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二节-输尿管道
第五章:泌尿系统

第三节
形态 结构 位置
膀胱
膀 胱 的 位 置 与 形 态
• 位置 • 形态
脐正中韧带 输尿管
膀 胱 的 分 部
膀胱底
膀胱尖 body 膀胱体 膀胱颈
尿道
左输尿管
右输尿管
膀 胱 底
输精管 前列腺
精囊 输精管壶腹
膀 膀 胱 胱 的 位 穿 置 刺 变 术 化
膀胱的位置与形态
位置:位于盆腔的前部,耻骨联合的后方,后方与 男性的精囊、输精管壶腹和直肠或女性的子宫和阴 道毗邻。 分部:分为膀胱尖、膀胱体、膀胱底和膀胱颈四部。 膀胱的位置变化:
膀胱的内面结构
膀胱三角
– 位置:在膀胱底内面; – 构成:由左、右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形成的三角 区; – 粘膜特点:缺少粘膜下层,膀胱粘膜与肌层紧密 连接,无论膀胱扩张或收缩,始终保持平滑; – 临床意义: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
输尿管间襞
位置:为左、右输尿管口之间的皱襞。 – 结构特点:膀胱镜下所见为一苍白带。 – 临床意义:是临床寻找输尿管口的标志。
肾
输 尿 管
起止 行程 分部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输 尿 管
起止 行程 分部
输 尿 管
起止 行程 分段
① ②
③
输尿管的生理性狭窄
输尿管的生理性狭窄
女 性 输 尿 管 与 子 宫 动 脉 位 置 关 系
女 性 输 尿 管 盆 部 子 宫 动 脉 位 置 关 系
输卵管
卵巢
子宫动脉 子宫动脉
• 空虚时膀胱全部位于盆腔内,充盈时膀胱腹膜返折线可上 移至耻骨联合上方。膀胱充盈时在耻骨联合上方穿刺术, 可直接经膀胱体前壁进入膀胱腔,不伤及腹膜和污染腹膜 腔。 • 新生儿膀胱的位置高于成年人。老年人膀胱的位置较低。
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腹膜

在睾丸的后缘增厚并深入到睾
丸实质内,将睾丸分成250多个
呈锥体形的睾丸小叶。
每个睾丸小叶内含有1-4条 呈盘曲状的生精小管(精曲小 管),其上皮能产生精子。
生精小管向后逐渐变直 形成直精小管,再形成睾丸
网。最后形成12-15条睾丸输
出小管,进入附睾头。
熟悉:附睾的分部
第二节:生殖管道
一.附睾
附着于睾丸的上端和后缘, 自上而下分附睾头、附睾体和 附睾尾三部分。
第三节:膀胱
膀胱为一个储存尿的肌性囊 状器官,容量为300~500ml。
掌握:膀胱的形态、位臵和主要毗邻 一.膀胱的形态和位臵 膀胱在空虚时,呈锥体形, 可分四部分:
膀胱尖:细小,朝向前上方。 膀胱底:呈三角形,朝向后下方。 膀胱体:为膀胱底与膀胱尖之间的部分。 膀胱颈:为下部变细的部分,有尿道内口。
出入肾门的结构被结缔组
织包裹形成肾蒂,右侧较短。
肾蒂内主要结构的排列关系: 由前向后: 肾静脉、肾动脉、肾盂末端。 由上到下: 肾动脉、肾静脉、肾盂末端。
2.肾的位臵 肾位于腹膜后方,紧贴
腹后壁上部,脊柱的两侧。 左肾位于第 11 胸椎体下 缘至2-3腰椎椎间盘之间。
右肾位于第 12 胸椎体上
缘至第3腰椎体上缘之间。
环绕,可控制排尿。 (3)海绵体部 为贯穿尿道海绵体的部分,较长,其后部较 宽,称为尿道球部,有尿道球腺的开口。
第四节:尿道
男性尿道:
长而弯曲,并兼有排精 的作用。
女性尿道: 短而直,长约5cm,起于 膀胱的尿道内口,穿过尿生
殖膈,开口于阴道前庭。
由于女性尿道短、宽而直,故易引起泌尿系
逆行感染。
熟悉:生殖系统的组成 生殖系统的组成:
第五部分泌尿系统教学讲义

组成
肾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1
第一节 肾
一、肾的形态 是成对的实质性脏器, 形似蚕豆 肾分上、下端,内、外 侧缘和前、后面 肾门:是肾的血管、淋 巴管、神经、肾盂出入 的: 部位
2
二、肾的构造 肾实质分为肾皮质、肾髓质 皮质
肾小盏 肾动脉
髓
肾 窦质
肾锥体
肾柱 肾乳头
肾静脉
肾大盏
肾盂
膀胱尖 膀胱颈
膀胱体 膀胱底
7
二、膀胱的位置 膀胱位于小骨盆的前部,耻骨联合的后方一)肾的位置
位于腹膜后间隙 内,脊柱的两侧
4
(二)肾的被膜
纤维囊、脂肪囊、肾筋膜
5
第二节 输尿管
一、分段 腹段
盆段
壁内段
二、狭窄
1、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 2、与髂血管交叉处; 3、壁内段。
腹段 盆段 壁内段 6
第三节 膀胱
一、膀胱的形态
膀胱尖
分部
膀胱底 膀胱体
膀胱颈
粘膜特点: 膀胱三角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解剖学第一章运动系统第一节骨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2、形态:可将骨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3、基本结构:由骨质、骨髓和骨膜三部分构成4、骨髓大部分都有造血机能,呈红色叫红骨髓5、关节的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6、关节的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和半月板等辅助结构7、躯干骨包括椎骨、肋和胸骨8、成人的脊椎有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借椎间盘和复杂的韧带关节连结而成9、椎骨的形态:每一块椎骨都是由椎体、椎弓、及椎弓上发出的突起共同组成10、第七颈椎又称隆、棘突较长不分叉在体表容易摸到、是计数椎骨的重要标志11、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及骶曲,颈曲凸向前、胸曲凸向后、腰曲凸向前、骶曲凸向后12、脊柱的功能:除支撑身体保护脊髓外、还能作屈伸、侧屈和旋转等运动13、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1块胸骨连结而成14、颅骨:颅骨共有23块,大小不等,形态不一,可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15、脑颅:位于颅的后上部,由8块颅骨构成、包括额骨、筛骨、蝶骨、枕骨各1块,顶骨、颞骨各2块,它们共同围成颅腔,支持和保护脑。
颅骨的顶叫颅盖、底叫颅底16、面颅:位于颅的前下部、由15块颅骨构成、包括梨骨、下颌骨、舌骨各1块、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下鼻骨、腭骨各2块17、额、顶、颞、蝶4块骨的相连接部叫翼点18、只有下颌骨由于咀嚼运动的发展与颞骨组成颞下颌关节19、上肢骨包括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及手骨20、肩胛骨外侧角有一浅窝叫关节盂、内侧角平第二肋、下角平第七肋21、肩关节:由肩胛骨的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肩关节的特点是肱骨头大、关节盂小、关节囊松而薄,因此肩关节运动较灵活、能作前屈、后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环转运动22、关节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囊的上、前、后壁都有肌和腱加强、前下部比较薄弱、所以肩关节前下部脱位比较常见23、肘关节:由肱骨下端和尺桡骨的上端构成24、下肢骨:包括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足骨25、髋骨:由骸骨、坐骨和耻骨融合而成26、骨盆:由左右髋骨、骶骨和尾骨连结而成27、骨盆由界线分为大骨盆和小骨盆。
解剖学-输尿管道

临床意义:当膀胱充盈时,在耻骨联合上缘进行膀胱穿刺针可不经过腹膜腔直接进入膀胱以免损伤腹膜。
新生儿:比成年人高,大部分位于腹腔内,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盆腔的发育逐渐入盆腔至青春期达成人位置。老年人因盆底肌肉松弛,膀胱位置则更低。
临床意义:当尿路结石下降时,易嵌顿于狭窄处,引起剧烈绞痛。
二、膀胱
膀胱是一个伸缩性较大的肌性囊状器官,它的大小、形状和位置随尿液充盈程度而异。正常成人膀胱的容量一般为300—500ml,最大容量可达800ml。新生儿膀胱容量约为50ml。老年人由于膀胱肌的紧张力降低,容量增大。女性膀胱容量较男性为小。
(二)膀胱壁的结构
1.粘膜:上皮为变移上皮,空虚时由于肌层收缩而形成皱襞,充盈时皱襞则消失。
膀胱三角:膀胱底内面,位于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粘膜光滑无皱襞,称膀胱三角。由于此区缺少粘膜下层,粘膜与肌层紧密相连,无论膀胱处于空虚或充盈时,粘膜均保持平滑状态,永不形成皱襞,是肿瘤的好发部位。
教案课程名称解剖学基础年级一年专业层次护理专业授课类型理论课新课学时2授课题目章节第五章泌尿系统第二节输尿管道教案的设计与讨论
教案
课程名称
解剖学基础
年级
一年
专业、层次
护理专业
授课类型
理论课(新课)
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五章泌尿系统第二节输尿管道
教案的设计与讨论:
1.重点掌握输尿管的三个狭窄。用泌尿系结石的案例导入教学。
(续页)
教学过程:
第二节输尿管道
一、输尿管
1.特点:是细长的肌性管道,左、右各一,长约25—30cm,直径0.5——0.7cm。
医学基础知识:输尿管道考点汇总

医学基础知识:输尿管道考点汇总医学基础知识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要求理解性记忆较高的内容,其中输尿管道考点汇总是难点之一。
肾为尿液生成的部位,包括肾小球的滤过做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做用,将血浆从血液中滤过到肾小管中,再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最终成为终尿。
一、输尿管输尿管是一对细长的肌性管道(为平滑肌),位于腹膜后,全长约20~30cm,管径约0.5~0.7cm。
上端起自肾盂,沿腰大肌前面下降,在小骨盆入口处,右侧输尿管跨过右髂外动脉起始部的前方,左侧输尿管跨过左髂总动脉末端的前方。
入盆腔后,输尿管的行程,男女各异,男性沿骨盆侧壁弯曲向前,与输精管交叉后转向前内,斜穿膀胱壁;女性输尿管入盆腔后,行于子宫颈两侧,距子宫颈约2厘米处,从子宫动脉的后下方经过,在膀胱底外角处输尿管斜向前内到达膀胱底,开口于膀胱底内面的输尿管口,此部称壁内段,长约1.5cm。
输尿管全长有3个狭窄部:①输尿管与肾盂移行处;②输尿管跨过小骨盆入口处;③输尿管的壁内段。
这些狭窄处常是输尿管结石滞留的部位。
二、膀胱膀胱是贮存尿液的肌性囊状器官,正常成人膀胱的平均容量,约为350~500ml。
1.膀胱的形态膀胱空虚时,内面黏膜聚集形成许多皱襞;膀胱充盈时,壁伸展变薄,黏膜皱襞减少或消失。
膀胱底部有一呈三角形的区域,位于两个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称为膀胱三角,此区缺少黏膜下组织,肌层与黏膜结合紧密,无论膀胱处于充盈或空虚时,其黏膜均保持平滑状态,不形成皱襞。
膀胱三角是肿瘤和结核的好发部位,是临床膀胱镜检的重点区域。
2.膀胱的位置成人的膀胱位于小骨盆腔的前部,前方为耻骨联合。
膀胱空虚时全部位于盆腔内,腹膜由腹前壁反折至膀胱上面,膀胱尖不超过耻骨联合的上缘。
当膀胱充盈膨胀时,则可高出此界,膀胱尖上升,腹膜也随之上移,使膀胱前面直接与腹前壁相贴。
此时在耻骨联合上方进行膀胱穿刺,可避免损伤腹膜和减少腹膜腔的感染。
常见例题:1. 下列关于输尿管道描述正确的是:A.输尿管共有三个狭窄处,狭窄处都是结石容易滞留的地方。
大鼠系统解剖简述

大鼠系统解剖简述第一章皮肤一、皮肤由表皮、真皮与皮下组织构成。
二、皮肤腺有皮脂腺、汗腺与乳腺。
1、皮脂腺分布在毛囊周围。
口角部、肛门、包皮与乳头周围有特化得皮脂腺。
2、汗腺,大鼠得汗腺只局限于足垫得皮肤。
3、乳腺数量大鼠得乳腺共有6对,胸部3对,腹部1对,鼠蹊部2对。
个别得大鼠有5对或者7对。
大小与形态随大鼠得年龄与性周期有明显得变化。
部位包埋在皮下组织中,由结缔组织隔与胸壁与腹壁松松地相连。
第二章骨一.脊柱大鼠得脊柱由57-61块脊椎骨组成,包括颈椎7、胸椎13、腰椎6、荐锥4、尾锥27-31块。
锥式C7T13L6S4Cy27-31。
骨性标志为第二胸椎,其棘突最高,超过其它脊椎骨。
1、颈椎与其它哺乳动物一样,恒为7块,全无肋骨相连,横突上具有横突孔,供锥动脉通过。
2、胸椎13块,椎骨得长度由前向后逐渐增加(由2毫米增加到4毫米),锥管得直径平均为3、3毫米,较颈部得锥管为狭窄。
3、腰椎6块,每块锥体得长度比较一致,约6-7毫米。
锥管直径由前面得4毫米向后逐渐缩小至2毫米。
二、胸骨共分为6节,最前一节为胸骨柄,第二到第五节称为胸骨体,最后一节为剑突,棒状得剑突后面接一盘状得剑状软骨。
胸骨柄长约10毫米。
第三章肌肉系统(省略)第四章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及附属消化器官。
消化管可分为口腔、食管、胃、小肠与大肠等部。
附属消化器官有齿、舌、唾液腺、肝与胰。
第一节消化管一、口腔1、舌全长约30毫米,不具有正中系带,但就是有两条侧系带。
一、食管分为颈、胸、腹三部。
成年大鼠食管得颈-胸段长度约75毫米,腹段通过膈得食管裂孔在膈后得长度约15毫米,食管外径约2毫米。
位置:食管主要就是沿气管背侧走行,仅在颈部稍偏左侧。
一、胃位置: 横位于腹腔得左前部,其壁面几乎完全为肝得左叶所覆盖。
大小:胃重为体重得0、5%,属单室胃。
形态:胃小弯朝向背前方,食管在其中部入胃。
胃大弯朝向腹后方,其边缘有双层得口袋状大网膜。
贲门部外观呈半透明状,内壁有粘液腺。
泌尿排泄系统(精品)

第五章泌尿排泄系统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
其主要功能为排泄。
排泄是指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不为机体所利用或者有害的物质向体外输送的生理过程。
被排出的物质一部分是营养物质的代谢产物;另一部分是衰老的细胞破坏时所形成的产物。
此外,排泄物中还包括一些随食物摄入的多余物质,如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类。
机体排泄的途径有如下几种:①由呼吸器官排出,主要是二氧化碳和一定量的水,水以水蒸气形式随呼出气排出。
②由大肠排泄,主要是肝脏代谢所产生的且在肠内起了变化的胆色素以及一些无机盐类,如钙、镁、铁等,它们随粪便排出。
③由皮肤排泄,主要是以汗的形式由汗腺分泌排出体外,其中除水外,还含有氯化钠和尿素等。
④以尿的形式由肾脏排出。
尿中所含的排泄物为水溶性并具有非挥发性的物质和异物,种类最多,量也很大,因而肾脏是排泄的主要器官。
此外,肾脏是通过生成尿而排除对机体无用或多余的物质,并保留重要的物质,从而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因此肾脏又是一个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器官;肾脏还可生成某些激素,如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所以肾脏还具有内分泌功能。
尿的生成是通过肾脏的滤过、重吸收和排泄分泌等过程而完成的,它是持续不断的,而排尿是间断的。
将尿生成的持续性转变为间断性排尿,这是由膀胱的机能完成的。
尿由肾脏生成后经输尿管流入膀胱,在膀胱中贮存,当贮积到一定量之后,才排出体外。
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等器官。
肾是泌尿器官,其余为贮尿和排尿器官。
肾脏不断生成尿液,经输尿管运送到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达一定容量时,就从尿道排出体外。
(见泌尿系统示意图)肾脏左右各一,位于腹腔上部脊柱两侧,在腹膜后面,紧贴腹后壁。
左肾上端约对第十一胸椎,下端约平第二腰椎,后方有第十一、十二肋骨斜行跨过。
右肾因上方有肝,故位置较左肾低一个椎体,后方有第十二肋斜行跨过。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排出代谢产物。
肾脏在泌尿过程中,通过泌尿排泄代谢产物及进入机体的异物和过剩物质,同时可以随机体的不同状况改变尿的质和量来调节水、电解质的平衡和酸碱平衡,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输尿管道
一、输尿管
(一)输尿管的位置
输尿管位于腹膜的后方,起于肾盂末端,终止于膀胱。
分部:腹部、盆部和壁内部。
(二)输尿管的形态
输尿管为一对细长的肌性管道,长25-30cm,管径0.5-1.0cm。
输尿管的三个狭窄:分别位于起始处、小骨盆入口处(越髂血管处)、穿膀胱壁处。
二、膀胱
膀胱是一个储存尿液肌性囊状的器官,成人膀胱容量一般为300-500ml,最大可达800ml。
新生儿膀胱容量约为成人的1/10,女性的容量小于男性,老年人膀胱容量增大。
(一)膀胱的形态和位置
1.形态膀胱充盈时,略呈卵圆形,空虚时呈三棱锥体形,分为膀胱尖、膀胱底、膀胱体和膀胱颈4部分。
2.位置新生儿膀胱位置较高,老年人膀胱的位置较低,成人膀胱位于盆腔的前部,耻骨联合的后方。
膀胱的前方邻近耻骨联合;膀胱底的后方在男性与精囊腺、输精管末端及直肠相邻。
在女性与子宫颈和阴道相邻。
膀胱颈在男性与前列腺相接,在女性与尿生殖膈相邻。
(二)膀胱壁的微细结构
膀胱壁由内向外依次是粘膜、肌层和外膜。
1.粘膜粘膜上皮是变移上皮。
在膀胱底内面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膀胱三角。
此区粘膜光滑无皱襞,是炎症、结核、肿瘤的好发部位。
输尿管间襞苍白带
2.肌层由平滑肌构成,分为内纵、中环、外纵。
3.外膜一部分是纤维膜,一部分是浆膜。
三、尿道
尿道分为女性尿道和男性尿道
女性尿道起于膀胱的尿道内口,穿尿生殖膈,终止于尿道外口,全长3-5cm,直径约为0.6cm。
特点:短、宽、直、易扩张,易引起逆行尿路感染。
复习题
1.说出输尿管的三个狭窄
2.何谓膀胱三角,说出其临床意义
3.逆行尿路感染多见于女性,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