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合集下载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1)环境保护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1、环境指标道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严格控制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重大环境污染源,实现道路周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工程施工中的零投诉。

2、环境影响因素分析施工现场主要环境污染物:⑴、对大气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有:建筑材料破碎、筛分、碾磨、加料过程、装卸运输过程产生的粉尘等;⑵、对水体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有:水泥、油漆、各种油类、有机溶剂等;⑶、施工现场的主要噪声污染有:发电机、振动棒等发出的声音,以及生活噪声如大声喊话、音箱设备产生的噪声;⑷、施工现场产生的主要固体废弃物有:①建筑渣土:包括砖瓦、碎石、渣土、混凝土碎块、废钢铁、碎玻璃等;②废弃的散装建筑材料:如水泥等;③生活垃圾:包括炊厨废物、丢弃食品、废纸、生活用具、玻璃、废电池、废日用电器、废塑料制品等;④设备或材料等的包装物;⑤粪便;2、针对上述污染物的环境保护措施:⑴、施工现场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①、弃土堆运到指定地点堆放,并堆放稳定,合理调配土方,减少回填土方的堆放时间和堆放量,优化工地布局,减少扬尘产生。

②、施工场地内进行硬化,减轻仰尘污染,车辆出场冲洗车轮,减少车轮携土。

③、装卸有粉尘的材料及拆除构筑物时及时洒水,减轻仰尘对环境的影响。

④、严格控制施工现场和施工运输过程中的降尘和漂尘对周围大气的污染,采用清扫、洒水、遮盖、密封等措施降低污染,每天安排洒水车在施工现场范围内不停地洒水;⑤、严格控制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和排放,如禁止随意燃烧油毡、橡胶、塑料、各种包装物等废弃物品,尽量不使用有毒有害的涂料等化学物质;⑥、所有机动车的尾气排放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⑵、水污染的防治措施:①、在工程开工前完成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保证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有效性,做到现场无积水、排水不外溢、不堵塞、水质达标。

②、管道积水通过积水池沉淀后排入市政管网中。

③、清洗机械和运输车辆的废水经沉淀后排入市政管网中,废浆和淤泥使用封闭车辆外运。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一)环境保护措施
本工程为服务区改造,且不影响该服务区正常营运,环保工作意义尤其重大。

项目经理部成立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部主管生产副经理任组长,负责组织做好工地环保工作;由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任副组长,负责环保技术措施的制定、交底工作;现场设环保监督员,负责施工现场日常环保监督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噪音控制措施
(1)选择低噪音机具进行施工。

(2)严格遵守建设主管部门夜间施工作业时间规定,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3)教育职工不敲打钢管和其它金属材料,尽量减少噪音。

(4)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教育,早晚施工不大声暄哗,建筑物资轻拿轻放,不从上往下扔东西,并做好施工中的计划调控。

2、污水处理措施
(1)施工废水、生活污水按要求进行废水沉淀处理,经滤网过滤后通过污水管输入池中沉淀,并做好除油处理。

(2)施工污水经沉淀后可作现场洒水降尘,厕所冲洗之用。

3、降低扬尘措施
(1)施工现场采取措施降低扬尘,并按作业组划分区域管理,指定专人每天洒水清扫,保持清洁。

(2)铲除产生的垃圾不在楼面上集中堆放,及时清运;
(3)建筑垃圾及时清理。

清理时进行洒水以防扬尘,二层以上垃圾用手推车配合井字架运下,集中装容器外运。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已经成为了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各类工程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和水土资源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并采取有效的保证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二、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一)组织管理体系成立专门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担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和相关技术人员为成员。

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确保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得到有效的组织和实施。

(二)制度保障体系制定完善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管理制度,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奖惩制度等。

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三)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对全体员工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和水土保持意识。

定期组织培训课程和宣传活动,使员工了解环保和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四)监测评估体系建立环境监测和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定期对项目区域的环境质量和水土保持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及时发现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整改和治理。

三、环境保护保证措施(一)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施工现场设置围挡,减少扬尘扩散。

2、对施工道路进行定期洒水降尘,运输车辆加盖篷布,防止物料洒落。

3、施工现场的搅拌设备、物料堆场等设置防尘设施,如安装喷淋装置。

4、选用符合环保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车辆,减少废气排放。

(二)水污染防治措施1、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

2、合理规划排水系统,避免污水乱排乱放。

3、加强对施工现场化学品、油料等的管理,防止其泄漏进入水体。

(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1、选用低噪声的施工设备和工艺,对噪声较大的设备采取减震、消声等措施。

2、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居民休息时间进行高噪声作业。

3、在施工现场设置隔音屏障,减少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一、环境保护保证体系环境保护保证体系见下图。

二、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措施1、防止水土流失和废料废方处理(1 \在施工期间始终保持工地的良好排水状态,根据施工要求修建临时排水渠道,并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连接,以使不引起淤积和冲刷,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水文状态的改变。

(2 1临时设施施工中,便道的边坡、水沟,临时住房的边、护坡、水沟, 均设浆砌护墙,以防在使用中造成水土流失。

竣工后,恢复原貌,并植被绿化。

(3 X清理场地的废料和土方工程的废方处理,按图纸规定在适当地点设置弃土场,力求少占土地,并结合改地造田、植树绿化。

2、防止和减轻水、大气污染(1 \保护水质1\生活区内设污水处理池,生活污水经处理,并经检验符合标准,才能排放。

2\施工及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运至当地环保部门同意的指定地点弃置, 并提前做好挡渣坝。

如无法及时处理或运走,则就近设置垃圾池,临时保存。

3λ在施工期间,施工区域在水流冲刷的下方临时设置挡渣墙,防止沉渣进入河道或溪流。

完工以后及时做好场地恢复,搞好绿化。

41冲洗集料或含有沉积物的操作用水,要过滤、沉淀池处理或其它措施, 使能做到达标排放。

5X施工期间,施工物料如水泥、油料、化学品等堆放要管理严格,防止在雨季或暴雨将物料随雨水径流排入地表及附近水域造成污染。

6X施工机械防止严重漏油,禁止机械在运转中产生的油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或维修施工机械时油污水直接排放。

(2 X控制扬尘1 ∖为减少施工作业产生的灰尘,施工场地以及临时道路随时进行洒水,使不出现明显的降尘。

2X易于引起粉尘的细料或松散料要进行遮盖或适当洒水润湿。

运输时要用帆布覆盖。

3λ在拌和站、碎石场等场所设有防尘设备,在这些场所工作的人员配带劳保防护用品。

(完整版)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体系及保证措施

(完整版)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体系及保证措施

六、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体系及保证措施 1.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成立以项目经理任组长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领导小组(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框图),配备一定数量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设施和技术人员,认真学习环保知识,共同搞好环保工作。

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对容易引起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的各种渠道严格控制。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框图2.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2.1防止大气污染路用粉状材料如水泥、石灰等细颗粒及混合料在运输、堆放时遮盖以减少扬尘;注意粉性材料拌合场位置的选择,尽量远离居住区。

使用先进的拌和及摊铺设备减少混合料烟气排放。

施工过程中通过清扫、洒水等方式进一步降尘。

2.2防止水污染防止油料等跑冒滴漏污染水体,制定污水处理措施,生产生活污水必须集中处理后达标后才能排放。

2.3防止施工噪音污染使用先进机械设备;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确保处于良好工况;进行适当围档;在靠近村庄进行作业时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尽量避免夜间施工噪音扰民。

2.4防止固体废弃物污染施工过程中一般固体废弃物运送到指定的处理场所进行处理;可加收固废联系有关部门进行回收;危险废物交有资质单位处置;特殊固废,经检测对环境无危害后及时清理运送至指定地点堆放处理。

做到固废分类收集处理,最终实现固废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在工程竣工后及时清理河道、沟渠及道路上堆积物,及时清除临时工程及废弃物,弃土充分利用,废方回填洼地、修建改移的地方道路、修补地方已损坏的机耕道路或是用以平整互通立交绿化场地等,以少占农田。

3.水土保持保证措施3.1合理安排施工用地,施工场地范围内的树木进行移植,保护施工场地和临时设施附近的植被。

3.2对易产生坍塌病害的路堑地段,尽量避免雨季施工;路基土石方及支护工程协调紧凑,开挖后及时进行支护工程施工,以防止边坡坍塌、水土流失。

3.3施工废水必须经沉淀处理,达标后排放。

施工废碴和建筑垃圾按设计和建设单位要求堆放和运至指定位置。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6.1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管理保证体系图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体系对施工现场环境和道路卫生有破坏和污染的逐一落实解决保护施工现场环境及临时驻地卫生组织保证检查保证技术措施、方案保证强化环保和环卫水保意识,增强预防能力严格按设计和环卫要求实施班组长义务检查员II]开展环境和环^P∙保护周活动施工现场 按国 对特 布局合理 家和 殊工 采用有效 地方 种制 措施确保 相关 定强 运输车辆 部门 有力 不污染城 法规 防范 市卫生规定办事措施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方案来保证水土保持目标的实现思想保证普及教育目定检项部期查保卫门常督环环部日监6.2环境保护措施6.2.1严格遵守有关控制环境污染的法规,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与管理,自觉保护花草树木及各类自然资源。

6.2.2在施工中,如发现历史文物、古墓葬、古生物化石及矿藏等,立即停止施工,及时向当地政府、文物局及有关管理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保护,待有关管理部门处理。

6.2.3凡取土坑和弃土坑的裸露面,及时做好整平、恢复等防护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植被破坏。

6.2.4严格按照图纸施工,不随意干扰或改变现有河流、水道、灌溉和排水系统的自然布局。

6.2.5按照有关规定,采取一切合理措施,使施工垃圾、废水对环境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

6.2.6施工中所排放的废水要准备水池,不能排入农田灌溉渠内。

6.2.7对于沿途的生态环境,植被不能随意破坏,确实影响施工的地方,在报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施工,在工程完成后及时恢复。

6.2.8工程施工期间,始终要保持艮好的排水状态,在路基填挖前,要先修好临时排水沟,以控制地表水,保证路基不受冲刷。

6.2.9临时排水设施应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流水不得排入农田、耕地和污染自然水源,也不得引起淤积和冲刷问题。

6.2.10施工中尽量减少噪声、废气、废水及尘埃等污染,施工中产生的垃圾和废弃物质,如清场地的表层腐植土、砍伐的荆棘灌木,工程剩余的废料,清洗机械的废水、废油等,均应妥善处理,不随意弃置或直接排放于洼地、河流中。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一、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
二、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措施
1、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把环保指标以责任书的形式层层分解到有关部门及个人,列入承包合同和岗位责任制,建立一个懂行善管理的环保自我监控体系。

2、组织所有员工学习环保知识,提高其环境意识,自觉遵守国家有关控制环境污染的法律、法规。

3、应做好临时排水系统规划,包括阻止场外水流入现场和使现场水排出场外两部分,着重注意地面排水,以防泥沙流向河床。

4、施工现场所产生的垃圾由专人管理并及时运出施工现场,不得影响各道工序;生活垃圾集中堆放,不占或少占施工场地,并组织人员定时清理、运走;杜绝一切物资及生活垃圾向河道内抛弃。

5、施工场内排出的废水和生活污水,要集中按环保要求处理,不得随意倾倒乱流影响周围的环境。

6、废土、建筑垃圾弃运,应倾倒在被批准地点,不得污染周边环境。

7、施工材料进出场时应做到净车出场,避免在场外道路上“洒、抛、滴、漏”等现象。

8、加强油料管理,防止泡沫滴漏,污染水土。

9、卸运苗木应采取措施,以减少扬尘。

运土车辆不超载。

行驶平稳,防止洒土,卸土后注意关好车门;场区安排专人负责洒水,以减少尘土对环境的污染。

10、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包装材料及树叶、干支、枯草。

11、工地厕所安排专人清扫,随时喷药消毒。

宿舍与食堂的生活垃圾要运往指定地点,不得乱抛乱堆。

12、对施工现场内的边坡做经常性的巡视,发现有水土流失或边坡失稳的情况或征兆时,及时报告项目部及业主,并立即做出处理方案报业主审核后进行处理。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1.环保、水保保证体系1.1环保、水保目标生态环保施工是细活,精心修复、精心培植、精心照料(管养),维持“原生态”,再造“原生态”。

施工无污染、竣工不露土。

1.2环保水保保证体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严格执行本项目有关要求;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及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将环水保及土地复垦措施落实到施工全过程;自觉接受并积极配合国家及地方环保、水保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施工中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严格执行ISO14000《环境保护体系》,针对工程及环境特点,从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建立完整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管理体系,保证环保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制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水土保持管理办法》,成立环境保护、水土保持领导小组,各施工队伍的第一管理者是其管辖范围环保、水保的第一责任人,要求指定专人负责环境保护工作,自觉接受各级地方政府环境保护和水利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坚持“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防止水土流失和空气污染,控制施工噪声;在居住密集区域夜间停止施工;在开工前的培训教育中,重点加强环保和水保教育。

1.3环保水保组织机构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领导小组,加强对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的领导。

2.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施工措施2.1加强环保教育组织施工人员学习环保知识,加强环保意识,认识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认真贯彻各级政府的有关水土保护、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和法令。

2.2保护农田排灌系统的措施施工时根据具体的农田排灌系统制定相应的保护方案与措施,施工便道和临时设施的建设避开农田排灌系,个别地段采取改道或改沟措施,以确保不影响其排灌功能和农作物的耕种收获。

所有农田排灌系统的保护措施和设计方案在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并随时检查排灌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环境保护
6.1公路工程及设施与沿线自然环境的协调情况及采取的措施等
6.1.1线形设计以曲线为主,注意技术指标的协调性
根据地形条件,灵活运用公路工程技术指标,使平、纵、横组合后的立体线形圆滑平顺、美观和谐,路线线形设计基本与地形、地物、景观相协调。

在平面线形中,多数情况下直线难以与复杂多变的地形条件相协调,易造成工程量的增大。

从心理学上看,长直线属于一种景观单调、呆板的线形。

因此,本段高速公路平面线形设计以曲线线形为主,仅在反向和同向曲线间设置合理的直线段。

以曲线线形为主可很好地与复杂地形相协调,线位对自然景观的破坏程度较小,保持自然景观的连续性,较好地避绕村庄、不良地质,减少高填深挖程度。

同时控制路基土石方平衡,以减少破坏路线周围原有的地貌﹑植被和其它地物。

6.1.2避开环境敏感点,不能避开时,进行必要的防噪设计
路线尽可能远离较大的环境敏感点,如风景区、学校﹑医院﹑居民区等,以降低汽车噪音和废气的影响。

未能避绕时进行必要的防噪设计。

本路段主要环境敏感点分布在K95+430~K96+480葛付屯路段。

因距离路线较近,需设置声屏障。

同时,设计还考虑在路线与葛付屯的居民区之间种植林带,降低汽车噪音对周围群众的干扰,在公路用地范围内种植乔木、灌木、花草等,以达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减少噪音和吸收部分路面辐射等。

使高速公路能保持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和沿线良好的生活环境。

6.1.3主体工程设计与景观设计综合考虑
本路段是新建公路,填挖土石方量较大,构造物较多,对工程进行多种美化设计,包括路基防护的多样性,构造物形式的多样性及沿线植树、种花、种草绿化等,减小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同时在自然景观中再现优美的人文景观。

主要措施如下:
(1)绿化防护设计
针对汽车的噪音、震动和灰尘污染,对填方路基和挖方路堑的边坡,根据地质情况采取了以植物防护为主,植物防护和工程防护相结合的措施;对石灰岩挖方路段,采用光面爆破或种植攀援植物绿化坡面。

借土场采取集中借土的方式,工程完工后对借土场尽可能改作耕地或植树及草皮绿化。

对于清除的耕植表土及淤泥作为一种资源施工时注意保管,工程完工后应作为边坡和中央分隔带的绿化及借土场改造耕植用;对于弃土和清除的非耕植土拟堆放在低洼地上造地或摊放在旱地上保持耕种, 或在弃土堆上种植树木和草皮,以避免水土流失污染环境。

采石场种植攀援植物绿化坡面。

(2)完善排水设施设计
由于新建公路将改变地表水的自然流态,因而对沿线排水设施作了系统设计, 使整个排水系统自成自流体系,避免了水流冲刷、污染农田和天然植被。

沿线挖方路段均设置边沟,填方路段均做了排水沟, 并将水引到原沟渠或河流, 对公路周围的环境保护起了很大的作用。

(3)在挖方路段,适当放缓挖方边坡
根据地质、地形情况采用不同的边坡坡率,适当放缓挖方边坡,减少路基边坡坍塌,并更好地与周围山体融为一体。

(4)清除表土和取、弃土设计
清除的表土和弃方摊铺在原耕种地上,不占土地保持耕种,并适当征用一些土地做永久弃土场地,严禁向河道、水库(塘)倾倒弃土、弃石、弃渣。

做好弃土、表土场的防护,防止弃土污染环境。

取土场取土后进行绿化、防护和排水设计,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防止出现新的水土流失。

6.1.4加强施工期间管理
施工单位要避免在公路旁乱开采石料,破坏自然景观。

如果路线附近没有石料场,必须在公路旁开采石料的,则必须在工程完工之后,种植攀援植物绿化﹑恢复自然景观。

施工临时用地如拌和站也要求绿化。

尽量减少施工机械噪音、灰尘和水土流失对沿线环境和村庄的污染,高填深挖裸露坡面施工应同步实施防护,严禁往江河﹑水库﹑水塘倾倒弃方和生活垃圾,强化施工人员环保教育,确保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得到具体实施。

绿化尽量做到与工程施工同步进行,所有栽植的树木、花草,其成活率必须达到95%以上。

6.1.5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的“三同时“制度
项目建设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

工程竣工后按照规定程序通过环保验收后才能投入运营。

6.2其它
本篇仅汇列路基绿化和中央分隔带、取土场、弃土堆、采石场、沥青混凝土拌和站等绿化及敏感点路段声屏障。

其余部分均分别包含在路基、路面、桥涵、路线交叉等篇的相关工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