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散文专题练习——鉴赏散文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高中语文新高考考点复习21 鉴赏散文的语言与表达技巧

练案二十一鉴赏散文的语言与表达技巧一、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迷路的故事舒婷之一连我爸都是出生在小岛上的。
小岛只有1.7平方千米。
而我,就像外子①说的经常在家门口迷路。
这都是真的。
小岛色彩浓烈,由于它的玉兰树、夜来香、圣诞花、三角梅;小岛香飘四季,由于它的龙眼、番石榴、阳桃,甚至还有波罗蜜。
这些大自然的宠儿为慷慨的阳光和湿润的海风所撩拨,骚动不息,或者轰轰烈烈,或者潜移默化,在小岛上恣意东加一笔,西修一角,增增减减,让一个拳头大的地方,坠住千万游客的脚,使他们总也走不出去。
幽巷、苔迹的石壁和风格各异的小楼都是同谋。
有人告诉我,退潮时分,沿着栖霞落彩的沙滩步行,环岛一周不过个把钟头。
我迷惘地摇摇头。
今年春天,我带孩子从邻街的娘家回来。
孩子在前面蹦蹦跳跳,我在后面信步逍遥。
也不知什么时候,我跟着孩子走错了一个胡同口,结果两腿走酸了,又问了几次路,七弯八折才寻到家门口。
平时七分钟的路程这次用了四十分钟。
说起来谁也不信,只有外子照例嬉戳我一指,他记录在案的这类事件不知有多少起。
有如纽约港的自由女神像,巴黎的凯旋门,日光岩是鼓浪屿的坐标。
早起开门,夜来掩窗,我都要和日光岩相互致意。
岩顶永远密密匝匝一圈人,远远看去宛如一顶皇冠。
有朋自远方来,都得带去晋见。
只是岩下小路总是记不住,多少次都迷迷糊糊撞到那“此路不通”的木牌,才讷讷然返回。
因此,有人在公开报道中,揶揄我是不称职的导游。
冤!其实,这也是游岛其中一味呀!现在我已不再越墙偷摘龙眼,听到有人咳嗽便屁滚尿流地鼠窜。
但邻童夏夜偷袭成功,每每和我分赃。
一把把簇着绿叶的鲜果,看过去那么清凉,多汁的夏天犹把残梦遗留在已不随风颤抖的枝条上了。
你不能形容那滋味儿,只知道小摊上的果子绝不能与之相比。
直到现在,一看到硕果累累的老树,我不由得要估量一下篱墙有多高,墙内有没有狗,虽然岛上这些年不许养狗了。
我儿子也出生在这小岛上。
夜阑,我一手挽着摇篮,一手在稿纸上信手涂鸦。
高中语文-专题-散文阅读之鉴赏技巧语言艺术

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内容梳理鉴赏表达特色题主要针对“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品味精彩语言”而设的一种题型。
鉴赏散文的语言艺术和鉴赏散文的技巧在某些方面是有交叉的,它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主要题型。
这一类考题有如下特点:命题角度有两种,一是大处着眼,小处设题,即从某一句某一段的表达特色切入;二是大处着眼,大处设题,即考查全篇的艺术特色。
考查的表达技巧重在常见常用的方法技巧上。
确认所用技巧可以从五个角度切入: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结构方式、语言表达等。
【知识点汇总】(一)表达方式:重点关注:记叙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详略得当。
(二)表现手法:联想、想象、象征、衬托、渲染、抑扬、虚实结合、点面结合、以小见大。
(三)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比、排比、反复。
(四)构思特点:卒章显志、照应题目、首尾呼应。
(五)语言艺术:1、用词之美:叠词、化用。
2、句式之美:长短句结合、整散句结合。
3、风格之美:凝练含蓄、细腻典雅、清新明丽、朴素直白、活泼诙谐等。
【技法回顾】1、审明题干,明确答题方向。
2、指出技巧或特色。
3、分析内容。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种表现手法或语言特色在文中是怎样运用、表现的。
4、概括效果。
根据自己对相关知识的积累,结合具体内容,概括这样运用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答题模板:点明语言特点+结合文本(词语、句、段)分析+点明该语言特点收到的效果)典型题目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父亲的眼光艾克拜尔·米吉提(注)①我的父亲虽然哈萨克语、俄语、维吾尔语、柯尔克孜语、乌兹别克语、塔塔尔语样样精通,而且,作为旧时的医科毕业生,对拉丁文也有探究,因为所有的西药必须有拉丁文药名,当时他开处方都是用拉丁文。
但是,十分遗憾,唯一让他搞不懂的是汉文。
他认为汉文笔画复杂繁多,读音奇异,读出音来却又并不代表辞义,还要搞明白是哪个字,其字义是什么,否则,光听口说,你永远也别想搞明白他在说什么。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任务三-赏析散文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6
3.关注写作意图 作者写作时的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对于理解词语的含义具有重要作用。 4.关注表达技巧 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散文写作往往使用一些修辞、描写手 法。因此可以依托修辞、描写手法挖掘其背后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要达到什么效 果。
栏目导航
7
►例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夜读周庄 许阳
⑨站在石拱高高的报恩桥上,与周庄拉开一段距离,回望着周庄的座座老屋、 点点灯火,思绪在不觉间已经穿越了几多流水的往事,几重渺远的时空。
栏目导航
11
⑩夜深了,降下阵阵凉意,夜凉如水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静静地走过一个个 老屋,穿过一座座小桥,还是忍不住地回头。我知道,与临走时说还会再来的三毛 一样,自己是扔不下身后的那一片风景的。
栏目导航
13
第一步:通览全文,确定答题区间 “风韵”一词出自文章第①段,但要理解该词语的含义,需从全文着眼,其答 题区间为全文;“回归”一词出自文章第⑤段,要理解词语的含义,从第⑤段着眼 就可以,其答题区间为第⑤段。 第二步:扣住语境,全面理解其义 联系“风韵”一词所在的句子可知,所谓“风韵”指妇女的姿态神情;从第① 段看,“风韵”所在的句子运用了比喻手法,“风韵”一词有比喻义;联系全文内 容看,“风韵”的比喻义指周庄的自然美;再联系全文主旨看,作者以此表达对周 庄出名失去往日自然美的惋惜之情。
栏目导航
2
C 题点 攻坚 强化关键能力
题点一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词语的含义,是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最重要的是“文中”这两个 字。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要以基本义为基础,参照其他义项பைடு நூலகம்再结合语境揣摩, 这是理解的基本要求。
栏目导航
3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鉴赏表达特色题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鉴赏表达特色题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鉴赏题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主题、写作手法、情感表达、意境描绘等。
下面给出几个答题技巧:
1. 抓住主题:在阅读散文时,要仔细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找到文章表达的主题。
通
常主题会在开头或结尾进行明确的表述,也可以通过作者的观点、情感态度等来推断
主题。
答题时,可以直接引用或概括文章中的关键句,阐述文章的主题,并配以相关的论证
材料。
2. 分析写作手法:散文常用的写作手法有比喻、夸张、倒装、排比等。
通过分析写作
手法,可以揭示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和情感。
答题时,可以列举文章中的几个写作手法,并解释其作用,如何强化了文章的主题,
塑造了主人公的形象等。
3. 揭示情感表达:散文往往以真情实感为基础,通过情感的表达构建起文章的情感世界。
要注意抓住文章中的情感变化,揭示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情感效果。
答题时,可以引用文章中的描述细节或对话,解释其中的情感变化,并阐述其对整篇
文章的作用。
4. 解读意境描绘:散文常通过意境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感受和思考。
要仔细品味文
章中的意境描绘,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意境和情感。
答题时,可以选择一段意境描写进行分析,在解读其情感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
描写手法和意境效果。
总之,在回答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鉴赏题时,要紧扣文章的主题、写作手法、情感表达
和意境描绘等要素,通过分析和解读,准确理解作者的意图,可以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和深度。
此外,还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度。
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鉴赏表达技巧

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鉴赏表达技巧一、行文思路分析题1.什么是行文思路分析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行文思路分析就是梳理分析作者的这一构思布局。
高考设置行文思路分析题的侧重点在“梳理”上,又有两种考法:一是直接考查,梳理行文思路;二是间接考查,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2.答题步骤第一步:审读题干,把握要求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确认题目是要求直接梳理行文思路,还是要求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第二步:通读全文,梳理结构要根据题目要求和文本具体内容,或侧重划分层次,或侧重找寻线索,或侧重梳理心理(感情)变化。
梳理时要注意勾画圈点关键词或关键句,尤其是梳理心理(感情)变化,更要注意提炼出“心理词(感情词)”。
第三步:分条陈述,规范作答模式一(采用表次序的词语表述):文章围绕 XXX(线索),首先写了 XXX,其次写了 XXX,最后写了 XXX。
模式二(采用分条表述):①写 XXX;②写 XXX;③写 XXX;④全文整体上写 XXX。
二、线索作用分析题1.什么是线索作用分析先清楚线索与行文思路的区别:行文思路是作者写作时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感情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回答的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线索则是文章前后内容中都有的某个共同的东西,回答的是围绕什么展开的问题。
虽然在“行文思路分析题”中已涉及线索,但这种涉及只是将线索作为解题的一种手段,围绕线索去梳理行文思路,并不是考查线索本身;而高考却常就散文线索自身方面设题,考查的重点往往是线索的作用。
2.怎样答线索作用分析第一步:找出线索——“四看”定线索看标题:有些标题就揭示了线索。
如《白杨礼赞》标题所揭示的对白杨树的赞美就是文章的情感线索。
看时空词语:有些时间、空间词语很可能就是“时间线索”或“空间线索”。
如《荷塘月色》就有空间线索。
看“物”:文章中某一“物”若反复出现,很可能就是线索。
如《记一辆纺车》就是以“一辆纺车”这一常出现的物件为线索的。
专题05:鉴赏散文艺术技巧、语言(学生版)

第三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鉴赏散文艺术技巧、语言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是高考散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高考常设置两种题型来考查:鉴赏表达技巧题和鉴赏语言特色题。
对于这两类题型,需先准确判定所用技巧或所属语言特色,然后再结合文本多角度分析。
题型一鉴赏表达技巧鉴赏散文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方面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在小说专题中已有介绍,这里不再重复讲解。
修辞手法核心知识储备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往往是和对语言的赏析结合在一起的,特别是对语句的理解或赏析方面,一般需要考虑修辞手法。
高考常考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以及赏析方法如下:名称名称解释艺术效果赏析方法比喻打比方。
有“语言艺术之花”之誉①生动形象,突显特征;②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③引发读者联想,激发读者共鸣引出原句,分析本体、喻体和二者的相似点,指出所突出特征,综述其好处借代用相关事物代替所表达事物①突出特征,强调重点,增强形象性;②委婉含蓄,幽默俏皮;③有时具有回避掩饰作用引用原文,找出借体,指出特征,综述好处拟人把物当人写,将物人格化①突出事物特征;②赋予无生命事物以生命,赋予无情感事物以感情,使语言形象化,显得生动活泼;③便于抒情,激发想象,加强感染力引出原句,分析所突出特征,说明拟人的好处夸张有意言过其实,对客观事实作夸大或缩小描述以突显特征①鲜明突出事物的特征,激发联想;②鲜明表达褒贬好恶,引起共鸣;③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引出原句,分析所突出特征,说明其好处对偶由两个字数相当、结构相同的语句构成的语言艺术形式①句式整齐,音节匀称,抑扬顿挫,音乐感强;②表意凝练,概括力强,具警策之美;③读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便于吟诵与记忆引出对偶句,细析对偶美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相关、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的句子构成的语言艺术形式①强调内容,增强说服力;②强化抒情,增强感染力;③增加气势,增强表现力;④层层递进,逐层深入地阐说事理,有深化内容之效引出排比句,说明其效用设问为引人注意而无疑而问,明知故问①通过自问自答,强调思想内容或情感态度;②引起人们注引出问句,辨明类别,说明答案,分析效用意,令人深思,发人深省;③能辅助反映思维过程,起理清思路、提纲挈领作用反问用疑问形式从反面表达正面的意思①加强语气,显得义正词严,引起读者注意,增强表达效果;②变化句式,掀起波澜引出问句,判明类别,说明答案,分析效用反复有意让某些词句重复出现,有连续、间隔之分①强调突出所反复的内容;②一唱三叹,能加强节点和抒情效果;③间隔反复还具有串接文句文段、连接内容、分清层次之用,不断强化内容引出反复文句,说明反复种类,分析反复效用反语又叫“说反话”,用与本意相反的词句来表达本意①多用于批判对象,揭露对象本质,进行讽刺嘲笑,语中含刺,能增强批判性;②具有幽默感引出反语词句,解释其本意,分析效用双关又叫“一语双关”,分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类①言在此而意在彼,表意委婉;②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能增强抒情效果;③生动、活泼、幽默、风趣找出双关词句,说明其双重含义,分析作用、好处通感采用不同感觉间相互沟通与挪移的方式描摹对象①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突出特征,增强表达效果;②调动读者的多种感觉,激发联想,耐人寻味引出通感文句,分析移觉情况,说明表达效用解题思维构建明确修辞手法——引出原句,具体分析——对表现形象、情感、主旨的作用。
高考“散文阅读”讲练:赏析艺术技巧(附答案解析)

高考“散文阅读”讲练:赏析艺术技巧(附答案解析)鉴赏艺术技巧一、掌握散文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散文常用的修辞手法有九种:比喻,比拟(含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这九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如下:(1)比喻: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常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2)比拟:使被描摹的物(拟人)或人(拟物)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3)借代: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常收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等效果。
(4)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5)对偶:在形式上,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使表达更集中、凝练而又比照鲜明。
(6)排比: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
(8)设问:自问自答,启发读者思考。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过渡作用。
(9)反问:语气强烈,感情强化。
二、掌握散文常见常用的表现手法(1)象征: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感情。
引申事理,形象而含蓄,耐人寻味。
(2)抑扬: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以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3)托物言志: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特定的主张或哲理。
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含蓄地表达出来,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4)白描:不设喻、少修饰,不用华丽的辞藻,以最经济、最俭省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它往往寥寥几笔就能起到突出事物神韵的效果。
(5)虚实结合:抓住重点,或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高中语文阅读散文答题技巧

1高中语文阅读散文答题技巧语言的运用力求准确、精练、概括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以主观表述题为主要的考查形式,要求考生自己组织语言来解答题目,所以如何组织好答题的语言,把筛选整合好的内容准确、精练、概括地表述出来,就显得非常重要。
①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组织答案。
一般来说,答案所涉及到的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
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就能“抠”出答案来。
当然找出的词语、句子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需经过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都比较接近标准答案。
②紧扣题意,选用恰当的句式,从适宜的角度作答。
即:怎么问就怎么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性。
有时在原文摘取的句子中有答案所需的内容,但不能从命题者所“问”的角度作答,如果直接使用会使回答不到位,甚至答非所问。
因此,一定要紧扣题目的要求,将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排列组合,特别注意用句式的变换来重组,使之成为与命题提问角度相契合的答案。
③ 语言表述力求精练。
这对于受字数限制的表述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高度概括的题目,当我们筛选整合好文中的相关信息之后,要把具体、形象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的语言;对于解释、阐述、评价性的题目,我们可删去描述性的修饰语、较长的限制语,或合并同类项,或改字缩词,或使用指代词,使语言的表述高度浓缩,以符合题目的要求。
顺便提醒,对于不受字数限制的题目,不妨多答些(不能过份),在踩“点”给分的批阅方式中才能避免吃亏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首先必须理解、把握作品的基本语汇、句段、结构、章法。
其次是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表述能力,懂得一定的写作技法。
再次是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和归纳能力,能根据整体阅读的原则,综合运用各种文学知识去分析评判作品的相关内容。
2高中语文散文答题技巧第1招———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学会和文本、作者对话阅读中值得强调的是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过程充满了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但前提是要能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解题思路示范———————————————————— [典例2] (2018·浙江卷)(原文见第四讲[典例 1])根据全文,分析作 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
[答题思路] 第一步:抓住关键词,分析含意 本句的关键词是“新奇”和“庆幸”。整个句子语境是 “这个赫赫有名的宋代京都汴梁城,果真又一次牵下了天 上的星河,让无数次揣想过《东京梦华录》笔下灯宵月夕 的我,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提炼句子主干后可知,是 汴梁城牵下的星河让“我”感到新奇和庆幸。汴梁城的星 河为什么会让“我”有新奇和庆幸的感觉,要结合后文分 析。
题型一 理解词语含义 一、4种词语含义的理解方法—————————————————————
词语特点
理解方法
①明确语段或句子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写 了几个层面。 体现作者情 ②明确词语地位。与文章情感(主旨、观点)相 感态度或主 关的词一般是文章的核心词语,看清它是文 旨的词语 章的标题,还是主旨词,还是情感词。 ③本义入手,追根溯源。从相关语境中找出 包含该词或其近义词的句子,体验其情感
文章主要是为了表达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三“联” 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忧郁和无奈之情。由此,
也可以概括出“无形的窗子”的具体内涵
[形成答案] 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 了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 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对点训练] 1.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 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 (2)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 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
词语特点
理解方法
运用修辞和 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 写作方法的 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结合上下文,还原修 关键词语 辞手法
①先找出该词语所在的具体的语句或者段落。 特殊指代词 ②圈定特殊语境。一般应运用结构分析的方法 语(远指、 ,理清指代对象的位置和范围,根据语境确定 近指等) 指代对象和内容。
板块一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散文阅读
——扣紧时代脉搏,关注人文情怀 第五讲 鉴赏散文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C目录 ONTENTS
[备考方略•突破] [演练巩固•提升] [课时作业•检测]
• “理解词义、句意类”属于考纲要求“鉴 赏评价”中“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中的一个考点 ,可分为两种题型:理解词语含义、理解 句子含意。鉴赏散文的语言、技巧,是一 种层次较高的审美活动,设置本考点的目 的是检测考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品析能力 。
③将答案代入原文理解,看是否恰当
词语特点
理解方法
①理解词语本义。所谓词语本义,即词语在 在表情达意 词典中的本来意思。理解其本义,才有可能 方面非常出 进一步理解其临时含义。 色的动词、 ②联系语境分析。联系特殊语境中所写的内 形容词等 容,如背景、目的、情感等,进而分析其“
潜台词”,恰当解释词语的临时含义
1.抓关键词,揣摩句意 句子中的关键词往往是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等,或 是定、状、补等修饰成分,它们常常是揭示事物的性质或 状态的重要信息。理解句子可通过抓关键词,运用替换词 语的方法来揣摩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和目的。
2.抓句子位置,分析作用 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 章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 语句。抓住这些句子的位置,就能很好地分析出其含意。 3.抓修辞,理解深层含意 文中的有些句子,往往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 法,而运用特定的修辞方法都有一定的效果和目的。辨析 修辞手法,有助于理解句子的深层含意。
二、解题思路示范———————————————————————————— [典例1] (2017·全国卷Ⅱ)(原文见“真题文本·认知”)结合全 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 [答题思路] 第一步:全面审题,确定答题方向 (1)“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属于对文中关键词语的 含意的理解,考查的是“理解”能力。(2)“结合全文”, 要求把握语境,分析词语的深层义或特定意义。
第二步:找准对应,确定答案要点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要联系“窗子”所在的具体语境,比如第三段 一“联” “永远是窗子以外”中的“窗子”,就是指具
体的窗子
文章写到窗子之外的各种人,文章始终流露出 窗子以内的知识分子对窗外真正生活的陌生与 二“联” 隔阂,造成这种隔阂的是观念的差异。结合主 题,自然能找出“无形的窗子”所代表的“心 态与观念的限制”
答案:(1)“永远”一词写出时间的久远,暗示自己与外 面世界的隔膜之深,表达出作者的深深惆怅和忧虑之情。 (2)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对沉闷生活的厌倦与 不满,表达出“我”意欲走进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的决心。
题型二 理解语句含意 一、“3抓”准确理解句子含意——————————————————— 理解句意,往往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所谓重要的 句子,是指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重要句子 主要包括:意义比较含蓄、内涵比较丰富、蕴涵某些深层 含意的句子;含有比喻、比拟等修辞格,需要明白本体或 喻体真正含意的句子;由一定的语境赋予临时意义,言在 此而意在彼的句子;在表达效果上有特殊作用,结构比较 复杂,理解有一定难度的句子;富有哲理性、起到警策作 用的句子等。在做题时,做到“3抓”,就能准确理解句 子含意:
[掌握关键能力] “3联1依”法解答词语含义理解题
1.联系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理解词语必须联 系语境,一般有临时性词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 要这样来理解。 2.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 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 词语等依据此法。
3.联系作者写作时的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理解词语的含义。 4.依托手法挖掘。为了突出表达效果,散文写作往往使用 一些修辞、描写手法。因此可以依托修辞、描写手法挖掘其 背后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要达到什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