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总复习学案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总复习教学案

初中生物总复习教学案

毕(结)业总复习知识纲要一(人教版七年级上)探究水、光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灌丛哪儿湿度大?生物既能环境,又能环境。

生物的是普遍存在的。

试举例:完善为一个生态系统,在图中还必须添加的成份和。

兔、鼠与草,兔、蛇与鹰是关系。

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角度来看,鹰的数浮萍虾鱼1.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2.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1.显微镜的构造与功能(连线)(1)动物细胞是图,与植物细胞相比其不具有的结构包括。

细胞的生活需要和。

细胞中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它能让进入细胞,把挡在细胞外面。

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

细胞中被称为遗传信息库的是。

染色体是由和共同组成的。

决定性状的小的DNA片段叫做。

细胞是、和的统一体。

在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中,若a是供卵细胞的母羊,b是供细胞核的母羊,c是代孕母羊,3.细胞分化形成组织4.组织形成器官5.器官构成系统1.动、植物体的生长发育都是从开始的。

2.分生组织的细胞,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具有。

2.草履虫的结构和生活:运动、呼吸、摄食、排泄、应激性等(手足口、猪流感等热点问题)用才能观察到病毒。

根据病毒寄主的不同,可以将病毒、、三大类。

在标注线旁写出所示结构的名称。

3.种子萌发的过程(动态)胚根→根(动态)1.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的生长要靠(动态)1.植物生活为什么需要水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1.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成熟区壁薄、质少、液泡大、有根毛2.水分由导管自下而上运输三部分组成,不能加粗的茎没有,运输有机物的,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植物的蒸腾作用大量失水1)观察叶片的结构练习徒手切片、叶片的结构2)蒸腾失水的途径3)蒸腾作用的意义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水循环【重要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结论是。

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但有氧呼吸必须在细胞质中的 里进行。

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 平衡。

2023年中考生物总复习学案:细菌、真菌和病毒

2023年中考生物总复习学案:细菌、真菌和病毒

第17课时 细菌、真菌和病毒【考情分析】考试内容要求年份/分值 题型 考查点 1.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A2021/0.75选择题 病毒的类型及特征 2020/1 非选择题 病毒的结构特征 2018/0.5选择题细菌的特殊结构(芽孢);病毒的生活方式 2017/1 选择题 细菌的主要特征 2016/1选择题 病毒的结构特征 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A2019/1,2021/1 非选择题 真菌的生殖方式 2016/0.25 选择题 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015/1选择题细菌和真菌特征的比较【版本导航】人教版:八年级上P66~93;冀少版:八年级上P90~P111、P120~P124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77页一、细菌1.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细菌。

2.法国科学家“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的存在。

3.形态: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只能用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等。

4.结构(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 ,细菌具有DNA 集中的区域(拟核),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2)特殊结构:荚膜(起保护作用)、鞭毛(细菌的运动结构)。

5.营养方式: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6.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7.芽孢:是细菌在不良环境中形成的休眠体,它对不良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环境适宜时又会重新萌发成新细菌,所以灭菌以杀死芽孢为标准。

二、真菌1.种类:包括多细胞真菌(青霉、香菇等)和单细胞真菌(酵母菌等)。

2.结构:真菌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3.营养方式:无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4.生殖方式:靠孢子繁殖后代,酵母菌还可进行出芽生殖。

5.真菌、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真菌、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①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供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

初中生物总复习(教案兼学案)

初中生物总复习(教案兼学案)

初中生物总复习(全套教案兼学案)第一章:生物与环境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生态因素的分类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2. 掌握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例子。

3. 能够运用生物与环境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和生物因素(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3. 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例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因素的分类。

难点: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实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通过实例分析法让学生理解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与环境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讲解生态因素的分类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3. 分析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实例。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5.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生物与环境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第二章:细胞与生物体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 掌握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的过程。

3. 理解细胞分裂和生长的意义。

4. 能够运用细胞与生物体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

2. 细胞的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

3. 细胞的生长:细胞体积的生长、细胞数目的增多。

4. 细胞分化:分化的概念、分化的结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的过程。

难点:细胞分裂和生长的意义,细胞分化的结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展示法让学生直观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

2. 通过动画演示法讲解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的过程。

3. 利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理解细胞分裂和生长的意义。

4.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全册学案及答案范文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全册学案及答案范文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全册学案及答案第七单元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节植物的生殖A教师寄语:静心才能致远教师分析:本节课需要解决三个问题: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无性生殖的应用。

对于有性生殖在前面已学习过有关知识,只是未总结出有性生殖的定义。

通过复习、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理解有性生殖是两性细胞结合后,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从而总结出有性生殖的定义。

通过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等来繁殖,归纳出无性生殖的定义。

通过联系实际,掌握无性生殖的应用。

学习目标:能描述植物的生殖过程,从而总结出有性生殖。

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能够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并能区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通过探究活动,尝试植物的扦插。

培养探究能力及在探究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有性生殖:种子的胚是由两性结合成由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的结合,由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的应用: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常见的方式有和。

二、合作探究通过复习,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课本第2页的表,回忆被子植物的生殖过程。

总结有性生殖的概念。

小组讨论:日常生活中哪些植物的生殖属于有性生殖?通过观察与思考,并讨论描述常见的无性生殖:学生阅读课本的“观察与思考”列举植物的无性生殖的例子。

小组讨论:这些植物的生物有什么共同特点?总结:什么是无性生殖?思考、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有什么不同?植物的生殖方式多种多样,这对于植物来说有什么意义?无性生殖的应用:定义.嫁接材料关键类型.探究:如何进行扦插如何对扦插材料进行处理?你的探究思路是:三、拓展创新: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芽眼吗?蜜桃好吃,但把桃核种下去,长成的桃树却不能结出蜜桃这是为什么?用什么方法繁殖蜜桃好?四、归航拾贝本节课你的收获是:本节课你的困惑是:五、达标测试下列属于无性繁殖方式的是:A、播撒小麦种子种地B、野生水果落地后萌发出幼苗。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学案参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学案参考答案

八年级上册学案参考答案§5.1.1水中生活的动物(一)二、预习检测:1.150 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2.水中生活陆地生活空中生活3.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4.鳞片鳃尾部的摆动鳍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1)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2)能在水中呼吸2.(1)鱼通过躯干部、尾部的摆动和鳍协调进行游泳;(2)动力:躯干部、尾部的摆动平衡:背鳍胸鳍腹鳍臀鳍方向:尾鳍3.(1)交替张开闭合(2)水由鱼的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的后缘流出。

(3)鱼鳃鲜红,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多片鳃组成且鳃丝既多又细。

当鱼离开水时,鳃丝则相互粘结在一起,几片鳃相互覆盖,减少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加上空气干燥,这样鱼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就会窒息而死亡。

4.生活在水中,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六、课堂反馈检测:1D;2C;3B;4D;5B;6D;7C;8.无脊椎游泳 9.①口鳃有(或发生)氧气二氧化碳②交替开闭10.展开扩大黏结减少§5.1.1水中生活的动物(二)二、预习检测:(略)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①腔肠动物:海葵、海蜇、珊瑚等。

它们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

②软体动物:乌贼、章鱼、扇贝、河蚌等。

它们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身体。

③甲壳动物:如虾类、蟹类。

它们体表有甲。

2.各种水生动物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

3.人类活动正在使许多水域环境遭到破坏,如:工厂和生活污染物的排放,农田中农药和化肥随雨水冲进水体等等。

所以我们要保护水生生物的栖息地、活动的场所,工厂和生活污染物要净化后再排放,尽量少使农药和化肥,应该用生物防治害虫和施用农家肥等等。

六、课堂反馈检测:1C;2B;3B;4B;5A;6C;7.1)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尾鳍 2)⑤⑤①②③④8.腔肠动物:海蜇甲壳动物:虾鱼类:鲤鱼、海马软体动物:乌贼、章鱼爬行动物:乌龟哺乳动物:鲸鱼§5.1.2 陆地生活的动物(一)二、预习检测:1.(略)2.生活环境: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

(精品)七年级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2学案(含答案解析)

(精品)七年级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2学案(含答案解析)

一、慧眼识珍: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用“慧眼”把“珍”识出来,每题1分,共30分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中的“蓝”是指春天温度适宜绿色植物大量繁殖,使江水呈现绿色,这种植物是A苔藓植物 B绿色水生小昆虫 C蕨类植物 D藻类植物2.柳树能不断长粗的原因是A茎中的导管可以不断加粗 B茎中的筛管可以不断加粗C 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有形成层,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D 茎中所有细胞都可以分裂和生长,使茎加粗3.如右图所示,区域④的功能是A吸收水和无机盐 B分裂出新细胞C细胞不断长大 D保护作用4.下列结构中属于组织的是A胃 B大脑 C血液 D心脏5.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先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A合成淀粉B将淀粉运走耗尽C产生二氧化碳D产生氧气6.下列生物中不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A草履虫B变形虫 C大豆 D衣藻7.我们常吃的海带和紫菜属于A种子植物B蕨类物C苔藓植物D藻类植物8.有根、茎、叶且有专门输导组织的是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绿色植物9.下列植物中能作为空气污染程度指示植物的是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种子植物10.春天植物播种前要松土,是因为种子萌发需要A一定水分 B适宜温度 C适度的光照D充足光照1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共同特征是A叶很薄 B茎中有输导组织 C有根、茎、叶三部分 D用孢子繁殖12.种子植物中,将来发育成新植物体的是A胚 B胚芽、胚根 C子叶 D胚乳13.我们食用的面粉、玉米粉主要来自于种子的A胚芽 B子叶 C胚轴 D胚乳14.玉米的果穗常有缺粒现象,原因是A缺乏肥料 B水分不足 C缺乏光照 D传粉不足15.生物圈中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植物类群是A藻类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被子植物16.种子植物能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是A.植株高大B.能进行光合作用C.能够产生种子D.种类繁多17.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A.胚芽B.胚根C.胚轴D.子叶18.种子萌发过程中,胚芽将发育成A叶 B茎 C根 D茎和叶19.关于“气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蒸腾作用通过气孔散失的水分B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通过气孔释放C 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原料二氧化碳通过气孔进入D构成它的细胞因吸水膨胀,而使气孔闭合;20.今年春天有些地区遭遇干旱,播种在干旱地里的种子很难萌发,主要因为缺少种子萌发所所需的A适宜温度 B一定水分 C充足空气 D完整且活的胚21.根的长度不断增加是因为A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成熟区根毛不断伸长B伸长区细胞不断伸长,成熟区根毛不断增加C伸长区细胞不断伸长,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D伸长区细胞不断伸长,成熟区根毛不断伸长22.植物体结构层次与动物体相比,缺少A细胞 B组织 C系统 D器官23.光合作用的条件和场所分别是A绿叶叶绿体 B叶绿体光照 C光照叶绿体 D 光照线粒体24.移栽幼苗时,采取的下列措施与降低蒸腾作用无关的是A在阴天或傍晚移栽B去掉一部分枝叶C移栽后遮阴D要尽量带士移栽25.下列关于草履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草履虫靠纤毛的摆动旋转前进; B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C草履虫对外界刺激能作用反应,趋利避害;D草履虫结构简单,没有细胞核;26.花粉是在花的哪个结构里产生的A柱头B花药C子房D花柱27.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B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C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只用来构建植物体本身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28.我们吃的花生和桃是植物的A种子B果实C种子和果实D果实和种子29.下列关于蒸腾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蒸腾作用能拉动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B蒸腾作用只发生在叶片,因而只能降低叶片的温度,不能降低整个植物体的温度;C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因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水循环; D西瓜即将成熟时从土壤中的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叶片的蒸腾作用;30.“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022年中考生物总复习学案:第1课时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022年中考生物总复习学案:第1课时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主题一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1课时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考情分析】考试内容要求年份/分值题型考查点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A2020/1 选择题显微镜的使用规律2015/1 非选择题显微镜的放大倍数2.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B2021/1 非选择题临时装片的制作2021/1 非选择题显微镜的物像调节2019/0.75 选择题显微镜的物像调节、视野亮度调节与玻片移动方向2018/1 选择题显微镜的使用步骤2017/1 非选择题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2016/1 选择题显微镜视野的调节与比较3.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B2019/1.25选择题/非选择题动、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及线粒体的作用2017/1,2021/1 非选择题动、植物细胞的能量转换器2015/1 非选择题细胞膜的作用4.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B 2015/2 非选择题动、植物细胞的区别5.描述细胞核在遗传中的重要功能A2016/1 选择题细胞核是控制中心2015/1 非选择题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1.知识性学习目标水平分为了解(A)、理解(B)、应用(C)三个层次2.技能性学习目标水平分为模仿(B)、独立操作(C)两个层次3.情感性学习目标水平分为感受(A)、认同(B)、内化(C)三个层次【版本导航】人教版:七年级上P36~55、P66~69;冀少版:七年级上P6~8、P16~25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页一、认识并练习使用显微镜1.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名称目镜物镜示意图特点无螺纹;镜头越短,放大倍数越大有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①镜筒升降:转动粗准焦螺旋能使镜筒较大幅度地上升或下降,在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损坏物镜和玻片标本。

②物像清晰度调节:当观察到的物像较模糊,但视野亮度正常时,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八年级生物(上)学案部分答案

八年级生物(上)学案部分答案

6.(1)不断伸长 不断分裂 (2)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根毛、导管
(3)细胞体侧、细胞粒较长具有旺盛的分裂增长能力
(4)2
根的结构与功能(第二课时)
【典型例题】1、含氮的无机盐 2、含磷的无机盐 3、含钾的无机盐 【达标训练】1.A 2.B 3.A 4.A 5.B 6.B 7.C 8.A 9.(1)植物的生长需要含氮的无机盐吗? (2)植物的生长需要含氮的无机盐 (3)含氮 (4)植物的生长需要含氮的无机盐 (5)能 无土栽培
八年级生物(上)学案部分答案
QQ1808963088
第四单元第一章 第三节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第一课 时)
【典型例题】D 【达标训练】1.A 2.B 3.B 4.B 5.D 6.A 7.B 8.C 9.(1)子房 (2)没有传粉 (3)人工授粉 第三节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第二课时) 【典型例题】C 【达标训练】1.A 2.B 3.D 4.C 5.C 6.B 7.(1)[1]胚根、【2】胚轴、【3】胚芽、【4】子叶
(2)一、【6】胚乳 果皮和种皮
(3)两 【4】子叶 种皮 种脐
第四节 种子的萌发
【典型例题】C 【达标训练】1.A 2.A 3.D 4.B 5.(1)胚芽 胚轴 胚根 6.(1)甲 (2)种子吸收水分 (3)略 (2)含有较多的营养成分 (3)80% 不能
第五节 根的结构与功能(第一课时)
【典型例题】D 【达标训练】1.C 2.B 3.B 4.D 5.(1)主 (2)侧 (3)直 侧 胚根
(2)营养物质
(3)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密切黏合在一起 (4)形成层 (5)不定
第二章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发育
【典型例题】D 【达标训练】1---6 C B C D A B 7.(1)3→4→2→1 完全变态 (2)2 蛹 (3)幼虫期 幼虫期 成虫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学总复习学案答案保定十七中系列校本课程初中生物学总复习学案适用:九年级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专题复习一科学探究【目标导航】1、明确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尝试完善、设计对照实验。

3、总结探究实验的做题规律。

【重要概念】1.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2.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

3.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

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等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

4.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对证据、数据等进行分析和判断。

5.科学探究需要利用多种方式呈现证据、数据,如采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表述结果,需要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知识网络构建】1、观察法和实验法是研究生物学的基本方法;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 相同 的实验,叫做 对照 实验。

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或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叫做 模拟 实验。

3、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完成实验 →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提出问题:具有研究价值,是一个疑问句。

作出假设:根据已有知识,对问题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

4、注意事项 对照性:实验可包括实验 组和 对照 组;其中, 实验组组结果通过实科学探验尝试才能知道;而对照组组结果是实验前预知的;设计实验单一变量:两组对照装置中,只有一个条件不同;探究的问题直接就是实验变量;多个个体参与实验:避免偶然性;重复实验:实验结果取平均值,减少实验误差;专题复习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目标导航】1、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作用、使用方法及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2、区别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并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功能单位;3、描述细胞分裂、生长、分化的基本过程;4、识别植物体、人体的基本组织;5、描述植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6、说明单细胞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重要概念】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结构,以进行生命活动。

3.相比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例如叶绿体和细胞壁。

4.细胞能进行分裂、分化,以生成更多的不同种类的细胞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5.一些生物由单细胞构成,一些生物由多细胞组成。

6.多细胞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个体。

【知识网络构建】目镜和物镜:有不同放大倍数1、显微镜结构粗准焦螺旋:大范围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转换器:安放和转换物镜;遮光器: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调节穿过通光孔的中央;反光镜:平面镜反光能力弱、凹面镜强;取镜和安放:左手握镜臂,右手托镜座,放在距实验台边缘 10厘米,略偏左;对光:转动转换器,选低倍物镜,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2、使用方法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找到白亮的视野。

安放装片: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央;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一定要看物镜防止碰到玻片标本)。

双眼睁开 ,左 眼看目镜,同时逆向转动 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 上升 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 细准焦螺旋 ,使物像更加清晰。

整理:取下 玻片标本 ,把物镜偏转到两旁,镜筒下降到 最低 。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 和 物镜 放大倍数的 乘积 ;(2)显微镜是对观察物 长度 (长度/面积)的放大;3、重要结论 (3)物像是与实物相反的 倒 像;玻片移动方向与物像移动方向 相反 ; (4)物镜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 大 ,看到细胞数目越 多 ,物像越小 ,光线越 亮 ;(5)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 小 ;(6)视野中的污点有三种情显微镜况:物镜上,目镜上,玻片上;(7)光线依次通过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玻片标本、物镜、镜筒、目镜,进入眼睛。

切片:切取的薄片,如:叶横切;涂片:用液体材料经涂抹制成,如:血涂片;(1)分类装片:撕下或挑取少量材料制成,如:洋葱表皮细胞裝片、口腔上皮细胞装片;4、玻片标本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步骤依次:擦、滴(凊水)、撕、展、盖、染;(2)装片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步骤依次:擦、滴(浓度为0.9% 的生理盐水)、刮、涂、盖、染;材料要薄而透明;(3)注意事项盖盖玻片时,一侧先接触水滴,平缓放下,避免出现气泡;染色:盖玻片一侧滴加染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目的:细胞各部分结构着色程度不同,细胞核着色较深,利于观察;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动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特有结构:细胞壁、液泡、叶绿体;2、细胞结构细胞壁:成分:纤维素(第七营养素),作用:保护和支持;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的功能细胞质:液态,不停的流动,加速与外界物质交换;细胞核:含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线粒体:进行 呼吸 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液泡:内有 细胞液 ,溶解有与颜色、味道等有关的物质;生物体的生长原因:细胞分裂(数目 增多)和细胞 生长(体积增大)分裂过程: 细胞核 先分裂,然后 细胞质分裂(植物:在原细胞中部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动物:细胞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2个);3、生长和分裂 细胞分裂的过程中 染色体 的变化最明显:通过 染色体 数目加倍,再平分到两个新细胞中,保持遗传物质的稳定。

一个细胞分裂n 次会有 2的n次生物体的方个新细胞;生长过程:植物细胞生长过程中,液泡数量由多变少,体积逐渐增大,最后形成一个中央大液泡;分化过程:多细胞生物发育从受精卵开始,最初都具有分裂能力,形态、结构相同,后来大部分细胞停止分裂,发生分化,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发生变化,形成不同的组织;细胞分化结果形成不同的组织;4、细胞分化保护组织,如表皮;营养组织,如叶肉;植物体组织输导组织,如叶脉;分生组织,多分布于根尖、芽的顶端等处;上皮组织:如皮肤,细胞排列紧密,作用:保护、分泌等;动物体组织结缔组织,如血液、骨,作用:营养、连接、支持等;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能产生并传导兴奋;绿色开花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繁殖器官:花、果实、种子;5、结构层次植物体结构层次由低到高: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体结构层次由低到高: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游动:纤毛;呼吸:表膜;摄食:口沟;消化:食物泡;6、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的表现排泄:收集管和伸缩泡排出多余的水分;排遗:胞肛排出食物残渣;遗传:细胞核;繁殖方式:分裂;应激性:趋利避害;专题复习三生物与环境【目标导航】1、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的联系。

3、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4、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5、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6、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7、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8、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重要概念】1.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2.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非生物环境。

3.依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作用,一般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4.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网)传给消费者、分解者,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知识网络构建】生物圈是地球表面_全部生物_及其_生活环境_的总称;生物圈范围包括土壤岩石圈上部、水圈全部、大气圈下部;1、生物圈生物圈为生物提供基本生存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生命活动最旺盛区域指地表以上、水面以下各(100米);非生物_因素(如水、光、温度等)环境因素种内关系:_种内斗争、种内互助__生物_因素_捕食、竞争、种间关系 寄生、共生; 生物防治 在控制害虫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2、生物与环境 生物入侵对新的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如薇甘菊、水葫芦等。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依赖环境并受环境制约;生物适应环境(普遍性、相对性);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 保护色 和 拟态 是生物长期进化而形成的适应生活环境的结果;生产者 主要指绿色植物生态系统 生物 部分 消费者 指各种动物分解者生物与指腐生的细菌、真菌和腐食性动物(蚯蚓、蜣螂秃鹫等)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3、生态系统食物链书写原则:植物(起点)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三→四→五;营养级越低生物数量越多;能量最终来源:生产者通过_光合作用_作用固定的太阳光能;流动途径:沿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物质循环特点:循环流动,反复利用;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是有限的,食物网结构越复杂,调节能力越强;赤潮:水污染,海水中氮、磷含量过多,海水富营养化,藻类过度繁殖,赤潮海水颜色多样;水华发生在淡水水域;有毒物质富集:水污染,重金属和DDT等,进入生态系统易被生物体吸收,不易被排出,沿食物链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浓度越大;如1953年日本水俣病由汞中毒引起;臭氧空洞:大气污染,主要控制氟利昂排放;4、环境污染酸雨:大气污染,主要是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形成酸性降水(PH小于5.6);温室效应:大气污染,主要是过量排放二氧化碳;专题复习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目标导航】1、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2、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

3、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4、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5、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重要概念】1.植物的生存需要阳光、水、空气和无机盐等条件。

2.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与死亡等阶段。

3.绿色植物能利用太阳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4.在生物体内,细胞能通过分解糖类等获得能量,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5.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它能制造有机物和氧气;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等。

【知识网络构建】种皮:保护作用胚芽:发育成1、菜茎和叶胚: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胚根:发育成 根子叶:两片,肥厚,贮存营养物质区别:①玉米种子包括种皮、胚、胚乳(贮存营养物质)三部分;②胚有一片子叶 ; 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 、适量的水 、充足的空气 。

条件 自身条件:发育完全、完好无损、通过休眠阶段、寿限之内;发芽率=萌发种子数/被测种子数(90%以上才能播种)过程:吸水→物质转运→胚根首先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根冠:细胞较大、不规则;保护作用; 分生区:小、紧密、细胞核大;具有 分裂增生 能力;伸长区:细胞迅速伸长;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就是伸长区;成熟区:形成根毛和2、根3导管;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