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星毛概第三章作业答案
毛概第3章练习题

第三章练习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是()A.民族资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无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2.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A.武装斗争 B.议会斗争 C.合法斗争 D.地下斗争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不包括()A.城市小资产阶级 B.大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D.农民阶级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是()问题A.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B.革命的动力C.革命的对象 D.革命的前途5.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A.封建社会 B.殖民地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6.建国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性质是()A.农民阶级的革命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社会主义革命D.无产阶级革命7.毛泽东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的著作是()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共产党人发刊词》C.《新民主主义论》 D.《论持久战》8.区别新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是()A.领导权问题B.革命对象问题 C.革命形式问题 D.革命动力问题9.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重要论断的是()A.朱德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10.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思想中最核心的内容和最重要的特点是()A.从思想上建设党 B.从作风上建设党C.从组织上建设党 D.从制度上建设党11.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是()A.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官兵平等的原则C.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原则 D.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12.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A.封建主义 B.民族资本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帝国主义13.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1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最基本的联盟是()A.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B.无产阶级和其他非劳动阶级的联盟C.工农联盟 D.无产阶级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15.毛泽东为党和人民军队确立的宗旨是()A.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B.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16.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A.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 B.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C.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D.民族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17.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根本原因是()A.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B.中国是多个帝国主义国家侵略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C.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D.全国革命形式的继续向前发展1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共一大召开19.毛泽东首次在下列哪一部文献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科学概念?()A.《社会各阶级分析》B.《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C.《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D.《新民主主义论》20.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统治或半统治下,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的状态,再加上土地扩大,其结果是()。
毛概第三四章 习题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辨析题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
答:错误。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中国资产阶级由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组成,这两部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作用、地位及结局都不相同。
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之一,而官僚资产阶级依附于帝国主义,则是革命的对象。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答:错。
(1)1840年以来的整个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三个阶段。
(2)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最终失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
二、问答题1、新民主主义总路线、新民主主义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要点:新民主主义的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揭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中国的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的具体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奋斗目标,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根本政治主张和直接奋斗目标,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建立的国家制度(即国体)和政权构成形式(即政体)两个密切联系着的方面。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的基本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采取的国家政权形式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人民民主专政。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经济主张和斗争目标,它的主要内容是:①、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也是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之一。
毛概 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习题一、单选题:1、近代xx的社会性质是()A、封建社会B、前资本主义社会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A、帝国主义的侵略B、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C、封建主义的腐朽D、反动势力的联合3、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事件是()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的建立D、北伐战争5、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四大6、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A、帝国主义B、封建主义C、官僚资本主义D、地主豪绅7、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A、资产阶级领导B、无产阶级领导C、农民阶级是主力军D、帝国主义是主要敌人8、xx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A、农民阶级B、城市小资产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开明士绅9、xx革命的基本问题是()A、武装斗争B、农民问题C、党的建设D、领导权问题10、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这一命题的著作是()A、《〈共产党人〉发刊词》B、《论政策》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D、《新民主主义论》11、近代中国面临两大任务是什么()A、民族独立B、人民解放C、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和人民富裕D、国家统一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A资本主义B社会主义C民主主义D民族主义13、新民主主义革命走的是一条()的革命道路。
A.武装斗争B.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斗争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D.农村武装暴动14、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A.合法斗争B.秘密斗争.C.武装斗争D.经济斗争15、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有机体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文化结构社会意识形态阶级精神文明英雄史观二、单项选择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是(B)A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B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C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D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关系的不同回答3.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它是:(A)A.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4.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D)A阶级斗争发展史B生产关系发展史C社会意识发展史D生产劳动发展史5.“吃、喝、住、穿,这是人生的第一需要”的观点属于(A)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C利己主义的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阶层社会基本矛盾群众史观人民群众社会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社会形态阶级斗争社会改革科学技术历史人物普通个人杰出人物无产阶级领袖6.\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食为天'\。
这段话表明(A)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活动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7.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B)8.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B)A地理环境B生产方式C经济基础D实践活动9.“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属于(A)A宿命论B英雄史观C唯物史观D诡辩论10.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A)B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C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心理D英雄人物成为杰出人物的意愿12.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的形式,它属于(B)A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B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C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D思想的上层建筑13.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C)A法律前面人人平等B抽象的人性论C利己主义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14.“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说明(D)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15.社会进步的内涵是(D)A物质文明的进步C政治文明的进步B精神文明的进步D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B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16.资产积极思想家以“理性”、“人性”是否客观及实现程度作为社会进步的尺度。
毛概第三章课后答案

第三章
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这揭示了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次革命论”和“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都是错误的。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60
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1)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
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2)由于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必须由无产阶级充当领导者。
3)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2020年大学毛概第3章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同步练习1.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指的过渡时期是( C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国民经济恢复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新民主主义社会是( B )A.固定不变的社会B.过渡性的社会C.独立的社会形态D.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3.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 A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其中掌握了国家主要经济命脉的是(A )A.国营经济B.合作社经济C.个体经济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5.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 D )A.发展生产力B.变革生产关系C.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D.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中的赎买是指(B )A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金B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C在一定年限内让资本家获得其经营的企业的全部利润D由国家出资购买资本家的企业7.新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个步骤中,在企业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D)A.统筹兼顾B.劳资两利C.公私兼顾D.“四马分肥”8.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共同点( A )A.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B.所有制结构相同C.历史条件相同D.性质相同9.中国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 C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B.全国大陆的解放和统一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D.新解放区土改的完成10.(多选)在新民主主义经济中,主要有三种不同性质的经济,即( ABC )A.社会主义经济 B.个体经济 C.资本主义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11.(多选)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说法,正确的是( ABCD )A.既不同于苏联的无产阶级专政,也不同于欧美的资产阶级专政B.国体是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C.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它是一种过渡性质的国家形式12.(多选)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坚持的基本原则有(ACD )自愿互利 B.听从上级安排 C.典型示范 D.国家帮助13. (多选)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是( ABD ) A.互助组 B.初级社 C.人民公社 D.高级社14.(多选)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赎买政策是四马分肥,其中四马是指( ABCD )A.国家所得税B.企业公积金C.工人福利费D.资本家的利润(包括服务与红利)15.(多选)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失误和偏差的主要原因是( ABCD )A.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不够谨慎B.工作方法过于简单C.对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选择和理解过于单一D.对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和理解过于简单化16. (多选)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BD )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B.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C.新民主主义革命可以由资产阶级领导,但社会主义革命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D.只有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去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中间不允许横插进一个资产阶级专政17.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之间的关系?答:“改造”与“改革”二者性质是不同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习题及答案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4.杰出人物的产生是A.纯粹是必然的B.纯粹是偶然的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5.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A.客观的物质世界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6.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7.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科学技术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管理方式8.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意识形态B.政治法律思想C.国家政权D.政体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D. 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1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12.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3. “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A、宿命论观点B、机械论观点C、历史循环论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参考答案:1-5 DCBCD 6-10 CACAA 11-13 ABD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存在包括A.社会生产的各种物质条件B. 社会生产的物质生产活动C.经济关系D. 全部社会关系2.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A.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B.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C.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D.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3.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C.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D.历史是人思想发展史4.“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B.这两种观点是相互补充的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5.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A. 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B. 历史发展是无法认识的C. 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D. 社会中的每个人是“合力”的一部分6. “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安排它的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A. 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B. 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C. 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D. 否认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7.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参考答案:三、简答题1.怎样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2.怎样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3.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4.如何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两个概念5.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有哪些6.什么是经济基础,如何理解经济基础这一概念的内涵简答题1、2、3、4、6参见教科书。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的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此后,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的教训也使党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但是,并没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
随着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日益激化。
到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1926年前后,党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对党成立以来的经验,尤其是党在大革命时期的经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
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其条件;总结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提出中国革命应当先占乡村、后取城市的战略,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
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经过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失败,也经过了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特别是经过抗日战争时期的锻炼,党对中国革命的认识逐步成熟。
毛泽东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多方面得到展开,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抗日战争胜利后,代表中国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同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利益的共产党展开了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战略决战。
党和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新的经验,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星毛概第三章作业答案
1.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基本结束的标志是(A)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林
B. 土地改革完成
C.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2.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D)
A. 资本主义社会
B. 向资本主义转变的过渡性质社会
C. 社会主义社会
D. 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质社会
3. 在新民主主义的主要经济成分里,居领导地位的是(C)
A. 个体经济
B. 合作经济
C.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D.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4.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显著特点是(B)
A. 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
B. 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
C. 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
D. 沿海和内地同时并举
5.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其中(A)是主体。
A. 社会主义工业化
B. 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是(B)。
A. 个体经济
B. 公有制经济
C.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7.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D)
A. 无偿没收
B. 无偿分配
C. 无偿征用
D. 和平赎买
8.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B)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 国民经济恢复和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完成
9.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社会的性质是(A)
A. 新民主主义社会
B. 社会主义社会
C. 共产主义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10.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标志是(B)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 国民经济恢复和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完成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ABD)
A.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B. 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C.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E. 三大改造完成
12.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
路线,体现了(ABCD)。
A.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
B. 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C. 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D. 改造民族资本主义与改造资产阶级的统一
E. 社会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统一
13.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三种主要的经济成分是(ABE)
A. 社会主义经济
B. 个体经济
C.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E. 资本主义经济
14. 与新民主主义社会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新民主
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是(ACD)。
A. 工人阶级
B. 地主阶级
C. 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D. 民族资产阶级
E. 官僚资产阶级
15.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其中“三
改” 是指(ABC)
A. 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E. 对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改造
16.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开始了由新民
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
(对)
17. 没收官僚资本带有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革命的性质。
(对)
18. 根据国情,中国应走先机械化后合作化的道路。
(错)
19. 对民族资本主义采取保护政策,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
特色的一项内容。
(对)
20. 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的矛盾。
(错)
21.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分三步,其中第一步是个别企业的公
私合营。
(错)
22.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是在1949 年。
(错)
23. 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形式是互助组、初级社、高级
社。
(对)
24.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中,“三改”是主体,“一化”是两翼。
(错)
25.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只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
变,而不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