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标测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doc

高中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doc

高中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高中语文新课标测试题第I 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 题禅宗修行的最根本的方法是悟一、无理而妙。

由于人们对艺术的不合逻辑已经习以为常,因而见怪不怪,如果将艺术的眼光收起,而以逻辑的眼光审视,艺术的有悖常理则比比皆是,诸如这样的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按照审美的眼光来看,每句都是荒谬的。

白发再长也不会达到三千丈,瀑布也不是银河从九天落下,花、鸟不是人何来溅泪、惊心?月光各处皆一样,又何来月是故乡明。

奇怪的是,人们不仅宽容了这样的荒谬,而且极为欣赏、推崇这种荒谬。

正如清代诗论家贺裳所说的无理而妙。

在非逻辑、非常理这一点上,禅悟与艺术思维实在是太一致了。

二、意在言外。

意在言外是禅悟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令我们感兴趣的是禅悟的这一特征竟然用诗来比喻。

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最是讲究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的。

诗之耐品,也就在这里,如果一目了然,显豁明白,还有什么诗味?还有什么美呢?中国艺术向来推崇含蓄、空灵。

含蓄,重在含而不露,空灵则重在透彻玲珑、实中见虚、虚中见实、淡而有致、语浅意深。

在这些方面,参禅与作诗是颇为相通的。

活参是构成参禅的重要特色。

禅宗有个著名理论:参活句勿参死句。

所谓参活句,就是说,不可拘泥活句表面的意思,要善于灵活地理解。

禅的活泼泼,充满生气,禅的耐人寻味,言此意彼,禅的空灵透脱,妙趣横生,均与活参有关。

诗人们从禅的活参获得启发,认为学诗如参禅,慎勿参死句。

三、瞬间顿悟。

禅宗南宗讲顿悟。

艺术构思讲妙悟。

用今天的术语就是灵感。

古代的诗评家对于这一点特别感兴趣,他们强调妙悟的突发偶然性,李德裕说:文之为物,自然美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杼轴得之。

汤显祖也说:自然灵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

可见这种妙悟是非理智可以把握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导读题库及答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导读题库及答案

1.文学欣赏就是反复读.. 答案:错误2.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答案:错误3.教师和语文课程不需同步发展.. 答案:正确4.语文教学应该注意汉语文字的特点.. 答案:正确5.按新课程上课就是老师不要讲授了.. 答案:错误6.合作学习就是二个人以上在一起学习.. 答案:错误7.高中语文课程的结构是必修课加选修课.. 答案:错误8.选修课的设计;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依据.. 答案:正确9.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别.. 答案:正确10.“积累和批判”是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之一.. 答案:错误11.“积累、整合”是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之一.. 答案:正确12.思考、领悟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之一.. 答案:正确13.自主学习就是教师不教什么都是学生自己学.. 答案:错误14.对不同类型的文本的阅读指导应该有所侧重.. 答案:正确15.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理念.. 答案:正确16.高中语文和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是相互不联系的教育..答案:错误1.试论语文课程的特点:答案: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2.简述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要求:答案: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范围可参考附录一常见文言词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作品可参考附录二古诗文诵读篇目3.简述语文课程资源的种类:答案: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4.简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答案: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5.试论课标对口头表达教学的要求:答案: 在口语交际中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增强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现代社会交际的需要..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语气和表情、手势;提高口语交际的效果..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朗诵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出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6.试论“表达与交流”部分评价的要求:答案:对口语交际的评价;应考察学生对具备良好口语交际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参与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的态度;能否把握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善于倾听;在交流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清楚、准确、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7.试论“小说与戏剧”选修课的目标要求:答案: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戏剧作品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戏剧作品中吸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素养..8.试论高中语文课标对口头表达教学的要求:答案: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口语交际教学应注重培养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有自信心、有独立见解、相互尊重和理解、谈吐文雅等..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而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还应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9.简述教师与课程同步发展的教学建议:答案: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的个性倾向渐渐明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的差异逐渐增大..高中语文的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的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学生对于应用性目标、审美性目标、探究性目标可能各有侧重;教师应该帮助他们通过适当的选修课实现其目标..10.简述注重个性的阅读要求:答案: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11.简述积累、整合的课程总目标:答案: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12.简述对待课程资源应采取的态度:答案: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13.简述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答案:评价主体多元化" 是当前评价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向..语文课程评价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促进反思;另一方面要鼓励同伴、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之中;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14.试论如何进行“表达与交流”部分的教学:答案: 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植科学理性精神..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通过书面表达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在口语交际中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增强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现代社会交际的需要..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语气和表情、手势;提高口语交际的效果..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朗诵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出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15.试论课标对阅读与鉴赏教学提出的建议:答案: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去体验作品;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不宜强求统一的标准答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应该有所侧重..阅读理论类文本;教师应引导学生着重思考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阅读实用类文本中的新闻;应引导学生从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基本事件与典型细节、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实用效果等方面理解;常用应用文教学;应主要借助文本示例来了解其功用和基本格式;以学生自学为主;不必作过多分析..阅读文学作品;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对作品的影响评价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古诗文阅读中的障碍..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如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共同提高阅读能力..16.简述如何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答案: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应该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17.试论评价应如何注意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联系与区别:答案: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类型;它们的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共同构成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语文课程评价既要注意两者的相互衔接;更要注意它们的不同特点..原则上讲;必修课的评价应立足于共同基础;而选修课的评价在注重基础的同时;更多地着眼于差异性和多样性..尤其是选修课的评价;要突破一味追求刻板划一的传统评价模式;努力探索新的评价方式来促进目标的达成..要注意各类选修课本身的特点和要求;因课制宜地制订评价方案;密切联系社会实践活动和语文的实际运用;使评价更富实效18.试论你对“发现与创造”的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理解:答案: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既能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也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19.简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建议:答案: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20.试论你对“应用、拓展”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理解和认识:答案: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21.试论你对“思考”、“领悟”的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理解和认识:答案: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着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对语言、文学以及文化现象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22.试论你对“感受”、“鉴赏”的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理解和认识:答案: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逐步提高对古代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生活、珍爱自然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23.简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理念:答案: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24.简述“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课程理念:答案: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根据课程目标;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素养;同时;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25.简述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发展”的课程理念:答案: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群体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高中语文新课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新课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新课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振聋发聩耳濡目染B. 磬竹难书风声鹤唳C. 黄粱美梦金榜提名D. 涣然冰释鳞次栉比答案:D解析:选项A中的“振聋发聩”应为“振聋发聩”,选项B中的“磬竹难书”应为“罄竹难书”,选项C中的“金榜提名”应为“金榜题名”。

2.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去过北京吗?”B. 他问我,你去过北京吗?C. “你去过北京吗?”他问我。

D. “你去过北京吗?”,他问我。

答案:C解析:选项A中应使用逗号而非冒号,选项B中缺少引号,选项D中逗号使用不当,应去掉。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

C. 这个问题涉及到许多复杂的因素,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D. 他因为迟到了,所以被老师批评了。

答案:C解析:选项A中缺少主语,应去掉“通过”或“使”;选项B中关联词使用不当,应改为“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选项D中因果关系表述不当,应改为“他迟到了,所以被老师批评了”。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

2. 《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是小说的主线之一。

3.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

4. 《水浒传》中,宋江领导的梁山好汉共有108位。

5.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

三、阅读理解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文章通过描绘父亲送别儿子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父爱的深沉感悟。

请回答以下问题:1. 文章中,父亲的背影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5分)2. 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表现父爱?(5分)3. 文章最后,作者对父亲的情感有何变化?(5分)4. 你认为文章的主题是什么?(5分)答案:1. 文章中,父亲的背影给作者留下了深刻而感人的印象,象征着父爱的深沉与伟大。

高中语文课标测试题及答案(共三套)

高中语文课标测试题及答案(共三套)

高中语文课标测试题及答案(共三套)高中语文课标测试题(一)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40分)1、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2、必修课程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

(√)3、选修课程不应该体现基础性,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的研究,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4、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成“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

(√)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指出:注重个性化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6、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指出:高中学生要能阅读较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中指出:45分钟能写800字左右的文章。

(√)8、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中指出: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9、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中指出:研究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10、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小说与戏剧中指出:尝试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小说、戏剧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

(√)1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1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

(√)1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全体学生而非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

(√)14、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应该相同。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题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题

语文课程标准试题一、填空题(30分,每题3分)1、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______,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______、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______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积累·整合、______、思考·领悟、______、发现·创新。

3、课程目标中指出表达与交流应进一步提高记叙、______、描写、______、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4、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目标中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______、文言虚词、______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5、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的课程目标包括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______。

6、在语言文字应用中应拓展运用语言文字交流的途径,学会用______辅助交流,如使用计算机进行编辑、版面设计,制作个人网页和演示文稿。

7、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树立______,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______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

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______和团队精神。

8、在阅读与鉴赏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______,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

9、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______,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

新课标单元测试卷:高中语文

新课标单元测试卷: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新课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1.【活动演练】调查家乡文化建设情况,并为家乡文化建设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写一封建议书。

2.北京的中山公园里有一个用五色土砌成的社稷坛。

社稷坛是北京九坛之一,为古代帝王祭地之处。

土坛东面是青土,南面是红土,西面是白土,北面是黑土,中间嵌着一大块圆形的黄土。

土代表大地,五色(青赤白黑黄)代表五彩缤纷的世界,这是祖先们对自然之谜的探索。

同样,在浩渺的自然、悠久的历史传统以及广博的文化中,还有许多传说、遗迹或建筑体现了人类对自然之谜的探索,请描述其具体内容并揭示其探索的意义。

要求:语言通顺,语意简明,250字左右。

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一次追思“文化昆仑”钱锺书先生的活动中,清华大学(招生办)一位老师这样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面还有两句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便是让我们心有所止,心在焉。

钱先生学问做得如此出色,就是因为‘心在焉’”。

但是看看我们周围,看看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请以“心要在焉,”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端午的阳光熊红久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

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

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

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在水中。

怀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激流之中的。

而那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留在了岸上,留给了端午。

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归属地而声名鹊起,一个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盈。

端午,把缅怀和敬仰裹成了节日的粽心。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必修2(新课标)综合检测卷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必修2(新课标)综合检测卷 Word版含答案

综合检测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传统伦理中尤其是在早期传统中,“道”和“德”最早是分开来讲的。

“德”观念的产生当在原始社会,与氏族有关。

巴新生先生认为“德”观念的进展有四个阶段:原始部族的图腾崇拜;殷商时期的上帝崇拜和祖先崇拜;西周君主的祭祀征伐、视察巡行即统治者的政行;春秋时期的道德观念即普遍的道德推断标准阶段。

“道”观念的消灭当晚于“德”观念。

从原始语义上来分析,“德”观念最早为一种原始部族的图腾崇拜,为部族成员所共有。

而“道”观念的原始意义是所行的道路,也是一种普遍的观念。

可见,“德”观念同“道”观念在其产生的初始意义上,就有一种成长为普遍性的趋向,都具有成为普遍观念的可能性,这是它们最终走向抽象范畴的一个前提。

从字义上来考察,“道”从首从行,点明白人在“行”时,要时时抬头,或“仰首”“向外”,以“观看”或“体会”那高高在上的“天”或“天意”,从而保证天命得以践履;“德”从行从十目从一从心,点明白“德”之行首先乃是有“心”之“行”,应当时时留意问“心”,留意“向内”求索,反观自己的“行”是否是出自“内心”对“天”或“天命”的洞察。

相比起“道”观念,“德”观念更具体,距离人更近。

作为文化现象,在演化过程中,“德”观念渐渐成为“道”观念的体现。

如《国语·晋语》中载,晋厉公六年,范文子率晋军在鄢陵战胜楚军后,针对晋厉公的“无德而功烈”,说:“吾闻之,天道无亲,唯德是授。

”天道是没有偏私,只把福命授给有德的人。

可见,天道的得以体现就是通过“德”。

西周时期“德”观念的使用总是与宗教的天命观相结合,“以德配天”即是其最有代表性的表现。

可是到春秋后期,随着天命观的不断遭到怀疑,“天”的神学观念也不断被怀疑和剔除,渐渐向自然天道观转化,与之相配的“德”也便具有了天道自然的意义。

“德”渐渐成了“道”的体现。

于是,“道”是高高在上、供个体效法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德”则是“道”在个体身上的分散和体现,“德”和“道”的关系套用柏拉图的话说是“共享”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检测题(附解答)

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检测题(附解答)

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检测题(附解答)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óu chú)B. 倾轧(qīng yà)C. 咄咄逼人(duō duō bī rén)D. 暮气沉沉(mù qì chén chén)2. 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倾筐倒庋B. 螳臂当车C. 满载而归D. 奋发有为3. 下列诗句,属于《诗经》的是:A.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B. 采采卞卞,薄言还归。

C.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D.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4. 下列人物,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A. 王安石B. 柳宗元C. 苏轼D. 李白5. 关于《红楼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贾宝玉为贾母之孙,林黛玉为贾母之外孙女。

B.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是小说的主线。

C.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

D. 小说描绘了贾宝玉与薛宝钗美满的婚姻生活。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沁园春·长沙》中,“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下一句是______。

7. 《荆轲刺秦王》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下一句是______。

8. 《出师表》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下一句是______。

9.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中,“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的下一句是______。

10. 《逍遥游》中,“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的下一句是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请简要概括《荆轲刺秦王》一文的主要内容。

12. 请简要分析《逍遥游》中“大鹏”这一形象的寓意。

13. 请谈谈你对《出师表》中“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理解。

四、论述题(共40分)14. 请结合《诗经》中的诗歌,谈谈你对“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检测试题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学校:________???教师姓名:____________考试成绩:__________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40分)
1、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
2、必修课程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

()
3、选修课程不应该体现基础性,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的的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
4、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成“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

()
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指出:注重个性化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
6、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指出:高中学生要能阅读较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
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中指出:45分钟能写800字左右的文章。

()
8、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中指出: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
9、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中指出: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
10、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小说与戏剧中指出:尝试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小说、戏剧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

()
1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
1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

()
1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全体学生而非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

()
14、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应该相同。

()
1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选修课的教学,因其拓展性要求可以不按照课程目标教学。

()
16、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指出: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
1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指出:“评价主体多元化”是当前评价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向。

()
18、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
19、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
20、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中指出: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
和交际目的,恰当的进行表达。

()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__________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3、高中语文课程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个部分。

必修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每个模块?_______学时,________学分。

每个学期分______?段,每一学段约?_____周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

4、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教学建议:全面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积极倡导________________??的学习方式。

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____________________。

6、评价建议: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面向______________;评价应充分发挥诊断、__________和发展的功能。

三、简答题(20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的阐述包括哪些内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检测试题答案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11、√12、√
13、×14、×15、×16、√
17、√18、√19、√20、√
二、填空题
1、工具性、人文性
2、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36??????两???????10周两???????10周
4、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5、自主、合作、探究???组织者和引导者
6、全体学生激励
三、简答题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