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万有引力定律会考练习
万有引力定律经典练习题

万有引力定律 练习题一、选择题1.一个物体在地球表面所受的重力为G ,则在距地面高度为地球半径的2倍时,所受引力为( ) A.2G B.3G C.4G D.9G 2.将物体由赤道向两极移动( )A .它的重力减小B .它随地球转动的向心力增大C .它随地球转动的向心力减小D .向心力方向、重力的方向都指向球心3.宇航员在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航天飞机中,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宇航员不受重力作用B .宇航员受到平衡力的作用C .宇航员只受重力的作用D .宇航员所受的重力产生向心加速度4.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轨道半径越大的卫星,它的A. 线速度越大B. 向心加速度越大C. 角速度越大D. 周期越大5.设想把一物体放在某行星的中心位置,则此物体与该行星间的万有引力是(设行星是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标准圆球)( )A .零B .无穷大C .无法确定D .无穷小6.由于地球自转,则( )A .地球上的物体除两极外都有相同的角速度B .位于赤道地区的物体的向心加速度比位于两极地区的大C .物体的重量就是万有引力D .地球上的物体的向心加速度方向指向地心7.下列各组数据中,能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 )A .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及日、地间距离B .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及月、地间距离C .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附近的绕行速度和运动周期D .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8.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的质量、速度、卫星与地面间距离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 .质量越大,离地面越远,速度越小B .质量越大,离地面越远,速度越大C .与质量无关,离地面越近,速度越大D .与质量无关,离地面越近,速度越小9.一物体在某行星表面受到的万有引力是它在地球表面受到的万有引力的1/4.在地球上走得很准的摆钟搬到此行星上后,此钟的分针走一整圈所经历的时间实际上是A .1/4小时B .1/2小时C .2小时D .4小时10.地球半径为R ,距地心高为h 有一颗同步卫星,有另一个半径为3R 的星球,距该星球球心高度为3h 处一颗同步卫星,它的周期为72h ,则该星球平均密度与地球的平均密度的比值为( )A .1:9B .1:3C .9:1D .3:1二、填空题11.已知地球半径约为m 6104.6⨯,又知月球绕地球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则可估算出月球到地心的距离约为__________________m 。
高一物理鲁科版2第5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过关检测含解析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关于万有引力定律和引力常量的发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万有引力定律是由开普勒发现的,而引力常量是由伽利略测定的B.万有引力定律是由开普勒发现的,而引力常量是由卡文迪许测定的C.万有引力定律是由伽利略发现的,而引力常量是由牛顿测定的D.万有引力定律是由牛顿发现的,而引力常量是由卡文迪许测定的解析:选D.由物理学史料可知,开普勒总结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故选项D正确.2.太阳对地球有相当大的引力,地球对太阳也有引力作用,为什么它们不靠在一起?其原因是( )A.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与地球对太阳的引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B.太阳对地球的引力还不够大C.不仅太阳对地球有引力作用,而且太阳系里其他星球对地球也有引力,这些力的合力为零D.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不断改变地球的方向,使得地球绕太阳运行解析:选D.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是相互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能相互抵消.受力情况决定运动情况,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提供向心力,不断改变地球的运动方向.3.一颗小行星环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是地球轨道半径的4倍,则它的环绕周期是( )A .1年B .2年C .4年D .8年解析:选D.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错误!=k ,因为地球的环绕周期为1年,因小行星的轨道半径是地球的4倍,故小行星的周期为8年,选项D 正确.4.一飞船在某行星表面附近沿圆轨道绕该行星飞行,若认为行星是密度均匀球体.要确定该行星的密度,只需要测量( )A .飞船的轨道半径B .飞船的运行速度C .飞船的运行周期D .行星的质量解析:选C 。
飞船绕行星做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 错误!=mR 错误!2,行星的质量M =错误!,行星的密度 ρ=错误!=错误!。
高中物理 第5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单元测试34 鲁科版必修2

第5章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单元测试1.首先发现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揭示行星运动规律的科学家是_ ,他是在仔细研究了 的观测资料,经过了四年的刻苦计算的基础上总结出来了。
2.古人认为天体的运动是最完美和谐的 运动,后来 发现,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 ,太阳处在 位置上。
3. 下列关于开普勒对于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B .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圆C .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二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三次方的比值都相同D .所有行星的公转周期与行星的轨道的半径成正比4.理论和实践证明,开普勒定律不仅适用于太阳系中的天体运动,而且对一切天体(包括卫星绕行星的运动)都适用。
下面对于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公式K T R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公式只适用于轨道是椭圆的运动B .式中的K 值,对于所有行星(或卫星)都相等C .式中的K 值,只与中心天体有关,与绕中心天体旋转的行星(或卫星)无关D .若已知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根据公式可求出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5. 太阳系中两颗行星的质量分别为21m m 和,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长轴分别为21r r 和,则它们的公转周期之比为( )A .21r rB .3231r r C .3231r r D .无法确定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行星绕太阳的椭圆轨道可以近似地看作圆形轨道,其向心力来源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B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于行星对太阳的引力,所以行星绕太阳运转而不是太阳绕行星运转C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等于行星对太阳的引力,其方向一定在两者的连线上D .所有行星与太阳间的引力都相等7.如果认为行星围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行星受到太阳的引力,提供行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B. 行星受到太阳的引力,但行星运动不需要向心力C. 行星同时受到太阳的引力和向心力的作用D. 行星受到太阳的引力与它运行的向心力可能不等8.牛顿由下列哪些依据想到太阳与行星之间存在引力( )A .牛顿第二定律B .牛顿第三定律C .行星绕太阳做椭圆运动D .开普勒第三定律9.已知两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半长轴之比为b ,则它们的公转周期之比为10.地球公转运行的轨道半径m R 1111049.1⨯=,若把地球公转周期称为1年,那么土星运行的轨道半径m R 1221043.1⨯=,其周期多长?11.某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近日点离太阳距离为a ,远日点离太阳距离为b ,过近日点时行星的速率为a v ,则过远日点时速率为12.飞船沿半径为R 的圆周绕地球运动其周期为T ,地球半径为0R ,若飞船要返回地面,可在轨道上某点A 处将速率降到适当的数值,从而使飞船沿着以地心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行,椭圆与地球表面在B 点相切,求飞船由A 点到B 点所需要的时间?1.开普勒 第谷2. 匀速圆周 开普勒 椭圆 焦点3. A4. C5. C6.AC7. A8. AC9. b b 10. 29.7 11. b a v b =a v 12.RR R R T R R 24)(00++。
高中物理 第5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单元测试32 鲁科版必修2

高中物理 第5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单元测试32 鲁科版必修2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1.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统一——“地上物理学”和“天上物理学”的统一.它表明天体运动和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遵循相同的规律.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将行星的椭圆轨道运动假想成圆周运动;另外,还应用到了其它的规律和结论,其中有( ABC ) A .牛顿第二定律 B .牛顿第三定律C .开普勒的研究成果D .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得出的引力常数2.对于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述式221rm m GF =,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公式中G 为引力常量,它是由实验测得的,而不是人为规定的 B.当r 趋近于零时,万有引力趋于无穷大C. m 1与m 2受到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的,方向相反,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 m 1与m 2受到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的,而与m 1、m 2是否相等无关 3.同步卫星是指相对于地面不动的人造地球卫星( D )A.可以在地球上任意一点的正上方,且离地心的距离可按需要选择不同的值B.可以在地球上任意一点的正上方但离地心的距离是一定的C.只能在赤道的正上方,但离地心的距离可按需要选择不同的值D.只能在赤道的正上方离地心的距离是一定的4.第一宇宙速度是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则有( CD )A.被发射的物体质量越大,第一宇宙速度越大B.被发射的物体质量越小,第一宇宙速度越大C.第一宇宙速度与被发射物体的质量无关D.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的质量有关5.某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假如它的轨道半径增加到原来的n 倍后,仍能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CD )A .根据r v ω=,可知卫星运动的线速度将增大到原来的n 倍B .根据r mv F 2=,可知卫星受到的向心力将减小到原来的n1倍C .根据2r GMm F =,可知地球给卫星提供的向心力将减小到原来的21n倍 D .根据r mv r GMm 22=,可知卫星运动的线速度将减小到原来的n1倍 6.自1957年世界上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人类的活动范围逐步扩展,现在已经能成功地把探测器送到火星上。
高中物理 第5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单元测试29 鲁科版必修2

高中物理第5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单元测试29 鲁科版必修2一、选择题1.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适用于天体,不适用于地面物体B.只适用于球形物体,不适用于其他形状的物体C.只适用于地面物体,不适用于天体D.适用于自然界中任意两个物体之间2.不同国家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相同的是A.周期B.向心力 C.质量D.向心加速度3.关于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星和木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三次方与周期平方的比值相同B.围绕地球运动的所有同步卫星质量相同C.我国“神舟七号”的载人返回舱要返回地球就必须在原轨道上加速D.我国成功发射的“嫦娥一号”围绕地球运行时的速度大于11.2km/s4.发射人造卫星是将卫星以一定的速度送入预定轨道。
发射场一般选择在尽可能靠近赤道的地方,如图这样选址的优点是,在赤道附近A.地球的引力较大B.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大C.重力加速度较大D.地球自转角速度较大5.地球半径为R,地面上重力加速度为g,在高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其线速度的大小可能是A .gR 21B .2gRC .gR 2D .2gR6.两个行星A 、B ,在这两个行星表面附近各有一颗卫星,若这两颗卫星运动的周期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颗卫星的角速度、线速度一定分别相等B .行星A 、B 表面重力加速度与它们的半径成反比C .行星A 、B 的质量和半径一定分别相等D .行星A 、B 的密度一定相等7.要使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41,下列办法不可采用的是: A .使两物体的质量各减少一半,距离不变 B .使其中一个物体的质量减小到原来的41,距离不变 C .使两物体间的距离增为原来的2倍,质量不变 D .使两物体间的距离和质量都减为原来的41 二、填空题8.在下面括号内列举的科学家中,对发现和完善万有引力定律有贡献是 。
(安培、牛顿、焦耳、第谷、卡文迪许、麦克斯韦、开普勒、法拉第)9. 设地球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半径为R ,速度为,则太阳的质量可用、R 和引力常量G 表示为__________。
万有引力定律的练习题

四、万有引力定律的练习题一、选择题1、关于地球同步通讯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一定在赤道上空运行B.各国发射的这种卫星轨道半径都一样C.它运行的线速度一定小于第一宇宙速度D.它运行的线速度介于第一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2、设地面附近重力加速度为g0,地球半径为R0,人造地球卫星圆形运行轨道半径为R,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3、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R,线速度为v,周期为T,若要使卫星的周期变为2T,可能的办法是[]A.R不变,使线速度变为 v/2B.v不变,使轨道半径变为2RD.无法实现4、两颗靠得较近天体叫双星,它们以两者重心联线上的某点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因而不至于因引力作用而吸引在一起,以下关于双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们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B.它们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C.它们所受向心力与其质量成反比D.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与其质量成反比5、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上各点均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A.地球表面各处具有相同大小的线速度B.地球表面各处具有相同大小的角速度C.地球表面各处具有相同大小的向心加速度D.地球表面各处的向心加速度方向都指向地球球心6、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量为m的物体在地球上任何地方其重力都一样B.把质量为m的物体从地面移到高空中,其重力变小C.同一物体在赤道上的重力比在两极处重力大D.同一物体在任何地方质量都是相同的7、假设火星和地球都是球体,火星的质量M火和地球的质量M地之比M火/M地=p,火星的半径R火和地球的半径R地之比R火/R地=q,那么火星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火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的加速度g地之比等于[]A.p/q2B.pq2C.p/qD.pq8、假如一作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增大到原来的2倍,仍作圆周运动,则[]A.根据公式v=ωr,可知卫星的线速度将增大到原来的2倍9.如图为某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下列关于太阳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太阳的位置在O 点B .太阳的位置一定在C .太阳的位置一定在C 1、C 2两点中的一点D .太阳的位置可以在C 1、O 、C 2任意一点 10. 地球绕太阳的运行轨道是椭圆形,因而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岁季节变化。
万有引力练习题

万有引力练习题在物理学中,万有引力是一种描述物体之间相互吸引力的力。
它是由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于1687年提出的,并成为牛顿力学的基础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与万有引力相关的问题。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关于万有引力的练习题,帮助您巩固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练习题1: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物体位于距离为r的距离上。
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为F。
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我们知道引力与物体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即F =G * (m1 * m2) / r^2其中,G是万有引力常数。
请回答以下问题:a) 如果m1的质量增加一倍,m2的质量保持不变,引力会如何变化?b) 如果m1和m2的质量都增加一倍,引力会如何变化?c) 如果r的距离增加一倍,引力会如何变化?练习题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是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
假设地球质量为5.97 ×10^24千克,太阳质量为1.99 × 10^30千克,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496 × 10^11米。
a) 计算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所受的引力大小。
b) 如果地球的质量增加了一倍,公转所受引力会如何变化?c) 如果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增加了两倍,公转所受引力会如何变化?练习题3:假设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和M(其中m < M)的物体,它们的距离为d。
a) 当m的质量远小于M的质量时,哪个物体受到的引力更大?为什么?b) 当物体m的质量与物体M的质量相等时,它们之间的引力大小是多少?c) 当物体m的质量接近于物体M的质量时,引力大小会如何变化?练习题4:一个人在地球的表面上站立,地球的半径为6,371千米,质量为5.97 × 10^24千克。
假设这个人的质量为75千克。
a) 计算这个人所受到的引力大小。
b) 如果这个人站在地球半径的两倍远处,他所受的引力会如何变化?这些练习题旨在帮助您巩固对万有引力的理解,并练习在不同情境下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进行计算。
万有引力练习题及答案

万有引力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 1.关于万有引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万有引力只是宇宙中各天体之间的作用力B.万有引力是宇宙中具有质量的物体间普遍存在的相互作用力C.地球上的物体以及地球附近的物体除受到地球对它们的万有引力外还受到重力作用D.太阳对地球的万有引力大于地球对太阳的万有引力. 关于万有引力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的B.万有引力定律适宜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C.公式中的G是一个比例常数,是有单位的,单位是N·m2/kg2D.任何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用该公式来计算,r是两球球心之间的距离3.假设行星绕恒星的运动轨道是圆,则其运行周期T 的平方与其运行轨道半径R的三次方之比为常数,那么该常数的大小A.只与行星的质量有关B.只与恒星的质量有关C.与行星及恒星的质量都有关D.与恒星的质量及行星的速率有关4.设地球是半径为R的均匀球体,质量为M,若把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地球的中心,则物体受到的地球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A.零B.无穷大C.GMmRD.无法确定Gm1m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r2公式中G为引力常量,它是由实验测得的,而不是人为规定的当r趋于零时,万有引力趋于无限大两物体受到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的,而与m1、m2是否相等无关两物体受到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6.地球质量大约是月球质量的81倍,在登月飞船通过月、地之间的某一位置时,月球和地球对它的引力大小相等,该位置到月球中心和地球中心的距离之比为A. 1︰B. 1︰C. 1︰3D.︰1117.火星的质量和半径分别约为地球的 10和,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火星表面的重力5.对于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F?加速度约为A.0.gC.2.gB.0.g D.g8.一名宇航员来到一个星球上,如果星球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一半,它的直径也是地球直径的一半,那么这名宇航员在该星球上所受到的万有引力大小是他在地球上所受万有引力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万有引力定律
一.选择题
1.假设行星绕恒星的运动轨道是圆,则其运行周期T 的平方与其运行轨道半径R 的三次方之比为常数,那么该常数的大小( )
A.只与行星的质量有关
B.只与恒星的质量有关
C.与行星及恒星的质量都有关
D.与恒星的质量及行星的速率有关
2.把太阳系各行星的运动都近似看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对离太阳越远的行星说法错误..
的是( ) A .周期越小 B .线速度越小
C .角速度越小
D .加速度越小
3.若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 ,而物体在距地球表面3R (R 为地球半径)处,由于地球作用而产生的加速度为g',则g'/g 为 ( )
A .1
B . 1/9
C .1/4
D . 1/16
4.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绕行速率( )
A .一定等于7.9km/s
B .等于或小于7.9km/s
C .一定大于7.9km/s
D .介于7.9km/s ~11.2km/s 之间
5.一个半径是地球的3倍,质量是地球的36倍的行星,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 )
A .6倍
B .18倍
C .4倍 D.135倍
6.已知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
及公转轨道半径分别为T 和R ,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及公转轨道半径分别为t 和r ,则太阳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为( )
A .R 3t 2/r 3T 2
B .R 3T 2/r 3t 2
C .R 2t 3/r 2T 3
D . R 2T 3/r 2t 3
7.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半径为R ,引力常量为G ,下列关于地球密度的估算式正确的是( )
A .RG g πρ43=
B .G R g 243πρ=
C .RG g =ρ
D .2
GR g =ρ 8.两个行星质量分别为M 1.M 2,绕太阳运行轨道的半径之比为R 1.R 2,那么它们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之比T 1:T 2为( )
A .21222
1R M R M B .222211R M R M C .2/322/31R R D .2/312/32R R
9.若已知某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半径和公转周期,万有引力恒量为G ,则由此可求出以下物理量中的( )
A.某行星的质量
B.太阳的质量
C.某行星的密度
D.太阳的密度
10.两颗人造卫星A 、B 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周期之比为TA:TB=1:8,轨道半径之比和运动速率之比分别为( )
A. R A :R B =4:1; V A :V B =1:2
B. R A :R B =4:1; V A :V B =2:1
C. R A :R B =1:4; V A :V B =1:2
D. R A :R B =1:4; V A :V B =2:1
二.填空题
11.两颗人造卫星,它们的质量之比为1:2,它们的轨道半径之比为1:3,那么它们所受的向心力之比____________;它们的角速度之比______________。
12.两颗行星都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质量之比为m 1:m 2=p ,轨道半径之比为r 1:r 2=q ,则它们受到太阳的引力之比F l :F 2=___________。
13.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半径为R ,万有引力恒量为G ,则地球平均密度的估算式是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14.已知地球半径R=6.4⨯106m ,地面附近重力加速度g=9.8 m/s 2,计算在距离地面高为h=2⨯106m 的圆形轨道上的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v 和周期T 。
15.一艘宇宙飞船绕一个不知名的、半径为R 的行星表面飞行,环绕一周飞行时间为T (万有引力常量为G ),求:该行星的质量和平均密度。
16.海王星的质量是地球的17倍,它的半径是地球的4倍.绕海王星表面做圆周运动的宇宙飞船,其运行速度有多大?
17.金星的半径是地球的0.95倍,质量为地球的0.82倍,金星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是多大?金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