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天然药物的鉴定
天然药物的鉴定名词解释

天然药物的鉴定名词解释天然药物是指由植物、动物或微生物等天然来源提取的用于治疗疾病或促进健康的药物。
与合成药物相比,天然药物有着更长久的历史和更广泛的应用。
然而,天然药物并非所有来源的植物、动物或微生物都具有药用价值,因此,鉴定天然药物的特性和成分是非常重要的。
一、植物药的鉴定名词解释1. 植物药鉴定:植物药鉴定是通过对植物药材的外观、形态、组织结构、显微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和比对,以确定植物药材的真伪、质量和同属或异属的判别等,从而保证植物药材的安全有效性。
2. 鉴定标准:鉴定标准是指制定和规定植物药鉴定的一系列指导原则、方法和规范,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包括宏观和显微鉴定、色谱分析、含量测定、毒性测定、质量控制等方面。
3. 鉴定技术:鉴定技术是指通过运用显微镜、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等现代科学仪器设备以及光学、化学、生物学等相关知识和方法,对植物药材进行研究和鉴定的过程。
常见的鉴定技术包括薄层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等。
二、动物药的鉴定名词解释1. 动物药鉴定:动物药鉴定是指通过对动物药材的形态、组织结构、化学成分等进行分析和比对,以确认其真实性、质量和来源等,从而确保动物药材的安全有效性。
2. 动物药源地认证:动物药源地认证是指根据动物药中所含成分与特定地域环境及饲养管理相关的特征的一种认可方法。
通过对动物药材的生长环境、食物来源、生长周期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动物药材的产地和真伪。
3. 鉴定方法:动物药的鉴定方法一般涵盖宏观特征观察、显微镜下观察、色谱分析、谱图解析等。
常见的鉴定方法包括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谱法等。
三、微生物药的鉴定名词解释1. 微生物药鉴定:微生物药鉴定是通过对微生物药材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分子生物学特征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以确定其真实性、质量和来源,并保证微生物药材的安全有效性。
2. 微生物药鉴定方法:微生物药鉴定方法一般包括菌落形态特征观察、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步骤。
天然药物的提纯与鉴定

天然药物的提纯与鉴定天然药物作为一种传统药物,其疗效被广泛认可。
然而,天然药物也有着不同于化学合成的制剂方式。
它们需要更加精细的提纯和鉴别技术,以确保其质量和疗效。
本文将阐述天然药物的提纯和鉴定技术。
一、提纯技术天然药物的提纯技术一般分为物理提纯和化学提纯两种。
1. 物理提纯物理提纯是指通过物理方法分离和净化药物的过程。
物理提纯的方法包括分离和过滤。
分离技术是指分离药材中不同成分的方法,比如蒸馏、结晶和萃取等。
分离技术可以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从其他成分中分离出来,以获取更高质量的提取物。
过滤技术是指通过过滤的方式去除药材中的杂质和污染物。
比如压滤、过滤和纤维素膜过滤等。
此类技术对于提高提取物纯度非常重要。
2. 化学提纯化学提纯是指通过化学方法分离和净化药物的过程。
化学提纯的方法包括接枝磁性材料、聚合物包埋、胶体合成等。
化学提纯通常用于提取非常低浓度的化合物或特殊成分。
此类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提取物的纯度和稳定性。
二、鉴定技术天然药物的鉴定技术是指根据药材中的成分鉴定其中有效成分的过程。
鉴定技术包括物理鉴定和化学鉴定两种。
1. 物理鉴定物理鉴定是指通过药材的外部特征来判断其品质和成分,比如药材的颜色、质地、气味和外观等。
此外,物理鉴定还包括检查药材的年龄、地点、来源和成分等信息。
2. 化学鉴定化学鉴定是指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定药材中具体的化合物。
这通常需要使用高压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和质谱等技术。
化学鉴定可高效鉴别药材中的活性成分和杂质。
三、总结天然药物作为一种传统药物,需要更加精细的提纯和鉴别技术,以确保其质量和疗效。
本文介绍了天然药物的提纯技术,包括物理提纯和化学提纯,并且阐述了天然药物鉴定技术的两种方法,包括物理鉴定和化学鉴定。
这些技术对于保证天然药物的高品质、高效性和安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天然药物的活性成分分离与鉴定

天然药物的活性成分分离与鉴定一、引言天然药物是指从植物、动物、矿物甚至微生物等天然物质中提取的治疗药物,其活性成分来源丰富,作用温和,不易产生副作用和耐药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
活性成分分离与鉴定是天然药物研究的关键环节,其结果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分离与鉴定的方法和技术。
二、活性成分的分离方法天然药物中的活性成分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离。
较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萃取法萃取法是将天然药物提取液通过不同溶剂的萃取分离方法,获取目标成分的纯度。
该方法具有简单、易于操作、效果明显等特点。
其中较常见的溶剂包括乙醇、甲醇、氯仿、乙酸乙酯等。
但萃取法仅适用于比较容易溶解的化合物,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天然药物选择适当的溶剂。
2. 色谱法色谱法是通过将天然药物提取液分离为若干组分,并将目标成分从中纯化得到。
该方法较萃取法更为准确、灵敏,能够分离性质相似但化合物结构不同的活性成分。
常用的色谱法包括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
3. 结晶法结晶法是通过将一种物质在溶液中逐渐降温、蒸发、加盐、加酸等方法,使目标成分在溶液中逐渐结晶得到。
该方法纯化效果较好,但对反应条件和操作技巧要求较高。
三、鉴定技术活性成分分离后,需要通过鉴定技术判定目标成分的结构和质量,确定是否符合药物的质量标准。
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鉴定技术:1. 紫外光谱紫外光谱是分析物质吸收和发射的光谱手段,对于天然药物的多种活性成分,可利用紫外谱图特征波长来确定成分的结构和实现浓度测定。
2. 质谱质谱技术是高灵敏度的一种鉴定手段,能够对药物分子进行精确测定,识别杂质和杂质的痕迹。
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质谱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等。
3. 核磁共振核磁共振是通过对药物分子所处的微小磁场中核磁矢量的运动状态进行测量,确定药物分子结构和质量的一种手段。
目前,1H和13C NM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天然药物分子结构的表征和鉴定。
实验技能-天然药物鉴定

番泻叶表皮细胞多角形,气孔平轴式。
非腺毛单细胞,壁厚,具壁疣,基部弯曲。
天然药物鉴定技术
显微鉴定
利用显微镜观察药物的内部组织构造、细胞形态及其后含物
的特征,用以鉴定药材的真伪和纯度,甚至品质。
目前《中国药典》对中成 药鉴定常用的鉴别方法是:显 微鉴定。
光学部分
目镜 物镜
聚光器 ,孔径光栏 集光镜
显微制片
粉末标本片——主要用于粉末性药材的观察 取粉末少许置载玻璃片中央 加封藏剂1~2dr→ 盖盖玻片→清洁→观察
搅匀
封藏剂: 蒸馏水或稀甘油——可观察淀粉粒。 稀甘油——可观察淀粉粒、糊粉粒。 水合氯醛溶液(装片后立即观察)——可观察菊糖。 50%甘油酒精——同稀甘油,只是透明度更强。
甘油醋酸液(斯氏液)——专用于观察淀粉粒的形态。
乙醇(装片后立即观察)——观察菊糖及橙皮柑结晶。 墨汁——可观察黏液。
取粉末少许a置载玻璃片中央 加水合氯醛溶液1~2dr→透化1次 搅匀b、加热c 加稀甘油1~2dr→盖盖玻片d—→清洁e、f—→观察、搅匀 为防止气泡的产生,制片中应注意事项如下: a 粉末粗细适中,用量适当。 b 搅拌不易过快。 c 火力不能过猛,勿烧干,勿烧沸。 d 正确的盖盖玻片方法。 正确的盖盖玻片方法: 左手食、拇指夹持载玻片的两侧边缘,右手食、拇指夹持盖玻片两侧 ;将盖玻片左侧与液体左侧接触,使载玻片右端稍高抬起;轻轻放下,受 压的液体扩展与盖玻片之间即可。
油珠——始终保持明亮。
显微镜使用技术
一、取镜和安放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 边缘7厘米左右处)。 二、对光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 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2.调节虹彩光圈,对准通光孔。双眼注视目镜内,通过目 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天然药物鉴定技术

02
天然药物鉴定技术方法
外观鉴定
总结词
通过观察天然药物的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质地等,对药物进行初步鉴定。
详细描述
外观鉴定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通过对天然药物的外观特征进行观察,可以 初步判断药物的种类和来源。例如,可以根据药材的颜色、形状、质地等特征, 鉴别出一些常见的天然药物,如黄连、黄芩等。
展望
技术进步
随着分析化学、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进步,未来将有更精确 和高效的鉴定技术应用于天然药物领域。
个性化医疗
随着对天然药物成分的深入了解,未来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 的药物治疗方案。
资源保护
随着对天然药物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意识的提高,将更加重视资源的 合理利用和保护。
国际合作与交流
中药质量控制中的生物鉴定案例
总结词
客观、准确、全面
详细描述
生物鉴定技术是利用生物体的生理生化反应,对中药材 或中药制剂的药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该方 法具有客观、准确、全面等优点,适用于对中药材或中 药制剂的药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的场合。例如,通过动 物实验和体外细胞试验等方法,可以对中药制剂的抗肿 瘤、抗炎、抗菌等药效进行评价,同时对其不良反应和 毒性进行监测。
中药材性状鉴定
通过观察中药材的外观、 颜色、质地、气味等特点 ,结合显微镜和理化分析 手段,对中药材进行真伪 鉴别和品质评价。
中药材显微鉴定
利用显微镜技术对中药材 的细胞组织结构进行观察 分析,对中药材进行分类 和鉴别。
中药材分子鉴定
利用DNA分子标记、PCR 扩增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 术,对中药材的基因组 DNA进行分析,实现快速 、准确、可靠的中药材鉴 定。
[医学]天然药物化学第七章三萜及其苷类
![[医学]天然药物化学第七章三萜及其苷类](https://img.taocdn.com/s3/m/60940965e518964bcf847c9b.png)
第三节 理化性质
1、性状 皂苷元: 结晶; 皂苷: 无定形粉末 2、苦味、辛辣,对粘膜具刺激性 3、表面活性 4、溶解性
皂苷元:脂溶性 CHCl3、CH3COOC2H5、醇 皂苷:水溶性 水、醇、正丁醇、戊醇
5、溶血性(皂苷特性)(口服给药,不做成注射剂)
原理:皂苷 + 胆甾醇
不溶于水的复合物
单糖链皂苷 强
③ 氯仿-浓H2SO4
7、沉淀反应 (可用于分离) 三萜皂苷(酸性皂苷): (NH4)2SO4、Pb(OAc)4 中性盐→↓ 甾体皂苷(中性皂苷): Pb(OH)2(OAc)2、Ba(OH)2 碱性盐或碱→↓ 8、水解反应
原(生)皂苷 水解 次(生)皂苷
第四节 提取分离
药材 提取 总皂苷 分离 单体皂苷
1、提取 ①溶剂提取
药粉 1)稀醇-水提取(CH3OH或C2H5OH) 2)回收溶剂
3)加水溶解
石油醚 氯仿
乙酸乙酯
色素、叶绿素
三萜苷元
极性小→大
正丁醇/水 粗总三萜皂苷
②树脂法
粗提物水溶液 1)大孔吸附树脂 2)水洗
水流出液 (糖、水溶性色素、鞣质)
树脂 (皂苷)
浓度由低到高醇-水洗脱 流出液
回收溶剂 总皂苷
CH3
12
13 17
10
C
D
1
8
B9
15
H
14
16
CH3
10
B
5
11 H
C
8 9
H
12
14
H
CH3
13 17
D
15 16
5
H
H
A
H
3
4
天然药物实验报告自我鉴定

天然药物实验报告自我鉴定
《天然药物实验报告自我鉴定》
在本次实验中,我有幸对天然药物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思考,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天然药物的重要性和价值。
首先,在实验过程中,我通过仔细的观察和记录,发现了天然药物对人体的积极作用。
不仅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和炎症,还能提高免疫力,促进身体的健康。
这些观察结果使我对天然药物的疗效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更加坚信天然药物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其次,通过实验的过程,我也对天然药物的原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从实验结果中,我了解到天然药物中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这些成分能够对人体起到各种积极的作用。
因此,我认为天然药物在治疗和预防疾病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最后,在本次实验中,我还意识到了天然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不论是从科学研究还是医疗实践的角度,都需要对天然药物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实践,才能更好地发挥天然药物的价值,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的来说,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天然药物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也对其未来的发展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
我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理论的不断完善,天然药物将会
在未来的医学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也将会继续对天然药物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为人类的健康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七章天然药物的鉴定

如乌梅、木瓜、山楂均以味酸为好
黄连、黄柏以味越苦越好 甘草、党参以味甜为好等等。
(生药的味感与生药所含成分及含量有密切关系。
注意有强烈刺激性和剧毒的药材,口尝时要特别小心。
8、水试:
某些药材在水中或遇水能产生一些特殊现
象:
日光下
加水浸泡 积膨胀。
秦药 根类生药大多取自被子植物的根,包括药用 为根或以根为主带有部分根茎的生药。如麦 冬、人参、何首乌、牛膝、三七等。
根的分泌组织大多分布在韧皮部,如乳
汁管(桔梗、党参),树脂道(人参、 三七),油室(木香、当归),油细胞 (细辛、青木香)。 常有草酸钙结晶,簇晶(何首乌、人 参),针晶(天冬、麦冬),砂晶(牛 膝),方晶及晶纤维(甘草、红芪)。
四 种 鉴 定 方 法
基源鉴定 性状鉴定 显微鉴定 理化鉴定 DNA分子标记鉴定
原植物鉴定
又称分类学鉴定。应用植(动)物分类学的知识, 对生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研究,确定其正确的学名, 以保证应用品种的准确无误。
观察植物形态
核对文献
核对标本
性状鉴定
即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 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是以性状,包括 形态、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断面、气味 等特征为依据对生药进行鉴别的方法。 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也是鉴定工作 者必备的基本功之一。
葶苈子、车前子 ─────→ 种子粘滑、体
水试
西红花────→水浸液呈金黄色。
熊胆粉末投入水中 ──→ 在水面旋转并呈
现黄线下沉而不扩散。
这些现象常与药材中所含的化学成分或
药材的组织构造有关。
采用水试法,亦可用于鉴别药材的优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乌梅、木瓜、山楂均以味酸为好
黄连、黄柏以味越苦越好 甘草、党参以味甜为好等等。
(生药的味感与生药所含成分及含量有密切关系。
注意有强烈刺激性和剧毒的药材,口尝时要特别小心。
8、水试:
某些药材在水中或遇水能产生一些特殊现
象:
日光下
加水浸泡 积膨胀。
秦皮水浸液───→碧蓝色荧光。
注意观察自然断面是否平坦,还是显纤
维性、颗粒性、裂片状,有无胶丝,是 否层层剥离等。
如根及根茎类:
茅苍术易折断,断面放置“起霜”;白 术不易折断,断面放置不“起霜”;
甘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
厚朴折断面可见亮星。
茎类(切面):
鸡血藤(老茎)断面红褐色的韧皮部与淡
红色的木质部呈半圆形相间排列;
2.粉末特征
粉末鉴定时,重点鉴别有鉴别特征的
1)细胞后含物(淀粉粒、菊糖、草酸钙
结晶、硅质块等); 2)厚壁组织(纤维、纤维管胞、晶纤维、 分隔纤维、石细胞等); 3)分泌组织(分泌细胞、分泌腔、分泌 道、乳汁管等); 其次鉴别表皮、下皮、根被或木栓组织、 内皮层、导管及管胞。
有的药材从其名称上就知道它的颜色。
色泽的变化与药材的质量有关,药材的颜色是否符合要求,
是衡量药材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
很多药材的色调不是单一的,因此,描述药材的颜色一般 以复合色调描述,以后一种色调为主。
4、表面特征:
指药材表面光滑还是粗糙,有无皱纹、皮
孔、毛茸等。
双子叶植物的根类药材顶部有的带有根茎。 单子叶植物的根茎类药材有的具膜质鳞叶。 蕨类植物的根茎药材常带有叶柄残基和鳞
粘性:含粘液质,嚼之粘牙。
纤维性:富含纤维,折断时露出很多纤
维。
药材的质地除与其本身特性有关外,有
时与加工方法关系密切。
盐附子:易吸潮变软;
黑顺片:质硬而
脆
含淀粉多的药材,如经蒸煮加工,则因
淀粉糊化,干燥后质地坚实。
6、折断面:
指药材折断时的现象,包括:易折断或
不易折断,有无粉尘散落,断面特征。
野生人参:芦长碗密枣核艼,紧皮细纹珍珠 须。 海马:马头蛇尾瓦楞身。
大黄
白芍
何首乌
五味子 马钱子
防风-蚯蚓头
2、大小: 指药材的长短、粗细、厚薄。 表示药材的大小,一般有一定的幅度(亦即
范围) 。
有些很小的种子类药材,应在放大镜下测
量。
3、颜色:
各种药材的颜色是不相同的,药材的颜色一般比较固定。
有的根茎类生药有油室(如川芎、苍术)
或油细胞(如菖蒲、石菖蒲、香附)。 单子叶植物根茎类生药颇多含草酸钙针 晶束(如天南星、半夏、天麻、白及、 玉竹、黄精),针晶束大多存在于粘液 细胞中。 此外,还应注意厚壁组织、导管以及草 酸钙结晶的类型。
半夏粉末——针晶束
金银花
7、气、味:
气味:有的药材有特殊的香气或臭气,也是鉴别该药材的主要依据。 味道:与药材本身所含的成分有关,也是衡量药材品质的标准之一。 味道一旦改变,要考虑其品种和质量问题。 生药的味与其含有的成分有关,每种生药的味感是比较固定的,生药 的味感也是衡量生药品质的标准之一。
天然药物学基础
第七章 天然药物的 鉴定
第 一 节 天然药物鉴定的依 据及程序
生药的鉴定:就是依据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国家药典、有关资料规定或 3 有关著作对生药作真实性、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纯度及品质优良度的检定。
一、发掘中医药学遗产,整理中药品种
“王不留行”有12种,“独活”有15中以
上,“贯众”有58种,“金银花”有20种, “沙参”有36种,“石斛”有48种植物来 源。 现今各地所用“贯众”分属于多个不同的 科,期中鳞毛蕨属绵马鳞毛蕨、欧鳞毛蕨等 同属植物的根茎及也柄基部有间隙腺毛,所 分泌的油树脂中含有去绦虫成分绵马酸类, 而属于其他科属的未见有隙腺毛和类似成分。
色、烟雾、闪光和响声等现象。如:
麝香灼烧 ──→ 香气浓烈、无臭气、灰为白
色
血竭粉末纸上烤 ──→ 熔化,对光透视呈血
红色
海金沙易点燃,发出爆鸣声及闪光
第三 显微 鉴定
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生药的组织构造、细胞
形状以及内含物,描述显微特征,制定显微 鉴别依据,用以鉴定生药品种和质量的重要 手段之一。
四 种 鉴 定 方 法
基源鉴定 性状鉴定 显微鉴定 理化鉴定 DNA分子标记鉴定
原植物鉴定
又称分类学鉴定。应用植(动)物分类学的知识, 对生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研究,确定其正确的学名, 以保证应用品种的准确无误。
观察植物形态
核对文献
核对标本
性状鉴定
即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 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是以性状,包括 形态、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断面、气味 等特征为依据对生药进行鉴别的方法。 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也是鉴定工作 者必备的基本功之一。
二 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鉴定的一般程序
(1)取样: ①核对标签:品名、产地、批号、规格、等级、包装或 标志是否相符。 ②检查样品完整性,清洁程度、水迹、霉变、污染状况。 ③取样原则: 1)生药总包件在99件(包括99件)以下的,取样5件; 2)生药总包件在100-1000件,按5%取样; 3)生药总包件超过1000件的,超过部分按1%取样; 4)生药总包件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 5)贵重药材,无论包件多少都逐件取样。 ④取样量=鉴定用量+留样量(复核、重复分析)
(一)
根类生药 根类生药大多取自被子植物的根,包括药用 为根或以根为主带有部分根茎的生药。如麦 冬、人参、何首乌、牛膝、三七等。
根的分泌组织大多分布在韧皮部,如乳
汁管(桔梗、党参),树脂道(人参、 三七),油室(木香、当归),油细胞 (细辛、青木香)。 常有草酸钙结晶,簇晶(何首乌、人 参),针晶(天冬、麦冬),砂晶(牛 膝),方晶及晶纤维(甘草、红芪)。
一 显微鉴定常用的方法
显微制片 横切片或纵切片 表面制片 粉末制片 解离组织片:氢氧化钾法或硝铬酸法 细胞内含物的鉴定 细胞壁性质鉴定 : 木质化 ( 加间苯三酚及 浓盐酸显红色 ) 、木栓化 ( 加苏丹试液显 红色)、纤维素化、硅质化细胞壁 细胞及细胞内含物的测量
二、显微鉴定要点
二、制定生药质量标准,促进生药标准化
三、寻找和利用新药资源,发展中药事业
“保质寻新,整理提高”
鉴定中药的品种质量
品种:中药中泛指物种,物种不同 、成分不同、 疗效不同。一定品种的中药,是中医治病的物 质基础。
“虽有良医而药味为伪药,则良医无济于事”
中药同名异物
例如:各地商品生药,“白头翁”有多大 20种以上不同的植物来源,分属于毛茛科、 蔷薇科、石竹科、菊科等;正品应为毛茛科 植物白头翁的根。 正品“白头翁”含皂苷,有抑制阿米吧原虫 生长的作用,临床治疗阿米巴痢疾有效,而 属于石竹科及菊科的一些同名异物白头翁则 均无抑制阿米吧原虫的作用
片。
皮类药材有的有明显的皮孔、地衣斑,少
数还有钉状物。
5、质地
是指药材的软硬、坚韧、疏松、致密、粘性或粉性等 特征。 描述药材质地的名词术语很多,常见有: 松泡:质轻而松,断面多裂隙,如南沙参。
粉性:富含淀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如山药。
油润:质地柔软,含油而润泽,如熟地黄、当归。 角质:质地坚硬,断面半透明或有光泽,如郁金。 柴性:折断面木质部非常发达,象木材一样。
葶苈子、车前子 ─────→ 种子粘滑、体
水试
西红花────→水浸液呈金黄色。
熊胆粉末投入水中 ──→ 在水面旋转并呈
现黄线下沉而不扩散。
这些现象常与药材中所含的化学成分或
药材的组织构造有关。
采用水试法,亦可用于鉴别药材的优劣。
9、火试:
某些药材用火烧之,能产生特殊的气味、颜
(2)鉴定 (3)检验报告
二、生药的常规检查 1、杂质检查 2、水分测定 1)烘干法 2)甲苯法 3)减压干燥法 3、灰分测定 1)总灰分测定
4、浸出物测定
1)水溶性浸出物测定:冷浸法、热浸法 2)酸溶性浸出物测定 3)醚溶性浸出物测定 5、挥发油测定 1)甲法 2)乙法
第二节 天然药物的鉴 定方法
生药同物异名
如:益母草,在东北称坤草,又叫楞子棵; 在江苏称天芝麻或田芝麻,浙江叫三角胡麻, 青海叫千层塔,四川叫血牧草等。
大血藤科植物大血藤的茎,有的地方称“红 藤,”有的称“鸡血藤。而豆科植物鸡血藤 在某些地区又称”大血藤。“
品种混乱的原因:
以假充真
1982年陕西省对县以上药材 系统523个单位调查,全省“伪品”26 种,混淆品、误用品143种,35个县销 售的巴戟天是羊角藤,22个县的乌梅均 为苦李子和山杏。 1995年元月,在汉西发现十九种中 药混淆品,包括收存的金钱白花蛇、丹 皮、土茯苓、五灵脂、前胡等的伪品。 多源现象 石斛 同属 10余种 大黄 同属 3种 川贝母 同属 4种
品种混淆
大黄泻热通便,治疗急腹症效好,但一段时
间发现毫无疗效,延误病情。1980年对陕西 种植大黄调查,30%面积是波叶大黄,有一 个地区全是波叶大黄,大黄属波叶组有抗菌 作用但不含泻下成分番泻苷。
半夏商品 有半夏和水半夏,水半夏无止呕
作用。 天南星为天南星属植物的块茎,但半夏属虎 掌南星治宫癌有效,商品称虎掌南星。
(一)形状 (二)大小 (三)色泽 (四)表面特 征 (五)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