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新课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新课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新课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可见,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 文中“荷塘月色”的描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解析:文中“荷塘月色”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通过对荷塘的细腻描绘,作者表达了自己暂时摆脱世俗束缚,享受独处时光的愉悦心情。

2. 作者在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绘荷塘?答案解析:作者在文中使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例如,将荷叶比作“亭亭的舞女的裙”,将荷花比作“明珠”、“星星”和“刚出浴的美人”,赋予了荷塘以生动的形象和动态美。

(2024)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2024)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2024)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以(学生)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

3.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4.学习任务群以(学习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

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

二、选择题1.下列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正确的是()A.语文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审美、探究等能力关系不大B.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唯一特点C.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D.语文课程只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作用不大答案:C2.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着重培养的是()A.逻辑思维B.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C.形象思维D.辩证思维答案:B3.以下属于语文学习任务群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要点的是()A.快速浏览,了解书籍的大致内容即可B.注重对书籍中个别段落的精读和分析C.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鉴赏能力D.只让学生阅读文学类的书籍答案:C三、判断题1.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上,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无关。

(×)2.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可以按照教师的个人喜好和教学经验随意安排,不必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要求。

(×)3.语文课程评价应综合发挥多种功能,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是最重要的。

高中语文课标测试题及答案(共三套)

高中语文课标测试题及答案(共三套)

高中语文课标测试题及答案(共三套)高中语文课标测试题(一)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40分)1、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2、必修课程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

(√)3、选修课程不应该体现基础性,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的研究,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4、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成“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

(√)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指出:注重个性化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6、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指出:高中学生要能阅读较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中指出:45分钟能写800字左右的文章。

(√)8、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中指出: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9、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中指出:研究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10、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小说与戏剧中指出:尝试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小说、戏剧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

(√)1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1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

(√)1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全体学生而非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

(√)14、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应该相同。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2020年版精选全文完整版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2020年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2020年版一、填空题1.新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

2.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

3.高语文教育教学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具有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和指导性。

5.新高中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6.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白主选择修习,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校招生录取提供参考。

7..新高中语文课程既保证基础性,又兼顾选择性。

8.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细化。

9.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要让学生学习课程后达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换句话说,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要着力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10.高中语文教学要以学科概念为核心,使教学内容结构化和情境化,以主题为引领,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11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要关注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12.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因此,高中语文教学教学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1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莫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14.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15.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要坚持加强语文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应有的功能。

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检测题(附解答)

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检测题(附解答)

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检测题(附解答)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óu chú)B. 倾轧(qīng yà)C. 咄咄逼人(duō duō bī rén)D. 暮气沉沉(mù qì chén chén)2. 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倾筐倒庋B. 螳臂当车C. 满载而归D. 奋发有为3. 下列诗句,属于《诗经》的是:A.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B. 采采卞卞,薄言还归。

C.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D.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4. 下列人物,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A. 王安石B. 柳宗元C. 苏轼D. 李白5. 关于《红楼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贾宝玉为贾母之孙,林黛玉为贾母之外孙女。

B.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是小说的主线。

C.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

D. 小说描绘了贾宝玉与薛宝钗美满的婚姻生活。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沁园春·长沙》中,“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下一句是______。

7. 《荆轲刺秦王》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下一句是______。

8. 《出师表》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下一句是______。

9.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中,“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的下一句是______。

10. 《逍遥游》中,“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的下一句是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请简要概括《荆轲刺秦王》一文的主要内容。

12. 请简要分析《逍遥游》中“大鹏”这一形象的寓意。

13. 请谈谈你对《出师表》中“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理解。

四、论述题(共40分)14. 请结合《诗经》中的诗歌,谈谈你对“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的理解。

最新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卷及答案 (共7套)

最新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卷及答案 (共7套)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测试题(一)第I 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禅宗修行的最根本的方法是悟一、“无理而妙”。

由于人们对艺术的不合逻辑已经习以为常,因而见怪不怪,如果将艺术的眼光收起,而以逻辑的眼光审视,艺术的有悖常理则比比皆是,诸如这样的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按照审美的眼光来看,每句都是荒谬的。

白发再长也不会达到三千丈,瀑布也不是银河从九天落下,花、鸟不是人何来溅泪、惊心?月光各处皆一样,又何来“月是故乡明”。

奇怪的是,人们不仅宽容了这样的荒谬,而且极为欣赏、推崇这种荒谬。

正如清代诗论家贺裳所说的“无理而妙”。

在非逻辑、非常理这一点上,禅悟与艺术思维实在是太一致了。

二、意在言外。

意在言外是禅悟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令我们感兴趣的是禅悟的这一特征竟然用诗来比喻。

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最是讲究“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的。

诗之耐品,也就在这里,如果一目了然,显豁明白,还有什么诗味?还有什么美呢?中国艺术向来推崇含蓄、空灵。

含蓄,重在含而不露,空灵则重在透彻玲珑、实中见虚、虚中见实、淡而有致、语浅意深。

在这些方面,参禅与作诗是颇为相通的。

“活参”是构成参禅的重要特色。

禅宗有个著名理论:“参活句勿参死句。

”所谓“参活句”,就是说,不可拘泥活句表面的意思,要善于灵活地理解。

禅的“活泼泼”,充满生气,禅的耐人寻味,言此意彼,禅的空灵透脱,妙趣横生,均与“活参”有关。

诗人们从禅的“活参”获得启发,认为“学诗如参禅,慎勿参死句”。

三、瞬间顿悟。

禅宗南宗讲顿悟。

艺术构思讲妙悟。

用今天的术语就是灵感。

古代的诗评家对于这一点特别感兴趣,他们强调妙悟的突发偶然性,李德裕说:“文之为物,自然美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杼轴得之。

”汤显祖也说:“自然灵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A.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B.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C.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D. 着重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答案:D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不包括以下哪项?A.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B.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C.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D.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答案:C3. 以下哪个不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内容?A. 阅读与鉴赏B. 写作与表达C. 语文知识D. 信息技术应用答案:D4. 以下哪个不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任务?A. 文学类文本阅读B. 实用类文本阅读C. 语法知识D. 口语交际答案:C5. 以下哪项不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评价的建议?A. 评价应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B. 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C. 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D. 评价应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学习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的过程。

答案:语言文字、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网络语言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应具备良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基本素养。

答案:听、说、读、写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要关注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发展。

答案: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的学习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

答案:阅读与鉴赏、写作与表达、语文知识、口语交际1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评价应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原则。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详解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详解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一诺千金B. 一诺千斤C. 一诺千金,一言九鼎D. 一诺千斤,一言九鼎答案:A详解:成语“一诺千金”意为承诺非常宝贵,不可轻易违背。

选项B 中的“斤”字用错,应为“金”。

选项C和D中,虽然“一诺千金”和“一言九鼎”都是成语,但它们不能连用,因为这样会使得句子意思重复。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这使他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他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D. 他学习好,品德高尚,这使他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答案:B详解:选项A中“不仅...而且...”后面的句子成分不完整,应为“不仅...而且...”。

选项C中缺少了连接词“不仅...而且...”,使得句子缺少必要的逻辑关系。

选项D中虽然使用了“不仅...而且...”,但缺少了“这使他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来说明原因。

二、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空缺部分:“床前明月光,______。

”答案:疑是地上霜详解: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名句,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亮的月光时,思念家乡的情感。

2. 请填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______,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案:不以物喜详解: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感到高兴或悲伤,保持内心的平和。

三、简答题1.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聪明、机智,才华横溢,但同时也多愁善感,性格中有着明显的忧郁和敏感。

她对爱情忠贞不渝,对友情真诚,但命运多舛,最终悲剧收场。

详解:林黛玉的性格复杂,既有着高贵的气质,也有着脆弱的一面。

她的才华和智慧使她在大观园中独树一帜,但她的身世和健康状况又让她时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四、论述题1. 论述《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特点及其在梁山好汉中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方案》测试卷一、填空(20分,1分/空)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3.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4.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5.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而不是(学科知识逐“点”解析)(学科技能逐项训练)的简单线性排列和连接。

6..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

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串普通高中语文课程。

7.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的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8..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在(课内外)加强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提升阅读品位,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拓宽视野,因此,必修阶段各类文本的阅读量不低于(150万)字。

9.语文课程评价要综合发挥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选拔等多种功能,不宜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10 地方和学校实施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时应引导和鼓励教师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变革(教学方式),在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名词解释(共10分)1.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渐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

三、选择题(共40分)(一)单选题(20分,1分/题)( A )1.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

本次修订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成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的( )文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A.纲领性B.指导性C.综合性D.实践性( B )2.(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A.知识性与趣味性B.工具性与人文性C.综合性与实践性D.丰富性与深刻性( C )3.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 )过程中进行。

.A.努力创造B.和谐相处C平等对话D.互相合作( D )4. ( )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A.中外文化B.文学经典C.中华民族传统文化D.祖国语文( A )5.( )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A.口语交际B. 阅读C.识字D. 写作( B )6.( )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A. 实践性学习B.综合性学习C. 阶段性学习D.总结性学习( C)7.( )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活动。

A.阶段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 D )8.( )关注学习结果,有利于对教学活动做出总结性的结论。

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阶段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 A )9.语文教学的( )是指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

A.开放性B.实践性C.科学性D.人文性( B )10.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 )资源。

A.课外活动B.课外学习C.课外实践D.课外科学( C )11.下面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理解错误的是( )A.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B.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C.把握语文教育的方向D.努力建设开放而有话力的语文课程( D )12.“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应该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面向全体,落实到全体学生身上。

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 )素养。

A.写作B.阅读C.口语表达D.综合( A )13.随着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语文课程更加强调以( )为本。

A.核心素养B.语文素养C.学科素养D.思想修养( B )14.通过( ),将积累的语言材料和学习的语文知识结构化,将言语活动逐渐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

A.表达与创造B.梳理和整合C.概括与分析D.分析和评价( C )15.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着眼于培养( )基础能力,充分顾及问题导向、跨文化、自主合作、个性化、创造性等因素,并关注语文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跨媒介运用的新特点。

A.交际B.表达C.语文文字运用D.理解( D )16.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 ),增强文化自信。

A.应用与传播B.继承和发扬C.守正与创新D.传播和交流( A )17.阅读实用类文本,能准确、迅速地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对文本所涉及的材料有自己的( )A.思考和判断B.观点与态度C.理解与思考D.提取与概括( B )18.( )、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不设学分,穿插在其他学习任务群中。

A.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B.整本书阅读与研讨C.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D.跨文化专题研讨( C )19.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及学分设置中,必修为( )学分,选择性必修为6学分。

A.6B.7C8D.9( D )20.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学习结果划分为( )个级别的水平。

水平一和水平二是必修课程学习的要求,水平三和水平四是选择性必修课程学习的要求。

A. 二B. 三C.四D.五(二)多选题(20分,2分/空)( AB )1.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 ),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A.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B.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C.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D.充分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 ABC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活动指( )。

A.阅读与鉴赏B.表达与交流C.梳理与探究D.积累与写作( ABCD )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原则( )A.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B.坚持反映时代要求C.坚持科学论证D.坚持继承发展( AB )4.根据高中语文课程的( )特征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语文课程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走出知识本位、技术主义、文本为纲、讲解分析的传统教学模式。

A.实践性B.综合性C.指导性D.可操作性( ABC )5.阅读整本书,应以学生利用( )为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

A.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B.撰写笔记C.交流讨论D.阅读与思考( ABCD )6.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 )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A.直觉思维B.形象思维C.逻辑思维D.辩证思维( AB )7.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A.交际工具B.信息载体C.传播工具D.书写工具( ABC )8.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 )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提高表达能力A.感受形象B.品味语言C.体验情感D.领悟主旨( ABCD )9.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关键词有( )。

A.核心素养B.语文活动C.学习任务群D.学业质量水平( ABCD )10普通高中语文必修课程有( )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A.整本书阅读与研讨B.当代文化参与C.跨媒介阅读与交流D.语文积累、梳理与探究三、简答题(30分)1.简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0分)①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能。

②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

③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

④注重时代性,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

2.简述新课程教学观。

(10分)①教学是创生与开发过程;②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③新课程教学不仅重结果,更重过程。

④教学关注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核心理念。

3.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对实施高中语文课程提出了哪些教学建议?(10分)①发挥语文课程的独特功能,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②充分理解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处理好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关系。

③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④整体把握必修和选修课程,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和统整。

⑤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⑥提高课程开发与设计的能力,实现教师与课程同步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