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棵树》赏析
半棵树望乡用

鞋子也许嫌小一些 我是以心裁量,以童年 以五更的梦裁量 合不合脚是另一回事 请千万别弃之 若敝屣 四十多年的思念 四十多年的孤寂 全都缝在鞋底
杭州纸扇一把题赠痖弦
收拢纸扇
你最好把扇子搁
细腰的苏堤 又一寸寸地 折进了 梦中的晚秋
在窗口 风来时 当可听到隔世的 啁啾 那便是 柳浪闻莺
作业:
任选洛夫一首诗,从意象入手,
1955年5月因胡风案被 拘捕审查,遭受着各 种非人的待遇,进行 强制性劳动,但他从 未向命运低头,坚忍 的活着,直到1980年 秋才得到平反。70年 代在湖北咸宁干校劳 动期间,诗从悲愤的 心灵里突然升起。 1979年以来,创作了 约二三百首诗。
从牛汉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不要在命运面前低头,不轻言放弃。要相信 明天会更好。
鹧鸪使自己“双目尽赤,血脉贲张”,抒发 了自己回望故国时热血沸腾、肝肠寸断的情 感。
就是那一只蟋蟀
流沙河 台湾诗人Y先生说:“在海外,夜 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 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
就是那一只蟋蟀
就是那一只蟋蟀
钢翅响拍着金风 一跳跳过了海峡 从台北上空悄悄 降落 落在你的院子里 夜夜唱歌
洛 夫
洛夫
1928年5月11日出生于衡阳市衡南县相市乡
相公堡。 国际著名诗人、世界华语诗坛泰斗、诺贝 尔文学奖提名者、台湾最著名的现代诗人, 名作《石室之死亡》广受诗坛重视,因近 乎魔幻的表现手法,被称为“诗魔”。 曾被评为中国十大诗人,排首位。 洛夫和余光中一直被世界华文诗坛誉为双 子星座
写一篇评论.
金龙禅寺
晚钟
是游客下山的小 路 羊齿植物 沿着白色的石阶 一路嚼了下去
如果此处降雪
而只见 一只惊起的灰蝉 把山中的灯火 一盏盏地 点燃
牛汉诗歌《半棵树》:以树喻人,高歌傲然挺立的品格

牛汉诗歌《半棵树》:以树喻人,高歌傲然挺立的品格一棵树,任凭风吹雨打,都要努力保持挺拔的姿势。
半棵树,更有着其内在的坚韧。
当诗人牛汉在诗歌《半棵树》中以树喻人时,傲然挺立的品格尤其耀眼。
读着这首诗,让我不由想到魏朝诗人刘桢所写的古诗《赠从弟·其二》: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凌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这首诗中,所言之树,为松柏。
所喻之意,也为品格。
只不过它更强调迎风不倒、遭受严寒而不调的状态,着重刻画出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的品格。
而在诗歌《半棵树》中,是以泛化的“半棵树”为喻体,更注重描述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傲然挺立的坚韧品格。
真的,我看见过半棵树在一个荒凉的山丘上首节诗歌,描绘出了一幅画面。
即一个山丘上,除了生长着半棵树,别无他物,茫茫天地间尽显荒凉。
无论酷暑寒冬,还是风雨雪肆虐,这半棵树都要独身去面对。
如果以这半棵树来喻人,可想而知该是怎样的一种孤独和艰辛呀!短短两句诗,就渲染了孤单落寞的情感氛围。
像一个人为了避开迎面的风暴侧着身子挺立紧接着,诗人在第二节明确指出了,这半棵树“像一个人”。
立于荒凉山丘之上的孤单落寞,就指向了人生路途上四面无援的境遇。
“迎面的风暴”,就指向了一生中所要经受的挫折与磨难。
面对凛冽的风暴,是屈服?还是坚守?显然从诗人的视角来看,这必然是半棵坚守挺拔的“树”。
因此,存在于骨血里的迎难而上,瞬间就可以让自己做出避开“风暴”的动作,即“侧着身子挺立”。
当前方的力量,自己不足以对抗时,选择侧身避让,就是一种明智的方法。
这时,不能一味莽撞地去迎击,否则将会粉身碎骨。
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电从树尖到树根齐楂楂劈掉了半边诗人在第三节说明了这半棵树形成的原因,“是被二月的一次雷电/从树尖到树根/齐楂楂劈掉了半边”。
原来,半棵树并不是断掉了上半截身子,留下下半截,而是从树尖到树根一分为二。
这样的凄惨之状,令人触目惊心。
当思维建立在以树喻人的基础上时,就可以想象到挫折和磨难的可怕程度,几乎让一个人失去了半条生命。
半棵树

四、语言品味
一、以描述式的语言入诗
二、修饰语的准确生动
【延伸阅读】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小米,亦学牡丹开。
”表达了怎样的哲理?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第二句中"遍绕""日渐斜"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形?
牛汉:牛汉(1923年10月2日-2013年9月29日),本名 史承汉,后改成汉,曾用笔名谷风,山西省定襄县人, 蒙古族。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作家,“七月”派代表 诗人之一。194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写诗,近20 年来同时写散文。曾任《新文学史料》主编、《中国》 执行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学 会副会长。他创作的《悼念一棵枫树》《华南虎》《半
(2)诗的三、四两旬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总结
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 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 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 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 生活情趣。
【作业】
根据本节课所学,写一首咏物诗。
• 五七干校:五七干校是指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 为了贯彻毛泽东《五七指示》和让干部接受贫下 中农再教育,将党政机关干部、科技人员和大专 院校教师等下放到农村,进行劳动的场所
三、问题探究
1、“半棵树”具有怎样的象征意味? 2、如何理解“人们说/雷电还要来劈它/因为它还是那么直
那么高/雷电从远远的天边就盯住了它”的意味? 3、诗歌中的另一个重要意象是——雷电 4、结合本诗,如何理解艺术的“打击力要放在最后”?
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9课 半棵树 课件

《地之子》 《地之子》是李广田早期诗中的代表作,在 20 世纪 30 年代,李广田是与 何其芳、卞之琳齐名的诗人。但因李广田的散文写得好,其影响掩盖了诗名。 他在散文集《画廊集》的题记中说:“我是一个乡下人,我爱乡间,并爱住在 乡间的人们。就是现在,虽然在这座大城市里住过几年了,我几乎还是像一个 乡下人一样生活着,思想着。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地之子》的特色——乡 土气息,反映了他初期形成的现实主义人生观念。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画廊集》 《银狐集》 《灌木集》 《西行记》 《回声》 ,诗集 《汉园集》(与卞之琳、何其芳合集)、 《春城集》 《李广田诗选》 《日边随笔》等。
一个被诗神看中的诚实的孩子——牛汉
牛汉,1923 年生,原名史成汉。因性格正直率真,故 被别人称为“倔强的诗人”“一个被诗神看中的诚实的孩 子”。“七月”派诗人之一,他的诗集《温泉》曾获 1983—1984 年全国优秀新诗奖。
“汉园三诗人”之一——李广田
李广田(1906-1968),现代散文家。字洗岑,笔名曦晨 等。山东邹平人。1929 年,考入北京大学外语系。1930 年 前后开始发表作品。1936 年,与卞之琳、何其芳合写的诗 集《汉园集》出版,以“汉园三诗人”著称。但他写得更多、 成就更高的还是散文。前期作品或回忆童年故乡生活,或描 写备受折磨、无路可走的人物,或抒发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 对光明前途的追求。文风朴实、自然、真挚,呈现出恬淡静 美的气氛。后期随着生活变迁和思想进步,视野较前开阔, 题材也更为多样,静美的气氛渐为战斗的锋芒所代替。
阶 段 一
阶 段 四 阶 段 二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半棵树 边界望乡
阶 段 五
阶 段 三
乡 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 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顽强生命的不屈灵魂——《半棵树》赏析

顽强生命的不屈灵魂——《半棵树》赏析
1. 《半棵树》的背景
《半棵树》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小女孩与父亲之间的感人故事。
影片背景设置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在全国各地进行了拍摄。
2. 主人公的顽强生命力
小女孩主人公在影片中饱受各种艰辛和挫折,但她依然坚强地生存下来。
在影片中,她不屈不挠地度过了饥荒、战争和疾病的艰辛时期,并且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
这体现了她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灵魂。
3. 小女孩与父亲之间的感人关系
小女孩与父亲之间的关系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
在艰苦的生活中,父亲对女儿始终慈爱备至,用他最大的力量守护女儿。
而小女孩也对父亲怀有深深的爱意,在他生病时总是守在他身边,帮助他度过难关。
这样的感人关系让观众不禁感动落泪。
4. 影片对人性的探讨
《半棵树》不仅是一部感人的家庭故事,也是一部对人性的深刻探讨。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小女孩对于生命的坚定执念,以及父亲对女儿的无限爱意。
这些都是人类最真实的情感,揭示了人类心灵最深处的温暖。
同时,影片还展现了人类在逆境中的勇敢和坚韧,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扶持和帮助。
5. 影片的艺术价值
《半棵树》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影片,同时也是一部具有深刻艺术价值的作品。
影片的画面构图和镜头运用都十分精美,让观众在感受故事情节的同时,也能欣赏到影片的视觉美。
此外,影片的配乐也很出色,为故事增添了深刻的感染力。
总之,《半棵树》是一部充满感人情感和深刻思考的影片,值得观看。
半棵树读后感

半棵树读后感《半棵树》是一本感人至深的小说,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温情和希望的故事。
小说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展现了生活的残酷和美好,让人们深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触动,不禁感慨万千。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小树的孩子,他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里。
父母双亡后,小树被迫和外婆相依为命。
外婆是一个坚强而善良的人,她尽心尽力地照顾着小树,给他带来了温暖和关爱。
然而,生活的艰辛和贫困让小树的童年充满了磨难和苦难。
在这样的环境下,小树却依然保持着乐观和坚强,他用自己的努力和勇气,为自己创造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小树的坚韧和乐观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在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只要我们保持乐观的态度,用勇气和努力去面对,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小树的坚韧和乐观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和关爱。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应该用温暖和关爱去对待每一个人,让世界充满爱和希望。
除了小树的故事,小说中还有很多感人至深的情节。
外婆为了给小树治病,不惜卖掉了自己的房子;小树在学校里受尽了欺凌和嘲讽,但他依然坚定不移地追求知识和梦想。
这些情节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亲情和友情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只有拥有了这些,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幸福。
在小说的结尾,小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医生。
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奉献着自己的爱心和才华。
小树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如何艰难,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半棵树》是一本充满温情和希望的小说,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和珍贵。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我们应该用乐观和坚韧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用爱心和关爱去对待每一个人,让世界充满爱和希望。
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生活,用爱去面对,我们就一定能够活出精彩的人生。
牛汉半棵树原文与赏析

牛汉《半棵树》原文与赏析半棵树牛汉真的,我看见过半棵树在一个荒凉的山丘上像一个人为了避开迎面的风暴侧着身子挺立着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电从树尖到树根齐楂楂劈掉了半边春天来到的时候半棵树仍然直直的挺立着长满了青青的树叶半棵树还是一整棵树那样高还是一整棵树那样伟岸人们说雷电还要来劈它因为它还是那么直那么高雷电从远远的天边盯住了它【赏析】这首诗可以说是一首咏物言志诗。
全诗以半棵树作为一个核心意象(或者说典型的形象)。
以“半棵树”为题目,给读者的视觉造成一种残缺,一种与其通常生活经验中的作为完整形象的“一棵树”相背离的陌生感,一种视觉的冲击力。
是什么力量使它变成“半棵树”?标题中预设了一个悬念。
第一节,篇首扣题,直接将半棵树的形象推到读者的视野,并且简笔勾勒出半棵树的恶劣的生存环境。
“真的”,意在突出虚拟形象的真实感,“荒凉的山丘”,渲染了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愤,使人想见半棵树生命之艰难。
第二节,则由上一节的物理空间向心理空间推进,“像一个人”,架通了“象”与“意”的桥梁,引领读者去捕捉本诗的言内之意。
如果说上一节是对半棵树的远景式拍摄,那么这一节则是全景了:“为了避开迎面的风暴/侧着身子挺立着”,这两句塑造了作为一个“类人”的“半棵树”的倔强挺立的形象,同时也交代了他对抗风暴的斗争策略———“避开”“侧着身”。
这种沉默挺立的斗争方式有没有效果?风暴可能躲过,而“雷电”呢!第三节,接着叙述半棵树的命运遭际,交代了被摧残至半棵的原因。
“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电/从树尖到树根/齐楂楂劈掉了半边”,这幅画面尤其触目惊心。
“从树尖到树跟”这个介宾短语,将这棵树遭受戕害之深重作了形象的概括;“齐楂楂”这个富有画外音效果的叠音形容词状语,以及“劈”这个冲击力极强的动词,都突出地表现了外在的恶的势力的强横凶残。
第四节,承上节,交代树遭摧残、迫害的结果。
“春天来到的时候/半棵树仍然直直地挺立着/长满了青青的枝叶”,这幅画面,采用了特写的镜头来诗意地表现半棵树坚韧的斗志与顽强的生命力。
牛汉《半棵树》赏析

牛汉《半棵树》赏析
《半棵树》写的是少年杨杰洗马吴汶非年轻时代,他被深深吸引到一棵古老的榕树上面,也许那整个片段过去正是满满的珍贵回忆,一切回忆似乎成形在他眼前,身边的朋友,伙伴、互相帮助和关心的人们,他的日常生活曾经结合在树的存在。
他经历了绝望,奋斗,他也见证了社会变迁,杨杰从一个仅能在榕树旁一叶落之时静静的观望的无助的少年蜕变成为了一个勇敢的男孩,最终革命的胜利也仰仗着他的不屈不挠的斗志彻底成功,杨杰可以独守奋斗的树,他用自己排除万难和坚守不懈的品质,进行逆袭,让他走出久久无望的原地,去追寻梦想,去谱写社会使命。
《半棵树》向我们展示了下一代成长时期怎样一点一滴涌现出来的辉煌,并且让我们及时意识到,在我们的每个发展历程中,只要有不懈追求,勇往直前,最残缺的梦想和希望都可以焕彩重现。
正如此书所描写的那样,尽管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变,但是梦想和希望依然紧紧贴在一起,将无尽的希望和坚定的信念牢牢守护,走过阳光也走过雨露,永远都不懈追求自我革新,在半棵树面前展示出来,古老的榕树一直作为少年的守护者与向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棵树》鉴赏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少不了以世界万物为原型阐来发自己思想的才子。
他们有的借物抒情,有的托物言志。
现代诗歌中也不乏这样的人才,今天我所要赏析的就是现代诗人牛汉的《半棵树》。
半棵树
牛汉
真的,我看见过半棵树
在一个荒凉的山丘上
像一个人
为了避开迎面的风景
侧着身子挺立着
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电
从树尖到树根
奇楂楂劈掉了半边
春天来到的时候
半棵树仍然直直的挺立着
长满了青春的树叶
半棵树
还是一整棵树那样高
还是一整棵树那样伟岸
人们说
雷电还要来劈它
因为它还是那么直那么高
雷电从远远的天边盯住了它
读完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泳物言志诗。
全诗以半棵树作为核心意象,给读者造成一种视觉上的残缺感与冲击力,相比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整棵树,这半棵树到底蕴含了什么不可知的秘密,到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首先,我们还得从牛汉写这首诗的背景谈起。
他生活在文革时期,作品《半棵树》是他在1972年,在湖北看到冯雪峰削弱的形象而写的,表达了文革时期人民特别是知识分子的命运,他们生活艰难,而且内心充满着没有归属的荒芜感。
生活的种种是他们忍受显示苦痛的同时,也在培植时代之下一种新的生命探索和灵魂感悟——不屈于恶,忍于当下。
接下来,我们细致的分析一下这首诗。
第一小节,“真的,我看见过半棵树/在一个荒凉的山丘上”。
“真的”意在
突出作者虚拟形象的真实感。
“荒凉的山丘”点明了树的处境:荒凉,荒寂。
在此,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知识分子的处境有多么恶劣。
第二小节,“像一个人/为了避开迎面的风景/侧着身子挺立着”。
“挺立”体现了这半棵树生命力的强大和坚韧。
这也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知识分子坚毅的精神,“为了避开迎面”而来的迫害。
第三小节,交代了半棵树被摧残的原因,“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电/从树尖到树根/奇楂楂劈掉了半边”。
“从树尖到树根”这个介宾短语,将这棵树遭受的戕害之深作了形象的概括;“劈”字体现了外在邪恶势力的凶狠残酷。
同时,它所象征的那批具有倔强灵魂和不屈于邪恶势力的知识分子形象也就树立起来了。
第四小节,“春天来到的时候/半棵树仍然直直的挺立/长满了青春的树叶”,这幅画面,采用了特写的镜头来诗意的表现半棵树坚韧的斗志与顽强的生命力。
“仍然”这个副词强调它的执着,“直直”,“青春”这两个叠音词细化了半棵树的战斗的姿态与饱满的自信,一个“满”字,透露出多么乐观和昂扬的精神。
第五小节,“半棵树/还是一整棵树那样高/还是一整棵树那样伟岸”,通过与一整棵树进行对比,进一步凸显其崇高而伟岸的精神风采。
两个“还是”句式的复沓运用,把诗人对“半棵树”的景仰和礼赞的感情提升了一个层次。
第六小节,“人们说/雷电还要来劈它/因为它还是那么直那么高/雷电从远远的天边盯住了它”,形象地表现了正与邪,善与恶,美与丑的尖锐的冲突,反衬出树的钢铁般的不屈的力量。
“还要”意味着战争永无穷尽,“盯”字令人想象那种居心叵测的狠毒,真实的反映出在高压恐怖时代之下,抗争者不屈不挠的精神。
半棵树是诗人坚毅刚强的象征,外表残破而内心却保持着一份完满。
在那天昏地暗,黑白不分几近绝望的时期,诗人着意表现这半棵树在艰难中求生存的状态,表现了诗人对苦涩人生真谛的执着追求。
也正是这种力量,汇聚了这首诗歌的浩荡之美和崇高之美。
2013级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
姓名:向曲
学号:20130506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