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测试试卷 (18)
高中语文练习 2022-2023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2-2023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习近平重申并强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他多年来一直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
习近平在报告中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需要各国坚定不移地共同抗疫;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世界各国必须携手应对;军事冲突、饥饿、贫困以及恐怖主义等问题也需要全人类携手解决。
习近平强调:“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表明,中国与某些拉帮结派、挑起争端的势力划清界限。
2017年1月,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指出,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
每个国家都有发展权利,同时都应该在更加广阔的层面考虑自身利益,不能以损害其他国家利益为代价。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习近平回顾了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作的贡献: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全球发展倡议。
2021年9月,习近平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这一倡议,以期“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再次强调这一团结合作的理念,得到了众多国家的赞许。
(摘编自中国网《读解二十大报告》) 材料二:2022年10月16日是第42个世界粮食日。
今年以来,受多种因素交织影响,全球多地粮食供应短缺、粮价上涨。
在世界粮食安全面临挑战增多的背景下,中国一如既往地切实积极行动,为全球消除饥饿与贫困贡献重要力量,彰显负责任大国担当。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试卷(附答案)

2019中学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试卷(附答案)【2019中学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试卷(附答案)】一、基础学问(共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行伍(hánɡ)数罟(ɡǔ))洿池(kuā)阿谀奉承(yú)B.跬步(kuǐ) 针砭(biān)经传(zhuàn) 度长絜大(duó)C.骐骥(qí) 句读(dòu)颁白(bān) 万乘之势(shènɡ)D.驽马(nú) 郯子(tán)归顺(ɡuī) 比权量力(liànɡ)【参考答案】一、1.A(洿:wū)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七十者衣帛食肉C.外连横而斗诸侯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2.C(C是使动用法,其它的是名词活用作动词)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君子生非异也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斯天下之民至焉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3.C( A项,“生”通“性”;B项,“受”通“授”;D项,“景”通“影”。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尽心焉耳矣B.古之学者必有师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答案:A(B项,“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在学术上有确定成就的人”。
C项,“山东”,古义为“崤山以东”;今义为山东省D项,“养生”,古义为“供给活着的人”;今义为“保养身体”。
)5.下列各组句子中,“所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圣人之所以为圣 D此所以学者不行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5.A(A句为“用来……的”BCD句为“……的缘由”)6.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申之以孝悌之义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6.D(D项为推断句,其他为状语后置句。
高中语文练习题 2023年安徽省马鞍山市高考语文第二次质检试卷

2023年安徽省马鞍山市高考语文第二次质检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翻开叫做“思想史”或“哲学史”的著作,接踵排衙而来的,是睿智的哲人系列和经典系列,从孔子到康有为,从《诗经》到《大同书》,天才似乎每个时代都成群结队地来,经典也似乎每个时代都连篇累牍地出。
这种写法也许和思想史遥遥继承的史传文体与目录之学的传统有关,它有它的道理,比如,它可以通过人物生活的时代先后来排列思想史的顺序而不必费尽心机地清理思想的“内在秩序”;又比如,它可以较为清晰地梳理出章节的要点,供阅读者归纳和记忆;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也许人们愿意以名头很响的天才为章节,用人们常读的经典文本当资料,可以省却相当多对于社会、历史和生活背景爬梳整理、考订体验的功夫。
这样,以《诗经》《论语》《老子》等为主干的古代经典系统与名为思想史、哲学史的现代经典系统叠合在一起的剪影,就构成了一直笼罩着中国思想史叙述与解释的“新经典话语系统”。
不过,我会隐隐地觉得有些疑问。
第一个疑问是,因为思想史的时间顺序并不完全与历法意义上的时间顺序相吻合,思想史上会有天才笼罩一个时代,也会有天才如流星一样稍纵即逝,有的超越时代的思想,并不按照后人想象中的轨迹按部就班,也有潜藏的思想因子在若干世纪以后,才重新被发掘出来传播开去,虽然这些天才思想可能从一般的知识、思想和信仰世界中获得常识,但它们最终总是溢出常识之外,成了思想史上的“非连续性”环节,就像福柯在《知识考古学》所说的,那是历史的“断裂”,断裂是与常规的轨道脱节,与平均的水准背离,它常常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上无法确定其来源和去向的突发性现象。
我想,仅仅由思想精英和经典文本构成的思想似乎未必定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延续的必然脉络,倒是那种实际存在于普遍生活中的知识与思想却在缓缓地接续和演进着,让人看清它的理路。
第二个疑问是,因为精英和经典的思想超出常识,它未必真的在生活世界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中测试高一语文试卷(含解析)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中测试高一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园林命名之最高标准,张岱已明言“无有一字入俗”,这也是园林命名同现代的“主题园”的区别。
后者仅仅指出命名是表达景致的某一主题思想,而园林命名的关键却不只在于"主题",更在于雅俗。
有人认为使用古人典故就是“不俗”了,《红楼梦》第十七回中以两处题名指出了这一观念的问题,在“由径通幽”,宝玉言之“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这自然是常说的“古雅”了;而在“沁芳桥",宝玉又不喜欢别人那些"述古"的名字了。
通观全篇,其所涉用典之俗的问题大抵有三:一日陈旧,二曰犯忌,三曰“不中”。
所谓陈旧,就是用典太过俗滥,了无新意。
如众人到了潇湘馆时,论此处匾该题四字。
有人说:“淇水遗风。
”贾政道:“俗。
”又一个道:“睢国遗迹。
”贾政道:“也俗。
”二者一处用《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之典;另一处用睢园,即汉梁孝王“绿竹荫诸”的菟园之典,都同潇湘馆最点景的物“竹”有关,也算应题,为何被政老称“俗”呢?主要在于,这两个典故是文人看到“竹”最容易想到的典故,几乎已经是陈词滥调了,而由自我妙思所感知的此处景致之独特也自然不可见了。
犯忌者,多是同政事人情相悖之意。
这看似同雅俗无关,但所“雅”者,乃是寓于此间而得其遗世独立之精神;若不能意会禁忌之“度”,便是同时俗产生了冲突,难得独我之幽趣了。
一犯在违制。
如“蓼汀花淑”一景,有人拟出“秦人旧舍”,宝玉立即指出“背谬了”,桃花源之典故,本是讲“为避秦乱"而隐居的一村人,他们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无疑暗藏着对政治的不满。
二犯在重名。
“稻香村”最初有人题名“杏花村”获得众人赞赏,贾政却向众人道:“‘杏花村’固佳,只是犯了正名,村名直待请名方可。
高中语文练习题 2023年重庆市万州二中高考语文二诊试卷

2023年重庆市万州二中高考语文二诊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
马克思说:“人民历来就是作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
以为人民不懂得文艺,以为大众是“下里巴人”,以为面向群众创作不上档次,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
只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
文艺要服务人民,就必须积极反映人民生活。
今天,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13亿多人民正上演着波澜壮阔的活剧,国家蓬勃发展,家庭酸甜苦辣,百姓欢乐忧伤,构成了气象万千的生活景象,充满着感人肺腑的故事,洋溢着激昂跳动的乐章,展现出色彩斑斓的画面。
广大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我们的文学艺术,既要反映人民生产生活的伟大实践,也要反映人民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从而让人民从身边的人和事中体会到人间真情和真谛,感受到世间大爱和大道。
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
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一切有抱负、有追求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追随人民脚步,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让自己的心永远随着人民的心而跳动。
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
只有创作出典型人物,文艺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和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
(选自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材料二:人民性是文化、文学现代性的核心内容,既是其动机也是其成果。
现代社会要建立起普遍统一的组织结构,就要生成文化的共同体,其语言、思想逻辑、价值认同、理想目标能达成一致,就需要获得广泛的社会性,而其基础就在于文化、语言、文学具有人民性。
高中语文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六校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六校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8分)1.(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林如海死后是否有巨额家产留给林黛玉,自清代便是人们探讨的话题。
涂瀛在《红楼梦论赞•红楼梦问答》中首提此说:“林黛玉葬父来归,数百万家资尽归贾氏。
”论者坚持认为林如海留下巨额遗产并流入贾府,依据主要有三:一是第七十二回贾琏说“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曰“再”说明有“初”,当初可发的三二百万之财只能来源于林如海遗产。
二是第二十五回王熙凤指着贾宝玉向林黛玉道:“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三是巡盐御史属肥缺,一定会积揽下大笔私财。
其实,“再”有“如果”义,是常见义项,贾琏此语中完全可解释为“如果”,并不意味着有发过三二百万财的初次情况。
王熙凤说贾宝玉在人物、门第、根基、家私方面能配得上林黛玉,这是婚配方面的常见提法,并不说明林黛玉也有大笔家私,特别是此处是说贾宝玉能配得上林黛玉,并未提林黛玉能配得上贾宝玉,“配得上”是单向度的,贾宝玉一定比林黛玉更好或不比其差,并不能反过来说明林黛玉不比贾宝玉差,就如第二十九回贾母所说贾宝玉的对象标准:“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
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这种情况自然也属于贾宝玉能“配得上”对方。
至于认为林如海有巨额遗产,并且林黛玉可以继承至少一部分,从生活逻辑上是成立的——林如海即便从书中所写看,也不会是穷官,林家无论是户绝而林黛玉继承家产,还是按惯例从宗族立祀而为林黛玉预留嫁妆,林黛玉都会有一笔财产。
但关键问题是如果写到了林家财产并由林黛玉继承,对小说情节特别是宝黛爱情、对林黛玉形象是有益还是有害?也就是说,艺术逻辑上是否讲得通,是否需要这样写?林黛玉在贾府的生存状态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寄人篱下,二是孤高脱俗。
两者是互相依存的,这又直接影响到其性格心理及命运结局。
高中语文 第18课 诗词三首测试与反馈 粤教版必修3

2015年高中语文全套备课精选第18课诗词三首测试与反馈粤教版必修3第2课时测试与反馈(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一、基础知识(17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玉砌.(qì)李煜.(yù)恰似.(sì)B.衰鬓.(bìnɡ) 伯.仲(bó) 弥.望(mí)C.玉簟.(tán) 千载.(zǎi) 荠.麦(jì)D.戍.角(shù) 黍.离(zhǔ) 豆蔻.(kòu)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衰鬓萧条瓜州雕栏玉砌B.淳熙荠麦暮色夜雪初霁C.解鞍窥江戍角豆蔻词工D.怆然黍离俊赏不堪回首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时了.(完结) 雕栏玉砌.(台阶)只是朱颜..改(红颜)B.书愤.(悲愤) 铁马..(配有铁甲的马)伯仲间...(相提并论)C.荠麦弥望..(悲伤的样子)..(满眼) 予怀怆然度.曲(创制)D.淮左名都.(都市) 清角.吹寒(号角)豆蔻词...(描写豆蔻的词)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雄姿英发.早生华发.B.便纵.有千种风情纵.豆蔻词工C.便胜却.人间无数却.上心头D.自胡马窥江.去后独钓寒江.雪5.填空。
(5分)(1)《虞美人》中词人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书愤》的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十四桥明月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文本阅读(7分)6.阅读《虞美人》,然后回答问题。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常州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有解析

常州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有解析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08-0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有解析)说明:1. 以下题目的答案请全部填写在答卷纸上。
2. 本卷总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训诂. / 待价而沽. 狷.介 / 细大不捐. 茎.叶 / 泾.渭分明B.鳜.鱼 / 一蹶.不振 蔓.草 / 轻歌曼.舞 玄.色 / 泫.然泪下C.转.折 / 天旋地转. 载.体 / 载.歌载舞 数.九 / 数.见不鲜D.煞.尾 / 煞.有介事 丧.钟 / 丧.魂失魄 禁.忌 / 弱不禁.风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 .间.距/间.不容发 应.届/应.接不暇 翘.楚/翘.首以盼B .埋.单/ 互相埋.怨 狡.猾/ 矫.揉造作 契.合/ 锲.而不舍C .沮.丧/ 含英咀.华 拾.掇/拾.级而上 倒.水/排山倒.海D .绯.闻/蜚.短流长 沏.茶/休戚.与共 噱.头/ 空穴.来风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 .对今年NBA 季后赛的形势以及总冠军的最终归属,中央电视台的两位资深评论家见仁见智....,作出了相当一致的判断和预测。
B .4月6日,在上海申花与天津泰达的比赛中,郜林起脚劲射,再进一球,梅开二...度.,帮助申花队取得了这场比赛的胜利。
C .有人说“生活水平提高了,生产力就会提高”,这是舍本逐末....的说法,正确的说法应是生产力提高了,生活水平才能提高。
D .我生来性格倔强,心直口快,决不赞成你这种似是而非....的态度,也不做你这样明哲保身的“好好先生”。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资料的新发现,人们的认识也会发生改变,过去我们常常讲盖.棺论定...,现在看来不能作为普遍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3分)()A.佝(yǔ)偻纾(shū)祸愧怍(zuò)刎(wěng)颈之交B.赊(shē)帐脑髓(shuí)趿(tā)拉昙(tán)花一现C.皋陶(yáo)刀俎(zǔ)纤(xiān)绳残羹冷灸(zhì)D.孱(càn)头钳(qián)制湮(yān)没冠冕(miǎn)堂皇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A. 当我们漫步在花园的林阴小道,当我们踏上玲珑剔透的小桥,落叶在脚下踩得沙沙响。
B. 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蹴而就,即使在社会急剧变幻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C. 令他们心醉的是,那些过往不复、无处寻觅的生活画面,都在这里千姿百态、绘声绘色地保留下来。
D. 我们不应以偏概全地将某种文化中的单一元素视为衡量文化的唯一尺度,更不能不加分析地用一种文化来统摄和取代另一种文化。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据美国务院发言人维多利亚·纽兰9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希望中国发挥影响力,采取措施帮助阻止朝鲜卫星发射计划。
B.境外投资应当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境外投资产业政策,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和国际化经营战略,同时投资规模要与企业资产经营规模、资产负债水平、实际筹资能力和财务承受能力相适应。
C.今年本市共有7.34万余人报名参加高考,比去年减少2547人,降幅约为3.3%,录取率将稳定在80%左右。
从已公布今年在京招生计划的高校来看,其计划减少比例均慢于考生减少幅度,考生报考形势比较乐观。
D.“北京高校博物馆联盟”包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等18所高校的19所博物馆组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王训练当选为首届“北京高校博物馆联盟”理事会理事长。
4.下面六句是评论《三国演义》中人物的诗句,请按顺序写出六位人物的姓名。
(6分)①爱将重才兴魏帜,吟诗横槊见英雄。
②五丈原头星陨落,论今谈古一名臣。
③绝伦精武横偃月,败走麦城泪写裳。
④持矛举火破连营,玄德穷奔白帝城。
⑤长坂桥边怒气腾,一声虎啸退曹兵。
⑥舍身救得幼主归,七进七出盖世雄。
①②③④⑤⑥二.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冬,上在邯郸。
陈将侯敞将万余人游行,王黄将骑千余军曲逆,张春将卒万余人渡河攻聊城;汉将军郭蒙与齐将击,大破之。
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至马邑,不下,攻残之。
赵利守东垣,帝攻拔之,更命曰真定。
帝购王黄、曼丘臣以千金,其麾下皆生致之。
于是陈军遂败。
淮阴侯信称病,不从击,阴使人至陈所,与通谋。
信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报。
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
春,正月,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
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
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
”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
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彻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臣光曰:世或以韩信首建大策,与高祖起汉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禽魏,取代,仆赵,胁燕,东击齐而有之,南灭楚垓下,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
观其距蒯彻之说,迎高祖于陈,岂有反心哉!良由失职怏怏,遂陷悖逆。
夫以卢绾里旧恩,犹南面王燕,信乃以列侯奉朝请;岂非高祖亦有负于信哉?臣以为高祖用诈谋禽信于陈,言负则有之;虽然,信亦有以取之也。
始,汉与楚相距荥阳,信灭齐,不还报而自王;其后汉追楚至固陵,与信期共攻楚而信不至;当是之时,高祖固有取信之心矣,顾力不能耳,及天下已定,信复何恃哉!夫乘时以侥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报德者,士君子之心也。
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是故太史公论之曰:“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选自《资治通鉴》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陈将侯敞将万余人游行游行:流动袭击B.不下,攻残之残:杀戮C.不伐己功伐:夸耀D.观其距蒯彻之说距:距离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世或以韩信首建大策②越国以鄙远B.①告信欲反状于吕后②至激于义理者不然C.①乃与萧相国谋②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D.①酬功而报德者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世人有的认为,卢绾仅仅凭与高祖是里巷旧邻的交情,就被封为燕王,而韩信却以侯爵身分奉朝请,高祖确实有亏待韩信的地方。
B.韩信有个门下舍人曾因得罪韩信,被囚禁起来,准备处死。
春季,正月,舍人上书举报事变,将韩信打算谋反的情况告诉吕后。
C. 司马光认为,高祖早在韩信被杀之前就已经有诛杀韩信的念头了,只是当时力量还做不到罢了。
待到天下已经平定,韩信就没有什么可依赖之处了。
D.太史公司马迁认为,韩信对汉家的功勋,本可以与周公、召公、太公吕尚等人相比,可惜他在天下已定之时,图谋叛逆,最终也只能落得个被斩灭宗族这一理所当然的下场了。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帝购王黄、曼丘臣以千金,其麾下皆生致之。
(3分)(2)吾悔不用蒯彻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3分)(3)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4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送沈子福归江东(唐)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1)分析第一句所写意象及各自的作用。
这些意象与题目有什么关系?(4分)(2)第三、四句历来备受赞赏,试分析其手法和表达的情感。
(6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
(屈原《离骚》)(2)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3)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张溥《五人墓碑记》)(4),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伶官传序》)(5)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所宜深慎。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写给秋天台湾罗兰①尽管这里是亚热带,但我仍从蓝天白云间读到了你的消息。
那蓝天的明净高爽,白云的浅淡悠闲,依稀约有北方那金风乍起,白露初临的神韵。
②一向,我欣赏你的安闲明澈,远胜过春天的浮躁喧腾,自从读小学的童年,我就深爱暑假过后,校园中野草深深的那份宁静。
夏的尾声已近,你就在极度成熟蓊郁的林木间,怡然的拥有了万物。
由那澄明万里的长空,到穗实累累的秋禾,就都在你那飘逸的衣襟下安详的找到了归宿。
接着,你用那黄菊、红叶、征雁、秋虫,一样一样地把宇宙点染上含蓄淡雅的秋色;于是木叶由绿而黄、而萧萧的飘落;芦花飞白,枫木染赤,小室中枕簟生凉,再加上三日五日潇潇秋雨,那就连疏林野草间,都是秋声了!③想你一定还记得你伴我度过的那些复杂多变的岁月。
那两年,我在那寂寞的村学里,打发凄苦无望的时刻,是你带着哲学家的明悟来了解慰问我深藏在内心的悲凉。
你让我领略到寂寥中的宁静,无望时的安闲;于是那许多唐人诗句都在你澄明的智慧引导之下一一打入我稚弱善感的心扉。
是你教会了我怎样去利用寂寞无聊的时刻,发掘出生命的潜能,寻找到迷失的自我。
④你一定也还记得,我们为你唱“红叶为他遮烦恼,白云为他掩悲哀”的那两年苍凉的日子。
情感上的折磨使我们觉察到人生中有多少幻灭、有多少残忍、有多少不忍卒说的悲哀!但是,红叶白云终于为我们冲淡了那胶着沉重的烦恼和忧郁;如今时已过,境早迁,记忆中倒真的只残留着当时和我共患难的那个女孩落寞的素脸。
是“白云如粉黛,红叶如胭脂”,还是“粉黛如白云,胭脂如红叶” ?那感伤落寞的心情如今早已消散无存!原来一切的悲愁如加以诗情和智慧去渲染,都将成为深沉激动的美丽。
你是曾如此有力的启迪了我们,而在我逐渐沉稳的中年,始领悟到你真正的豁达与超然!⑤你接收了春的绚烂和夏的繁荣;你也接收了春的张狂和夏的任性,你接收了生命们从开始萌生、到稳健成熟,这期间的种种苦恼、挣扎、失望、焦虑、怨忿,和哀伤;你也容纳了它们的欢乐、得意、胜利、收获,和颂赞。
你告诉我:⑥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详,由绚烂到平淡。
一切情绪上的激荡终会过去,一切色彩喧哗终会消隐。
如果你爱生命,你该不怕去体尝。
因为到了这一天,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一切终要回返大地,消溶于那一片渺远深沉的土地。
到了这一天,你将携带着丰收的生命的果粒,牢记着它们的苦涩或甘甜;随着那飘坠的黄叶消隐,沉埋在秋的泥土中,去安享生命最后的胜利,去吟唱生命真实的凯歌!⑦生命不是虚空,它是如厚重的大地一般的真实而具体。
因此,你应在执着的时候执着,沉迷的时候沉迷,清醒的时候清醒。
⑧如今,在这亚热带的蓝天白云间,我仍读到你智慧的低语。
我不但以爱和礼赞的心情来记住生命的欢乐,也同样以爱与礼赞的心情去纪念那几年——生命中难得出现的那几年中的刻骨的悲酸与伤痛!⑨而今后,我更要以较为冲淡的心情去了解,了解那属于你的,冷然的清醒,超逸的豁达,不变的安闲,和永恒的宁静!11 、怎样理解第④段“原来一切的悲愁如加以诗情和智慧去渲染,都将成为深沉激动的美丽”在文中的含意?(4分)12、概括文章的思路,并分析本文使用第二人称表达的效果。
(5分)13.请赏析第二段文字中画线语句的写作特色。
(5分)14、通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礼赞秋天”? (6分)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再谈“微博”与“说理”徐贲①对我的《微博是好的说理形式吗》(下称“徐文”),曾宪皓先生写了《微博正是好的说理形式》(下称“曾文”)的讨论文章。
微博是广为人们运用的传播媒介,公共说理也是人们很关心的话题,讨论微博与说理的关系,目的不是要争一个谁是谁非的最终结论,而是加深对问题的了解,因此,我愿意就曾先生文中提到的几个关于说理和微博的问题再作一点讨论。
②首先便是什么是公共说理的“理”。
此“理”指的是一个由“理由”来充分支持的“结论”,在这二者之间还需要有一个可靠的、可称为“假设”的中介保证。
这当然不是唯一可以称作“理”的理。
牧师布道说的是理,老百姓心目中的天道是理,发展是硬道理坚持的是理,但这些都不是公共说理的那个理。
这些“理”与公共说理的“理”的区别在于,它们的结论是靠“信仰”支撑的,不需要说出理由。
③曾文说,“贡献出结论,不代表推演缺位”。
这话是对的,但是,在公共说理中,那个不缺位的推演不能只是发生在说话者的头脑里,而必须说给公众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