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硕考研资料法理法制史模拟试题三 (1)
法硕(非法学)考研-法理、法制史模拟试题一

法硕(非法学)考研:法理、法制史模拟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29题,每小题1分,共29分。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哪种学说认为法是主权者的命令,是以制裁为后盾的行为规则?( )A.神意论B.规范论C.民族精神论D.社会控制论2.最具外在强制性的社会规范是下列哪个?( )A.法律规范B.道德规范C.宗教规范D.政治规范3.下列哪个不属于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法的出现的情形?( )A.商法的兴起B.罗马法的复兴 C.资本原始积累的法律出现D.教会法的编撰4.下列哪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A.法律体系是跨越历史和国界的B.法律体系是以一个主权国家的现行法为限C.法律体系只反映一国目前正在生效的法律状况D.法律体系不包括具有完整意义的国际法范畴5.下列哪项法律条文表述的是法律规则?(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B.本法所称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C.法律对诉讼时效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规定D.委托人处理委托事务取得的财产,应当转交给委托人6.《法官法》第14条规定:对于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任命法官的,一经发现,做出该项任命的机关应当撤销该项任命;上级人民法院发现下级人民法院法官的任命有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的,应当建议下级人民法院依法撤销该项任命,或者建议下级人民法院依法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撤销该项任命。
该条文表述的法律规则属于( )。
A.授权性规则B.义务性规则C.禁止性规则D.任意性规则7.在我国,下列哪个属于地方性法规? )A.公安部《公安机关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程序规定》B.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行政复议程序暂行规定》C.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D.湖南省人大常委会《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办法》8.以法的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为标准对法进行分类,法可以划分为( )。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B.实体法和程序法 C.根本法和普通法D.一般法和特别法9.黄某是甲县人事局的干部,他向县检察院举报了县人事局领导叶某在干部调配中收受钱物的行为。
历年法律硕士模拟试题及答案

【导语】天⾼鸟飞,海阔鱼跃;考试这舞台,秀出你独特的精彩;⼀宿好的睡眠,精神能百倍;⼀颗淡定的平常⼼,沉着应对,努⼒备考,考⼊理想院校!以下是为⼤家整理的《历年法律硕⼠模拟试题及答案》供您查阅。
⼀、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下列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少有⼀个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
多选、少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权是指⼈之作为⼈所享有或应享有的权利。
它的特点有( )A.⼈权的普遍性B.⼈权的基础性C.⼈权的综合性D.⼈权的⾮财产性 2.《专利法实施细则》规定,以书⾯形式申请专利,应当向国务院专利⾏政部门提交申请⽂件⼀式两份。
这⼀规则属于( ) A强⾏性规则 B授权性规则 C保护性规则 D确定性规则 3.下列能够成为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 A国家 B⾏为结果 C⾮物质财富 D法律义务 4.法律冲突解决⽅式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宪法优于普通法 B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C新法优于旧法 D⼀般法优于特别法 5.我国婚姻法规定,国家实⾏计划⽣育。
该法律原则在婚姻法领域⾥属于( ) A具体法律原则 B专门法律原则 C公理性原则 D政策性原则 6.法治与⼈治的区别有( ) A领导⼈或是否有否定法律的特权不同 B权⼒与法律何者优先不同 C是不是有完整的法律体系不同 D是否有民主、⾃由、平等、⼈权等价值观念不同 7.西周时的"三不去"包括( ) A有所娶⽆所归不去 B⽆⼦者不去 C孝顺⽗母不去 D与更三年丧不去 8.下列属于汉朝⽴法的是( ) A九章律 B开皇律 C傍章律 D朝律 9.关于⼗恶不赦制度的源流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起源于萧何的九章律 B起源于北齐的重罪⼗条 C成制于隋进的开皇律 D成制于唐朝的武德律 10.凌迟刑确⽴于( ) A秦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1.关于唐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贞观律》是唐朝法典的成就 B《永微律疏》⼜称《唐律疏义》,是中国封建法典的代表 C开元律疏是唐⽞宗对永微律删除不合时宜条款与称谓后的产物 D唐朝的刑律中只规定了绞斩两种死刑,较历代死刑都为轻缓 12.清代最重要的死刑复核制度是( ) A九卿会审 B秋审 C朝审 D热审 13.全国⼈⼤常委会在给各省分配全国⼈⼤代表名额数时,在名额数构成上应根据( ) A按照农村每⼀代表所代表的⼈⼝数四倍于城市每⼀代表所代表的⼈⼝数的原则分配 B按照农村每⼀代表所代表的⼈⼝数三倍于城市每⼀代表所代表的⼈⼝数的原则分配 C按照农村每⼀代表所代表的⼈⼝数⼆倍于城市每⼀代表所代表的⼈⼝数的原则分配 D按照每⼀代表所代表的城乡⼈⼝数相同的原则 14.全国⼈⼤常委会向各省、⾃治区、直辖市分配全国⼈⼤代表名额时,其名额数构成中应包括( ) A根据⼈⼝数计算确定的名额数 B根据城乡⼈⼝不同⽐例计算确定的名额数 C每个地区相同的基本名额数 D其他应选名额数 15.下列当选代表符合选举法规定的是( ) A甲同时是北京市海淀区和西城区⼈⼤代表 B⼄同时是全国⼈⼤代表、北京市⼈⼤代表和东城区⼈⼤代表 C丙是河北省⼈⼤代表和北京市⼈⼤代表 D丁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丁是全国⼈⼤代表,但不是湖北省的⼈⼤代表、不是荆州市⼈⼤代表,也不是沙市区⼈⼤代表 16.下列属于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的是( ) A私有财产权 B劳动权 C劳动者的休息权 D物质帮助权 17.中国⼈民政治协商会议( ) A是中国⼈民爱国统⼀战线的组织 B是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 C是中国政治⽣活中发展民主的重要形式 D其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18.法院在裁判缓刑时,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犯罪分⼦在执⾏期间( ) A从事特定活动 B进⼊特定区域、场所 C接触特定的⼈ D离开所住市县 19.关于⽼年⼈犯罪的刑事责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若过失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中国法制史考研人大理论法学(法制史部分)考研真题

中国法制史考研人大理论法学(法制史部分)考研真题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中国人民大学623理论法学(法制史部分)考研真题及详解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623理论法学法制史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准五服以制罪2.唐律赎刑3.留养承嗣4.中国土地法大纲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10分)1.简述亲亲得相首匿的主要内容。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1.试述民国时期宪政立法的发展变化。
参考答案(含视频讲解):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623理论法学法制史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准五服以制罪答:准五服以制罪,是指对九族以内的亲属之间的相互侵害行为,并把原属于丧葬之礼的“五服”制度与法律结合,凡亲属之间的犯罪,均根据服制的轻重判断是否构成犯罪及衡量罪行轻重。
“五服”制度是中国礼治中为死去的亲属服丧的制度。
“五服”根据亲属关系远近,把亲属分为五等,由重到轻依次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五服制罪原文是“准五服以制罪”,就是按照五服所表示的亲属关系远近及尊卑,来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本质是维护家族的等级制。
“五服制罪”原则实质上是“同罪异罚”原则在家族范围内的体现,即同样的犯罪仅因在家族中的身份不同而适用轻重不同的刑罚。
2.唐律赎刑答:唐律赎刑,是指唐律中关于赎刑的犯人可以用财物代替或抵销其所判刑罚的一种刑罚方法。
赎刑不是一个独立的刑种,它只是为特定的当事人设计的一种刑罚转换方式。
可见,赎刑是一种替代刑。
《唐律疏议》对赎刑适用的具体情况作了严格的规定,指应议、请、减者及九品以上官,及七品以上官之祖父母、父母、妻、子、孙,凡犯流罪以下,均可以铜赎罪。
但犯不孝流、反逆缘坐流和会赦犹流者不适用此规定。
3.留养承嗣答:留养承嗣也称留养承祀,是指死刑案件经清代会审制度秋审后朝审复审程序后,死刑犯为独子,而祖父母、父母年老无人奉养,经皇帝批准,可以改判重杖一顿枷号示众三个月,使其能免除一死,侍奉祖父母、父母。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12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12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分析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A.一断于法B.轻罪重罚C.约法省刑D.明德慎罚正确答案:D解析: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是明德慎罚。
轻罪重罚、一断于法为战国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约法省刑为汉朝的立法指导思想。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2.冠婚之礼在西周时期被称作( )A.吉礼B.嘉礼C.宾礼D.凶礼正确答案:B解析:西周时期的礼仪主要有五个方面,通称为“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其中,冠婚之礼被称作嘉礼。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3.西周时期,司法官利用职权,报私恩怨所触犯的罪名是( )A.惟官B.惟反C.惟内D.惟来正确答案:B解析:西周时期规定了渎职方面的犯罪,如司法官的“五过”之疵。
“惟官”指秉承上意,倚仗权势。
“惟反”指利用职权,报私恩怨。
“惟内”指内亲用事,暗中牵制。
“惟货”指贪赃受贿,敲诈勒索。
“惟亲”指接受请托,徇私枉法。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4.在秦朝司法审判结束之后宣读判决书被称为( )A.读鞫B.爰书C.乞鞫D.封守正确答案:A解析:秦朝在审判中重视收集证人证言、证物,尤其重视现场勘验和司法鉴定。
调查或勘验的笔录称为“爰书”,必要时还可以查封财产,称为“封守”。
司法官作出判决后要向被告宣读,称为“读鞫”,宣读后若当事人不服,可以申请再审,称为“乞鞫”。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5.汉朝颁布的“六条问事”,就其性质而言属于( )A.民事法律B.监察法律C.经济法律D.诉讼法律正确答案:B解析:汉武帝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分全国为13个监察区,每区派刺史一人,于每年秋天巡行郡国,按“六条问事”的职权,行使监察权。
故相当于现在的监察法律。
因此选B。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分析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我国第一部成文法是由( )公布的。
A.子产B.邓析C.赵鞅D.商鞅正确答案:A解析:我国第一部成文法是春秋时期郑国执政子产公布的。
故选A项。
邓析是竹刑的制定者,赵鞅是我国第二部成文法的公布者,商鞅是战国时期秦国法律的制定者。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2.《法经》六篇中,有关侵犯人身安全的犯罪规定在( )。
A.盗法B.杂法C.具法D.贼法正确答案:D解析:《法经》一共六篇,即为《盗法》、《贼法》、《囚法》(又称为《网法》)、《捕法》、《杂法》、《具法》。
其中,《贼法》是关于惩治侵害人身安全及危害社会秩序方面的内容。
故选D项。
《盗法》是关于侵犯财产的法律规定。
《囚法》也称为《网法》,是关于囚禁和审判罪犯的法律规定。
《捕法》是关于追捕盗贼及其他犯罪者的法律规定。
《杂法》是关于“盗贼”以外的其他犯罪与刑罚的规定,主要规定了“六禁”。
《具法》是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等法律原则的规定,起着“具其加减”的作用,相当于近代法典的总则部分。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3.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法律形式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科最早出现于汉代,北魏以格代科,科失去了独立的法律地位B.格最早出现于东魏时期,名称为《麟趾格》C.清朝的则例相当于民事法规D.宋朝编纂的条法事类是宋朝最重要、最经常的立法活动正确答案:A解析:科最早起源于汉代,北魏以格代科,科才失去独立的法律地位,格的出现为隋、唐、宋时期的律、令、格、式的确立打下了基础。
可见,A项表述正确,B项表述错误。
清朝的则例相当于行政法规。
故C项表述错误。
宋朝的法律形式包括律、令、格、式、编敕、编例和条法事类,其中,编敕和编例是宋朝最重要、最经常的立法活动,而不是条法事类。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模拟试卷3.doc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模拟试卷3.doc](https://img.taocdn.com/s3/m/ad5f5128ddccda38376bafc0.png)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模拟试卷3一、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汉律六十篇的是( )。
(A)《九章律》(B)《越宫律》(C)《左官律》(D)《傍章律》2 在秦代,“贼杀伤,盗他人”属于( )。
(A)公室告(B)非公室告(C)公罪(D)私罪3 将刑名律改为刑名、法例两篇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A)《法经》(B)《九章律》(C)《晋律》(D)《曹魏律》4 首次以“名例律”作为总则篇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A)《曹魏律》(B)《泰始律》(C)《北齐律》(D)《开皇律》5 杖刑是由( )政权创立的。
(A)北魏(B)北齐(C)隋朝(D)宋朝6 《曹魏律》一共( )。
(A)12篇(B)18篇(C)20篇(D)9篇7 秦朝把庭审案件称为( )。
(A)诏狱(B)讯狱(C)鞫狱(D)治狱8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法律形式——式,指的是( )。
(A)封诊式(B)大统式(C)永式(D)户调式9 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封建成文法典总则始创于《法经》,完善于《北齐律》(B)《九章律》中的总则篇在尾不在首(C)秋冬行刑不属于汉朝法律儒家化的表现(D)春秋决狱“论心定罪”,故而为司法的野蛮擅断提供了依据10 西晋以( )作为全国最高司法机关。
(A)大(B)司寇(C)廷尉(D)大理寺11 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科”这一法律形式在南北朝时期被“格”所取代(B)登闻鼓制最早源于曹魏(C)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格是《别权调格》(D)《曹魏律》和《晋律》的篇目都是20篇12 下列关于法律儒家化表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汉朝法律的儒家化,不仅体现在刑罚执行和审判上,也体现在刑法适用原则上(B)春秋决狱作为法律儒家化的表现之一,是汉朝独有的审判方式(C)法律儒家化与西晋的引礼入律、礼律融合相辅相成(D)亲亲相隐属于法律儒家化的表现形式之一13 关于北魏法制建设的成就,表述错误的是( )。
法律硕士联考《法制史》模拟试题及答案(1)第3页法硕

多选题ﻭ1.在下列情形中,应视为不法侵害已经终止的是:ﻭA、不法侵害已经完结B、不法侵害人自动中止侵害ﻭC、不法侵害人已被ﻭD、不法侵害人已经丧失继续侵害的能力【答案】ABCD【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是指可以实施正当防卫的时间。
理论上认为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是不法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的进行阶段。
法律基于正当防卫的立法目的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防止合法利益受到损害,故对防卫时间加以严格限定。
不法侵害尚未结束,是指不法侵害行为或其导致的危害状态尚在继续中,防卫人可以用防卫手段予以制止或排除.在中,不法侵害已经完结、不法侵害人自动中止侵害、不法侵害人已被、不法侵害人已经丧失继续侵害的能力被认为是不法侵害已经终止,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ﻭ【考生注意】不法侵害的尚未结束,可以是不法侵害行为本身正在进行中,例如犯挥刀向受害者连续砍击;也可以是行为已经结束但危险状态尚未结束,例如抢劫犯已打昏物主抢得财物,但尚未离开现场。
上述两种情况,防卫人的防卫行为均可有效地制止不法侵害行为,或排除不法侵害行为所致的危险状态。
有些情况下,虽然不法侵害所导致的危险状态尚在继续中,但正当防卫行为并不能将其排除,则应视为不法侵害已经结束。
例如,纵火犯向目标物纵火后逃跑,已经造成了可能失火的危险状态,就无法通过杀死或伤害纵火犯的防卫手段来排除,对之采取防卫则不符合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
2。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相同之处包括:ﻭA、目的相同B、行为的对象相同ﻭC、前提相同D、危害来源相同【答案】AC【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异同。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相同点在于:(1)目的相同。
两者都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2)前提相同.两者都必须是合法权益正在受到侵害时才能实施;(3)责任相同。
两者超过法定的限度造成相应损害后果的,都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012年司法考试《法制史》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带答案和解析

1、“法学作为科学无力回答正义的标准问题,因而是不是法与是不是正义的法是两个必须分离的问题,道德上的善或正义不是法律存在并有效力的标准,法律规则不会因违反道德而丧失法的性质和效力,即使那些同道德严重对抗的法也依然是法。
”关于这段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段话既反映了实证主义法学派的观点,也反映了自然法学派的基本立场B.根据社会法学派的看法,法的实施可以不考虑法律的社会实效C.根据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的观点,内容正确性并非法的概念的定义要素D.所有的法学学派均认为,法律与道德、正义等在内容上没有任何联系2、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有关内容,关于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A.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B.建立法律职业人员统一职前培训制度,有利于他们形成共同的法律信仰、职业操守和提高业务素质、职业技能C.加强律师职业道德建设,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律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度体系、教育培训及考核机制D.为推动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和鼓励志愿者发挥作用,可采取自愿无偿和最低成本方式提供社会法律服务3、2011年,李某购买了刘某一套房屋,准备入住前从他处得知该房内两年前曾发生一起凶杀案。
李某诉至法院要求撤销合同。
法官认为,根据我国民俗习惯,多数人对发生凶杀案的房屋比较忌讳,被告故意隐瞒相关信息,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已构成欺诈,遂判决撤销合同。
关于此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不违背法律的民俗习惯可以作为裁判依据B.只有在民事案件中才可适用诚实信用原则C.在司法判决中,诚实信用原则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加以适用D.诚实信用原则可以为相关的法律规则提供正当化基础4、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出现下列哪一情况时,不能再通过司法手段干预信用证项下的付款行为?A.开证行的授权人已对信用证项下票据善意地作出了承兑B.受益人交付的货物无价值C.受益人和开证申请人串通提交假单据D.受益人提交记载内容虚假的单据5、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硕考研资料:法理、法制史模拟试题(三)一、单项选择题:1~29题,每小题1分,共29分。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法的概念问题上,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主要观点是( )。
A.法是阶级社会的产物B.法是民族精神的产物C.法是人类理性和本性的体现D.法是自由意志的外在表现形式2.有些国家的经济制度或经济发展水平相同,它们的法律却千差万别。
这种现象表明( )。
A.经济条件不是法的内容的唯一决定因素B.法的物质制约性原理不具有普遍性C.经济以外的因素有时也对法的本质起最终决定作用D.一国法律的具体表现形式与该国的经济制度无关3.下列选项中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是( )。
A.某工商行政管理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B.某高校制定的《大学生行为守则》C.《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实施条例》D.甲乙两公司依法签订的购销合同4.现代社会不仅需要法律这种社会规范,而且还需要道德、习俗等其他社会规范。
这表明( )。
A.法律的起源与道德有关B.有些法律规范是由社会习俗演化而来的C.法律规范和其他社会规范的表现形式不同D.法律不是唯一的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5.法律规定了人们的一般行为模式,从而为人们的交互行为提供了一个模型、标准或方向。
法律的这一特性是指( )。
A.法律的规范性B.法律的普遍性C.法律的确定性D.法律的统一性6.下列选项中,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是( )。
A.市公安机关签发的拘留证B.县民政部门核发的结婚证C.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书D.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农村公路管理条例》7.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特征是( )。
A.概括性B.规范性C.抽象性D.国家强制性8.下列诸项表述中正确的是( )。
A.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模式、标准或方向,这一特性指的是法的统一性B.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和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这两种说法没有本质上的区别C.非规范性法律文件虽然没有规范性,但有法律效力,因而也属于法律的范畴D.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的实施的唯一力量9.下列关于法律特征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
A.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调整主要通过权利义务的设定和运行来实现,这要求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规定应具有确定性和可预测性B.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区别之一,在于法律规范可以反复适用,而道德规范不能反复适用C.法律具有统一性和普遍性,因此一国法律体系内部的各种法律规范之间不存在矛盾D.法律之所以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主要是因为法律只有依靠惩罚才能发挥作用10.下列关于法律的强制性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
A.公法具有强制性,而私法不具有强制性B.人们遵守法律主要是基于对法律强制性的恐惧C.法律对于统治阶级内部的成员没有强制性D.法律的强制性是法律发挥作用的最后保障11.被恩格斯称为“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的是( )。
A.拿破仑法典B.罗马法C.唐律疏议D.汉穆拉比法典12.下列关于资本主义法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B.资本主义法律都是在直接继承封建制法律的基础上产生的C.资本主义法律具有超阶级性和超历史性D.资本主义法律的核心作用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13.下列关于英美法系特征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
A.法的基本分类是公法和私法B.承袭罗马法传统,不制定法典C.制定法和判例法都是法的正式渊源D.诉讼不采用对抗制,法官是双方争议的裁决者14.人们能根据法律预见自己和他人行为的法律后果,这体现了法律规范作用中的( )。
A.评价作用B.指引作用C.预测作用D.强制作用15.“徒法不足以自行”,这一观点表明( )。
A.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B.在正式公布之前,法律不会自己生效C.法律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D.法律永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16.春秋时期“竹刑”的制作者是( )。
A.子产B.邓析C.李悝D.商鞅17.秦朝的法律形式中,司法机关判案的成例是( )。
A.决事比B.封诊式C.指挥D.廷行事18.南北朝时期,北朝东魏政权颁布的法典是( )。
A.泰始律B.大统式C.大业律D.麟趾格19.《麟趾格》颁布于( )。
A.东魏B.西魏C.北魏D.北齐20.《庆元条法事类》编制于( )。
A.唐朝B.宋朝C.五代D.元朝21.将“则例”作为国家一种重要法律形式的朝代是( )。
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22.中国历史上首次采用十二篇编纂体例的封建法典是( )。
A.北齐律B.开皇律C.曹魏律D.晋律23.唐律的篇目数是( )。
A.六篇B.七篇C.十二篇D.十八篇24.《宋建隆重详定刑统》的篇目数是( )。
A.6篇B.7篇C.12篇D.18篇25.颁布《分户令》的改革者是( )。
)A.商鞅B.李悝C.吴起D.王安石26.西汉武帝时颁布“告缗令”的目的主要是( )。
A.加强社会治安管理B.加强对外贸易管理C.推行国家专卖制度D.推行重农抑商政策27.唐朝编纂的第一部律典是( )。
A.武德律B.开皇律C.永徽律D.贞观律28.《唐律疏议》编纂工作的主持者是( )。
A.长孙无忌B.魏征C.陈群D.武则天2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法典是( )。
A.《开皇律》B.《大明律》C.《宋刑统》D.《开元律》二、多项选择题:30~39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30.西方社会两大法系的差别有( )。
A.阶级本质不同B.判例的地位不同C.经济基础不同D.法官的作用不同31.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是以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为前提的B.德国法系是以1896年《德国民法典》为基础建立起来的C.在英美法系国家,法学家在推动法律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D.大陆法系国家法官审理案件首先要考虑以前类似案件的判例,将本案的事实与以前案件事实加以比较,然后从以前判例中概括出可以适用于本案的法律规则32.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A.国家权力是法的载体和支点B.法律的作用是社会经济状况的具体表现C.法律在不同的社会和时代,其作用的大小、范围、方式和目的是相同的D.法律的规范作用直接体现法律的本质和目的33.法律在执行社会公共事务上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
A.法律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生活条件B.法律维护生产和交换的秩序C.法律促进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D.调整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34.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但并不是唯一手段B.法律只调整重要的社会关系领域C.法律是规范,同时也是规律本身D.法律是概括性规范,在一切问题上都可以做到天衣无缝35.下列哪些属于狭义的立法活动?( )A.全国人大制定合同法的活动B.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保险法的活动C.国务院废止《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的活动D.北京市人大制定《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36.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政权确立的司法体制有( )。
A.实行政审合一B.实行审检合一C.在地方,审判权与司法行政权分开D.在中央,审判权与司法行政权合一37.下列关于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司法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建立各级人民法院B.建立保证土改的人民法庭C.实行二级终审制D.放宽上诉制度38.清末变法修律中出现了“礼法之争”。
下列哪些是“法理派”的主张?( )A.取消“干名犯义”专条B.保留“存留养亲”C.取消“无夫奸”条D.“子孙违犯教令”不应保留在刑律中39.清末,甲国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乙国在中国不享有领事裁判权。
则在领事裁判权制度下,下列哪些案件仍由中国管辖?( )A.甲国公民之间在中国发生的案件B.乙国公民之间在中国发生的案件C.在中国,甲国公民起诉乙国公民的案件D.在中国,乙国公民起诉甲国公民的案件三、简答题:40~41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0.简述我国法治建设应该如何推进“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略的实施。
41.简述1935年《中华民国刑法》的主要特点。
四、分析题:42~43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42.某村民委员会在开展“争创精神文明户”活动中,将子女是否孝敬老人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要求村民对孝敬老人作出承诺。
张老汉的儿子张三写了书面承诺书,保证每月至少给父亲50元的赡养费,保证书一式三份,村民委员会在保证书上盖章后,张老汉、张三和村民委员会各存一份。
之后,张三家被评为“精神文明户”。
但是张三始终没有履行过承诺。
一次张老汉向儿子张三要钱看病,张三以其儿女上学需要学费、经济紧张为由拒绝。
村民委员会据此撤销了张三家“精神文明户”的称号,并支持张老汉向法院起诉。
法院审理后,支持了张老汉的诉讼请求,判令张三每月向张老汉支付赡养费50元,并支付张老汉看病的费用。
几个月后,张老汉再次找到原审法官,请求撤销原判决。
理由是判决生效后,虽然张三付清了他看病的医疗费,每月也按时给他50元赡养费,但是他的孙子和孙女从此再也不喊他“爷爷”了,他为此非常伤心。
法官听后也很同情,但却感到无能为力。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法理学知识和原理,谈谈你对村民委员会的举措、法院的判决以及张老汉的遭遇的认识。
43.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理论和知识对下列材料进行分析,并回答问题:诸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若孙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部曲、奴婢为主隐,皆勿论。
其小功以下相隐,减凡人三等。
若犯谋叛以上者,不用此律。
一《唐律疏议·名例》问题:(1)这段文字反映了唐律的什么原则?其历史渊源是什么?(2)适用这一法律原则时有何例外?为什么?(3)唐律这一规定的立法宗旨是什么?五、论述题:44小题,共15分。
44.联系实际,论述法律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
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条理清晰,语言规范、流畅。
考研法硕法理、法制史模拟试题(三)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29题,每小题1分,共29分。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C。
选项A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主要观点;选项B是历史法学派的主要观点;选项c是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主要观点;而选项D,则是黑格尔在其《法哲学原理》中的观点。
本题应选C。
2.A。
有些国家的经济制度或经济发展水平相同,它们的法律却千差万别。
这种现象表明经济条件不是法的内容的唯一决定因素,经济以外的因素对法的内容也起着影响作用。
故选项A的说法正确。
法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故法的物质制约性原则具有普遍性。
故选项B错误。
经济以外的因素对法的本质的影响是间接的、非决定性的。
故选项C的说法错误。
法只能在经济基础所蕴含的可能性范围选择,而不能任意地选择;它的性质、内容和发展趋势等,都主要由其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的状况和要求所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