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学复习题
燃烧学

燃烧学一、填空题(每空2分)1、根据炭化程度的高低,煤分为四大类无烟煤、烟煤、褐煤、泥煤2、煤气燃烧过程依次可分为混合、着火、燃烧三个阶段。
3、储油罐中油的温度应控制在闪点以下,燃烧室的温度则不应低于油的着火点。
4、根据气化剂的不同,发生炉煤气可分为空气发生炉煤气、混合发生炉煤气、水煤气三种。
5、火焰的焰性可分氧化焰、还原焰和中性焰,其中中性焰的理论燃烧温度最高。
6、工业炉燃烧技术中,常用到的射流类型有:自由射流、同心射流、交叉射流、旋转射流等。
7、已知煤的C燃=80%,A干=10%,W用=10%,则C干=72%、C用=64.8%。
8、层流扩散火焰结构可分四个区域:纯煤气区、煤气+燃烧产物区、空气+燃烧产物区、纯空气区。
9、根据雾化机理,雾化方式可分为机械雾化和介质雾化。
10、根据煤在燃烧过程中的运动方式,其燃烧方法分为层状燃烧法、粉煤燃烧法、旋风燃烧法、沸腾燃烧法四种。
1、实现燃烧过程,不仅需要温度和浓度条件,而且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2、重油的牌号是根据恩氏粘度标定的,轻柴油的牌号是根据凝固点标定的。
3、根据煤气与空气在燃烧前的混合情况,其燃烧方法分为有焰燃烧、无焰燃烧、短焰燃烧三种。
4、标准煤的发热量规定为7000 KCal/kg或29300 KJ/kg。
5、液体燃料雾化燃烧过程可分为雾化、蒸发、混合、着火燃烧四个阶段。
6、煤的工业分析内容是测定挥发分、固定炭、灰分、水分的百分含量。
7、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态,把燃烧过程分为同相燃烧和异相燃烧。
8、可燃混合气流速度大于火焰传播速度时,烧嘴易脱火;可燃混合气流速度小于火焰传播速度时,烧嘴易回火。
9、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景德镇市管道煤气种类为焦炉煤气。
10、烟气分析实验中,采用KOH溶液吸收烟气中的CO2,采用焦性没食子酸钾溶液吸收烟气中的O2 。
二、问答题:(每题10分)1、异相反应过程包括哪些阶段?解:1:1)气相反应介质向反应表面的传递;2)气体被反应表面吸附;3)表面化学反应;4)反应物质的脱附;5)气相反应产物从反应表面的排离。
燃烧学试题及答案

燃烧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燃烧过程中,可燃气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______。
A. 光B. 热C. 光和热D. 光、热和声答案:C2. 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是______。
A. 燃料、氧气、点火源B. 燃料、氧气、温度C. 燃料、温度、点火源D. 氧气、温度、点火源答案:A3.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燃烧产物?A. 二氧化碳B. 水蒸气C. 一氧化碳D. 氧气答案:D4. 燃烧过程中,火焰的颜色通常与______有关。
A. 燃料的种类B. 氧气的浓度C. 燃烧的温度D. 环境的湿度答案:A5. 燃烧的类型可以分为______。
A. 缓慢氧化和快速氧化B. 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C. 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6. 燃烧过程中,火焰的传播速度与______有关。
A. 燃料的种类B. 氧气的浓度C. 环境的温度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7. 在燃烧学中,闪点是指______。
A. 可燃液体开始沸腾的温度B. 可燃液体开始自燃的温度C. 可燃液体开始燃烧的温度D. 可燃液体开始蒸发的温度答案:B8. 燃烧的热效应通常用于______。
A. 发电B. 加热C. 制冷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B9. 燃烧过程中,火焰的稳定性与______有关。
A. 燃料的流动性B. 氧气的供应量C. 环境的气流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10. 燃烧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______。
A. 燃料的纯度B. 氧气的供应量C. 环境的控制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燃烧过程中,燃料与氧气发生______反应,产生能量。
答案:氧化2. 燃烧过程中,火焰的传播速度与______的浓度有关。
答案:氧气3. 燃烧过程中,火焰的稳定性与______的供应量有关。
答案:氧气4. 燃烧过程中,火焰的颜色通常与燃料的______有关。
答案:种类5. 燃烧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环境的______。
燃烧学

《燃烧学》复习题1、我国目前能源与环境的现状怎样?电力市场的现状如何?如何看待燃烧科学的发展前景?我国目前的能源环境现状:一、能源丰富而人均消费量少我国能源虽然丰富,但分布很不均匀,煤炭资源60%以上在华北,水力资源70%以上在西南,而工业和人口集中的南方八省一市能源缺乏。
虽然在生产方面,自解放后,能源开发的增长速度也是比较快,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且人口增长快,造成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水平低下,仅为每人每年0.9吨标准煤,而1吨标准煤的能量大概可以把400吨水从常温加热至沸腾。
二、能源构成以煤为主,燃煤严重污染环境从目前状况看,煤炭仍然在我国一次能源构成中占70%以上,成为我国主要的能源,煤炭在我国城市的能源构成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
以煤为主的能源构成以及62%的燃煤在陈旧的设备和炉灶中沿用落后的技术被直接燃烧使用,成为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根源。
据历年的资料估算,燃煤排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如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硫化碳等,对我国城市的大气污染的危害已十分突出:污染严重、尤其是降尘量大;污染冬天比夏天严重;我国南方烧的高硫煤产生了另一种污染——酸雨;能源的利用率低增加了煤的消耗量。
三、农村能源供应短缺我国农村的能源消耗,主要包括两方面,即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耗能。
我国农村人口多,能源需求量大,但农村所用电量仅占总发电量的14%左右。
而作为农村主要燃料的农作物桔杆,除去饲料和工业原料的消耗,剩下供农民作燃料的就不多了。
即使加上供应农民生活用的煤炭,以及砍伐薪柴,拣拾干畜粪等,也还不能满足对能源的需求。
电力市场现状:2008年10月份,中国电力工业出现4.65%的负增长,为十年来首次出现单月负增长。
11月,部分省市用电增幅同比下降超过30%。
在煤价大幅上涨和需求下滑的影响下,目前火电企业亏损面超过90%,预计全年火电全行业亏损将超过700亿元。
走势分析2009年,走过今年“寒冬”的电力行业将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大于机遇。
燃烧学复习题

燃烧学复习题燃烧学复习题第二章1.简述比热容和物质原子个数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形成这一关系的原因。
P14一般而言,物质原子个数越多,比热容越大。
分子内能由三个部分组成:平动、振动和转动。
单原子分子只有平动动能,双原子分子中,能量储存于振动的化学键和基于两个正交轴的转动动能中,也有平动动能,双原子分子的比热容大于单原子分子的比热容,三原子分子比热容更大,一般而言,分子结构越复杂,摩尔热容越大。
比热容Cv和Cp通常都是温度的函数。
分子结构越复杂,其摩尔热容越大。
机理分子内能由三部分组成,平动,振动,转动。
根据量子理论,振动和转动的能量储存模式随温度的增加而变得活跃。
2.什么是生成焓?绝对焓、生成焓和显焓之间的关系。
P23标准状态下元素的化学键断裂并形成新的键而产生所需要的化合物时的净焓变化值.。
绝对焓定义为生成焓和显焓之和。
3.什么情况下物质的生成焓为0?P23在标准参考状态(T=298K,P=1atm)下所有稳定的元素在其最自然的状态时的生成焓设定为零。
4.什么是反应焓?和热值之间的关系?P27完全反应条件下,在某一特定状态下产物的焓与反应物的焓的差叫作反应焓。
热值与反应焓数值相等,但符号相反。
5.低位热值和高位热值有何区别?燃料和燃烧产物在什么状态下的放热量最大?P27高位热值(HHV)是假设所有产物都凝结成液体水时的燃烧热。
这一情形下释放出最大的热量。
低位热值(LHV)是指没有水凝结成液体的情况下的燃烧热。
6.当量比的定义?不同的当量比对于什么燃烧工况?P207. *化学当量空燃比和实际空燃比有何区别?理论上每千克燃料完全燃烧时需要空气的质量,这种空气和燃料的比例称为化学当量比。
为了完全燃料,实际送入的空气量要大于理论空气量,8. *绝热燃烧温度的定义?有哪些因素导致实际燃烧温度总是低于绝热燃烧温度?绝热燃烧温度,亦称“绝热火焰温度”,是燃料在绝热条件下实现完全燃烧时,燃烧产物所能达到的温度。
包括定压绝热燃烧温度和定容绝对燃烧温度。
燃烧学试题及答案

燃烧学试题及答案燃烧学是研究燃烧现象、燃烧过程及其控制的科学。
以下是一份燃烧学试题及答案的示例,供参考: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燃烧的定义是什么?A.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放热反应B.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吸热反应C. 物质与空气发生的放热反应D. 物质与空气发生的吸热反应答案:A2. 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什么?A. 燃料、氧气、点火源B. 燃料、氧气、催化剂C. 燃料、空气、点火源D. 燃料、空气、催化剂答案:A3. 以下哪个不是燃烧产物?A. 二氧化碳B. 水蒸气C. 一氧化碳D. 氧气答案:D4. 什么是完全燃烧?A. 燃料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B. 燃料完全转化为一氧化碳和水蒸气C. 燃料完全转化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 燃料完全转化为水蒸气答案:A5. 什么是不完全燃烧?A. 燃料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B. 燃料部分转化为一氧化碳和水蒸气C. 燃料部分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D. 燃料完全转化为一氧化碳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燃烧过程可以分为_和_两个阶段。
答案:预混燃烧阶段;扩散燃烧阶段。
2. 燃烧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_的质量或体积的减少量。
答案:燃料。
3. 热值是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通常分为_和_。
答案:高位热值;低位热值。
4. 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常用_表示。
答案:平衡常数。
5. 燃烧过程中,火焰可以分为_、_和_三个区域。
答案:反应区;氧化区;未反应区。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类型。
答案: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主要包括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和热分解反应。
氧化反应是燃料与氧气结合生成氧化物的过程;还原反应是燃料中的氧化态降低的过程;热分解反应是在高温下燃料分解成更简单物质的过程。
2. 解释什么是燃烧的临界点火温度,并说明其意义。
答案:临界点火温度是指燃料开始自持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2024年6月份 1204消防燃烧学综合复习题

消防燃烧学-综合复习题单选题:1、下列( )火灾可以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A、含碳固体可燃物B、易燃液体C、可燃气体D、可燃金属答案: A2、在设有车间或仓库的建筑内( )宿舍。
A、不得设置员工B、严禁设置C、不得设置员工集体D、经当地公安消防机构批准后,可以设置答案: B3、发生火灾被火围困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采用毛巾、口罩蒙鼻,匍匐撤离。
B、进入电梯,乘电梯到底层。
C、利用身边的绳索或床单、窗帘、衣服等自制简易救生绳。
D、关紧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用湿毛巾或湿布塞堵门缝或用水浸湿棉被蒙上门窗。
答案: B4、下列对新《消防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在没有发生火灾的时候,消防设施可以作为它用。
B、因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可以先动火再补办审批手续。
C、任何单位、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
D、因发展经济的需要,建设单位可以边设计、边施工、边办理相关的消防手续。
答案: C5、根据刑法规定,失火罪处以( )年有期徒刑。
A、 1-3年B、 3-5年C、 3-7年D、 5-7年答案: C6、火场中防止烟气危害最简单的方法是( )。
A、跳楼或窗口逃生B、用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C、快速直立逃跑D、以上都不对答案: B7、燃烧生成气体一般指(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A、氧气B、一氧化碳C、氮气D、氨气答案: B8、以下不是灭火的基本原理包括( )。
A、冷却B、窒息C、隔离D、稀释答案: D9、对于商业综合体建筑,在进行性能化评估时火灾场景的设计应不需考虑的内容是( ):A、火源位置;B、火灾的增长模型;C、楼梯的宽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D、防排烟系统是否有效;答案: C10、某商场地上四层,地下两层,建筑高度20m,总建筑面积36000㎡。
每层建筑面积6000㎡,地下二层商场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为11m。
该商场地下部分应满足( )要求。
A、设置防烟楼梯间B、设置带乙级防火门的封闭楼梯间C、货运电梯按照消防电梯设置D、设置开敞楼梯间答案: A1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是我国消防产品实行的市场准入制度是 ( )A、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B、型式认可制度C、登记备案制度D、抽样检测制度答案: A1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我国消防工作贯彻( )的方针。
燃烧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燃烧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燃烧过程中,可燃气体与氧气混合后,发生燃烧的条件是()。
A. 混合气体的温度达到着火点B. 混合气体的温度达到闪点C. 混合气体的温度达到自燃点D. 混合气体的温度达到爆炸极限答案:A2. 燃烧过程中,燃烧产物中CO2和H2O的生成量取决于()。
A. 可燃物的种类B. 氧气的供应量C. 可燃物的浓度D. 燃烧的温度答案:A3. 在燃烧过程中,火焰的颜色与火焰的温度有关,通常火焰温度越高,火焰颜色越()。
A. 暗B. 亮C. 红D. 蓝答案:B4. 燃烧过程中,燃烧速率与可燃物的浓度、氧气的供应量、温度等因素有关,其中燃烧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
A. 线性关系B. 对数关系C. 指数关系D. 无关答案:C5. 燃烧过程中,燃烧产物中的CO和NOx的生成量与燃烧温度的关系是()。
A. 温度越高,生成量越少B. 温度越高,生成量越多C. 温度越低,生成量越少D. 温度越低,生成量越多答案:B6. 在燃烧过程中,可燃物的燃烧可以分为()。
A. 蒸发燃烧B. 分解燃烧C. 扩散燃烧D. 所有以上答案:D7. 燃烧过程中,燃烧产物中的烟尘主要来源于()。
A. 可燃物的不完全燃烧B. 氧气的供应不足C. 可燃物的完全燃烧D. 燃烧温度过高答案:A8. 燃烧过程中,燃烧产物中的SOx的生成量与燃烧过程中的()有关。
A. 可燃物的种类B. 氧气的供应量C. 可燃物的浓度D. 燃烧的温度答案:A9. 燃烧过程中,燃烧产物中的HCl的生成量与燃烧过程中的()有关。
A. 可燃物的种类B. 氧气的供应量C. 可燃物的浓度D. 燃烧的温度答案:A10. 燃烧过程中,燃烧产物中的重金属化合物的生成量与燃烧过程中的()有关。
A. 可燃物的种类B. 氧气的供应量C. 可燃物的浓度D. 燃烧的温度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燃烧过程中,影响燃烧速率的因素包括()。
燃烧学复习题(超全)

1.说明煤的化学组成、挥发份及灰分、水分、碳分等对煤质特性的影响?煤的化学组成主要由碳(C)、氢(H)、氧(O)、氮(N)、硫(S)等元素组成:碳是煤中主要的可燃元素,在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煤的炭化程度越高,含碳量就越大;含碳量高的煤难以着火与燃烬,但是发热量很高。
氢也是煤中主要的可燃元素,有效氢的发热量很高,是碳发热量的3~4倍,煤中氢含量先随着炭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煤中含碳量为85%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着炭化程度的增加而下降。
氧是煤中有害的不可燃元素,煤中含氧量随着炭化程度的增加而下降,煤中氧含量的存在会使煤发热量降低。
氮是煤中的有害不可燃元素,其存在不但降低煤的发热量,而且会生成NOx 等污染物;硫是煤中的有害元素,在煤燃烧过程中会生成SOx等有害污染物。
挥发分是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到850℃时析出的气体。
挥发分含量多的煤,着火容易,着火温度低,燃烬容易;挥发分含量少的煤,着火温度高,着火困难,燃烬非常困难。
灰分是指煤中所含的矿物质在燃烧过程中经过高温分解和氧化作用后生成的一些固体残留物。
灰分含量高的煤不仅使煤的发热量减小,而且影响煤的着火与燃烧。
由于燃烧烟气中飞灰浓度大,使受热面易受污染影响传热、降低效率,并使受热面易磨损而减少寿命。
同时,对排烟中的含尘量必须采用高效除尘措施,使排烟中含尘降低到合格的排放指标。
在煤的使用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煤的灰熔点,否则容易造成结渣,不利于燃烧过程中空气的流通和气流均匀分布,破坏燃烧过程的稳定运行。
水分是煤中的不可燃成分,其存在不仅降低了燃料的可燃质含量,含水量大的燃料发热量低,不易着火、燃烧,而且在燃烧时还要消耗热量使其蒸发和将蒸发的水蒸气加热,降低燃烧室温度,使锅炉效率降低,并使排烟损失加大,还易在低温处腐蚀设备。
含水量大的煤使得制粉设备制粉困难,需要高温空气或烟气干燥。
同时,水分大的煤也不利于运输,并使成本增加。
但是,在高温火焰中水蒸气对燃烧具有催化、媒介作用,可以加速煤粉焦碳的燃烧,可以提高火焰黑度,增加火焰及烟气的辐射放热强度,加强燃烧室炉壁的辐射换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常用测定闪点的方法有两种方法。
2.燃烧是可燃物质与助燃物质(氧或其他助燃物质)发生的一种发光发
热的反应。
3.火灾和爆炸之间的主要区别是。
4.链式反应理论的创始人是前苏联科学家。
5.火焰在管道中蔓延的速度,随着管子直径的减小而,直径减小到某一程度时,火焰就不能蔓延,阻火器就是利用这个原理而制成的。
6. 粉尘的爆炸下限越低,发生爆炸的危险性越。
7.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易燃液体划分为甲、乙、丙三类。
其中,乙类是指。
8.煤遇潮后更加容易发生自燃,主要是因为煤内含有,能够氧化放热,加速煤的自燃。
9.有些固体可燃物的蒸气压非常小或难于发生热分解,当氧气包围物质的表层时,呈炽热状态发生无火焰燃烧,它属于燃烧形式。
10. 在火灾中,由于中毒造成人员死亡的罪魁祸首化学物质是,火灾中约有一半的造成的。
二、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助燃气体)的混合物,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到足以起爆的火源才能发生爆炸。
这个可爆炸的浓度范围,叫做该爆炸物的()。
A.爆炸界限
B.爆炸极限
C.爆炸上限
D.爆炸下限
2.金属燃烧属于( )。
A.扩散燃烧
B.蒸发燃烧
C.分解燃烧
D.表面燃烧
3.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杆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火柴杆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杆着火点高
C.火柴杆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杆接触的氧气
4.下列物质中哪一种属于爆炸物品?()
A.硫酸
B.硝酸
C.苦味酸
D.木材
5.据统计,在火灾事故死亡的人中,大多数是由于()。
A.被火直接烧死
B.烟气窒息致死
C.跳楼或惊吓致死
D.人员拥挤致死
6.泡沫灭火器不能用于扑救()火灾。
A.塑料
B.汽油
C.金属钠
D.木材
7.我国现行规范选择()作为确定建筑物耐火等级的标准。
A.墙
B.梁
C.楼板
D.柱
8.以下有关危险化学品爆炸的说法有误的是()。
A.粉尘爆炸一般会产生一氧化碳
B.堆积的可燃性粉尘比粉尘雾更容易爆炸且爆炸危害更大
C.粉尘爆炸的燃烧速度、爆炸压力都比混合气体爆炸小
D.蒸汽云爆炸要求泄漏物在点燃前形成一个足够大的云团
9.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叫做()
A.热传播
B.热对流
C.热传导
D.热辐射
10.规定电石库距离锻工、铸工等产生火花的车间需30m以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为了()。
A.消除着火源
B.消除可燃物
C.避免燃烧条件的相互作用
D.消除氧化剂
三、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爆炸极限
2.最大安全间隙
3.感应期(诱导期)
4.耐火极限
四、简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燃烧的必要条件、充分条件是什么?
2.沸溢是怎样形成的?其形成条件是什么?
五、论述及计算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在汽油库里或操作乙炔发生器时,安全规则规定必须严禁烟火。
气焊操作点(火焰)与乙炔发生器或氧气瓶之间的距离必须在10m以上,乙炔发生器与氧气瓶之间的距离必须在5m以上,电石库距明火、散发火花的地点必须在30m以上。
试分析采取这些防火技术措施原因。
2.有混合气体含C2H6 1%,C4H10 1.5%,其余为空气。
该混合气体遇明火是否有爆炸危险?(C2H6和C4H10在空气中的爆炸上限分别为12.5%、8.5%,下限为
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