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汉--《半棵树》
[生命中的五棵树]压抑中的生命喷发与现代智慧:《半棵树》与《神的变形》
![[生命中的五棵树]压抑中的生命喷发与现代智慧:《半棵树》与《神的变形》](https://img.taocdn.com/s3/m/08d4c64e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4.png)
[生命中的五棵树]压抑中的生命喷发与现代智慧:《半棵树》与《神的变形》诗人牛汉1955年由于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释放后也失去了用自己的名字发表作品的权利。
“文革”开始后,他理所当然地被关进“牛棚”接受批斗、从事强制性的劳动。
但这些并没有使他失去创作的欲望,相反,逆境生涯反而激发起了他更加强烈的生命意识。
牛汉40年代的诗歌充满了一种反抗的火力,而写于1970年到1976年的几十首诗歌,如名诗《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巨大的根块》等,则大部分属于他所谓的“情境诗”,这些诗歌相对他早期的诗来说语调比较平静,但在内里则仍充满了坚韧的反抗精神。
这些诗歌更加突出了生命意识,他借助不同的意象,表达了陷于逆境的生命的不屈地抗争与坚韧地生存的精神,也高扬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知识分子的抗争与现实战斗的传统。
以《半棵树》13为例,处于全书中心地位的是一个极端变形的意象:“半棵树”. 诗人写到:"真的,我看见过半棵树在一个荒凉的山丘上""象一个人为了避开迎面的风暴侧着身子挺立着"牛汉早期学过绘画,所以他对视觉意象特别敏感,那极端怪异的“半棵树”的形象想必是一下子就抓住了他的心灵,诗人联想:“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电/ 从树尖到树根/ 齐楂楂劈掉了半边”,这必然使他对自己的身世与处境产生强烈的触动,在历次运动中的知识分子,不是也被政治权力的雷电,“齐楂楂劈掉了半边”吗?可是:"春天来到的时候半棵树仍然直直地挺立着长满了青青的枝叶""半棵树还是一棵树那样高还是一棵树那样伟岸"在这里,半棵树的象征意味就更加明显了,它象征着不屈的生命,象征着知识分子不屈的抗争与战斗的传统,这个意象很有些“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味道,但那个恐怖的时代却使得诗人产生了不祥的预感,在抒写了一种坚韧顽强的意志后,他在诗的结尾又写道:“人们说/ 雷电还要来劈它/ 因为它还那么直那么高/ 雷电从远远的天边就盯住了它”. 牛汉一直认为:“任何一首真正的诗,都是从生活情境中孕育出来的,离开产生诗的特定的生活情境是无法理解诗的。
课件7:半棵树

首页
X 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Z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D 读写拓展 UXIE TUOZHAN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这首诗的象征意味是极其鲜明的。它象征着那些桀骜不 驯的生命,象征着坚持秉守正道与自觉维护尊严的知识分子的 不屈的抗争精神与韧性的战斗传统。全诗语句看似平静,实则 沉郁顿挫,如急湍冲撞涧石,似猛浪怒拍礁岩,又象悬瀑飞击 峭崖,气势雄浑,激荡人心。
首页
X 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Z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D 读写拓展 UXIE TUOZHAN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2.《半棵树》这首诗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渲染了诗歌的情境。请简要举例分析。 提示:这首诗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渲染了诗歌的情境。如: (1)第一节中“真的”,意在突出虚拟形象的真实感。“荒凉的山丘”,渲染 了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使人想见半棵树生命之艰难。 (2)第三节中“从树尖到树根”这个短句,将这棵树遭受戕害之深重做了形 象的概括,“齐楂楂”这个富有画外音效果的叠音形容词状语,以及“劈”这个 冲击力极强的动词,都突出地表现了外在的恶势力的强横凶残。
第二节,则由上一节的物理空间向心理空间推进,“像一个人”,架 通了“象”与“意”的桥梁,引领读者去捕捉本诗的言内之意。如果说上 一节是对半棵树的远景式拍摄,那么这一节则是全景了:“为了避开迎面 的风暴/侧着身子挺立着”,这两句塑造了作为一个“类人”的“半棵树” 的倔强挺立的形象,同时也交代了他对抗风暴的斗争策略———“避开” “侧着身”。这种沉默挺立的斗争方式有没有效果?
首页
X 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Z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牛汉诗歌《半棵树》:以树喻人,高歌傲然挺立的品格

牛汉诗歌《半棵树》:以树喻人,高歌傲然挺立的品格一棵树,任凭风吹雨打,都要努力保持挺拔的姿势。
半棵树,更有着其内在的坚韧。
当诗人牛汉在诗歌《半棵树》中以树喻人时,傲然挺立的品格尤其耀眼。
读着这首诗,让我不由想到魏朝诗人刘桢所写的古诗《赠从弟·其二》: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凌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这首诗中,所言之树,为松柏。
所喻之意,也为品格。
只不过它更强调迎风不倒、遭受严寒而不调的状态,着重刻画出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的品格。
而在诗歌《半棵树》中,是以泛化的“半棵树”为喻体,更注重描述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傲然挺立的坚韧品格。
真的,我看见过半棵树在一个荒凉的山丘上首节诗歌,描绘出了一幅画面。
即一个山丘上,除了生长着半棵树,别无他物,茫茫天地间尽显荒凉。
无论酷暑寒冬,还是风雨雪肆虐,这半棵树都要独身去面对。
如果以这半棵树来喻人,可想而知该是怎样的一种孤独和艰辛呀!短短两句诗,就渲染了孤单落寞的情感氛围。
像一个人为了避开迎面的风暴侧着身子挺立紧接着,诗人在第二节明确指出了,这半棵树“像一个人”。
立于荒凉山丘之上的孤单落寞,就指向了人生路途上四面无援的境遇。
“迎面的风暴”,就指向了一生中所要经受的挫折与磨难。
面对凛冽的风暴,是屈服?还是坚守?显然从诗人的视角来看,这必然是半棵坚守挺拔的“树”。
因此,存在于骨血里的迎难而上,瞬间就可以让自己做出避开“风暴”的动作,即“侧着身子挺立”。
当前方的力量,自己不足以对抗时,选择侧身避让,就是一种明智的方法。
这时,不能一味莽撞地去迎击,否则将会粉身碎骨。
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电从树尖到树根齐楂楂劈掉了半边诗人在第三节说明了这半棵树形成的原因,“是被二月的一次雷电/从树尖到树根/齐楂楂劈掉了半边”。
原来,半棵树并不是断掉了上半截身子,留下下半截,而是从树尖到树根一分为二。
这样的凄惨之状,令人触目惊心。
当思维建立在以树喻人的基础上时,就可以想象到挫折和磨难的可怕程度,几乎让一个人失去了半条生命。
半棵树

四、语言品味
一、以描述式的语言入诗
二、修饰语的准确生动
【延伸阅读】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小米,亦学牡丹开。
”表达了怎样的哲理?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第二句中"遍绕""日渐斜"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形?
牛汉:牛汉(1923年10月2日-2013年9月29日),本名 史承汉,后改成汉,曾用笔名谷风,山西省定襄县人, 蒙古族。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作家,“七月”派代表 诗人之一。194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写诗,近20 年来同时写散文。曾任《新文学史料》主编、《中国》 执行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学 会副会长。他创作的《悼念一棵枫树》《华南虎》《半
(2)诗的三、四两旬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总结
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 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 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 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 生活情趣。
【作业】
根据本节课所学,写一首咏物诗。
• 五七干校:五七干校是指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 为了贯彻毛泽东《五七指示》和让干部接受贫下 中农再教育,将党政机关干部、科技人员和大专 院校教师等下放到农村,进行劳动的场所
三、问题探究
1、“半棵树”具有怎样的象征意味? 2、如何理解“人们说/雷电还要来劈它/因为它还是那么直
那么高/雷电从远远的天边就盯住了它”的意味? 3、诗歌中的另一个重要意象是——雷电 4、结合本诗,如何理解艺术的“打击力要放在最后”?
牛汉的诗——精选推荐

⽜汉的诗⽜汉(1923- ),原名史成汉,出版的诗集有《彩⾊的⽣活》(1951)、《爱与歌》(1954)、《温泉》(1984)、《海上蝴蝶》(1985)、《沉默的悬崖》(1986)、《⽜汉诗选》(1998)。
鹰的诞⽣啊,谁见过,鹰怎样诞⽣?在⾼⼭峡⾕,鹰的窠,筑在最险峻的悬崖峭壁,它深深地隐藏在云雾⾥。
仰望着鹰窠,象瞅着夜天上渺茫的星星。
虎豹望着它叹息,毒蛇休想爬上去,猎⼈的枪⽕也射不了那么⾼!江南的平原和丘陵地带,鹰的家筑在最⾼的⼤树上(哪棵最⾼就筑在哪棵上)树尖刺破天,风暴刮不弯。
鹰的窠,简简单单,⼗分粗陋,没有⽻绒或茅草,没有树叶和细泥,全是些污⿊污⿊的枯树枝还夹杂了许多荆棘芒刺。
它不挡风,不遮⾬,没⼀点⼉温暖和安适!鹰的蛋,颜⾊蓝得象晴空,上⾯飘浮着星云般的花纹它们在鹰窠⾥闪闪发光。
鹰的蛋,是在暴风⾬⾥催化的,隆隆的炸雷唤醒蛋壳⾥沉睡的胚胎,满天闪电给了雏鹰明锐的眼瞳,飓风⼗次百次地激励它们长出坚硬的翅膀,炎炎的阳光铸炼成它们⼀颗颗暴烈的⼼。
啊,有谁看见过,雏鹰在旷野上学步?⼜有谁看见过,雏鹰不是在平地和草丛⾥⾏⾛的禽类它们的翅⽻还很短⼩的时候,就扇动着,鸣叫着钻进⾼空密云⾥学飞。
风暴来临的时刻,让我们打开门窗,向茫茫天地之间谛听,在雷鸣电闪的交响乐中,可以听见雏鹰激越⽽悠长的歌声。
鹰群在云层上⾯飞翔,当⼈间沉在昏⿊之中,它们那⿊亮的翅膀上,镀着⾦⾊的阳光。
啊,鹰就是这样诞⽣的。
汗⾎马跑过⼀千⾥⼽壁才有河流跑过⼀千⾥荒漠才有草原⽆风的七⽉⼋⽉天⼽壁是⽕的领地只有飞奔四脚腾空的飞奔胸前才感觉有风才能穿过⼏百⾥闷热的浮尘汗⽔全被焦渴的尘砂舐光汗⽔结晶成马的⽩⾊的斑纹汗⽔流尽了胆汁流尽了向空旷冲刺的⽬光宽阔的抽搐的胸肌沉默地向⾃⼰⽣命的从肩脚和臀股沁出⼀粒⼀粒的⾎球世界上只有汗⾎马⾎管与汗腺相通肩脚上并没有翅翼四蹄也不会⽣风汗⾎马不知道⼈间美妙的神话它只向前飞奔浑⾝蒸腾出彤云似的⾎⽓为了翻越雪封的⼤坂和凝冻的云天⽣命不停地⾃燃流尽了最后⼀滴⾎⽤筋⾻还能飞奔⼀千⾥焚化成了⼀朵雪⽩的花落雪的夜北⽅,落雪的夜⾥⼀个伙伴给我送来⼀包⽊炭。
牛汉半棵树原文与赏析

牛汉《半棵树》原文与赏析半棵树牛汉真的,我看见过半棵树在一个荒凉的山丘上像一个人为了避开迎面的风暴侧着身子挺立着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电从树尖到树根齐楂楂劈掉了半边春天来到的时候半棵树仍然直直的挺立着长满了青青的树叶半棵树还是一整棵树那样高还是一整棵树那样伟岸人们说雷电还要来劈它因为它还是那么直那么高雷电从远远的天边盯住了它【赏析】这首诗可以说是一首咏物言志诗。
全诗以半棵树作为一个核心意象(或者说典型的形象)。
以“半棵树”为题目,给读者的视觉造成一种残缺,一种与其通常生活经验中的作为完整形象的“一棵树”相背离的陌生感,一种视觉的冲击力。
是什么力量使它变成“半棵树”?标题中预设了一个悬念。
第一节,篇首扣题,直接将半棵树的形象推到读者的视野,并且简笔勾勒出半棵树的恶劣的生存环境。
“真的”,意在突出虚拟形象的真实感,“荒凉的山丘”,渲染了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愤,使人想见半棵树生命之艰难。
第二节,则由上一节的物理空间向心理空间推进,“像一个人”,架通了“象”与“意”的桥梁,引领读者去捕捉本诗的言内之意。
如果说上一节是对半棵树的远景式拍摄,那么这一节则是全景了:“为了避开迎面的风暴/侧着身子挺立着”,这两句塑造了作为一个“类人”的“半棵树”的倔强挺立的形象,同时也交代了他对抗风暴的斗争策略———“避开”“侧着身”。
这种沉默挺立的斗争方式有没有效果?风暴可能躲过,而“雷电”呢!第三节,接着叙述半棵树的命运遭际,交代了被摧残至半棵的原因。
“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电/从树尖到树根/齐楂楂劈掉了半边”,这幅画面尤其触目惊心。
“从树尖到树跟”这个介宾短语,将这棵树遭受戕害之深重作了形象的概括;“齐楂楂”这个富有画外音效果的叠音形容词状语,以及“劈”这个冲击力极强的动词,都突出地表现了外在的恶的势力的强横凶残。
第四节,承上节,交代树遭摧残、迫害的结果。
“春天来到的时候/半棵树仍然直直地挺立着/长满了青青的枝叶”,这幅画面,采用了特写的镜头来诗意地表现半棵树坚韧的斗志与顽强的生命力。
牛汉《半棵树》赏析

牛汉《半棵树》赏析
《半棵树》写的是少年杨杰洗马吴汶非年轻时代,他被深深吸引到一棵古老的榕树上面,也许那整个片段过去正是满满的珍贵回忆,一切回忆似乎成形在他眼前,身边的朋友,伙伴、互相帮助和关心的人们,他的日常生活曾经结合在树的存在。
他经历了绝望,奋斗,他也见证了社会变迁,杨杰从一个仅能在榕树旁一叶落之时静静的观望的无助的少年蜕变成为了一个勇敢的男孩,最终革命的胜利也仰仗着他的不屈不挠的斗志彻底成功,杨杰可以独守奋斗的树,他用自己排除万难和坚守不懈的品质,进行逆袭,让他走出久久无望的原地,去追寻梦想,去谱写社会使命。
《半棵树》向我们展示了下一代成长时期怎样一点一滴涌现出来的辉煌,并且让我们及时意识到,在我们的每个发展历程中,只要有不懈追求,勇往直前,最残缺的梦想和希望都可以焕彩重现。
正如此书所描写的那样,尽管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变,但是梦想和希望依然紧紧贴在一起,将无尽的希望和坚定的信念牢牢守护,走过阳光也走过雨露,永远都不懈追求自我革新,在半棵树面前展示出来,古老的榕树一直作为少年的守护者与向导。
半棵树--牛汉

半棵树仍然直直地挺立着 长满了青青的枝叶-----坚韧顽强/外形残损、内在完整
3、半棵树未来的命运如何?
雷电还要来劈它 因为它还是那么直那么高----或许面临毁灭性的打击,更大的
厄运,但是不改的是不屈的精神
半棵树
外在形象 残缺 伟岸、顽强、坚韧
内在精神 完整
人
悟其神
写作背景
据牛汉讲,《半棵树》 史1972年在湖北咸宁文 化部五七干校,诗人看 到同是下放的冯雪峰瘦 削的形象受触发而写的。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 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 飞翔。
深挖背景 三见知心
作品导读
本诗是一首咏物言志诗,以《半棵 树》为题,给人以残缺感。半棵树这 一意象和人们审美中的一棵树完整形 象相差甚远,给人以陌生感,从而造 成一种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力。是什么 力量使它变成“半棵树”?标题中预设 了一个悬念。
诗集:《彩色的生活》、《温泉》(获1983~1984年全国优 秀新诗奖)、《海上的蝴蝶》《沉默的悬崖》、《蚯蚓和羽毛》 、《牛汉抒情诗选》等。散文集《滹沱河和我》《萤火集》、《 中华散文珍藏本·牛汉卷》。诗论集《学诗个人的自传,而是 历史大传的一个微小的细节,是历 史结出的一枚果子。我所有的作品 ,包括散文,是历史的一个活生生 的、新鲜的断层,有一种史诗的痛 感。”又说:“我和我的诗所以这么顽 强地活着,绝不是为了咀嚼痛苦, 更不是为了对历史进行报复。我的 诗只是让历史清醒地从灾难中走出 来。”
亲近作者
牛汉:1923年生,原名史成汉,山西定襄人。1941年开始 发表诗歌,1943年入西北大学读俄文。1944年任西安《秦风工 商联合报》编辑,主编文学期刊《流火》。那时,他成为当时很 有影响的“七月”派诗群的一员,以自己富于民族和革命激情的反 抗侵略、呼唤民主的歌声,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1955年后, 因“胡风案” 被牵连。后长期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担任编辑,主编 《新文学史料》。现当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作家,现为中国诗 歌协会副会长,中国作协全国名誉委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汉--《半棵树》
真的,我看见过半棵树
在一个荒凉的山丘上
像一个人
为了避开迎面的风暴
侧着身子挺立着
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电
从树尖到树根
齐楂楂劈掉了半边
春天来到的时候
半棵树仍然直直的挺立着
长满了青青的树叶
半棵树
还是一整棵树那样高
还是一整棵树那样伟岸
人们说
雷电还要来劈它
因为它还是那么直那么高
雷电从远远的天边盯住了它
赏析:
第一节,篇首扣题,直接将半棵树的形象推到读者的视野,并且简笔勾勒出半棵树的恶劣的生存环境。
第二节,则由上一节的物理空间向心理空间推进,“像一个人”,架通了“象”与“意”的桥梁,引领读者去捕捉更深的含义。
如果说上一节是对半棵树的远景式拍摄,那么这一节则是全景了:“为了避开迎面的风暴/侧着身子挺立着。
”这两句塑造了“半棵树”的倔强挺立的形象,同时也交代了他对抗风暴的斗争策略──“避开”“侧着身”。
第三节,接着叙述半棵树的命运遭际,交代了被摧残至半棵的原因。
“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电/从树尖到树根/齐楂楂劈掉了半边”,这幅画面尤其触目惊心。
第四节,承上节,交代树遭摧残、迫害的结果。
“春天来到的时候/半棵树仍然直直地挺立着/长满了青青的枝叶”,这幅画面,采用了特写的镜头来诗意地表现半棵树坚韧的斗志与顽强的生命力。
如果说第四节是用描写的手法来充实“半棵树”的形象内涵的话,那么第五节则是以议论的方式来升华半棵树的人格化魅力。
通过与一整棵树的比照,进一步凸现其崇高而伟岸的精神风采。
第六节是一个尾声,“雷电还要来劈它/因为它还是那么直那么高”,这就形象地
表现了正与邪、善与恶、美与丑的尖锐的冲突,反衬出树的钢铁般的不屈的力量。
末尾一句余味悠远,“雷电从远远的天边就盯住了它”这个生动的拟人句刻画出迫害者的狡黠与阴险。
一个“盯”字让人想起那种居心叵测的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