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最可爱的人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第7课 谁是最可爱的人 第2课时 课件

第7课 谁是最可爱的人 第2课时 课件
课后作业
1.课外搜集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从中选取给你印象最深的事例,与同学交流。2.找出以前写的作文,看看选择的事例是否能鲜明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典型事例的数量是否合适,然后进行修改。
善于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主题,是这篇通讯的一个突出特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英勇杀敌,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如何从中选出最能表现“最可爱的人”思想本质的典型事例,考验了作者提炼主题和选择材料的功力。作者从大量英雄事迹中选出二十多个例子,又从二十多个例子中选出三个故事(松骨峰战斗、马玉祥烈火中救朝鲜儿童、防空洞谈话)从三个方面充分的表现了主题,这三个有代表性的典型故事相得益彰,相辅相成,能强烈表现具有时代精神的主题。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点明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呼应题目。
2.第2、3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
拓展延伸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一)黄继光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营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成功。关键时刻,时任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 黄继光等人在距敌火力点不到50米的地方被敌人发现,两名战士一死一重伤,黄继光左臂也受了伤。接近敌军火力点时,他甩出手雷,炸掉敌军半边火力点。然而残存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部队的冲锋受到阻击。黄继光弹药用尽,他奋力站起来用胸膛堵住了冒着火舌的枪口,壮烈牺牲。
谁是最可爱的人
内容回顾
松骨峰战斗(书堂站战斗):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马玉祥火中救朝鲜小孩:国际主义精神 防空洞中的谈话:爱国主义精神

《谁是最可爱的人》第二课时说课稿

《谁是最可爱的人》第二课时说课稿

《谁是最可爱的人》第二课时说课稿一、关于教材:《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魏巍写的一篇通讯。

文章用三个典型事例,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崇高的爱国主义、伟大的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热情歌颂了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课文编排在第三册第二单元(苏教版)。

本单元作为记叙文体,是第三册的重点单元,要求学生学习在记叙中议论、抒情的写法,并能使用,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也是教学难点;同时作者选用三个典型事例,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志愿军战士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另外,本文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联系今年七、八月份的抗洪救灾中的动人情景,对于学生理解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树立准确的幸福观,增强爱国意识有着很大的协助,这个方面教者也不可忽视。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文教学的特点,本课教学分三教时,其中三个典型事例的分析作为第二课时的重点,因为现今学生生活环境的因素影响,学生对志愿军战士的精神难以理解,这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为此,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分析理解三个典型事例的作用。

(2)感知体会相关词语和句子的表达作用。

(3)进一步理解并学习志愿军战士的崇高精神,树立准确的幸福观。

二、关于教法、学法:根据本课时的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在实施教学时,我准备借助投影仪实行比较阅读,分析它们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志愿军战士的精神品质,从而使学生体会事例的典型性。

另外通过播放抗洪救灾的录像镜头,从行为、心灵、精神等方面,与文中相关情节实行类比,增强学生的感性理解,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在引导学生学习时,着重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重点语句,体会它们的表达作用。

如表现战士们作战勇猛的“摔”、“扑”、“抱”;揭示战士美好的心灵的“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等。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升。

本课教具准备:投影仪、屏幕、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

三、关于教学过程:这堂课从复习旧课开始,由学生背诵概括志愿军战士崇高精神境界的句子(即四个“他们”)引入。

7 谁是最可爱的人 - 第二课时

7 谁是最可爱的人 - 第二课时

1.作者为了展示战士的可爱之处写了哪些事迹?这些事件 表现了战士们怎样的精神品质?(每空1分,共6分)
第一个事例 第二个事例 第三个事例
英雄事迹
志愿军战士的优秀品质
1.作者为了展示战士的可爱之处写了哪些事迹?这些事件 表现了战士们怎样的精神品质?(每空1分,共6分)
第一个事例 第二个事例 第三个事例
2.赏析下面句子。(每小题3分,共9分) (1)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 岗流红了。(从修辞角度赏析)
运用比喻修辞,把敌人的尸体堆满山前比作“谷个子”,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敌人死伤惨重,表现出志愿军作战英勇。
(2)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 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 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从修辞角度或词 语角度赏析) 修辞:运用排比修辞,具体介绍烈士们遗体保留的姿势, 画面感极强,可以让人想到他们对敌人的仇恨。 词语:运用“掐、摁”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具体地描写了 战士们遗体保留的姿势,既表现出战士们的英勇顽强,又 表现出他们对敌人的仇恨。
4.文中三个故事的顺序可否调整一下?请说说你的意见。 (4分)
不可调整。打击侵略者援朝卫国是志愿军首要的最重大的 任务,也是志愿军最可爱的原因之一,故事一应当先写。 故事二是对朝鲜人民的爱,这是对故事一的补充,对敌人 狠,是因为对朝鲜人民的爱,因此救小孩儿故事应该放在 第二。防空洞谈话的故事,揭示了对敌人狠,对朝鲜人民 的爱的根本原因,即来源于深厚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 神,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个故事应该放在最后。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7课
a
1.阅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品读重点语段,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国 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谁是最可爱的人》第二课时课件

《谁是最可爱的人》第二课时课件
《谁是最可爱的人》第二课时着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写作特点,并学习志愿军战士的崇高精神。通过合作探究,学生了解到文章首段以抒情方式唤起读者共鸣,点明主题;随后通过设问修辞强调战士是最可爱的人。课文从品质、意志、气质、胸怀四个方面概括了志愿军战士的精神面貌,运用排比修辞展现其高贵品质。在三个英雄事迹中,学生圈点勾画出感人语句,如描述战士在激烈战斗中英勇顽强、对敌人充满仇恨的场景,以及烈士遗体掩埋时手指掰断的细节,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都生动展现了战士们的英勇和牺牲精神。通过学习,学生不仅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准和写作手法的巧妙,更深刻感受到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第二单元 7谁是最可爱的人 第2课时(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7谁是最可爱的人 第2课时(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 火中救小孩:介绍马玉祥,直接描述,展现战士的淳朴可爱;回答提 问,直接引述,表明战士心头爱恨交织;火场情景,直接描写,展现 危险环境;救人情景和马玉祥当时的心情,全是直接引述,既展示他 奋不顾身的行为,又体现其纯洁高尚的心灵。
➢ 防空洞谈话:战士的三次回答,每次都是在直接引述原话中插入对其 神态、动作的描写,使战士淳朴谦逊的气质、美丽宽广的胸怀交相辉 映,感人至深。
疑难探究
思考: 这三个事例是如何交替运用直接描述和间接叙述(引用被采访人的描述) 这两种方法的。
➢ 松骨峰战斗:战斗过程,直接描述,显示志愿军战士壮烈勇猛;战后 阵地场景,概括引述,表现战士对敌人的刻骨仇恨;烈士姓名,直接 引述,表达对烈士崇敬悼念之情;营长感受,直接引述,展现战士的 伟大可爱。
疑难探究
➢ 作为一篇通讯,运用第一人称,这就使文章既有新闻体裁所要求的客 观内容,又有作者以“我”的口吻展开议论、陈述观点、做出评价、 抒发情感的内容。其中,“我”的观点、评价和情感是引领性的,首 尾呼应,贯穿全文,让文章的中心思想能够鲜明地呈现;客观讲述和 转述的事实则构成“我”的思想感情的基础。让文章既浑然一体,又 层次分明,从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随堂测试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 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 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 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 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 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 因。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 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谁是最可爱的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谁是最可爱的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知并体会有关词语和句子的表达作用。

2、理解并学习选取典型材料表达中心的写法。

3、认识并学习志愿军战士的崇高精神,培养正确的幸福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①词语和句子的表达作用②选取典型材料表达中心难点:对志愿军战士的崇高精神的认识。

教法学法:比较阅读法1、三个材料间的比较阅读。

2、播放“抗非”中白衣天使不顾个人安危,救治病人的画面,与文中情节比较,帮助学生感知最可爱的人的精神。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一、教学过程:复习、导入:背诵概括志愿军战士崇高精神境界的句子。

二、新授:(一)比较阅读三个典型事例1、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事例朗读,要求(投影①)①用一句话概括事例内容。

②画出你认为用得最妙的词语并说明原因。

③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话并说明理由。

④读了这个事例,你有什么感受?2、学生发言,师生概括(投影②)松骨峰战斗意志坚韧和刚强烈火中救小孩品质纯洁和高尚气质淳朴和谦逊防空洞中谈话胸怀美丽和宽广3、比较三个事例的侧重点,学生小组讨论、发言4、体会选材的典型性5、巩固训练(投影③)下列事例都能表现妈妈对你的关心和爱护,请选出比较典型的,将序号填入括号(多项选择)。

()A、天凉了,妈妈买了一件高档的羊毛衫给你。

B、天凉了,妈妈亲手织了一件毛线衣给你。

C、下雨了,妈妈冒雨给你送来了雨具。

D、下雨了,妈妈托人带雨具给你。

(二)比较认识志愿军的崇高精神1、播放“抗非”中白衣天使救治病人的画面,进一步认识最可爱的人。

2、你还知道现实生活中哪些人是最可爱的人?为什么?如抗洪救灾中的解放军战士为民排忧解难的民警父母、人民公仆等2、概括最可爱的人的共同点是什么?3、我们怎样才能成为未来最可爱的人?三、总结:学生说出这堂课的收获四、作业找出议论抒情句(第三课时重点)。

《谁是最可爱的人(第二课时)》课件

《谁是最可爱的人(第二课时)》课件

13.小说以《消失的铁三连》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答出至少两点。(4分) ①“铁三连”是文章线索,贯串全文;②点明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
对铁三连战士们的敬意;③以“消失”一词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 兴趣。
7 8 9 10 11 12 13
写作达标
14.
2023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3周年,朝晖中学
123456
2.
下列各项语法知识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是陈述语气。
B.“游击队员正穿过高大的树林和茂密的青纱帐”,这句话的主干
是“游击队员穿过树林和青纱帐”。
C.“我确实亲眼看到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一句中的“还”
是介词。
D.“高雅情趣”“春红已谢”“活泼热闹”“追逐梦想”,这四个
个社会能否风清气正、和谐友爱。(在“崇德向善”前加上“能否”) C.随着博物馆越建越多,展览内容越来越丰富,最大限度发挥博物馆的作用
就成了目前的当务之急。(把“目前的”删掉) D.在“新时代城市家居”研讨会上,一位年轻的设计师提出了智慧城市家居
的明确设计理念。(把“明确”调到“提出”前) 1 2 3 4 5 6
6.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学校举办
“致敬英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活动设计】此次活动拟由三个部分组成,请仿照示例,再设计一个活
动内容。
示例:邀请志愿军老战士讲战斗故事。
示例一:举行“向英雄致敬”主题班会
示例二:举行抗美援朝图片展
示例三:观看抗美援朝电影
123456
(2)【盛情邀请】为了让同学们受到更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拟邀请志 愿军老战士赵爷爷于10月25日来校作英雄事迹报告,请你以学校团委的名 义发出电话邀请。

7谁是最可爱的人 第2课时

7谁是最可爱的人 第2课时
运用动作描写,“踹”“扑”二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马玉 祥置危险于不顾、急切救人的心情。“摸”“拉”“抓”“抱” “跳”等字准确生动地写出他在浓烟烈火中救人的动作,突出 了他舍身救人的崇高品质和对朝鲜人民的热爱之情。
课文细读品味
4.第三个事例里,连续写了一位战士的三次“笑”,试对每次 笑的内涵加以分析。 第一次“笑”是在“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之后, 他的回答就是这“笑”的注解。这“笑”,是他感到“光 荣”的集中体现,是志愿军战士为了祖国人民而甘心吃苦、 以苦为荣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开出的灿烂之花。 第二次“笑”是在“我”问他“你想不想祖国啊”之 后,这“笑”的内涵同样蕴含在回答之中。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1.选材典型、剪裁适当。 文章在写三个事例时,灵活变换笔法,做了适当的剪裁:
第一个事例呈现的是集体,以写战斗过程和战场面貌为主; 第二个事例写的是个体,主要是通过行动、语言并结合环境 描写来表现的;第三个事例写的也是个体,较多运用语言和 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这三个事例互相印证,有 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课文全篇探究
作者的激情感染读者,使作者“最急于告诉”我们的也是 我们“最急于”知道的,从而达到了新闻导语要“唤起读 者注意,引导读者阅读下去”的目的。作者以设问式的议 论指出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之后,似乎会使某些轻视 战士的人感到意外,所以作者继续议论,指出他们之所以 感到意外是因为“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从而使那些 感到意外的人重新产生读完作品的兴趣。
容上遥相呼应;首尾都呼唤“朋友”,表现出一种情感、思想 交流的意向,在感情上遥相呼应;开头点出朝鲜战场,结尾描 绘祖国和平生活,进而点明幸福缘由,形成一种因果的呼应。
课文全篇探究
1.[发散思维] 为了简洁,我们用“我觉得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是最 可爱的人”作导语 ,代替开头三段文字好不好?试着说明理由。 不好。通讯的导语尽管种类样式很多,但一篇通讯用何 种导语,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定。本文之所以用抒情性、议 论性的文字作导语,也正是从表达的需要考虑的。作者在导 语中开门见山地抒写自己在朝鲜的感受,正是想用自己潮水 般的激情使读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是最可爱的人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二课时
重点:掌握本文围绕中心精心选材、巧妙组材的特点。

难点:学习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语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人物通讯,初步了解了文章的内容及层次结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整体感知
教师组织学生简要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学生活动:找三名同学分别复述课文中的三个事例,并分别给这三个事例拟小标题。

一方面为了让学生熟悉课文,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复述内容,学生进一步体会三个事例的选材角度的不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分析第一部分
学生活动:
齐声读第一部分,思考:
⑴第一自然段的表达方式以什么为主?
⑵第二自然段设问的目的是什么?
⑶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志愿军的特点?
明确:
⑴第一自然段的表达方式以抒情为主。

作者以无比激动的心情,抒发了在朝鲜战场上的感受。

⑵第二自然段设问的目的在于表明作者的观点引起读者注意: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⑶作者从四个方面概括了志愿军战士的精神面貌,即品质--纯洁和高尚,意志--坚韧和刚强,气质--淳朴和谦逊,胸怀--美丽和宽广。

(四)分析三个事例。

⒈师范读第一个事例。

(播放抗美援朝歌曲,如《英雄儿女》《志愿军战歌》等,营造一种悲壮的气氛。


⒉学生活动:听读、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⑴用简明的语句概括第一个事例。

⑵第一个事例集中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明确:
⑴第一个事例:松骨峰战斗。

(板书)
⑵这个事例集中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板书)
⒊请一朗读好的学生朗读第二个事例。

⒋学生活动:听读、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⑴用简明的语句概括第二个事例。

⑵第二个事例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明确:
⑴第二个事例:火海救儿童。

(板书)
⑵这个事例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国际主义精神。

(板书)
⒌请一朗读好的学生朗读第三个事例。

(播放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烘托气氛。


⒍学生活动:听读、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⑴用简明的语句概括第三个事例。

⑵第三个事例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⑶第三个事例没有交代时间、地点,也没有介绍人物姓名,是不是不符合新闻真实确切的要求呢?
明确:
⑴第三个事例:雪中话苦乐。

(板书)
⑵这个事例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板书)
⑶符合,因为事例是真实的,三问三答是确切的。

没有上述交代介绍,表明无名战士正是广大志愿军战士的代表,他说的话是大家共同的心声。

⒎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作者在朝鲜前线采访中,收集了一百多个生动的事例。

但经过反复的筛选,为什么最后只用了这三个事例?
明确:因为作者选取的这三个事例从不同侧面集中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最本质的思想情感。

即对侵略者的恨,埘朝鲜人民的爱,以及他们的苦乐观,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

三个典型事例中,有集体的,有个人的,有战斗场面,有战地日常生活,都是具有代表性、最能说明志愿军英雄本质的事例。

三个事例集中体现了全体志愿军战士的英雄形象,揭示了本文要表现的主题,所以作者只选取了三个典型事例来写,这正是本文我们要学习的写作特点之一。

⒏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三个事例的顺序可否调整一下?请谈谈你的意见。

明确:不可调整。

因为志愿军出国作战,首要的使命是打击侵略者,"松骨峰战斗"理应放在首位。

狠狠打击敌人是因为同情热爱朝鲜人民,"火海救朝鲜儿童"是这层意义更直接的体现,因此,放在第二位。

两个事例,一爱一恨,深层的思想基础是什么,在"战士三答问"的事例中揭示出来,最后这个事例是更深层的展开。

三个事例不孤立,从内在联系看,必须按现在的次序排列。

⒐学生活动:指导学生精读三个典型事例的段落,讨论,
作者在记叙三个事例的同时,还穿插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明确:作者在记叙三个事例的同时,还穿插运用了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

10.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声朗读第8段、12段、14段,在朗读中体会抒情议论的作用。

教师小结:
三个事例选得很好,三个事例写得也很好,但只这些还不够,文章还综合运用了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三个事例是基础,议论抒情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阐发升华,使读者更深刻的了解事例意义。

⒒学生活动:请朗诵好的同学领读,再集体齐读第三部分。

着重思考:
⑴末段与开头的关系,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明确:末段点明了中心,概括地回答了开头所提出的问题。

全段先用一组排比句,描绘了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图景,然后提出设问,激起读者思索,并作出肯定回答:正是战士们在朝鲜奋不顾身地流血牺牲,才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

最后一句意在使读者从具体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我们的战士确实是最可爱的人。

教师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本文围绕中心精心选材、巧妙组材;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特点。

其中第一点是本文的学习重点,第二点是本文的学习难点,希望同学们用心去体会,在以后的写作中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三)总结、扩展
⒈学生归纳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⒉完成扩展资料中的延伸阅读。

(四)布置作业
全文三部分,各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以抒写感受为主,第二部分以记叙典型事例为主,第三部分以抒情、议论作结。

这样安排,以感受揭示主题,以事例表现主题,以抒情议论升华主题,因而集中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探究活动
资料搜集与讨论
收集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典型事迹的资料,准备举办演讲会,用"最可爱的人"的英雄行为和崇高精神来教育、鼓舞当代青少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