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发明小创造方法大全

合集下载

科学小发明制作方法

科学小发明制作方法

科学小发明制作方法1.电池驱动的小风车材料:塑料袋、剪刀、铅笔、夹子、直流电动机、电线、螺母、电池盒、电池制作步骤:1)使用剪刀将塑料袋剪成一个50x50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将其对角线对折,形成三角形。

2)将剪刀放在三角形的底部,按直角把角裁掉,这样就得到了一个类似风车的形状。

3)将夹子固定在铅笔上,然后将铅笔插入正方形的顶点。

4)将直流电动机插入螺栓中,然后将螺母拧紧。

5)将电线的一端连接到直流电动机,另一端连接到电池盒。

6)将电池放入电池盒中,然后打开开关,风车就会开始旋转。

2.气球车材料:塑料瓶、气球、吸管、轮子、胶带制作步骤:1)将气球用嘴吹气,然后使用吸管将气球的一端封住。

2)将塑料瓶按照自己喜欢的形状剪裁,形成车身。

3)在车身两侧的底部用胶带固定轮子。

4)将吸管插入塑料瓶的顶部,固定好。

5)将气球的另一端连接到吸管上。

6)放开气球封口的吸管,气球会将车子向前推动。

3.自制太阳能热水器材料:铁罐、黑色喷漆、透明塑料薄膜、胶带、刀、电热器、水管制作步骤:1)将铁罐空洗干净,确保没有残留物。

2)在铁罐内部涂上黑色喷漆,增加吸热能力。

3)将透明塑料薄膜固定在铁罐的顶部,用胶带固定好。

4)将电热器插入铁罐的一侧,确保接触到塑料薄膜。

5)将水管连接到电热器的出水口和入水口上。

6)将太阳能热水器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太阳能会使铁罐内的空气温度升高,从而加热水管内的水。

4.自制手摇发电机材料:塑料瓶、铁钉、电动机、电线、LED灯、胶带、螺丝刀制作步骤:1)将塑料瓶剪去顶部和底部,形成中空的筒状结构。

2)将铁钉插入塑料瓶的底部,然后用胶带将其紧固。

3)将电动机插入塑料瓶的顶部,固定好。

4)将电线的一端连接到电动机,另一端连接到LED灯。

5)用螺丝刀手摇电动机,电动机的旋转将产生电能,从而点亮LED 灯。

上述只是一些简单的科学小发明制作方法,通过发挥创造力和使用简单的材料和设备,我们可以制作出更多有用的小工具。

科学小发明小创造方法大全

科学小发明小创造方法大全

小发明、小创造方法大‎全1、加一加什么叫‎做“加一加”呢?我们在搞创造‎发明时可以这‎样想:在这中东西上‎添加些什么或‎把这件东西跟‎其他东西组合‎在一起,行不行?这件东西加长‎,加高,加厚一些可以‎吗?‎“加一加”后会变成什么‎新东西?这新东西有哪‎些用途?我们在搞发明‎创造时,就要把无意的‎“加一加”变为有意的“加一加”。

我们学习中常‎用的文具许多‎就是“加一加”的产物。

如“铅笔+橡皮”就成了橡皮头‎铅笔。

在圆珠笔杆上‎加上裁纸刀,可以随手把写‎好的纸条裁下‎来。

在圆珠笔杆上‎加上小木梳,外出旅行的人‎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把3分钟颜色‎的笔芯装在一‎个笔杆中,就成了三色圆‎珠笔,在写字时可随‎时选用不同颜‎色。

最近,文具店里出售‎的一种集钢笔‎,圆珠笔和改正‎液于一体的多‎用笔也是“加一加”而成的。

还有如在卷笔‎刀加上小镜子‎、橡皮、小毛刷和成放‎木屑的小盒子‎,就成了一种深‎受小学生欢迎‎的多用卷笔刀‎了。

家用电器中运‎用了“加一加”的例子则更多‎。

如:收音机+录音机+放音机+选曲电脑=多功能收录机‎电话+录音机=录音电话锅子‎+电炉=电暖锅许多多‎功能与裙子加‎在一起,就成了女孩子‎们夏天爱穿的‎连衣裙:把帽子与衣服‎加在一起,就是流行的新‎颖风衣。

当前流行的组‎合家具,就是许多单件‎家具相加。

当然它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巧妙地组‎合。

组合家具美观‎、实用、又充分地利用‎房间的空间。

在少年儿童的‎小发明、小创造活动中‎,同学也运用了‎“加一加”这把金钥匙打‎开了一扇扇创‎造之门。

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在他日‎常使用的钢笔‎杆上贴上日历‎,成了日历钢笔‎。

它既可以写字‎,又可以查日期‎,写起日期来可‎用得上了。

有一个一年级‎的小同学在垫‎板的一边刻上‎厘米刻度,等于在垫板上‎加上一把尺,可以一物两用‎。

有一个三年级‎的小同学把圆‎珠笔的笔杆做‎成伸缩的,拉长后就成了‎教棒。

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看到妈‎妈给小弟弟喂‎牛奶时,怕烫着小弟弟‎,先尝一尝试试‎温度。

科学小发明小创造方法大全

科学小发明小创造方法大全

科学小发明小创造方法大全一、观察与发现1.便利的充电方式观察发现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电池充电时间长、使用不便的问题。

通过创新思维,设计了一种便携式充电器,无需插座,只需将充电器贴近电子设备,即可自动将电能输送给设备。

2.智能窗帘观察发现家中的窗帘需要手动操作,不便实用。

通过创新思维,设计了一种智能窗帘系统,可以根据室内温度、光线等环境因素自动调节窗帘的打开和关闭,提高使用舒适度。

二、分析与总结在发现问题后,需要进行问题的分析和总结,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1.空调节能分析发现空调在使用过程中能量消耗较大。

通过分析发现,空调从室外吸热,如果能利用这部分热能,就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因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空调设计,可以将室外的热能利用起来,从而减少能量的消耗。

2.环保水龙头分析发现传统水龙头使用时,水量难以控制,容易造成浪费。

通过总结发现,很多情况下,人们只需要一定的水量,而不需要一直开启水龙头。

因此设计了一种环保水龙头,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调节水流大小,避免浪费。

三、创新与实现在进行问题分析之后,需要进行创新和实践,即通过新的思路和方法,设计和制造出能够解决问题的小发明。

1.智能家居系统创新思维和科技手段的结合,设计了一套智能家居系统,通过手机APP控制,实现室内温度、照明、安全等方面的自动调节,提高家居生活便利性和舒适性。

2.智能垃圾桶通过创新思维,设计了一种智能垃圾桶,可以根据垃圾大小和种类自动分类和压缩垃圾,并通过传感器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提高垃圾分类和处理效率。

四、测试与改进在实践过程中,需要进行测试和改进,不断优化小发明的性能和功能,以确保其达到最佳效果。

1.太阳能充电器通过实践发现,传统的太阳能充电器在低光照条件下效果不佳。

通过测试发现,使用光导技术,可以将太阳能吸收板和电子设备隔离,提高光照条件下的充电效率,进一步改进了太阳能充电器的性能。

2.改善雨伞设计通过测试发现,传统雨伞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翻转和被风吹开,使用不方便。

在家可以做的科学小发明

在家可以做的科学小发明

在家可以做的科学小发明1、熔岩灯材料:油、水,透明瓶、色素、泡腾片实验步骤:把油和水(比例约为1:4)倒入杯子中,等它分层。

滴入几滴色素,加入泡腾片。

原理:放入水中的泡腾片迅速瓦解,产生大量二氧化碳。

气泡夹着色素和水冲到水面,看起来好像岩浆喷射一样,十分神奇又有趣。

发散思维:把油换成其他可以不溶于水的液体,看看是否同样可行。

2、大米跳舞材料:小苏打,色素,白醋,米粒,水参考步骤:装半杯水,加点色素,加入小苏打并搅拌均匀,杯中加少量米(可以看见米会沉底),再加入白醋。

实验现象:杯里冒出好多气泡,米粒也浮浮沉沉,像跳舞一样。

原理:小苏打和醋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泡。

随着气泡附着在大米表面,米粒随之上升;一旦它到达水面,气体释放后,大米又下沉。

发散思维:把米改成其他材料(例如小米、豆子)试试;尝试不同比例的醋或小苏打。

3、气球火箭材料:气球,吸管,胶带,绳子实验步骤:取一根长绳子穿过一截吸管,系在相隔较远的两个凳子上。

把气球吹大,打个活结后,将气球粘在吸管上。

现在释放气球,可以看见气球飞速向前冲。

原理:气球用了空气作为动力,像火箭一样发射了出去。

发散思维:可以用什么物件代替气球也可以完成试验。

4、调皮的胡椒粉材料:胡椒粉,水,棉签,肥皂水(洗涤剂)实验步骤:在一碗水里撒上胡椒粉。

将棉签蘸上洗涤剂或肥皂水后,点在水中央,可以看见胡椒粉发散开去。

原理:胡椒粉浮在水面上受到表面张力作用,洗涤剂则减小了水的表面张力,从而改变了胡椒粉的受力平衡状态,胡椒粉远离逃散开去。

5、鸡蛋吸进瓶子里材料:瓶子,熟鸡蛋,火柴实验步骤:取一个瓶口小于鸡蛋的瓶子,点燃一根火柴丢入瓶内,然后将剥壳的熟鸡蛋丢入瓶中。

可以看见鸡蛋自动被吸入了瓶内。

原理:随着燃烧殆尽,瓶中空气冷却,气压下降。

瓶子内外的气压差将鸡蛋挤入瓶中。

发散思维:想想怎么把瓶中的鸡蛋又重新“捞”出来呢?6、画个小人,倒上水,小人竟然“复活”了材料:白板笔,自来水实验步骤:普通的自来水,热的凉的无所谓。

一年级科学创意金点子

一年级科学创意金点子

一年级科学创意金点子创新科技小发明金点子有以下几个:一、神奇鞋拖。

制作方法:1、鞋拖要比自己平时穿的鞋子大一些,便于套穿在鞋子上。

2、用碎布条作鞋底上的拖把条,拖把条上面钉一层较厚的塑料底,既防水又耐用。

3、用布壳和防水布做成鞋帮,鞋帮的后根安上一条拉链,穿脱方便。

把鞋帮和鞋底连起来,鞋拖就做成了。

4、一个小风扇,只需要一个小马达,两节5号电池,还有一些短导线,一个实心的塑料泡沫,一把剪刀,一些硬纸片!5、把实心泡沫掏空,用导线连接好小马达,塞入泡沫里(要保持小马达的转子轴漏出泡沫),在把导线连到电池上,也塞如泡沫内,用剪刀把小纸片剪成行,套在小马达的转子轴上即可。

二、无页风扇利用空气倍增技术吸纳空气和扩大它。

由于没有转动叶片或网格外罩,安静,安全,易于清洁。

三、双头牙膏双头牙膏,牙膏的两头都有出口,可以同时满足两个人使用。

同时也解决了牙膏底部难以挤出来的困扰。

如果她(他)抢先挤牙膏让你很生气,那这个产品很适合你。

四、不倒翁牙刷牙刷刚放置时,会摇摇摆摆,直到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就像不倒翁。

避免了牙刷弄脏的困扰。

1、充气雨衣,又名吹气衣。

普通的雨衣,穿着起来下摆总爱贴在裤腿上,雨水就会流到裤腿上和雨靴里,这大概是人们不爱使用雨衣的原因。

充气雨衣在普通雨衣的下摆边添装一条可充气的、适当粗细的塑料管子。

使用时在管子中吹气,雨衣下摆就被撑起,避免裤腿和雨靴被淋湿。

2、智能花盆只能观察植物是否缺水、是否缺少阳光以及室内的环境是否适合生存。

3、神奇鞋拖鞋拖要比自己平时穿的鞋子大一些,便于放置鞋子。

科技小制作的特点在于富含科技,结构简单、材料好找、加工容易、花钱少、能够独立完成等特点,特别适合于学生,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创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

科技小制作的类型根据科技小制作思考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模仿型、创造型两种。

模仿型是指这类小制作主要是模仿别人而形成的。

因为孩子年龄小,这是可以的,而且大部分孩子的科技小制作都是从模仿开始的。

十个简单机械小发明

十个简单机械小发明

十个简单机械小发明一、自制简易投石机1. 材料准备:找一些木棒,最好是粗细比较均匀的,像筷子那种细长形状的就很合适;还有一些橡皮筋,废旧的自行车内胎剪成条也能用;再准备一个小勺子或者小盒子当盛放“弹药”的地方。

2. 制作过程:先把木棒搭成一个三角形的框架,这就像投石机的架子啦。

然后把橡皮筋固定在框架的两边,再把小勺子或者小盒子绑在橡皮筋中间。

拉着小勺子往后,把小石子或者小纸团放在勺子里,一松手,就能把东西投射出去啦。

这就利用了橡皮筋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物体的动能这个简单机械原理哦。

二、简易滑轮组提物装置1. 材料:需要几个小滑轮,可以从旧的窗帘轨道上拆下来,还有一根结实的绳子,像粗棉绳就不错,再找个小盒子或者小桶当重物容器。

2. 制作:把滑轮固定在一个架子上,可以用木板钉成一个简单的架子哦。

然后把绳子绕过滑轮,一端系在小盒子或者小桶上,另一端自己拿着。

当你拉动绳子的时候,就会发现轻松很多,因为滑轮组可以省力呀。

三、自制简易杠杆开瓶器1. 材料:找一块比较硬的长条形木板,还有一颗小钉子。

2. 制作:把小钉子钉在木板的一端,稍微留出一点头。

当你要开啤酒瓶或者汽水瓶的时候,把钉子头卡在瓶盖下面,木板的另一端放在桌子边缘之类的地方当支点,然后轻轻下压木板,利用杠杆原理就能轻松打开瓶盖啦。

四、简易风力小车1. 材料:几个空的易拉罐,一根长竹签,几张硬纸,还有一个小风扇的叶片(可以从旧的小电扇上拆下来),一根橡皮筋。

2. 制作:把易拉罐并排粘在一起当车身。

把硬纸剪成圆形做车轮,中间用竹签穿过当车轴。

然后把小风扇叶片装在一个轴上,用橡皮筋连接这个轴和车轴。

当有风吹向小风扇叶片的时候,叶片转动,通过橡皮筋带动车轴转动,小车就可以跑起来啦,这就是简单的风力转化为机械能哦。

五、自制跷跷板天平1. 材料:一根长木条,一个中间有孔的圆形物体当支点,比如大的螺丝母,还有两个小盘子,可以用小塑料盒代替。

2. 制作:把长木条放在圆形物体上,然后把两个小盘子分别系在木条的两端。

简单易操作的10个科学小实验

简单易操作的10个科学小实验

简单易操作的10个科学小实验NO.1自制放大镜材料:一个酸奶杯、两根橡皮筋、一杯水、两张透明塑料薄膜。

步骤:1.将酸奶杯的杯底剪掉。

2.将一张塑料薄膜盖在杯子上面,让薄膜中间微微下陷一点儿,然后用橡皮筋绑好。

3.将水轻轻地倒在薄膜的凹陷部位。

4.将另一张塑料薄膜盖在上面,用第二根橡皮筋绑好。

原理:球面的容器可以起到放大镜的作用,我们把它叫做透镜。

√ 当孩子们在郊外或野外时,苦于没有携带放大镜观察小昆虫的奇妙世界,这个自制清水放大镜就可以解决问题啦!NO.2制造小彩虹way1:镜子反射法材料:一盆清水、一块平面镜。

步骤:将镜子斜着放入水盆中,镜面对着阳光,调试到合适角度。

然后在对面墙上就能看见美丽的彩虹啦。

原理:镜子与水体共同使阳光发生了折射,后投射在墙面而成。

way2:喷水法材料:一个灌满水的喷雾器或洒水壶。

步骤:找一个喷雾器或洒水壶灌满水,在阳光底下对着空气不停喷洒,就会有一道小彩虹现出来哦。

原理:阳光照在空中接近球形的小水滴,造成色散及反射而形成。

√ 相信童年的你也常常在阳光底下制造彩虹。

《七色光》里唱:七色光,七色光,太阳的光彩,我们带着七色梦,走向未来。

对于能自己制造出小彩虹美丽景象,每个孩子都会欢欣起舞吧!NO.3阳光烤蛋材料:生鸡蛋、一张黑纸、一张铝箔纸、一只小的玻璃瓶(能扣住鸡蛋)、一只大的玻璃瓶。

步骤:1.选择一处阳光照射的小空地,铺上铝箔纸(隔热)。

2.用黑纸把鸡蛋包住,放置在铝箔纸上。

3.扣上小的玻璃瓶,外面再扣上大的玻璃瓶。

4.耐心等上大概1小时(如果选择正午操作时间会短一些),鸡蛋就烤熟啦。

小贴士:取玻璃瓶时最好不要让孩子操作,以免发生烫伤等意外。

原理:玻璃瓶具有聚光的作用,将阳光聚在一个焦点上迅速升温;选择黑纸是利用黑色吸收所有光的原理,加速吸光升温。

√虽然阳光烤蛋耗时较久,但想象一下孩子们剥开蛋壳看到熟鸡蛋的激动心情吧!这种无需用电或火的自然方式会让他们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力量。

50个简单的科学小发明

50个简单的科学小发明

50个简单的科学小发明1、冰冻肥皂泡:你喜欢吹肥皂吧?你知道吗?那飘浮在空中的美丽的肥皂泡,是可以冻成五颜六色的水晶玻璃球的。

1)把冰箱温度调到强档;2)用吸管在盘子上吹一个球形的肥皂泡;3)将装肥皂泡的盒子快速放入冰箱,冷冻20分钟。

大博士解谜科学原理:肥皂泡大部分是由水构成的,所以在破裂之前迅速冷却了摄氏0度以下,就会冻结,我们就会看到美丽的冰冻泡泡了。

2、自动绽放的肥皂泡泡:吹个肥皂泡放在锡箔花中央,锡箔花的瓣会自动抬起来,银白色的花簇拥着七彩的肥皂泡,非常美丽。

1)剪一个直径8厘米大的六瓣锡箔花;2)把木塞放在盘中;3)再把锡箔花浸泡在肥皂液中,放在木塞上使花瓣下垂;4)把吸管的一端剪成四瓣,用它吹个大肥皂泡泡;5)把肥皂泡放在花心中,低垂的花瓣就会抬起来,吸附在肥皂泡上。

大博士解谜科学原理:肥皂泡表面的薄膜具有一定的牵引力,当把肥皂泡放在锡箔花的中心时,这种牵引力就把花瓣拉起来了。

3、超级肥皂泡:用金属丝衣架,可以做出巨大的肥皂泡泡,大泡泡还会包着小泡泡。

1)先将金属衣架或弄成圈形,用胶带包在圆圈上;2)在盆中放入1升水、100毫升清洗剂和500毫升洗涤剂;3)把衣架放出盆中,慢慢向上提;4)做出巨大的泡泡啦!大博士解谜科学原理:关键在于洗涤液的放入,只不过在硬水的条件下,实验不容易进行,自来水通常是硬水,用蒸馏水就比较容易成功。

4、空中立正的肥皂泡:飘浮在空中的五颜六色的肥皂泡,我们可以让它静止不动,如同在空中立正似的。

将鸡蛋壳浸泡在大半杯醋里,然后盖上杯子盖;2)杯内会产生气体;3)等杯中不见气泡后,吹个肥皂泡放在杯中;4)肥皂泡在杯中飘来飘去,最后静止不动。

!大博士解谜科学原理: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而吹入杯中的肥皂泡密度小,所以会浮在上层,好象停在了空中。

5、听话的火柴:可以给小朋友做这样一个魔术:在水中的火柴,任你指挥。

1)把木片和火柴放在水面上;2)把方糖放入水中,火柴和木片就会向方糖方向靠拢;3)如果把肥皂放入水中,火柴和木片就会向四周散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发明、小创造方法大全1、加一加什么叫做“加一加”呢?我们在搞创造发明时可以这样想:在这中东西上添加些什么或把这件东西跟其他东西组合在一起,行不行?这件东西加长,加高,加厚一些可以吗? “加一加”后会变成什么新东西?这新东西有哪些用途?我们在搞发明创造时,就要把无意的“加一加”变为有意的“加一加”。

我们学习中常用的文具许多就是“加一加”的产物。

如“铅笔+橡皮”就成了橡皮头铅笔。

在圆珠笔杆上加上裁纸刀,可以随手把写好的纸条裁下来。

在圆珠笔杆上加上小木梳,外出旅行的人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把3分钟颜色的笔芯装在一个笔杆中,就成了三色圆珠笔,在写字时可随时选用不同颜色。

最近,文具店里出售的一种集钢笔,圆珠笔和改正液于一体的多用笔也是“加一加”而成的。

还有如在卷笔刀加上小镜子、橡皮、小毛刷和成放木屑的小盒子,就成了一种深受小学生欢迎的多用卷笔刀了。

家用电器中运用了“加一加”的例子则更多。

如:收音机+录音机+放音机+选曲电脑=多功能收录机电话+录音机=录音电话锅子+电炉=电暖锅许多多功能与裙子加在一起,就成了女孩子们夏天爱穿的连衣裙:把帽子与衣服加在一起,就是流行的新颖风衣。

当前流行的组合家具,就是许多单件家具相加。

当然它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巧妙地组合。

组合家具美观、实用、又充分地利用房间的空间。

在少年儿童的小发明、小创造活动中,同学也运用了“加一加”这把金钥匙打开了一扇扇创造之门。

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在他日常使用的钢笔杆上贴上日历,成了日历钢笔。

它既可以写字,又可以查日期,写起日期来可用得上了。

有一个一年级的小同学在垫板的一边刻上厘米刻度,等于在垫板上加上一把尺,可以一物两用。

有一个三年级的小同学把圆珠笔的笔杆做成伸缩的,拉长后就成了教棒。

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看到妈妈给小弟弟喂牛奶时,怕烫着小弟弟,先尝一尝试试温度。

他想,这样不卫生,但不尝一尝又无法知道牛奶的温度,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他想到了“加一加”,就设计在奶瓶内壁上装一支温度计。

这样,不用尝就可以准确地知道瓶内牛奶的温度了。

两个少先队员发现当水壶朝保温瓶内灌开水时,壶常常会掀起来,烫着冲水人的手。

他们想,能不能在冲开水时使壶盖固定在壶上呢?他们受电视天线的启发,在壶盖上加一根能伸缩的拉杆,用螺丝固定。

平时,拉杆缩着,壶盖便可以灵活地打开。

灌开水时,把拉杆拉出来,顶在水壶的把手上。

这样,水壶再倾斜,壶盖也不会被掀起来,当然也不会烫着人的手了。

这件作品在全国第三届青少年科学发明成果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加一加的方法又叫做组合法;可以分为:(1)直接组合:就是将两种物品直接或通过简单的连接,成为一种新的产品。

(2)附加组合:是将其中一种物品附加到另一种物品上的方法。

以其中一种物品的功用为主,在其原有的功用基础上增加新功用。

(3)形状组合:是将一种物品的外观形状与另一种物品的形状加以变化进行组合,或是将一种物品的外形借代给另一种物品,形成一种新型外观的实用产品,使其式样更新颖,更加符合人们的爱好。

2、减一减可以这样想:能在某件东西上减去什么吗?把它降低一点,减轻一些行不行?“减一减“后,变成什么新东西?它的功能、用途起了什么变化?在操作过程中,减少时间,减少次数可以吗?这样做又有什么效果?生活中用“减一减”的方法发明新事物或解决问题的例子也是不少的。

“减一减”的方法到了科学家手中,就发明了许许多多造福于人类的新产品。

约瑟夫.斯旺和爱迪生电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约瑟夫.斯旺是英国的发明家。

他从1845年起研究电灯,但研制的许多电灯都象天上的流星一样,闪烁了一会就再也亮不起来了。

直到1877年,约瑟夫.斯旺做了一个试验:抽掉电灯泡里的空气,装上碳丝,通上电源时,一个多年的幻想变成了现实。

电灯泡发出了耀眼的光,而且维持了很长时间。

望着这明亮的电灯,多年来挫折带来的烦恼为之一扫。

我们不难看出,斯旺成功的关键一步是从电灯泡中“减”去了空气。

与约瑟夫.斯旺同时,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也在研究电灯。

他经过无数次的失败,调换了1600多种材料,但都失败了。

最后也是抽去了灯泡里的空气,才获得了成功。

到1883年,这两位不约而同发明了电灯的科学家,联合成立了爱迪生。

斯旺联合电灯有限公司。

不久,电灯便照亮了世界上亿万户家庭。

减一减”当然也就成为我们少年儿童进行小创造、小发明的思路之一了。

如我们平时见到的茶几都是4只脚的。

有一个同学用“减一减”的办法,减去了两只脚。

把剩下饿额两只脚改作成L形。

这样,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把脚插入沙发的底下,增加了沙发前的空间面积。

还有台湾的一个小朋友,他见爸爸在装门锁扣时,要在门两旁扣片的3个圆孔中拧上3颗螺丝。

一副锁扣就得拧6颗螺丝。

他想,要是使锁扣片的两条边,都向下弯成卷角,只要往中间的一个圆孔里拧上一颗螺丝,当拧紧这个螺丝时,两条边也跟着进了木头。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爸爸,父子俩一试,果然不错。

这位小朋友思考问题的方法,不正是“减一减”吗?3、扩一扩我们可以这样想:这样东西如果放大,扩展(声音扩大、面积扩大、距离扩大……,它的功能与用途会有哪些变化?这件物品除了大家熟知的用途外,还可以扩展出哪些用途?如吹风机,大家都知道是吹头发的。

但在日本,有人却利用吹风机烘潮湿的被褥,扩展了它的用途。

后来,还在此基础上“扩一扩”发明了一种被褥烘干机,销路非常好。

我们少年儿童搞小创造、小发明时,“扩一扩”也是一种可从选择的途径。

如有一个小朋友在雨天和人合用一把雨伞,结果两人各淋湿了一个肩膀。

他想到了“扩一扩”,就设计了一把双人伞,扩大了伞面的遮雨面积。

还有一个小朋友看书时爱摘录好词好句,但在摘抄时,书页容易被风吹乱。

他先是用回形针去夹书,后来他想到了“扩一扩”,就利用回形针的原理,把回形针扩大,制成了一个又能搁书,又能夹书的压书器。

“扩一扩”的用处真不小,你想试试吗?4、缩一缩“缩一缩”的思路是这样的:把某件东西压缩、缩小、它的功能、用途会发生什么变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用“缩一缩“的方法生产出来的产品。

凡是到过黄山的人都知道,由于黄山浓雾弥漫,上山时要穿雨衣。

但黄山山势陡峻,登攀十分费力,身上携带的东西越少越好,越轻越好。

于是,人们使用“缩一缩“的办法制造出一种袖珍雨衣。

这种雨衣折叠起来只有一包香烟那么大,重量只有50克左右,价钱也十分便宜,深受旅游者的欢迎。

还有如袖珍收音机、微型电视机、袖珍手电筒、手掌式游戏机、浓缩酱油、压缩饼干、浓缩鱼肝油等等,都是“缩“出来的。

有时某一件东西缩一缩后就成了一件新东西。

如把一般的保温瓶缩小。

就成了新东西——保温杯了。

“缩一缩”也成了我们少年儿童搞小创造、小发明时常用的思考方法之一。

如上海有一个小朋友发明的“简易旅行折凳”就是一个例子。

这折凳主要有4个部件。

长方形木板一块,用作凳面。

两块相同的木板作凳脚,用铰链铰合,可以折叠。

在凳面的反面装上一根能转动的木棍。

使用折凳时,将两凳脚伸开,把木棍转90度与凳脚垂直,撑住凳脚。

不用时,把木棍再转90度与凳脚平行,凳脚就可以折叠在凳面上,再把木棍转90度与凳脚垂直,压住凳脚,不让凳脚散开,就便于携带了。

再如一位同学,运用“缩一缩”的办法,发明了手表式太阳钟。

他在制成太阳钟(日)模型后,就想到把它缩小到可以随时带在身边使用。

他把日的指针和平板都设计成可以折叠的。

把指南针对准方向,在太阳底下看日上指针的影子,就能读出当时的时候。

这就成了最经济的自制手表。

上海和田路小学二年级小朋友发明的“小鸟喂食器”也是成功的“缩一缩”的例子。

她模仿粮食店里的售米器,加以缩小,改进,利用一只废弃的塑料药瓶,下端开一个圆洞,用一个锥体形的软木塞连接。

瓶内装满小米。

用手一按小铁丝,软木塞向下松开,小米就漏下来,顺着一个小漏斗“流”进鸟笼。

手一松,一根弹簧将铁丝往上拉,带动软木塞顶住圆洞,小米就停止下漏。

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的周围,哪些东西是应该缩,又是可以缩的?5、联一联什么是“联一联”呢?可以这样想:某件事情的结果跟它的起因有什么联系呢?能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吗?把两样或几样事物联系起来,会发现什么规律?把几样东西联系起来,或几件事情联系起来,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请看下面一个发明的例子。

如有一个小朋友设计的自来水自动关水装置就是一个例子。

他在盛水的桶里放一个圆木块作浮子。

浮子上装一根铁丝,铁丝的另一端挂一个重锤。

重锤上的线通过滑轮连在水龙头上的开关上。

当水盛满时,浮子上升,重锤从铁丝钩上脱落,利用重锤下降的力,通过线把开关上。

水满浮子上浮重锤脱落拉动线开关关上通过几个中间环节把“水满”与“关上开关”联系起来了。

你能用“联一联”的办法创造出什么新东西吗?6、仿一仿“仿一仿”是人们进行创造发明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如科学家研究了蝙蝠的飞行、学习其中的原理发明了雷达;研究了鱼在水中的行动方式,发明了潜水艇;研究了大袋鼠跳跃的方式后,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研究了大鲸在海中游动的情形,把船体改成了流线形,大大地提过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人们模仿某些贝壳制成了坚固的坦克,模仿了一些大树、脉秆的性能建造了高耸入云的塔与摩天大厦。

由此可见,所谓“仿一仿”可以这样想:有什么事物可以让自己模仿、学习一下?模仿它的某些形状结构或学习它的某些原理、方法。

这样做,会有什么良好的效果?这样会创造出什么新的东西?模仿不是照搬,而是从现象中寻找规律,模仿中有创造。

下面三个事例可以说明这一点。

伽利略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到教堂去做礼拜,教徒们祈祷,唱诗十分虔诚。

伽利略却觉得无聊,便东张西望。

忽然,一盏悬挂在教堂半空的铜吊灯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看了好久,只见吊灯被门洞里进来的风吹得来回摆动。

他慢慢地发现了一个规律,不管吊灯摆的幅度大小,时间都是相等的。

伽利略回到家里,找来一根小绳,吊一个重物,让它象教堂里的吊灯一样来回摆动,实验结果证明,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跟所吊物体的重量没有关系,而与摆长有关系。

他终于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定律。

后来有些能工巧匠运用这个定律制造出各种走时准确的机械摆钟。

你想不到吧!我们使用的钟竟是向随风摇摆吊灯学来的。

英国人邓禄普发明充气胎也是同样。

有一次,他看见儿子骑着硬轮自行车在卵石上颠簸行驶,非常危险。

他想,能否做一种新的可以减少震动的轮胎呢?在花园里,他看到了浇水的橡皮筋,脚踩撒谎能够去很有弹性。

与是他模仿了这个原理,发明成果了充气轮胎。

我们少年儿童掌握了“仿一仿”的办法,就能在小创造、小发明中一显身手。

如上海的小朋友徐琛、贝明纲发明的四用防触电插座曾获世界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最佳奖。

这件小发明的关键部位——四片活门的巧妙组合,就是受到工厂里恒温车间的双层玻璃窗启发而实际出来的。

再如上海的小朋友张军发明的拔毛器,曾获全国小发明三等奖。

他也是从爷爷的电动剃须刀的构造得到启发,才设计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