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冶炼与利用复习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五章《金属的冶炼和利用》教案 (新

第5章金属的冶炼和利用第1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5.1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及与物理性质相关的应用2、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3、认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强弱,4、认识初中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
教学重点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归纳教学难点认识比较常见金属的活动性大小关系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展示金属在生活、生产、科技等领域的应用,导出课题。
交流预习材料的相关问题。
问题设置:了解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相关应用,引导学生只关切金属的物理性质是不够的,更需要关切金属的化学性质。
【合作探究】探究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小组合作实验,教师指导)活动一、探究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探究实验1:①将打磨过的铝丝放在酒精灯上灼烧,观察颜色发生的变化②将铜丝放在酒精灯上灼烧,察颜色发生的变化镁在空气中燃烧铝在空气中加热铁在氧气中燃烧铜在空气中加热实验现象剧烈燃烧,耀眼____光,放出大量热,产生一种____的固体剧烈燃烧,_______,放出大量热,产生一种_____色固体化学方程式2Mg +O2点燃2MgO(银白色) (白色)结论:金属(Fe、Al、Mg、Cu)+氧气→ ____________活动二、金属与稀硫酸(或稀盐酸)的反应探究实验2:分别将光亮的铁丝、铝丝、铜丝浸入到硫稀酸、稀盐酸中实验金属与稀硫酸金属与稀盐酸现象化学方程式2Al+3H2SO4====Al2(SO4)3+3H2↑Fe + H2SO4 ====FeSO4 + H2↑结论活动三、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探究实验3:将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在化学式下方指明物质的颜色)1、总结:板块一、二、三,归纳出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置换反应:叫置换反应2、反思:①生活中我们常说“真金不怕火来炼”体现了金的怎样的化学性质?②从金属与稀酸的作用是否可以看出金属的活泼性强弱?③实验室常用金属锌与稀硫酸或稀盐酸来制备H2,试分别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或反思为什么不用Mg或Fe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呢?3、提升:常见金属(镁、铝、铜、铁、锌、金)的活动(泼)性顺序>Al>Zn>>…Cu>…Au【课堂小结】学生总结,并完成导学案达标检测部分【作业布置】导学案课后训练部分【教学反思】5.1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2课时教学目标1、熟悉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相关试题类型2、掌握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时的坐标系图示问题教学重点熟悉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相关试题类型教学难点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时的坐标系图示问题教学过程:【问题情景】旧知回顾:(1)书写金属铝、镁、锌、铁分别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在相应化学方程式中标出金属与氢气的质量关系。
金属的冶炼教学设计

《金属的冶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2.能力目标:培养归纳总结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及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意识。
教学重点: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教学难点:不同金属的冶炼方法不同,如何选择合适的冶炼方法。
教学方法:归纳总结法,案例法教学手段:PowerPoint演示文稿.学法指导:指导学生使用阅读、讨论、归纳等方法学习化学教学过程:[引入]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金属的冶炼”,先看有关“铜的冶炼”的一段文字:铜冶炼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目前铜的冶炼以火法冶炼为主,其产量约占世界铜总产量的85%。
火法冶炼一般是先将含铜百分之几或千分之几的原矿石,通过选矿提高到20-30%,作为铜精矿;在密闭设备中进行熔炼,得到“冰铜”(主要成分为Cu2S),产出的冰铜接着进行吹炼成粗铜;再将粗铜铸成阳极板进行电解,获得纯度高达99.9%的电解铜。
[提问]请根据这段文字归纳出从矿石中提炼金属的一般步骤是什么?一、提炼金属的一般步骤1.矿石的富集2.金属的冶炼3.金属的精炼[过渡]矿石的富集就是除去杂质,提高矿石中有用成分含量;金属的精炼就是提纯金属。
我们学过铜的精炼。
本节课主要复习金属冶炼的化学原理。
二、金属冶炼的化学原理[提问]金属在自然界中主要以什么形态存在?正价还是负价?(正价)金属冶炼目的是把金属的化合物转化为金属单质(M n+→M),其过程用两个字概括是什么?(还原)[讨论]还原金属的方法很多,不同的金属冶炼方法可能不同,同种金属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冶炼。
现有四种元素的化合物:HgO、Ag2O、Fe2O3、Fe3O4、FeCO3、FeS2、Al2O3、AlCl3,每种元素选用一种物质作为原料,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冶炼相应的金属,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点评]Hg、Ag的冶炼选择哪种方法?哪些金属通常用这种方法冶炼?1.热分解法(Hg、Ag)[点评]⑴含铁的化合物有4种,最好选哪种?(选最熟悉其冶炼方法的:Fe2O3)工业是主要用哪些作为炼铁原料?(Fe2O3、Fe3O4、FeCO3)FeS2主要用于什么工业?(硫酸工业)其炉渣有何用途?(炼铁原料)⑵可以用哪些还原剂?(C、CO、H2、Al)⑶工业炼铁主要用的是哪种?(CO)工业上将铁矿石、焦炭等物质按一定的比利加入炼铁高炉,再吹入热空气,CO是怎样产生的?从产物纯度、冶炼成本、设备等角度分析用CO还原Fe2O3的优缺点。
第5章 金属的冶炼与利用《金属矿物_铁的冶炼》教案

第二节金属矿物铁的冶炼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矿物(铁矿、铝矿等)的主要化学成分;
2.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3.了解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认识金属冶炼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生铁的冶炼。
教学难点:“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演示实验。
探究学习: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一、常见的金属矿物
二.生铁的冶炼
1.炼铁的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气
2.炼铁的设备:高炉
3.炼铁的原理:在高温条件下,利用还原剂一氧化碳从铁的氧化物中将铁还原出来。
三.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
1.反应方程式:Fe2O3+3CO高温
===2Fe+3CO2
2.实验现象:红棕色的粉末变为黑色粉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实验步骤:
4.尾气处理:由于一氧化碳有毒,在关于该气体的实验都需要注意尾气的处理,点燃或收集。
四.金属冶炼的方法:
(1)还原法:把金属矿物与焦炭、氢气、一氧化碳等还原性物质一起加热反应。
如:利用赤铜矿(Cu2O)提取铜Cu2O+C高温
===2Cu+CO;古代湿法炼铜:Fe+CuSO4==FeSO4+Cu
(2)电解法:活泼金属很难从其矿石中还原出来,需要用电解法。
如:电解熔融氧化铝制铝:2Al2O3通电
===4Al+3O2↑,电解熔融氯化钠制钠:2NaCl通电
===2Na+Cl2↑
(3)分解法:有些金属的氧化物受热容易分解,可以用简单加热的方法得到。
如:氧化汞制水银:2HgO高温
===2Hg+O2。
复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活动设计和教学反思

复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活动设计和教学反思作者:刘相霞李德前来源:《中小学教学研究》2016年第08期[摘要]基于小组合作的理念,设计了《金属的冶炼与利用》复习课。
通过“温故知新找重点、小组合作辨金属、你我合力冶炼铁、联系实际用金属、答疑解惑说感想”五个活动版块,激发学生全员参与、体验成功、不断创新,从而深化有关金属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实验设计和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金属的冶炼与利用;复习课活动设计;教学反思本节复习课的内容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5章。
本章金属知识对初中化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习酸和盐的基础,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历年中考的热点。
一、设计理念如果说新课是栽好一棵树,那么复习课则相当于育好一片林,其难度显而易见。
本节复习课力争改进“简单重复热剩饭”的弊端,谋求全员参与、形式多样、不断生成。
课堂上,通过播放新颖别致的《五花八门》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引起回忆。
为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在复习中的重要作用,笔者把本节课内容设计成5个活动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小组成员参与,通过小组间激烈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树立敢于争先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强大,意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复习中,还注重白板的使用,使每个学生都能及时参与、不断展示,同时最大程度地提高复习效率。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并结合所带班级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金属的性质、用途、冶炼和防护。
2.通过设计方案和动手实验,解决有关金属的实际问题,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巩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树立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组间竞争,树立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4.通过形式多样的复习活动,感受学习快乐、体验学习成功。
三、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播放短视频《五花八门》,呈现各种各样的金属材料制成的门(如太空对接的舱门、小汽车门、电梯门、四合院的大铁门、学校大门口的自动推拉门、教学楼下的卷闸门等)。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复习课教案新版沪教版69

程
(C) A.生成氢气的质量:X﹥Y B.金属活动性:Y﹥X C.相对原子质量:X﹥Y D.消耗硫酸的质量:X﹥Y 5.小华在测定铁在 O2 中燃烧的产物时,发现 5.6g 铁在足量的 O2 中燃烧得到 7.8g 固体。不考虑其它误差因素,则该固体产物的组成可能是 A.Fe3O4 和 Fe C.Fe3O4 和 Fe2O3 6.用数字和符号表示: ①2 个铵根离子 2NH4 ; ②铁锈的主要成分 Fe2O3; ③2 个氨气分子 2NH3; ④人体缺 I 易得甲状腺疾病;
第 5 章 金属的冶炼与利用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方 法
整理和归纳本章所学内容,并通过习题加以巩固。
自主 探索 个人二次 备课
【整理与归纳】 金属的物理性质 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定义 ①与氧气反应 ②与稀酸反应 ③与盐溶液反应
合金
教 学 过 程
常见合金的特性及用途 生铁:含碳 2%-4.3% 钢:含碳 0.03%-2 %
1
Hale Waihona Puke ( A )(D)3.下列有关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合金中一定不含非金属 学 B.生铁可以完全溶解 在足量的稀盐酸中 C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 D.各成分金属的熔点比合金的熔点低 过
(C)
4.现有等质量的 X、Y 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等浓度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 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 X、Y 在 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 价)。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金 属 的 冶 金属矿物 炼 与 铁的冶炼 利 用
生铁和钢
常见的金属矿物
CO 与氧化铁反应的实验装置 原理:Fe2O3 + 3CO 铁的冶炼 设备:高炉 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钢铁锈蚀的条件:氧气、水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导学案:《第5章 金属的冶炼与利用》复习教学案

《第5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复习教学案一、【复习目标】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生铁的冶炼原理及相关实验的现象、操作过程、设计注意点。
2、知道常见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
3、通过对金属的性质的实验探究,学习利用实验认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方法。
4.掌握铁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铁生锈的办法。
5.了解合金的概念、金属材料二、【知识重现】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铁在空气中生锈其主要成分是。
铁生锈实质是铁与、等物质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的铁锈显色,属于(纯净物、混合物)2、写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吗;工业炼铁的设备是,主要原料有、、。
3.生铁含碳量为,钢含碳量为。
氧气可用于生铁炼钢,写出主要的化学反应原理。
4.合金属于(混合物、纯净物)。
例如;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熔点于各成分金属。
5.(1)铁钉放入少量稀盐酸中,可观察到①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知,使用中铁制品应避免与接触。
(2)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可观察到①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上述两个反应的类型。
三、【典型例题】例1、过量的铁粉与稀盐酸反应,实验时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反应后溶液中主要含有Cl---、、 (填粒子符号);(3)从资料中得知:溶液的颜色通常是由溶液中的粒子决定的。
由此你认为该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是由 (填粒子符号)表现出来的,验证的实验方案或事实是。
例2、化学的研究目的就是帮助人们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把金属矿物冶炼成金属就是人们利用化学方法实现物质改造的典型范例。
下表中不同的金属被开发和利用的年代不同,从化学反应的角度看,决定这一年代先后顺序的关键因素是A .金属的活动性B .金属的导电性C .金属的延展性D .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例3、 冬日里的一天,某班教室的暖气片和暖气管的接口处突然爆裂,里面喷出大量的黄色液体,并伴有一些红褐色的固体。
水暖师傅、老师及同学们进行了紧急抢修。
第五章 金属的冶炼与利用 第二课时

教学反思:
学生用具: 教师用具:投影仪
3.氧化铝_______: (1)铝的自我保护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4.氧化铜_______:颜色______色,氧化亚铜______,颜色______色。 (二) 金属的冶炼 1.铁的冶炼 (1)工业冶炼 原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各原料的作用) 设备:_______,原理:利用还原剂_____将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 主要反应: (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赤铁矿为例) 产品:_________。不是纯铁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模拟: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操作:开始应该先通一段时间的 CO 后_______,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 验 结 束 后 要 先 _______ , 等 装 置 冷 却 后 再 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属冶炼的方法分类 电解法:点解熔融的氯化钠制备金属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还原法:利用还原剂(如 CO、____、_____)在高温或加热的条件下将金属从氧 化物中还原成金属单质。如氢气还原氧化铜_____________________ 湿法冶炼:利用活泼的金属将不活泼的金属从溶液中置换出来。如湿法冶铜 ____________。 热分解法:利用加热或高温使含金属的化合物分解产生金属单质。 如:加热分解氧化汞(汞显+2 价)制备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金属的锈蚀与防护 1.铁生锈的原理: 铁与空气中的_____、 ____等发生复杂的变化生成_______色的铁锈, 主要成分_______。酸、盐溶液会______铁的锈蚀。 2.铜的锈蚀:铜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写出方 程式。 3.防治铁制品锈蚀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二、思考与交流 活动一、实验室模拟炼铁 (Ⅰ)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在今年的化学活动周中,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 在老师指导下做了有关铁的实验。 实验:用干燥纯净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实验装置如下图: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第课时金属的冶炼与利用

201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金属的冶炼与利用(2) 第13课时课时 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顺序【课时目标】1.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并能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对常见金属能否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和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进行判断。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能根据有关的实验现象判断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能设计实验验证不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4.能正确分析金属与盐溶液(或酸、盐混合溶液)混合经充分反应、过滤后所得固体的成分及滤液中的金属离子。
【自主复习】1.金属单质与酸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可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可说明金属的活动性_____________________;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也能;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也能说明金属的活动性说明金属的活动性_____________________;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有没有单质存在,也;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有没有单质存在,也可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可说明金属的活动性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默写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Sn Sn、、Pb Pb、、(H)(H)、、______________、、Pt Pt、、Au Au(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3.写出金属与酸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钾、钙、钠等非常活泼的金属除外。
5.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镁和稀硫酸:镁和稀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复习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金属的冶炼与利用》是上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第五章的内容。
常规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教师通常会帮助学生梳理已学知识、讲解知识点和例题,这样的课堂很少师生互动,缺乏真实生动的情境。
作为启蒙阶段的化学学习,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复习课上学会复习、提升思维品质。
学生通过讨论、对比、活动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对金属知识整理归纳,使所学知识结构化、系统化。
应用理论探究,实验探究,如从氧化铁如何得到铁单质,如何探究金属的活动性等,将探究融入化学复习课。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如双吸剂,金属的锈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金属的物理特性及用途,了解铁生锈的条件及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知道铁的冶炼原理及工业炼铁的有关知识;
⑵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能正确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⑶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简单应用。
2.过程与方法
⑴初步学会运用分类、比较、归纳等方法对知识进行小结;
⑵初步学会用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来探究金属的活动性及金属锈蚀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⑵通过问题的设计与解决,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表达、相互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简单应用;
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
2.教学难点:构建知识体系;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
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不是将所学知识简单重复或强化,而是帮学生将知识梳理归纳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整节课的设计意图立足学生认知,从创设问题情境到已有知识的归纳和迁移,最后建立新的知识体系。
例如证明双吸剂中铁粉和碳粉的存在,设计实验证明锌铁的活动性顺序,促使学生在实验设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旧知、获得新知。
在复习课中,创设双吸剂、铝的自我保护、黄金黄铜的区别等生活情境,帮助学生体验化学是一门真实有用的学科。
随着学生对金属知识的不断学习,认知水平也由低到高发展,从而对自然界中的化学现象产生新的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化学知识与生活情境有机整合,帮助学生认识化学现象和化学本质之间的辩证关系,初步构建科学物质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