手术切除病灶
并移植皮肤
13
2、全身性真菌病
? 由土壤中真菌引起,由呼吸道吸入或伤口 进入,大多数无症状。当有症状时可能已 扩散至全身任何器官
条件性真菌病:人体正常菌群一部分,特定条件 下致病,白色念珠菌 侵入性真菌病:由于接触病患导致的感染
2
二、浅部感染真菌病(真菌性皮肤病)
1、病原体
癣菌属名 毛癣菌 表皮癣菌 小孢子癣菌
颜色
大分生孢子
灰,白,红, 细长棒状,
紫,黄,橙, 壁较薄,数
棕
目少
黄绿
卵圆形或粗 棒状,壁较 薄,数目多
灰白,桔红, 纺锤状,壁
主要有产色霉菌病、孢子丝菌病和足菌肿
9
皮下结节或暗红色浸润性斑块,表面可呈轻度疣状 增生,挤压有少许分泌物,逐渐扩大与皮肤粘连, 并沿淋巴管蔓延。
10
为自限性慢性病,局部治疗可用制霉菌素。 口服碘化钾数周对皮下淋管病害有效 全身感染可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
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PPT课件

课件内容概述
真菌感染基本知识:介绍真菌的生物学 特性、感染途径、易感人群等相关知识 。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我们希望医务人 员能够更好地掌握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 疗技能,为临床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真菌感染防控与护理:阐述真菌感染的 预防措施、医院感染控制、患者护理等 方面的内容。
真菌感染的诊断方法:详细介绍真菌感 染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 查等诊断方法。
个人防护措施
鼓励居民养成勤洗手、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减 少真菌感染的风险。
全球真菌感防控现状和未来展望
1 2
国际合作与交流
全球各国应加强真菌感染防控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共同研究和应对真菌感染的挑战。
研发创新
加大投入,推动抗真菌药物和诊断技术的研发创 新,提高真菌感染的治疗效果和防控水平。
实验室诊断
01
02
03
标本采集
根据感染部位选择合适的 标本,如痰液、血液、皮 肤组织等,进行真菌培养 。
真菌培养
将标本接种于适宜的培养 基上,观察真菌的生长情 况,鉴定真菌种类。
抗原检测
利用特异性抗体检测标本 中的真菌抗原,提高诊断 的敏感性。
影像学诊断
X线检查
对肺部感染患者进行X线检 查,观察肺部病变情况, 如肺纹理增多、肺实变等 。
医护人员防护
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应穿戴防护服、手套等个人 防护用品,减少接触传播的风险。
医疗器械管理
严格管理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工作,确 保医疗器械的无菌状态。
社区感染控制措施
卫生宣传教育
加强真菌感染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和个人 卫生习惯。
环境卫生改善
加强社区环境卫生的整治,减少垃圾堆积、潮湿环境等真菌滋生的 条件。
真菌性感染疾病PPT课件

肺部真菌感染
肺曲霉病
由烟曲霉、黄曲霉等真菌 引起,症状包括咳嗽、咳 痰、发热、胸闷等。
肺隐球菌病
由隐球菌属真菌引起,症 状包括咳嗽、咳痰、发热 、胸痛等。
肺念珠菌病
由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引起 ,症状包括咳嗽、咳痰、 发热、呼吸困难等。
肠道真菌感染
肠道念珠菌病
肠道隐球菌病
由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引起,症状包括 腹泻、腹痛、发热等。
保持良好的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 的作息,避免疲劳和过
度压力。
接种疫苗
根据需要接种相应的疫 苗,提高对特定疾病的
免疫力。
切断传播途径
01
02
03
04
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洗脸、洗澡,保持个 人卫生习惯。
避免接触感染源
避免与患有真菌性感染疾病的 人接触,特别是避免共享个人
物品,如毛巾、浴巾等。
保持环境清洁
定期清洁居住和工作场所,保 持空气流通,减少病菌滋生。
医疗设施的消毒
医疗机构和护理设施应定期对 接触患者和易感人群的物品和
表面进行消毒。
药物治疗与预防
遵医嘱治疗
预防性用药
一旦确诊患有真菌性感染疾病,应遵医嘱 治疗,并完成整个疗程。
对于某些高风险人群,医生可能会建议预 防性用药以降低感染风险。
避免自行购药和使用非处方药
THANK YOU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皮肤癣菌病主要由接触传染导致,如接触患者皮损部位或污染物。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红斑、水疱等,可出现脱 屑和糜烂。诊断依据为真菌镜检或培养阳性。治疗以局部抗真菌药物为主,严重时可口服抗真菌药物。
病例三:隐球菌脑膜炎
总结词
隐球菌感染导致的脑膜炎
皮肤性病11-真菌感染性皮肤病

霉
菌
霉菌,又称为丝状真菌,是多细胞真菌,有孢 子和菌丝两种繁殖体,菌丝通常分隔,菌落呈 毛状。生活中常见于腐烂物上的粗糙毛皮状包 被。
常见的霉菌有皮肤癣菌和非皮肤癣菌霉菌,后
者一般简称为霉菌
皮肤癣菌:毛癣菌、小孢子菌、表皮癣菌 霉菌:曲霉、短帚霉、镰孢霉、柱顶孢霉
皮肤癣菌——真菌直接镜检
肺曲霉病 隐球菌性脑膜炎 组织胞浆菌病 念珠菌病 较难治疗的真菌病 孢子丝菌病 着色芽生菌病 甲真菌病
温度的影响
真菌生长繁殖 :最低温度: 0-5C ;最高温度:
45C
浅部真菌:22-28C 深部真菌:37C 凡能在 37C 生长的真菌一定能在 25C 生长,而
真菌的分类
根据侵犯宿主部位的不同 浅部真菌——浅部真菌病 皮肤癣菌——癣
深部真菌——深部真菌病
真菌的分类
根据大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 毛癣菌属
皮肤癣菌
小孢子菌属 表皮癣菌属
红色毛癣菌
犬小孢子菌
絮状表皮癣菌
真菌的分类
根据侵犯宿主的不同 亲人性真菌
亲动物性真菌
亲土性真菌
真菌的临床分类
真菌
皮肤癣菌 酵母菌 霉菌
念珠菌属:白念珠菌最为常见
隐球菌属:如新生隐球菌 球拟酵母菌 丝孢酵母属 糠秕孢子菌?
酵母菌
念珠菌
念珠菌
酵母菌
糠秕孢子菌
酵母菌——真菌直接镜检
酵母菌——真菌培养
酵母菌——组织病理
酵母菌——扫描电镜
酵母菌及非皮肤癣菌霉菌 -更具威胁的致病真菌
是病死率极高的系统性真菌感染的重要致病真菌
皮肤癣菌——真菌培养
真菌感染PPT精选课件

9
临床诊断
1 项危险(宿主)因素 +
可能感染部位的 1 项主要/ 2 项次要临床特征 1项微生物学检查的阳性结果
拟诊
1 项危险(宿主)因素 +
可能感染部位的 1 项主要/ 2 项次要临床特征 1项微生物学检查的阳性结果
AND OR
10
确诊:宿主因素+临床+组织病理学和/或有确诊意义微生 物学检查
临床诊断:宿主因素+临床证据+有临床诊断意义的微生物 学检查;
拟诊:宿主因素+临床
儿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年版)
11
IFI的诊断因素
宿主因素
临床特征
微生物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
12
IFI的诊断因素
宿主因素
临床特征
微生物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
无免疫功能抑制患者 有免疫功能抑制患者
手术等治疗相关因素
14
危险(宿主)因素
存在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当出现体温>38℃或 <36℃,满足下述条件之一的为高危人群
免疫功能抑制 高危实体器官移植受者 满足上述在无免疫功能抑制的基础疾病患者中所列的
任一条危险因素
15
危险(宿主)因素
免疫功能抑制
中性粒细胞缺乏(<0.5×109/L)且持续10天以上; 之前60天内出现过粒缺并超过10天; 之前30天内接受过或正在接受免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制治疗或放疗
心脏移植伴有下列危险因素: 再次手术、CMV感染、移植后需要透析、病区内在2个月内曾有
其他患者发生侵袭性曲霉感染等。 肾移植伴有下列危险因素:
年龄>40岁、糖尿病、CMV感染、移植后伴细菌感染、术后出现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 肺移植伴有下列危险因素:
临床诊断
1 项危险(宿主)因素 +
可能感染部位的 1 项主要/ 2 项次要临床特征 1项微生物学检查的阳性结果
拟诊
1 项危险(宿主)因素 +
可能感染部位的 1 项主要/ 2 项次要临床特征 1项微生物学检查的阳性结果
AND OR
10
确诊:宿主因素+临床+组织病理学和/或有确诊意义微生 物学检查
临床诊断:宿主因素+临床证据+有临床诊断意义的微生物 学检查;
拟诊:宿主因素+临床
儿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年版)
11
IFI的诊断因素
宿主因素
临床特征
微生物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
12
IFI的诊断因素
宿主因素
临床特征
微生物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
无免疫功能抑制患者 有免疫功能抑制患者
手术等治疗相关因素
14
危险(宿主)因素
存在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当出现体温>38℃或 <36℃,满足下述条件之一的为高危人群
免疫功能抑制 高危实体器官移植受者 满足上述在无免疫功能抑制的基础疾病患者中所列的
任一条危险因素
15
危险(宿主)因素
免疫功能抑制
中性粒细胞缺乏(<0.5×109/L)且持续10天以上; 之前60天内出现过粒缺并超过10天; 之前30天内接受过或正在接受免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制治疗或放疗
心脏移植伴有下列危险因素: 再次手术、CMV感染、移植后需要透析、病区内在2个月内曾有
其他患者发生侵袭性曲霉感染等。 肾移植伴有下列危险因素:
年龄>40岁、糖尿病、CMV感染、移植后伴细菌感染、术后出现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 肺移植伴有下列危险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socomial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US Hospitals: Analysis of 24,179 Cases
Hilmar Wisplinghoff, et al.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4; 39:309–17
Distribution of Candida species and associated crude mortality
AIMS
❖ To investigate Candida colonization pattern and colonization index (CI),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risk factors and their relation to invasive candida infection (ICI) in patients with a length of stay (LOS) 7 days
➢ High APACHE II score
➢ Concomitant infection
➢ Abdominal surgery
➢ Diabetes mellitus
➢ CVC
➢ Candida colonization 2 sites
➢ TPN
➢ Candiduria (>100,000 colonies)
三、名称
侵袭性真菌感染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FI)
侵袭性真菌病?
(invasive fungal disease, IFD)
学科不同
四、诊断
重症患者IFI的诊断分3个级别:
临
确
床
拟
诊
诊
诊
断
由危险(宿主)因素、临床特征、微生物学检查、组织病理学
四部分组成。组织病理学仍是诊断的“金标准”。
Risk Factors for Invasive Candidiasis
➢ 3 antibiotics
➢ Neutropenia
➢ Antibiotics 4 d
➢ Immunosuppression
➢ Time 4 d in ICU
(chemotherapy, steroids,
➢ Mechanical ventilation >48 other therapies)
一项微生 物学标准
走进实验室,揭秘真菌诊断背后的方法
直接镜检法
Hilmar Wisplinghoff, et al.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4; 39:309–17
难治性念珠菌已占据重要地
一项自1999-2003年,
位
对ICU1182例念珠菌血症患者的回顾性分析结果1
9% 15%
13% 40%
2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白色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 近平滑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其它
❖ To identify specific patient groups that may benefit from antifungal prophylaxis
CONCLUSIONS
❖ A high CI ( 0.8) and recent extensive gastroabdominal surgery was identified as significant risk factors for acquiring invasive candida infection
❖ The incidence of ICI was high (17%) in the ICU patient population studied, despite a frequent use of antifungal agents, reflecting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patients were burdened by several risk factors
100% 90% 80% 70%
92.1%
72.5%
70.6%
60%
50%
45.6%
40%
30% 20% 10%
0% 中心静脉导管
机械通气
既往细菌感染 高真菌定植系数
Charles PE et al. Intensive Care Med. 2003;29:2162-2169.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 2007
真菌感染
一、流行病学
➢ ICU患者IFI的病原菌主要包括念珠菌和曲霉 ➢ ICU患者IFI仍以念珠菌为主, ➢ 尽管非白念珠菌感染的发病率在上升,但白念珠菌 仍是ICU患者IFI最常见的病原菌 ➢ ICU患者侵袭性曲霉感染的发生率在逐年上升,并 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流行病学
➢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病死率达30%-60%,其中 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等非白念珠菌感染的病 死率明显高于白色念珠菌 ➢ 尽管ICU患者侵袭性曲霉感染发生率低,但其 病死率高
Host factor
Clinical feature
Mycology
Tissue
1、确诊
(1) 深部组织感染: (2) 真菌血症: (3) 导管相关性真菌血症
2、临床诊断
一项宿 主因素
+
一项主要或 两项次要临
床特征
+ 一项微生 物学标准
3、拟 诊
一项宿 主因素
一项主要或 两项次要临 床特征
+或
20年前,难治性念珠菌的发病仅为20%2
1. Bassetti M et al. BMC infect dis. 2006;6:21-27. 2. Shorr AF et al. Crit Care Med. 2007;35:1077-1083
二、高危因素
What i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intensive care and fungal infection?
➢ ARF
Pappas PG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04;38:161-189; Ostrosky-Zeichner L et al. Crit Care Med 2006;34:857-63
ICU患者念珠菌血症的高危因素
(%)
患 者 比 例
一项10年(1990-2000)的回顾性荟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