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礼仪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过年走亲访友的言谈举止礼仪感悟

过年走亲访友的言谈举止礼仪感悟

过年走亲访友的言谈举止礼仪感悟尊重长辈,言语得体春节拜访长辈,举止言谈尤为重要。

在长辈面前,应保持谦虚和礼貌,使用敬语,避免直呼其名。

交谈时应注意音量和语气,以恭敬的态度聆听长辈的教诲,适时附和或提出自己的见解。

亲朋好友,热情大方走访亲朋好友时,应表现出热情和亲切。

主动打招呼,互致问候,寒暄几句。

交谈中,应多聊聊彼此的近况,相互关心,营造出融洽的氛围。

对于亲友的帮助或赠礼,应表示感谢,并适当回馈。

注重仪表,端庄得体拜访亲友,仪表端庄是基本礼仪。

穿着整洁得体,避免过于休闲或暴露。

女士应注意妆容淡雅,男士应注意胡须修剪整齐。

进入室内后,脱鞋换上拖鞋。

尊重主人,入乡随俗拜访他人,应尊重主人的生活习惯和风俗。

进门后,先向主人问候,并征得同意后再入座。

坐下时,注意保持端正的坐姿,避免翘二郎腿或抖脚。

在主人家中,应尊重他们的物品和摆设,避免随意翻动或触碰。

注意分寸,避免喧宾夺主走亲访友,应注意把握分寸,切勿喧宾夺主。

交谈时,倾听为主,避免打断他人或滔滔不绝。

对于敏感或有争议的话题,应避免谈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争执。

适时告辞,留下好印象拜访亲友,应把握好拜访时间。

不宜停留过久,以免打扰主人。

告辞时,应向主人表达感谢,并礼貌道别。

离开时,收拾好自己的物品,避免留下杂物。

赠礼有度,投其所好走亲访友,赠送礼物是传统习俗。

礼物应根据亲友的喜好和需求选择,避免过于贵重或敷衍了事。

包装应精致美观,体现送礼者的用心。

对于主人的回礼,应欣然接受,表示感谢。

遵守习俗,入乡问俗拜访不同地区的亲友,应事先了解当地的拜年习俗。

例如,一些地区有贴春联、放鞭炮的传统,而另一些地区可能没有。

遵守当地的习俗,既是对主人的尊重,也是体验不同文化魅力的方式。

言谈有礼,举止端庄拜访亲友,言谈举止应庄重得体。

避免使用粗俗或失礼的语言,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手投足。

对于长辈或尊贵人士,应表现出礼貌和尊重。

对于不同年龄段或文化背景的亲友,应适当调整交谈方式,体现自己的包容性和善意。

春节的礼仪与尊敬传统的家庭价值观

春节的礼仪与尊敬传统的家庭价值观

春节的礼仪与尊敬传统的家庭价值观春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家庭聚会的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总是充满了喜庆和祥和的氛围,亲人团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度美好时光。

在这个重要的时刻,礼仪和尊敬传统的家庭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敬长辈是一种重要的家庭价值观。

在春节这样的重要节日里,尊敬长辈更是必不可少的。

尊敬长辈不仅体现了对家庭关系的尊重,更是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长辈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智慧和经验是家庭中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尊敬他们,倾听他们的意见,学习他们的为人处世之道。

除了尊敬长辈外,春节的礼仪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中国,赠送礼物是一种流行的风俗,尤其是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时刻。

通过赠送礼物,表达对亲朋好友的关怀和祝福,也是一种传统的表达情感的方式。

但在选择礼物时,我们应该注重礼节和礼仪,不能随意挑选礼物,更不能因为礼物的价格而评判其价值。

礼物的真正意义在于表达心意,而不在于物质的价值。

此外,在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里,家庭聚会也是不可或缺的。

家庭是一个人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庭的和睦和团结是每个人都渴望的。

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时刻,家人团聚在一起,共度美好时光,是一种幸福的体验。

在家庭聚会中,我们应该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表达对家人的爱和关怀,共同分享生活中的喜悦和快乐。

综上所述,春节的礼仪和尊敬传统的家庭价值观是我们在这个特殊时刻应该重视的。

通过尊敬长辈、遵循礼仪、珍惜家庭聚会,我们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更能够增进家庭之间的感情,实现家庭的和睦和团结。

让我们在春节这个重要的节日里,重拾传统的家庭价值观,传递关爱和温暖,共同度过一个幸福美满的春节。

春节心得体会15篇

春节心得体会15篇

春节心得体会春节心得体会15篇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节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节心得体会1在我的记忆中,春节是最热闹的节日。

每当想到春节,我便想起去年春节我和爸爸放鞭炮的情景。

记得年前大人们都忙着买东西办年货,妈妈又是买菜又是买春联又是包饺子。

我们小孩却不像大人那样忙。

大年三十那天,妈妈让我和爸爸贴好了春联,爸爸忽然想起了忘记买鞭炮了。

我们爷俩就决定一起下楼买鞭炮,来到卖鞭炮的摊位上,鞭炮的花样可真不少啊!有冲天炮、旋转炮、刺花炮、摔炮、礼花炮、黑蜘蛛炮、还有大炸雷。

反正各种各样的鞭炮说也说不完。

爸爸给我买了比较安全的摔炮和刺花炮,又买了噼噼叭叭的鞭炮和冲天炮又叫二踢脚,还有五颜六色的礼花炮。

走在路上,我就忍不住往地上扔了几个摔炮,摔炮摔在地上“啪啪”得响了起来,我感到好玩极了。

到了中午,我就听到震耳的鞭炮声。

爸爸也拿出了我们买的鞭炮。

点上火只听到鞭炮辟天开地的响了起来,整个楼层都回荡着鞭炮声。

我躲在远处捂上耳朵,直到鞭炮声结束,我才敢走到近处看一看。

接着,爸爸又拿出一个二踢脚,把它拿在手中,点上火只听到“嗖”的一声,二踢脚像小火箭一样冲上天空,然后爆炸。

我高兴得拍着手,难道真正的火箭就是这个原理发射上天的吗?到了晚上,整个城市灯火通明,天空中闪耀着五彩的礼花。

我点燃了一个刺花炮,刺花炮“刺刺”的发出耀眼的火花。

我把手舞动起来,刺花炮跟着我的手臂舞动,划出一个个闪亮的光环。

接着,爸爸开始放最美丽的礼花炮。

点上火一个个五颜六色的彩球从礼花炮的炮管中冲上天空,色彩斑斓美丽极了。

这个除夕我过的真得很快乐,这是我最快乐的春节了。

春节心得体会2小时候在农村,十分向往过年。

向往过年,那是因为过年有一年中最丰盛的年饭之享。

在我的记忆里,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妈妈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她积攒一年到头的美味佳肴,我们只有过年才能尽情享用。

春节习俗心得体会(6篇)

春节习俗心得体会(6篇)

春节习俗心得体会(通用6篇)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

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节习俗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春节习俗心得体会1活动背景:第四单元学习了《北京的春节》,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

我们的家乡春节习俗也很有特色,如果我们不留心,那么这些这么有意思的过年习俗就会随着时间而慢慢改变。

这次我们选取了农历新年这个传统佳节作为研究对象,对家乡的新年习俗作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和归纳。

活动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访问,加深对家乡春节习俗的了解,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让学生懂得如何正确看待这些风俗习惯。

2、在探究过程中,增长见识,发挥个人特长,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并根据资料总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一、准备阶段:1、成立学习活动小组:按自愿原则组成3个小组,选好组长:第一组:春节的饮食习俗调查小组。

第二组:春节的衣着、言行习俗调查小组第三组:春节的庆祝活动调查小组2、各组制订详细的调查计划和方法,设计调查表格和访问记录表。

组员分工,商讨在调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二、实施阶段第一步,按专题小组开展调查、访问、图片收集、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分析调查结果并对活动所获得的资料认真做好记录。

由各组组长负责分工完成(访问方式有:实地访问、电话访问等形式,对象适度函盖老、中、青三个年龄阶段,组员根据访问的情况做好记录)第二步:集中交流,合作探究。

各小组讨论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和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等。

根据活动的体验和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吸取教训,调整方法。

第三步:整理信息,形成观点。

成果展示:1、各个小组的成员根据活动中获得的信息作进一步的筛选和整理,形成共识,以书面形式上交调查报告、手抄报,并总结自己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2、各个小组成员以不同的方式向同学分享展示自己的成果。

最后老师和同学共同评价这次的活动。

过年走亲访友的言谈举止礼仪感悟

过年走亲访友的言谈举止礼仪感悟

过年走亲访友的言谈举止礼仪感悟年节登门,亲友团聚,言语举止间流淌着浓浓的礼仪底蕴。

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

礼节周到,不仅体现个人修养,更能增进感情,营造和谐融洽的节日氛围。

寒暄问候,一言暖人心。

进门后,先向长辈问安,再与同辈亲友寒暄问候。

声调亲切,目光真诚,一句问候拉近彼此距离,营造温情脉脉的氛围。

赞美祝福,送去美好心意。

亲人团聚,少不了对彼此的赞美和祝福。

赞美长辈的健康长寿,夸赞同辈的成功事业,恭贺晚辈的学业有成。

言语中饱含真挚情感,吐露真切祝福,让每个人感受到节日的喜悦和亲情的力量。

尊重长辈,举止有度。

长辈是家族的根基,值得尊敬。

与长辈交谈时,保持端正的坐姿,倾听时专注认真,发言时谦虚谨慎。

吃饭时,主动为长辈盛饭,夹菜,体现孝敬之意。

谦虚礼让,展现美德。

与亲友相处,谦虚礼让是美德。

谦逊待人,不锋芒毕露,给别人留有余地,也是给自己留有余地。

礼让谦和,尊重他人,更能赢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

主动帮忙,增进情谊。

走亲访友,主动帮忙是增进情谊的良方。

洗菜做饭,打扫卫生,力所能及地帮忙分担一些家务,既体现了礼貌,又增进了感情。

热情助人,不仅让亲友倍感温暖,也让节日的氛围更加温馨。

尊重习俗,入乡随俗。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走亲访友时,要尊重当地习俗,入乡随俗。

礼仪的遵守不仅是尊重传统,也是对他人文化的认可。

入乡随俗,才能融入当地环境,与亲友和谐相处。

临别赠礼,礼轻情意重。

辞别时,一份小小的礼物并非为了表达物质上的价值,而是承载着对亲友的祝福和谢意。

礼物无需贵重,但要用心挑选,一份贴心实用的礼物更能传达真挚的情感。

言语得体,彰显修养。

言语举止间,处处体现着一个人的修养。

说话时,措辞谨慎,避免尖酸刻薄或揭他人短处,以免伤人感情。

注重倾听,理解他人观点,不打断别人讲话,体现尊重和礼貌。

举止端庄,仪态优雅。

仪态举止也是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坐有坐相,站有站姿,举止得体端庄,给人以稳重可靠的印象。

避免跷二郎腿、抠鼻孔、大声喧哗等不雅行为,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仪态优雅,体现个人素养。

过年习俗心得体会分享10篇

过年习俗心得体会分享10篇

过年习俗心得体会分享10篇过年,是指过“年节”,即现在所称的“春节”。

形式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过年习俗心得体会分享,希望大家喜欢!过年习俗心得体会分享1“春节”是中国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

在春节期间,全国是上下举国欢庆,处处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

佛山的春节一般在农历的二十几就开始了。

主要的活动包括逛花街,办年货等。

佛山人喜爱逛花街,久而久之,这便成了佛山人过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

因此,按历代习俗,都会举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这句是广东话。

佛山人会在农历二十八的时候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

把这一年不好的东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来临。

年前,佛山人还会开油锅、蒸年糕。

开油锅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来年的日子像只油锅,油油润润,富富足足。

佛山人还爱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这一天,孩子们都会到处燃放烟花。

不仅如此,大家还会忙于做年夜饭。

佛山人对年夜饭的菜色十分讲究,既要美味可口,还要好意头。

一般的年夜饭都会有鸡,俗话说“无鸡不成宴”,所以,鸡是少不了的。

其次,就是一些应景的菜,例如:鱼,代表年年有余;发菜,代表发财;蚝豉,代表好事……吃过晚饭,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点,人气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会睡到近中午才起床。

吃过午饭后,佛山人会到公园去看表演或到亲友家去拜年。

拜年时,不论带了多少礼物都不能是单数,因为俗话说“好事成双”。

进了门,首先要对象说不同的祝福语。

对老人要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对有工作的人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

拜年时,长辈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利是给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带给他们。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在佛山,有这么一个俗语“行通济,无蔽翳”。

这意味着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们都会拿着行运风车和与“生财”同音的生菜走通济桥,祈求身体健康、财运亨通。

春节风俗心得体会(通用20篇)

春节风俗心得体会(通用20篇)

春节风俗心得体会(通用20篇)春节风俗篇1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然后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完美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不仅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期望。

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

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齐包饺子过年。

春节风俗心得体会篇2在天津,二月初春节就进入人们的生活中。

在春节的前几天,也就是腊八。

在腊八那天人们赶着做腊八粥。

无论爷爷做得多好吃,我就是不吃。

春节习俗心得体会(精选17篇)

春节习俗心得体会(精选17篇)

春节习俗心得体会(精选17篇)春节习俗篇1春节,顾名思义,应该是庆祝春天到来的节日,是我国乃至华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传统节日。

从腊七腊八到正月十五,人们都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

那些天南地北的亲朋故旧,不顾山水阻隔,以敬拜父母的名义回家,以亲人团圆的名义回家,相聚在春节里。

春节的重头戏,要数团年宴了。

这一天大人们最为忙碌。

厨房里热气蒸腾,煎炸蒸煮飘香,锅碗瓢盆齐鸣;爷爷奶奶刀工精湛,爸爸妈妈厨艺了得。

像我这样懒散的人,也要参与收拾屋子,接待客人。

而我更期待团年宴的早一点开席,以便大快朵颐。

下午四点,亲人陆续到齐,一番寒喧之后,论资排辈入席。

满桌的菜肴,满杯的琼浆,满满的亲情,弥漫了整个空间。

亲人们先拜列祖列宗,又祝福爷爷奶奶、父母等长辈,然后是兄弟姐妹的互相祝福或调侃。

酒过三巡,气氛更加热烈,有敬酒的,也有赖酒的,酒杯碰得咣当作响。

一顿团年饭,起码要拉扯上一两个钟头才肯罢休。

亲人们无论喝多少酒,却总忘不了一件事,就是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客厅里人多挤不下,就看卧室的电视、书房的电脑,甚至用手机浏览。

当春晚主持人敲响新年的钟声,成千上万的烟花升天燃放,将城市映照得好似一座五光十色的迷幻城。

除夕过后,便是大年初一了。

放眼望去,大街上,车水马龙,小巷中,行人如织,出行拜年的人,络绎不绝。

大人小孩,无论在什么地方相遇,都是互道祝福,新年快乐之声,不绝于耳;礼花鞭炮共鸣,震耳欲聋。

春节习俗心得体会篇2春节是中国人最传统、最隆重、最盛大、最热闹的节日,自西汉到今天,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虽然所有的中国人都过春节,但不同的地方,春节的习俗却千差万别。

我从小到大一直在南京过的春节,今年春节爸爸说要带我和妈妈回老家过年,当听到老爸这样说,我高兴得一晚没睡着,因为我经常听爸爸说他小时候过年的事,感觉非常好玩。

爷爷听说他的孙子要回去过年,也高兴得天天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去,并早早准备了很多好吃的。

按家乡的习俗,腊月二十二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掸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节礼仪心得体会-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春节礼仪心得体会
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几千年来最受重视的一条道德规范,孩子礼仪教育,包括兴趣、动机、情绪、意志、性格、品德、行为习惯等等,它不仅仅是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能体现孩子素质的重要表现,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养成好的习惯,做一个懂礼貌、守规矩的好孩子。

春节期间,没有学校的管束,孩子们最为潇洒,可能会把学校里的学的礼仪全都忘在脑后了,家长要做好督促,利用这个大环境,让孩子有自制能力,养成好的习惯。

要在环境中渗透礼仪教育。

家长事事要带头,新年见面先问好,见了长辈要要恭敬,吃饭要先让长辈,长辈做事要帮忙,自己事情自己做,饭后帮忙好收拾;不和玩伴吵与闹,好的东西要分享,懂得谦和礼让小朋友,得到帮助要感谢,说话文明不吐脏。

要从每一件小事上身教,才能养成好的习惯,做一个讲文明,有礼貌好孩子。

用情感和环境渗透引导和礼仪熏陶,引导孩子主动学习、促进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