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学案:词类活用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

一、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

2. 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

3. 实例分析和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判断和分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5. 总结:对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情况和答案的正确性。

3. 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4. 总结理解:对学生对词类活用的理解和应用情况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1. 文言文句子实例。

2. 参考资料和教材。

七、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讲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

2. 实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进行解释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练习法: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九、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入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判断和分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5. 总结:对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十、作业布置:1. 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分析,判断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十一、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根据学生的反应和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词类活用(教师版)

词类活用(教师版)

词类活用(教师版)“活”出生命的色彩——词类活用一、学习目标1、掌握词类活用的概念和分类。

2、鉴别归纳词类活用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词类活用的用法。

二、学习重点鉴别词类活用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词类活用。

三、学习难点归纳词类活用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活用的用法。

四、学法指导1、考纲解读: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2、参阅人教版必修五第90页《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

3、掌握词类并辨明句法成分,把握词与词的组合关系五、教学步骤(一)课前预习名词动词1、知识回顾(1)实词形容词数词(1)词语分类:量词代词副词介词(2)虚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2)句法成分: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 定语+宾语2、课前准备(1)指出现代生活中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

①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鲁迅《友邦惊诧论》)国:名作动,成为国家②没有月亮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朱自清《荷塘月色》)怕:形作使动,使人害怕③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徐志摩《再别康桥》)悄悄:形作名,寂静④你美星城我美你(长沙街头公益广告)。

①美:形作使动,使…美丽;②美:形作意动,以…为美⑤他这人有点花,而你这人却太阿Q了。

花:名作形,不专一;阿Q:名作形,迂腐⑥自己举例:如,看医生、暖人心、星罗棋布、幕天席地、3、自学检测(1)什么是词类活用?(提示:参阅必修五第90—92页)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们的词性和意义,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

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叫做词类活用。

(2)文言文中为什么经常会出现词类活用?(提示:联系古代造字和文学表达)A、早期没有为一些行为动作专造动词。

(“穿”早期是穿透的意思)。

B、为了表达的丰富与新颖。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形作动,意思是染绿了(3)有哪些词可出现词类活用?常见的词类活用有哪些?可以归纳为哪两种?实词中的名、动、形、数的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学案

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学案

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熟练运用名词词类活用基本规律,快速判断并解释名词词类活用现象;(2)了解高考对此知识点的考查形式,并掌握做题方法。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归纳法〖预习检测〗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并试着指出语法现象。

(1)、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2)、QQ音乐,音乐你的生活。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4)、粪土当年万户侯。

什么是词类活用?〖规律探寻〗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并指出活用类型,寻找词类活用规律。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劝学》)上;下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六国论》)日;月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过秦论》)南;西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伶官传序》)夜;东规律一: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翼庭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项脊轩志》)手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宫赋》)辇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廷规律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过秦论》)帝王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礼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籍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函规律三: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水左右欲刃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刃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语能守其土,义不贿秦。

(《六国论》)义规律四: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王吾从而师之。

(《师说》)师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宾客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烛之武退秦师》)利规律五:〖触类旁通〗完成以下练习,指出句子中活用的词语及所符合的规律。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孔雀东南飞》)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氓》)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六国论》)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烛之武退秦师》)〖拓展探究〗翻译下列句子,寻找出活用的名词并解释,思考:名词活用还有哪些规律可循?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游褒禅山记》)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5篇范文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5篇范文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5篇范文第一篇: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学案1.名词作动词2.名词意动用法3.名词使动用法4.名词作状语5.动词作名词6.动词使动用法7.动词为动用法8.形容词作名词9.形容词作动词 10.形容词使动用法 11.形容词意动用法。

12.数词活用一、名次作动词规律一:1、籍吏民,封府库.2、大楚兴,陈胜王.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规律二:1、范增数目项王.2、汉水又东.规律三: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左右欲刃相如.二、名词使动用法①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②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

.③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

.三、名词意动用法①稍稍宾客其父..②鱼肉缙绅..③孟尝君客我.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四、名词作状语规律: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2、秦军降诸侯,诸侯多奴虏使之。

..【关于状语】/ 4 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①秦孝公据殽函之固.②将军身披坚执锐..③小学而大遗。

..八、形容词作动词规律:①彼好游者不能穷也.②火尚足以明也.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④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九、形容词使动用法规律: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②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③既来之,则安之。

.④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⑤求木之长者,必先固其根本。

.十、形容词意动用法规律: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②且庸人尚羞之。

.③渔人甚异之.④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十一、数词作动词规律: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2、六王毕,四海一.3、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实战演练】找出下列活用了的词,并加以解释 1.左右欲刃相如/ 4第二篇: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整理2012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整理《劝学》1、輮使之然也动词用作名词,指用火熨使物弯曲这道工序。

词类活用复习学案

词类活用复习学案

九年级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学案周国安复习目标:复习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教学时间:一课时互动过程一、中考题再现1、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武汉2010年中考题)翻译答案:富人的儿子渐渐能自食其力,孝基对他的变化感到奇怪。

2、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

(武汉2011年中考题)翻译答案:孙权把(吕蒙图袭关羽)这件事拿来问是仪,是仪认为这个计谋很好,就劝孙权听他的。

二、诠释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里,某些实词,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功能,即原来的词性。

这种现象就是词类活用。

常见的现象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等。

三、教师梳理,学生补充例句1、教师:名词活用为动词:即这个词本是名词,在语境义中作动词使用。

例如(1)一狼洞其中(《狼》)中“洞”本是名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打洞”。

(2)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学生补充例句2、教师:名词作状语:名词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但在古汉语中有一些名词用在动词的前面充当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地点、所用的工具。

例如(1)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口技》)中“手”为名词,用在动词“拍”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用手”之意。

(2)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中“山”为名词,用在动词“行”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在山上”之意。

学生补充例句3、教师:形容词用作动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词形发生改变充当动词使用。

例如(1)香远益清(《爱莲说》)中“远”原是形容词,在这里充当“香”的谓语,用作动词,远播之意。

(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中的“亲”“远”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面带宾语“贤臣”和“小人”,翻译为“亲近”和“远离”。

学生补充例句4、教师:形容词用作名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充当名词使用。

高考语文复习词类活用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词类活用教案

必备知识三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高考对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不单独命制考题,往往将其隐含在翻译题中考查。

这种隐性的考查方式,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各种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准确解答题目。

本部分我们将细致讲解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的表现形式,以及各种词类活用和句式的规律特点,并借助考生熟悉的例句帮助考生理解和掌握,为解答翻译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就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

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去推断。

(一)结合《烛之武退秦师》全面了解“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扎)②与郑人盟.(结盟、订立同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用法①既东封.郑(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使动用法,使……得利)③越国以鄙.远(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2.动词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2)动词的使动用法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②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3.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地,指郑国)②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损害)4.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二)准确判断、理解活用词语在“常态”下,名词多作主语、宾语,形容词多作状语、定语、谓语,动词多作谓语。

如果一个词语出现在“非常态”的位置上,就要考虑它是否属于活用现象了。

准确理解这类词的含义,首先,要切实把握各类活用现象的一般特点,培养良好的语感,从而在阅读过程中敏锐地发现活用的词;其次,用语法分析的方法确定特定的词在句中所扮演的“角色”——句子中的特定成分;最后,确定其具体的含义。

了解一点现代汉语语法知识1.主干结构:主语+谓语+宾语(1)主语:动作的发出者,一般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词类活用学案

词类活用学案

一、导入新课1明确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与用法。

2 体验高考:(2009年天津卷翻译题)二、明确目标三、习得新知(一)解释词类活用(二)词类活用的种类1名词活用:2动词活用:3形容词活用4数词活用:(三)学习重点A活用为一般动词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情况a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了。

(名+名)如:沛公欲王关中。

(称王)b名词后面紧跟代词,该名词便活用为动词(名+代)如:驴不胜怒,蹄之。

(用脚踢)c名词用在“所字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

(所+名)如:置人所罾鱼腹中。

(用渔网捕)d名词放在副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

(副+名)如: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赐福)e名词放在“能”“可”“欲”等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

因为能愿动词与及物动词组成合成谓语,名词前面放上能愿动词,等于名词处在动词的位置上,所以它便活用为动词。

(能愿动词+名)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游泳)f名词用“而、以、且”等与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便活用为动词。

(名+连词+动词)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修建坟墓)g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便活用为动词。

因为介词结构只能附在谓语动词后面,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有的省略介词),就等于名词处在了动词的位置上,于是便活用为动词。

(名+介词结构)如: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筑舍定居)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a、形容词活用如及物动词,其后带有宾语。

b、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便活用为动词。

c、形容词用在名词或副词后面,活用如不及物动词。

示例:1、尔安敢轻吾射?()2、京中有善口技者。

()3、敌人远我。

()4、与先君子善。

()B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宾语发出的。

其实质是这个动词里面暗含着“使”的意思。

可以通过“使……怎么样”的句式进行解释、翻译。

基本结构形式:【动+宾】=【使】+宾+动1动词的使动用法a、不及物动词带有宾语的,一般都属于使动用法。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教案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教案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定义和特点。

分析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意义和作用。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例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提问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词类活用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名词的活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名词在文言文中的活用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名词活用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名词活用的常见形式和用法。

分析具体例句,解释名词活用的意义。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例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练习。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提问情况。

学生掌握度:通过练习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名词活用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动词的活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动词在文言文中的活用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动词活用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动词活用的常见形式和用法。

分析具体例句,解释动词活用的意义。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例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练习。

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提问情况。

学生掌握度:通过练习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动词活用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形容词的活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形容词在文言文中的活用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形容词活用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形容词活用的常见形式和用法。

分析具体例句,解释形容词活用的意义。

4.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例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练习。

4.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提问情况。

学生掌握度:通过练习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形容词活用的掌握程度。

第五章:副词的活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副词在文言文中的活用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学案:快速破解文言文翻译中的词类活用
课堂目标:
解决一个重点:探讨归纳“三定法”,快速破解文言翻译中的词类活用。

突破一个难点:能清楚地区分使动用法及意动用法。

一.讨论探究,归纳方法
1.翻译下列划线句子,并找出用词类活用的采分点。

(1)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
(2)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赤壁赋》
(3)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聊斋志异·狼》
(4)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屈原列传》
2.归纳总结词类活用翻译的三个步骤
3.学以致用,定向训练(分别翻译划线的句子)
(1)2014年广东卷文言文阅读选段
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

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

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


(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
①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4分)
【参考答案】(道路)非常笔直、好走,用不到几日便可抵达中京,因为什么缘故要走这条路呢?
【点评】关键字词“径”,名词活用为形容词,翻译为“笔直的”;“易”,与语境切合,翻译为“好走”;“道”,名词作动词,翻译为“走”。

(2)2013年广东卷文言文阅读选段
成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

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

捕获犯者数百
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

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

”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俟秋成,当仍旧法。


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

霖隐不仕。

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

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
①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4分)
②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3分)
参考答案:①这些人如果不能用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将来一旦像蜂群一样聚集起来成为盗寇,那么就会成为很大的祸患。

②傅先生是天下很有才德的人,我尚且没有机会和他成为朋友,你是什么样的人,怎么敢直呼他的名。

(3)2010年广东卷选段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

”遂倒戈来归。

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

我师乘之而入,宋忠急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选自明谢黄《后登陆》卷下,有删改)【注】①上:皇上指朱棣
②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②译:皇上指挥军队渡过黄河,士兵擂鼓呐喊(着)直接冲击宋忠的军阵。

(麾,1分;河,古今异义,1分;大意,1分。


(4)2009年广东卷选段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参考答案:(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

(5)2008年广东卷文言文阅读选段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

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

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

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① 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答案】当时陶侃担任闲官,周访举荐他做主簿的官职,与他结为好友,并把女儿嫁给陶侃的儿子陶瞻。

(6)2007年广东卷文言文阅读选段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见污本,问之。

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

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又复视涴①卷,类冗杂可删。

讶曰:“狐似有意。

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

”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

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

比晓,又涂之。

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

郭异之,持以白王。

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

”是岁,果入邑库。

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

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
①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

郭异之,持以白王。

②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参考答案:(2)(狐狸)只是用浓墨洒成大黑点,(弄得)满终都是。

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但:只是,仅仅)
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美味的)饭菜,供给狐狸吃喝。

(德:感激,感恩)二.使动意动,区别清楚
使动用法是古汉语语法特点之一。

一般句子,主语是动作的施动者,宾语是动作的对象,其中表示动作的词是一般动词。

如果句子的主语不是施动者,而是主语使宾语发出某种动作,这就是使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意谓性,一般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即主语认为宾语怎样,名词的意动用法,即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
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参考译文: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整个天下都变小了。

所以,观看过大海的人,便难以被其它水所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便难以被其它言论所吸引了。

观看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观看它壮阔的波澜。

太阳、月亮有光辉,不放过每条小缝隙;流水有规律,不把坑坑洼洼填满不向前流;君子立志于道,不到一定的程度不能通达《孟子尽心上》
2.《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谓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

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

参考译文:孟子谒见齐宣王,说:“建筑一所大房子,那一定要派主管工匠的工师去寻找大的木料。

工师得到了大木料,王就高兴,认为他能够尽到他的责任。

如果木匠把木料砍
小了,王就会发怒,认为他承担不了这个责任。

(可见专门技术是很需要的。


三.强化训练
1.2014湖北卷文言文阅读选段
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至郡不得,躬至乡召之。

一民逸去,命卒笞之。

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令怒,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图贿利,获六七人下狱,扃钥甚严。

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卒以他辞解,德基槌碎狱门遣之,曰:“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

”乃往告令,令怒,曰:“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德基曰:“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已。

[明】宋濂《吴德基传》
⑵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3分)
参考答案:老百姓不讲道理,当众侮辱我,你竟然释放了他们,为什么轻视我到这般地步呢?
2.2014湖南卷文言文阅读选段
雪屋记(明)杜琼
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

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闻于郡国。

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

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

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

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

(4分)
【答案】(1)(房屋)已经建成,天上正好下起了雪,于是用“雪屋”给它命名
之遴出为征西鄱阳王长史、南郡太守,高祖谓曰:“卿母年德并高,故令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

”后转为西中郎湘东王长史,太守如故。

《刘之遴列传》
②卿母年德并高,故令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

(4分)
②你母亲年高德重,因此让你穿着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尽赡养母亲的孝心。

(得分点:“年德并高”、“衣”、“荣养”、“理”各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