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的开山之作——《寂静的春天》
寂静的春天寂静的春天主要内容

寂静的春天寂静的春天主要内容
【实用版】
目录
1.引言:介绍《寂静的春天》的背景和作者
2.《寂静的春天》的主要内容
3.作品对环保事业的影响和启示
4.结论:总结《寂静的春天》的意义和价值
正文
《寂静的春天》是美国生物学家瑞秋·卡逊于 1962 年出版的一部环保著作,是环保运动的奠基之作。
该书通过描述农药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向人们揭示了化学农药的危害,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运动。
书中详细阐述了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揭示了化学农药对土壤、水源、动植物和人类的危害。
卡逊指出,农药的使用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灭绝,还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书中通过大量实例,展示了化学农药对环境的破坏力,让读者深刻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寂静的春天》对环保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书中,卡逊提出了许多环保观念,如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保护等,这些观念在当时是相当前卫的。
该书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促使政府和国际组织采取了一系列环保行动,如限制农药使用、开展环保科研等。
可以说,《寂静的春天》为现代环保运动奠定了基础。
此外,《寂静的春天》还让人们认识到,环境保护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书中呼吁人们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共同保护地球家园。
总之,《寂静的春天》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环保著作。
它揭示了
化学农药的危害,对环保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课外阅读】《寂静的春天》不再寂静

【课外阅读】《寂静的春天》:不再“寂静”美国著名科普作家、海洋生物学家、环保运动的先驱蕾切尔·卡森(1907-1964)撰写的《寂静的春天》(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于1962年在美国出版,并在当时的美国乃至全世界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辩论。
由此,“环境保护”这一概念开始深入人心。
像许多环保运动的先驱,如梭罗、玛丽·奥斯汀一样,卡森去世之后才逐渐获得越来越多的尊敬和关注;她留下的文学作品在她生前遭到了众多的“诋毁”,更不要说进入经典的行列了。
然而我们很难说卡森是含恨离开的,因为她曾经全身心地爱过这个世界,因为她的努力促使了一系列环保法律的诞生。
在美国中部曾经有过一个美丽的城镇,那里的生物原本生活得很和谐。
繁花似锦、果树成林,鸟儿鸣唱,狐狸在小山上叫着,小鹿穿过原野,人们常常到小溪边捕鱼。
但是,一片片从天而降的白色粉剂导致了一场瘟疫:植物枯萎了,鸟儿消失了,鱼儿死光了,母鸡孵不出小鸡,新生的猪仔活不了几天,花丛中没有蜜蜂,果树的花得不到及时授粉、没有果实,大人和孩子也得了奇怪的疾病。
这是一个没有生机的春天,只有一片寂静覆盖着田野、树林和沼泽……这就是卡森在《寂静的春天》里为我们描绘的一则“明天的寓言”。
由于杀虫剂的滥用,美国无数城镇的春天之音沉寂下来。
同时,卡森女士还在书中提出人类如何认识和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大话题,以及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技术进步的局限性,并试图从生态学的角度提供解决方案。
她那细腻的文笔中流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类未来的关注。
如同哥白尼“日心说”和达尔文《物种起源》的问世遭到世俗的攻击一样,卡森《寂静的春天》出版之初,也遭到了猛烈的抨击。
那些靠牺牲环境谋求经济利益的人首先跳出来,指责卡森是“煽情”和“歇斯底里”,说她“危言耸听”,甚至因为她的性别质疑她的研究结果和能力。
虽然阻力重重,但《寂静的春天》就像黑暗中的“一声呐喊”,唤醒了广大民众,也得到了一切有良知的科学家和民众的支持。
寂静的春天生态哲学思想

寂静的春天生态哲学思想1、寂静的春天生态哲学思想?【答案】《寂静的春天》是美国女作家蕾切尔,卡森的代表作品,于1962年首次出版。
它是一本环保主题的经典散文,是一本环境保护经典名著。
该书以寓言开始,描绘了一个美丽村庄,那里到处充满生机和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但是小村庄突然陷入了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寂静世界。
由此作者论述了滥用化学药剂和农药对自然环境、动植物以及人类自身造成的危害。
一、《寂静的春天》写作背景蕾切尔·卡森由于受到朋友来信的启发决定创作《寂静的春天》。
当时,卡森收到一个朋友的来信,信中她的朋友非常气愤地告诉她,当地政府为了杀灭蚊虫,使用飞机作业四处喷洒DDT 农药,直接导致周围农户种植的果蔬凋零,大量家禽死亡。
这封信给了卡森很大的触动,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作家、科学家,卡森决定展开调查,四年期间她收集了大量证据,证明滥用杀虫剂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并发表了基于这一研究的著作——《寂静的春天》。
全书共十七章,该书首先以寓言式的开头描绘了一個美丽村庄受污染前后的对比。
受污染之前,这一美丽村庄生态和谐,是人类和动物的理想栖息地;而受污染之后,村庄一派荒凉,寂静无声。
动植物、水、土壤等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生态网络,任何一个环节遭到破坏,都会影响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人类过度使用化学药剂,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必然会破坏自然界这一关系。
卡森以大量事实告诉读者,预言并不是危言耸听,DDT农药的滥用会破坏生态平衡,最终危及人类自身。
二、《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思想(一)科技文明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科技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飞跃,同时,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类恣意运用科技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给自然带来极大的破坏,而这样的破坏力通常都是不可逆的。
在《寂静的春天》中,卡森指出,二战后工业文明迅速发展,为了保证经济发展,提高粮食产量和木材出口,杀虫剂DDT被大量使用,直接催生了人造或合成化学品工业的突然崛起和迅猛扩张。
《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

《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寂静的春天》(SilentSpring)于1972~1977年间陆续译为中文,开首的几章曾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环境地质与健康”上登载过,全书于1979年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20年后的今天,我们高兴地看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吴国盛先生及吉林人民出版社的协同努力下,这本书得以纳入《绿色经典文库》再版。
我们衷心希望,这本彪炳史册的著作为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带来的启迪和推动,能够继续下去。
《寂静的春天》1962年在美国问世时,是一本很有争议的书。
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悠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也强烈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
你若有心去翻阅本世纪60年代以前的报纸或书刊,你将会发现几乎找不到“环境保护”这个词。
这就是说,环境保护在那时并不是一个存在于社会意识和科学讨论中的概念。
确实,回想一下长期流行于全世界的口号——“向大自然宣战”、“征服大自然”,在这儿,大自然仅仅是人们征服与控制的对象,而非保护并与之和谐相处的对象。
人类的这种意识大概起源于洪荒的原始年月,一直持续到20世纪。
没有人怀疑它的正确性,因为人类文明的许多进展是基于此意识而获得的,人类当前的许多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也是基于此意识而制定的。
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第一次对这一人类意识的绝对正确性提出了质疑。
这位瘦弱、身患癌症的女学者,她是否知道她是在向人类的基本意识和几千年的社会传统挑战?《寂静的春天》出版两年之后,她心力交瘁,与世长辞。
作为一个学者与作家,卡逊所遭受的诋毁和攻击是空前的,但她所坚持的思想终于为人类环境意识的启蒙点燃了一盏明亮的灯。
蕾切尔.卡逊1907年5月27日生于宾夕法尼亚州泉溪镇,并在那儿度过童年。
她1935年至1952年间供职于美国联邦政府所属的鱼类及野生生物调查所,这使她有机会接触到许多环境问题。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寂静的春天>读后感》《寂静的春天》是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创作的科普读物,这本书首次揭露了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引发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深刻思考。
读完这本书,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揪住,为我们曾经对自然的无知和傲慢而感到羞愧和悔恨。
书中描述了一个原本充满生机的小镇,在人们盲目使用化学农药后,逐渐变得寂静和荒芜。
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嬉戏,昆虫消失无踪,整个生态系统陷入了崩溃的边缘。
卡逊通过详实的科学数据和生动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农药是如何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和传播,最终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类并非独立于自然之外的存在,而是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
我们对自然的每一次破坏,都如同是在给自己的未来埋下一颗定时炸弹。
在过去,我们总是以“征服者”的姿态面对自然,认为自己有能力掌控一切。
我们大量使用农药来消灭害虫,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却未曾想过这些化学物质会对土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如此巨大的破坏。
我们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却忽略了长远的后果。
这种短视的行为,让我不禁反思:我们所谓的“进步”,真的是进步吗?还是在以牺牲未来为代价,换取当下的短暂繁荣?卡逊在书中提到的一个观点让我印象尤为深刻:“控制自然这个词是一个妄自尊大的想象产物,是当生物学和哲学还处于低级幼稚阶段时的产物。
”这让我意识到,我们应该摒弃那种妄图控制和主宰自然的想法,而是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
自然有着其自身的规律和平衡,我们的过度干预往往会打破这种平衡,引发一系列不可逆转的后果。
这本书也让我对科学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科学技术无疑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祉,但同时也可能带来潜在的风险。
在推广和应用新的科学技术时,我们必须进行充分的评估和谨慎的考量,不能仅仅因为其带来的短期利益而忽视了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长期影响。
我们需要有负责任的科学家和决策者,以确保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真正有益于人类和整个地球的。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关于环境保护的科普读物,作者蕾切尔·卡逊以生动而严肃的笔触,描写了因过度使用化学药品和肥料而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最终给人类带来不堪重负的灾难。
这本书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首先,这本书让我对环境污染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书中,卡逊列举了很多例子,比如土壤污染、水源污染、空气污染等等,这些污染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尤其是化学品的滥用,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也让我更加关注环保问题。
其次,这本书让我对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书中,卡逊强调了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指出人类需要保护生态系统,才能保障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了很多生物和环境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如果人类破坏了生态系统,就会对整个系统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生态系统,比如减少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等等。
最后,这本书让我对人类未来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在书中,卡逊指出人类需要走一条“另外的路”,即不再过度依赖化学药品和肥料,而是采用更加环保的方式来发展农业和畜牧业。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保障人类的健康和未来的发展。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也让我更加关注环保问题。
总之,《寂静的春天》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科普读物,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环保问题的重要性。
在未来的生活中,我将更加关注环保问题,采取行动来保护环境,为人类的未来做出贡献。
《寂静的春天》主要内容

《寂静的春天》主要内容
《寂静的春天》是美国著名环保主义者蕾切尔·卡逊 (Rachel Carson) 于 1962 年出版的一本著作,书中描绘了农药的使用对环境和生物造成的负面影响,呼吁人们关注环境问题,保护自然环境。
主要内容:
书中主要讲述了卡逊在加利福尼亚州考察农药对自然环境的影
响的经历。
她实地观察了农药的使用对当地水生生物、鸟类和昆虫的影响,并引用了大量的数据和统计数字,证明了农药的使用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和破坏。
同时,她还探讨了农药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以及解决这个问题的紧迫性。
在书中,卡逊强调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以及这种破坏对人类自身造成的威胁。
她指出,人类活动使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进而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
她呼吁人们要重视环境保护,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拓展:
蕾切尔·卡逊的著作《寂静的春天》在环保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一本有影响力的环保著作,也是一部开创性的环境科学文献。
它激发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促进了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
卡逊在书中描绘的农药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水生生物的灭绝、鸟类和昆虫的减少等,已成为现实。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境意识的提高,人们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保护环境,防止环境遭到破坏。
今天,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寂静的春天》也成为了环保
史上的重要文献之一。
环保好书《寂静的春天》

环保好书《寂静的春天》好书推荐:《寂静的春天》食品安全非常重要,这使我想起一本书,美国女作家蕾切尔·卡逊的代表作——《寂静的春天》。
推荐理由:这本书的文字相当优美,却道出一个让人触目惊心的事实:杀虫剂滥用对人类的长远危害。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到处鸟语花香。
这或许是小学生春游范文的标准格式。
然而,这样的描述或许将只能存在于作文中了。
是什么让春天失去了声音?四十年前,蕾切尔·卡逊女士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
在这本现在称为划时代的书中,作者花费了四年时间,搜集了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由于对剧毒性农药的滥用,已经让春天变得寂静无声。
准确的说,《寂静的春天》是一本描写死亡的书。
然而蕾切尔·卡逊并非是在给她所深切热爱的自然唱哀伤的挽歌。
恰恰相反,在这本死亡之书中作者用其女性所独有的细腻笔触,充分的专业素养,将一个前途黯淡包含着众多错综复杂事实的主题,叙述得优美简洁而极其震撼人心。
我不知道还有谁,能做到这样。
四十年时光的流逝,也不能使这本书的光芒有丝毫褪色。
这并不是仅仅指由这本书所引发的全球性环保运动,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并进一步发展壮大。
该书以寓言开头,描绘了一个美丽村庄的突变。
并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天空,全方位揭示了化学农药的危害,是一本公认的开启了世界环境运动的奠基之作,它既贯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理性精神,又充溢着敬畏生命的人文情怀,被称为其引发的轰动比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都要大。
这本不寻常的书,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促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召开“人类环境大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保的开山之作——《寂静的春天》
作为环保的开山之作,《寂静的春天》1962年在美国问世时,却是一本很有争议的书,是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自然环境的著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其实,上世纪60年代以前,在当时的主流媒体报纸和书刊几乎找不到“环境保护”这个词。
这就是说,环境保护在那时并不是一个存在于社会意识和科学讨论中的概念。
确实,回想一下长期流行于全世界的口号——“向大自然宣战”、“征服大自然”,在这儿,大自然仅仅是人们征服与控制的对象,而非保护并与之和谐相处的对象。
人类的这种意识大概起源于洪荒的原始年月,一直持续的20世纪。
因为人类文明的许多进展是基于此意识而获得的,人类当前许多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也是基于此意识而制定。
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第一次对这一人类意识的绝对正确性提出了质疑。
这位瘦弱、身患癌症的女学者,她是否知道她是在向人类的基本意识和几千年的社会传统挑战?
蕾切尔·卡逊,1907年5月27日生于匹兹堡附近的泉溪镇,1932年获约翰·霍布金斯大学生物学硕士学位,1936~1952年在美国鱼类与野生生物调查署工作。
著作有《海风之下》(1941)、《我们周围的海》(1951)、《海之边缘》(1955)、《寂静的春天》(1962)。
1963年入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1964年4月14日因患癌症病逝。
1980年被追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寂静的春天》出版两年之后,她心力交瘁,与世长辞。
作为一个学者与作家,卡逊所遭受的诋毁和攻击是空前的,但她所坚持的思想终于为人类环境意识的启蒙点燃了一盏明亮的灯。
《寂静的春天》以一则明天的寓言开始。
寓言里如桃花源般虚构的城镇,在人类定居之后发生了可怕的变化,各种动物和孩子不断地死亡,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蕾切尔·卡逊通过大量充分的科学论证,多达54页的参考文献,表明这种由杀虫剂所引发的情况正在美国的全国各地发生。
它们污染了水源、土壤,破坏了从植物、浮游生物到鱼类、鸟类、兽类直至人类的生物链,使人患上慢性白血球增多症和各种癌症。
所以,像DDT这种“给所有生物带来危害”的杀虫剂,“它们不应该叫做杀虫剂,而应称为杀生剂”;作者认为,所谓的“控制自然”,乃是一个愚蠢的提法,那是生物学和哲学尚处于幼稚阶段的产物。
她呼吁,通过引进昆虫的天敌、保护物种的多样性等手段,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来代替使用化学物质对昆虫的控制。
文内通俗浅显的术语,抒情散文的笔调,文学作品的引用,读来趣味盎然。
然而,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中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
我们也不难想象在当时那样的社会下,卡逊所面临压力究竟有多大。
在1962年6月号的《纽约客》上刚一看到卡逊开始连载的文章,在人们中间所兴起的就不仅仅是震惊,而是恐慌,特别是来自化学工业界中的愤怒嚎叫,随着作品的出版和发行,这攻击的火力更为猛烈,尤以农场主、某些科学家和杀虫剂产业的支持者为最。
“伊利诺伊州农业实验站”的昆虫学家乔治·C.德克尔在最有影响的《时代》周刊上发表文章说:“如果我们像某些人所轻率地鼓吹的那样,在北美采取让自然任其发展的方针,那么,可能这些想要成为专家的人就会发现,两亿过剩的人的生存问题如何解决,更麻烦的是美国当前的谷物、棉花、小麦等剩余物资如何处理。
工业巨头孟山都化学公司模仿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出版了一本小册子《荒凉的年代》,分发五千册。
该书叙述了化学杀虫剂如何使美国和全世界大大地减少了疟疾、黄热病、睡眠病和伤寒等病症,并详细描绘由于杀虫剂被禁止使用,各类昆虫大肆猖獗,人们疾病濒发,给人类、尤其是女性带来很大的麻烦,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大的混乱,甚至会导致千千万万的人挨饿致死。
另有一仿作《僻静的夏天》,
描写一个男孩子和他祖父吃橡树果子,因为没有杀虫剂,使他们只能像在远古蛮荒时代一样过“自然人的生活”。
埃德温·戴蒙德在《星期六晚邮报》上抱怨说:“因为有一本所谓《寂静的春天》的感情冲动、骇人听闻的书,弄得美国人都错误地相信他们的地球已经被毒化。
”他还谴责卡逊“担忧死了一只只猫,却不关心世界上每天有一万人死于饥饿和营养不良”。
有些批评,包括几种著名的报刊,甚至不顾起码的道德要求,竟对卡逊进行人身攻击。
《生活》杂志不但引用卡逊曾经说过,她喜爱猫是因为“它们本性之真”,便批评她怎能既爱鸟又爱鸟的天敌猫;还因她曾说“我感兴趣的只是人做过什么事,而不是男人做过什么、女人做过什么”,就挖苦她是“没有结婚、却不是女权主义者”;更有人因此而诬蔑她是“恋鸟者”、“恋猫者”、“恋鱼者”,甚至说她是“大自然的修女”、“大自然的女祭司”和“歇斯底里的没有成婚的老处女”。
但他们还没有醒悟过来,大自然就先给我们人类很多血的教训,1948年美国“多谎拉烟雾事件”,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1955年,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1968年日本爱知米糠油事件,哪一件不是震惊世界的环境污染事件?一场海湾战争,将碧波万里的地中海几乎变成了死亡之海。
原油覆盖着人类生命的摇篮,扼断了海鸟们的生存之路。
一次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泄漏给人类留下难以医治的后遗症,震惊世界的日本“水俣病”正是由于人们喝了大量含汞的河水。
中国的本溪市曾为浓烟所笼罩,被世人称为“从卫星上观察不到的城市”。
这些教训过后,人们终于醒悟了。
这时环境保护问题被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由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
美国政府着手进行调查,并于1972年下令在全国范围内禁止DDT的使用,此后多国如此。
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也是从停止沙城农药厂的DDT生产开始的,而后全面禁止了DDT的生产和使用。
蕾切尔·卡逊1980年被追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寂静的春天》被认为是本世纪一百篇最佳新闻作品之一,1992年,该书被推选为近50年来最有影响的书。
美国前副总统、环保主义者艾尔·戈尔在1997年1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寂静的春天》中文版的“前言”中这样评价此书:《寂静的春天》的出版应该恰当地被看成是现代环保运动的肇始[1]。
《寂静的春天》播下了新行动主义的种子,并且已经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中。
然而,对蕾切尔·卡逊的攻击绝对比得上当年出版《物种起源》时对达尔文的攻击。
卡逊在论战中具有两个决定性的力量:尊重事实和非凡的个人勇气。
她反复地推敲过《寂静的春天》中的每一段话。
现实已经证明,她的警言是言简意赅的。
她的勇气、她的远见卓识,已经远远超过了她要动摇那些牢固的、获利颇丰的产业的意愿
《寂静的春天》犹如旷野中的一声呐喊,用它深切的感受、全面的研究和雄辩的论点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或许,没有《寂静的春天》,我们的环保事业会起步更迟,那时会真如书中所说,若干年后的某一天,春天到了,村落里一切声音都没有了,没有蜜蜂嗡嗡飞来,没有家畜嘶鸣,没有小鸟歌唱,只有一片寂静覆盖着营田野、树林和沼地,这不是魔法,也不是敌人的活动使这个受损害的世界的生命无法复生,而是人们自己使自己受害。
1964年春天,蕾切尔·卡逊逝世后,一切都很清楚了,她的声音永远不会寂静。
她惊醒的不但是她的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
化学药品之战永远也不会取胜,而所有的生命在这场强大的交叉火力中都被射中。
使用化学药品的问题很多,却没有容易的解决办法。
正如阿伯特·斯切维泽所说:“人们恰恰很难辨认自己创造出的魔鬼。
”《寂静的春天》将我们带回当下在现代文明中丧失到了令人震惊地步的基本观念: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融合。
毕竟,我们是地球的一员,我们还必须生活在地球上,美丽的自然需要用心去理解,就如美好的环境需要用双手去呵护。
[1]1997年12月人民出版社《寂静的春天》前言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每个人都应成为环境保护运动的主角。
望着不再蓝的天,不再清的河,呼吸着灰蒙蒙的空气,你做了些什么?节能减排,做个低碳人,你行动起来了吗?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已热热闹闹地举行。
能够正视环境问题,我们的时代比蕾切尔·卡逊时代前进了一大步,相信这是她最希望看到的。
而气候变化大会上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却从反面进一步证明了蕾切尔·卡逊和她的《寂静的春天》的存在对整个地球和人类的深远而巨大的意义。
附:
《寂静的春天》
作者: [美]蕾切尔·卡森
译者: 吕瑞兰/ 李长生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07
页数: 361
定价: 2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32742189
Jetlag 飞机时差综合症
Journalism 新闻学
Juicy 多汁的
Killer 杀手刺激的事物精彩的事情棘手的事情
Laptop 便携式电脑膝上型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