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切口选择讲课
常用腹部切口及显露法课件

腹腔内显露法是通过切开腹膜进入腹腔内进行手术操作的方法。这种方法便于处理腹腔内的器官和组 织,如胆囊切除、阑尾切除等手术。但是,这种方法对腹腔干扰较大,术后恢复可能较慢。
腹膜外与腹腔内联合显露法
总结词
结合腹膜外显露法和腹腔内显露法的特 点,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VS
详细描述
腹膜外与腹腔内联合显露法是一种结合了 腹膜外显露法和腹腔内显露法的特点的手 术方法。根据手术需要,医生可以选择从 腹膜外路径进行手术,或者切开腹膜进入 腹腔内进行手术操作。这种方法可以减少 对腹腔的干扰,同时便于处理腹腔内的器 官和组织。
探查力度
探查时应掌握适当的力度,不宜过 重以免损伤腹腔内的器官。
05 腹部手术缝合与愈合
CHAPTER
缝合材料的选择
天然材料
如丝线、棉线等,具有良好的生 物相容性,但易被吸收。
合成材料
如聚合物线,具有较好的机械性 能和稳定性,但可能引起炎症反
应。
生物材料
如胶原蛋白线,具有较好的生物 相容性和促进愈合的特性。
04 腹部手术入路技巧
CHAPTER
开腹技巧
皮肤切口选择
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 皮肤切口位置,注意避开 重要血管和神经。
皮下组织分离
使用手术刀或电刀切开皮 下组织,并分离出手术需 要的空间。
腹膜切开
在腹膜上选择合适的部位 进行切开,注意保护腹腔 内的器官。
腹膜切开技巧
腹膜切口的长度
腹膜切口的止血
肋缘下切口
肋缘下切口是一种腹部手术切口,其位置在肋骨下缘,通 常选择左侧或右侧。
肋缘下切口适用于多种腹部手术,如胰腺切除、肾脏切除 等。该切口的优点在于手术操作简便、暴露良好,但术后 疤痕较为明显。
腹部的切口与缝合

腹部的切口与缝合腹部的切口与缝合【名称】腹部的切口与缝合(Abdominal Incisions and Sutures)【概述】做腹部手术时,先要考虑腹壁切口的位置及其走行方向。
理想的切口,应能充分显露手术野,使手术顺利进行,并可避免产生一些术后并发症。
简言之,良好的腹部切口应满足三个要求:易达性(accessibility),可延长性(extensibility)及安全性(security)。
腹壁具有保护和支持腹内脏器、参与呼吸和躯干运动及产生腹压以利于咳嗽、排便等功能。
腹前壁平整且富于弹性,开腹后容易获得较大范围的显露,绝大部分手术均通过腹前壁进行。
腹壁的上界为胸骨剑突、肋弓下缘、第11肋和第12肋下缘;下界为耻骨联合、腹股沟韧带和髂嵴;侧界是腋后线,与腹后壁相接。
腹壁的重要表面标志有剑突、肋弓、腹白线、脐、髂嵴、耻骨联合和腹股沟韧带。
在确定腹部切口的位置和方向时,必须利用这些标志,才能表达清楚。
腹前壁由浅及深由6层组织构成。
第1层为皮肤。
其皮纹方向大致为横行。
第2层为皮下组织。
在下腹部,皮下组织又可明显分为两层,浅层为脂肪层,深层为纤维层。
第3层为肌层(图1),分为两组。
在两侧者为3层扁平肌,由浅及深有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其纤维方向,前者由外上走向内下方,中者由外下走向内上方,后者为横行走向。
此3肌的外侧部分为肌纤维,内侧部分为腱膜;腱膜部分约占全肌的1/3。
开腹时,如循3肌纤维方向进行分离,便可减少损伤,又便于操作。
在中间者为腹直肌,被腱鞘包绕,鞘分前后两层。
腹直肌后鞘在脐与耻骨联合的中点处形成弧状游离缘,称为半环线。
在半环线以上,腹直肌前鞘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前层所构成;腹直肌后鞘由腹内斜肌腱膜后层和腹横肌腱膜所构成。
在半环线以下,3肌腱膜均移行至腹直肌前面构成前鞘,而后面缺乏腹直肌后鞘(图2)。
第4层为腹横筋膜。
该筋膜在上腹部较薄弱,在半环线平面以下即有所增厚,对腹直肌后鞘的缺如有补偿作用,及至腹股沟区则更形增厚,构成坚实的腹股沟管后壁。
腹壁切口详解(课堂PPT)

9
10
各切口应用范围:
❖正中切口:妇产科、泌尿外科、剖腹探查 术等急症手术
❖旁正中切口:上腹部手术及右半结肠手术 ❖经腹直肌切口:剖腹探查术、阑尾切除术、
肠切除术、结肠造瘘术 ❖肋缘下切口: 肝、胆、脾手术 ❖麦氏切口: 阑尾切除术、盲肠造瘘术
❖ 疝切口:腹股沟疝修补、股疝修补
❖横切口:腹中区及腰区手术(胰、下腔静 脉、肾)剖宫产等。
图:切开皮肤
19
图:切开腹膜
➢切开腹膜:递血管钳牵起 腹膜,刀切开,剪刀扩大。 ➢探查腹腔:探查子宫后递 盐水纱垫,以推开肠管和 防止羊水及血液进入腹腔, 并递腹腔拉钩暴露子宫。
20
➢切开子宫:递刀在已暴露 的子宫下段正中做切口。 ➢用血管钳刺破羊膜,递血 管钳刺破羊膜。
图:充分暴露子宫 下段
21
胎儿娩出后协助医生断 脐,递中弯血管钳2把夹 住脐带,组织剪剪断, 新生儿交助手处理。 ➢断脐后递20U缩宫素, 宫体注射。
图:胎儿娩出
图:断脐 22
常用切口的优缺点
正中切口
斜切口
经腹直肌切 口
优 损伤小、出血少,损伤少 点 操作方便显露好 显露好
上下延长方 便,操作简 便迅速
缺 血运差、愈合慢 损伤肌肉、出 损伤较大 点 还易发生切口疝 血多,切开、 出血较多
缝合费时
23
谢 谢 聆 听
2016.7.30
24
11
各类切口细解
• 正中切口层次 1、皮肤 2、筋膜 3、腹膜外脂肪 4、腹膜壁层
12
(腹直肌)旁正中切口
• 不分 裂腹直肌而直接将腹直肌牵向外侧的切口。 经过皮肤、脂肪层、前鞘、游离腹直肌内侧缘后 拉向外侧,不切开该肌、腹直肌鞘后层、(腹外 斜肌筋膜、腹横筋膜)腹膜外筋膜、壁腹 膜。
腹部切口的选择与关腹

问题5:
在切口关闭方式的选择上,首选连续缝合还是间断缝合 •推荐:优先选择连续缝合。 •证据等级较强,推荐等级较强,62.8%专家赞同。 •评论:2002年,van't Riet等针对正中切口关闭的Meta分析显示, 为了减少切口疝,同时不增加切口疼痛或切口窦道的发生,应优 先选择长效缓慢可吸收线连续缝合。Brolin的RCT研究结果提示, 在极度肥胖病人中,使用单股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能够获得更高 的安全性及更低的经济成本.
问题6:
在缝合方式的选择上,适当的缝线切口比、缝合宽度、针距 可减少切口并发症 • 推荐:缝线切口比为4∶1,与切缘距离约10 mm,针距约20
mm,可减少切口并发症发生。 • 证据等级较强,推荐级别较强,80%专家赞同。 • 评论:2003年,Israelssond等的系统性综述发现缝线切口比与
• 推荐:上腹部手术首选正中切口。 • 证据等级弱,91.4%专家赞同,推荐等级强。 • 评论:针对肝胆外科手术,部分专家推荐右侧肋缘
下切口
问题2: 是否将正中切口作为下腹部手术的首选切口
• 推荐:下腹部手术切口首选正中切口。 • 证据等级弱,80%专家赞同,推荐等级强。 • 评论:20%专家认为下腹部手术切口宜采用左或右
旁正中切口。
问题3: 有学者认为,因腹部正中切口导致切口疝的风险较
高,应减少使用该切口,是否同意? • 推荐:不同意。 • 证据等级弱,85.7%专家不同意该观点。 • 评论:本次问卷调查中85.7%的专家不同意腹部正中
腹壁切口详解ppt课件

13
经腹直肌切口
分开腹直 肌进入腹腔的切口。多在腹直肌 正中线处做 纵行切口,次经过皮肤、皮下 组织、前鞘、腹直肌 (后鞘)、腹膜外脂 肪、腹膜壁层。
14
肋缘下切口
皮肤、浅筋膜、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直肌 鞘后层、壁腹膜 向外侧延长尚需切开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 肌
15
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 /3交点处,作垂 直于此连线的斜切口,又名阑尾切口。 层次:皮肤、浅筋膜、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 与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
腹部手术切口详解
1
目录
1、腹部解剖图解 2、切口分类、切口详解 3、剖腹产切口层次步骤配合 4、常用切口的比较
2
腹壁解剖
由浅入深分为六层:
皮肤
( 活动性大) 皮下组织(浅筋膜- Camper 氏筋膜、 Scarpa 氏筋 膜,后者与Colles(浅会阴)氏筋膜相通;camper 筋膜:腹壁下浅筋膜分为两层,浅层即camper筋膜, 含有脂肪组织又称脂肪层,向下与腹部浅筋膜相连 续。深层为scarpa筋膜。 ) 肌层(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 腹横筋膜 (与膈下筋膜 、髂腰筋膜 盆筋膜 相连) 腹膜外脂肪 (手术在腹膜外进行) 腹膜壁层 (与膈肌下腹膜、小骨盆腹膜相连)
图:切开皮肤
19
切开腹膜:递血管钳牵起 腹膜,刀切开,剪刀扩大。 探查腹腔:探查子宫后递 盐水纱垫,以推开肠管和 防止羊水及血液进入腹腔, 并递腹腔拉钩暴露子宫。
图:切开腹膜
20
切开子宫:递刀在已暴露 的子宫下段正中做切口。 用血管钳刺破羊膜,递血 管钳刺破羊膜。
图:充分暴露子宫 下段
21
注意哦!手术能恰当的使
腹部常用的6个切口及层次

腹部常用的6个切口及层次一、正中切口。
1. 切口位置。
这个切口就在腹部的正中间,从剑突一直到耻骨联合的上方,就像在肚子中间画了一条笔直的线。
2. 层次。
首先碰到的是皮肤,这是身体最外面的一层“保护膜”。
皮肤下面就是浅筋膜啦,浅筋膜就像一层软软的“棉花被”,覆盖在更深层的结构上。
再往里面走就是腹白线,腹白线就像肚子中间的一条“拉链”,是由两侧的腹直肌鞘纤维交织而成的。
穿过腹白线就到了腹膜外脂肪,这是一层有点油乎乎的脂肪组织,最后就是腹膜啦,腹膜就像一个大袋子的内层,把腹腔里的脏器都包裹在里面呢。
二、旁正中切口。
1. 切口位置。
它在正中切口的旁边一点点,一般是距离正中线大概1 2厘米的地方,就像在正中切口的“邻居家”开个口。
2. 层次。
先是皮肤,这个不用多说啦,到处都有皮肤保护着。
然后是浅筋膜,接着就是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鞘就像给腹直肌量身定做的“铠甲”。
打开腹直肌鞘前层后就看到腹直肌了,腹直肌可是腹部很重要的肌肉,像两块板子一样竖着。
把腹直肌往旁边拉一拉,就到了腹直肌鞘后层,再往里就是腹膜外脂肪和腹膜啦。
三、经腹直肌切口。
1. 切口位置。
这个切口是直接从腹直肌上面划过去的,一般是在腹直肌的中间部分来一刀。
2. 层次。
首先还是皮肤这个“大外套”,然后浅筋膜这个“小夹袄”。
接下来就是腹直肌鞘前层,这时候就看到腹直肌了,要把腹直肌切断哦(听起来有点残忍,但手术需要嘛)。
切断腹直肌后就是腹直肌鞘后层,然后是腹膜外脂肪,最后就是腹膜这个腹腔的“内层衣”了。
四、肋缘下切口(Kocher切口)1. 切口位置。
就在肋缘下面,一般是从剑突下开始,沿着肋缘往外走,就像沿着房子的屋檐下面划一刀。
2. 层次。
皮肤是最先遇到的,然后浅筋膜。
再往深就是腹直肌鞘前层(如果靠近腹直肌的部分)或者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腱膜(在外侧部分)。
穿过这些肌肉层之后就到了腹膜外脂肪,最后就是腹膜了。
这个切口在做肝脏、胆囊等上腹部器官手术时比较常用。
腹部手术的解剖ppt课件

腹部手术的解剖
一、解剖图
腹部手术的解剖
腹部手术的解剖
二、腹部手术切口
做腹部手术时,先要考虑腹壁切口的位置及其 走行方向。理想的切口,应能充分显露手术野, 使手术顺利进行,并可避免产生一些术后并发症。 简言之,良好的腹部切口应满足三个要求:
易达性 可延长性 安全性
腹部手术的解剖
1、腹壁
腹部手术的解剖
【手术步骤】
皮肤切开位于腹直 肌内外缘之间,距中线 3-4cm.切开皮肤、皮下 组织和腹直肌前鞘后, 用刀柄在腹直肌中间做 一小口直达后鞘。然后 用刀柄和手指顺肌纤维 方向顿性分离,再切断 并结扎。后鞘显露后, 与腹膜一同提起切开。
腹部手术的解剖
1.2.4肋缘下斜切口
肋缘下斜切口为位于右或左侧肋缘下。 优点:显露良好,腹膜缝合较易。对肥胖病人而肋角宽广者尤 为适合。如前次胆道手术采用直切口,再次手术时宜选用肋缘下 斜切口进腹。 缺点:损伤较大,需切断1或2根肋间神经,操作较直切口费时,
腹部手术的解剖
(3) 切开白线,白线为腱 性组织,切开时不应见 到肌肉,否则说明切线 偏斜,应加改正。白线 于近脐部分较宽,近剑 突部分较窄,为避免切 线偏斜,也可先切开下 部白线,再向上切开上 部白线
腹部手术的解剖
(4)用盐水垫或刀柄将 腹膜外脂肪推开,露出 腹膜。如行胆道手术, 应将脂肪层推向左侧, 腹膜切口位于肝圆韧带 的右方;如行胃、脾手 术,应将脂肪层推向右 侧,腹膜切口位于肝圆 韧带的左方。如系腹膜 炎手术,在切开腹膜前 用盐水垫保护好伤口, 防止污染。
腹部手术的解剖
【手术步骤】
(1)术者和助手分 别用一手将皮肤向两侧 拉紧,或以术者左手拇、 食指将皮肤向两侧并向 上绷紧。右手持刀,自 剑突开始向下达脐孔上 方,沿正中线切开皮肤 和皮下组织直至白线
腹部切口选择课件

脂肪液化
对于脂肪液化,应拆除部分缝线,充 分引流液化脂肪,并定期换药,促进 愈合。
切口裂开
对于切口裂开,应根据裂开程度采取 不同的处理方法,如重新缝合、减张 缝合等。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6
腹部切口选择的发展趋 势与展望
发展趋势
微创化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腹部切口的选择正趋向于微创化。 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等优点,已成为腹 部手术的未来趋势。
染。
保护重要器官
在分离、切开、缝合过 程中,应小心保护周围 的重要器官,如肠道、
膀胱等。
预防并发症
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情 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 的并发症,如出血、感
染等。
营养支持
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 应在术前进行营养支持
,提高手术耐受性。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患者意愿
在符合手术要求的前提下 ,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人意 愿和要求。
医生经验
医生根据个人经验和手术 习惯选择合适的切口,以 达到最佳手术效果。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腹部切口的适应症与禁 忌症
适应症
手术需求
根据手术需求,选择合适的腹部切口 。例如,对于腹腔内肿瘤切除等大型 手术,通常需要较大的切口以方便手 术操作。
REPORT
腹部切口选择课件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目录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