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标测试题)

合集下载

高考新课标全国1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考新课标全国1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语文寒假作业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

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

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第Ⅰ卷(共131分)一、古代诗歌阅读(46分)(一)课内文言文,完成1——6题。

(25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晋军函陵军:军队B、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希望C、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 ,高兴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对待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A、烛之武退秦师B、夜缒而出C、秦伯说,与郑人盟D、顷之未发,太子迟之3.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B、以其无礼于晋C、夫晋,何厌之有?D、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失其所与,不知C、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D、往而不反者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6.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秋词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7、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之处?(3分)答:8、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3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15分)9.补写下列诗文名句。

(1)怅寥廓,,谁主沉浮?(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粪土当年万户侯。

(3)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4)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1课《师说》同步试卷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1课《师说》同步试卷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1课《师说》同步试卷一、积累运用1.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任何社会文化的雅与俗往往有一种向对方靠拢的本然倾向。

②社会底层往往出于仰慕而仿效雅文化。

③包括将自己的文化通俗化以扩大对全社会的影响。

④同时,出于猎奇或调节的目的而从俗文化中汲取营养。

⑤社会上层往往向社会底层强加自己的文化(雅文化)。

⑥俗文化的有些部分逐渐被雅化。

A. ①②⑥④⑤③B. ⑤②⑥①③④C. ⑤③②⑥④①D. ①⑤③④②⑥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 古之学者必有师C.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D.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B.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C.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4.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韩愈,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

B. 韩愈和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C. 韩愈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范仲淹、苏询、苏拭、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D.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说”与“论”相比,随便些。

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5.《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语文新课标2021部编版高中

语文新课标2021部编版高中

语文新课标2021部编版高中1、《雨中登泰山》的点睛之笔是()[单选题] *山没有水,如同人没有眼睛一路行来,虽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自然也就格外兴趣盎然(正确答案)我们敢于在雨中登泰山,看到有声有势的飞泉流瀑过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2、1自我介绍关系到能否给人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因此在自我介绍时可以适当夸大自己取得的成绩。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3、1王伟在一家科技公司专门从事计算机销售工作,在介绍公司产品时应注意抓住产品的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使用准确的语言进行介绍。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4、1《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散文,作者是台湾作家李乐薇。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5、“将进酒”中“将”的读音是“jiāng”。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6、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汗涔涔cén 伺候sì虐待nuèB、怜悯lián弥补mí谛听dì(正确答案)C、沉吟yíng惊愕è固执zhíD、仆人pú烦躁zhào 雪茄jiā7、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爱而不见(xiàn)B、搔首踟蹰(zhī)(正确答案)C、静女其娈(luán)D、彤管有炜(wěi)8、1杜甫的诗歌反映现实的深广度是空前的,因此,其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9、国粹(cuì)冷炙(zhì)包庇(bì)玄虚(xuán)此组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0、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的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选出对下列加引号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单选题] *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题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题

语文课程标准试题一、填空题(30分,每题3分)1、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______,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______、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______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积累·整合、______、思考·领悟、______、发现·创新。

3、课程目标中指出表达与交流应进一步提高记叙、______、描写、______、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4、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目标中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______、文言虚词、______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5、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的课程目标包括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______。

6、在语言文字应用中应拓展运用语言文字交流的途径,学会用______辅助交流,如使用计算机进行编辑、版面设计,制作个人网页和演示文稿。

7、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树立______,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______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

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______和团队精神。

8、在阅读与鉴赏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______,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

9、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______,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

新课标单元测试卷:高中语文

新课标单元测试卷: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新课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1.【活动演练】调查家乡文化建设情况,并为家乡文化建设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写一封建议书。

2.北京的中山公园里有一个用五色土砌成的社稷坛。

社稷坛是北京九坛之一,为古代帝王祭地之处。

土坛东面是青土,南面是红土,西面是白土,北面是黑土,中间嵌着一大块圆形的黄土。

土代表大地,五色(青赤白黑黄)代表五彩缤纷的世界,这是祖先们对自然之谜的探索。

同样,在浩渺的自然、悠久的历史传统以及广博的文化中,还有许多传说、遗迹或建筑体现了人类对自然之谜的探索,请描述其具体内容并揭示其探索的意义。

要求:语言通顺,语意简明,250字左右。

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一次追思“文化昆仑”钱锺书先生的活动中,清华大学(招生办)一位老师这样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面还有两句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便是让我们心有所止,心在焉。

钱先生学问做得如此出色,就是因为‘心在焉’”。

但是看看我们周围,看看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请以“心要在焉,”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端午的阳光熊红久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

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

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

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在水中。

怀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激流之中的。

而那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留在了岸上,留给了端午。

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归属地而声名鹊起,一个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盈。

端午,把缅怀和敬仰裹成了节日的粽心。

高中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中语⽂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语⽂考试是语⽂教学中的⼀个⾮常重要的环节,分析的视⾓不同,对中学语⽂考试的层次划分也不同。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中语⽂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起来看看吧。

⾼中语⽂新课标测试题 第 I 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阅读(9分,毎⼩题 3分) 阅读下⾯的⽂字,完成 1〜3 题 禅宗修⾏的最根本的⽅法是悟 ⼀、“⽆理⽽妙”。

由于⼈们对艺术的不合逻辑已经习以为常,因⽽见怪不怪,如果将艺术的眼光收起,⽽以逻辑的眼光审视,艺术的有悖常理则⽐⽐皆是,诸如这样的诗句:“⽩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杜甫)“露从今夜⽩,⽉是故乡明。

”(杜甫)按照审美的眼光来看,每句都是荒谬的。

⽩发再长也不会达到三千丈,瀑布也不是银河从九天落下,花、鸟不是⼈何来溅泪、惊⼼?⽉光各处皆⼀样,⼜何来“⽉是故乡明”。

奇怪的是,⼈们不仅宽容了这样的荒谬,⽽且极为欣赏、推崇这种荒谬。

正如清代诗论家贺裳所说的“⽆理⽽妙”。

在⾮逻辑、⾮常理这⼀点上,禅悟与艺术思维实在是太⼀致了。

⼆、意在⾔外。

意在⾔外是禅悟⼀个很重要的特征,令我们感兴趣的是禅悟的这⼀特征竟然⽤诗来⽐喻。

⽂学作品特别是诗最是讲究“弦外之⾳”,⾔外之意的。

诗之耐品,也就在这⾥,如果⼀⽬了然,显豁明⽩,还有什么诗味?还有什么美呢?中国艺术向来推崇含蓄、空灵。

含蓄,重在含⽽不露,空灵则重在透彻玲珑、实中见虚、虚中见实、淡⽽有致、语浅意深。

在这些⽅⾯,参禅与作诗是颇为相通的。

“活参”是构成参禅的重要特⾊。

禅宗有个著名理论:“参活句勿参死句。

”所谓“参活句”,就是说,不可拘泥活句表⾯的意思,要善于灵活地理解。

禅的“活泼泼”,充满⽣⽓,禅的耐⼈寻味,⾔此意彼,禅的空灵透脱,妙趣横⽣,均与“活参”有关。

诗⼈们从禅的“活参”获得启发,认为“学诗如参禅,慎勿参死句”。

三、瞬间顿悟。

禅宗南宗讲顿悟。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必修2(新课标)综合检测卷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必修2(新课标)综合检测卷 Word版含答案

综合检测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传统伦理中尤其是在早期传统中,“道”和“德”最早是分开来讲的。

“德”观念的产生当在原始社会,与氏族有关。

巴新生先生认为“德”观念的进展有四个阶段:原始部族的图腾崇拜;殷商时期的上帝崇拜和祖先崇拜;西周君主的祭祀征伐、视察巡行即统治者的政行;春秋时期的道德观念即普遍的道德推断标准阶段。

“道”观念的消灭当晚于“德”观念。

从原始语义上来分析,“德”观念最早为一种原始部族的图腾崇拜,为部族成员所共有。

而“道”观念的原始意义是所行的道路,也是一种普遍的观念。

可见,“德”观念同“道”观念在其产生的初始意义上,就有一种成长为普遍性的趋向,都具有成为普遍观念的可能性,这是它们最终走向抽象范畴的一个前提。

从字义上来考察,“道”从首从行,点明白人在“行”时,要时时抬头,或“仰首”“向外”,以“观看”或“体会”那高高在上的“天”或“天意”,从而保证天命得以践履;“德”从行从十目从一从心,点明白“德”之行首先乃是有“心”之“行”,应当时时留意问“心”,留意“向内”求索,反观自己的“行”是否是出自“内心”对“天”或“天命”的洞察。

相比起“道”观念,“德”观念更具体,距离人更近。

作为文化现象,在演化过程中,“德”观念渐渐成为“道”观念的体现。

如《国语·晋语》中载,晋厉公六年,范文子率晋军在鄢陵战胜楚军后,针对晋厉公的“无德而功烈”,说:“吾闻之,天道无亲,唯德是授。

”天道是没有偏私,只把福命授给有德的人。

可见,天道的得以体现就是通过“德”。

西周时期“德”观念的使用总是与宗教的天命观相结合,“以德配天”即是其最有代表性的表现。

可是到春秋后期,随着天命观的不断遭到怀疑,“天”的神学观念也不断被怀疑和剔除,渐渐向自然天道观转化,与之相配的“德”也便具有了天道自然的意义。

“德”渐渐成了“道”的体现。

于是,“道”是高高在上、供个体效法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德”则是“道”在个体身上的分散和体现,“德”和“道”的关系套用柏拉图的话说是“共享”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检测试题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学校:________ 教师姓名:____________考试成绩:__________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40分)
1、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
2、必修课程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

()
3、选修课程不应该体现基础性,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的的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
4、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成“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

()
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指出:注重个性化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
6、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指出:高中学生要能阅读较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
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中指出:45分钟能写800字左右的文章。

()8、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中指出: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
9、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中指出: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10、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小说与戏剧中指出:尝试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小说、戏剧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

()1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1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

()1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全体学生而非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

()14、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应该相同。

()1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选修课的教学,因其拓展性要求可以不按照课程目标教学。

()16、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指出: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1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指出:“评价主体多元化”是当前评价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向。

()18、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的高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19、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
20、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中指出: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的进行表达。

()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__________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3、高中语文课程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两个部分。

必修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每个模块_______学时,________学分。

每个学期分______ 段,每一学段约_____周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

4、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教学建议:全面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积极倡导________________ 的学习方式。

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____________________。

6、评价建议: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面向______________;评价应充分发挥诊断、__________和发展的功能。

三、简答题(20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的阐述包括哪些内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检测试题答案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填空题
1、工具性、人文性
2、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36 两10周两10周
4、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5、自主、合作、探究组织者和引导者
6、全体学生激励
三、简答题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