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领导的用人之道

合集下载

浅述领导者用人治事的三条方法路径

浅述领导者用人治事的三条方法路径

浅述领导者用人治事的三条方法路径领导者在管理团队与组织时,用人治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技能。

一位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善于利用人才资源,把优秀的人才运用到合适的岗位上,从而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

以下将从三个方面来分析领导者用人治事的方法路径。

一、掌握人才资源,正确分配岗位领导者要想发挥团队成员的最大潜力,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掌握人才资源,也就是了解每位成员的优点和不足,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和能力,最终将每个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

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需要考虑每个成员的个性、人际关系等因素,从而让每个成员能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此外,在分配岗位的过程中,领导者还需要注意平衡,避免因为固定或主观的因素而偏袒某些成员,导致其他成员的利益受损。

团队的目标是整体性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为团队的目标服务,而不是单纯地追求个人利益。

二、注重培养和激励,激发团队潜力领导者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分配岗位,更重要的是要激励和培养团队成员,尤其是鼓励和帮助那些潜力未被发现或尚未得以发挥的成员。

为了让团队成员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领导者应该考虑如何在工作中培养他们的技能和提升他们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需要为团队成员设定目标和计划,用激励手段来强化对他们的动力支持。

这些激励机制可以是多种形式,如奖励制度、晋升机会等,可以根据团队成员的不同需求和特点进行特定的定制和开发。

三、注重交流和协作,增强团队凝聚力领导者用人治事的一个重要的技能就是如何加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精神。

只有一个高效的团队才能达到稳定的生产成果。

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要建立合适的沟通渠道和形式,让团队成员可以畅所欲言,提出建设性意见,也可以接受各自的反馈和建议。

同时,领导者也要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了解和联系,鼓励大家互相学习和协作。

要真正发挥团队的力量,必须依靠互相协作,相互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最大潜力,实现最好成果。

领导法则与用人之道

领导法则与用人之道

领导法则与用人之道领导法则与用人之道领导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责任。

一个优秀的领导不仅需要有过人的智慧和判断力,还需要有高尚的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在领导他人的过程中,领导者应该遵循一些领导法则和用人之道,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领导法则和用人之道。

首先,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始终保持谦虚和学习的态度。

谦虚使领导者能够虚心听取下属的建议和意见,善于倾听。

领导者应该认识到自己不可能无所不知,而下属有时候可能会有更好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通过谦虚的态度,领导者可以发展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使团队更加和谐。

其次,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有远见和战略眼光。

领导者应该能够有长远的目标和计划,而不是只关注眼前的问题。

领导者应该能够为组织制定明确的愿景和战略,指导员工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领导者还应该能够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提前做好准备,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应对。

第三,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具备决断力和勇气。

在面对困难和复杂的情况时,领导者应该能够果断地做出决策。

领导者应该能够承担风险,并对自己的决策负责。

一个犹豫、优柔寡断的领导者会使整个团队陷入混乱和不确定性。

第四,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领导成功的必备条件。

领导者应该能够清晰地传达自己的意图和要求,并能够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意见。

通过良好的沟通,领导者可以建立起信任和共同的价值观,使团队成员更加积极主动地工作。

第五,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注重培养和发展员工。

一个组织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领导者的能力,更取决于整个团队的协作能力和工作素质。

因此,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懂得发现并培养员工的潜力,并给予他们相应的机会和支持。

通过培养和发展员工,领导者可以使整个团队的工作能力得到提升,从而为组织的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第六,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具备正直和诚信的品质。

正直和诚信是领导者的基本素质,也是确保团队稳定和持续发展的关键。

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坚持道德和伦理的原则,不做欺诈和欺骗的事情。

实际论述领导者在用人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

实际论述领导者在用人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

实际论述领导者在用人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
在用人过程中,领导者应坚持以下原则:
1. 公平公正:领导者应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员工,不偏袒任何一方。

用人应以能力和业绩为标准,避免任何形式的歧视和偏见。

2. 全面考量:领导者在用人过程中应从多个角度全面考量,综合考虑个人能力、工作经验、学历等因素,以及团队的需求和员工的发展潜力。

3. 优先潜力:领导者应注重发现和培养潜力,而不仅仅只看重过去的成就。

潜力可以帮助员工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好地适应变化和承担更大的责任。

4. 全员参与:在用人过程中,应注意广泛征求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们的意愿和选择。

员工参与能够增加对决策的理解和认同,提升工作积极性和团队合作性。

5. 相互补充:领导者应谨慎选择不同背景、不同能力的员工,以实现团队的全面发展和互补。

员工之间的差异能够带来创新和多样性,推动团队的进步。

6. 持续发展:领导者应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为他们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并与员工共同制定职业发展计划。

员工的成长将有助于组织的长期发展和壮大。

7. 公正待遇:领导者应确保员工能够获得公正的待遇,包括合
理的薪酬、福利和晋升机会。

公正的待遇可以增强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提高组织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8. 激励表彰:领导者应及时给予员工适当的激励和表彰,鼓励他们积极投入工作。

激励和表彰可以增强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工作满意度,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简述领导者的用人艺术

简述领导者的用人艺术

简述领导者的用人艺术
领导者的用人艺术是指领导者在招聘、选拔、任命和管理员工方面的能力和技巧。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具备一定的用人艺术,能够正确判断和选择适合的人才,使其在组织中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首先,领导者应该具备正确的人才观。

他们应该意识到,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能够为组织带来不同的价值。

他们应该以人为本,尊重每个员工的个性和能力。

其次,领导者需要有明确的招聘和选拔标准。

他们应该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招聘和选拔工作。

他们应该制定明确的职位要求和能力评估标准,并通过面试和考核等方式对候选人进行全面的评估。

领导者还应该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

他们应该能够与员工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能够理解员工的需求和关注他们的问题。

同时,他们应该能够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最后,领导者应该能够合理地分配和管理人力资源。

他们应该根据员工的能力和岗位要求,合理安排工作任务,确保员工的工作负荷适中,并给予他们必要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同时,他们还应该能够及时识别和解决员工的问题,避免员工出现较大的困扰。

总之,领导者的用人艺术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能力,需要他们
具备正确的人才观、明确的招聘和选拔标准、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以及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和技巧,领导者才能有效地管理团队并获取组织的最佳表现。

一个成熟领导者的用人之道(5篇)

一个成熟领导者的用人之道(5篇)

一个成熟领导者的用人之道(5篇)第一篇:一个成熟领导者的用人之道文章标题:一个成熟领导者的用人之道知人而后善任晏子曰:“国有三不祥: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

”一个国家如此,一个企业也是这样。

自古以来,大凡智者都十分注重知人善任。

善用人才是一个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也是一个企业领导人能否将企业“引航前行”,在市场经济的汹涌波涛中驶向胜利彼岸的关键条件之一。

善用人才首先要知人,善任以知人为前提,不知人只会盲用。

知人之道很多,三国时的诸葛亮将知人之道概括为“七观”:(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目的在于通过其对是非的判断来了解其志向;(2)穷之以辞辩观其变。

目的在于通过一连串的追问来了解他的应变能力;(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通过征求其谋略意见来了解其知识水平;(4)告之以难而观其勇。

通过承担复杂困难的工作来了解其胆识;(5)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通过其酒醉后的表现来观察了解他的本性;(6)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给其以得到财物的机会来观察是否廉洁;(7)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嘱咐其办事来证明他是否守信用。

战国时期的李构提出了“识人五法”,即:(1)居视其所亲。

看一个人平常都与谁在一起:如与贤人亲,则可重用,若与小人为伍,就要当心;(2)富视其所与。

看一个人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如只满足自己的私欲,贪图享乐,则不能重用,如接济穷人,或培植有为之士,则可重用;(3)达视其所举。

一个人处于显赫之时,就要看他如何选拔部属:若任人唯贤,则是良士真人,反之,则不可重用;(4)窘视其所不为。

当一个人处于困境时,就要看其操守如何,若不做苟且之事,不出卖良心,则可重用,反之,则不可用;(5)贫视其所不取。

人在贫困潦倒之际也不取不义之财,则可重用,反之,不可重用。

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虽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在知人、识人方面,现代社会倡导的德能勤绩廉与古人的标准却有异曲同工之处。

知人之后,重要的是用人。

浅谈领导用人

浅谈领导用人

浅谈领导用人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个时代,决策和用人是领导者的所必须具备的核心职能。

兵法云: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张设轻重,在于一人。

这个“一人”,就是集决策智慧和用人艺术于一身的领导,是克敌制胜的关键。

一、如何选才用人用人是一门艺术,闪现着领导者的智慧之光,往往成为领导者领导过程的神来之笔。

知人善用是用人之本,“不浪费一个人才、不误用一个庸才”也许过于理想化,但把合适的人用到合适的位置并不难。

人作为企业的主体,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企业的一切都因为人而运转,围绕人而运转。

因而,如何选择和使用人才是关系到一个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

二、如何选拔人才欲要善任,须先知人。

选才问题是一个考察识别人才的问题。

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在于人才,优秀人才的聚集及作用的发挥,在于以人才机制为核心的企业机制。

选才问题归根结蒂也是个机制的问题。

选才问题即“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

我国政府对企业人才的界定是:企业人才是指群体中最先进、最精华的那一部分。

据国家规定,企业人才一般包括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具有初级以上职称,并创有业绩的人员。

国家人事部指出:到1995年底我国的人才总量为446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72%。

这些数字告诉我们一个问题--企业人才资源的开发还是个大问题。

作为企业领导,选拔人才的先决条件是对企业的现状如从员工的学历、专业、年资到工作态度、作风、能力等一定要有个基本的分析。

使其以年资为主要参量改变为以能力、责任、贡献为主要参量。

我们不搞按资排辈、首长意志,而是应用现代人才选拔测评技术按程序在企业内外两个市场选才用才。

选拔人才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要德才兼备,二是要注重实际工作能力。

首先,我们来讨论德才兼备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德才兼备是必须的条件,但要倾向于“德”,有才无德的人算不上人才。

从某种意义上讲,德往往比才更具长远性和根本性,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没有相当之才想把一个企业搞上去是不可能的;相反,一个企业的主要负责人缺“德”,其才其绩的真实状况如何,本身就得打一个问号。

用人之道:高明的领导,善于“用人如器”!(精辟)

用人之道:高明的领导,善于“用人如器”!(精辟)

用人之道:高明的领导,善于“用人如器”!(精辟)对于搞企业的人来说,用人所短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企业遭殃,或破产,或倒闭。

人之才性,各有长短。

宋代司马光总结说:凡人之才性,各有所能,或优於德而强於才,或长於此而短於彼。

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这是现代企业领导的最基本的管理才能。

假如你是一位企业领导,对待如下不同类型的下属,应当采取不同的用人之道,使他们克服短处,各有特长,为企业发展增添人力资源:1、知识高深的下属,懂得高深的理论,应多举明显的事例;2、文化低浅的下属,听不懂高深的理论,应多举明显的事例;3、刚愎自用的下属,不宜循循善诱时,可以用激将法;4、爱好夸大的下属,不能用表如一的话使他接受,不妨用诱兵之计;5、脾气急躁的下属,讨厌喋喋不休的长篇说理,用语须简要直接;6、性格沈默的下属,要多挑逗他说话,不然你将在五舞中;7、头脑顽固的下属,对他硬攻,容易形成僵局,造成顶牛之势,应看准对方最感兴趣之点,进行转化。

在这,实际上提出了一位企业领导用人的前提是如何察人的问题,做到既要察人所长,用人之长,又要察人所短,因人而用。

对一个人才来说,性情为人也许是天生的。

但作为领导人却能够抢夺天工地运用他,使之能够既显其能,又避其短。

以下是10条用人的经验之谈:1、性格刚强却粗心的下属,不能深入细微的探求道理,因此他在论述大道理时,就显得广博高远,但在分辨细微的道理时就失之於粗略疏忽。

此种人可委托其做大事;2、性格倔强的下属,不能屈服退让,谈论法规与职责时,他能约束自己并做到公正,但说到变通,他就显得乖张顽固,与他人格格不入。

此种人可委托其立规章;3、性格坚定又有韧劲儿的下属,喜欢实事求是,因此他能把细微的道理揭示得明白透彻,但设计到大道理时,他的论述就过於直露单薄。

此种人可让他具体办点事;4、能言善辩的下属,辞令丰富、反应敏锐,在推究人事情况时,见解精妙而深刻,但一涉及到根本问题,他就说不周全容易遗漏。

此种人可让做谋略之事;5、随波逐流的下属不善於深思,当地安排关系的亲疏远近时,能做到有豁达博大的情怀,但是要他归纳事情的要点时,他的观点就疏於散漫,说不清楚问题的关键所在。

试述领导的用人艺术

试述领导的用人艺术

试述领导的用人艺术
1. 知人善任:领导者应该了解员工的能力、特长和性格特点,将他们安排在最适合的岗位上,以发挥他们的最大潜力。

2. 用人不疑:一旦任用了员工,就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自主权,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3. 适才适用:根据任务的性质和员工的特点,合理分配工作,使每个人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作用。

4. 激励与鞭策:通过适当的激励措施,如奖励、晋升等,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对于工作表现不佳的员工,要及时给予鞭策和指导。

5. 培养与发展:领导者应该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培训和晋升机会,帮助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6. 团队建设:通过建立良好的团队氛围和沟通机制,促进员工之间的合作和协作,提高团队的整体效能。

7. 公正公平:在用人过程中,领导者要做到公正公平,不偏不倚,避免任人唯亲或优待某些员工。

8. 以身作则:领导者自身要具备优秀的品德和能力,以身作则,成为员工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总之,领导的用人艺术是一门复杂的学问,需要领导者不断学习和实践,以提高自己的用人水平,从而带领团队取得更好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领导者用人之道领导,就是在社会共同活动中,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在特定的结构中通过有效的途径,动员下属实现群体目标的过程。

领导活动存在于群体之中。

组织领导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求领导者必须知人善任。

《韩非子·八经》中讲“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对一名领导者来说,在他为实现政治路线而进行的组织领导工作中,首要的就是人才问题。

因为不论是科学决策的执行,还是组织管理的实施和各项领导工作的进行,都离不开人才这个决定因素。

作为一名领导者,他不可能掌握现代化生产的一切科学技术知识,不可能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包揽各种巨细事物,不可能事事亲自动手干。

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指出,领导者的责任除了“出主意”之外,就是“用干部”。

任何一项组织领导活动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领导者能否有效地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一、领导者要人尽其才,整合组织中各成员的长处共同实现群体目标汉高祖刘邦曾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刘邦之所以能够战胜项羽,汉高祖刘邦能胜楚霸王项羽,主要依靠萧何、韩信、陈平等贤人智士的辅佐;蜀主刘备能与东吴孙权、魏国曹操成三国鼎立之势,因为他有诸葛亮出谋划策,有结拜兄弟关、张二将力战沙场;唐太宗李世民能御敌寇于境外,兴华夏于乱世,因为他虚怀若谷,“房谋杜断”、魏征为镜,功臣个个出类拔萃。

以上这些任人惟贤、人尽其才、不避亲仇的做法,对领导干部来说很有借鉴意义。

正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

因此,我们要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等原则,选拔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领导人才,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此外,干部选任原则和标准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全面、准确地理解每项原则的深刻内涵,并从整体上去把握,真正做到智者用其谋、愚者用其力、勇者用其威、怯者用其慎,使干部的专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比如,在班子的配备上,我们既要注重班子成员年龄、知识、专业等方面的科学统筹,也要注重成员气质、性格和潜能的优势互补,形成专业上互补、性格上默契、个性上相容,实现最佳组合。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我们应在借鉴古人智慧的基础上,科学地解决人尽其才的问题。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良匠无弃木,明主无弃士。

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人用人标准的前提下,对某一方面有突出才能的干部,只要其缺点不是原则性的,就要果断地用到合适的岗位上,切勿因求全责备而错失良机。

这需要我们综合比较、量化分析、整合盘活现有干部队伍,以科学的方式选对人、用好人,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不断提高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由于人是有自己的意志、思想和愿望的,这就要求领导者要根据自己的职责“运筹帷幄”、“调兵遣将”。

要能够根据需要,人事相宜,选用得当,真正把每个人选用到合适的岗位上,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职责,以及自己的工作与全局的关系和意义,才能使每个人积极主动、放心大胆地工作,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充分发挥每个人长处。

小平同志在谈到发现和使用人才问题时,深有体会地说:“一个人才可以顶很大的事,没有人才什么事情也搞不好。

1975年我抓整顿,用了几个人才,就把几个方面的工作整顿得很有成效,局面就大不一样。

”(《邓小平文选》3卷369页)。

如果领导者不能够做到知人善任,即使他有再大的本领,再丰富的知识,再大的干劲,他也是“孤掌难鸣”,难以完成自己承担的职责和任务。

因此,领导者能否善于选才用人、知人善任,这也是衡量其领导水平的标志之一。

领导者用人还要善于量才使用,就是根据各种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工作的不同需要,按照各类人才的实际才能和智能特点,进行合理的安排和使用,使人尽其才,事尽其功。

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和专长。

如有的人擅长组织管理,有的人擅长搞科研,有的人擅长演讲、教学,有的人擅长文艺表演,等等。

领导者必须在了解、分析每个人的德才情况和工作性质、任务等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和人才素质情况,安排适当的工作、相应的职能,真正做到量才使用、职能相宜。

决不能大材小用,使人的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造成人才浪费;也不能小材大用,使其力不胜任,勉为其难,贻误工作。

领导者用人,不仅要注意个体优势,还要注意群体的最佳结构,考虑人才的最佳配备。

因为一个人很难达到全能全才,而我们的事业需要各种人才。

我们只有根据人才的特点科学匹配,把不同学识、不同智能、不同类型、不同水平、不同年龄的人才结合起来,组成一个较为合理的群体结构,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协调一致,各司其职,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整体效益。

二、领导者要用人之长,避人之短;求人求实,不求其全清代诗人顾嗣协说::“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

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舍长以就短,智高难为谋。

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清·顾嗣协《杂兴》) 王充说:“人有所优,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

非劣也,志意不为也;非拙也,精诚不加也。

”(汉·王充《论衡·书解》)刘伯温也说:“人各有能,物各有用,不按能力任用人必然坏事,不按用处施用就会功弃。

所以,自从有天下就有人才,有人才就不会没有用途用得其当就是得人,用得不当就是失人”(明·刘伯温炙诚意伯文集·杂解神这说明了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必然还有其缺点;每个人都有其所擅长的,必然还有他做得笨拙的。

对人不可求全责备,要观其所长,舍其所短,这样看人,人人都可以用,用得其所,就能充分发挥作用,用非所长,就会埋没人才。

)每个人的受教育程度不同,成长经历各异,造成能力有大小、性格有差异、术业有专攻。

工作岗位的最佳人选并不见得是智商最高、能力最强的人,但肯定是最适合工作要求的人。

任何一个单位,都有很多方面的人才,甚至可以说,人人有特长,个个是人才。

金子能够发光的关键,主要在于我们能否满腔热情地去挖掘、去发现。

只要用人之长,量才适用才能发挥人的最佳效能。

坚持用人所长、避其所短的用人原则。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古往今来客观存在的事实。

人有其所长,也必有其所短,世上没有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完美无缺的人。

因此,用人不能求全责备,只能是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邓小平同志指出:不要求全责备,我们的人才是有的,关键是要解放思想,打破框框。

只要敢于把他们提起来,让他们在其位,谋其政,经过一两年就能干起来了。

扬长避短,则无不可用之人;求全责备,则无可用之人。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所专长的人比比皆是,而没有短处的人却很难找到。

所以,领导者用人,贵在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如有的人精于专业技术,有的人适于行政管理,有的人擅长理论研究,有的人善于宏观领导,等等。

领导者就要使其各得其所,各就其位,各展其才。

反之就会使人才可能变成庸才、蠢材、废才有的领导同志认识不到这一点,工作中只看到下属的短处,总认为他们尚欠火候,还要“等一等”,结果造成人才浪费,导致工作难以创新,停留不前。

须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古时明君贤相,如尧舜周公等都是治国大才,如果让他们去放牛、砍柴、种地,可能还不如普通老百姓。

不能因为他们不会农活,就把他们看“死”。

美国有一本企业管理书籍在讲到如何用人时提到如下观点,用人不在于如何减少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

作为领导者如果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使用他们的长处,那么,这个单位的工作自然会非常出色。

用人长处的前提是用人公正。

现实工作中,有的同志怀有一己私心,用人不正,用人不公,分亲疏远近,搞三六九等。

对那些尚未熟悉的同志,疏于沟通了解;对平时工作坚持主见的同志,看作出头冒泡;对没有来路缺乏关系的同志,随便敷衍了事。

只要有“好事”、有“好处”,首先想到老乡、故交,想到关系户、关系兵,想到平时对自己唯唯诺诺的人。

这种对工作不负责任的做法,必然会给工作造成重大损失。

一个单位工作的优劣,不光取决于领导者的能力,还在于能否发现并正确使用人才。

试想,一个集体中如果人人都感觉自己被重用,焕发出来的工作活力,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但如果让大多数同志感到手脚难以伸展,必然会丧失集体的活力,军心士气势必日渐消沉。

领导者用人之长,还要注意正确对待人之所短。

往往一个人特长越突出,其短处也越明显,各方面的议论也越多。

因此,领导者必须辩证地看待一个人的长处和短处。

正如陈云同志在《论干部政策》中精辟地指出:“自高自大当然不好,是坏的,但是这种看法往往包含片面性。

我们要进一步地看,每一个坏处同时也常有他的好处。

这个人自高自大,但是做起事来有自信心,这种人多少有点才能。

”(《陈云文选》45页)。

这里说的“进一步地看”,就是辩证地看。

对一个人的短处要作具体分析,对不碍发挥长处的短处要能容忍,对有碍发挥长处的短处要帮助克服。

如果对一个人的短处吹毛求疵,那么势必造成宁用“完美”的庸人,不用有缺点的能人,用人之长也就成了空话。

当然,容人之短,绝不是对短处视而不见,姑息迁就,更不能一好遮百丑,放任自流。

而是要以诚恳的态度,正确的方法积极引导,热情帮助。

这样才能真正既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又能使其短处得到克服,把消极因素化为积极因素,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三、领导者要知人善任,料材核能邓小平同志指出:“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标志之一。

”(《邓小平文选》3卷109页)。

“了解人就是聪明,聪明人能用人得当要用得得当.首先在于知人”(《尚仔·皋陶漠》)人之相知,贵在知心;人之相悉贵在知品;人之相尊,贵在尊才;人之相敬,贵在敬德。

心正、品洁、才优、德高者乃是贤人,应大胆提拔使用。

作为一名领导者能否知人善任,关系到领导工作的成败、事业的兴衰。

特别是在新形势下,更要求领导者必须十分珍惜人才,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做到知人善任。

对一个领导者来说,知人善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领导素质。

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多种人才,在众多的人才中,往往又有各种各样才能的人,这就需要领导者了解和使用其最佳才能,以创出最佳成绩。

常言说,用人难知人更难。

要真正了解一个人是需要下功夫的,不是轻而易举的。

这就要求领导者学会运用辩证法,树立新时期的人才观,掌握正确的选才观点、选才标准和选才方法。

坚持以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实事求是的选才。

要知人,就必须学会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来看一个人,切忌主观片面,不能仅凭一时一事,仅凭领导者的个人好恶来下结论。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必须善于识别干部。

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这是识别干部的主要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