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设计说明书大纲示例
规划设计方案说明

规划设计方案说明一、项目背景本项目旨在规划和设计一种完整的解决方案,以满足特定需求。
项目的背景和目标将在本章节中详细解释。
1.1 项目背景描述请在此处提供项目的背景信息,包括项目的目的、所涉及的行业和领域,以及项目的重要性。
1.2 项目目标在此处明确阐述项目的目标和预期结果。
确保目标具体、可衡量,并与项目背景相一致。
二、需求分析本章节将详细分析项目的需求,包括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
2.1 功能性需求列出项目的功能性需求,确保每个需求都能够具体描述项目可实现的功能。
2.2 非功能性需求列出项目的非功能性需求,包括性能要求、安全要求、用户体验要求等。
三、规划和设计过程本章节将详细说明项目的规划和设计过程,包括项目的准备阶段、设计阶段和实施阶段。
3.1 准备阶段在准备阶段,团队将收集并分析项目要求,制定项目规划和时间表,并确定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3.2 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团队将根据需求分析,详细设计解决方案的架构和模块。
此阶段还包括制定测试计划和设计用户界面。
3.3 实施阶段在实施阶段,团队将按照设计阶段的计划进行系统开发和测试。
此阶段还包括用户培训和系统部署。
四、项目资源和进度计划本章节将说明项目所需的资源和进度计划。
确保给出一个可行的时间表,并提供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4.1 项目资源需求具体说明项目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并给出详细的预算和资源分配。
4.2 进度计划制定项目的进度计划,包括各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关键里程碑和项目评审。
五、风险评估在本章节中,将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5.1 风险评估对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对每个风险进行分类、分析和评估。
5.2 风险应对策略为每个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并明确责任人和应对措施。
六、项目评估和控制本章节将说明如何对项目进行评估和控制,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
6.1 项目评估制定项目评估的指标和方法,并定期对项目进行评估和报告。
规划设计说明

规划设计说明一、引言本文档旨在详细描述规划设计的要求和步骤,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最终实施。
本规划设计说明适合于某个虚构项目,以下将详细介绍项目的背景、目标、范围、方法和时间安排等内容。
二、背景该项目是一个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旨在提供一个多功能的开放空间,满足市民休闲娱乐、健身运动和社交交流的需求。
该公园位于城市中心,占地面积约10公顷,周边有住宅区、商业中心和学校等配套设施。
三、目标本规划设计的目标是打造一个现代化、绿色环保、人性化的城市公园,以提供高品质的休闲娱乐空间,促进市民的身心健康和社交互动。
具体目标包括:1. 设计合理的场地布局,包括道路、步行道、绿地、儿童游乐区、健身区等功能区域的规划。
2. 提供丰富多样的景观,包括花坛、草坪、湖泊、喷泉等,增加公园的美观性和吸引力。
3. 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采用节能环保的建造材料和设施,并合理利用水资源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4. 提供便利的设施和服务,如公共厕所、歇息区、咖啡馆、自行车停车场等,以满足市民的日常需求。
四、范围本规划设计的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理范围:该公园占地面积约10公顷,位于城市中心的一块空地上。
2. 功能范围:公园将设置步行道、自行车道、绿地、儿童游乐区、健身区、歇息区、咖啡馆等功能区域。
3. 设施范围:公园将提供公共厕所、自行车停车场、垃圾回收站等基础设施,并考虑设置太阳能充电站等可再生能源设施。
4. 美化范围:公园将通过植树造林、种植花草、建设湖泊和喷泉等方式,增加景观的美观性和吸引力。
五、方法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和范围,本规划设计将采用以下方法:1. 调研分析:通过调研市民需求、现有公园的情况和相关规划政策等,分析公园的功能和布局需求。
2. 方案设计:根据调研结果,设计公园的场地布局、景观要素和设施设置等方案,并进行多次修改和优化。
3. 技术支持:与相关专业人员合作,包括景观设计师、建造师、环境工程师等,提供技术支持和建议。
规划设计说明

规划设计说明一、背景介绍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规划设计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重要组成部份。
规划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利用资源,提高效率,满足人们的需求,并在发展过程中保护环境和文化遗产。
本文将针对某个特定项目进行规划设计说明,以提供详细的解决方案。
二、项目概述本项目为某城市中心区域的规划设计,旨在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市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
该区域面积约500公顷,包括商业区、住宅区、公共设施区和绿化带等。
本规划设计说明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商业区规划设计:商业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将通过合理规划商业区的布局、建造风格、交通便利等方面,提升商业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 住宅区规划设计:住宅区是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我们将注重住宅区的人文环境、社区设施、交通便利等方面,打造宜居的居住环境。
3. 公共设施规划设计:公共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我们将合理规划公园、学校、医院、交通枢纽等公共设施的位置、规模和服务范围,以满足市民的需求。
4. 绿化带规划设计:绿化带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份,我们将注重绿化带的植被选择、景观设计、生态保护等方面,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
三、规划设计原则在进行规划设计时,我们将遵循以下原则:1. 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2. 人文关心原则:关注市民的需求和利益,提供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
3. 经济效益原则:注重项目的经济效益,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4. 创新设计原则:倡导创新思维,通过新颖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提升项目的独特性和前瞻性。
四、规划设计内容根据项目概述和规划设计原则,我们将详细说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商业区规划设计:a. 商业区布局:根据市场需求和交通便利性,确定商业区的布局方案,包括商业中心、购物中心、餐饮区等。
b. 建造风格:结合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确定商业区的建造风格,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街区。
规划设计说明

规划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项目地块位于麻城市金达路以北,万松亭路以南,兴才路以东,进士路以西。
附近兼有各级学校、银行、医院等服务设施,但项目周边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随着城市开发的深化,周边商贸物流批发市场的启动,将为该项目地段带来巨大的人气、氛围和升值空间,同时将催生庞大的潜在购房需要。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138621.95㎡,规划总建筑面积约434031.83㎡;二、设计理念1. 项目定位及目标客户群拟定将本项目打造成为麻城市内的中高端住宅小区;主要的目标客户为麻城市内的居民以及周边学校教职工。
2、设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住宅设计规范》《湖北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其它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市政交通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条例以及麻城市规划管理的有关要求.。
3、设计原则a) 结合周边环境,为城市建造新的建筑亮点。
b) 满足城市消费群体的需要。
c) 科学合理地处理人行交通流线和车行交通流线的关系。
d) 科学的结构系统,达到最好的经济性。
e) 发挥地理优势,以创新手法塑造浓郁商业氛围和和谐居住条件。
依据形式美原则,在建筑形体,色彩,肌理,光影等方面采用对比,韵律,尺度等系列艺术手法,塑造崭新的建筑形象。
3、设计指导思想街区——城市与街区的版图肌理。
街区是所有城市设计的结构的原始细胞,“街”与“区”的组合决定了城市的路网的形式,以及内部建筑体的结构,而后者决定了街区外边缘建筑的节奏。
建筑区的划分反映了产权归属,以及地产主人的社会关系。
社区的设计也是如此,如何协调开放和私密、公共与私有的关系是社区设计的关键.从城市街道到社区街道再到居住组团,项目完成了开放空间到半开放空间在到私密空间的序列过渡。
通过街区式规划的特质对社区生活的开放性和居住组团的归属性进行设计协调,强化社区生活中动与静的本质行为方式,旨在塑造一个和谐生动的居住新社区。
核心场所——社区生活的灵魂空间。
规划设计说明书

渭南市朝阳大街南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参考)一、社区概念社区概念的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地域性,它具有一定的空间上的限定条件,是社区概念的自然因素,二是社会群体性,是社区概念的社会因素。
因此社区可视为一种与地理领域或空间领域有密切关系的单位,在此单位之内,生活着具有共同利益的一群人。
社区包括心理上和地理上的两层意义。
从心理上讲,社区是具有某种利益的一群人,这群人之间必须建立起某些最基本的关系;二从地理上讲,这群人又在相同的地域之内。
因此可通俗的说,“社”就是群体,“区”就是地域。
或者说,“社区”就是指,一群人居住在共同的地域内,形成了共同的利害关系。
如果一些人仅仅是群集而居,并不存在共同的利害关系,那并不是社区;而另一方面,如果只有共同相关的利益,但并不居住在同一地域之内,也不叫社区。
社区中的共同的利害关系必须是人群居在同一地域之内才形成的。
二、规划原则:1、生态原则:社区是建在生态环境中的,受到地理环境的恩赐和限制,要适应所在环境,并对环境作适应性规划设计,创建最佳的人、物、自然环境的和谐。
从生态学的角度讲,可以把居住社区理解为一个人工生态系统,他每天都需要不断从区它地方摄取大量的物质、能量、同时又不断地向大自然抛出大量的废弃物,位由此才能维持居住社区内人口现有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否则,它将一天也无法生存下去。
从这一观点来看,几乎每个居住社区都需要拥有比其实际占地面极大的多的生态基区,居住社区实际是一种生态上的黑洞。
生态居住区就是指,在保证社区各项功能正常运行和维持社区内居民较好生活质量的条件下,减少人均生态基区面积的居住社区。
生活模式和消费模式是影响生态基区大小的关键因素,这其中包括住房、食物、交通、消费品和服务,因此,生态居住区不仅涉及规划、设计、与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也涉及居民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的社会问题。
从规划、设计、施工的角度讲,生态居住社区是指:在居住社区的建设中,通过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尽量减少对自然的伤害,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减少建设过程中的生态基区面积。
规划设计说明

规划设计说明一、任务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和设计成为了重要的议题。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规划设计说明,以指导城市规划和设计工作。
以下是对规划设计的详细说明。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功能性和可持续性。
- 提升城市景观和环境质量,提供良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 保护和传承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2. 原则:- 综合性原则:整体规划,协调各项规划工作,确保一致性和协调性。
- 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
- 人本主义原则:以人为本,满足居民需求,创造宜居城市环境。
- 参预性原则: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增加居民参预度。
三、规划设计内容1. 城市总体规划:- 区域定位:明确城市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 城市功能区划:划分不同功能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 交通规划:优化交通网络,提高交通效率和便捷性。
- 绿化规划: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 城市更新:对老旧区进行改造和更新,提升城市形象。
2. 建造设计:- 建造风格:根据城市定位和功能区划,确定建造风格和外观设计。
- 建造高度和密度:合理控制建造高度和密度,保持城市整体景观。
- 建造材料和技术:选择环保材料和先进技术,提高建造质量和节能效果。
- 建造功能设置:根据需求确定建造功能,满足居民和商业需求。
3. 绿化设计:- 公园和绿地规划:合理布局公园和绿地,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 植物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打造多样化的植被景观。
- 水系规划:规划水系,如河流、湖泊等,提供水资源和景观价值。
- 生态保护: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4. 城市交通设计:- 道路规划:合理规划道路网络,提高交通流畅度和安全性。
- 公共交通: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提供便捷的出行方式。
- 步行和自行车道:建设步行和自行车道,鼓励绿色出行方式。
- 停车设施:合理设置停车场和停车位,缓解停车难题。
规划设计说明

规划设计说明一、背景介绍在城市发展和建设中,规划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详细的规划设计说明,以满足城市规划部门对于特定项目的要求。
本规划设计涉及城市公园的规划与设计,旨在提供一个绿色、美丽、宜居的公共空间,满足市民休闲娱乐和社交活动的需求。
二、规划目标1. 创建一个多功能的城市公园,满足市民的多样化需求,包括休闲、健身、文化活动等。
2. 提供丰富的绿化景观,增加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3. 增加社交空间,促进市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4. 强调可持续发展理念,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三、规划设计要点1. 地理位置和规模本公园位于市中心,占地面积约20公顷。
其地理位置便利,交通便捷,可以满足大量市民的需求。
2. 功能区划本公园将划分为以下几个功能区域:- 公园入口区:设置醒目的入口标识和导览图,提供信息服务和安全管理。
- 休闲区:设置草坪、长椅、休息亭等设施,供市民休息和聚会。
- 儿童游乐区:设置游乐设施、儿童乐园等,满足儿童的游玩需求。
- 健身区:设置健身器材、跑步道等,提供健身锻炼的场所。
- 文化活动区:设置露天剧场、展览馆等,举办文化艺术活动。
- 水景区:设置喷泉、人工湖等,提供美丽的水景环境。
- 花园区:设置各类花卉和植物,打造美丽的花园景观。
3. 设施建设- 道路和步行道:设置主干道和次干道,方便市民进出公园。
同时,设置步行道,提供步行和骑行的通道。
- 停车场:设置充足的停车位,方便市民驾车前往公园。
- 厕所和洗手间:设置足够数量的厕所和洗手间,保证市民的基本需求。
- 餐饮设施:设置餐厅和小吃摊位,提供丰富的餐饮选择。
- 垃圾处理设施:设置垃圾桶和垃圾分类设施,保持公园的整洁和环境卫生。
4. 绿化设计- 植被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植被种类,包括花草、树木等。
- 绿化布局:将公园划分为不同的绿化区域,形成丰富多样的景观。
- 灌溉系统:建立灌溉系统,确保植被的生长和健康。
规划设计说明

规划设计说明一、项目背景与概述本规划设计说明旨在详细阐述一个新建小区的规划设计方案。
该小区位于某市的郊区,总占地面积约为50亩,计划建设住宅楼、商业综合体、公园绿地等配套设施。
本规划设计说明将从土地利用、建造布局、交通规划、绿化设计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确保小区的规划设计符合城市发展需求和居民生活需求。
二、土地利用规划1. 总体规划布局:本小区总体规划布局分为住宅区、商业区和公园绿地三个主要功能区。
住宅区占地面积约为30亩,商业区占地面积约为15亩,公园绿地占地面积约为5亩。
住宅区将建设多栋住宅楼,商业区将建设商业综合体,公园绿地将建设公园和休闲娱乐设施。
2. 住宅区规划设计:住宅区将建设10栋住宅楼,每栋楼共分为A、B两个单元,每一个单元共有20层。
每层楼将设计4个户型,包括两室一厅、三室一厅和四室一厅,以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住宅楼将采用现代化建造设计,注重空间布局和采光通风。
3. 商业区规划设计:商业区将建设一座商业综合体,包括购物中心、超市、餐饮娱乐场所等。
商业综合体将采用开放式设计,注重商业空间的灵便性和舒适度,以提供便利的购物和娱乐体验。
4.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公园绿地将建设一座公园和配套的休闲娱乐设施,包括健身区、儿童游乐区和运动场。
公园将注重绿化设计,种植各种花草树木,为居民提供一个宜人的休闲环境。
三、建造布局设计1. 住宅楼布局设计:住宅楼将按照南北朝向布局,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线和空气流通。
每栋楼将设置两个入口,分别通向A、B两个单元。
每一个单元将设置两部电梯和一组紧急疏散楼梯,以确保居民的出行安全。
2. 商业综合体布局设计:商业综合体将按照开放式设计布局,设置主入口和多个便捷出入口,方便居民和游客的进出。
购物中心和超市将位于一楼,餐饮娱乐场所将位于二楼,以满足不同消费需求。
3. 公园绿地布局设计:公园将设置多个入口和出口,方便居民进出。
健身区、儿童游乐区和运动场将分别设置在公园的不同区域,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划设计汇报文件大纲
一、黎平之惑
2002年是转折年,由单一的吃“木头饭”向综合经济发展;
机场建成,为黎平县发展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
两高建设在即,全县已经在积极地进行准备;
包括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
旅游业发展整体思路明确,局部地区已经显露实效;
全县人民发展愿望十足,政府官员在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但是,问题也不容忽视:
最关键的是:
全县发展目标高远,但是尚无脚踏实地的策略;
县城蓝图描述美妙,但是还不能指导具体实施;
规划技术路线与方法
采取重点突破的战略:
针对全县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专题研究。
针对县城发展关键问题,采用GIS技术进行分析,划定三区(适宜建设区、控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
综合其它因素确定县城空间发展方向;通过案例比较分析方法确定县城功能内容与空间布局;
借助三维模拟技术,进行县城整体形态控制;
采用交通量模拟技术,科学安排交通设施。
借鉴国内外经验,探讨地方文化保存与发展方法。
二、黎平之路——产业腾飞
第一产业,做好泛“珠三角”的菜篮子;
随交通条件的改善,可以通过农产品实现环境价值。
改变农产品结构,积极发展环境品质附加值高的绿色食品种植、养殖业,提高农民收入;
第二产业,立足优良环境质量、以农林产品加工为基础,成为“珠三角”部分产业转移最佳基地;
第三产业,资源、市场兼顾,力争融入以张家界、桂林为主的长线旅游产品,坚决形成以侗族文化中线旅游产品的中心,打造泛“珠三角”的后花园。
三、生产力空间配置——城镇体系规划
整合全县资源,结合“两高”交通优势,优化生产力空间配置;明确乡镇发展方向,配置土地及空间资源;配套财税分配机制,变竞争为协同。
1、布局的原则
1)以资源的承载力为基础
黎平县以“九山半水半平坝”著称,能够满足城市建设基本条件的用地非常有限,构成城市建设的门槛。
2)追求规模效益
根据实际建成的城市情况调查资料,大城市基础设施成本远远低于小城镇的成本,同时单位用地创造的价值也远远高于小城镇,当城市人口规模达到20万时,城市效益才能够逐步显现。
3)强调产业之间的联动效益,实现1+1〉2的目标
以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生产和休闲、度假、旅游产业为出发点,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整体效益最优。
4)围绕近期工作主要矛盾
黎平县近期城市建设工作的关键是怎样成为侗族文化区域内一个聚集效益最强的城市,强调文化力的运用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要实现经济功能强大,在工业阶段初级阶段的区域条件中,规模是功能强大的基本前提,因此需要将有限资源尽可能聚集到黎平县城,做大城区。
2、县域城镇体系布局结构(城镇体系规划图)
沿厦蓉、黎剑、厦蓉支线高速公路呈倒“F”型布局
3、城镇职能
中心城镇:
合并高屯形成黎平县城,发展成为黔东南绿色食品及中药材集散、加工基地,大侗乡文化中心,黎平的政治中心,以侗族文化为特征的国际化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重点镇:
“两高”建成后,水口交通优势明显,将其发展成为集农产品仓储、交易与一体的商贸城镇。
扩大旅游容量,建设地坪、肇兴、茅贡、尚重、双江为旅游城镇。
4、交通设施配套(交通系统规划)
优化中心城镇、重点镇到建制镇的各级道路,实现中心城镇、重点镇的带动作用。
四、城市职能、性质,发展目标
1、城市职能
地区绿色食品及中药材集散;
地区以农林产品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聚集地——实现规模经济要求;
侗族文化地区重要旅游集散地——交通区位禀赋;
以“原生态的自然和侗族文化”为特色的泛“珠三角”主要休闲度假城市之一,实现旅游产业向休闲度假产业转变;
侗族地区文化中心——形成凝聚力;
黎平的政治中心;
2、城市性质
黔东南绿色食品及中药材集散、加工基地,大侗乡文化中心,黎平的政治中心,以侗族文化为特征的国际化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3、发展目标
繁荣:就业岗位充分,企业创业、发展的乐园;
和谐:青山为底、靓城为画、碧水为魂的生态化城市;
尚文:侗族文化底蕴深厚,彰显适度;
宜游宜居:现代、闲适、健康、国际化水准的休闲、度假、旅游及居家之城;
五、四项规划措施
1、繁荣之道
从产业发展需要,推测规划期末规模;(城区规模预测:人口/用地)
弹性安排产业用地指标,保证经济发展;(规划人均产业用地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适度增加混合用地,促进产业互动;
2、和谐之道
科学确定适宜建设区范围,平衡城市建设空间与生态保护关系;(三区图)
合理预测城市远景发展规模,避免过度配套市政设施;(远景城市建设用地门槛数字)
理性选择城市发展方向,弹性适应城市建设需要;(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示意图)
组团式布局,每个组团功能完善,相互依赖性小,减少交通耗费;(城市规划结构分析图)合理布局用地,避免土地、空间及设施等浪费;(功能布局规划图)
科学预测交通量,合理配置交通设施;(道路交通分析图)
采用生态化市政设施,让自然做工,降低城市对自然的侵扰,节约建设维护资金;(城区雨水、防洪系统规划图)
3、文化保存与彰显之道
配套文化保护、传承、发展用地及设施;(土地利用规划图局部+照片)
(历史街区范围平面图+照片)友善对待现有历史遗迹及其环境,保持文化信息传递的原真性;
书?
遵循“自然是主人是客”的哲学思想,构建与环境和谐的城市形态;(照片+示意图)
对比周边其他城市,可以看出黎平城区自然基地的典型特征是山岭之间的狭长丘陵带,规划提出:善待大地,降低工程量,避免因改造带来的自然灾害;规划合理选择建设用地、尽量保留泄洪沟、构建生态化排水系统。
系统安排侗族文化展示结构及内容;(侗族文化展示结构图)
4、宜游宜居之道
改善青山图底——落实山林抚育及景观林改善工程(图+三位模型)
对山林地进行封山育林;
对景观林进行林相改造,形成季节性景观;
打造现代靓城——梳理城市景观风貌结构(图+三位模型+分析图)
滨河景观带;
主题化公园分隔带;
垂直显山露水视廊;
重要景观区;
标志性节点。
建设国际化休闲、度假、旅游城市配套设施;(设施位置示意图)
县城及周边高品位的景区景点配套;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八舟河——天生桥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八舟河水库
县城历史文化街区及景点;
参与性较强的公共开放空间;
有商业设施的滨河休闲带,主题化公园(侗乡文化公园、儿童野境公园、农娱公园等),有民族活动的广场等;
侗乡文化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等;
能够了解民族风情、自然环境占主导地位的夜市;
完善的旅游信息系统,包括直接为散客服务的旅游问询咨询中心,国际化信息标识的建设。
完善居民生活便利设施;(便民设施位置示意图)
县城公共配套设施
居住区/小区配套设施
逐步对旧城实施改造;(老城区范围示意图)
以提高土地及空间使用效率,促进城市功能改善,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为价值取向;
黎平县可建设用地资源非常有限,提高土地及地上空间使用效率是缓解矛盾的主要方法;旧城改造必须符合县城整体规划的功能、整体景观结构的要求,保证目标的实现。
采取政府主导,市场推进的方法;
政府完成大区块规划, 建设配套公共设施,提升土地价值;开发商实施改造工程;
严格控制改造工程计划,避免形成对房地产的被动性需求,造成日常生活的不便;
根据城区建设的整体安排,合理安排拆迁改造计划,避免一哄而上,产生难以协调的社会问题。
六、箭在弦上、蓄势待发
1、近期建设目标:
初步建成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平台;
形成城市景观框架,初步改善城市景观风貌;
配套侗族文化关键设施,初步确立“侗乡之都”旅游中心地位;
2、近期重点项目安排
1)拆迁工程
水泥及水泥制品厂搬迁(照片)
拥塞河道空间的工厂(照片)
2)改造工程
对翘街实施保护性整理,形成高标准旅游景区;(照片+示意图)
对平街进行适度改造,提供游客及居民休闲、娱乐空间;(照片+示意图)
游客聚集处卫生设施、标识设施;(照片+示意图)
3)新建工程:
绿色食品生产、加工、集散为主体的绿色食品集散中心和工业园区;(三位模型+效果示意)
城南居住区;(三位模型+效果示意)
城北居住区;(三位模型+效果示意)
侗文化中心、文化公园及周边商业设施;(三位模型+效果示意)
高标准宾馆;(效果示意)
机场和高速公路之间联系路;(位置示意图+效果示意)
滨河景观带;(位置示意图+效果示意)
生态化地表水搜集系统;(位置示意图+效果示意)
污水处理厂;(位置示意图+效果示意)
3、时间安排(表格)
第一批(2008年启动)
机场和高速公路之间联系路;
滨河景观带;
生态化地表水搜集系统;
污水处理厂;
对翘街实施保护性整理,形成高标准旅游景区;
对平街进行适度改造,提供游客及居民休闲、娱乐空间;
游客聚集处卫生设施、标识设施;
高标准宾馆;
第二批(2009年启动)
绿色食品生产、加工、集散为主体的绿色食品集散中心和工业园区;
城南居住区;
水泥及水泥制品厂搬迁
第三批(2010年启动)
侗文化中心、文化公园及周边商业设施;
城北居住区;
高标准宾馆;
附件
一、黎平县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草案(何+阎)
二、黎平县城建设专业化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研究框架
三、黎平县人口研究专题报告草案
四、黎平县城建设生态化市政设施建议
五、侗族文化保存、发展规划建议。