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供求模型
宏观经济学: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根据总产量曲线、劳动的供求曲 线与货币工资曲线可以推导出总供给曲 线。 由于西方经济学家在推导总供给 曲线时所依据的前提条件不同,导致了 总供给曲线具有不同的形状。
第四节 古典总供给曲线
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位于充分就业的产 量水平上的供给完全缺乏弹性的供给曲线。 由于该曲线所描述的是充分就业产量 下的总供给状态,而这种状态又是符合长 期经济发展趋势的,因此,又被称为长期 总供给曲线。
AD曲线斜率
其一,IS曲线的斜率。在LM曲线的斜率不变的 情况下,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则投资需求对 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越小,LM曲线移动对均衡收入和 支出所产生的影响越小,AD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 反之,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小,则AD曲线斜率的绝 对值越小。 其二,LM曲线的斜率。在IS曲线的斜率不变的 情况下,LM曲线的斜率越大,则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 的反应程度越小,LM曲线移动对均衡总支出影响越大, AD曲线的斜率越小;反之,LM曲线的斜率越小,则AD 曲线的斜率越大。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价格变动一定 幅度会使总需求水平变动多少。 当价格变化所导致的总需求量的变动 较大时,AD曲线往往较平缓;反之,当价格 变化所导致的总需求量的变动较小时,则AD 曲线较陡峭。
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主要有 两个方面: 第一,价格总水平上升时,人们需要更多的 货币从事交易活动,如果货币供给没有增加,货 币的交易需求增加时,必然导致利息率上升,并 引起投资和总需求量的下降。 第二,国内物价水平上升,本国居民购买外 国商品增加,外国居民购买本国商品减少,净出 口减少。上述两方面都表现出价格水平与总支出 水平反方向变动的影响关系,它们共同决定了总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趋势。
利率效应:
在宏观经济学中,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 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 方向变动的情况。 实际余额效应: 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 其他以货币衡量的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 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 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减少。
宏观经济学第十五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价格水平
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时的价格水平,反映了经济中的货币 价值。
通货膨胀
货币价值的下降,表现为商品和服务的普遍和持续的价格 上涨。
关系
当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价格水平上升,可能导致通货膨 胀;反之,当总供给超过总需求时,价格水平下降,可能 导致通货紧缩。
政策实践中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应用
04
政策含义与实践应用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货币政策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影响家庭和企业的消费和投资决 策,从而影响总需求。
财政政策
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政策,影响家庭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进而影 响总需求。
政策效果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取决于经济环境和政策工具的运用,例如 在经济衰退时期,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刺激总需求。
3
相反,资源短缺或政策限制可能导致总供给曲线 向左移动,即在同一价格水平下,总供给量减少。
03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模型的假设条件
01
假设价格水平是灵活变动的,即 价格水平能够迅速调整以适应供 求关系的变化。
02
假设货币供应量是外生变量,不 受经济系统内部因素的影响。
假设整个经济中的货币流通速度 保持稳定。
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均衡时,M=L 和 Y=C+I+G 相等,解这两个方程可 以得到总需求函数或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包括:政府购 买增加、税收减少、货币供应量增加 等。
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表示经济社会在 更高价格水平下达到总需求量增加; 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表示经济社会在 更低价格水平下达到总需求量减少。
中国
经济学-总供求模型

三.总供求模型(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需求•总供给•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1.总需求•整个社会对产品与劳务需求的总和•总需求的构成:(1)消费(2)投资(3)政府支出(4)净出口•AD=C+I+G+X-M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随价格水平上升而下降•原因:实际资产效应:价格水平升高,P人们持有的资产的实际购买力AD下降,支出(消费、投资等)下降跨期替代效应:价格水平升高,当前消费不合算,人们将增加储蓄,转而增加未来的消费开放替代效应:价格水平上升,购买外国商品更便宜,出口减少,进口增加)Y总需求曲线的移动AD 1YP AD 2AD 1<AD 2预期、政府政策和世界经济是总需求曲线变动的原因2.总供给•总供给:全部产品与服务供给/销售的总和(用货币衡量)•一方面决定于社会拥有的资源——土地、资本、劳动力、企业家等生产要素;资源越多,总供给就越大;•另一方面决定于要素的所有者是否愿意将这些要素投入经济,如工人多参加劳动(延长劳动时间)、多储蓄——这主要由要素的价格决定,比如工资水平(劳动的价格)、利率(资本的价格)、租金(土地的价格)短期总供给曲线ASYP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原因:社会产出增加,对要素的需求增加,价格上升,比如劳动力的价格(工资)上升、资本的价格(利息)上升,利用这些要素生产出来的产品价格就上升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AS 0P AS 1Y 原因:▪要素价格(成本)上升▪预期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形状AS YP 阶段1:资源未充分利用,产出增加要素的价格不变,比如中国普通劳动者的工资基本不变,因为有大量富余劳动力阶段2:资源接近充分利用,产出增加使要素价格上升阶段3 :资源已经充分利用,不管价格水平如何上升,总产出不能增加3.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ASADYP 均衡国民收入总体物价水平总需求=总供给国民收入均衡的含义•国民经济均衡:总体上供求平衡,物价稳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总体上供不应求,导致物价上升•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总体上供过于求,社会上有大量产品积压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情形一)AS YPAD 1AD 2AD 3Y 1Y 2Y 3在资源利用很不充分的情况下,总需求增加使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并且总体价格水平保持不变,即没有通货膨胀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情形二)AS YPAD 1AD 2AD 3Y 1Y 2Y 3在正常情况下(资源非充分利用,但短期内变得越来越稀缺),总需求增加使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并伴有通货膨胀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情形三)ASYPAD 1AD 2AD 3在资源已经充分利用的情况下,总需求增加仅仅使价格上升——通货膨胀,国民收入无法增加——经济停滞,所谓“滞涨”,这时候增加国民收入必须改变总供给曲线AD 44.国民收入的变动•总需求冲击总供给冲击AD 0AD 1ASAS 0AS 1AD。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宏观经济学)

r
亦反是。
r1
结论: 扩张性财政政策使AD r0
右移。反之亦反是。
引申: i、g、x使IS右移,y
增加,称为“注入”;相 P 反,s、t、m使IS左移,y P0
减少,称为“漏出”。
E1 E0
IS0 IS1
Y0 Y1
Y
E0
E1
AD0 AD1
20
货币政策(LM移动)导致AD移动
r
前提: P不变,M变动
∵假设货币工资(W)和价格水平(P)可以迅 速或立即自行调剂, 使得实际工资(W/P)总处 于充分就业所应有的水平。
实际工资(W/P)处于充分就业应有的水平。 ∵古典学派一般研究事物的长期状态, 而在长
期中, 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被认为是具有充分 的时间来进行调整的。
40
四、古典总供给曲线的含义
10
国际替代效应(蒙代尔-弗莱明效应):
当一国价格水平上升时,在其它国家生产的 产品就会变得相对便宜,本国居民就会用外国产 品来替代本国产品,增加对进口品的需求;而外 国居民则会用本国产品来替代外国产品,减少对 出口品的需求,因此,净出口需求量减少。
P↑→本国商品相对昂贵,外国商品相对
便宜 →出口↓,进口↑
企业将选择一个就业水平
N0, 使劳动的边际产出等 y
于实际工资, 此时, 利润最
大。
利润
企业就业低于N0时, 劳动
的边际产品就将超过实际
工资, 因而存在着增加利 润的机会。反之, 利润会
O N0
减少。
Pf (N,K )
工资 总额WN
N
29
宏观经济学中的劳动需求
W
Nd Nd (
表示劳动需求量
第5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这两个因素是如何造成低增长?
股票和房地产价格及银行贷款下降对总需求产生影响。 财富效应、利率效应的下降 解决:扩张性财政与货币政策
日本宏观经济变量(1992-1998)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产出增长(%) 1.0 0.3 0.6 1.5 3.9 0.8 -2.5 通货膨胀(%) 1.7 0.6 0.2 -0.6 -0.5 0.6 0.7 预算盈余(%) 1.5 -1.6 -2.3 -3.6 -4.3 -3.3 -6.1 短期利率(%) 4.5 3.0 2.2 1.2 0.6 0.6 0.7
第一个原因是90年代早期日本股票市场的崩溃。 1990-1992年,日本股票价格下降一半。土地和 房地产价格也巨幅下挫。截止到1997年商业用地 的价格仅为1990年的55%。
第二个原因是股票和土地价格的崩溃对日本银行 的影响。许多银行都贷款给了股票和房地产的购 买者。当股票和房地产价格崩溃时,这些借款人 大部分不能清偿贷款。在1997年,有人估计日本 最大20家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坏账总和占日本 GDP的4%。账面上如此多的坏账,使得银行不 得不彻底削减对企业的任何新贷款。
就业决定
预期
价格变化与工资
价格水平对工资的
调整
路
影响
就业量的变化 生产函数 Y=f(k,L)
AS的变化
(1)均衡就业量的决定
劳动供给:劳动的 w/p 供给量取决于实际 工资(w/p)
w/p
劳动需求:劳动的需 求量取决于实际工资 (w/p)
w/p
均衡就业量的决定
Ls=f(w/p) L
Ld=f(w/p) L
总需求模型是在IS-LM模型上加入了价格变量,包含 了凯恩斯主义总需求决定的所有变量(C,I,G,T,Ms), 实际上是凯恩斯理论的一个总结。
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AD
y0
y8
3、从IS–LM模型导出总需 求曲线: • 链条:P变动→M/P变动→LM移
动→Y变动
• 初始状态:P0、LM0 、 E、Y0、A(Y0,P0) • 价格下降至P1:P1、LM1、 F、Y1、B(Y1,P1) • 价格上升至P2:P2 、 LM2、G、Y2、C(Y2,P2)
• 连结CAB,得AD曲线。
(一)总需求函数的表达: 影响总需求数量的因素很多,将问题简化,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仅仅分析价格水平对以产量(国民收入)所表示的需求总量的影响,因 此,总需求函数就可以用下式表示:
Y=AD=f(P)
P为价格水平;
Y为产出水平或国民收入,即需求总量。
因此,总需求函数表示了实际国民收入(需求总量)与价格水平之间 的关系。 它是指在某个特定价格水平上,经济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产量。
W Ns ( P
)
Nd
(W P
)
2020/2/21
22
第三节 总供给曲线
一、总供给AS曲线的预备知识
• 总供给理论是宏观经济学中最有争议的领域之一。 • 各个经济学流派关于厂商和劳动者对价格水平变化反应的假设不同,
得到的总供给曲线的形态也就不同,从而产生了宏观经济政策主张 上的区别。
• 我们主要介绍古典的总供给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凯恩斯主义 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
2020/2/21
5
三、总需求曲线及其推导
1、总需求曲线: 在价格水平为纵坐标,产出水平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需求函数的 几何表示被称为总需求曲线。 根据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呈反向变动关系的结论,总需求曲线是 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与微观经济学中的个别商品的需求函数曲线不同,总需求函数曲线表 明了在货币供给不变的前提下,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实现了均衡时, 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或产出之间的关系。
5.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情形
1)进一步简化短期总供给曲线。
把该曲线的向左下方倾斜的部分 当作一条水平线,作为倾斜部分 的近似值。这时由垂直和水平线 组成“反L”曲线。 2)意义:在到达充分就业的国 民收入以前,经济社会大致能够 以不变的价格水平,提供任何数 量的国民收入,而在达到最大国 民收入y0之后,不论价格水平被 提高到何种程度,该社会的国民 收入不会增长,可能出现通货膨 胀。 3)主要是在萧条时,存在大量 闲置不用的劳动力和资本设备。 国民收入增长时,劳动力的货币 工资和物价水平保持不变。所以, 此曲线又称作凯恩斯萧条模型的 总供给曲线。
石油价格的大幅上升是供给冲击, 因为这显著影响了
生产成本和价格。
案例研究:
1970s 石油冲击
石油价格冲击抬高 SRAS, 引起产出和 就业下降。
P
LRAS
在没有未来价 格冲击的情况 下, 价格会随着 时间下降 同时 经济移回充分 就业水平。
P2
B A
SRAS2 SRAS1 AD
P1
Y2
Y
Y
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
1970s 石油冲击
60% 14% 12% 10% 30% 8% 20% 10% 0% 1977 1978 1979 1980 6% 4% 1981
1970s晚期: 当经济正在 复苏的时候, 石油价格又上 升了, 引起了 另外一次巨大 的供给冲击!!!
50% 40%
Change in oil prices (left scale) Inflation rate-CPI (right scale) Unemployment rate (right scale)
总供给曲线:古典情形
又称长期总供给:每个企业都实现 产量最大化、平均成本最小化,整
第17章--总供求模型1PPT课件

10/12/2024
政治经济学
复习
10/12/2024
政治经济学
IS-LM曲线四个区域(复习一)
(1)四个区域含义不同
产品市场
r
I
I<S L<M
LM Ⅰ
4
Ⅳ
3 I>S
Ⅱ
E
Ⅱ
E’’ I<S
2 L<M E’ Ⅲ
L>M
Ⅲ
1
I>S
IS
0
L> M
100 150 200 250
yⅣ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第17章 总供求模型1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函数
1、总需求:指经济社会对产品和服务的 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Y来表示。
2、总需求函数:产出Y与价格水平之间的 函数关系,即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 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函数关系。
3、存在价格变量时,总供求均衡即IS-LM 的交点,其交点值即Y的量值,同样也是由IS曲 线与LM曲线方程的联立方程式决定:
10/12/2024
政治经济学
i<s
i<s i>s 短缺 i>s
货币市场 L<m L>m L>m L<m
IS、LM曲线的斜率不同而异: 陡峭),被动(平坦)
IS曲线与LM曲线斜率与政策效果(复习二)
IS曲线移动时:
IS斜率越陡峭效果越好;LM斜率越平坦越好;
LM曲线移动时:
LM斜率越陡峭越好;IS斜率越平坦效果越好;
斜率为负数,
P
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3、原因
P0
若价格水平上升 (下降),实际货币 P1
减少(增加),利率
上升(下降),投
资减少(增加), 国民收入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工资和价格刚
性来解释“为什么
AS曲线是向右上方
倾斜的?”
P1
SAS
在极端情况下,总
供给曲线呈水平状
Y
态。
2020/5/21
38
工资刚性
刚性(粘性)—即劳动工资并不会随劳动市场供求关系而变 动,原因:
“货币幻觉” 工资受劳动合同关系约束;如果整个社会所有企业合同期限
不一,则整个社会工资只有缓慢变化。即使就业水平、产出 水平变动较大时,工资也只能缓慢变化。因此AS是较平坦的 甚至完全平坦。 “菜单成本”理论 即使劳动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对需求方有利,企业主也不会 解雇熟练工人而用低成本且不熟练的工人。
第六讲 总供求模型
问题的引入: IS-LM 分析模型是假定价格P是不变的
是Keynes理论,是治理萧条经济的理论 只要运用财政政策,刺激需求,实际产出水平和
就业水平就会提高
但实际经济并不总是处于萧条状态
当总需求提高时,会引起价格水平上升
本章要说明产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2020/5/21
(1)
W
P1
凯恩斯主义 的AS曲线 W/P
P2 W/P2 W/P1
货币工资刚性 失业
SAS (4)
Y2 Y1
2020/5/21
Ns (2)
Nd N
Y=f(N) (3)
33
AS曲线的经济含义
1. AS曲线是一条描述总供给达到宏观均衡时,一 个国家总产出水平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2. SAS曲线表明在短期内总产出Y与价格水平P之 间存在着正向变化的关系,而LAS曲线说明在长 期内,总产出Y与价格水平P之间无关。
28
长期总供给曲线(古典总供给曲线)
劳动市场:N d(
W P
) N s(
W P
)
生产函数: Y f (N, K )
货币工资:W=(W/P)P 注意:与古典不完全相同, 古典认为货
币工资在长期和短期都可以自由波动。
2020/5/21
29
LAS曲线推导(推导法)P
古典AS
曲线,货 币工资具
Y
12
1.
AD曲线的移动
Y
AD曲线的水平移动
α P
β
P
Y
如果价格水平不变,由其他原因导致总产出水平的变化, 可以看作是AD曲线在坐标内的水平移动
AD曲线水平移动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策
2. AD曲线的旋转移动
AD曲线的旋转移动涉及AD曲线的斜率
Y
MKd 1 (kKdh) P
P P1 P2
E2 E1
Y 2020/5/21
1
Y2
AE2 AE1
Y
AD
Y7
AD曲线的推导(IS-LM模型)
i
Ms P
kY
hi
LM2
E2
LM1
E1
IS
Y P
P2
P1
2020/5/21
AD
Y2
Y1
Y
8
说明:
当Ms不变,价格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 量减少,LM曲线左移
Ms P
kY
hi
在价格上涨时,企业投资中所有的投入
P2 P1
2020/5/21
Y2
Y1
Y
47
短期分析-----萧条或膨胀时需求管理 的有效性
E1:Y1<Y* 说
P
明实际经济处于萧
条状态扩张性政 策AD 右移至E2
P2
E2:Y2>Y* 说 P1
明实际经济处于过
渡繁荣紧缩性政
策AD左移
萧条
2020/5/21
LAS
E2 E1
SAS
AD’
AD
Y1
Y* Y2
总需求不会创造就业和产出
SAY’s LAW(萨伊定律)
总需求由总供给水平决定,即生产多少就创造多少需求, 是供给决定需求,而不是需求决定供给。
2020/5/21
42
6.3.2 Keynes的AD-AS Model
松财政
AD右移AD’
P,Y
即扩张性的财政 政策会在价格水
P2 P1
平几乎不变的情
2020/5/21
16
6.2.1 AS的定义
AS定义
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提供的商品和劳务 的总量。
AS函数Y=Y(P)
表示总产出水平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AS曲线是根据生产函数、劳动需求函数和劳 动供给函数以及货币工资曲线推导而得到的。
2020/5/21
17
6.2.2 AS与生产函数
P
它表明:实际产出量主要由
潜在产出量Y*决定,因
而不受价格水平的影响, 或者说,当价格水平发 P2
生变动时,实际工资立 即相应调整后,产出量 P1
不会变化。
假定:货币工资具有完全伸
缩性,货币工资随劳动
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
2020/5/21
LAS
Y*
Y
37
Keynes的AS
Keynes 主义者—
P
宏观生产函数:是指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 它表示总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生产要素(劳动 N与资本K)的投入与产出Y之间的关系 Y=f(N,K),其中N—就业量,K—总资本存量
生产函数也有长短期之分
短期生产函数:Y f ( N ,K)
2020/5/21
18
短期生产函数Y f ( N ,K)
dw dP
0
2020/5/21
(
W P
)1
(
W P
)2
W P
23
劳动供给
劳动供给也是实际工资率的函数
Ns
N
s(
W P
)
(
W P
)2
(
W P
)1
2020/5/21
N1 N2
24
劳动市场均衡Nd=Ns
N
d(
W P
)
N
s(W P)Fra bibliotek均衡工资率
NS
(
W P
)1
均衡就业量
2020/5/21
ND
N0
25
6.2.4 AS曲线
况下,实现国民
收入的均衡增长。
2020/5/21
Y1 Y2
SAS1 SAS2
AD‘ AD
43
Keynes模型的结论(偏向于短期)
Keynes主义者假定货币工资具有刚性, AS曲线呈平缓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甚 至时水平线)
国民经济处于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说明国民收入的增加主要取决于总需求水
平 AS曲线右移可以使价格稍有提高,而国民
Y
Y f(N,K )
Y
MPL—劳动的边际效率
即边际生产力是递减的
0
N
2020/5/21
N
19
潜在产量与潜在就业量
Y
潜在产量
Y f(N,K )
充分就业量
Y0
0
N0
2020/5/21
N
取决于劳动 市场均衡20
6.2.3 劳动市场理论
劳动需求 劳动供给 劳动市场供求均衡
2020/5/21
21
劳动需求
劳动需求量是实际工资率的函数
W—货币工资率(名义工资率)
Nd
N
d(
W P
)
P—价格水平
W
W/P—实际工资率
P
W P
M PL
W ( P )1
a
W (P )2
b Nd
即边际生产力=边际收益
2020/5/21
N1 N2
N 22
实际工资率w=W/P, w=f(P)
P
P2 P1
W=f(P)
AD=AE=C+I+G+ (X-M)
AD函数被定义为:
产量(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关系,即Y=Y(P) 它表示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需
要多高水平的收入。
2020/5/21
4
6.1.2 AD曲线的推导
价格水平与AE的关系 AD曲线的推导(450线模型) AD曲线的推导(IS-LM模型) AD函数与AD曲线
AS曲线推导
AS曲线的经济学含义 AS曲线的变动
N
d(
W P
)
N
s(
W P
)
2020/5/21
26
AS曲线推导 (加总法)
总供给函数时全社会
所有厂商的个别供给 P
函数加总起来的结果
AS
Y
2020/5/21
27
AS曲线推导(推导法)
长期总供给曲线(古典总供给曲线) 短期总供给曲线
2020/5/21
2020/5/21
35
6.2.5 不同性质的AS曲线
P
1. 短期总供给曲线:短 期总供给曲线具有 正斜率,即它是一 条向右上方倾斜的 曲线。
2. 长期总供给曲线:长 期总供给曲线的斜 率无穷大,即它是 一条与纵轴平行的 直线。
LAS SAS Y
2020/5/21
36
古典的AS曲线
Y*——潜在产量
收入增加很明显
2020/5/21
44
6.3.3 短期分析(经济萧条的解释)
P
AD1
AS
AD2 AD3
P1
P2 P3
O
2020/5/21
Y3
Y2 Y1
Y
45
短期分析(通货膨胀的解释)
P
AD3
AD2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